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像科學家那樣探究考點一、生活中的探究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假設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做進一步探究,直至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們在學習科學知識、進行探究時,一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從中發現和提出問題;二是根據提出的問題,依據自己已有的科學知識和經驗,通過思考,建立猜想和假設;三是要善于動手,通過觀察、實驗等多種途徑收集證據,對假設進行檢驗;四是要對探究的過程與結論進行評價,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典例1:(2024七上·拱墅期末)本學期同學們要學習《科學》課程,要進入科學的世界,這就需要留心觀察,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A.雨后的天空為什么經常會出現美麗的彩虹B.校園內哪幾種植物在冬季開花C.公園內哪種花卉最漂亮D.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中為什么能做成一個很大的水球變式1:(2023七上·紹興期中)著名的科學家奧斯特在整理器材時偶然發現了電流能使磁針發生偏轉的現象,從而進行持續研究,最終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他的最初發現來源于( )A.實驗 B.調查 C.觀察 D.閱讀變式2:(2024七上·杭州期末)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虹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 D.繼續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變式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表所示,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項目 水質 水質 水質 蛙卵數 孵出的蝌蚪數甲組 河水 500mL 22℃ 300個 280只乙組 蒸餾水 500mL 10℃ 300個 90只A.含有兩個變量 B.缺少對照實驗C.蛙卵數過少 D.結果不明顯考點二、科學家的探究在實際探究的過程中不一定非得這六個環節都有,有可能是六個環節中的幾個環節。基本要素 學習行為提出問題 在觀察、調查、閱讀等情景中發現問題,嘗試提出可以通過科學探究來解決的問題建立猜想 收集相關信息,將已有科學知識和問題相聯系,嘗試提出可檢驗的猜想和假設和假設制訂探究方案 制訂取得信息的途徑與方法,決定收集證據的范圍和要求所需的相關材料,并制訂相應實施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 使用有關設備和材料進行調查、檢索、實驗、觀察、測量;安全規范地操作;記錄觀察與測量結果解釋、檢驗與評價 分析、處理觀察和測量得到的結果,與猜想和假設進行比較,做出解釋;收集更多證據支持解釋 ,檢查解釋、過程和方法是否存在問題,必要時提出改進措施表達與交流 規范書寫探究報告,并以適當的形式進行討論與交流科學探究方法(1)控制變量法:在研究由多個因素(變量)影響的問題時,每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然后對其他因素分別研究,最后綜合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2)等效替代法:在科學實驗中有許多物理特征、過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觀察和測量很困難,這時往往把所需觀測的變量換成其他間接的可觀察或測量的變量進行研究的研究方法。(3)轉換法:對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科學問題,通過研究其表現出來的現象、效應、作用效果,間接研究問題的方法。(4)類比法: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5)科學推理法:根據已知現象和規律,通過想象和推理對未知的現象做出科學地推理和預見的研究方法。(6)模型法:通過引入模型(能方便我們解釋那些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的內部構造、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的符號、公式、表格、實物等),將問題實際化。典例1:(2024七上·南潯期末)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記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直接目的是為了(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變式1:(2023七上·越城月考)某組同學在探究光對蚯蚓影響的實驗時,擬定了以下實驗計劃,不正確的是( )A.提出問題: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嗎? B.作出假設: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C.設置變量:設置黑暗潮濕和明亮干燥兩種環境 D.實驗對象:10條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變式2:(2023七上·諸暨月考)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產生的直徑小于5mm的顆粒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科研人員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探究微塑料A對小白鼠的生長是起抑制還是促進作用。實驗操作如下表所示:組別 小白鼠數量(只) 飼喂方式 體重增長值(g)甲 1 _ 7.34乙 1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飼料8g,連續27天 1.84丙 1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飼料8g,連續27天 -0.12(1)由表可知在探究微塑料A對小鼠生長的影響實驗中,實驗結果是通過 來判斷的。(2)實驗中甲組起對照作用,其飼喂方式應為 。(3)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本實驗存在的不足是 。變式3:(2024七上·余姚期末)流感高發季節,人們對自身免疫力格外關注。“江江口服液”對外宣傳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某研究團隊為探究其真假,以小鼠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取身體狀態一致的健康鼠20只,隨機均分為A、B兩組;②經口灌胃給A組鼠灌“江江口服液”,B組鼠灌等量的生理鹽水,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③30天后測定兩組小鼠NK細胞的活性,并計算平均;④結果:NK細胞的平均活性A組為54%,B組為55%。