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三模化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三模化學試題

資源簡介

人大附中2025屆高三熱身練習
化學
說明:本試卷19道題,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請在答題卡上填寫個人信息,并將條形碼貼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第一部分(共42分)
本部分共14小題,每題3分。在每題列出的4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 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
A. 電子式: B. 葡萄糖的結構簡式:
C. 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D. 乙烯分子中的鍵:
【答案】D
【解析】
【詳解】A.為離子化合物,電子式為:,A錯誤;
B.葡萄糖的分子式為:,結構簡式為:,B錯誤;
C.最外層8個電子,結構示意圖應為:,C錯誤;
D.乙烯分子中的π鍵鏡面對稱,圖示正確,D正確;
故選D。
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纖維素能夠發生酯化反應,不能被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
B. 核苷與磷酸通過醚鍵結合形成核苷酸,如
C. 攀登高山時佩戴護目鏡,防止強紫外線引起皮膚和眼睛的蛋白質變性灼傷
D. 丙醛糖()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存在對映異構體
【答案】B
【解析】
【詳解】A.纖維素分子中葡萄糖單元存在醇羥基,能夠發生酯化反應,纖維素屬于非還原糖不能被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A項正確;
B.核苷與磷酸通過磷酸酯鍵結合形成核苷酸,B項錯誤;
C.紫外線能夠使蛋白質發生變性,因此攀登高山時佩戴護目鏡,防止強紫外線引起皮膚和眼睛的蛋白質變性灼傷,C項正確;
D. 把與四個不同原子或基團相連的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因此丙醛糖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中間碳),存在對映異構體,D項正確;
答案選B。
3. 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含有鍵的數目為
B. 溶液中的數目為
C. 和的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為
D. (標準狀況)乙醇與足量充分反應,生成的分子數為
【答案】C
【解析】
【詳解】A.乙炔的結構式如圖:,1個乙炔分子中含有1個碳碳三鍵,1個碳碳三鍵有1個鍵和2個π鍵,C與H之間是鍵,則含有鍵的數目為,A錯誤;
B.溶液中體積未知,無法計算的數目,B錯誤;
C.和的最簡式為,則和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含有1mol氮原子、2mol氧原子,總共含有3mol原子,含有原子的數目為,C正確;
D.標準狀況下乙醇不是氣體,因此無法利用氣體摩爾體積算得乙醇的物質的量,D錯誤;
故選C。
4.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
B. 在氨水中通入少量的氣體:
C. 溶液中通入少量:
D. 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和溶液以體積比混合:
【答案】B
【解析】
【詳解】A.NaOH過量,產物為,離子方程式:,故A錯誤;
B.氨水過量,產物為(NH4)2SO3,故B正確;
C.苯酚鈉過量,產物為苯酚和碳酸氫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故C錯誤;
D.將等物質的量濃度的和溶液以體積比1∶1混合,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一水合氨、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5. 下列離子檢驗利用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選項 待檢驗離子 檢驗試劑
A Fe3+ KSCN溶液
B I- Cl2、淀粉溶液
C SO 稀鹽酸、氯化鋇溶液
D NH 濃NaOH溶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檢驗Fe3+常用KSCN溶液,反應為,元素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A錯誤;
B.檢驗I-可用Cl2、淀粉溶液,反應為,I元素化合價升高,Cl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B正確;
C.檢驗SO常用稀鹽酸、氯化鋇溶液,反應為,元素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錯誤;
D.檢驗NH常用濃NaOH溶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反應為,元素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
故選B。
6. 下列關于物質結構和元素性質說法正確的是
A. 乙醇可與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為與水形成氫鍵
B. 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C. A族與A族元素原子之間形成的化學鍵一定是離子鍵
D. 同主族元素的簡單陰離子還原性越強,水解程度越大
【答案】A
【解析】
