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假預習 七上第一章 第1節 科學并不神秘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假預習 七上第一章 第1節 科學并不神秘 舉一反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節 科學并不神秘
考點一、科學在我們身邊
(1)奇妙的自然現象:大自然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絢麗的彩虹、劃過夜空的 流星、難以預測的火山噴發、奇妙的極光、神秘的黑洞等。
科學思維——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2)科學的本質
①科學任務:科學要研究自然界各種現象,發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
②科學的研究對象:自然現象。
(3)科學的特征
①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②科學研究是從疑問開始的,每一個小小的疑問都有 可能引發科學的發現。只要留心觀察,從探究身邊的問題 著手,我們都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典例1: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現象的是 (  )
A.雨后彩虹
B.“神舟十三號”上天
C.流星劃破夜空
D.大雁南飛
變式1:(2023七上·越城月考)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科學研究范疇的是(  )
A.植物生長 B.經濟危機 C.臺風 D.火山爆發
變式2: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發現,告訴我們在科學探究中應積極(  )
A.調查 B.實驗 C.觀察 D.思考
變式3:我們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現象:
A.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 B.沙漠干旱少雨; C.海島附近看到美麗的 “海市蜃樓”;
D. 含羞草開花; E.“神舟十八號”上天。
其中屬于自然現象的有( )
考點二、科學改變了我們對自然的認識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1)古代中國人認為地是方的,天是圓的。
(2)古希臘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地球轉動。
(3)哥白尼、第谷和開普勒等人通過長期的天文觀測和分析,逐漸認識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運動的,并找到了行星運動規律。
(4)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的根源 。
我國古代的宇宙觀:我國古人對宇宙的思考歷史悠久,到漢代已有蓋天、宣夜和渾天等學派。“蓋天說”認為,天如蓋, 蓋心是北極,天蓋左旋,日月星辰 右轉。“宣夜說”認為天無定形, 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虛空之中”, 并不附著于“天體”之上。“渾天說”認為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天地乘氣而立,載水而行。
2.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
(1)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
(2)在古希臘,學者提出:萬物由土、氣、水、火四種元 素組成。
(3)到了近代,道爾頓、阿伏伽德羅等科學家認為物 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
(4)現在,我們知道物質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原 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3.對細菌的認識
在19世紀中葉前,流行著一種“自然發生說”,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例如,肉湯里會自然生成細菌,使肉湯變質。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了肉湯變質是空氣中的細菌引起的,否定了“自然發生說”。
典例1:科學無處不在,每一個小小的疑問都有可能引發科學發現。下列現象與相應的科學發現(發明)沒有直接聯系的是(  )
A.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
B.水的沸騰頂起壺蓋——發明蒸汽機
C.懸掛的燈晃動——手表
D.擠奶女工沒有患天花——種牛痘預防天花
變式1: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
A.“蛟龍號”7062 m海深試驗成功
B.“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
C.利用機器人掃地
D.網絡給青少年健康帶來影響
變式2: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好處,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下列事件能說明科學技術帶給我們好處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當蛋白精
B.制造假幣在市場中流通
C.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D.“地溝油”經重新提煉回餐桌
變式3: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下列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
A.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
B.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
C.利用超級計算機預測臺風的移動路徑
D.核電站廢水直接排人海洋
考點三、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1.科學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并能通過表面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或內在規律。
2.科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科學技術已經惠及人們的衣食住行,它使人們的生 活更方便、舒適,使人們的工作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 如: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大大縮減了貨運和客運時間。5G 網絡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提供更好的服務。
3.合理利用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給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帶來一些負面影 響,如基因編輯技術、克隆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等。
我們的地球正面臨著放射性污染、溫室效應、人口膨 脹、自然資源枯竭、環境污染、植被破壞、動物物種日漸減少等問題。
典例1: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如汽車的大量使用會造成   。所以,在利用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必須盡可能地減少   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變式1:下列事物的變遷不能反映科學改變人們生活的是(  )
A.唐詩→宋詞→元曲 B.電話→尋呼機→手機
C.留聲機→隨身聽→MP3 D.煤爐→燃氣灶→電磁爐
變式2: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下列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
A.“蛟龍號”7 062 m海試成功
B.“天舟五號”與中國空間站對接
C.利用機器人掃地
D.網絡給青少年健康帶來影響
變式3:(2023七上·義烏月考)2023年世界環境日,我國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加大空氣質量的監測和治理,改善環境狀況
B.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對生態文明建設無意義
C.開展衛生廁所建設,解決生活污水問題
D.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治理大氣污染