(注:NK細胞為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其活性越高,免疫能力越強)(1)科研人員探究的問題是 (2)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3)實驗過程選擇10只小鼠,而不選擇1只的理由是 。1.(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同學發現前幾天不小心澆了食鹽水的月季花死了。月季花的死是不是與食鹽水有關呢?于是該同學將土壤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實驗研究,發現土壤中食鹽水濃度確實過高。查閱資料得知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時,植物會失水枯死。文中劃線部分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收集證據 D.得出結論2.(2024七上·仙居期末)智能手機具有顯示步數的功能,那手機是如何計步的呢 小科認為:手機中可能有感受水平位置變化的傳感器。小科提出這種觀點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個環節( )A.提出問題 B.收集證據 C.建立假設 D.得出結論3.(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觀察校園生物時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A.含羞草什么環境中葉片會合攏 B.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C.麻雀的哪些身體結構適于飛行 D.蜻蜓在下雨前為什么會低飛4.(2023七上·嵊州期中)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軟體動物)炒九層塔(一種香料植物)”,有媒體報道稱九層塔含有黃樟素。為了探究黃樟素是否致癌,小明進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②他準備了兩組種類、年齡、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樣的老鼠,一組長期喂食含有微量黃樟素食物,另一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對此,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提出的問題是 ?(2)①過程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步驟。(3)步驟②在設置對照實驗時運用了 法。(4)本實驗結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設。5.(2024七上·寧波期末)有一次小科上街買回來一袋黃豆芽放在窗外的陽臺上忘記吃了,待幾天后竟發現許多黃豆芽變成了“綠豆芽”,小科覺得奇怪,就把這一發現告訴了同學們,他們決定把這個問題搞清楚,請你和他們一起去探究。⑴提出問題: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產生嗎?⑵針對你的問題,請作出假設: 。⑶設計實驗方案:①取一定數量的新鮮的黃豆芽分成兩份,分別放在甲、乙兩個容器中。②甲放在 下培養,乙放在陰暗處培養。⑷該實驗的預期效果是: 。⑸該實驗結論: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照。6.(2024七上·義烏月考)過年了,小龍同學幫父母載著米去年糕廠做年糕。年糕運回家里后先攤開放置一兩天再浸到水里,這樣能放很長時間,但到第二年春季,小龍同學發現年糕發霉并有酸臭味。小泉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幫小龍找出年糕發霉的原因:將質量、大小、形狀相同的一塊年糕分別放入三個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高溫處理后待用。第一步材料處理 第1組 第2組 第3組第二步實驗操作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 將玻璃瓶瓶口塞緊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第三步恒溫培養(1周) 25℃ 25℃ 5℃第四步實驗結果 年糕出現大量菌落 年糕無菌落 年糕出現少量菌落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第一步中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2)其中 兩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使年糕發霉的微生物可能來自于空氣。(3)分析第1組與第3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 7.(2023七上·越城月考)善于觀察的麗麗發現:蒼蠅停下來就匆忙搓“腳”(如甲圖)。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是它的腳很臟嗎?蒼蠅搓“腳”可能是清除“腳”上的臟東西。(1)劃線部分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步驟。于是 她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設計實驗:①在A(瓶內無臟物)、B(瓶內有臟物)兩個玻璃瓶中(如乙圖);②在相同的時間內觀察并記錄A、B兩個玻璃瓶中 。(2)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①若A瓶中蒼蠅搓腳次數接近或明顯多于B瓶中蒼蠅搓腳次數,則說明“蒼蠅搓腳”與清除“腳上污物”無關。②若A瓶中蒼蠅搓腳次數明顯小于B瓶中蒼蠅搓腳次數,則說明“蒼蠅搓腳”與清除“腳上污物”有關。實驗評價與交流:小亮認為麗麗設計的實驗中存在明顯缺陷,你覺得應該如何改進? 。8.(2023七上·溫州月考)高脂血癥是指血脂(血液中膽固醇以及脂類的總稱)水平過高,可引起一些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血漿中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是高脂血癥的重要檢測指標。研究表明,洋蔥具有消炎、殺菌,降血脂等功效。為探究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取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隨機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②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普通飼料一周,檢測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③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高脂飼料和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④連續灌喂30天后,再次測定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數據記錄如表:組別 每千克體重灌喂洋蔥提取物劑量(g) 血漿TC水平(mmol/L) 血漿TG水平(mmol/L)實驗前 30天后 實驗前 30天后甲組 0 2.05 2.77 1.33 1.97乙組 1.00 2.03 2.29 1.36 1.57丙組 3.00 2.03 2.23 1.37 1.47(1)本實驗設置甲組的目的是 。(2)實驗中排除其他干擾的做法有: (舉一例)。