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紹初教育集團5月份 科學卷1.(2025·紹興模擬)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安全和成功的保證,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量取液體B.測溶液的pHC.制作血涂片D.氫氣還原氧化銅2.(2025·紹興模擬)下列關于正常成年人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br/>A.體積約為0.5立方米B.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500帕C.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1.3千米/小時D.平靜時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3.(2025·紹興模擬)通過對水資源進行積極地保護和治理,可以實現“水生態良好、水環境改善、水資源豐富、水安全保障及水文化鮮明”的多重目標,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以有利于植被對水的涵養功能B.將工業用水灌溉農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C.抑制水中的藻類過度生長,防止水體富營養化D.各種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防止水污染4.(2025·紹興模擬)魚丸是紹興的一道特色菜,魚丸的制作主要經過以下工序:①鳙魚去骨②魚肉排剁至起粘性③加水攪拌擠壓成型 ④溫水文火煮成品 這些工序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25·紹興模擬)如圖是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關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健康人的④內的液體不含有葡萄糖B.圖中B處毛細血管進行了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含量下降C.在尿液中發現紅細胞是結構③發生了病變D.④內的液體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6.(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的四個情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圖甲中兩個底面削平的鉛塊緊壓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B.圖乙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C.圖丙中試管內的水沸騰后,水蒸氣將軟木塞推出,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D.圖丁中活塞向下運動,這是內燃機的做功沖程7.(2025·紹興模擬)科學家研究發現,某地區重霾污染期間,顆粒物中硫酸鹽含量迅速升高。硫酸鹽形成的過程中,有一步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置換反應B.甲是氧化劑C.物質乙由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D.丙遇到空氣中的水會生成硫酸8.(2025·紹興模擬)健康生活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有越來越多人愛上了各種體育運動。如圖為人體不同系統的相關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小林的爸爸是馬拉松愛好者,每次賽前他都會準備一大塊巧克力來隨時補充能量。巧克力中少量的蛋白質在圖甲的⑤處開始消化的。B.跑步時呼吸加快,圖乙是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因此利于氣體交換C.跑步過程中心跳、呼吸加快,滿頭大汗,此時皮膚血管的管徑如圖丙中A所示。D.小林看到爸爸向終點處跑來,此時爸爸的像成在圖丁的④處。9.(2025·紹興模擬)科學研究中經常用“模擬實驗”來解決不能或者不便用直接實驗法解決的問題,下列有關模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圖甲實驗氣球脹大過程中各圓點間的距離變化模擬星系運動特點B.圖乙的晝夜交替模擬實驗中,應撥動地球儀,使其自西向東轉動C.圖丙中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鉛筆頭先消失,證明地球是個球體D.圖丁實驗中蠟燭加熱區的氣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模擬的是板塊張裂10.(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有一重力不計的裝有水的方形容器中,漂浮著一小木塊,被水平力,F壓在豎直的墻面上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地向容器內注食鹽水,直到將容器剛好盛滿為止,在此過程中容器始終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變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漸增大C.水平力F一定不變D.容器中的木塊的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11.(2025·紹興模擬)如果用下圖表示各概念之間的關系,則下表中各概念與圖示相符的一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A. 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發酵 無氧呼吸B. 遺傳物質 DNA 染色體 基因C. 消化系統 消化道 消化腺 肝臟D. 動物行為 先天性行為 后天學習行為 鳥筑巢A.A B.B C.C D.D12.(2025·紹興模擬)無人機航拍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能夠突破地平線的束縛,提供前所未有的高空視角。航拍實際就是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如右圖所示某實驗小組采用航拍鏡頭進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時描繪的圖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要擴大拍攝范圍,可讓無人機飛得更高,景物類似從C到D的過程B.若航拍鏡頭焦距為50毫米,底片和鏡頭距離略小于50毫米C.若航拍環境較暗,可調小鏡頭光圈減少進光量使照片更清晰D.若用無人機拍攝,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景物類似處于AB間某一位置13.(2025·紹興模擬)逆向推理是科學學習中的一種思維方法。下列逆向推理正確的是 ( )A.使用杠桿可以省力,所以能省力的簡單機械一定是杠桿B.從主動脈離開心臟的是動脈血,所以動脈血管中流動的一定是動脈血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性溶液D.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所以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一定是火山或地震14.(2025·紹興模擬)借助圖像可以反映各種變化過程中相關量之間的關系。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關系的是( )A.向等質量的鋁粉和鎂粉中分別加入足量的同濃度的稀鹽酸, 則a點時兩個燒杯中都有金屬剩余B.t℃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C.向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緩慢連續加入鋅粉至過量D.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在降落傘打開前他作加速運動,打開一段時間后開始勻速下落15.(2025·紹興模擬)如圖甲所示為小樂乘坐觀光纜車的情景,纜車與鋼纜接頭處固定,隨著鋼纜的運動而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所示。忽略空氣阻力,則此過程中A.坐在纜車里的小樂相對于纜車是運動的B.纜車的機械能保持不變C.纜車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纜車受到的重力與鋼纜對其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16.(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地球一邊繞地軸自轉,一邊在公轉軌道上沿①→②→③→④順序繞著太陽公轉.(1)地球自轉產生了 (選填“晝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現象④(2)2025年浙江省中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文化科目考試時間已定為6月21、22日(農歷是五月廿六、七),這兩天地球在其繞太陽公轉軌道上最接近圖中的位置是 (填數字),晚上的月相接近于 (選填“上弦月”、 “下弦月”或“滿月”)。17.(2025·紹興模擬)自發現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以來,科學家進行了100多年的探索,發現了氯酸鉀(KClO3)與二氧化錳(MnO2)混合加熱這一經典制氧氣法,歷程如下:(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為 。(2)1772年,發現MnO2和濃硫酸反應制氧氣法,MnO2中Mn的化合價為 價。(3)1832年,發現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法,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作用。18.(2025·紹興模擬)冬春兩個季節流感高發,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流感自檢抗原,小金同學查閱了資料如下:在檢測卡當中只有C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陰性,C處和2A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甲流陽性,C處和1B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乙流陽性,C處、2A和1B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則為甲乙流陽性。C處不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無效檢測。請根據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流感病毒是引起該傳染病的 。(2)某人抗原檢測的表現如圖所示,請判定他的結果是 。(3)流感痊愈后的一段時間內一般不會重復感染,這是由于傳染病具有 的特點。19.(2025·紹興模擬)如圖甲所示是一種“潛水自救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反應盒中有可快速反應產生氣體的兩種物質,彼此分離存儲。力敏電阻 Rx,的阻值隨潛水深度改變而改變,當達到設定的安全深度時,電磁鐵吸引銜鐵,反應開關接通,反應盒中兩種物質混合并開始反應產生氣體,氣囊快速充氣上浮,將潛水運動員拉回到水面,其中U為電源電壓, Ro為定值電阻。(1)請分析電磁鐵工作時上端是 極。(2)為實現以上功能,所選力敏電阻 Rx,的阻值隨潛水深度的增大而 。20.(2025·紹興模擬)如圖1所示,某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一個“彩燈游戲”,游戲規則如下:在“電源開關”處填入一種化合物:使其與三條支路上的燈籠對應的物質均能發生反應,三盞彩燈即可同時亮起。(1)電源開關處化合物的化學式可以是 。 (填寫一種)(2)圖2為燈籠中三種物質的二歧分類檢索表,表示CuSO4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3)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1.(2025·紹興模擬) “海洋牧場”(如圖甲)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和增殖藻類、魚類、牡蠣(可濾食硅藻與有機碎屑)等生物,實現生態修復與漁業資源增值的雙重目標。(1)如圖乙所示為"海洋牧場"的部分生物關系,據此寫出黑棘鯛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 。(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最終來源于 。(3)青島膠州灣容納了十余條河流,若大量排放污水必將會破壞海洋牧場的生態平衡,這是因為生態系統的 是有限的。22.(2025·紹興模擬)如圖甲所示,是陸游在《老學庵筆記》記錄的一種省油燈,可通過每晚更換夾層中的冷水達到“可省油之半”的目的,該省油燈的結構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夾層中加水,通過 (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降低油溫,減少了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目的。這主要是利用水的 的特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2)燃燒一段時間,燈油質量減少了15克,則這15克燈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 焦。23.(2025·紹興模擬)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個利用作物秸稈生產燃料乙醇(酒精)的小型實驗,并進一步探究了酵母菌作用下的乙醇發酵(酒精發酵)的影響因素,實驗流程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菌T是一種細菌,能夠將秸稈中的纖維素最終分解為葡萄糖,用清水淋洗秸稈堆后形成含有大量葡萄糖的淋洗液。和酵母菌相比,菌T的細胞結構特點是的 。(2)如果選擇甲組和乙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空氣對酵母菌發酵的影響,如果選擇乙組和丙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則變量是 。(3)若只有乙組得到較為成功的乙醇燃料,則推斷適宜酵母菌乙醇發酵的條件是 。(4)與以糧食為原料發酵生產乙醇相比,本實驗中乙醇生產方式的優點是 (寫出一點)。24.(2025·紹興模擬)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車禍的危害程度與汽車的動能大小有關,那么汽車的動能大小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于是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1)【猜想假設】小萍看到路邊的交通警示標語寫著“十次車禍九次快;安全駕駛莫超載”,她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 有關:(2)【進行實驗】他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三次實驗。其中甲、乙兩圖,小球從同一高度下落是為了控制 相同;實驗中是通過比較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路程長短來判斷小球的動能大小,這種科學方法是 。(3)【實踐應用】用 兩圖的實驗現象所得到的結論,可以解釋汽車超速行駛時危險性大的原因。25.(2025·紹興模擬)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1)操作I和II是 。(2)白色沉淀A為 (填物質名稱)。