考點四、科學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1.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科學的發展改變著人們對自然界各種事物的認識,提升了 人類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從古代火箭到現代火箭:我國古代人發明了火藥,并用于軍事;現代發射火箭,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從古代的指南針到現代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古代指南針開啟了遠洋航海時代,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幫助人們確定位置。
熱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工業化時代;電磁學的創立使人 類進入了電氣時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人類跨入了信息時代;現代航天技術使人類能夠探索宇宙的奧秘,邀游變幻莫測的太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為人類打開了遺傳科學的大門等。
2.科學在不斷地發展
人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發現新的問題。因此,科學是無止境的,我們要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推動科學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
3.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
學好科學,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對我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正確運用科學 知識和科學方法,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典例1:(2023七上·臨海月考)修正帶涂在紙上可以遮蓋錯字,但研究發現,修正帶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我們可獲得的啟示是(  )
A.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都是便利
B.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人們要盡可能減少濫用科技帶來的危害
C.許多科技產品都像修正帶一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人們應絕對禁止使用
D.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因此發展科學技術不需要考慮負面影響
變式1: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好處,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下列事件能說明科學技術帶給我們好處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當蛋白質
B.制造假幣在市場上流通
C.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
D.“地溝油”經重新提煉回到餐桌
變式2:(2022七上·浙江月考)下列不屬于科學給人民帶來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的是(  )
A.1980年實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們生活
B.用CT檢查發現人體內某些微小的變化
C.節假日人們乘高鐵旅游
D.家中都用機器人掃地
變式3:(2023七上·義烏月考)下列有關科學技術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1.(2023七上·柯橋月考)科學來自生活實成,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的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
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
C.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
D.在已積累的科學知識基礎上,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問題
2.(2023七上·安吉期中)下列有關科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科學研究是從疑問開始的
B.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只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C.觀察記錄常有的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記錄和圖形記錄等
D.科學測量就是把一個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
3.(2022七上·溫州期中)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下列出入公共場所查看的信息,不能用來判斷是否需要隔離觀察的是(  )
A.體溫是否正常 B.行程碼是否到過高風險地區
C.健康碼是否綠碼 D.是否帶上口罩
4.(2023七上·金東期中)科學來自生活實踐,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世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
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學好書本知識即可
C.科學發現源于觀察,只需留心觀察即能學好科學
D.科學需在已積累的知識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問題
5.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嚴重破壞 B.計算機工業的發展
C.制冷設備的使用 D.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6.(2023七上·麗水月考) 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將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關于太空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
B.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長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會表現出什么性質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
7.種子長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噴發、日落日出。這些現象說明 (  )
A.事物的變化規律是一樣的
B.事物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
C.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發生變化
D.大自然中的事物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8.科學促進了    的發展與進步,技術的成果又改變了我們的生產與生活。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美好生活的同時,由于   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利的影響。
9.當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時,你有辦法使它恢復成球形嗎
⑴將稍微有點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個杯子中。
⑵將熱水倒入杯中,熱水中的乒乓球會   。
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    。
10.先在杯子中裝滿水(如圖甲),再蓋上硬紙板(如圖乙),然后用手壓著硬紙板將杯子倒置過來,放手后(如圖丙),你猜測將會發生什么現象?經過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現象?對此你產生了什么疑問?請記錄在下面橫線上。
(1)你的猜想:   。
(2)親自動手實驗后,你看到的現象:   。
(3)你的問題:   ?