(3)據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9.(2023七上·嵊州期中)為了探究“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污染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小金采集了一定數量的青蛙受精卵,分別放入加了煙草浸出液、洗衣液、潔廁靈的稀釋液的培養皿中,放在適宜條件下孵化,定期進行觀察和記錄。實驗方案如表。請根據小金的實驗過程回答:1 號培養皿 2 號培養皿 3 號培養皿步驟一 各加入 1000mL 清水步驟二 加入 10mL 煙草浸出液 加入 10mL 洗衣液 加入 10mL 潔廁靈步驟三 各放入 50 粒大小類似的青蛙受精卵步驟四 把 3 個培養皿都放在適宜環境中孵化觀察記錄 (1)該探究實驗的觀察指標是 。(2)根據變量原則,小萌對實驗容器、清水及污染液的量、蛙受精卵及實驗環境進行了控制,本實驗中的變量是 。(3)小萌在每個容器中放入 50 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5粒,目的是 。(4)小萌的實驗方案尚不完善,請指出實驗設計的不足: 。10.(2023七上·金東期中)水滴落在荷葉上會順著荷葉表面滾落,這一現象稱為荷葉“自潔效應”。同學們收集資料并開展項目化學習,探究荷葉“自潔效應”的原因。(1)任務一:探究荷葉表面物質與荷葉“自潔效應”的關系。[查閱資料]荷葉表面有一層蠟質,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甲。[實驗設計]將一片荷葉從中間切開,分A、B兩個區域,處理方法及結果如下表。B區域起 作用。A區域 B區域物質甲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 清水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處理方法 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狀態實驗結果 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 水凝聚成球狀水滴(2)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到實驗結論: ;(3)任務二:進一步探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荷葉“自潔效應”的關系。[收集資料]觸摸荷葉表面,略感粗糙。進一步制作荷葉橫切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荷葉上表皮有凸起,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實驗設計]將一片荷葉從中間切開,分為A、B兩個區域,A區域用刀片將荷葉表面凸起刮去,B區域表面不做處理。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狀態。應觀察到的現象是: 。(4)任務三:尋找身邊的“自潔效應”。[啟示應用]基于仿生學,荷葉“自潔效應”在生產、生活多領域廣泛應用。根據上圖分析防油不粘鍋是如何模擬荷葉“自潔效應”的: (寫出一條即可)11.(2024七上·余姚期末)小余和實驗小組的同學們為驗證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及其影響因素,設計了如下表中的實驗方案,在四個相同的瓶子中分別裝入等量的相應物質,攪拌均勻,在四個瓶口處套上相同的氣球并密封,置于相應的溫度下,一段時間后觀察、記錄相應現象。請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提示:酵母菌在合適的條件下會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裝置 物質 溫度 現象①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氣泡產生,氣球膨脹② 水+葡萄糖 25℃ ?③ 水+酵母菌 25℃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不膨脹④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不膨脹(1)表中裝置②現象“ ”應填 。(2)表中可作為驗證酵母菌是否有發酵作用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填裝置序號)。(3)請根據上述實驗推斷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條件是 和營養物質。(4)人們用乳酸桿菌來做酸奶,用酵母菌來釀酒,兩者最大的結構區別是 。12.(2023七上·溫州期末)青蟹、梭子蟹、招潮蟹是溫州地區常見的三種蟹,外部特征如圖甲。某校同學開展與蟹相關的系列實踐活動,活動過程如下:(1)【分類】根據圖甲信息與生活經驗將上述三種蟹分為兩類,請寫出分類依據與結果。(寫出一種即可)(2)【探究】青蟹生活在江河海交匯口的灘涂上,捕撈后可在家庭條件下能存活1-7天。三組同學開展"青蟹在現有家庭條件下怎樣才能延長存活時間"的探究活動,圖乙為探究結果。(提示:第三組35℃時存活率為0)某小組按下圖方案將各塑料桶置于廚房地面進行探究。該探究基于的假設是 。(3)下表是第三小組實驗方案,根據圖乙探究結果將表中""處實驗操作補充完整。第三組實驗方案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方案設計要求步驟一 選擇若干只活力良好的同種青蟹隨機平均分成四組。 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步驟二 將四組青蟹分別放在標記為A、B、C、D的黃色塑料容器中,將容器置于適宜的光照下。 排除影響實驗結果的干擾因素步驟三 將實驗裝置分別放在① 設置改變的量步驟四 每天觀察② ,并做好記錄。 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步驟五 比較A、B、C、D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獲取事實和證據并得出結論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像科學家那樣探究考點一、生活中的探究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假設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做進一步探究,直至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們在學習科學知識、進行探究時,一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從中發現和提出問題;二是根據提出的問題,依據自己已有的科學知識和經驗,通過思考,建立猜想和假設;三是要善于動手,通過觀察、實驗等多種途徑收集證據,對假設進行檢驗;四是要對探究的過程與結論進行評價,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典例1:(2024七上·拱墅期末)本學期同學們要學習《科學》課程,要進入科學的世界,這就需要留心觀察,從發現周圍的問題著手。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A.雨后的天空為什么經常會出現美麗的彩虹B.校園內哪幾種植物在冬季開花C.公園內哪種花卉最漂亮D.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中為什么能做成一個很大的水球【答案】C【解析】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表達交流。