【詳解】A.乙醇中羥基上的氫可以和水之間形成氫鍵,使乙醇和水可以以任意比例互溶,A正確;
B.氯化銨全部由非金屬元素構成,為離子化合物,B錯誤;
C.A族的氫元素與A族元素原子之間形成的化學鍵可以是共價鍵,C錯誤;
D.水解程度與酸根的還原性無關,和酸根對應的弱酸的強弱有關,酸性越弱對應酸根水解程度越大,D錯誤;
故選A。
7. 實驗室中,下列氣體制備試劑和裝置均正確的是
選項 A B C D
氣體
試劑 電石、飽和食鹽水 、較濃 、 濃鹽酸、
裝置 c、f a、e b、e c、d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詳解】A.電石、飽和食鹽水反應制備乙炔,選用固體、液體、常溫反應裝置,乙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選用裝置c、f,A正確;
B.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氣大且會污染空氣不能選用向下排空氣法,B錯誤;
C.實驗室用固體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熱制氨氣,C錯誤;
D.濃鹽酸、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氣,發生裝置應選a,D錯誤;
故選A。
8. 氨分解制氫是一種極具前景的便攜式制氫方法,不同壓強下氨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NH3 3H2 + N2 ΔH < 0
B. 氫氣和氮氣的物質的量之比保持不變,說明氨分解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C. p1 < p2 < p3 < p4
D. 500 K時,p3壓強下氨分解反應的平衡常數比p4壓強下的大
【答案】C
【解析】
【詳解】A.溫度升高,氨平衡轉化率上升,2NH3 3H2 + N2平衡正向移動,ΔH > 0,故A錯誤;
B.氫氣和氮氣的物質的量之比始終為3:1,不能說明反應到達平衡狀態,故B錯誤;
C.2NH3 3H2 + N2為氣體分子數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氨的平衡轉化率下降,因此p1 < p2 < p3 < p4,故C正確;
D.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500 K時無論壓強是多少,K為定值,故D錯誤;
故選C。
9. 下列依據實驗方案和現象對濃硫酸性質做出的判斷合理的是
實驗方案 實驗I: 實驗II:
實驗現象 試紙中心區域變黑,邊緣變紅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接近無色(溶液中錳元素僅以存在),產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無色氣體
A. 由I可知,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B. 由I可知,濃硫酸具有弱酸性
C. 由II可知,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 D. 由II可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A
【解析】
【詳解】A.試紙中心區域變黑,說明試紙中的H元素和O元素被脫去,只剩下C,證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A正確;
B.藍色石蕊試紙邊緣變紅,證明濃硫酸具有酸性,不能證明濃硫酸有弱酸性,B錯誤;
C.濃硫酸與MnO2反應后,Mn元素僅以存在,說明Mn元素化合價降低,表現氧化性,產生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無色氣體,說明生成O2。但由于Mn元素也表現氧化性,且實驗中沒有說明有硫酸的還原產物生成,故不能體現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錯誤;
D.濃硫酸與MnO2反應沒有體現出濃硫酸的吸水性,D錯誤;
故選A。
10. 過渡金屬氧化物離子(以表示)在烴類的選擇性氧化等方面應用廣泛。與反應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速率:步驟Ⅰ<步驟Ⅱ
B. 分子中,鍵角:
C. 若與反應,生成的氘代甲醇有2種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步驟Ⅰ的活化能大于步驟Ⅱ,反應速率步驟Ⅰ更小,A正確;
B.O原子上有兩對孤對電子,排斥力較大,鍵角H—C—H>H—O—C,B正確;
C.根據反應機理可知,若MO+與CH3D反應,生成的氘代甲醇可能為CH3OD或CH2DOH,共兩種,C正確;
D.根據反應歷程能量變化圖所示,總反應的反應熱為E1-E2+E3-E4,D錯誤;
故選D;
11. 氧化鈰()是應用廣泛的稀土氧化物。一種用氟碳鈰礦(,含BaO、等雜質)為原料制備的工藝如下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濾渣A的主要成分為和
B. 步驟①、②中均有過濾操作
C. 該過程中,鈰元素的化合價變化了兩次
D. 步驟②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氟碳鈰礦在空氣中焙燒主要將轉化為和,被氧化為,然后再用稀硫酸浸取,進入溶液中,不反應,BaO與硫酸反應生成沉淀,過濾分離、即濾渣A為、,濾液中加還原劑將還原,再加入使轉化為,最后灼燒生成。
【詳解】A.根據分析可知,由流程可知濾渣A的主要成分為和,故A正確;
B.步驟①是分離濾渣A和溶液,需要過濾,步驟②是分離沉淀,需要過濾操作,故B正確;
C.焙燒、濾液還原、灼燒時鈰元素的化合價均變化,所以共三次,故C錯誤;
D.步驟②加入碳酸氫銨使Ce3+轉化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12. 光電活性共軛高分子在有機發光二極管、聚合物太陽電池領域具備獨特優點,是高分子科學的前沿研究方向。一種梯形共軛光電高分子合成如下圖:
已知:(部分產物已省略)
ⅰ.
ⅱ.