(3)無色溶液B中的成分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這包白色固體是由 (填化學式)組成的。26.(2025·紹興模擬)小明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實驗器 材有:電源(電壓恒為4.5V),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個, 開關一個, 五個定值電阻(5Ω、10Ω、15Ω、20Ω、25Ω) , 滑動變阻器一只,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阻R/Ω 5 10 15 20 25電流I/A 0.6 0.3 0.2 0.15 0.12(1)連接電路時,小明將實物連接成如圖甲所示電路,其中有一處連線錯誤,請你在連接錯誤的導 線上畫“×”并改正 ;(2)連接正確后開始實驗,實驗中小明發現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兩電表指針始終處于圖乙所示位置,由此可以推斷電路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再次開始實驗,先接入的是5Ω電阻,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使電壓表的示數為3.0V,并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再依次用10Ω、15Ω、20Ω、25Ω的電阻替換5Ω的電阻重復上述實驗,并記錄每次電流值,填入如表所示的表格中,由此小明得到的結論是: 。(4)小明對“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過程進一步分析、論證,繪制了實驗過程中“電流與定值電阻、電流與滑動變阻器阻值,電流與總電阻(用a曲線表示)”之間的圖象,如圖丙所示,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的具體物理含義是 ;27.(2025·紹興模擬) 小科家的水族箱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偏低而影響了水草的正常生長。為解決此問題,小科開展了如下研究:【市場調查】小科發現市場上有如圖甲所示的二氧化碳氣體補給器出售,該補給器連接上氣體細化器后就可向水族箱的水中補充二氧化碳氣體,其結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自制補給器】小科研究了市售的二氧化碳氣體補給器后,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自制補給器。(1)丙圖中a的儀器名稱: 。(2)丙中計泡器是用于觀察氣體產生速度的裝置。丁圖中的 能用作計泡器。將氣體細化器連接在自制補給器的右側導管上后,應將氣體細化器置于水族箱的 (填“①” “②”或“③”)處。(3)依據如下評價量表,對小科的自制補給器進行評價,請選擇指標一或指標二寫出評價等級并說明理由: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反應安全,且可控 反應安全,但不可控 反應有較大安全隱患指標二 氣體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觀測 氣體能直接排出但速度無法觀測 氣體無法排出28.(2025·紹興模擬) 在剛結束的體育中考測試中很多同學取得了滿意的成績,結合實際情景回答下列問題:(1)“墊排球”這個動作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 。調節的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2)小明在引體向上測試前深吸一口氣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此過程處于圖示的 段(選填“AB”或“BC”),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所獲得的氧氣最先到達心臟的 (選填“A” “B” “C” “D”)。(3)在測試前,體育老師會帶領同學們進行熱身運動。如果未充分熱身,又突然運動過猛,可能導致 從關節窩中脫出來而造成脫臼,引起運動損傷。29.(2025·紹興模擬)工業上實現用N2和H2合成NH3是人類科學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NH3與氰酸(HOCN)反應生成尿素。(1)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它屬于 肥。(2)尿素可除去大氣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學反應為:6NO+2CO(NH2)2=5N2+2CO2+4H2O若要去除廢氣中6gNO,理論上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多少?30.(2025·紹興模擬) 小科家有一臺電烤箱,其銘牌如下,高溫擋功率數值模糊不清。其內部簡化電路如圖所示,R1和R2均為電熱絲。求:XX牌電烤箱額定電壓 220V額定功率 高溫擋 低溫擋 440V電源頻率 50Hz(1)當電烤箱處于低溫擋時, 所處的狀態是 。(2)當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3)小科先斷開其它家用電器,并將電烤箱調到高溫擋接入220V的家庭電路中,發現他們家的電子式電能表 在2min內指示燈恰好閃了120次,請你幫助他計算電烤箱高溫擋時的電功率。["指的是接在這個電能表上的用電器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表上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31.(2025·紹興模擬)人工智能 飛速發展,各種機器人已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中?;卮鹨韵聠栴}:圖甲所示是杭州宇樹科技打造的創意融合舞蹈《秧BOT》,當手絹飛到空中時,機器人會通過光線等傳感器確定手絹位置,芯片發出指令,指揮機械臂進行捕捉。(1)如果把上述過程看作人體的反射活動,芯片相當于反射弧中的 (填結構名稱)。(2)血管機器人技術已被逐步用于疾病診斷、血管疏通等醫療領域。血管機器人可通過人體的上肢靜脈注入體內,隨血液循環到達腦部,疏通血栓,如圖乙所示。從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分析,血管機器人的最大高度不得超過紅細胞直徑的原因是 。(3)圖丙中某機器人用機械臂托住質量為150g的球體,示意圖如丁所示,機械臂AOC 內部有可伸縮的液壓桿AB,拉起OC至水平位置,液壓桿AB的長度為15cm,O點到小球重力作用線的距離為20cm,O點到液壓桿AB的距離為2cm。若不計機械臂自身重力及摩擦,求出此時液壓桿對OC的拉力F1的大小。(4)上題中的機器人將球體抬升至一定的高度,此時液壓桿AB與OC恰好垂直,如圖戊所示。請比較圖丁和圖戊中,液壓桿對OC拉力F1和F1'的大小,并加以說明。32.(2025·紹興模擬)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舉行。作為G20峰會后杭州又一盛會,杭州亞運將力爭交出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 “零碳甲醇(CH4O)”因作為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燃料而備受矚目。如圖所示為基于“綠氫”和生物質富氧燃燒技術的“零碳甲醇”合成系統,其中X為某種發電方式。(1)“綠氫”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電解水制氫,則“X”可以是____。A.光伏發電 B.風力發電 C.燃煤發電 D.核能發電(2)在合成甲醇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 ?!傲闾技状肌备鼫蚀_地說是“零增碳甲醇”, “零增碳”是指 。(3)吉祥物中的"蓮蓮"創意取自"接天蓮葉無窮碧",荷葉中的己烯醇( 是荷葉獨特香味的來源。從物質分類的角度來說,己烯醇屬于 (填“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在己烯醇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4)亞運吉祥物毛絨玩具,生產全程采用綠電,還優化了毛絨玩具中的填充原料、省去外包裝環節, 一只玩具可減少0.11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原本需要氫氧化鈉進行吸收,如果生產15萬只玩具,減排后可以節約多少千克的氫氧化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 A.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盡量保證量取一次,二是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液體,10mL量筒能保證量取一次,且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誤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故A錯誤;B.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用手拿試紙,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故B錯誤;C. 沾一滴血在干凈載玻片右端,取一邊緣光滑平齊的玻片作為推片,推片與載片約成20~30°,并與血滴接觸,使血滴在玻片邊緣散開,迅速將玻片推向左方,故C正確;D. 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導氣管應該伸到試管底部,故D錯誤。故選C。2.【答案】D【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速度與物體運動;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解析】【分析】(1)人的密度與水差不多,成年人的體重大約在50kg~90kg之間,根據密度公式計算人的體積;(2)成年人的體重大約在50kg~90kg之間,腳掌的著地面積大約200cm2,根據公式計算壓強;(3)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約在1.1m/s左右;(4)一般情況下,心跳的頻率為60次~100次/分鐘。【解答】A.成年人的體積大約為:,故A錯誤;B.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故B錯誤;C.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1m/s=3.96km/h,故C錯誤;D.平靜時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在正常范圍內,故D正確。故選D。3.【答案】B【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對水資源的保護的知識判斷。【解答】 A.植物能涵養水源,通過植樹、種草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以有利于植被對水的涵養功能,故A正確不合題意;B.工業用水不能用于灌溉農田,否則會造成土壤污染,故B錯誤符合題意;C.抑制水中的藻類過度生長,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利于水生動物的生長發育,故C正確不合題意;D.各種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防止水污染,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4.【答案】A【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 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①鳙魚去骨②魚肉排剁至起粘性③加水攪拌擠壓成型,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④ 溫水文火煮成品,其中的蛋白質變性,形成新物質, 屬于化學變化。故選A。5.【答案】C【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1)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圖中的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④集合管、A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 A.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健康人的④集合管內的液體尿液不含有葡萄糖,故A正確不合題意;B.組織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血液內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血液變成含氧氣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所以圖中B處毛細血管進行了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含量下降,故B正確不合題意;C.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不能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會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如果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就說明腎小球出現病變通透性增強,使原本無法進入原尿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經濾過作用進入了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無法被重吸收,就隨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在尿液中發現紅細胞是結構①腎小球發生了病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D.④集合管內的液體尿液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之間存在作用力的知識判斷;B.根據分子運動的知識判斷;C.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判斷;D.根據活塞的運行方向和氣門的開合確定沖程的名稱。【解答】 A.甲圖中兩個壓緊的鉛塊能吊起鉤碼,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但同時存在斥力,故A錯誤不合題意;B.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的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故B正確不合題意;C.當加熱試管到一定程度時,水蒸氣的內能足夠大會將塞子沖出,將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故C錯誤符合題意;D.圖中沖程中火花塞點火和活塞向下移動的特點,可以判斷這個沖程是做功沖程,故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7.【答案】D【知識點】氧化反應;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觀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根據微粒的構成分析物質的組成性質等,根據反應的特點分析反應的類型。【解答】 A.由微粒的構成可知,反應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換反應的特點,故A錯誤;B.由微粒的構成可知,甲是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三氧化硫,則得到氧元素,為還原劑,故B錯誤;C.由微粒的構成可知,乙是二氧化氮,由一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故C錯誤;D.