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惠州市惠陽區第五中學2024-2025高一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地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下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四幅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四圖中能正確地反映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丙 D. 甲、丙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除 c 地外,其余三地自轉的角速度都相同B. 如果以恒星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所需時間為 24 小時C. 圖中 a、b、c 三地均為低緯地區D. 僅考慮緯度因素,四地中太陽輻射總量最大的是 d 地東方航天港位于山東省煙臺市附近海域,是我國唯一的海上發射基地。北京時間 2019年6月5日12時,長征十一號火箭在這里成功實施首次海上發射。下圖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和東方航天港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與其他四大航天發射基地相比,東方航天港 ( )緯度高,自轉線速度大海上發射,發射機動靈活臨近海洋,交通運輸快捷D. 晴天多,發射窗口期長4.東方航天港的建設有助于煙臺市 ( )①吸引外來人才遷入 ②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③能源裝備業快速發展 ④提升煙臺市城市等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長征十一號火箭首次發射時,太陽直射點 ( )A. 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動B. 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動C. 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動D.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動北京時間 2024 年 5 月 9 日 09 時 43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智慧天網一號 01 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首顆中軌寬帶通信衛星,可通信南北極。下圖示意太陽在黃道 (地球公轉軌道) 上的視運行軌跡。完成下面小題。6.智慧天網一號 01 星發射升空成功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 )A. D-A 之間 B. A 點上 C. B-C 之間 D. C 點上7.此時至 2024 年國慶節期間,太陽直射點 ( )A. 向南移動 B. 向北移動 C. 先向北后向南移動 D. 先向南后向北移動低空經濟具有高科技主導、高效能運管和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24 2月,全球首臺跨海跨城 (深圳-珠海)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在 “無人機之都” 深圳市試飛成功,將單程2.5至3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到20分鐘。完成下面小題。8.深圳市能夠成功完成首飛主要得益于( )A. 產業基礎完備 B. 法律法規完善 C. 水陸交通便利 D. 生態環境優美9.“低空經濟” 發展對區域發展的意義最主要是( )A. 大幅降低貨運能源消耗B. 促進第二產業發展C. 擴大區域輻射帶動作用D. 縮小城鄉發展差異同城化指兩市打破行政壁壘,進行區域一體化建設,旨在促進兩地經濟文化交流。下圖為某兩市職住空間分布格局及跨界地區職住空間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10.與 B 市相比,A 市的職住空間格局呈現出( )A. 就業更分散 B. 就業郊區化 C. 居住單中心 D. 職住分離明顯11.圖中跨界地區承接 AB 城區的居住外溢,其最突出的優勢是( )A. 環境優美 B. 基礎設施完善 C. 就業機會多 D. 地價較低就近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近距離遷移到戶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鎮就業和居住的過程,其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來自本鎮、本縣及本省。