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廣東省合格性考試模塊驗收卷5化學基本理論(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廣東省合格性考試模塊驗收卷5化學基本理論(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5年廣東省合格性考試模塊驗收卷5化學基本理論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與的反應
B.Na與的反應
C.晶體與晶體的反應
D.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
2.下列過程的熱效應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鹽酸與的反應 B.鹽酸與金屬鎂的反應
C.CaO溶于水 D.在中燃燒
3.下列化學反應中,加快反應速率對人類有益的是
A.工業(yè)合成氨 B.金屬橋梁生銹
C.牛奶變質 D.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蝕
4.下列反應中符合圖示能量變化的是
A.碳酸鈣的分解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反應
C.中和反應
D.灼熱的炭與CO2反應
5.各種形式的能量轉換為生活提供便利,下列選項主要依靠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是
A.風能發(fā)電 B.太陽能電池 C.新能源汽車 D.一次性的暖寶寶
6.山西大同煤礦是我國巨大煤礦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B.火力發(fā)電時,化學能→熱能→電能
C.煤是一種清潔能源 D.燃煤時加入適量CaO可以脫硫
7.某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了四個實驗,如圖所示,你認為不可行的實驗是
A. B. C. D.
8.下列關于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故石墨比金剛石更穩(wěn)定
B.NaOH固體溶于水溫度升高,是因為發(fā)生了放熱反應
C.甲烷燃燒放熱,是因為破壞反應物化學鍵所需的能量特別大
D.風力、流水、原煤、電力、天然氣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9.實驗室用鋅粒與稀鹽酸反應制氫氣,下列措施不能使反應速率加快的是
A.升高溫度
B.加入少量CuSO4溶液
C.將鋅粒研磨成鋅粉
D.增加相同濃度的稀鹽酸的體積
10.隨著化學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氯氣的需求迅速增加。下圖是某制備氯氣的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②③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B.是催化劑
C.中間產物為堿式鹽催化劑
D.該過程的總反應為:
11.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當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的濃度不再變化
B.全部轉化為和
C.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D.、、的濃度一定相等
12.工業(yè)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應是若用標記,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過程中,、和始終共存
B.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和中均存在
C.的濃度不再改變,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
D.和的物質的量之比為,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
13.根據原電池原理,人們研制出了滿足不同用電需要的化學電池。某原電池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電流表指針偏轉,說明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鋅片作原電池的正極
C.銅片上發(fā)生反應:
D.該裝置可使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區(qū)域進行
14.在一個密閉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們的起始濃度分別是1.8 mol/L和5.4 mol/L,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們反應生成NH3,10 min后測得N2的濃度是0.8 mol/L,則在這10 min內NH3的平均反應速率是
A.0.1 mol/(L·min) B.0.2 mol/(L·min) C.0.3 mol/(L·min) D.0.6 mol/(L·min)
15.變量控制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質量的鐵與足量硫酸溶液分別在下列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開始階段化學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選項 A B C D
鐵的狀態(tài) 片狀 粉狀 片狀 粉狀
溫度/℃ 20 20 30 30
A.A B.B C.C D.D
16.能使氯酸鉀的分解速率顯著增大的措施是
A.增大壓強 B.通入Cl2 C.加入少量KMnO4 D.增加KClO3
17.某原電池的離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該原電池正確的組成是
選項 正極 負極 電解質溶液
A Fe Zn HCl
B Zn Cu H2SO4
C Ag Zn CuSO4
D C Zn ZnCl2
18.對于硫酸工業(yè)中的催化氧化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B.增大壓強對反應速率無影響
C.降低反應溫度,化學反應速率減慢 D.增大濃度,化學反應速率增大
19.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速率可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
B.化學反應速率是指一定時間內,任何一種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任何一種生成物濃度的增加
C.對于任何化學反應來說,反應速率越快,反應現象就越明顯
D.根據反應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學反應進行的相對快慢
20.下列反應能量的變化與如圖所示相符的是
A.金屬鎂與稀硫酸的反應 B.大理石的分解反應
C.濃硫酸溶于水 D.稀鹽酸與碳酸氫鈉溶液的反應
21.化學反應的速率往往受到反應條件的影響。下列做法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無關的是
A.將橙子冷藏在冰箱里以延長保質期
B.向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后,分解速率增大
C.鋅粒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時,加入蒸餾水后,反應速率減慢
D.炒菜時加入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鮮味
22.下列關于原電池(裝置如圖所示)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裝置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是負極,其質量逐漸減小
C.正極反應為 D.電子從鋅片通過導線流向銅片
23.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該實驗探究的影響因素是
A.溫度 B.濃度 C.催化劑 D.壓強
24.國慶前夕,某高一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做成了一個簡易電池,替換了生日賀卡中的紐扣電池,并成功為國歌唱。這一電池中涉及的化學反應,最大可能是