丙是三氧化硫,遇到空氣中的水會生成硫酸,故D正確。故選D。8.【答案】C【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體溫的控制;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解析】【分析】A. 圖甲:①肝臟、②膽囊、③肛門、④大腸、⑤胃、⑥胰腺、⑦小腸。B. 圖乙中a、d表示二氧化碳,c、b表示氧氣,4是肺動脈,5是肺靜脈。C.根據體溫的調節方法解答;D.①為眼角膜,②為晶狀體,③為玻璃體,④為視網膜。【解答】 A.巧克力中少量的蛋白質在圖甲的⑤胃處開始消化,故A正確不合題意;B.跑步時呼吸加快,圖乙是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因此利于氣體交換,故B正確不合題意;C.跑步過程中心跳、呼吸加快,滿頭大汗,此時皮膚血管膨脹,即血管變粗,如圖C,故C錯誤符合題意;D.小林看到爸爸向終點處跑來,此時爸爸的像成在圖丁的④視網膜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9.【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通過模擬真實情況或者特定條件下的實驗環境來觀察和研究某種現象或者驗證某種理論。【解答】 A.實驗氣球脹大則各圓點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可以模擬星系運動的特點,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乙的晝夜交替模擬實驗中,應撥動地球儀,使其自西向東轉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圖丙中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鉛筆頭先消失,可以模擬地球是個球體,但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故C錯誤符合題意;D.圖丁實驗中蠟燭加熱區的氣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可以模擬板塊張裂運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0.【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容器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受力平衡,合力保持為0;再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再分析其受到的摩擦力和F是否會發生變化。【解答】 AB.容器始終保持靜止狀態,受力平衡,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總重力。不斷注入鹽水的過程中,總重力不斷變大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漸增大,故A錯誤,B正確;C.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最大靜摩擦力大于重力時,力F可能不變,若最大靜摩擦力小于等于重力時F要增大,故C錯誤;D.容器中的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則它首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因此木塊受到的浮力不變,故D錯誤。故選B。11.【答案】C【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甲包含乙丙,乙和丙是并列關系、丙包含丁,丁的范圍最小。甲的范圍最大。【解答】 A.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叫發酵,因此丁應該是發酵,丙是無氧呼吸,故A錯誤;B.遺傳物質包括DNA,染色體包括DNA而不是并列關系,基因在DNA上而不是染色體,故B錯誤;C.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肝臟屬于消化腺,故C正確;D.根據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動物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學習行為。鳥筑巢屬于先天性行為,故D錯誤。故選C。12.【答案】A【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確定凸透鏡的焦距,結合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u=v=10cm=2f,則凸透鏡的焦距f=5cm=50mm;A.根據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離物體越遠,成的像越小,屏幕上看到的景物越大,所拍攝范圍越大,類似從C到D的過程,故A正確;B.無人機攝像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而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在50mm到100mm之間,故B錯誤;C.若航拍環境較暗時,需要增大光圈,即可調大鏡頭光圈增加進光量使照片更清晰,故C錯誤;D.照相機的底片是像的位置,底片應該在鏡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并且物距很大,像距很小,底片放在略大于100mm的位置上,故D錯誤。故選A。13.【答案】C【知識點】血液循環;杠桿及其五要素;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地殼變動的證明【解析】【分析】A.斜面也可以省力;B.根據動脈和靜脈的定義判斷;C.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判斷;D.根據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判斷。【解答】A.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但能省力的簡單機械不一定是杠桿,如斜面也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故A錯誤;B.從主動脈離開心臟的是動脈血,但動脈血液中流動的不一定是動脈血,如肺動脈中流動的是靜脈血,故B錯誤;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性溶液,故C正確;D.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地震、火山活動、構造抬升和地形侵蝕,故D錯誤。故選C。14.【答案】D【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描述的物理過程,確定相關物理量的變化規律,然后與圖像對照即可。【解答】A.當金屬完全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量保持不變,a點時氫氣的質量正在增大,則此時兩種金屬都有剩余,故A正確不合題意;B. t℃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在達到飽和之前,溶質的質量不斷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則溶質質量分數先增大后不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鋅粉先和硝酸銅反應,再和硝酸銀反應,最后和硝酸亞鐵反應,由于進入溶液的質量小于析出的質量,因此固體質量不斷增大。由于相對原子質量鐵<銅<銀,所以溶液質量增大的速度逐漸變小,故C正確不合題意;D. 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在降落傘打開前,重力大于阻力,則他作加速運動。打開一段時間后,阻力逐漸增大,當阻力等于重力時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5.【答案】C【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力與運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要先選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間位置改變則物體運動,否則靜止。(2)機械能: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動能與質量、速度有關,重力勢能與質量、高度有關。(3)運動狀態:運動狀態包括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二者有一改變,運動狀態就改變。(4)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需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解答】A、小樂坐在纜車里,和纜車之間位置沒變化,所以小樂相對于纜車是靜止的,故該選項錯誤。B、纜車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則動能不變,高度增加則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等于動能與重力勢能之和,所以機械能增大,故該選項錯誤。C、纜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運動狀態保持不變,故該選項正確。D、纜車受到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鋼纜對其拉力方向沿鋼纜斜向上,這兩個力都作用在纜車上,不滿足相互作用力 “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的條件,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該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16.【答案】(1)晝夜交替(2)①;下弦月【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公轉;陰歷與月相的關系【解析】【分析】(1)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2) 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結合月相和農歷的關系解答即可。【解答】(1)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四季交替是地球公轉形成的;(2)根據圖片可知,①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則為夏至;③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則為冬至;①和③之間的太陽直射赤道,則為春分,②為秋分。6月21、22日為夏至日,故選①。農歷廿六、七接近下弦月。17.【答案】(1)氧(2)+4(3)催化【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進行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3)根據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8.【答案】(1)病原體(2)甲流陽性(3)免疫性【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解析】【分析】(1)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2)根據材料提取判斷標準,結合圖片分析解答;(3)根據傳染病具有免疫性解答。【解答】 (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所以流感病毒屬于病原體。(2)在檢測卡當中,C處和2A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甲流陽性。圖示某人抗原檢測情況是C處和2A處顯示較深的顏色,所以他的檢測結果是甲流陽性。(3)流感痊愈后一段時間內一般不會重復感染,這是因為被感染后人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對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體現了傳染病具有免疫性的特點。19.【答案】(1)S(2)減小【知識點】電磁鐵的其他應用;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 (1)根據電磁鐵中電流的方向,利用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2)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力敏電阻隨深度的變化規律即可。【解答】 (1)由圖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時大拇指指向下端,則電磁鐵的下端為N極,上端為S極。(2)當潛水自救裝置達到設定的安全深度時,電磁鐵吸引銜鐵,說明電磁鐵磁性增強,電路中的電流增大,力敏電阻Rx的阻值減小,則力敏電阻Rx的阻值隨潛水深度的增大而減小。20.【答案】(1)氫氧化鈣 (Ca(OH)2)(2)丙(3)【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 (1)根據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稀鹽酸、硫酸銅反應來分析;(2)根據硫酸銅的化學式分析它的元素組成情況即可;(3)根據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來分析。【解答】 (1)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稀鹽酸、硫酸銅反應,則電源開關處化合物可以是氫氧化鈉,化學式是:Ca(OH)2;(2) CuSO4中含有銅、硫和氧三種元素,故選丙;(3)C中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鈣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1.【答案】(1)硅藻 → 牡蠣 → 黑棘鯛(2)太陽(3)自動調節能力【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1) 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2) 生態系統中只有生產者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固定太陽能,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和能量的來源。(3)根據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解答。【解答】(1) 如圖乙所示為"海洋牧場"的部分生物關系, 黑棘鯛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 硅藻 → 牡蠣 → 黑棘鯛;(2) 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3)青島膠州灣容納了十余條河流,若大量排放污水必將會破壞海洋牧場的生態平衡,這是因為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2.【答案】(1)熱傳遞;比熱(較)大(2)6.9×105【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比熱容;燃料的熱值【解析】【分析】 (1)①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本質是能量的轉化,熱傳遞的本質為能量的轉移。