ⅲ.和均為催化劑,和的聚合度均為n。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J中碳原子有兩種雜化方式
B. 生成的反應為縮聚反應
C. 可以和NaOH或HCl溶液反應
D. 過程中和產物小分子的系數比為1∶n
【答案】D
【解析】
【詳解】A.J中的飽和碳原子(-C11H23中碳原子)采用sp3雜化,其余碳原子采用sp2雜化,故A正確;
B.結和已知中i和iii,是高分子化合物,根據已知i可知,生成過程中有小分子生成,故為縮聚反應,故B正確;
C.中含有酰胺鍵,在NaOH或HCl溶液中都能水解反應,故C正確;
D.過程中生成的小分子是H2O,結合J的結構,和產物小分子的系數比為1∶(2n-1),故D錯誤。
答案選D。
13. 時,向蒸餾水中加入粉末,一段時間后再向其中加入蒸餾水。該過程中電導率的變化如下圖。
已知:時,;飽和溶液的略小于10。
的電離常數:。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過程的上層清液中:
B. 過程的上層清液電導率下降,說明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動
C. 點的上層清液中:
D. 體系中任意時刻都滿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時,向蒸餾水加入粉末及后續加水過程中電導率變化圖,呈現實驗中電導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起點a,代表初始蒸餾水,電導率低,因純水中離子極少。a→b段,加入,其溶解產生、等離子,離子濃度增大,電導率上升,到b點達溶解平衡,電導率暫穩 。c→d段,加入10mL蒸餾水,溶液被稀釋,離子濃度降低,電導率下降。d→e段,繼續溶解補充離子,離子濃度逐漸回升,電導率上升,e點后溶解又達平衡,電導率趨于穩定 ,反映溶解平衡及離子濃度變化對電導率的影響。
【詳解】A.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同時會發生水解,由于水解,所以,A錯誤;
B.過程加入蒸餾水,溶液被稀釋,離子濃度減小,導致電導率下降,而稀釋會使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動,B錯誤;
C.在點的上層清液為飽和溶液,由得,存在水解平衡,即,,根據,,可得,,以第一步水解為主,設有的水解生成,列三段式有:
則,,即,,所以,C正確;
D.根據電荷守恒,體系中應滿足,D錯誤;
綜上,答案是C。
14. 研究溶液的制備、性質和應用。
①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得到溶液。
②分別將等濃度的溶液、溶液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加入濃鹽酸,前者無明顯現象,后者產生使淀粉溶液變藍的氣體。
③溶液可處理含的廢氣,反應過程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①中,為避免溶液與氨水生成沉淀,可先加入適量的溶液
B. ②中,溶液中的濃度比溶液中的高,的還原性比的強
C. ③中,轉化為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D. ③中,過低將不利于的脫除
【答案】B
【解析】
【分析】③由圖可知,氧氣和反應生成和氨氣,把NO氧化為亞硝酸銨和硝酸銨,說明被氧氣氧化了,具有強氧化性;
②分別將等濃度的溶液、溶液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加入濃鹽酸,前者無明顯現象,后者產生使淀粉溶液變藍的氣體即氯氣,說明的溶液不能被氧氣氧化,被氧氣氧化為,把濃鹽酸氧化而產生氯氣了。
【詳解】A.加入適量的溶液,使溶液中銨根離子濃度增大,抑制一水合氨的電離,減小了氫氧根離子濃度,則①中,先加入適量的溶液可避免溶液與氨水生成沉淀,A不符合題意;
B.[Co(NH3)6]2+為配離子,則②中溶液中的濃度比溶液中的高,結合分析可知,的還原性比的弱,B符合題意;
C.③中,轉化為元素的化合價由+2價升高為+3,C不符合題意;
D.③中,降低pH,溶液酸性增強,氫離子和氨氣反應生成銨根,不利于脫除NO,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第二部分(共58分)
15. 黃銅礦(主要成分為)可用于生產和硫酸。第一階段轉化過程如下:
(1)基態Cu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
(2)分子的空間構型為___________。
(3)晶胞為立方體,結構如圖,“●”表示的原子為___________(填“銅”或“氧”)。其晶胞邊長為___________cm。
已知:密度為,摩爾質量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為。
(4)與結構相似,但的熔點比的高約,原因是___________。
(5)將還原為單質時,使用的還原劑一般為或焦炭。
①焦炭還原可涉及以下反應:


則還原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②從資源與反應原理的角度分析,使用或焦炭作還原劑的優點分別為___________。
【答案】(1)(或)
(2)V形 (3) ①. 氧 ②.