11.(2023七上·安吉期中)小吉同學參加學校組織的跳遠比賽,發現自己的跳遠成績總是落后于其他同學,賽后他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跳遠成績。于是他準備打開水龍頭用水被噴出的水平距離來模擬自己跳遠的水平距離,進一步探究水被噴出的水平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他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保持容器水平,噴水嘴角度可以發生改變,開關可以控制水噴出的速度。
(1)如圖甲所示,讓噴嘴與水平方向夾角不變,做了三次實驗:依次增大水噴出的速度,得到水落在容器中的位置分別為A、B、C.從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在噴嘴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一定時,水噴出的速度越大,水噴出的水平距離就   ;
(2)接著為了完成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應控制   不變,根據實驗現象發現水噴出的水平距離還跟噴出的角度有關;
(3)小剛通過上述實驗得到啟發,他要提高自己跳遠成績的做法是   。
12.(2022七上·柯橋期中)“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共享環保低碳生活” 。《寧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規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廚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為基本分類標準。研究表明,廢舊電池中的有害物質從電 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和水源,會影響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活動,對人的神經、消化、泌尿、運動等 多個系統也會造成嚴重損害。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廢舊電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材料】 大蒜、廢舊電池等
【實驗步驟】 ①取一節廢舊電池,將外殼鋸開露出內容物;
②在 A 、B 兩個培養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沒過大蒜底部;
③在 A 培養皿中放入鋸開的廢舊電池,B 培養皿不放電池;
④將 A、B 培養皿放置在光照等條件相同且適宜的地方培養一周,觀察蒜苗的生長情況。
【實驗現象】
培養皿 有無電池 生長情況
A 有廢舊電池 根部生長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爛、長勢差
B 無廢舊電池 生長正常
【交流討論】
(1)兩組裝置都放在相同的環境中, 目的是   。
(2)比較 A 、B 兩組實驗現象,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3)為了完成本次實驗探究主題,你認為興趣小組接下來的操作是:   。
(4)【生活應用】
根據該實驗結果,你認為廢舊電池應該投放到下圖所示四個垃圾箱中的   。
思維導圖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節 科學并不神秘
考點一、科學在我們身邊
(1)奇妙的自然現象:大自然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絢麗的彩虹、劃過夜空的 流星、難以預測的火山噴發、奇妙的極光、神秘的黑洞等。
科學思維——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2)科學的本質
①科學任務:科學要研究自然界各種現象,發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
②科學的研究對象:自然現象。
(3)科學的特征
①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②科學研究是從疑問開始的,每一個小小的疑問都有 可能引發科學的發現。只要留心觀察,從探究身邊的問題 著手,我們都可以進入科學的世界,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典例1: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現象的是 (  )
A.雨后彩虹
B.“神舟十三號”上天
C.流星劃破夜空
D.大雁南飛
【答案】B
【解析】自然現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的影響。
【解答】有選項可以看出來不是自然現象的是”神舟十三號上天“。
變式1:(2023七上·越城月考)下列現象不屬于自然科學研究范疇的是(  )
A.植物生長 B.經濟危機 C.臺風 D.火山爆發
【答案】B
【解析】 科學探究指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的科學規律所進行的科學研究活動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科學探究則是搭通過發現問題、訓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方法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解答】 A.植物生長屬于自然科學研究范疇,故A不合題意;
B.經濟危機不屬于自然科學研究范疇,故B符合題意;
C.臺風屬于自然科學研究范疇,故C不合題意;
D.火山爆發屬于自然災害問題,人們通過對火山爆發的原因進行探究,能夠提前預知火山爆發的時間,減少火山爆發產生的危害,屬于自然科學研究范疇,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變式2: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發現,告訴我們在科學探究中應積極(  )
A.調查 B.實驗 C.觀察 D.思考
【答案】B
【解析】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實驗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量等方法。
【解答】實驗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者驗證科學結論。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積極應用實驗的方法。
變式3:我們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現象:
A.夏天雨后美麗的彩虹; B.沙漠干旱少雨; C.海島附近看到美麗的 “海市蜃樓”;
D. 含羞草開花; E.“神舟十八號”上天。
其中屬于自然現象的有( )
【答案】ABCD
【解析】自然現象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的主觀能動性因素的影響。因此屬 于自然現象的有ABCD;E.“神舟十八號”上天是科技現象。
考點二、科學改變了我們對自然的認識
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1)古代中國人認為地是方的,天是圓的。
(2)古希臘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地球轉動。
(3)哥白尼、第谷和開普勒等人通過長期的天文觀測和分析,逐漸認識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運動的,并找到了行星運動規律。
(4)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的根源 。
我國古代的宇宙觀:我國古人對宇宙的思考歷史悠久,到漢代已有蓋天、宣夜和渾天等學派。“蓋天說”認為,天如蓋, 蓋心是北極,天蓋左旋,日月星辰 右轉。“宣夜說”認為天無定形, 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虛空之中”, 并不附著于“天體”之上。“渾天說”認為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天地乘氣而立,載水而行。