②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少,據此分析;(2)根據Q放=mq求出15克燈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解答】 (1)①在夾層中加水,水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吸收油的熱量,使油的溫度降低,減少了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目的;②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因此在夾層中加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2)15克燈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Q放=mq燈油=15×10-3kg×4.6×107J/kg=6.9×105J。23.【答案】(1)無(成形)細胞核(2)溫度(3)無(缺)氧和適宜的溫度(4)節約糧食:環保等【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細菌與酵母菌(真菌)的主要區別在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酵母菌作為真核生物,具有包裹在核膜內的細胞核。(2)根據圖片分析甲和乙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3)根據乙組滿足的兩個條件解答;(4)纖維素分解產生的葡萄糖可以作為發酵原材料,可從廢棄物、環保、成本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答】 (1)和酵母菌相比,菌T的細胞結構特點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甲組和乙組的共同點是溫度相同(25℃),不同點在于甲組有空氣供應,乙組沒有,因此變量是空氣。乙組和丙組的共同點是都有空氣供應,但溫度不同(25℃對比2℃),因此變量是溫度。(3)乙組是無氧環境,并且溫度維持在25℃,如果只有乙組成功,說明這兩個條件是乙醇發酵成功的關鍵因素。(4)與以糧食為原料發酵生產乙醇相比,利用秸稈中的纖維素為原料生產乙醇具有節約糧食、廢棄物再利用、清潔環保、生產成本低、原料來源廣等優點。24.【答案】(1)速度和質量(2)小球剛進入水平面的速度 (或小球進入水平面的初速度);轉換法(3)甲和丙【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交通警示標語的內容分析動能的影響因素;(2)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與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即高度越大,則速度越大。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解答】(1)根據“ 十次車禍九次快 ”可知,速度大動能大;“ 安全駕駛莫超載 ”可知,質量越大則動能越大,則它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速度和質量有關。(2)【進行實驗】他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三次實驗。其中甲、乙兩圖,小球從同一高度下落是為了控制小球剛進入水平面的速度 (或小球進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實驗中是通過比較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路程長短來判斷小球的動能大小,這種科學方法是轉換法。(3)汽車超速行駛時危險性大,即動能與速度有關,需要控制小球的質量相同,只改變速度,即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故選甲和丙。25.【答案】(1)過濾(2)碳酸鋇(3)(4)Na2CO3和BaCl2【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過濾操作用于分離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態物質;(2)碳酸鋇和硫酸鋇都是白色沉淀,但是前者可以和酸反應生成氣體,但是后者不同;(3)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實驗現象推測這包白色固體的物質組成。【解答】(1)根據圖片可從,操作I和操作II都是將溶液和沉淀分開,因此都是過濾;(2)固體中可能生成的白色沉淀為硫酸鋇和碳酸鋇,而沉淀A加入稀鹽酸生成了無色氣體,則白色沉淀A應該為碳酸鋇;(3)根據白色沉淀A為碳酸鋇可知,溶液中肯定存在碳酸鈉和氯化鋇, 則無色溶液B中的成分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應該是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鈣,反應的方程式為:。(4)白色沉淀A完全溶解,說明溶液肯定存在碳酸鈉和氯化鋇,不存在硫酸鈉。無色溶液B與氯化鈣反應后得到的溶液D,加入酚酞試液不不變色,說明肯定沒有氫氧化鈉,因此白色固體是Na2CO3和BaCl2。26.【答案】(1)(2)定值電阻R斷(開)路(或R開路)(3)當導體兩端電壓一定 (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4)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 (1)原電路中,電壓表測電源電壓是錯誤的,應測電阻的電壓;(2)閉合開關S后,移動滑片P時發現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且不斷變化,說明電路是通路;電壓表無示數,說明電壓表并聯的支路短路或電壓表短路或電壓表斷路;(3)根據電流與電阻的乘積為一定值分析得出結論;(4)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和歐姆定律分析回答。【解答】 (1)原電路中,電壓表測電源電壓是錯誤的,應測電阻的電壓,改正后如下所示:(2)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現電流表始終無示數,說明電路可能斷路;電壓表有示數且接近電源電壓,說明電壓表并聯以外的部分沒有斷路,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電阻斷路。(3)因UV=0.6A×5Ω=0.3A×10Ω----=0.12A×25Ω=3V,即圖像上每點所對應的電流和電阻之積為一定值,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4)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流與電阻的乘積為電壓,且由前面解答可知,變阻器兩端的電壓小于定值電阻分得的電壓,所以三線中IR乘積最大的c線為電流與總電阻的圖像,三線中IR乘積最小的a線為電流與滑動變阻器的圖像,三線中IR乘積中間的b線為電流與定值電阻的圖像;由圖可知,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c線IR的乘積與b線IR的乘積之差,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可知,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27.【答案】(1)長頸漏斗(2)D;③(3)優秀,理由:反應安全且可控【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用儀器的名稱【解析】【分析】(1)根據所指儀器的名稱解答;(2)讓生成的氣體通入水中,利用產生氣泡的速度判斷反應的快慢。二氧化碳在水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則二氧化碳吸收越充分。(3)根據裝置丙的圖片分析其工作過程,然后針對指標一或二進行評價即可。【解答】(1)丙圖中儀器a的名稱為長頸漏斗;(2)根據丙圖可知,圖計泡器中左邊導管要伸入液面以下,故選丁圖中的D。將氣體細化器連接在自制補給器的右側導管上后,應將氣體細化器置于水族箱的③處,這樣可使二氧化碳更溶液溶于水中,避免氣體大量逸出;(3)在裝置丙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采用了啟普發生器原理,則反應安全,且可控,采用了記泡裝置,則氣體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觀測,故評價等級為優秀。28.【答案】(1)激素或體液(調節)(2)AB;A(3)關節頭【知識點】血液循環;人體運動系統的組成;呼吸模型【解析】【分析】(1) 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骨骼肌、關節、骨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與激素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2)根據呼吸時人體內外氣壓的大小關系解答。根據肺循環的路徑解答。(3)根據關節的結構知識解答。【解答】(1)“墊排球”這個動作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激素或體液(調節)調節的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2)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樣胸廓的容積就增大,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則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的過程,故選AB。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進入血液,然后經肺靜脈最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A。(3)在測試前,體育老師會帶領同學們進行熱身運動。如果未充分熱身,又突然運動過猛,可能導致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脫出來而造成脫臼,引起運動損傷。29.【答案】(1)氮(2)解:設理論上所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x,6NO+ 2CO(NH2)2 =5N2+2CO2+4H2O180 120 6g 10%x x=40g答:理論上所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40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氮肥分析。(2)根據一氧化氮的質量,結合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分析。【解答】(1)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氮肥。30.【答案】(1)S1閉合, S2斷開(2)解: 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3)解: “3000imp/(kW h)表示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指示燈閃爍120次消耗的電能:,轉動電烤箱的功率。答: 高溫檔時的電功率是1.2KW (1200W)。【知識點】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電源的電壓一定,由可知,電路的總電阻越小,電路的總功率越大,電烤箱處于高溫擋,反之電烤箱處于低溫擋,據此分析電路圖得出答案;(2)利用P=UI求當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3)“3000imp/(kW h)表示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據此求指示燈閃爍120次消耗的電能,再利用求電烤箱高溫擋時的電功率。【解答】 (1)由電路圖可知,閉合S1、斷開S2,R1與R2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大,電壓一定,由 可知,此時電路的總功率最小,則電烤箱處于低溫擋;當S1、S2均閉合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電路的總電阻最小,總功率最大,電烤箱處于高溫擋。31.【答案】(1)神經中樞(2)毛細血管管徑小,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血管機器人要在毛細血管中順利通行,故最大高度不能超過紅細胞的直徑。(3)解:小球的重力G球=0.15kg×10N/ kg=1.5N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得到:F1×2cm=1.5N×20cm;解得:F1=15N。答: 拉力F1是15N。(4)F1>F1', 理由:在圖丁中,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球體重力)不變,L2(O點到小球重力作用線的距離)不變;在圖戊中,液壓桿AB與OC恰好垂直,此時動力臂L1'(O點到液壓桿AB的垂直距離)比圖丁中的動力臂L1增大了;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變形為,因為F2和L2不變,L1增大,所以F1減小,即動力臂變大阻力臂變小,那么F1>F1'。【知識點】血液循環;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 (1)根據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來分析;(2)根據血管的結構和功能來分析;(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并結合題中數據來分析。(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并結合圖丁和戊來分析【解答】 (1)在人體反射活動中,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傳感器能確定手絹位置,相當于感受器;芯片發出指令指揮機械臂,這一過程類似于神經中樞接收傳入神經傳來的信號并發出指令,所以芯片相當于反射弧中的神經中樞。(2)毛細血管的管徑非常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如果血管機器人的最大高度超過紅細胞直徑,就無法在毛細血管中順利通行,從而不能到達相應的部位進行疾病診斷、血管疏通等醫療操作;(4)在圖丁中,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球體重力)不變,L2(O點到小球重力作用線的距離)不變;在圖戊中,液壓桿AB與OC恰好垂直,此時動力臂L1'(O點到液壓桿AB的垂直距離)比圖丁中的動力臂L1增大了;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變形為,因為F2和L2不變,L1增大,所以F1減小,即動力臂變大阻力臂變小,那么F1>F1'。32.【答案】(1)A;B(2)1:3;合成甲醇消耗的二氧化碳質量與甲醇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相等(3)有機化合物;6:1(4)CO2的質量:15×104×0.11kg=1.65×104kg;CO2 + 2NaOH=Na2CO3 + H2O44 801.65×104Kg x;解得:x=3.0×104kg 。答: 節約3.0X104Kg【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簡單的有機物【解析】【分析】 (1)根據)“綠氫”的含義進行分析;(2)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的原理及“零增碳”的含義進行分析。(3) 根據有機物的概念及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4) 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中相關物質的質量關系列式計算。【解答】 (1)“綠氫”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通過電解水制氫,生成過程碳的排放量很小,因此“X”可以是AB;燃煤發電會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碳的排放量較大,且不屬于可再生能源;核能不屬于可再生能源;(2)二氧化碳與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方程式為:;因此在合成甲醇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1:3;“零碳甲醇”更準確的說是“零增碳甲醇”,“零增碳”是指甲醇燃燒產生二氧化碳,而合成甲醇可消耗等量的二氧化碳。