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期末復習:地形圖一、選擇題1.自然條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個方面,在如圖所示的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從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如圖為“勝哥”家鄉金華北部山區某地的等高線地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該地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法B.C點的海拔高度是300米C.E點與F點的地形部位分別為鞍部、峭壁D.從A點和B點出發,沿虛線登上山頂,路線AC坡度較緩3.飛云江是溫州市的第二大河,發源于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洞宮山白云尖,自西向東流經泰順縣、文成縣,在瑞安市上望鎮新村流入東海。根據信息回答下面小題:如圖是白云尖的等高線地形圖,其中最可能發育飛云江的地形部位是( )A.A B.B C.C D.D4.發生在喀喇昆侖山和岡底斯山山區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讓很多國人開始關注遠在新疆、西藏邊防的子弟兵。以下等高線可以表示該河谷的是( )A. B.C. D.5.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會了如何獲取地形圖中的正確信息。他發現同桌從圖中發現的下列信息錯誤很多,其中正確的是( )A.圖中最高處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過1000 mB.圖中①②兩點的實地距離為1000 mC.③處有可能發育成河流D.從山腳爬到山頂,沿BC線路較AC線路省力6.如圖,有關該等高線地形圖的信息,正確的是( )A.圖中字母C代表的地形部位是山脊B.A山位于E山的東面C.攀登E山,走D線比走C線省力D.該圖中沒有出現陡崖這種地形7.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數值關系是a>b>c>d,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地海拔小于乙地 B.甲地位于山谷C.乙地可能發育形成河流 D.站在丙地不可能看到丁8.下圖所示的山體各部位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A.a一山峰 B.b一山谷 C.c—陡崖 D.d—山脊9.泥石流是我國主要的地質災害之一,每年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自然條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個方面。下圖所示為某地等高線(單位:m)地形圖,從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0.下圖為某山區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四個小組進行攀登活動時,沿甲、乙、丙、丁哪條線路攀登的小組可能看到河流( )A.甲 B.乙 C.丙 D.丁二、填空題1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知道了各種地形的等高線特點。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各種地形:(1)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 。(2)等高線密集處表示 。(3)等高線稀疏處表示 。(4)等高線重疊處表示 。(5)等高線內部呈封閉曲線,并且由外向內海拔升高,表示 。(6)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為 (即等高線凸出的部位相對稱的地方)。(7)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的地方為 (水向中部集中)。(8)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的地方為 (水向兩側分流)。(9)等高線內部呈封閉曲線,并且由外向內海拔降低,表示 。12.“勝哥”組織部分學生前往市內研學基地開展研學游活動,右圖為該區域等高線地形圖。(1)該研學基地有一處地形要特別小心,可能是圖中的 處;(2)小溪B的流向是 ;(3)沿A和C兩條登山路線,比較省力的是 。13.根據如圖所示的某地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乙村在丙村的 方向。(2)圖中畫了甲河的四條支流(a、b、c、d),指出是哪一條是錯誤的,并說明理由 :。14.“勝哥”到某地旅行,圖甲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圖乙為該地某處的地形。請回答:(1)圖乙所示地形可能位于圖甲中的 (填“A”或“B”)。(2)圖甲A處不適合露營,原因是 。(答出一點即可)(3)圖丙為小越在旅行途中采集到的一塊巖石,該巖石屬于 (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15.“山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讀懂等高線地形圖不僅有利于我們選擇爬山路線,也能幫助我們在面臨危險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1)圖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2)小柯認為,從圖中甲、乙兩地爬到大青山頂, 地比較容易。(3)若圖中虛線處發生泥石流時,有人位于圖中O點,則合理的逃生路線為 (填序號)。16.讀我國某地等高線(單位:m)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應選擇 (填“②”或“③”)線路,理由是 。(2)如果在該地區建設小城鎮,甲、乙、丙、丁四個村莊發展條件最有利的是 ,理由是 。(3)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在④處修建水壩。選擇的理由是 ;但隨之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17.下圖示意“勝哥”利用橡皮泥、記號筆、小刀等工具制作的山地地形模型及繪制的相應的等高線。(1)等高線地形圖中的高度指的是 (填“海拔”或“相對高度”)。(2)等高線圖中表示山谷位置的是 (填字母)。(3)依據模型,若要從甲地和乙地中選擇一處爬上山頂,則選擇 地爬上山頂比較平緩。三、綜合題18.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字母C所代表的地形名稱是 。(2)A山頂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3)若A山頂和B山頂的圖上距離約為2厘米,則其實際距離約為 米。(4)圖中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的是字母 所處的位置。19.“勝哥”組織部分同學到學校附近開展野外考察活動,如圖是考察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1)考察中發現一塊巖石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該巖石屬于 (選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適合開發攀巖運動項目的位置是 (選填“①、②、③或④”),理由是: 。(3)涓涓細流匯成大河。山谷一般會形成溪流,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水流量最大的是 。20.讀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 。(2)圖中B點海拔是 米,A點和B點的相對高度大于 米而小于 米。(3)如果在甲地擬建一座工廠,有人建議建化工廠,也有人建議建自來水廠。