(4)與均為離子晶體,結構相似,陽離子均為,陰離子體積,的離子鍵強于的,因此熔點較高
(5) ①. ②. 資源角度:使用還原可節約還原劑;反應原理:使用焦炭作還原劑,反應過程中生成,還原的速率更快
【解析】
【小問1詳解】
銅為29號元素,基態Cu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或),故答案為:(或)。
【小問2詳解】
分子的價層電子對數=,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數為1,分子的空間構型為V形,故答案為:V形。
【小問3詳解】
由題干晶胞結構示意圖可知,一個晶胞中含有黑球個數為:,白球為4,則白球代表銅,黑球代表氧;設晶胞邊長為a cm,根據,有,解得a=,故答案為:氧;。
【小問4詳解】
與均為離子晶體,結構相似,陽離子均為,陰離子體積,的離子鍵強于的,因此熔點較高,故答案為:與均為離子晶體,結構相似,陽離子均為,陰離子體積,的離子鍵強于的,因此熔點較高。
【小問5詳解】
①將反應Ⅰ-反應Ⅱ,得到,則 ,則還原的熱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②資源角度:使用還原可節約還原劑;反應原理:使用焦炭作還原劑,反應過程中生成,還原的速率更快,故答案為:資源角度:使用還原可節約還原劑;反應原理:使用焦炭作還原劑,反應過程中生成,還原的速率更快。
16. 二氧化氯()因其殺菌效率高、不易產生有毒副產物的優點,是第四代新型消毒劑。
資料:i.常溫下為氣體,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不穩定,可逐漸轉化為和。
ii.電極(惰性電極)可有效提高生成所需的電壓,減少的產生。
(1)分子的鍵角據此推測其中的雜化方式應為___________。
(2)電解溶液或溶液均可制備,電解裝置如圖1(物質X為或):
①可從___________(填“陰”或“陽”)極區所產生的氣體中分離獲得;
②鐵電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
③物質選用相比于的優點是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④若物質選用,在濃度、電解時間相同時,測得的電解效率隨電解電壓的變化如圖2;
定義物質的電解效率:
的電解效率隨電壓的增大呈現先增大后降低的趨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由于不易運輸和儲存,可將其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制得較穩定的“保存液”進行保存,待使用時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得到含的溶液。該方法涉及的物質轉化關系如圖(部分反應物或產物未標出):
①“保存”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②關于的保存和使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作殺菌消毒劑利用了它的強氧化性
b.“保存液”中不含
c.該保存方法不會降低被保存的消毒效率(用單位質量的消毒劑所能轉移的電子數來表示)
【答案】(1)
(2) ①. 陽 ②. ③. 可避免副產物的生成;電解電壓低,節省電能和成本 ④. 電壓小于時,電壓越小,生成速率減慢,歧化占比更大(或電壓越小,更利于生成),電解效率下降;電壓大于時,電壓越大,生成的副反應增多,電解效率下降
(3) ①. ②. ab
【解析】
【分析】(1)根據分子的鍵角分析作答。
(2)電解溶液或溶液均可制備,可知電極上,氯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為電解池的陽極;鐵電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為電解池的陰極。
(3)由圖示可知,“保存”時,是與和反應,生成了和,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還有氧氣生成;使用“保存液”,是和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鈉、硫酸鈉、和水的過程,據此分析作答。
【小問1詳解】
分子的鍵角,可知含有大鍵,則Cl原子周圍有2個鍵和一對孤電子對,即價層電子對數為3,Cl原子雜化方式為,故答案為:。
【小問2詳解】
①電解溶液或溶液均可制備,可知電極上,氯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為電解池的陽極,即可從陽極區所產生的氣體中分離獲得,故答案為:陽。
②鐵電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為電解池的陰極,電極反應為:,故答案為:。
③中氯元素為-1價,在陽極區失去電子,變為的同時,可能會生成副產物,而中氯元素為+3價,在陽極區失去電子,只會生成,可以避免副產物的生成,同時在同等物質的量的情況下,失電子數更少,電解電壓低,節省電能和成本,故答案為:可避免副產物的生成;電解電壓低,節省電能和成本。
④由資料i可知,常溫下為氣體,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不穩定,可逐漸轉化為和,電壓小于時,電壓越小,生成速率減慢,歧化占比更大(或電壓越小,更利于生成),電解效率下降;由資料ii可知,電壓大于時,電壓越大,生成的副反應增多,電解效率下降,故答案為:電壓小于時,電壓越小,生成速率減慢,歧化占比更大(或電壓越小,更利于生成),電解效率下降;電壓大于時,電壓越大,生成的副反應增多,電解效率下降。
【小問3詳解】
①保存”時,是與和反應,生成了、和氧氣,則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②a.具有強氧化性,作殺菌消毒劑利用了它的強氧化性,a項正確;
b.“保存液”是將轉化為了,則“保存液”中不含,b項正確;
c.使用“保存液”,是和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鈉、硫酸鈉、和水的過程,該過程會使部分轉化為氯化鈉,則會降低被保存的消毒效率,c項錯誤;
故答案為:ab。
17. 某研究小組按下列路線合成藥物氯氮平。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 硝化反應的試劑可用濃硝酸和濃硫酸
B. 化合物中的含氧含能團只有羧基
C. 化合物具有兩性
D. 從的反應推測,化合物中硝基間位氯原子比鄰位的活潑
(2)寫出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3)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4)已知氨基可發生反應:(分別代表帶一定正電荷和一定負電荷的原子)
①相對于,氨基中的更傾向于與成鍵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以環氧乙烷()和等為原料合成的路線如下。
M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
(5)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_______種(不考慮立體異構);寫出其中1種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
a.譜和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有鍵
b.分子中含一個環,其成環原子數
(6)氯氮平的分子式是,其中氮原子有兩種雜化類型,則氯氮平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BD (2) +CH3OH+H2O
(3)取代反應 (4) ①. 電負性,在鍵中帶一定負電荷,易與帶正電荷的結合 ②.