【解答】A:雨后的天空為什么經常會出現美麗的彩虹,具有研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B:校園內哪幾種植物在冬季開花,具有研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C:公園內哪種花卉最漂亮無研究價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種觀點想法。D: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中為什么能做成一個很大的水球,具有研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選C。變式1:(2023七上·紹興期中)著名的科學家奧斯特在整理器材時偶然發現了電流能使磁針發生偏轉的現象,從而進行持續研究,最終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他的最初發現來源于( )A.實驗 B.調查 C.觀察 D.閱讀【答案】C【解析】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在課堂上做實驗時偶然發現:當導線中通過電流時,它旁連的磁針發生了偏轉,他又做了大量實驗,終于證實電流的周圍存在著磁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首先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即電流能產生磁場的現象。變式2:(2024七上·杭州期末)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虹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 D.繼續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答案】A【解析】科學探究的意義應尊重實驗事實,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猜想不符時,說明猜想是錯的,應改變自己的猜想,重新實驗進行驗證。【解答】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不符時,應重復試驗,應尊重實驗結論(實驗事實),猜想有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為了猜想而修改過程和實驗結果。故選A。變式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表所示,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項目 水質 水質 水質 蛙卵數 孵出的蝌蚪數甲組 河水 500mL 22℃ 300個 280只乙組 蒸餾水 500mL 10℃ 300個 90只A.含有兩個變量 B.缺少對照實驗C.蛙卵數過少 D.結果不明顯【答案】A【解析】控制變量法指的是在眾多的影響某個物理量的因素和條件中,通過人為的控制某些物理量不變,而只改變我們要研究的那個因素的值,從而觀察和分析出這個因素對這個物理量的影響。【解答】從表格中可以看出該實驗存在水質和溫度兩個變量;考點二、科學家的探究在實際探究的過程中不一定非得這六個環節都有,有可能是六個環節中的幾個環節。基本要素 學習行為提出問題 在觀察、調查、閱讀等情景中發現問題,嘗試提出可以通過科學探究來解決的問題建立猜想 收集相關信息,將已有科學知識和問題相聯系,嘗試提出可檢驗的猜想和假設和假設制訂探究方案 制訂取得信息的途徑與方法,決定收集證據的范圍和要求所需的相關材料,并制訂相應實施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 使用有關設備和材料進行調查、檢索、實驗、觀察、測量;安全規范地操作;記錄觀察與測量結果解釋、檢驗與評價 分析、處理觀察和測量得到的結果,與猜想和假設進行比較,做出解釋;收集更多證據支持解釋 ,檢查解釋、過程和方法是否存在問題,必要時提出改進措施表達與交流 規范書寫探究報告,并以適當的形式進行討論與交流科學探究方法(1)控制變量法:在研究由多個因素(變量)影響的問題時,每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然后對其他因素分別研究,最后綜合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2)等效替代法:在科學實驗中有許多物理特征、過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觀察和測量很困難,這時往往把所需觀測的變量換成其他間接的可觀察或測量的變量進行研究的研究方法。(3)轉換法:對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科學問題,通過研究其表現出來的現象、效應、作用效果,間接研究問題的方法。(4)類比法: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5)科學推理法:根據已知現象和規律,通過想象和推理對未知的現象做出科學地推理和預見的研究方法。(6)模型法:通過引入模型(能方便我們解釋那些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的內部構造、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的符號、公式、表格、實物等),將問題實際化。典例1:(2024七上·南潯期末)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記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直接目的是為了(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答案】D【解析】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如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解答】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其中,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是不可缺少的,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然后得出結論。故選:D。變式1:(2023七上·越城月考)某組同學在探究光對蚯蚓影響的實驗時,擬定了以下實驗計劃,不正確的是( )A.提出問題: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嗎? B.作出假設: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C.設置變量:設置黑暗潮濕和明亮干燥兩種環境 D.實驗對象:10條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答案】C【解析】本實驗的變量是由無光和陰暗與潮濕兩個變量。設計探究實驗,常用到對照實驗的設計,要注意惟一變量即所要探究的條件。【解答】探究光對蚯蚓影響的實驗,提出問題: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嗎 作出假設:假設是對問題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據她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AB正確:設置變量時有兩個變量,有無光和潮濕與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結論,C錯誤;實驗對象:10條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確。