A. B.
C. D.
2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若反應速率分別用v(NH3)、v(O2)、v(NO)、v(H2O)表示,則正確的關系是
A.v(NH3)=v(O2) B.v(O2)=v(H2O) C.v(NH3)=v(H2O) D.v(O2)=v(NO)
26.氫氣燃燒時發(fā)生反應:。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屬于放熱反應 B.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C.能量變化與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有關 D.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27.科學家用X射線激光技術觀察到CO與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化學鍵的過程。反應過程的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述過程表示CO和O生成 B.反應過程不利于盡早實現“碳中和”
C.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D.上述過程中CO斷鍵形成C和O
28.某興趣小組以相同大小的銅片和鋅片為電極研究水果電池,裝置如圖,實驗所得數據如下:
實驗編號 水果種類 電極間距離/cm 電流/μA
1 番茄 1 98.7
2 番茄 2 72.5
3 蘋果 2 27.2
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學能主要轉化為電能 B.負極的電極反應為Zn-2e-=Zn2+
C.電子從鋅片經水果流向銅片 D.水果種類和電極間距離對電流的大小均有影響
29.一氧化碳可以與氧氣充分反應,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屬于放熱反應
B.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是該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30.下列反應,既是吸熱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 B.木炭不充分燃燒生成CO
C.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D.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
31.實驗探究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力手段。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原電池原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圖1中的下端接觸,可觀察到片上有無色氣泡產生
B.圖2中向片移動
C.圖1中氣泡產生速度比圖2快
D.圖3中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32.時,在恒容密閉容器中,氣體A與氣體B反應生成氣體C,反應過程中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10s內用B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B.10s時充入氦氣,化學反應速率不變
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D.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減慢
33.氫氣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的過程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學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程I是吸熱過程
B.過程Ⅲ一定是放熱過程
C.為放熱反應,則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該反應的能量轉化形式只有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34.下列常用電化學裝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I所示干電池中,石墨電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B.圖I所示干電池中,鋅得到電子,作負極
C.圖II所示燃料電池中,其工作原理為燃燒氫氣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圖II所示電池中正極反應為:
35.下列描述中涉及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是
A.水力發(fā)電 B.汽車的燃料電池 C.甲烷燃燒 D. 電解水制氫氣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 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少選且正確 給1分,未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而產生電流的裝置稱為原電池,也可以說是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有的原電池可以構成可逆電池,有的原電池則不屬于可逆電池。
36.下列化學反應中,可以用來設計原電池的是
A.CaCO3+2HCl=CaCl2+H2O+CO2↑
B.Zn+CuSO4=Cu+ZnSO4
C.2H2+O2=2H2O
D.2NaOH+CuSO4=Cu(OH)2↓+Na2SO4
37.茫茫黑夜中,航標燈為航海員指明了方向。航標燈的電源必須長效、穩(wěn)定。我國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鋁合金、Pt-Fe合金網為電極材料的海水電池。在這種電池中
A.鋁合金是負極,海水是電解質溶液,Pt-Fe合金發(fā)生還原反應
B.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O2+4H++4e-=2H2O
C.電池工作時,電子通過導線由Al電極流向Pt-Fe合金電極
D.當電路中通過0.4mol電子時,消耗的O2體積為2.24L
38.為了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如圖)。有關反應一段時間后的實驗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I中溫度計的示數高于圖II的示數
B.圖I和圖II中溫度計的示數相等,且均高于室溫
C.圖I和圖II的氣泡均產生于鋅棒表面
D.圖II中硫酸根離子向鋅極移動
39.一種以液態(tài)肼()為燃料的電池裝置如圖所示,該電池用空氣中的氧氣作為氧化劑,KOH溶液作為電解質溶液。下列關于該電池的敘述正確的是