2.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
(1)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
(2)在古希臘,學者提出:萬物由土、氣、水、火四種元 素組成。
(3)到了近代,道爾頓、阿伏伽德羅等科學家認為物 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
(4)現在,我們知道物質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原 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3.對細菌的認識
在19世紀中葉前,流行著一種“自然發生說”,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例如,肉湯里會自然生成細菌,使肉湯變質。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了肉湯變質是空氣中的細菌引起的,否定了“自然發生說”。
典例1:科學無處不在,每一個小小的疑問都有可能引發科學發現。下列現象與相應的科學發現(發明)沒有直接聯系的是(  )
A.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
B.水的沸騰頂起壺蓋——發明蒸汽機
C.懸掛的燈晃動——手表
D.擠奶女工沒有患天花——種牛痘預防天花
【答案】C
【解析】根據現象與相應的科學發現(發明)之間的關系分析解答。
【解答】A:地球對表面及附近的物體都存在引力的作用,通過蘋果落地現象以及其它類似現象,得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直接關系。故不符合題意;
B:水沸騰時頂起壺蓋,實現了內能到機械能的轉化,在此基礎上科學家發明了蒸汽機,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直接關系。故不符合題意;
C:懸掛的燈晃動,晃動周期是一定的,人們據此發明了擺鐘用來計時,但手表工作原理與此不同,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系。故符合題意;
D:擠奶女工經常接觸牛痘,沒有出現天花,并且大量的接觸牛痘的人都沒有出現天花,說明接種牛痘可以抵御天花,兩者之間存在直接關系。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
變式1: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
A.“蛟龍號”7062 m海深試驗成功
B.“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
C.利用機器人掃地
D.網絡給青少年健康帶來影響
【答案】D
【解析】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帶來了許多危害,我們要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正確運用科學和技術,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解答】A:“蛟龍號”7062 m海深試驗成功 ,有利影響。
B:“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 ,有利影響。
C:利用機器人掃地,有利影響。
D:網絡給青少年健康帶來影響 ,不利影響。
故選D。
變式2: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好處,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下列事件能說明科學技術帶給我們好處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當蛋白精
B.制造假幣在市場中流通
C.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D.“地溝油”經重新提煉回餐桌
【答案】C
【解析】 A:根據三聚氰胺有毒來分析;
B:根據假幣的危害來分析;
C:根據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來分析;
D:根據地溝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質來分析。
【解答】A:三聚氰胺是一種有害物質,會危害人體健康,所以A不合題意;
B:使用假幣會擾亂金融市場,制造假幣是一種違法行為,所以B不合題意;
C: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能夠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故C符合題意;
D:地溝油中含有有害物質,食用后會危害人體健康,故D不合題意.故選C。
變式3: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下列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
A.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
B.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
C.利用超級計算機預測臺風的移動路徑
D.核電站廢水直接排人海洋
【答案】D
【解析】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給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
【解答】A.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有利影響。
B.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有利影響。
C.利用超級計算機預測臺風的移動路徑,有利影響。
D.核電站廢水直接排人海洋,污染環境,不利影響。
故選D。
考點三、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1.科學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并能通過表面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或內在規律。
2.科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科學技術已經惠及人們的衣食住行,它使人們的生 活更方便、舒適,使人們的工作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 如: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大大縮減了貨運和客運時間。5G 網絡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提供更好的服務。
3.合理利用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給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帶來一些負面影 響,如基因編輯技術、克隆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等。
我們的地球正面臨著放射性污染、溫室效應、人口膨 脹、自然資源枯竭、環境污染、植被破壞、動物物種日漸減少等問題。
典例1: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如汽車的大量使用會造成   。所以,在利用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必須盡可能地減少   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答案】大氣污染;濫用科技發明
【解析】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給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工業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引起了環境污染。汽車使我們出行方便,汽車尾氣會造成大氣污染。科學用得好可以造福人類,用的不好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