故選C。變式2:(2023七上·諸暨月考)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產生的直徑小于5mm的顆粒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科研人員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探究微塑料A對小白鼠的生長是起抑制還是促進作用。實驗操作如下表所示:組別 小白鼠數量(只) 飼喂方式 體重增長值(g)甲 1 _ 7.34乙 1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飼料8g,連續27天 1.84丙 1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飼料8g,連續27天 -0.12(1)由表可知在探究微塑料A對小鼠生長的影響實驗中,實驗結果是通過 來判斷的。(2)實驗中甲組起對照作用,其飼喂方式應為 。(3)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本實驗存在的不足是 。【答案】(1)小白鼠體重增長值(2)每日飼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飼料8g,連續27天(3)微塑料A對小白鼠的生長是起抑制作用(4)小鼠數量太少,具有偶然性【解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1)由表可知,該實驗通過27天后小鼠體重增長值來判斷微塑料A對小鼠消化系統的影響。(2)該實驗的變量是微塑料A,所以甲組的飼喂方式是每日飼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飼料8g/只,連續27天。(3)乙、丙兩組體重變化不同,乙組增長較慢,而丙組體重下降,可見濃度較大的微塑料A對小鼠的消化系統傷害較大,微塑料A對小白鼠的生長是起抑制作用。(4)實驗材料達一定數量或設置重復組并計算平均值是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誤差,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本實驗存在的不足是小鼠數量,具有偶然性,不足說明問題。變式3:(2024七上·余姚期末)流感高發季節,人們對自身免疫力格外關注。“江江口服液”對外宣傳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某研究團隊為探究其真假,以小鼠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取身體狀態一致的健康鼠20只,隨機均分為A、B兩組;②經口灌胃給A組鼠灌“江江口服液”,B組鼠灌等量的生理鹽水,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③30天后測定兩組小鼠NK細胞的活性,并計算平均;④結果:NK細胞的平均活性A組為54%,B組為55%。(注:NK細胞為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其活性越高,免疫能力越強)(1)科研人員探究的問題是 (2)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3)實驗過程選擇10只小鼠,而不選擇1只的理由是 。【答案】(1)“江江口服液”能增強小鼠(人體)免疫力嗎(2)控制變量法(3)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解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控制變量法: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解答】(1)科研人員探究的問題是: “江江口服液”能增強小鼠(人體)免疫力嗎 (2)本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3)實驗過程選擇10只小鼠,而不選擇1只的理由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1.(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同學發現前幾天不小心澆了食鹽水的月季花死了。月季花的死是不是與食鹽水有關呢?于是該同學將土壤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實驗研究,發現土壤中食鹽水濃度確實過高。查閱資料得知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時,植物會失水枯死。文中劃線部分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收集證據 D.得出結論【答案】C【解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建立猜測和假設、制定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解答】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所以“于是小王將土壤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研究”,應屬于科學探究的收集證據。故答案為:C2.(2024七上·仙居期末)智能手機具有顯示步數的功能,那手機是如何計步的呢 小科認為:手機中可能有感受水平位置變化的傳感器。小科提出這種觀點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個環節( )A.提出問題 B.收集證據 C.建立假設 D.得出結論【答案】C【解析】智能手機具有顯示步數的功能,那手機是如何計步的呢 小科認為:手機中可能有感受水平位置變化的傳感器。 則小科提出這種觀點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建立假設,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3.(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觀察校園生物時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A.含羞草什么環境中葉片會合攏 B.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C.麻雀的哪些身體結構適于飛行 D.蜻蜓在下雨前為什么會低飛【答案】B【解析】科學問題是指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選項A、C、D的問題具有研究價值,并能作出相應的假設,而B選項校園中哪種植物最具觀賞性無研究價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種觀點想法.故選B。4.(2023七上·嵊州期中)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軟體動物)炒九層塔(一種香料植物)”,有媒體報道稱九層塔含有黃樟素。為了探究黃樟素是否致癌,小明進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②他準備了兩組種類、年齡、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樣的老鼠,一組長期喂食含有微量黃樟素食物,另一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對此,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提出的問題是 ?