A.b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B.a極的電極反應為
C.放電時,電流從a極經過負載流向b極
D.其中的離子交換膜需選用陰離子交換膜
40.如圖所示是一種酸性燃料電池酒精檢測儀,具有自動吹氣流量偵測與控制的功能,非常適合進行現場酒精檢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H+在電池工作時向O2所在的鉑電極移動
B.電子由呼氣的鉑電極經電解質溶液流向O2所在的鉑電極
C.微處理器通過檢測電流大小而計算出被測氣體中酒精的含量
D.該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
現代社會中,人類的活動都離不開能量,而許多能量的利用與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密切相關。
4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所以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
B.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主要涉及吸熱反應
C.灼熱的炭與的反應既是氧化還原反應又是放熱反應
D.蘇軾:“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主要涉及吸熱反應
42.下列描述的過程中一定有新物質生成的是
A.有熱量吸收或有熱量放出的變化 B.石墨轉換為金剛石
C.有化學鍵斷裂和形成的變化 D.將含鈉元素的物質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
43.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時,要吸收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剛石不如石墨穩(wěn)定
B.石墨不如金剛石穩(wěn)定
C.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石墨放出的熱量多
D.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金剛石放出的熱量多
44.中國化學家研究出一種新型復合光催化劑(),能利用太陽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該催化反應,實現了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化
B.反應I中斷鍵生成原子和分子
C.反應II為:
D.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
45.如圖所示為CFCl3破壞臭氧層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程Ⅰ可表示為:CFCl3→CFCl2+Cl B.過程Ⅲ中O+O→O2是吸熱過程
C.紫外輻射為過程Ⅰ斷裂化學鍵提供能量 D.CFCl3是破壞臭氧層的催化劑
將化學反應用于生產實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了解反應進行的方向和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條件對平衡的影響,二是要知道反應進行的速率和反應的歷程及機理。
46.用鐵片與稀H2SO4反應制取氫氣時,下列措施能使氫氣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對反應體系進行加熱 B.改用98%的濃H2SO4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鐵片,改用鐵粉
47.一定溫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N2(g)+3H2(g)2NH3(g),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轉移0.6mol電子,同時消耗2.24LN2(g)
B.加入合適的催化劑,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也增大
C.每形成1molH﹣H鍵,同時形成2molN﹣H鍵,則該反應達到平衡
D.反應達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僅通入少量的稀有氣體,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
48.恒溫條件下,可逆反應:,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的是
A.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O2的同時生成2nmolNO
B.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的狀態(tài)
49.某小組利用硫代硫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探究反應條件對速率的影響,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選項 反應溫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 V/mL c/(mol/L) V/mL
① 25 10 0.1 10 0.1 0
② 25 5 0.1 10 0.1 X
③ 50 10 0.1 5 0.2 5
A.可通過產生渾濁的時間判斷反應的快慢
B.①③兩組實驗可探究硫酸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C.①②兩組實驗可探究Na2S2O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則x=5
D.實驗結束后,有少量S附著在試管上,可以用水沖洗干凈
50.某可逆反應在某體積為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在從各物質的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均為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
C.由圖求得A的平衡時的轉化率為
D.反應開始至時,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參考答案
1.C
【詳解】A.氫氣和氯氣燃燒放出大量熱,A不符合題意;
B.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放出大量熱,B不符合題意;
C.晶體與晶體的反應為典型的吸熱反應,C符合題意;
D.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為中和反應,放出熱量,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A
【詳解】鹽酸與碳酸氫鈉的反應是吸熱反應,鹽酸與金屬鎂的反應、CaO溶于水、以及在中燃燒均為放熱過程,因此熱效應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鹽酸與的反應,A符合題意。