2000 年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下圖為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某地 “既不離土也不離鄉” 的就近城鎮化模式最符合( )A. 本鎮城鎮化 B. 本縣城鎮化 C. 本市城鎮化 D. 本省城鎮化13.2000 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的根本原因是( )中西部第一產業升級外出務工人員大量回流中西部基礎設施完善D. 中西部工業化水平提高“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是指在水田周圍挖環形養殖溝養殖小龍蝦,并通過農田排灌調節其生存環境。作為“入侵物種”的小龍蝦,對水溫適應能力強,其攝食和活動可減少農田雜草和病蟲害。某地通過發展“蝦稻共作”,每畝純收入顯著增加。下圖為“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14.稻田中開挖養殖溝主要是為了( )A. 增加水稻田通風透氣 B. 改善小龍蝦生長環境 C. 減少小龍蝦天敵威脅 D. 調節水溫的變化幅度15.近年來出現小龍蝦 “與糧爭地” 現象,能從源頭上遏制 “重蝦輕稻” 的是( )A. 增加耕地面積 B. 提高龍蝦價格 C. 提高稻谷收益 D. 提高機械化率16.與傳統水稻種植相比,稻蝦共作模式會( )①降低投入成本 ②減少農藥化肥使用 ③有益當地生物多樣性 ④增加水資源消耗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蔓越莓樹原產北美,為多年生低矮灌木,耐嚴寒、喜濕、喜肥,春季開花,秋季收獲 (果實需在低溫下著色),冬季需休眠。黑龍江省撫遠市擁有亞洲面積最大的蔓越莓種植基地。當地果農一般用 “水收” 方式采收,先將蔓越莓田注水,在機械水車的幫助下,使藤上的鮮果脫落下來,優質的果實會浮于水面,再用工具將蔓越莓收集到一起。下圖為撫遠市局部地區地形圖和蔓越莓 “水收” 實景圖。(1) 從氣候和土壤的角度分析撫遠市種植蔓越莓的區位優勢。(2) 分析果農采用 “水收” 方式收獲蔓越莓的原因。(3) 從育種、栽培和銷售的角度,為撫遠市蔓越莓產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光伏產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的新興產業。光伏產業鏈包括:光伏原材料 (硅料、單晶硅、多晶硅等) 的加工,光伏部件生產供應環節 (電池片、組件、鍍膜、玻璃等),光伏裝機發電領域。我國光伏產業起步較晚,但近二十年來發展迅速,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等均位居全球前列。光伏裝備制造是光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圖是 2021 年我國部分省市光伏裝備制造企業數量統計圖。(1) 簡述我國光伏裝備制造企業的空間分布特點。(2) 推測我國光伏產業得以迅速發展的區位條件。(3) 江蘇某光伏裝備制造企業計劃到西北地區裝機發電,你是否支持,請說明理由。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三文魚為冷水性、溯河洄游性魚類。挪威(下圖)曾為野生三文魚的重要產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無節制的濫捕導致捕撈量急劇萎縮。由此挪威政府陸續停止為新漁船發放許可證,并推行捕魚配額制度。部分漁民從捕撈轉向水產養殖業,三文魚養殖技術取得突破。如今挪威已是世界最主要的三文魚生產國和出口國,90%以上海產品銷售國外。目前挪威投資者正計劃在“沙漠之國”——沙特建立第一個三文魚養殖項目,目標是到2023年每年向沙特消費者提供多達5 000噸的養殖三文魚。(1)分析挪威適宜野生三文魚生存的自然條件。(2)說明挪威能實現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原因。(3)你是否看好挪威投資者在沙特建立的第一個三文魚養殖項目?請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2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中歐班列線是從中國經中亞和俄羅斯延伸至德國的鐵路線,長約1.1萬km。德國杜伊斯堡位于歐洲經濟的心臟地帶,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口,是中歐班列沿線班次最多、運量最大的支點城市,也是中國在德國的物流中心,落戶杜伊斯堡的中國企業已經超過100家。圖1示意杜伊斯堡位置。圖2示意我國中西部三條跨洲貨運鐵路線。圖1圖2(1)分析杜伊斯堡成為中歐班列貨物集散支點城市的有利條件。(2)說明中歐班列運行后中國企業落戶杜伊斯堡的原因。(3)中歐班列依托武漢、成都、重慶、西安、蘭州等城市的起運站點,采用“在國內主要大中城市上門提貨及散貨拼箱、在歐洲派送上門”的服務運營模式,刺激了中歐班列貨運的迅猛發展。分析采用該服務運營模式的主要優勢。