(2)①過程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步驟。(3)步驟②在設置對照實驗時運用了 法。(4)本實驗結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設。【答案】(1)黃樟素是否致癌(2)建立猜想(3)控制變量(4)不符合【解析】科學探究的七個環節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解答】(1)小明提出的問題是黃樟素是否致癌?(2)①過程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建立猜想步驟。(3)步驟②在設置對照實驗時運用了控制變量法。(4)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說明本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故答案為:(1)黃樟素是否致癌 (2)建立猜想(3)控制變量(4)不符合5.(2024七上·寧波期末)有一次小科上街買回來一袋黃豆芽放在窗外的陽臺上忘記吃了,待幾天后竟發現許多黃豆芽變成了“綠豆芽”,小科覺得奇怪,就把這一發現告訴了同學們,他們決定把這個問題搞清楚,請你和他們一起去探究。⑴提出問題: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產生嗎?⑵針對你的問題,請作出假設: 。⑶設計實驗方案:①取一定數量的新鮮的黃豆芽分成兩份,分別放在甲、乙兩個容器中。②甲放在 下培養,乙放在陰暗處培養。⑷該實驗的預期效果是: 。⑸該實驗結論: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照。【答案】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產生;光照;甲組黃豆芽變綠,乙組黃豆芽不變綠【解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幾個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驟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顛倒現象,變量設計是否做到只有一個變量。【解答】(1)黃豆芽被放在陽光下,下午去打開一看,發現許多黃豆芽變成了“綠豆芽”,因而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光照能影響到葉綠素的產生嗎 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黃豆芽是在遮光的條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條件下形成的,做出的假設應是:光照對葉綠素的產生有影響。(2)光照能影響到葉綠素的產生嗎?實驗的變量應是光照,遵循變量唯一原則,其他的實驗條件保持相同,所以②甲放在光照下培養,乙放在陰暗處培養。(3)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在光照下,葉綠體內能合成葉綠素,根據經驗該實驗的預期結果是:甲內有光照,甲中的黃豆芽變綠,乙中缺少光照,乙中的黃豆芽不變綠。6.(2024七上·義烏月考)過年了,小龍同學幫父母載著米去年糕廠做年糕。年糕運回家里后先攤開放置一兩天再浸到水里,這樣能放很長時間,但到第二年春季,小龍同學發現年糕發霉并有酸臭味。小泉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幫小龍找出年糕發霉的原因:將質量、大小、形狀相同的一塊年糕分別放入三個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高溫處理后待用。第一步材料處理 第1組 第2組 第3組第二步實驗操作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 將玻璃瓶瓶口塞緊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第三步恒溫培養(1周) 25℃ 25℃ 5℃第四步實驗結果 年糕出現大量菌落 年糕無菌落 年糕出現少量菌落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第一步中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2)其中 兩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使年糕發霉的微生物可能來自于空氣。(3)分析第1組與第3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殺死原有微生物,防止對實驗產生干擾(2)1和2(3)年糕在適宜溫度下更容易發霉【解析】(1)根據高溫殺菌的原理分析解答;(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實驗1、3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解答】(1)實驗第一步中高溫處理的目的是:殺死原有微生物,防止對實驗產生干擾;(2)根據表格可知,第1組敞口放置,第2組塞緊瓶口,即隔絕空氣,那么二者比較可以探究使年糕發霉的微生物可能來自空氣。(3)第1組和第3組實驗中其它條件相同,只有溫度不同,那么得到結論:年糕在適宜溫度下更容易發霉 。7.(2023七上·越城月考)善于觀察的麗麗發現:蒼蠅停下來就匆忙搓“腳”(如甲圖)。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是它的腳很臟嗎?蒼蠅搓“腳”可能是清除“腳”上的臟東西。(1)劃線部分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步驟。于是 她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設計實驗:①在A(瓶內無臟物)、B(瓶內有臟物)兩個玻璃瓶中(如乙圖);②在相同的時間內觀察并記錄A、B兩個玻璃瓶中 。(2)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①若A瓶中蒼蠅搓腳次數接近或明顯多于B瓶中蒼蠅搓腳次數,則說明“蒼蠅搓腳”與清除“腳上污物”無關。②若A瓶中蒼蠅搓腳次數明顯小于B瓶中蒼蠅搓腳次數,則說明“蒼蠅搓腳”與清除“腳上污物”有關。實驗評價與交流:小亮認為麗麗設計的實驗中存在明顯缺陷,你覺得應該如何改進? 。【答案】(1)作出假設;蒼蠅搓腳次數(2)取多只蒼蠅,進行重復實驗【解析】由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得出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主要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解答】(1) 蒼蠅搓“腳”可能是清除“腳”上的臟東西。劃線部分這屬于科學探究的做出假設步驟。②觀察并記錄AB兩個玻璃瓶中蒼蠅搓腳的次數;(2) 麗麗的實驗經過取多只蒼蠅,進行重復實驗 ,這樣的實驗結果比較具有可行度;故答案為:(1)作出假設、蒼蠅搓腳次數(2) 取多只蒼蠅,進行重復實驗8.(2023七上·溫州月考)高脂血癥是指血脂(血液中膽固醇以及脂類的總稱)水平過高,可引起一些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血漿中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是高脂血癥的重要檢測指標。研究表明,洋蔥具有消炎、殺菌,降血脂等功效。