【解答】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如汽車的大量使用會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在利用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必須盡可能地減少濫用科技發明。
故答案為:大氣污染;濫用科技發明
變式1:下列事物的變遷不能反映科學改變人們生活的是(  )
A.唐詩→宋詞→元曲 B.電話→尋呼機→手機
C.留聲機→隨身聽→MP3 D.煤爐→燃氣灶→電磁爐
【答案】A
【解析】科學的發展改變人們對自然界各種事物的認識,人類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逐漸提高。工業化時代——電器時代——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解答】唐詩→宋詞→元曲,這是屬于文學上的發展,不能反映科學改變人們生活。
電話→尋呼機→手機,這是人類的技術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學改變人們生活。
留聲機→隨身聽→MP3,這是人類的技術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學改變人們生活。
煤爐→燃氣灶→電磁爐,這是人類的技術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學改變人們生活。
故選A。
變式2:科學技術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下列實例中屬于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是(  )
A.“蛟龍號”7 062 m海試成功
B.“天舟五號”與中國空間站對接
C.利用機器人掃地
D.網絡給青少年健康帶來影響
【答案】D
【解析】如何理解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有利也有弊。舉例說明科技是把雙刃劍:好的一面:1、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出行越來越方便。2、科技的發展使信息的傳遞更加迅速快捷。如:手機、微信、QQ、電腦等通訊工具。...不好的影響:1、盡管科技發展過程中給人類帶來不美好的事例層出不窮,但科技發展推動了戰爭武器的不斷升級,如不有效控制,將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2、不法商人為了高額利潤,利用技術帶來的高效率,不計后果,如破壞環境;3、食品添加劑的應用如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等等,無不警示著我們科技是有雙重作用的。4、如今,“低頭族”一詞,又觸動了我們的神經。地鐵上、飯館里,乘電梯,過馬路,“低頭族”生活的每個縫隙都被手機占滿。朋友聚餐、家人團聚,“低頭族”依舊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戲,就算搭話也是敷衍了事。“低頭族”的隊伍正在壯大,從年輕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加入其中。
【解答】A.“蛟龍號”7 062 m海試成功,屬于科技帶來的有利影響;
B.“天舟五號”與中國空間站對接,屬于科技帶來的有利影響;
C. 利用機器人掃地 ,屬于科技帶來的有利影響;
D. 網絡給青少年健康帶來影響 ,屬于科技帶來的不利影響;
故答案為:D.
變式3:(2023七上·義烏月考)2023年世界環境日,我國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加大空氣質量的監測和治理,改善環境狀況
B.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對生態文明建設無意義
C.開展衛生廁所建設,解決生活污水問題
D.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治理大氣污染
【答案】B
【解析】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后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解答】 A.加大空氣質量的監測和治理,改善環境狀況 ,符合“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主題,A正確;
B. 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對生態文明建設有意義,B錯誤;
C. 開展衛生廁所建設,解決生活污水問題 ,對生態文明建設有意義,C正確;
D.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治理大氣污染,對生態文明有意義,D正確;
故答案為:B
考點四、科學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1.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科學的發展改變著人們對自然界各種事物的認識,提升了 人類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從古代火箭到現代火箭:我國古代人發明了火藥,并用于軍事;現代發射火箭,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從古代的指南針到現代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古代指南針開啟了遠洋航海時代,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幫助人們確定位置。
熱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工業化時代;電磁學的創立使人 類進入了電氣時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人類跨入了信息時代;現代航天技術使人類能夠探索宇宙的奧秘,邀游變幻莫測的太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為人類打開了遺傳科學的大門等。
2.科學在不斷地發展
人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發現新的問題。因此,科學是無止境的,我們要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推動科學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
3.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
學好科學,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對我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正確運用科學 知識和科學方法,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典例1:(2023七上·臨海月考)修正帶涂在紙上可以遮蓋錯字,但研究發現,修正帶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我們可獲得的啟示是(  )
A.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都是便利
B.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人們要盡可能減少濫用科技帶來的危害
C.許多科技產品都像修正帶一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人們應絕對禁止使用
D.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因此發展科學技術不需要考慮負面影響
【答案】B
【解析】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所以科技是把雙刃劍。