惠州市惠陽區第五中學2024-2025高一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地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下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四幅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四圖中能正確地反映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丙 D. 甲、丙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除 c 地外,其余三地自轉的角速度都相同B. 如果以恒星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所需時間為 24 小時C. 圖中 a、b、c 三地均為低緯地區D. 僅考慮緯度因素,四地中太陽輻射總量最大的是 d 地1.【答案】D【解析】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甲圖:根據經度(30°E→120°E)判斷為北極俯視圖,逆時針自轉,正確。乙圖:根據經度(0°→20°W)判斷為北極俯視圖,但自轉方向標注為順時針,錯誤。丙圖:根據經度(90°W→0°)判斷為南極俯視圖,順時針自轉,正確。丁圖:經度標注混亂,無法明確極點,自轉方向錯誤。2.【答案】D【解析】A 項:除極點外,全球各地自轉角速度均相同,圖中 c 地若為極點則角速度為 0,其余三地角速度相同;若 c 地非極點,則四地角速度均相同,題干表述不嚴謹,但 D 項更準確。B 項:以恒星為參照物,地球自轉周期為 23 時 56 分 4 秒(恒星日),24 小時為太陽日,錯誤。C 項:低緯地區指 0°-30°,圖中 a(50°N)、b(30°N)、c(70°S)中僅 b 位于低緯,錯誤。D 項:太陽輻射總量由低緯向高緯遞減,d 地緯度最低(20°N),僅考慮緯度因素時太陽輻射總量最大,正確。東方航天港位于山東省煙臺市附近海域,是我國唯一的海上發射基地。北京時間 2019年6月5日12時,長征十一號火箭在這里成功實施首次海上發射。下圖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和東方航天港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與其他四大航天發射基地相比,東方航天港 ( )緯度高,自轉線速度大海上發射,發射機動靈活臨近海洋,交通運輸快捷D. 晴天多,發射窗口期長4.東方航天港的建設有助于煙臺市 ( )①吸引外來人才遷入 ②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③能源裝備業快速發展 ④提升煙臺市城市等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長征十一號火箭首次發射時,太陽直射點 ( )A. 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動B. 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動C. 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動D.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動3.【答案】B【解析】A 項:東方航天港緯度高于文昌、西昌等基地,自轉線速度隨緯度升高而減小,錯誤。B 項:海上發射可靈活選擇發射位置,避開人口密集區,安全性高且機動靈活,正確。C 項:其他內陸發射基地(如太原、酒泉)依賴鐵路運輸,東方航天港海運適合大型設備運輸,但 “快捷” 非最主要優勢,排除。D 項:沿海地區多云雨天氣,發射窗口期較短,錯誤。4.【答案】A【解析】①航天產業需要高技術人才,吸引外來人才遷入,正確。②航天產業帶動高端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正確。③火箭制造涉及能源裝備領域,推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正確。④城市等級由人口規模等因素決定,航天港建設難以直接提升城市等級,錯誤。5.【答案】A【解析】發射時間為 2019 年 6 月 5 日,介于春分(3 月 21 日)和夏至(6 月 22 日)之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動。北京時間 2024 年 5 月 9 日 09 時 43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智慧天網一號 01 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首顆中軌寬帶通信衛星,可通信南北極。下圖示意太陽在黃道 (地球公轉軌道) 上的視運行軌跡。完成下面小題。6.智慧天網一號 01 星發射升空成功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 )A. D-A 之間 B. A 點上 C. B-C 之間 D. C 點上7.