(3) 從物質分類的角度來說,己烯醇中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元素質量比等于各元素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總和之比,在己烯醇 中,碳、氫元素的質量之比為72:12=6:1。1 / 1浙江省紹興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紹初教育集團5月份 科學卷1.(2025·紹興模擬)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安全和成功的保證,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量取液體B.測溶液的pHC.制作血涂片D.氫氣還原氧化銅【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 A.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盡量保證量取一次,二是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液體,10mL量筒能保證量取一次,且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誤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故A錯誤;B.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用手拿試紙,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故B錯誤;C. 沾一滴血在干凈載玻片右端,取一邊緣光滑平齊的玻片作為推片,推片與載片約成20~30°,并與血滴接觸,使血滴在玻片邊緣散開,迅速將玻片推向左方,故C正確;D. 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導氣管應該伸到試管底部,故D錯誤。故選C。2.(2025·紹興模擬)下列關于正常成年人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br/>A.體積約為0.5立方米B.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500帕C.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1.3千米/小時D.平靜時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答案】D【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速度與物體運動;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解析】【分析】(1)人的密度與水差不多,成年人的體重大約在50kg~90kg之間,根據密度公式計算人的體積;(2)成年人的體重大約在50kg~90kg之間,腳掌的著地面積大約200cm2,根據公式計算壓強;(3)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約在1.1m/s左右;(4)一般情況下,心跳的頻率為60次~100次/分鐘。【解答】A.成年人的體積大約為:,故A錯誤;B.雙腳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故B錯誤;C.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1m/s=3.96km/h,故C錯誤;D.平靜時心臟每分鐘跳動約75次,在正常范圍內,故D正確。故選D。3.(2025·紹興模擬)通過對水資源進行積極地保護和治理,可以實現“水生態良好、水環境改善、水資源豐富、水安全保障及水文化鮮明”的多重目標,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以有利于植被對水的涵養功能B.將工業用水灌溉農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C.抑制水中的藻類過度生長,防止水體富營養化D.各種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防止水污染【答案】B【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解析】【分析】根據對水資源的保護的知識判斷。【解答】 A.植物能涵養水源,通過植樹、種草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以有利于植被對水的涵養功能,故A正確不合題意;B.工業用水不能用于灌溉農田,否則會造成土壤污染,故B錯誤符合題意;C.抑制水中的藻類過度生長,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利于水生動物的生長發育,故C正確不合題意;D.各種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防止水污染,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4.(2025·紹興模擬)魚丸是紹興的一道特色菜,魚丸的制作主要經過以下工序:①鳙魚去骨②魚肉排剁至起粘性③加水攪拌擠壓成型 ④溫水文火煮成品 這些工序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 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①鳙魚去骨②魚肉排剁至起粘性③加水攪拌擠壓成型,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④ 溫水文火煮成品,其中的蛋白質變性,形成新物質, 屬于化學變化。故選A。5.(2025·紹興模擬)如圖是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關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健康人的④內的液體不含有葡萄糖B.圖中B處毛細血管進行了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含量下降C.在尿液中發現紅細胞是結構③發生了病變D.④內的液體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答案】C【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1)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圖中的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④集合管、A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 A.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健康人的④集合管內的液體尿液不含有葡萄糖,故A正確不合題意;B.組織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血液內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血液變成含氧氣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所以圖中B處毛細血管進行了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含量下降,故B正確不合題意;C.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不能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會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如果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就說明腎小球出現病變通透性增強,使原本無法進入原尿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經濾過作用進入了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無法被重吸收,就隨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在尿液中發現紅細胞是結構①腎小球發生了病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D.④集合管內的液體尿液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的四個情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圖甲中兩個底面削平的鉛塊緊壓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B.圖乙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C.圖丙中試管內的水沸騰后,水蒸氣將軟木塞推出,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D.圖丁中活塞向下運動,這是內燃機的做功沖程【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之間存在作用力的知識判斷;B.根據分子運動的知識判斷;C.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判斷;D.根據活塞的運行方向和氣門的開合確定沖程的名稱。【解答】 A.甲圖中兩個壓緊的鉛塊能吊起鉤碼,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但同時存在斥力,故A錯誤不合題意;B.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的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故B正確不合題意;C.當加熱試管到一定程度時,水蒸氣的內能足夠大會將塞子沖出,將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故C錯誤符合題意;D.圖中沖程中火花塞點火和活塞向下移動的特點,可以判斷這個沖程是做功沖程,故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7.(2025·紹興模擬)科學家研究發現,某地區重霾污染期間,顆粒物中硫酸鹽含量迅速升高。硫酸鹽形成的過程中,有一步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置換反應B.甲是氧化劑C.物質乙由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D.丙遇到空氣中的水會生成硫酸【答案】D【知識點】氧化反應;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觀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根據微粒的構成分析物質的組成性質等,根據反應的特點分析反應的類型。【解答】 A.由微粒的構成可知,反應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換反應的特點,故A錯誤;B.由微粒的構成可知,甲是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三氧化硫,則得到氧元素,為還原劑,故B錯誤;C.由微粒的構成可知,乙是二氧化氮,由一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故C錯誤;D.丙是三氧化硫,遇到空氣中的水會生成硫酸,故D正確。故選D。8.(2025·紹興模擬)健康生活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有越來越多人愛上了各種體育運動。如圖為人體不同系統的相關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小林的爸爸是馬拉松愛好者,每次賽前他都會準備一大塊巧克力來隨時補充能量。巧克力中少量的蛋白質在圖甲的⑤處開始消化的。B.跑步時呼吸加快,圖乙是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因此利于氣體交換C.跑步過程中心跳、呼吸加快,滿頭大汗,此時皮膚血管的管徑如圖丙中A所示。D.小林看到爸爸向終點處跑來,此時爸爸的像成在圖丁的④處。【答案】C【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體溫的控制;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解析】【分析】A. 圖甲:①肝臟、②膽囊、③肛門、④大腸、⑤胃、⑥胰腺、⑦小腸。B. 圖乙中a、d表示二氧化碳,c、b表示氧氣,4是肺動脈,5是肺靜脈。C.根據體溫的調節方法解答;D.①為眼角膜,②為晶狀體,③為玻璃體,④為視網膜。【解答】 A.巧克力中少量的蛋白質在圖甲的⑤胃處開始消化,故A正確不合題意;B.跑步時呼吸加快,圖乙是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因此利于氣體交換,故B正確不合題意;C.跑步過程中心跳、呼吸加快,滿頭大汗,此時皮膚血管膨脹,即血管變粗,如圖C,故C錯誤符合題意;D.小林看到爸爸向終點處跑來,此時爸爸的像成在圖丁的④視網膜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9.(2025·紹興模擬)科學研究中經常用“模擬實驗”來解決不能或者不便用直接實驗法解決的問題,下列有關模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圖甲實驗氣球脹大過程中各圓點間的距離變化模擬星系運動特點B.圖乙的晝夜交替模擬實驗中,應撥動地球儀,使其自西向東轉動C.圖丙中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鉛筆頭先消失,證明地球是個球體D.圖丁實驗中蠟燭加熱區的氣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模擬的是板塊張裂【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通過模擬真實情況或者特定條件下的實驗環境來觀察和研究某種現象或者驗證某種理論。【解答】 A.實驗氣球脹大則各圓點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可以模擬星系運動的特點,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乙的晝夜交替模擬實驗中,應撥動地球儀,使其自西向東轉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圖丙中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鉛筆頭先消失,可以模擬地球是個球體,但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故C錯誤符合題意;D.圖丁實驗中蠟燭加熱區的氣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可以模擬板塊張裂運動,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0.(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有一重力不計的裝有水的方形容器中,漂浮著一小木塊,被水平力,F壓在豎直的墻面上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地向容器內注食鹽水,直到將容器剛好盛滿為止,在此過程中容器始終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變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漸增大C.水平力F一定不變D.容器中的木塊的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答案】B【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容器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受力平衡,合力保持為0;再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再分析其受到的摩擦力和F是否會發生變化。