【解答】A: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都是便利,說法錯誤。
B: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人們要盡可能減少濫用科技帶來的危害,說法正確。
C:許多科技產品都像修正帶一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人們應絕對禁止使用,說法錯誤。
D: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因此發展科學技術不需要考慮負面影響,說法錯誤。
故選B。
變式1: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好處,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下列事件能說明科學技術帶給我們好處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當蛋白質
B.制造假幣在市場上流通
C.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
D.“地溝油”經重新提煉回到餐桌
【答案】C
【解析】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好處,但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解答】三聚氰胺對身體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故A錯誤。
制造假幣屬于犯罪行為,給人類帶來負面影響。故B錯誤。
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給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好處。故C正確。
“地溝油”長期食用可能會引發癌癥,對人體的危害極大。故D錯誤。
故答案應選C。
變式2:(2022七上·浙江月考)下列不屬于科學給人民帶來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的是(  )
A.1980年實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們生活
B.用CT檢查發現人體內某些微小的變化
C.節假日人們乘高鐵旅游
D.家中都用機器人掃地
【答案】A
【解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內容對人們的影響即可。
【解答】A.1980年實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們生活,指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故A符合題意;
B.用CT檢查發現人體內某些微小的變化,改變了以前只能通過中醫手段無法準確判斷人體內的情況的情形,故B不合題意;
C.節假日人們乘高鐵旅游,縮短了人們的出行時間,使我們可以到達更遠的地方,故C不合題意;
D.家中都用機器人掃地,改變了人們以前只能手工完成地面清潔的生活方式,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變式3:(2023七上·義烏月考)下列有關科學技術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B.科學技術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
D.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只有積極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答案】D
【解析】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解答】科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故A正確。
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故B正確。
科學要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尋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使人們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奧秘。故C正確。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又有負面影響。故D錯誤。
故應選D。
1.(2023七上·柯橋月考)科學來自生活實成,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的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
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
C.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
D.在已積累的科學知識基礎上,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問題
【答案】B
【解析】對科學探究的認識是要觀察和發現,大膽質疑,認真實驗,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得出科學結論。
【解答】A、科學探究要從小處入手,從探究身邊的問題著手,平時多做小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故A正確。
B、對書本知識我們抱著科學的態度去學習,但不要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質疑,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驗證其科學性,故B不正確。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思考,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及發展變化規律,故C正確。
D、在已積累的科學知識基礎上,不斷地去探索和發現問題,善于靈活運用解決問題,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2.(2023七上·安吉期中)下列有關科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科學研究是從疑問開始的
B.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只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C.觀察記錄常有的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記錄和圖形記錄等
D.科學測量就是把一個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
【答案】B
【解析】根據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和理解判斷。
【解答】A.科學研究是從疑問開始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還會帶來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故B錯誤符合題意;
C.觀察記錄常有的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記錄和圖形記錄等,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科學測量就是把一個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3.(2022七上·溫州期中)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下列出入公共場所查看的信息,不能用來判斷是否需要隔離觀察的是(  )
A.體溫是否正常 B.行程碼是否到過高風險地區
C.健康碼是否綠碼 D.是否帶上口罩
【答案】D
【解析】根據疫情防控相關的措施分析解答。
【解答】A:體溫是否正常,能用來判斷是否需要隔離觀察。