此時至 2024 年國慶節期間,太陽直射點 ( )A. 向南移動 B. 向北移動 C. 先向北后向南移動 D. 先向南后向北移動6.【答案】A【解析】發射時間為 2024 年 5 月 9 日,位于春分(A 點,3 月 21 日)至夏至(B 點,6 月 22 日)之間,即 D-A 之間(假設 D 為冬至,A 為春分,B 為夏至,C 為秋分)。7.【答案】A【解析】5 月 9 日至國慶節(10 月 1 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先向北至夏至日(6 月 22 日),再向南移動,總體先北后南,但選項中 “先向北后向南移動” 為正確描述。低空經濟具有高科技主導、高效能運管和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24 2月,全球首臺跨海跨城 (深圳-珠海)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在 “無人機之都” 深圳市試飛成功,將單程2.5至3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到20分鐘。完成下面小題。8.深圳市能夠成功完成首飛主要得益于( )A. 產業基礎完備 B. 法律法規完善 C. 水陸交通便利 D. 生態環境優美9.“低空經濟” 發展對區域發展的意義最主要是( )A. 大幅降低貨運能源消耗B. 促進第二產業發展C. 擴大區域輻射帶動作用D. 縮小城鄉發展差異8.【答案】A【解析】深圳作為 “無人機之都”,擁有完整的低空飛行器產業鏈和技術積累,產業基礎完備是首飛成功的關鍵,其他選項非核心因素。9.【答案】C【解析】低空經濟通過飛行器實現跨區域快速連接(如深圳 - 珠海),擴大區域輻射范圍,促進資源整合,對縮小城鄉差異、降低貨運能耗有一定作用,但 “擴大區域輻射帶動作用” 最符合題意。同城化指兩市打破行政壁壘,進行區域一體化建設,旨在促進兩地經濟文化交流。下圖為某兩市職住空間分布格局及跨界地區職住空間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10.與 B 市相比,A 市的職住空間格局呈現出( )A. 就業更分散 B. 就業郊區化 C. 居住單中心 D. 職住分離明顯11.圖中跨界地區承接 AB 城區的居住外溢,其最突出的優勢是( )A. 環境優美 B. 基礎設施完善 C. 就業機會多 D. 地價較低10.【答案】D【解析】根據職住空間圖,A 市就業集中在城區,居住分布在郊區,職住分離明顯;B 市就業和居住相對分散,郊區化程度較低,因此 A 市職住分離更顯著。11.【答案】D【解析】跨界地區距離 AB 城區較遠,地租水平低,成為吸引居住外溢的主要優勢;基礎設施、環境等為次要因素,就業機會較少。就近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近距離遷移到戶籍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城鎮就業和居住的過程,其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來自本鎮、本縣及本省。2000 年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下圖為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某地 “既不離土也不離鄉” 的就近城鎮化模式最符合( )A. 本鎮城鎮化 B. 本縣城鎮化 C. 本市城鎮化 D. 本省城鎮化13.2000 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迅速的根本原因是( )中西部第一產業升級外出務工人員大量回流中西部基礎設施完善D. 中西部工業化水平提高12.【答案】A【解析】“既不離土也不離鄉” 指未離開本鎮范圍,屬于本鎮城鎮化;本縣、本市、本省城鎮化涉及跨鎮、跨縣等更遠距離遷移。13.【答案】D【解析】中西部工業化水平提高,帶來本地就業機會增加,吸引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是就近城鎮化的根本原因;外出務工人員回流是直接表現,基礎設施完善是促進因素,第一產業升級非主要動力。“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是指在水田周圍挖環形養殖溝養殖小龍蝦,并通過農田排灌調節其生存環境。作為“入侵物種”的小龍蝦,對水溫適應能力強,其攝食和活動可減少農田雜草和病蟲害。某地通過發展“蝦稻共作”,每畝純收入顯著增加。下圖為“蝦稻共作”綜合種養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14.稻田中開挖養殖溝主要是為了( )A. 增加水稻田通風透氣 B. 改善小龍蝦生長環境 C. 減少小龍蝦天敵威脅 D. 調節水溫的變化幅度15.近年來出現小龍蝦 “與糧爭地” 現象,能從源頭上遏制 “重蝦輕稻” 的是( )A. 增加耕地面積 B. 提高龍蝦價格 C. 提高稻谷收益 D. 提高機械化率16.