【解答】 AB.容器始終保持靜止狀態,受力平衡,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總重力。不斷注入鹽水的過程中,總重力不斷變大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漸增大,故A錯誤,B正確;C.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最大靜摩擦力大于重力時,力F可能不變,若最大靜摩擦力小于等于重力時F要增大,故C錯誤;D.容器中的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則它首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因此木塊受到的浮力不變,故D錯誤。故選B。11.(2025·紹興模擬)如果用下圖表示各概念之間的關系,則下表中各概念與圖示相符的一組是( )選項 甲 乙 丙 丁A. 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發酵 無氧呼吸B. 遺傳物質 DNA 染色體 基因C. 消化系統 消化道 消化腺 肝臟D. 動物行為 先天性行為 后天學習行為 鳥筑巢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動物行為的基本類型;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甲包含乙丙,乙和丙是并列關系、丙包含丁,丁的范圍最小。甲的范圍最大。【解答】 A.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叫發酵,因此丁應該是發酵,丙是無氧呼吸,故A錯誤;B.遺傳物質包括DNA,染色體包括DNA而不是并列關系,基因在DNA上而不是染色體,故B錯誤;C.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肝臟屬于消化腺,故C正確;D.根據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動物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學習行為。鳥筑巢屬于先天性行為,故D錯誤。故選C。12.(2025·紹興模擬)無人機航拍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能夠突破地平線的束縛,提供前所未有的高空視角。航拍實際就是利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如右圖所示某實驗小組采用航拍鏡頭進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探究時描繪的圖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要擴大拍攝范圍,可讓無人機飛得更高,景物類似從C到D的過程B.若航拍鏡頭焦距為50毫米,底片和鏡頭距離略小于50毫米C.若航拍環境較暗,可調小鏡頭光圈減少進光量使照片更清晰D.若用無人機拍攝,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景物類似處于AB間某一位置【答案】A【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確定凸透鏡的焦距,結合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u=v=10cm=2f,則凸透鏡的焦距f=5cm=50mm;A.根據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離物體越遠,成的像越小,屏幕上看到的景物越大,所拍攝范圍越大,類似從C到D的過程,故A正確;B.無人機攝像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而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在50mm到100mm之間,故B錯誤;C.若航拍環境較暗時,需要增大光圈,即可調大鏡頭光圈增加進光量使照片更清晰,故C錯誤;D.照相機的底片是像的位置,底片應該在鏡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并且物距很大,像距很小,底片放在略大于100mm的位置上,故D錯誤。故選A。13.(2025·紹興模擬)逆向推理是科學學習中的一種思維方法。下列逆向推理正確的是 ( )A.使用杠桿可以省力,所以能省力的簡單機械一定是杠桿B.從主動脈離開心臟的是動脈血,所以動脈血管中流動的一定是動脈血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性溶液D.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所以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一定是火山或地震【答案】C【知識點】血液循環;杠桿及其五要素;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地殼變動的證明【解析】【分析】A.斜面也可以省力;B.根據動脈和靜脈的定義判斷;C.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判斷;D.根據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判斷。【解答】A.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但能省力的簡單機械不一定是杠桿,如斜面也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故A錯誤;B.從主動脈離開心臟的是動脈血,但動脈血液中流動的不一定是動脈血,如肺動脈中流動的是靜脈血,故B錯誤;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性溶液,故C正確;D.地殼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地震、火山活動、構造抬升和地形侵蝕,故D錯誤。故選C。14.(2025·紹興模擬)借助圖像可以反映各種變化過程中相關量之間的關系。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關系的是( )A.向等質量的鋁粉和鎂粉中分別加入足量的同濃度的稀鹽酸, 則a點時兩個燒杯中都有金屬剩余B.t℃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C.向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緩慢連續加入鋅粉至過量D.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在降落傘打開前他作加速運動,打開一段時間后開始勻速下落【答案】D【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描述的物理過程,確定相關物理量的變化規律,然后與圖像對照即可。【解答】A.當金屬完全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量保持不變,a點時氫氣的質量正在增大,則此時兩種金屬都有剩余,故A正確不合題意;B. t℃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在達到飽和之前,溶質的質量不斷增大。達到飽和后,溶質的質量保持不變,則溶質質量分數先增大后不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鋅粉先和硝酸銅反應,再和硝酸銀反應,最后和硝酸亞鐵反應,由于進入溶液的質量小于析出的質量,因此固體質量不斷增大。由于相對原子質量鐵<銅<銀,所以溶液質量增大的速度逐漸變小,故C正確不合題意;D. 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在降落傘打開前,重力大于阻力,則他作加速運動。打開一段時間后,阻力逐漸增大,當阻力等于重力時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5.(2025·紹興模擬)如圖甲所示為小樂乘坐觀光纜車的情景,纜車與鋼纜接頭處固定,隨著鋼纜的運動而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所示。忽略空氣阻力,則此過程中A.坐在纜車里的小樂相對于纜車是運動的B.纜車的機械能保持不變C.纜車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纜車受到的重力與鋼纜對其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C【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力與運動的關系【解析】【分析】(1)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要先選參照物,若物體和參照物間位置改變則物體運動,否則靜止。(2)機械能: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動能與質量、速度有關,重力勢能與質量、高度有關。(3)運動狀態:運動狀態包括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二者有一改變,運動狀態就改變。(4)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需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解答】A、小樂坐在纜車里,和纜車之間位置沒變化,所以小樂相對于纜車是靜止的,故該選項錯誤。B、纜車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則動能不變,高度增加則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等于動能與重力勢能之和,所以機械能增大,故該選項錯誤。C、纜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運動狀態保持不變,故該選項正確。D、纜車受到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鋼纜對其拉力方向沿鋼纜斜向上,這兩個力都作用在纜車上,不滿足相互作用力 “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的條件,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該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16.(2025·紹興模擬)如圖所示,地球一邊繞地軸自轉,一邊在公轉軌道上沿①→②→③→④順序繞著太陽公轉.(1)地球自轉產生了 (選填“晝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現象④(2)2025年浙江省中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文化科目考試時間已定為6月21、22日(農歷是五月廿六、七),這兩天地球在其繞太陽公轉軌道上最接近圖中的位置是 (填數字),晚上的月相接近于 (選填“上弦月”、 “下弦月”或“滿月”)。【答案】(1)晝夜交替(2)①;下弦月【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公轉;陰歷與月相的關系【解析】【分析】(1)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2) 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結合月相和農歷的關系解答即可。【解答】(1)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四季交替是地球公轉形成的;(2)根據圖片可知,①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則為夏至;③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則為冬至;①和③之間的太陽直射赤道,則為春分,②為秋分。6月21、22日為夏至日,故選①。農歷廿六、七接近下弦月。17.(2025·紹興模擬)自發現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以來,科學家進行了100多年的探索,發現了氯酸鉀(KClO3)與二氧化錳(MnO2)混合加熱這一經典制氧氣法,歷程如下:(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為 。(2)1772年,發現MnO2和濃硫酸反應制氧氣法,MnO2中Mn的化合價為 價。(3)1832年,發現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法,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作用。【答案】(1)氧(2)+4(3)催化【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進行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3)根據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8.(2025·紹興模擬)冬春兩個季節流感高發,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流感自檢抗原,小金同學查閱了資料如下:在檢測卡當中只有C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陰性,C處和2A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甲流陽性,C處和1B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乙流陽性,C處、2A和1B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則為甲乙流陽性。C處不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無效檢測。請根據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流感病毒是引起該傳染病的 。(2)某人抗原檢測的表現如圖所示,請判定他的結果是 。(3)流感痊愈后的一段時間內一般不會重復感染,這是由于傳染病具有 的特點。【答案】(1)病原體(2)甲流陽性(3)免疫性【知識點】傳染病及其傳播;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解析】【分析】(1)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2)根據材料提取判斷標準,結合圖片分析解答;(3)根據傳染病具有免疫性解答。【解答】 (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所以流感病毒屬于病原體。(2)在檢測卡當中,C處和2A處顯示較深的顏色則為甲流陽性。圖示某人抗原檢測情況是C處和2A處顯示較深的顏色,所以他的檢測結果是甲流陽性。(3)流感痊愈后一段時間內一般不會重復感染,這是因為被感染后人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對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體現了傳染病具有免疫性的特點。19.(2025·紹興模擬)如圖甲所示是一種“潛水自救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反應盒中有可快速反應產生氣體的兩種物質,彼此分離存儲。力敏電阻 Rx,的阻值隨潛水深度改變而改變,當達到設定的安全深度時,電磁鐵吸引銜鐵,反應開關接通,反應盒中兩種物質混合并開始反應產生氣體,氣囊快速充氣上浮,將潛水運動員拉回到水面,其中U為電源電壓, Ro為定值電阻。(1)請分析電磁鐵工作時上端是 極。(2)為實現以上功能,所選力敏電阻 Rx,的阻值隨潛水深度的增大而 。【答案】(1)S(2)減小【知識點】電磁鐵的其他應用;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 (1)根據電磁鐵中電流的方向,利用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2)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力敏電阻隨深度的變化規律即可。