你認為哪個建議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泥石流的形成;地形圖【解析】【分析】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解答】由圖可知,甲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是山脊;乙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丙處等高線重疊,是峭壁;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泥石流容易發生的地方是山谷,即乙;故答案為:B。2.【答案】B【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解析】【分析】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解答】A.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指示方向,該地圖采用指向標定向,故A正確。B.圖中等高距是50米,C點的海拔在350米以上、400米以下,故B錯誤。C.E位于兩山頂之間,表示鞍部,F處等高線重合,表示陡崖,故C正確。D.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AC等高線稀疏,坡度緩,故D正確。故答案為:B。3.【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形部位有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據等高線排列規律來判斷各種地形部位;可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據圖可知,A是鞍部,B是陡崖,C是山谷,D是山脊。有可能發育河流的是山谷部位,所以飛云江位于圖中C山谷部位。故答案為:C。4.【答案】B【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等高線封閉,數值中高周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形狀與馬鞍相似。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等高線越密集處,地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舒緩。【解答】形成河谷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所以B正確;A是山脊;C是山地;D是峭壁;故答案為:B.5.【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越多。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解答】A、由圖中等高線可知,圖中最高處可能超過1000米;故A錯誤;B、圖中①②兩點的距離不足1cm,根據比例尺計算可知,兩地的實際距離不足1000米;故B錯誤;C、③是山谷,可能發育成為河流;故C正確;D、由圖可知,BC的等高線更加密集,所以BC線路較陡,所以爬山路線BC比AC費力;故D錯誤;故答案為:C。6.【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A、讀圖可知,圖中字母C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代表的地形部位是山谷,故A錯誤;B、依據指向標,A山位于E山的西面,故B錯誤;C、攀登E山,走D線比走C線省力,故C正確;D、該圖中F處等高線重合,為陡崖,故D錯誤。故答案為:C。7.【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1)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就稱之為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解答】圖中是等高線地形圖,如果a>b>c>d,則甲地為山脊,乙地為山谷,能形成河流,丙為山頂;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高到低依次為丙、甲、乙、丁,站在丙地可能看到圖中任何部位。根據題意。故選:C。8.【答案】A【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解析】【分析】 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越多。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線重合處,必為峭壁。若等高線成較小的封閉曲線時,這一地區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島。等高線的形狀是從山頂起逐漸向外凸出的為山脊,山脊的連線稱為分水線。等高線形狀逐漸向山頂或鞍部方向凹八的為山谷,谷地的連線私:為集水線。兩條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處,稱為山的鞍部。【解答】A. a中間高,四周圍低,是山峰 ,正確;B.b為分水線為山脊,B錯誤;C.c是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分為鞍部,C錯誤;D.d為集水線山谷;故答案為:A.9.【答案】B【知識點】泥石流的形成;地形圖【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解答】泥石流是發生在山區溝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環山、匯水范圍大的山區溝谷最容易發生泥石流,結合題中圖可知,甲丁地為山脊,丙地為峭壁,乙地為山谷,多發泥石流。故選:B10.【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等高線從海拔高處彎向海拔低處(即從數字大的地方向數字小的地方彎曲)的部位,即是山脊。等高線從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處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時,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解答】由圖可知,沿圖中的丙路線可以看出河流,因為此處等高線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是山谷地形,其他地區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故選C。11.【答案】(1)相等(2)陡坡(3)緩坡(4)峭壁(5)山頂(6)鞍部(7)山谷(8)山脊(9)盆地【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等高線在地圖上的呈現,要特別注意,等高線表示的特點以及等高線在地圖上呈現的名稱,要注意在等高線上去判斷山頂,山谷,鞍部,盆地,峭壁等。【解答】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是相等的,其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等高線的重疊之處是峭壁,在等高線內部呈封閉曲線,并且由外向內海拔升高,表示山頂,兩個山頂之間的部分稱之為鞍部,也就是等高線凸出的部位相對稱的地方。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的地方稱之為山谷,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的地方稱之為山脊,等高線內側呈現封閉曲線,并且由外向內海拔降低表示盆地。故答案為:(1)相等;(2)陡坡;(3)緩坡;(4)峭壁;(5)山頂;(6)鞍部;(7)山谷;(8)山脊;(9)盆地12.【答案】(1)F(2)自東北流向西南(3)A【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1)該研學基地有一處地形要特別小心,可能是圖中的F處,該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2)圖中沒有指向標,按照上北向南,左西右東判別方向,因此小溪B的流向是自東北流向西南。(3)沿A和C兩條登山路線,比較省力的是A,該路線等高線稀疏,坡度緩。13.