為探究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取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隨機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②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普通飼料一周,檢測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③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高脂飼料和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④連續灌喂30天后,再次測定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數據記錄如表:組別 每千克體重灌喂洋蔥提取物劑量(g) 血漿TC水平(mmol/L) 血漿TG水平(mmol/L)實驗前 30天后 實驗前 30天后甲組 0 2.05 2.77 1.33 1.97乙組 1.00 2.03 2.29 1.36 1.57丙組 3.00 2.03 2.23 1.37 1.47(1)本實驗設置甲組的目的是 。(2)實驗中排除其他干擾的做法有: (舉一例)。(3)據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答案】(1)對照 (2)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灌喂等量的普通飼料;灌喂等量的高脂飼料;灌喂等量的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任寫一點)(3)在一定范圍內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圍內洋蔥提取物濃度越高,對高血脂大鼠降血脂的作用越明顯【解析】對照試驗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對于對照實驗是這樣描述的 “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對照實驗”,“對照實驗一般要設置對照組和 實驗組 ”,在對照實驗中,除了要觀察的變量外,其他變量都應當始終保持相同”。【解答】(1)本實驗設置甲組的目的是對照;(2)實驗中排除其他干擾的做法有: 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灌喂等量的普通飼料;灌喂等量的高脂飼料;灌喂等量的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 ;(3)據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在一定范圍內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在一定范圍內洋蔥提取物濃度越高,對高血脂大鼠降血脂的作用越明顯 ;9.(2023七上·嵊州期中)為了探究“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污染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小金采集了一定數量的青蛙受精卵,分別放入加了煙草浸出液、洗衣液、潔廁靈的稀釋液的培養皿中,放在適宜條件下孵化,定期進行觀察和記錄。實驗方案如表。請根據小金的實驗過程回答:1 號培養皿 2 號培養皿 3 號培養皿步驟一 各加入 1000mL 清水步驟二 加入 10mL 煙草浸出液 加入 10mL 洗衣液 加入 10mL 潔廁靈步驟三 各放入 50 粒大小類似的青蛙受精卵步驟四 把 3 個培養皿都放在適宜環境中孵化觀察記錄 (1)該探究實驗的觀察指標是 。(2)根據變量原則,小萌對實驗容器、清水及污染液的量、蛙受精卵及實驗環境進行了控制,本實驗中的變量是 。(3)小萌在每個容器中放入 50 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5粒,目的是 。(4)小萌的實驗方案尚不完善,請指出實驗設計的不足: 。【答案】(1)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數目(2)不同的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3)避免實驗偶然性,減小誤差,提高實驗的準確性(4)沒有設置對照組【解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1)該興趣小組的探究的是“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污染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實驗,因此實驗時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的數目。(2)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所以題干中要取等量的清水、受精卵分成三等分、在相同的環境中。該實驗的變量是不同的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3)選取受精卵數量為50粒,如果數量過少,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誤差,影響實驗結果。(4)生物探究實驗一般都是對照實驗,需要設置對照組,因此改進建議是:實驗中增加對照組,如增加4號培養皿,加入等量的清水。分別與1、2、3號培養皿形成對照實驗。10.(2023七上·金東期中)水滴落在荷葉上會順著荷葉表面滾落,這一現象稱為荷葉“自潔效應”。同學們收集資料并開展項目化學習,探究荷葉“自潔效應”的原因。(1)任務一:探究荷葉表面物質與荷葉“自潔效應”的關系。[查閱資料]荷葉表面有一層蠟質,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甲。[實驗設計]將一片荷葉從中間切開,分A、B兩個區域,處理方法及結果如下表。B區域起 作用。A區域 B區域物質甲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 清水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處理方法 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狀態實驗結果 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 水凝聚成球狀水滴(2)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到實驗結論: ;(3)任務二:進一步探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荷葉“自潔效應”的關系。[收集資料]觸摸荷葉表面,略感粗糙。進一步制作荷葉橫切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荷葉上表皮有凸起,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實驗設計]將一片荷葉從中間切開,分為A、B兩個區域,A區域用刀片將荷葉表面凸起刮去,B區域表面不做處理。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狀態。應觀察到的現象是: 。(4)任務三:尋找身邊的“自潔效應”。[啟示應用]基于仿生學,荷葉“自潔效應”在生產、生活多領域廣泛應用。