(5) ①. 4種 ②. (任寫一種)
(6)
【解析】
【分析】甲苯先經硝化反應(濃硝酸+濃硫酸,引入硝基)、氧化反應(側鏈氧化,生成羧基)得A(含硝基、羧基 )。A經還原反應(硝基→氨基)得B(含氨基、羧基,具兩性)。
B與在件下,發生酯化反應(羧基→酯基 )生成C(,含酯基、氨基)。C與D(含氯原子、硝基的芳香環結構)在催化劑作用下,通過取代反應(一個氯原子被含C結構取代),拼接成E()。 E與F反應得G,再經還原(還原硝基)得H。最終H在催化劑下,經結構重排/環化等,形成氯氮平。
【小問1詳解】
A.硝化反應常用濃硝酸和濃硫酸作試劑,A正確;
B.A是硝基甲苯氧化產物,含羧基和硝基,B錯誤;
C.B含氨基和羧基,有兩性,C正確;
D.從反應推測是鄰位氯原子更活潑,D錯誤;
綜上,答案是BD。
【小問2詳解】
是羧基和甲醇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CH3OH+H2O
【小問3詳解】
是取代反應(是中某些基團被取代引入新結構)
【小問4詳解】
①電負性,在鍵中帶一定負電荷,易與帶正電荷的結合。
②根據F的結構和氨基可發生的反應,推斷出和環氧乙烷()反應生成M的化學方程式為:NH3+2,所以M的結構簡式為。
【小問5詳解】
化合物F的同分異構體,則有1個不飽和度,其有3種等效氫,含有N—H鍵,且分子中含有含一個環,其成環原子數≥4,則這樣的結構有4種,分別是。
【小問6詳解】
根據H結構式以及氯氮平的分子式(),其中氮原子有兩種雜化類型,則推斷出氯氮平的結構簡式為。
18. 釩(V)被稱為鋼鐵行業的“維生素”。工業上用含三價釩為主的某石煤為原料(含、、等雜質),低溫硫酸化焙燒-水浸工藝高效提取釩制備高純的主要流程如下:
資料:
i.氫氧化物完全沉淀時溶液的pH表
沉淀物
完全沉淀 3.2 9.0 4.7
ii.有機試劑對溶液中離子萃取能力為;
iii.含磷有機試劑“萃取”過程可表示為(有機相)(有機相);
iv.沉釩過程前會發生。
(1)焙燒過程中向石煤中通焙燒,將轉化為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焙燒時將原礦石磨碎且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___________。
(3)濾液A中含有、、、和,濾液C中釩的微粒為。“還原”過程中,鐵粉發生的反應有___________。
(4)“萃取”前,用氨水先中和至pH≈5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沉釩過程中加入銨鹽使中的釩元素形成多釩酸銨沉淀,且沉淀顆粒大小影響最終產品品質。溶液pH值與沉釩率,沉淀顆粒直徑的關系如圖所示,請結合反應原理解釋沉釩時的pH選擇2.0-2.5的原因:___________。
(6)測定產品中的純度:
稱取產品,先用硫酸溶解,得到溶液。再加入溶液最后用溶液滴定過量的至終點,消耗溶液的體積為。已知被還原為,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則產品中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_。
(的摩爾質量:)
【答案】(1)
(2)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使礦石充分反應
(3)
(4)除去,降低萃取的,提高釩純度;用氨水中和,降低溶液中,使平衡(有機相)(有機相)正向移動,增加萃取率。
(5),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形成多釩酸銨沉淀;,隨升高,沉淀顆粒大小急劇下降,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
(6)
【解析】
【分析】石煤在220℃條件下空氣中硫酸化焙燒,V2O3轉化為VOSO4,Al2O3、Fe2O3轉化為相應的硫酸鹽,SiO2不反應,得到的釩礦石經水浸、過濾后得到含有Vo2+、以及Fe3+、Al3+雜質的濾液,先加入鐵粉、硫酸溶液進行還原預處理,將Fe3+和V(V)還原,然后再用氨水混合并調節溶液pH=5,除去Al3+,過濾后加入有機試劑萃取V(Ⅳ),靜置分液得到含有V(Ⅳ)的有機物,加入H2SO4反萃取,得到含V(Ⅳ)的溶液,之后進行氧化沉釩得到多釩酸銨,煅燒得到V2O5。
【小問1詳解】
通焙燒,將轉化為,V的化合價升高,做氧化劑,化學方程式為;
【小問2詳解】
焙燒時將原礦石磨碎且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使礦石充分反應;
【小問3詳解】
鐵粉將V(V)還原還原為V(Ⅳ),同時鐵粉還能和、反應,故發生的反應有
、、;
【小問4詳解】
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可知加氨水調節pH≈5可以使Al3+完全沉淀,除去Al(OH)3,提高在有機試劑中的萃取率;同時用氨水中和,使平衡(有機相)(有機相)正向移動,增加萃取率;
【小問5詳解】
溶液中存在反應10VO+8H2OH2V10O+14H+,pH<2.5,氫離子濃度過高,該平衡逆向移動,不利于形成多釩酸銨沉淀;pH>2.5,隨升高,沉淀顆粒大小急劇下降,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
【小問6詳解】
根據電子守恒,存在數量關系n(Fe2+)=5n(MnO),所以剩余的n[(NH4)2Fe(SO4)2]=5b2c2×10-3mol,則VO消耗的n[(NH4)2Fe(SO4)2]=(b1c1-5b2c2)×10-3mol,n(V2O5)=n(VO)=×(b1c1-5b2c2)×10-3mol,所以V2O5的質量分數是=。
19. 船舶的外殼常用鑲嵌鋅塊的方法避免船體遭受腐蝕,實驗室模擬該過程如下。
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及現象
電流表指針偏轉,電極上未見氣泡生成;取出少量電極附近的溶液,滴加溶液,未出現藍色沉淀
向電極附近滴加溶液,生成藍色沉淀
___________
向區滴加溶液,生成藍色沉淀,一段時間后,與鐵釘接觸的藍色沉淀消失
(1)實驗中,作___________極。
(2)藍色沉淀為,說明有產生。
①對實驗中產生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a.將Fe氧化;