與傳統水稻種植相比,稻蝦共作模式會( )①降低投入成本 ②減少農藥化肥使用 ③有益當地生物多樣性 ④增加水資源消耗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答案】B【解析】養殖溝為小龍蝦提供棲息和活動空間,改善其生長環境;對水稻田通風、調節水溫有一定作用,但非主要目的;減少天敵威脅無直接依據。15.【答案】C【解析】“重蝦輕稻” 的根源是稻谷收益低,農民傾向擴大龍蝦養殖面積。提高稻谷收益可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從源頭遏制爭地現象;增加耕地面積不現實,提高龍蝦價格會加劇矛盾,機械化率與種糧收益無直接關聯。16.【答案】D【解析】①稻蝦共作需開挖養殖溝、投放蝦苗等,投入成本高于傳統水稻種植,錯誤。②小龍蝦攝食雜草和病蟲害,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正確。③小龍蝦為入侵物種,可能破壞當地生物多樣性,錯誤。④養殖溝需保持水位,增加水資源消耗,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蔓越莓樹原產北美,為多年生低矮灌木,耐嚴寒、喜濕、喜肥,春季開花,秋季收獲 (果實需在低溫下著色),冬季需休眠。黑龍江省撫遠市擁有亞洲面積最大的蔓越莓種植基地。當地果農一般用 “水收” 方式采收,先將蔓越莓田注水,在機械水車的幫助下,使藤上的鮮果脫落下來,優質的果實會浮于水面,再用工具將蔓越莓收集到一起。下圖為撫遠市局部地區地形圖和蔓越莓 “水收” 實景圖。(1) 從氣候和土壤的角度分析撫遠市種植蔓越莓的區位優勢。(2) 分析果農采用 “水收” 方式收獲蔓越莓的原因。(3) 從育種、栽培和銷售的角度,為撫遠市蔓越莓產業發展提出合理建議。17.(14 分)【答案】【解析】(1)氣候優勢(4 分):緯度高(48°N 附近),冬季寒冷漫長,滿足蔓越莓休眠需求。夏季溫暖濕潤,降水集中,適合蔓越莓生長;秋季低溫利于果實著色。土壤優勢(4 分):位于河流沿岸,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多黑土或沖積土,肥力高,滿足 “喜肥” 需求。【解析】(2)原因(4 分):蔓越莓果實輕且具浮力,注水后易漂浮水面,便于收集。機械水車輔助脫果,效率高于人工采摘,降低勞動強度。水收方式減少果實損傷,保證品質,適合大規模種植區。【解析】(3)建議(6 分):①育種:加大科研投入,培育耐寒、高產、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降低對北美品種的依賴。②栽培:推廣科學施肥和節水灌溉技術,減少化肥使用;探索 “蝦稻共作” 類似的綜合種養模式,提高土地效益。③銷售:利用電商平臺拓展線上渠道,打造 “撫遠蔓越莓” 品牌;開發果干、果醬、保健品等深加工產品,提升附加值;舉辦采摘節等活動,發展休閑農業。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光伏產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的新興產業。光伏產業鏈包括:光伏原材料 (硅料、單晶硅、多晶硅等) 的加工,光伏部件生產供應環節 (電池片、組件、鍍膜、玻璃等),光伏裝機發電領域。我國光伏產業起步較晚,但近二十年來發展迅速,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等均位居全球前列。光伏裝備制造是光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圖是 2021 年我國部分省市光伏裝備制造企業數量統計圖。(1) 簡述我國光伏裝備制造企業的空間分布特點。(2) 推測我國光伏產業得以迅速發展的區位條件。(3) 江蘇某光伏裝備制造企業計劃到西北地區裝機發電,你是否支持,請說明理由。18.(14 分)【答案】【解析】(1)分布特點(4 分):空間分布不均,集中于東部沿海省份(如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中西部省份(如四川、陜西、內蒙古)數量較少。長三角(江蘇、浙江)和環渤海(山東、遼寧)地區企業密集,形成產業集群。【解析】(2)區位條件(6 分):政策支持:國家鼓勵新能源發展,出臺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市場需求: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光伏裝機需求增長,國內外市場廣闊。技術進步:光伏產業鏈完整,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如硅料加工、電池片效率)。資本投入:社會資本大量涌入,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勞動力:具備大量高素質技術工人和研發人才。【解析】(3)支持 / 反對理由(4 分,任選一種觀點):支持:①西北地區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發電效率高。②土地廣闊且地價低,適合大規模光伏電站建設。③國家 “西電東送” 政策支持,電力消納有保障。