根據上圖分析防油不粘鍋是如何模擬荷葉“自潔效應”的: (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對照(2)荷葉表面物質有利于荷葉的”自潔效應”(3)A區域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B區域水凝聚成球狀水滴(4)不粘鍋的油膜層相當于荷葉表面的蠟質,微凸結構相當于荷葉上表皮凸起結構,這些都有利于鍋底的油滴凝聚成球狀油滴【解析】對照實驗方法是根據事物的異同點通過比較而揭示其屬性的一種科學實驗方法。具體做法是:將實驗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群,其中一個是“對照組”,做為比較的標準;另一個或幾個是“實驗組”。兩組的主要區別在于,除了給“實驗組”以某種特殊的條件外,其他的條件均一樣。如研究γ輻射對某種材料性能的影響時,就是把照射過的材料同未照射的材料進行比較。未照射過的材料作為對照組,照射過的材料作為實驗組。【解答】(1)B區域不做任何的處理,所以做對照;(2)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到實驗結論:荷葉表面物質有利于荷葉的”自潔效應”;(3)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荷葉上表皮有凸起,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 所以A區域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B區域水凝聚成球狀水滴;(4)根據上圖分析防油不粘鍋是如何模擬荷葉“自潔效應”的:不粘鍋的油膜層相當于荷葉表面的蠟質,微凸結構相當于荷葉上表皮凸起結構,這些都有利于鍋底的油滴凝聚成球狀油滴 ;故答案為:(1)對照(2)荷葉表面物質有利于荷葉的”自潔效應”(3)A區域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B區域水凝聚成球狀水滴 (4)不粘鍋的油膜層相當于荷葉表面的蠟質,微凸結構相當于荷葉上表皮凸起結構,這些都有利于鍋底的油滴凝聚成球狀油滴11.(2024七上·余姚期末)小余和實驗小組的同學們為驗證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及其影響因素,設計了如下表中的實驗方案,在四個相同的瓶子中分別裝入等量的相應物質,攪拌均勻,在四個瓶口處套上相同的氣球并密封,置于相應的溫度下,一段時間后觀察、記錄相應現象。請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提示:酵母菌在合適的條件下會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裝置 物質 溫度 現象①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氣泡產生,氣球膨脹② 水+葡萄糖 25℃ ?③ 水+酵母菌 25℃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不膨脹④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沒有氣泡產生,氣球不膨脹(1)表中裝置②現象“ ”應填 。(2)表中可作為驗證酵母菌是否有發酵作用的一組對照實驗是 (填裝置序號)。(3)請根據上述實驗推斷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條件是 和營養物質。(4)人們用乳酸桿菌來做酸奶,用酵母菌來釀酒,兩者最大的結構區別是 。【答案】(1)沒有氣泡產生,氣球不膨脹(2)①②(3)適宜的溫度(4)有無成形的細胞核【解析】(1)酵母菌在溫度適宜、有氧時,能把葡萄糖被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饅頭、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氣泡產生。(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1)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A和B是以水為變量的對照組,所以B處的現象是沒有氣泡產生,氣球不脹大的。(2)①和②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酵母菌,其他條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將葡萄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因此表中可作為驗證酵母菌發酵作用的一組對照實驗是①②。①、③唯一不同的變量是葡萄糖,①有葡萄糖,③沒有葡萄糖糖,因此可選①和③兩支試管為一組探究葡萄糖是酵母菌所需的營養物質。①④的溫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長、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3)根據上述實驗推斷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和營養物質。(4)人們用乳酸桿菌來做酸奶,用酵母菌來釀酒,兩者最大的結構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12.(2023七上·溫州期末)青蟹、梭子蟹、招潮蟹是溫州地區常見的三種蟹,外部特征如圖甲。某校同學開展與蟹相關的系列實踐活動,活動過程如下:(1)【分類】根據圖甲信息與生活經驗將上述三種蟹分為兩類,請寫出分類依據與結果。(寫出一種即可)(2)【探究】青蟹生活在江河海交匯口的灘涂上,捕撈后可在家庭條件下能存活1-7天。三組同學開展"青蟹在現有家庭條件下怎樣才能延長存活時間"的探究活動,圖乙為探究結果。(提示:第三組35℃時存活率為0)某小組按下圖方案將各塑料桶置于廚房地面進行探究。該探究基于的假設是 。(3)下表是第三小組實驗方案,根據圖乙探究結果將表中""處實驗操作補充完整。第三組實驗方案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方案設計要求步驟一 選擇若干只活力良好的同種青蟹隨機平均分成四組。 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步驟二 將四組青蟹分別放在標記為A、B、C、D的黃色塑料容器中,將容器置于適宜的光照下。 排除影響實驗結果的干擾因素步驟三 將實驗裝置分別放在① 設置改變的量步驟四 每天觀察② ,并做好記錄。 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步驟五 比較A、B、C、D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獲取事實和證據并得出結論【答案】(1)按螯的數量,1只螯為招潮蟹,1對螯為青蟹、梭子蟹。(2)容器顏色可能影響青蟹存活時間(3)20℃、25℃、30℃、35℃的恒溫環境;青蟹的存活數量(情況)【解析】此題考查根據生物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通過實驗設計,找出實驗變量以及探究的因素;【解答】(1) 根據圖甲信息與生活經驗將上述三種蟹分為兩類 ,例如按螯的數量,1只螯為招潮蟹,1對螯為青蟹、梭子蟹。(2)該探究基于的假設是容器顏色可能影響青蟹存活時間;(3)第三小組,探究溫度顏色可能影響青蟹存活時間;所以將實驗裝置分別放在20℃、25℃、30℃、35℃的恒溫環境;每天觀察青蟹的存活數量,并做好記錄。思維導圖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上第一章 第3節 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七上第一章 第3節 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