猜想b.___________將Fe氧化;
猜想c.將Fe氧化;
猜想d.被還原;
猜想b中的物質是___________;依據實驗中的現象可否定猜想___________(填字母)。
②理論分析:
資料i:實驗條件下, ,

根據資料i推測猜想d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無法生成藍色沉淀。
因此猜想成立,其中生成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3)補全實驗中的操作和現象,證明發生了吸氧腐蝕:___________。
資料ii:實驗條件下,Fe與很難發生反應。
(4)結合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實驗中“一段時間后,與鐵釘接觸的藍色沉淀消失”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5)將實驗裝置中的鋅片換成銅片,重復實驗的操作,推測其與實驗現象的差異___________。
由上述實驗可知:比鐵活潑的鋅可以保護鐵不被腐蝕。
【答案】(1)負 (2) ①. ②. ③. (與的配位能力遠大于),被還原后的產物應為而非 ④.
(3)向A區滴加酚酞溶液,出現紅色
(4),或被還原,使其濃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動,藍色沉淀溶解
(5)該反應比實驗產生的藍色沉淀更快;一段時間后,與鐵釘接觸的藍色沉淀不消失
【解析】
【分析】如圖,用Zn和Fe作為電極,酸化的3%的NaCl溶液()作為電解液,組成原電池,探究鐵被腐蝕的原因,在實驗中滴加溶液,未出現藍色沉淀,證明未生成;在實驗中向電極附近滴加溶液,生成藍色沉淀,證明生成了,通過分析,探究Fe被腐蝕額原因;用一端包裹著鋅片,一段不作任何處理的鐵釘置于加入NaCl溶液的瓊脂膠凍探究鐵釘的腐蝕原因,據此回答。
【小問1詳解】
在鋅鐵原電池中,活潑的金屬作負極,鋅比鐵活潑,所以實驗Ⅰ中鋅作負極;
【小問2詳解】
①在酸性的氯化鈉溶液中存在氧氣,氧氣具有氧化性,能把鐵氧化,所以猜想為:能將Fe氧化;依據實驗中電流表指針偏轉,電極上未見氣泡生成;取出少量電極附近的溶液,滴加溶液,未出現藍色沉淀,即可知由和將Fe氧化,即可否定猜想ab;
②由資料i:實驗條件下, ,
,可得(與的配位能力遠大于),被還原后的產物應為而非,無法生成藍色沉淀,推測猜想d不成立;因此猜想成立,將Fe氧化,中將Fe氧化生成的離子方程式為;
【小問3詳解】
在實驗中,若發生吸氧腐蝕,正極發生反應,生成,溶液呈增強,若向A區滴加酚酞溶液,出現紅色,證明溶液呈堿性,即證明發生了吸氧腐蝕;
【小問4詳解】
藍色沉淀為,其在溶液中存在著沉淀溶解平衡,,,中陰離子向負極移動,所以移動到負極附近被Zn還原,使其濃度降低,隨著正極反應的進行,鐵釘附近增大,、與反應,使、、濃度降低,根據勒夏特列原理,上述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藍色沉淀溶解;
【小問5詳解】
當把鋅片換成銅片時,因為銅的活潑性比鐵弱,此時形成的原電池中,A區的鐵作負極,銅作正極,負極反應為,向A區滴加溶液,因為有生成,會生成藍色沉淀,但與實驗I不同的是,因為鐵持續作負極被氧化產生,所以該反應比實驗產生的藍色沉淀更快、更多;一段時間后,與鐵釘接觸的藍色沉淀不消失。人大附中2025屆高三熱身練習
化學
說明:本試卷19道題,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請在答題卡上填寫個人信息,并將條形碼貼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第一部分(共42分)
本部分共14小題,每題3分。在每題列出的4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 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
A. 的電子式: B. 葡萄糖的結構簡式:
C. 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D. 乙烯分子中的鍵:
2. 下列說法不正確是
A. 纖維素能夠發生酯化反應,不能被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
B. 核苷與磷酸通過醚鍵結合形成核苷酸,如
C. 攀登高山時佩戴護目鏡,防止強紫外線引起皮膚和眼睛的蛋白質變性灼傷
D. 丙醛糖()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存在對映異構體
3. 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含有鍵的數目為
B. 溶液中數目為
C. 和的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為
D. (標準狀況)乙醇與足量充分反應,生成的分子數為
4.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
B. 在氨水中通入少量的氣體:
C. 溶液中通入少量:
D. 將等物質量濃度的和溶液以體積比混合:
5. 下列離子檢驗利用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選項 待檢驗離子 檢驗試劑
A Fe3+ KSCN溶液
B I- Cl2、淀粉溶液
C SO 稀鹽酸、氯化鋇溶液
D NH 濃NaOH溶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A. A B. B C. C D. D
6. 下列關于物質結構和元素性質說法正確的是
A. 乙醇可與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為與水形成氫鍵
B. 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C. A族與A族元素原子之間形成的化學鍵一定是離子鍵
D. 同主族元素的簡單陰離子還原性越強,水解程度越大
7. 實驗室中,下列氣體制備的試劑和裝置均正確的是
選項 A B C D
氣體
試劑 電石、飽和食鹽水 、較濃 、 濃鹽酸、