【答案】(1)東北(2)b,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不能發育河流【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1)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判斷,乙村在丙村的東北方向。(2)圖中畫出了甲河流的四條支流(α、b、c、d)中b是錯的,因為b處為山脊,不可能發育河流。acd三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山谷部位有河流。14.【答案】(1)B(2)山脊坡度較大(遠離水源等,合理即可)(3)巖漿巖【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1)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2)根據圖甲確定A處的地形特點,據此分析是否適合露營;(3)根據巖漿巖的特點判斷。【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地形為山谷,則應該在等高線圖上為向海拔高處圖,故選B;(2)圖甲A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應該為山脊,這個位置坡度大,遠離水源,不適合露營;(3)根據丙圖可知,這塊巖石表面充滿氣孔,應該為巖漿巖。15.【答案】(1)山脊(2)甲(3)②【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形部位有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據等高線排列規律來判斷各種地形部位;可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泥石流發生時,應向與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生。【解答】(1)依據位置,圖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名稱是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2)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可判定,從甲、乙兩地爬到大青山頂,甲地比較容易,原因在于甲線路等高線稀疏、坡緩。(3)在山區,躲避泥石流的正確路線是沿著與泥石流流動的方向相垂直的山坡上跑。若泥石流發生時有人位于圖中O點,合理的逃生路線為②路線。16.【答案】(1)②;②線路坡度較緩,工程量小(2)丁;丁村莊地勢平坦開闊、水陸交通便利(3)在④處修建水壩工程量小;水庫蓄水量大會淹沒村莊和農田,需要移民等【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位于兩個山頂之間的低地部分是鞍部;等高線重合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等高線數值內大外小的是山頂;等高線數值內小外大的是盆地。等高線越稠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解答】(1)甲村至乙村的兩條路線中,②線路坡度小,工程量小,建成后通行安全。③線路穿越多條等高線,坡度起伏大,施工難度大,建成后通行不安全。(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地勢平坦開闊、位于河流交匯處,靠近公路,水陸交通便利,宜建成小城鎮。(3)④位于盆地最狹窄出口處,在此處修建水壩,工程量小,且水庫蓄水量大。在此處修建水壩,因丙村位于盆地中,因此合流沿幣村莊及農田,需要移民。17.【答案】(1)海拔(2)A(3)乙【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等高線是指將海拔高度相等的各個點在地圖中連接起來的線。也就是說,等高線的高度指的是海拔高度,即絕對高度。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等高線越密,越陡。【解答】(1)等高線的高度指的是海拔高度,即絕對高度。(2)圖中A處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故A處是山谷。(3)由圖可知:甲地比乙地要陡峭,故選擇乙地爬坡較緩。18.【答案】(1)峭壁或陡崖(2)68(3)4000(4)F【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1)等高線的數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勢起伏的狀況。從等高線的疏密狀況,可以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線的形態也不一樣。(2)山頂: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增高。鞍部:位于兩山頂之間的部位,行為形似馬鞍,所以叫鞍部。峭壁:陡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等高線密集的是陡坡,等高線舒緩的是緩坡。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易形成河流。(3)泥石流是指在山區因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發的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區(特別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匯集,水流的流速較大,沖刷力強;②山坡或溝谷表層堆積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塊等),容易被水流沖刷;③有暴雨或持續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解答】(1)等高線重疊的地方代表陡崖或峭壁。(2)A地海拔578米,B地海拔510米,兩地相對高度為578米-510米=68米。(3)比例尺表示圖上1厘米,實際距離2千米,所以圖上2厘米,實際距離4000米。(4)F地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出,是山谷,所以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19.【答案】(1)沉積巖(2)③;該地形屬于峭壁,符合攀巖要求(答出峭壁即可)(3)丙【知識點】地形圖【解析】【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解答】(1)生物化石在沉積巖中,故該巖石屬于 沉積巖。(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適合開發攀巖運動項目的位置是③;理由是:該地等高線重合,屬于峭壁,符合攀巖要求 。(3) 甲、乙、丁,都為山谷,水流匯集到丙處,故 水流量最大的是 丙。20.【答案】(1)西南;由北向南(2)600;200;400(3)甲地適合建自來水廠。理由:水質清潔污染少,若建化工廠會污染下游城鎮水源【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解析】【分析】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上距離 : 實際距離);圖例、注記;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值;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三種;方向有三種分別是經緯網定向法、一般定向法和指向標定向法;【解答】(1)圖中是指向標定向法, 圖中甲地在乙地的西南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由北向南(2)圖中B點海拔是600米,A點海拔是800米以上,A點和B點的相對高度大于200米而小于400米。(3)甲地適合建自來水廠。理由:水質清潔污染少,若建化工廠會污染下游城鎮水源;故答案為:(1)西南;由北向南(2)600;200;400(3) 甲地適合建自來水廠。理由:水質清潔污染少,若建化工廠會污染下游城鎮水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