3.A
【詳解】A.加快工業(yè)合成氨速率,提高氨的產量,有利于化肥的生產,對人類有益,A正確;
B.加快金屬橋梁生銹的速率,造成金屬的浪費,對人類無益,B錯誤;
C.加快牛奶變質的速率,牛奶無法食用,對人類無益,C錯誤;
D.加快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蝕的速率,雕像模糊,對人類無益,D錯誤;
故答案為:A。
4.C
【分析】由能量圖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故反應放熱。
【詳解】A.碳酸鈣的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A錯誤;
B.Ba(OH)2·8H2O與NH4Cl反應是吸熱反應,B錯誤;
C.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C正確;
D.灼熱的炭與CO2反應是吸熱反應,D錯誤;
故答案選C。
5.D
【詳解】A.風能發(fā)電是將風能轉化為電能,A錯誤;
B.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B錯誤;
C.新能源汽車是電能轉化為動能,C錯誤;
D.暖寶寶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D正確;
故選D。
6.C
【詳解】A.經常使用的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資源,A正確;
B.火力發(fā)電時,首先煤燃燒,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再利用熱能發(fā)電,B正確;
C.煤燃燒時能產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氣污染物,不屬于清潔能源,C錯誤;
D.燃煤時加入適量CaO,能與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氣中發(fā)生反應生成硫酸鈣,可以脫硫,D正確;
故選C。
7.B
【詳解】A.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鐵-銅和稀硫酸能組成原電池裝置,A不符合題意;
B.銅或銀和稀硫酸都不反應,不可行,B符合題意;
C.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鎂-銅和稀硫酸能組成原電池,C不符合題意;
D.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鋅-銅和稀硫酸能組成原電池,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A
【詳解】A.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石墨具有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剛石更穩(wěn)定,A項正確;
B.NaOH固體溶于水溫度升高,是放熱的物理變化,不屬于放熱反應,B項錯誤;
C.甲烷燃燒放熱,是因為破壞反應物化學鍵所需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化學鍵形成所釋放的能量,C項錯誤;
D.風力、流水、電力都屬于可再生能源,原煤、天然氣屬于不可再生能源,D項錯誤;
答案選A。
9.D
【詳解】A.升高溫度能加快鋅粒和稀鹽酸的反應,A不符合題意;
B.鋅置換出銅,形成鋅—銅原電池,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B不符合題意;
C.將鋅粒研磨成鋅粉,增大接觸面積,可以加快反應速率,C不符合題意;
D.增大相同濃度的鹽酸用量,鹽酸濃度未變,不能加快反應速率,D符合題意;
故選D。
10.A
【分析】反應①為CuO與HCl生成Cu(OH)Cl,反應②為Cu(OH)Cl生成Cu2OCl2和水,反應③為Cu2OCl2和氧氣反應生成CuO和氯氣,Cu化合價在反應過程中不改變。
【詳解】A.反應③涉及單質、化合價有變,為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①、②化合價不變,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故A錯誤;
B.據分析,CuO在反應前后組成不變,為催化劑,故B正確;
C.在水溶液中電離為Cu2+、OH-和Cl-,為堿式鹽,故C正確;
D.反應過程中HCl和氧氣為反應物、水和氯氣為生成物,含Cu物質為催化劑,總反應式為,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11.A
【詳解】A.當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即、、的濃度不再變化,A正確;
B.可逆反應中,反應物不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即不會全部轉化為和,B錯誤;
C.化學平衡為動態(tài)平衡,反應達到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C錯誤;
D.反應達到平衡時,、、的濃度不再變化,但不一定相等,D錯誤;
故選A。
12.D
【詳解】A.反應是可逆反應,故反應物與生成物共存,反應過程中,、和始終共存,故A正確;
B.反應是可逆反應,正逆反應方向同時進行,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和中均存在,故B正確;
C.的濃度不再改變,則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和的物質的量之比為,但是下一秒是否會變化無法確定,所以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D錯誤;
答案選D。
13.B
【分析】活潑金屬鋅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銅為正極,電極反應式。
【詳解】A.原電池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流,電流表的指針偏轉表明化學能轉化為電能,A正確;
B.鋅片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而銅片作為正極,得到電子,B錯誤;
C.在銅片上,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這是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正確,C正確;
D.原電池的設計使得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負極和正極進行,從而產生電流,D正確;
故選B。
14.B
【詳解】,10min內氮氣的濃度變化為1.8mol /L-0.8 mol /L=1.0 mol /L,根據合成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氨氣的濃度變化為1.0mol /L×2=2.0mol/L,所以用氨氣表示的反應速率為,故選B。
15.D
【詳解】A.接觸面積和溫度均最小,A不選;