裝置 c、f a、e b、e c、d
A. A B. B C. C D. D
8. 氨分解制氫是一種極具前景的便攜式制氫方法,不同壓強下氨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NH3 3H2 + N2 ΔH < 0
B. 氫氣和氮氣的物質的量之比保持不變,說明氨分解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C. p1 < p2 < p3 < p4
D. 500 K時,p3壓強下氨分解反應的平衡常數比p4壓強下的大
9. 下列依據實驗方案和現象對濃硫酸性質做出的判斷合理的是
實驗方案 實驗I: 實驗II:
實驗現象 試紙中心區域變黑,邊緣變紅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接近無色(溶液中錳元素僅以存在),產生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無色氣體
A 由I可知,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B. 由I可知,濃硫酸具有弱酸性
C. 由II可知,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 D. 由II可知,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10. 過渡金屬氧化物離子(以表示)在烴類的選擇性氧化等方面應用廣泛。與反應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速率:步驟Ⅰ<步驟Ⅱ
B. 分子中,鍵角:
C. 若與反應,生成的氘代甲醇有2種
D.
11. 氧化鈰()是應用廣泛的稀土氧化物。一種用氟碳鈰礦(,含BaO、等雜質)為原料制備的工藝如下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濾渣A的主要成分為和
B. 步驟①、②中均有過濾操作
C. 該過程中,鈰元素的化合價變化了兩次
D. 步驟②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2. 光電活性共軛高分子在有機發光二極管、聚合物太陽電池領域具備獨特優點,是高分子科學的前沿研究方向。一種梯形共軛光電高分子合成如下圖:
已知:(部分產物已省略)
ⅰ.
ⅱ.
ⅲ.和均為催化劑,和的聚合度均為n。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J中碳原子有兩種雜化方式
B. 生成的反應為縮聚反應
C. 可以和NaOH或HCl溶液反應
D. 過程中和產物小分子的系數比為1∶n
13. 時,向蒸餾水中加入粉末,一段時間后再向其中加入蒸餾水。該過程中電導率的變化如下圖。
已知:時,;飽和溶液的略小于10。
的電離常數:。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過程的上層清液中:
B. 過程的上層清液電導率下降,說明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動
C. 點的上層清液中:
D. 體系中任意時刻都滿足
14. 研究溶液的制備、性質和應用。
①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得到溶液。
②分別將等濃度的溶液、溶液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加入濃鹽酸,前者無明顯現象,后者產生使淀粉溶液變藍的氣體。
③溶液可處理含的廢氣,反應過程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①中,為避免溶液與氨水生成沉淀,可先加入適量的溶液
B. ②中,溶液中的濃度比溶液中的高,的還原性比的強
C. ③中,轉化為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D. ③中,過低將不利于的脫除
第二部分(共58分)
15. 黃銅礦(主要成分為)可用于生產和硫酸。第一階段轉化過程如下:
(1)基態Cu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
(2)分子的空間構型為___________。
(3)晶胞為立方體,結構如圖,“●”表示的原子為___________(填“銅”或“氧”)。其晶胞邊長為___________cm。
已知:密度為,摩爾質量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為。
(4)與結構相似,但的熔點比的高約,原因是___________。
(5)將還原為單質時,使用的還原劑一般為或焦炭。
①焦炭還原可涉及以下反應:


則還原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②從資源與反應原理的角度分析,使用或焦炭作還原劑的優點分別為___________。
16. 二氧化氯()因其殺菌效率高、不易產生有毒副產物的優點,是第四代新型消毒劑。
資料:i.常溫下為氣體,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不穩定,可逐漸轉化為和。
ii.電極(惰性電極)可有效提高生成所需的電壓,減少的產生。
(1)分子的鍵角據此推測其中的雜化方式應為___________。
(2)電解溶液或溶液均可制備,電解裝置如圖1(物質X為或):
①可從___________(填“陰”或“陽”)極區所產生的氣體中分離獲得;
②鐵電極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
③物質選用相比于的優點是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④若物質選用,在濃度、電解時間相同時,測得的電解效率隨電解電壓的變化如圖2;
定義物質的電解效率:
的電解效率隨電壓的增大呈現先增大后降低的趨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由于不易運輸和儲存,可將其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制得較穩定的“保存液”進行保存,待使用時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得到含的溶液。該方法涉及的物質轉化關系如圖(部分反應物或產物未標出):