反對:①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本地電力需求有限,外送成本高。②風沙大,光伏設備維護成本高,影響使用壽命。③遠離東部市場,輸電線路建設投資大,收益周期長。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三文魚為冷水性、溯河洄游性魚類。挪威(下圖)曾為野生三文魚的重要產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無節制的濫捕導致捕撈量急劇萎縮。由此挪威政府陸續停止為新漁船發放許可證,并推行捕魚配額制度。部分漁民從捕撈轉向水產養殖業,三文魚養殖技術取得突破。如今挪威已是世界最主要的三文魚生產國和出口國,90%以上海產品銷售國外。目前挪威投資者正計劃在“沙漠之國”——沙特建立第一個三文魚養殖項目,目標是到2023年每年向沙特消費者提供多達5 000噸的養殖三文魚。(1)分析挪威適宜野生三文魚生存的自然條件。(2)說明挪威能實現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原因。(3)你是否看好挪威投資者在沙特建立的第一個三文魚養殖項目?請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19.(12 分)【答案】【解析】(1)自然條件(4 分):緯度高(60°N 以北),水溫低,符合三文魚冷水性習性。海岸線曲折,多峽灣,為三文魚提供洄游產卵的天然場所。入海河流眾多,帶來豐富營養物質,餌料充足。【解析】(2)原因(4 分):政策調控:實施捕魚配額制度,限制捕撈量,控制漁船數量。產業轉型:引導漁民從捕撈轉向養殖,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技術突破:養殖技術成熟,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保障產量穩定。環保意識:重視海洋生態保護,減少污染和過度開發。【解析】(3)態度與理由(4 分,任選一種觀點):看好:①沙特淡水養殖技術(如循環水系統)可模擬冷水環境,突破氣候限制。②沙特市場需求大,高端海鮮消費潛力高,利潤可觀。③挪威技術成熟,可提供養殖設備和管理經驗,降低項目風險。不看好:①沙特為熱帶沙漠氣候,水溫高,需大量能源降溫,成本高昂。②缺乏三文魚養殖經驗,配套產業鏈(如餌料、加工)不完善。③宗教文化因素可能影響消費(如部分地區禁食豬肉,但三文魚消費無禁忌,需具體分析)。2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中歐班列線是從中國經中亞和俄羅斯延伸至德國的鐵路線,長約1.1萬km。德國杜伊斯堡位于歐洲經濟的心臟地帶,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口,是中歐班列沿線班次最多、運量最大的支點城市,也是中國在德國的物流中心,落戶杜伊斯堡的中國企業已經超過100家。圖1示意杜伊斯堡位置。圖2示意我國中西部三條跨洲貨運鐵路線。圖1圖2分析杜伊斯堡成為中歐班列貨物集散支點城市的有利條件。說明中歐班列運行后中國企業落戶杜伊斯堡的原因。(3)中歐班列依托武漢、成都、重慶、西安、蘭州等城市的起運站點,采用“在國內主要大中城市上門提貨及散貨拼箱、在歐洲派送上門”的服務運營模式,刺激了中歐班列貨運的迅猛發展。分析采用該服務運營模式的主要優勢。20.(12 分)【答案】【解析】(1)有利條件(4 分):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歐洲中心地帶,輻射德國及周邊國家,物流需求大。交通便利:作為歐洲最大內陸港口,鐵路、公路、內河航運網絡發達,便于貨物集散。政策支持:歐盟和德國對中歐班列的政策扶持,吸引企業集聚。基礎設施完善:擁有大型倉儲、裝卸設備和高效的物流管理體系。【解析】(2)原因(4 分):靠近歐洲市場:便于中國企業將產品快速分銷至歐洲各國,降低運輸成本。物流便捷:依托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樞紐地位,實現 “門到門” 運輸,縮短交貨周期。產業集群效應:已有超 100 家中國企業落戶,形成供應鏈協作優勢。政策優惠:可能享受當地稅收、通關等便利化政策。【解析】(3)優勢(4 分):國內 “上門提貨及散貨拼箱”:整合零散貨物,降低中小企業物流門檻,擴大貨源基礎。歐洲 “派送上門”: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升競爭力。全程可控: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貨物損耗和延誤風險。市場拓展:通過覆蓋主要大中城市,挖掘潛在客戶,刺激貨運需求增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惠州市惠陽區第五中學高一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地理(原卷版).docx 惠州市惠陽區第五中學高一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地理(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