B:行程碼是否到過高風險地區,能用來判斷是否需要隔離觀察。
C:健康碼是否綠碼,能用來判斷是否需要隔離觀察。
D:是否帶上口罩,不能用來判斷是否需要隔離觀察。
故選D。
4.(2023七上·金東期中)科學來自生活實踐,又高于生活。要正確的進入科學世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
B.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學好書本知識即可
C.科學發現源于觀察,只需留心觀察即能學好科學
D.科學需在已積累的知識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問題
【答案】D
【解析】科學,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經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根據這些(科學)系統知識所要反映對象的領域,主要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形式科學和交叉科學。
【解答】A.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 ,A錯誤;
B. 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正確的,學好書本知識即可 ,B錯誤;
C.科學發現源于觀察,只需留心觀察即能學好科學 ,C錯誤;
D. 科學需在已積累的知識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問題 ,D正確;
故答案為:D
5.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嚴重破壞 B.計算機工業的發展
C.制冷設備的使用 D.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答案】D
【解析】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于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影響人類健康,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
【解答】 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故答案為:D
6.(2023七上·麗水月考) 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將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關于太空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
B.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長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會表現出什么性質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
【答案】A
【解析】根據科學研究是運用嚴密的科學方法,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認識客觀世界,探索客觀真理的活動過程去判斷。
【解答】 A.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不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不屬于科學問題,故A符合題意;
B.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長?具有科學研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B不合題意;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會表現出什么性質?具有科學研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C不合題意;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具有科學研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7.種子長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噴發、日落日出。這些現象說明 (  )
A.事物的變化規律是一樣的
B.事物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
C.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發生變化
D.大自然中的事物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答案】C
【解析】自然現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的運作規律自發形成的某種狀況,其完全不受人為主觀能動性因素影響,如月有陰晴圓缺,四季變化等;社會現象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相互影響中產生的具體事物的表象。
【解答】種子長成幼苗、冰雪熔化成水、火山噴發,日落日出。這些現象說明大自然中的事物都在發生變化。故C符合題意。
8.科學促進了    的發展與進步,技術的成果又改變了我們的生產與生活。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美好生活的同時,由于   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利的影響。
【答案】技術;不合理的使用
【解析】根據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結合實際解答。
【解答】科學促進了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技術的成果又改變了我們的生產與生活。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美好生活的同時,由于不合理的使用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利的影響。
9.當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時,你有辦法使它恢復成球形嗎
⑴將稍微有點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個杯子中。
⑵將熱水倒入杯中,熱水中的乒乓球會   。
你能解釋這個現象嗎    。
【答案】受熱膨脹,恢復成球形;溫度升高,乒乓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復成球形
【解析】根據日常生活及科學知識分析:乒乓球凹陷處鼓起恢復原狀,因為熱水倒入杯中,溫度升高,乒乓球內的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加,大于外界大氣壓,因此球凹陷的部分會鼓起恢復原狀。
【解答】第1空:將熱水倒入杯中,熱水中的乒乓球會受熱膨脹,恢復成球形。
第2空:原因是:溫度升高,乒乓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復成球形。
10.先在杯子中裝滿水(如圖甲),再蓋上硬紙板(如圖乙),然后用手壓著硬紙板將杯子倒置過來,放手后(如圖丙),你猜測將會發生什么現象?經過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現象?對此你產生了什么疑問?請記錄在下面橫線上。
(1)你的猜想:   。
(2)親自動手實驗后,你看到的現象:   。
(3)你的問題:   ?
【答案】(1)紙板掉下,水流出(2)紙板不會掉下,水不會流出(3)為什么紙板不會掉下
【解析】 覆杯實驗原理:利用大氣壓將水托住,而如果杯內還有空氣的話,內外氣壓是相平的,內外沒有氣壓差,水便會由于重力而被倒了出來。若里面水是滿的,用紙片蓋住,里面沒有了空氣,或者里面空氣很少,這樣內外便會有一個氣壓差,這個氣壓差很大,足以將這部分水托住。
【解答】(1)我的猜想是:紙板掉下,水流出;
(2)親自動手實驗后,你看到的現象:紙板不會掉下,水不會流出
(3)我的問題是:為什么紙板不會掉下?