①“保存”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②關于的保存和使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作殺菌消毒劑利用了它的強氧化性
b.“保存液”中不含
c.該保存方法不會降低被保存的消毒效率(用單位質量的消毒劑所能轉移的電子數來表示)
17. 某研究小組按下列路線合成藥物氯氮平。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 硝化反應的試劑可用濃硝酸和濃硫酸
B. 化合物中的含氧含能團只有羧基
C. 化合物具有兩性
D. 從的反應推測,化合物中硝基間位氯原子比鄰位的活潑
(2)寫出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3)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4)已知氨基可發生反應:(分別代表帶一定正電荷和一定負電荷的原子)
①相對于,氨基中的更傾向于與成鍵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以環氧乙烷()和等為原料合成的路線如下。
M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
(5)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_______種(不考慮立體異構);寫出其中1種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
a.譜和譜表明:分子中共有3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有鍵
b.分子中含一個環,其成環原子數
(6)氯氮平的分子式是,其中氮原子有兩種雜化類型,則氯氮平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
18. 釩(V)被稱為鋼鐵行業的“維生素”。工業上用含三價釩為主的某石煤為原料(含、、等雜質),低溫硫酸化焙燒-水浸工藝高效提取釩制備高純的主要流程如下:
資料:
i.氫氧化物完全沉淀時溶液的pH表
沉淀物
完全沉淀 3.2 9.0 4.7
ii.有機試劑對溶液中離子萃取能力為;
iii.含磷有機試劑“萃取”過程可表示為(有機相)(有機相);
iv.沉釩過程前會發生。
(1)焙燒過程中向石煤中通焙燒,將轉化為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焙燒時將原礦石磨碎且氣體與礦料逆流而行,目的是___________。
(3)濾液A中含有、、、和,濾液C中釩的微粒為。“還原”過程中,鐵粉發生的反應有___________。
(4)“萃取”前,用氨水先中和至pH≈5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沉釩過程中加入銨鹽使中的釩元素形成多釩酸銨沉淀,且沉淀顆粒大小影響最終產品品質。溶液pH值與沉釩率,沉淀顆粒直徑的關系如圖所示,請結合反應原理解釋沉釩時的pH選擇2.0-2.5的原因:___________。
(6)測定產品中的純度:
稱取產品,先用硫酸溶解,得到溶液。再加入溶液最后用溶液滴定過量的至終點,消耗溶液的體積為。已知被還原為,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則產品中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_。
(的摩爾質量:)
19. 船舶的外殼常用鑲嵌鋅塊的方法避免船體遭受腐蝕,實驗室模擬該過程如下。
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及現象
電流表指針偏轉,電極上未見氣泡生成;取出少量電極附近的溶液,滴加溶液,未出現藍色沉淀
向電極附近滴加溶液,生成藍色沉淀
___________
向區滴加溶液,生成藍色沉淀,一段時間后,與鐵釘接觸的藍色沉淀消失
(1)實驗中,作___________極。
(2)藍色沉淀為,說明有產生。
①對實驗中產生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a.將Fe氧化;
猜想b.___________將Fe氧化;
猜想c.將Fe氧化;
猜想d.被還原;
猜想b中的物質是___________;依據實驗中的現象可否定猜想___________(填字母)。
②理論分析:
資料i:實驗條件下, ,

根據資料i推測猜想d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無法生成藍色沉淀。
因此猜想成立,其中生成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3)補全實驗中的操作和現象,證明發生了吸氧腐蝕:___________。
資料ii:實驗條件下,Fe與很難發生反應。
(4)結合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實驗中“一段時間后,與鐵釘接觸的藍色沉淀消失”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5)將實驗裝置中的鋅片換成銅片,重復實驗的操作,推測其與實驗現象的差異___________。
由上述實驗可知:比鐵活潑的鋅可以保護鐵不被腐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井陉县| 太白县| 贵溪市| 龙岩市| 尼玛县| 毕节市| 呼伦贝尔市| 马公市| 包头市| 隆化县| 布尔津县| 吉木萨尔县| 金门县| 宝坻区| 通海县| 冀州市| 伽师县| 射阳县| 昆明市| 石楼县| 星子县| 临澧县| 舟曲县| 天峻县| 奉贤区| 昔阳县| 南开区| 合阳县| 永州市| 寿宁县| 凤阳县| 抚松县| 河津市| 澎湖县| 清流县| 长宁县| 睢宁县| 霞浦县| 天等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