【解答】 (1)由圖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時大拇指指向下端,則電磁鐵的下端為N極,上端為S極。(2)當潛水自救裝置達到設定的安全深度時,電磁鐵吸引銜鐵,說明電磁鐵磁性增強,電路中的電流增大,力敏電阻Rx的阻值減小,則力敏電阻Rx的阻值隨潛水深度的增大而減小。20.(2025·紹興模擬)如圖1所示,某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一個“彩燈游戲”,游戲規則如下:在“電源開關”處填入一種化合物:使其與三條支路上的燈籠對應的物質均能發生反應,三盞彩燈即可同時亮起。(1)電源開關處化合物的化學式可以是 。 (填寫一種)(2)圖2為燈籠中三種物質的二歧分類檢索表,表示CuSO4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3)C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氫氧化鈣 (Ca(OH)2)(2)丙(3)【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 (1)根據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稀鹽酸、硫酸銅反應來分析;(2)根據硫酸銅的化學式分析它的元素組成情況即可;(3)根據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來分析。【解答】 (1)氫氧化鈣能和二氧化碳、稀鹽酸、硫酸銅反應,則電源開關處化合物可以是氫氧化鈉,化學式是:Ca(OH)2;(2) CuSO4中含有銅、硫和氧三種元素,故選丙;(3)C中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鈣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1.(2025·紹興模擬) “海洋牧場”(如圖甲)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和增殖藻類、魚類、牡蠣(可濾食硅藻與有機碎屑)等生物,實現生態修復與漁業資源增值的雙重目標。(1)如圖乙所示為"海洋牧場"的部分生物關系,據此寫出黑棘鯛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 。(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最終來源于 。(3)青島膠州灣容納了十余條河流,若大量排放污水必將會破壞海洋牧場的生態平衡,這是因為生態系統的 是有限的。【答案】(1)硅藻 → 牡蠣 → 黑棘鯛(2)太陽(3)自動調節能力【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1) 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2) 生態系統中只有生產者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固定太陽能,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和能量的來源。(3)根據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解答。【解答】(1) 如圖乙所示為"海洋牧場"的部分生物關系, 黑棘鯛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 硅藻 → 牡蠣 → 黑棘鯛;(2) 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3)青島膠州灣容納了十余條河流,若大量排放污水必將會破壞海洋牧場的生態平衡,這是因為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2.(2025·紹興模擬)如圖甲所示,是陸游在《老學庵筆記》記錄的一種省油燈,可通過每晚更換夾層中的冷水達到“可省油之半”的目的,該省油燈的結構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夾層中加水,通過 (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降低油溫,減少了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目的。這主要是利用水的 的特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2)燃燒一段時間,燈油質量減少了15克,則這15克燈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 焦。【答案】(1)熱傳遞;比熱(較)大(2)6.9×105【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比熱容;燃料的熱值【解析】【分析】 (1)①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本質是能量的轉化,熱傳遞的本質為能量的轉移。②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少,據此分析;(2)根據Q放=mq求出15克燈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解答】 (1)①在夾層中加水,水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吸收油的熱量,使油的溫度降低,減少了油的蒸發,達到省油目的;②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因此在夾層中加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2)15克燈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Q放=mq燈油=15×10-3kg×4.6×107J/kg=6.9×105J。23.(2025·紹興模擬)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個利用作物秸稈生產燃料乙醇(酒精)的小型實驗,并進一步探究了酵母菌作用下的乙醇發酵(酒精發酵)的影響因素,實驗流程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菌T是一種細菌,能夠將秸稈中的纖維素最終分解為葡萄糖,用清水淋洗秸稈堆后形成含有大量葡萄糖的淋洗液。和酵母菌相比,菌T的細胞結構特點是的 。(2)如果選擇甲組和乙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空氣對酵母菌發酵的影響,如果選擇乙組和丙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則變量是 。(3)若只有乙組得到較為成功的乙醇燃料,則推斷適宜酵母菌乙醇發酵的條件是 。(4)與以糧食為原料發酵生產乙醇相比,本實驗中乙醇生產方式的優點是 (寫出一點)。【答案】(1)無(成形)細胞核(2)溫度(3)無(缺)氧和適宜的溫度(4)節約糧食:環保等【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細菌與酵母菌(真菌)的主要區別在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酵母菌作為真核生物,具有包裹在核膜內的細胞核。(2)根據圖片分析甲和乙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3)根據乙組滿足的兩個條件解答;(4)纖維素分解產生的葡萄糖可以作為發酵原材料,可從廢棄物、環保、成本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答】 (1)和酵母菌相比,菌T的細胞結構特點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甲組和乙組的共同點是溫度相同(25℃),不同點在于甲組有空氣供應,乙組沒有,因此變量是空氣。乙組和丙組的共同點是都有空氣供應,但溫度不同(25℃對比2℃),因此變量是溫度。(3)乙組是無氧環境,并且溫度維持在25℃,如果只有乙組成功,說明這兩個條件是乙醇發酵成功的關鍵因素。(4)與以糧食為原料發酵生產乙醇相比,利用秸稈中的纖維素為原料生產乙醇具有節約糧食、廢棄物再利用、清潔環保、生產成本低、原料來源廣等優點。24.(2025·紹興模擬)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車禍的危害程度與汽車的動能大小有關,那么汽車的動能大小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于是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1)【猜想假設】小萍看到路邊的交通警示標語寫著“十次車禍九次快;安全駕駛莫超載”,她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 有關:(2)【進行實驗】他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三次實驗。其中甲、乙兩圖,小球從同一高度下落是為了控制 相同;實驗中是通過比較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路程長短來判斷小球的動能大小,這種科學方法是 。(3)【實踐應用】用 兩圖的實驗現象所得到的結論,可以解釋汽車超速行駛時危險性大的原因。【答案】(1)速度和質量(2)小球剛進入水平面的速度 (或小球進入水平面的初速度);轉換法(3)甲和丙【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交通警示標語的內容分析動能的影響因素;(2)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與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即高度越大,則速度越大。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解答】(1)根據“ 十次車禍九次快 ”可知,速度大動能大;“ 安全駕駛莫超載 ”可知,質量越大則動能越大,則它猜想:汽車的動能可能跟速度和質量有關。(2)【進行實驗】他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三次實驗。其中甲、乙兩圖,小球從同一高度下落是為了控制小球剛進入水平面的速度 (或小球進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實驗中是通過比較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路程長短來判斷小球的動能大小,這種科學方法是轉換法。(3)汽車超速行駛時危險性大,即動能與速度有關,需要控制小球的質量相同,只改變速度,即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故選甲和丙。25.(2025·紹興模擬)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1)操作I和II是 。(2)白色沉淀A為 (填物質名稱)。(3)無色溶液B中的成分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4)這包白色固體是由 (填化學式)組成的。【答案】(1)過濾(2)碳酸鋇(3)(4)Na2CO3和BaCl2【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過濾操作用于分離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態物質;(2)碳酸鋇和硫酸鋇都是白色沉淀,但是前者可以和酸反應生成氣體,但是后者不同;(3)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根據實驗現象推測這包白色固體的物質組成。【解答】(1)根據圖片可從,操作I和操作II都是將溶液和沉淀分開,因此都是過濾;(2)固體中可能生成的白色沉淀為硫酸鋇和碳酸鋇,而沉淀A加入稀鹽酸生成了無色氣體,則白色沉淀A應該為碳酸鋇;(3)根據白色沉淀A為碳酸鋇可知,溶液中肯定存在碳酸鈉和氯化鋇, 則無色溶液B中的成分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應該是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鈣,反應的方程式為:。(4)白色沉淀A完全溶解,說明溶液肯定存在碳酸鈉和氯化鋇,不存在硫酸鈉。無色溶液B與氯化鈣反應后得到的溶液D,加入酚酞試液不不變色,說明肯定沒有氫氧化鈉,因此白色固體是Na2CO3和BaCl2。26.(2025·紹興模擬)小明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實驗器 材有:電源(電壓恒為4.5V),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個, 開關一個, 五個定值電阻(5Ω、10Ω、15Ω、20Ω、25Ω) , 滑動變阻器一只,導線若干。次數 1 2 3 4 5電阻R/Ω 5 10 15 20 25電流I/A 0.6 0.3 0.2 0.15 0.12(1)連接電路時,小明將實物連接成如圖甲所示電路,其中有一處連線錯誤,請你在連接錯誤的導 線上畫“×”并改正 ??;(2)連接正確后開始實驗,實驗中小明發現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兩電表指針始終處于圖乙所示位置,由此可以推斷電路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再次開始實驗,先接入的是5Ω電阻,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使電壓表的示數為3.0V,并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再依次用10Ω、15Ω、20Ω、25Ω的電阻替換5Ω的電阻重復上述實驗,并記錄每次電流值,填入如表所示的表格中,由此小明得到的結論是: 。(4)小明對“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過程進一步分析、論證,繪制了實驗過程中“電流與定值電阻、電流與滑動變阻器阻值,電流與總電阻(用a曲線表示)”之間的圖象,如圖丙所示,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的具體物理含義是 ?。?br/>【答案】(1)(2)定值電阻R斷(開)路(或R開路)(3)當導體兩端電壓一定 (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4)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 (1)原電路中,電壓表測電源電壓是錯誤的,應測電阻的電壓;(2)閉合開關S后,移動滑片P時發現電壓表無示數,電流表有示數且不斷變化,說明電路是通路;電壓表無示數,說明電壓表并聯的支路短路或電壓表短路或電壓表斷路;(3)根據電流與電阻的乘積為一定值分析得出結論;(4)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和歐姆定律分析回答。【解答】 (1)原電路中,電壓表測電源電壓是錯誤的,應測電阻的電壓,改正后如下所示:(2)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發現電流表始終無示數,說明電路可能斷路;電壓表有示數且接近電源電壓,說明電壓表并聯以外的部分沒有斷路,所以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電阻斷路。(3)因UV=0.6A×5Ω=0.3A×10Ω----=0.12A×25Ω=3V,即圖像上每點所對應的電流和電阻之積為一定值,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4)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流與電阻的乘積為電壓,且由前面解答可知,變阻器兩端的電壓小于定值電阻分得的電壓,所以三線中IR乘積最大的c線為電流與總電阻的圖像,三線中IR乘積最小的a線為電流與滑動變阻器的圖像,三線中IR乘積中間的b線為電流與定值電阻的圖像;由圖可知,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c線IR的乘積與b線IR的乘積之差,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可知,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27.(2025·紹興模擬) 小科家的水族箱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偏低而影響了水草的正常生長。