故答案為:(1) 紙板掉下,水流出 (2) 紙板不會掉下,水不會流出 (3) 為什么紙板不會掉下
11.(2023七上·安吉期中)小吉同學參加學校組織的跳遠比賽,發現自己的跳遠成績總是落后于其他同學,賽后他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跳遠成績。于是他準備打開水龍頭用水被噴出的水平距離來模擬自己跳遠的水平距離,進一步探究水被噴出的水平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他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保持容器水平,噴水嘴角度可以發生改變,開關可以控制水噴出的速度。
(1)如圖甲所示,讓噴嘴與水平方向夾角不變,做了三次實驗:依次增大水噴出的速度,得到水落在容器中的位置分別為A、B、C.從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在噴嘴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一定時,水噴出的速度越大,水噴出的水平距離就   ;
(2)接著為了完成如圖乙所示的實驗,應控制   不變,根據實驗現象發現水噴出的水平距離還跟噴出的角度有關;
(3)小剛通過上述實驗得到啟發,他要提高自己跳遠成績的做法是   。
【答案】(1)遠(2)水噴出的速度
(3)調整好起跳的角度,最好接近45°;提高起跳時的速度。(合理即可)
【解析】(1)根據圖片分析水噴出距離與噴出速度的關系;
(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3)根據乙圖確定當噴水速度相同時跳的最遠的角度,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 在噴嘴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一定時,水噴出的速度越大,水噴出的水平距離就遠。
(2)探究水噴出的水平距離與噴出角度的關系時,需要控制水噴出的速度相同,只改變噴出的角度即可;
(3)根據圖乙可知,當噴出角度為45°時水噴出的距離最大,那么得到提高自己跳遠成績的方法:調整好起跳的角度,最好接近45°;提高起跳時的速度。。
12.(2022七上·柯橋期中)“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共享環保低碳生活” 。《寧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規定本市生活垃圾以廚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為基本分類標準。研究表明,廢舊電池中的有害物質從電 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和水源,會影響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活動,對人的神經、消化、泌尿、運動等 多個系統也會造成嚴重損害。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廢舊電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材料】 大蒜、廢舊電池等
【實驗步驟】 ①取一節廢舊電池,將外殼鋸開露出內容物;
②在 A 、B 兩個培養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沒過大蒜底部;
③在 A 培養皿中放入鋸開的廢舊電池,B 培養皿不放電池;
④將 A、B 培養皿放置在光照等條件相同且適宜的地方培養一周,觀察蒜苗的生長情況。
【實驗現象】
培養皿 有無電池 生長情況
A 有廢舊電池 根部生長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爛、長勢差
B 無廢舊電池 生長正常
【交流討論】
(1)兩組裝置都放在相同的環境中, 目的是   。
(2)比較 A 、B 兩組實驗現象,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3)為了完成本次實驗探究主題,你認為興趣小組接下來的操作是:   。
(4)【生活應用】
根據該實驗結果,你認為廢舊電池應該投放到下圖所示四個垃圾箱中的   。
【答案】(1)控制(單一)變量(2)廢舊電池浸出液會影響大蒜的生長
(3)再用其他植物進行多次實驗(4)丙
【解析】廢舊電池中的鎘元素,則被定為致癌物質;汞中毒,會患中樞神經疾病;電池腐爛后,其中的汞、鉛、鎘等重金屬溶出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的健康.廢棄電池屬于有害的垃圾.據此可判斷該投入的垃圾箱.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一制定計劃一實施計劃一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要遵循的一般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①單一變量原則: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觀察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②對照原則:通常一個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也稱控制組,對實驗而言,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是對照組。
【解答】(1)兩組裝置都放在相同的環境中, 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
(2)比較 A 、B 兩組實驗現象,你能得出的結論是廢舊電池浸出液會影響大蒜的生長。
(3)為了完成本次實驗探究主題,你認為興趣小組接下來的操作是:再用其他植物進行多次實驗。
(4)甲,從標志看出,該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種玻璃制品,故不符合題意.
乙,從標志看出,該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種具有可燃性的垃圾,故不符合題意.
丙,從標志看出,該垃圾箱用于回收會造成環境污染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廢棄電池屬于有害垃圾,故符合題意.
丁,從標志看出,該垃圾箱用于回收各種廢棄金屬及金屬制品,故不符合題意.
思維導圖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典例分析
舉一反三
課后鞏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牙克石市| 大同县| 两当县| 海南省| 左权县| 法库县| 扶沟县| 资阳市| 酒泉市| 鹤庆县| 吴川市| 洞口县| 吉安县| 台南市| 吴川市| 云和县| 岑溪市| 垣曲县| 深圳市| 临夏市| 盘山县| 鹤山市| 赤城县| 南昌市| 珠海市| 桃江县| 元阳县| 淳化县| 德江县| 眉山市| 景德镇市| 上栗县| 临漳县| 兰州市| 珲春市| 图木舒克市| 安多县| 油尖旺区| 大余县|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