為解決此問題,小科開展了如下研究:【市場調查】小科發現市場上有如圖甲所示的二氧化碳氣體補給器出售,該補給器連接上氣體細化器后就可向水族箱的水中補充二氧化碳氣體,其結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自制補給器】小科研究了市售的二氧化碳氣體補給器后,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自制補給器。(1)丙圖中a的儀器名稱: 。(2)丙中計泡器是用于觀察氣體產生速度的裝置。丁圖中的 能用作計泡器。將氣體細化器連接在自制補給器的右側導管上后,應將氣體細化器置于水族箱的 (填“①” “②”或“③”)處。(3)依據如下評價量表,對小科的自制補給器進行評價,請選擇指標一或指標二寫出評價等級并說明理由: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反應安全,且可控 反應安全,但不可控 反應有較大安全隱患指標二 氣體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觀測 氣體能直接排出但速度無法觀測 氣體無法排出【答案】(1)長頸漏斗(2)D;③(3)優秀,理由:反應安全且可控【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用儀器的名稱【解析】【分析】(1)根據所指儀器的名稱解答;(2)讓生成的氣體通入水中,利用產生氣泡的速度判斷反應的快慢。二氧化碳在水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則二氧化碳吸收越充分。(3)根據裝置丙的圖片分析其工作過程,然后針對指標一或二進行評價即可。【解答】(1)丙圖中儀器a的名稱為長頸漏斗;(2)根據丙圖可知,圖計泡器中左邊導管要伸入液面以下,故選丁圖中的D。將氣體細化器連接在自制補給器的右側導管上后,應將氣體細化器置于水族箱的③處,這樣可使二氧化碳更溶液溶于水中,避免氣體大量逸出;(3)在裝置丙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采用了啟普發生器原理,則反應安全,且可控,采用了記泡裝置,則氣體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觀測,故評價等級為優秀。28.(2025·紹興模擬) 在剛結束的體育中考測試中很多同學取得了滿意的成績,結合實際情景回答下列問題:(1)“墊排球”這個動作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 。調節的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2)小明在引體向上測試前深吸一口氣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此過程處于圖示的 段(選填“AB”或“BC”),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所獲得的氧氣最先到達心臟的 (選填“A” “B” “C” “D”)。(3)在測試前,體育老師會帶領同學們進行熱身運動。如果未充分熱身,又突然運動過猛,可能導致 從關節窩中脫出來而造成脫臼,引起運動損傷。【答案】(1)激素或體液(調節)(2)AB;A(3)關節頭【知識點】血液循環;人體運動系統的組成;呼吸模型【解析】【分析】(1) 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骨骼肌、關節、骨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與激素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2)根據呼吸時人體內外氣壓的大小關系解答。根據肺循環的路徑解答。(3)根據關節的結構知識解答。【解答】(1)“墊排球”這個動作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激素或體液(調節)調節的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2)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樣胸廓的容積就增大,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則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的過程,故選AB。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進入血液,然后經肺靜脈最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A。(3)在測試前,體育老師會帶領同學們進行熱身運動。如果未充分熱身,又突然運動過猛,可能導致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脫出來而造成脫臼,引起運動損傷。29.(2025·紹興模擬)工業上實現用N2和H2合成NH3是人類科學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NH3與氰酸(HOCN)反應生成尿素。(1)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它屬于 肥。(2)尿素可除去大氣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學反應為:6NO+2CO(NH2)2=5N2+2CO2+4H2O若要去除廢氣中6gNO,理論上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多少?【答案】(1)氮(2)解:設理論上所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x,6NO+ 2CO(NH2)2 =5N2+2CO2+4H2O180 120 6g 10%x x=40g答:理論上所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40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氮肥分析。(2)根據一氧化氮的質量,結合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分析。【解答】(1)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氮肥。30.(2025·紹興模擬) 小科家有一臺電烤箱,其銘牌如下,高溫擋功率數值模糊不清。其內部簡化電路如圖所示,R1和R2均為電熱絲。求:XX牌電烤箱額定電壓 220V額定功率 高溫擋 低溫擋 440V電源頻率 50Hz(1)當電烤箱處于低溫擋時, 所處的狀態是 。(2)當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3)小科先斷開其它家用電器,并將電烤箱調到高溫擋接入220V的家庭電路中,發現他們家的電子式電能表 在2min內指示燈恰好閃了120次,請你幫助他計算電烤箱高溫擋時的電功率。["指的是接在這個電能表上的用電器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表上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答案】(1)S1閉合, S2斷開(2)解: 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3)解: “3000imp/(kW h)表示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指示燈閃爍120次消耗的電能:,轉動電烤箱的功率。答: 高溫檔時的電功率是1.2KW (1200W)。【知識點】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電源的電壓一定,由可知,電路的總電阻越小,電路的總功率越大,電烤箱處于高溫擋,反之電烤箱處于低溫擋,據此分析電路圖得出答案;(2)利用P=UI求當電烤箱在低溫擋正常工作時的電流;(3)“3000imp/(kW h)表示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指示燈閃爍3000次。據此求指示燈閃爍120次消耗的電能,再利用求電烤箱高溫擋時的電功率。【解答】 (1)由電路圖可知,閉合S1、斷開S2,R1與R2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最大,電壓一定,由 可知,此時電路的總功率最小,則電烤箱處于低溫擋;當S1、S2均閉合時,電路為R1的簡單電路,電路的總電阻最小,總功率最大,電烤箱處于高溫擋。31.(2025·紹興模擬)人工智能 飛速發展,各種機器人已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中?;卮鹨韵聠栴}:圖甲所示是杭州宇樹科技打造的創意融合舞蹈《秧BOT》,當手絹飛到空中時,機器人會通過光線等傳感器確定手絹位置,芯片發出指令,指揮機械臂進行捕捉。(1)如果把上述過程看作人體的反射活動,芯片相當于反射弧中的 (填結構名稱)。(2)血管機器人技術已被逐步用于疾病診斷、血管疏通等醫療領域。血管機器人可通過人體的上肢靜脈注入體內,隨血液循環到達腦部,疏通血栓,如圖乙所示。從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分析,血管機器人的最大高度不得超過紅細胞直徑的原因是 。(3)圖丙中某機器人用機械臂托住質量為150g的球體,示意圖如丁所示,機械臂AOC 內部有可伸縮的液壓桿AB,拉起OC至水平位置,液壓桿AB的長度為15cm,O點到小球重力作用線的距離為20cm,O點到液壓桿AB的距離為2cm。若不計機械臂自身重力及摩擦,求出此時液壓桿對OC的拉力F1的大小。(4)上題中的機器人將球體抬升至一定的高度,此時液壓桿AB與OC恰好垂直,如圖戊所示。請比較圖丁和圖戊中,液壓桿對OC拉力F1和F1'的大小,并加以說明。【答案】(1)神經中樞(2)毛細血管管徑小,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血管機器人要在毛細血管中順利通行,故最大高度不能超過紅細胞的直徑。(3)解:小球的重力G球=0.15kg×10N/ kg=1.5N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得到:F1×2cm=1.5N×20cm;解得:F1=15N。答: 拉力F1是15N。(4)F1>F1', 理由:在圖丁中,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球體重力)不變,L2(O點到小球重力作用線的距離)不變;在圖戊中,液壓桿AB與OC恰好垂直,此時動力臂L1'(O點到液壓桿AB的垂直距離)比圖丁中的動力臂L1增大了;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變形為,因為F2和L2不變,L1增大,所以F1減小,即動力臂變大阻力臂變小,那么F1>F1'。【知識點】血液循環;應答性反應與反射?。桓軛U的平衡條件【解析】【分析】 (1)根據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來分析;(2)根據血管的結構和功能來分析;(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并結合題中數據來分析。(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并結合圖丁和戊來分析【解答】 (1)在人體反射活動中,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傳感器能確定手絹位置,相當于感受器;芯片發出指令指揮機械臂,這一過程類似于神經中樞接收傳入神經傳來的信號并發出指令,所以芯片相當于反射弧中的神經中樞。(2)毛細血管的管徑非常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如果血管機器人的最大高度超過紅細胞直徑,就無法在毛細血管中順利通行,從而不能到達相應的部位進行疾病診斷、血管疏通等醫療操作;(4)在圖丁中,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球體重力)不變,L2(O點到小球重力作用線的距離)不變;在圖戊中,液壓桿AB與OC恰好垂直,此時動力臂L1'(O點到液壓桿AB的垂直距離)比圖丁中的動力臂L1增大了;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變形為,因為F2和L2不變,L1增大,所以F1減小,即動力臂變大阻力臂變小,那么F1>F1'。32.(2025·紹興模擬)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舉行。作為G20峰會后杭州又一盛會,杭州亞運將力爭交出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 “零碳甲醇(CH4O)”因作為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燃料而備受矚目。如圖所示為基于“綠氫”和生物質富氧燃燒技術的“零碳甲醇”合成系統,其中X為某種發電方式。(1)“綠氫”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進行電解水制氫,則“X”可以是____。A.光伏發電 B.風力發電 C.燃煤發電 D.核能發電(2)在合成甲醇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 ?!傲闾技状肌备鼫蚀_地說是“零增碳甲醇”, “零增碳”是指 。(3)吉祥物中的"蓮蓮"創意取自"接天蓮葉無窮碧",荷葉中的己烯醇( 是荷葉獨特香味的來源。從物質分類的角度來說,己烯醇屬于 (填“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在己烯醇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4)亞運吉祥物毛絨玩具,生產全程采用綠電,還優化了毛絨玩具中的填充原料、省去外包裝環節, 一只玩具可減少0.11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原本需要氫氧化鈉進行吸收,如果生產15萬只玩具,減排后可以節約多少千克的氫氧化鈉 【答案】(1)A;B(2)1:3;合成甲醇消耗的二氧化碳質量與甲醇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相等(3)有機化合物;6:1(4)CO2的質量:15×104×0.11kg=1.65×104kg;CO2 + 2NaOH=Na2CO3 + H2O44 801.65×104Kg x;解得:x=3.0×104kg 。答: 節約3.0X104Kg【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簡單的有機物【解析】【分析】 (1)根據)“綠氫”的含義進行分析;(2)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的原理及“零增碳”的含義進行分析。(3) 根據有機物的概念及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4) 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中相關物質的質量關系列式計算。【解答】 (1)“綠氫”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通過電解水制氫,生成過程碳的排放量很小,因此“X”可以是AB;燃煤發電會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碳的排放量較大,且不屬于可再生能源;核能不屬于可再生能源;(2)二氧化碳與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方程式為:;因此在合成甲醇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1:3;“零碳甲醇”更準確的說是“零增碳甲醇”,“零增碳”是指甲醇燃燒產生二氧化碳,而合成甲醇可消耗等量的二氧化碳。(3) 從物質分類的角度來說,己烯醇中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元素質量比等于各元素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總和之比,在己烯醇 中,碳、氫元素的質量之比為72:12=6:1。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紹初教育集團5月份 科學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紹初教育集團5月份 科學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