B.接觸面積大,但溫度較低,B不選;
C.溫度高,但接觸面積小,C不選;
D.同時具備最大接觸面積和更高溫度,反應速率最大;D選;
綜上所述,答案選D。
16.C
【詳解】A.KClO3是固體,則增大壓強不能增大KClO3濃度,反應速率不變,A不合題意;
B.KClO3與Cl2不反應,通入Cl2不能加快反應速率且將引入雜質Cl2,B不合題意;
C.KMnO4受熱分解產生的MnO2,能夠催化KClO3分解,故加入少量KMnO4能能使氯酸鉀的分解速率顯著增大,C符合題意;
D.KClO3是固體,增加KClO3不能有效增大KClO3的固體表面積,反應速率不會顯著增大,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7.C
【詳解】將拆成兩個半反應:氧化反應(負極反應):;還原反應(正極反應):。則電池的負極是,正極是比鋅不活潑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電解質溶液中含。
故選C。
18.B
【詳解】A.使用催化劑,能降低反應活化能,反應速率加快,A正確;
B.該反應為氣態(tài)物質之間的反應,增大壓強可增大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反應速率加快,B錯誤;
C.溫度越低,反應速率越慢,C正確;
D.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化學反應速率增大,D正確;
故答案為B。
19.D
【詳解】A.化學反應速率可表示反應進行的快慢,A錯誤;
B.反應中固體和純液體不能表示反應速率,B錯誤;
C.有些反應無反應現象,如酸堿中和反應,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瞬間進行速率大,但反應現象不明顯,C錯誤;
D.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是衡量反應快慢的物理量,根據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D正確;
故選D。
20.A
【分析】由圖知,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
【詳解】A.金屬鎂與稀硫酸的反應置換出氫氣,為放熱反應,A 正確;
B.大理石的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B錯誤;
C.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但為物理過程,不是化學變化,C錯誤;
D.稀鹽酸與碳酸氫鈉溶液的反應是吸熱反應,D錯誤;
故選A。
21.D
【詳解】A.將橙子冷藏在冰箱里,降低溫度,減慢橙子的腐壞或變質速率,以延長橙子的保質期,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有關,A不符合題意;
B.向溶液中加入2滴溶液后,分解速率增大,為催化劑,加快了反應速率,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有關,B不符合題意;
B.鋅粒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時,加入蒸餾水后稀硫酸濃度降低,反應速率減慢,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有關,C不符合題意;
D.味精是一種常用的增味劑,炒菜時加入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鮮味,與調控化學反應速率無關,D符合題意;
故選D。
22.B
【分析】該裝置是原電池,Zn比Cu活潑,則金屬Zn作負極,Cu作正極,以此解題。
【詳解】A.該裝置是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A正確;
B.根據分析,Zn作負極,Zn被氧化為Zn2+,其質量逐漸減小,B錯誤;
C.正極上H+得電子被還原生成H2,則正極反應為:,C正確;
D.Zn作負極,Cu作正極,原電池中,電子從負極流出經導線流向正極,即電子從鋅片通過導線流向銅片,D正確;
故選B。
23.C
【詳解】該實驗中過氧化氫的濃度和體積都相同,溫度壓強等外界條件也相同,其中一個試管中含有少量MnO2,另一個試管沒有,因此該實驗探究的是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答案選C。
24.A
【詳解】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可以設計成原電池,BCD中反應均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不能設計成原電池裝置,A為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可以設計成原電池;
故選A。
25.D
【分析】反應速率比等于系數比;
【詳解】A.,A錯誤;
B.,B錯誤;
C.,C錯誤;
D.,D正確;
故選D。
26.D
【詳解】A.燃燒放熱,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A正確;
B.氫、氧元素存在化合價的升降,是氧化還原反應,B正確;
C.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該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斷鍵要吸熱,形成化學鍵要放熱,C正確;
D.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D錯誤;
故選D。
27.D
【詳解】A.從狀態(tài)Ⅰ到狀態(tài)Ⅲ表示CO和O生成CO2,A正確;
B.反應過程生成二氧化碳,不利于盡早實現“碳中和”,B正確;
C.狀態(tài)I的能量高于狀態(tài)Ⅲ的能量,則狀態(tài)Ⅰ到狀態(tài)Ⅲ屬于放熱的過程,C正確;
D.上述過程中沒有體現CO斷鍵的過程,D錯誤;
故選D。
28.C【詳解】A.電池工作時(原電池)為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故A正確;
B.由圖示分析可知,Zn為負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即負極的電極反應為Zn-2e-=Zn2+,故B正確;
C.電子從鋅片經導線流向銅片,而不能經水果流向銅片,故C錯誤;
D.由表中的數據分析可知不同的水果以及同種水果間距離的不同,則電流的大小也不同,所以水果種類和電極間距離對電流的大小均有影響,故D正確;
答案選C。
29.C
【詳解】A.燃燒放熱,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故A項正確;
B.該反應中,CO中C元素化合價升高,氧氣中氧元素價態(tài)降低,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B項正確;
C.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則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故C項錯誤;
D.斷鍵吸熱、成鍵放熱,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是該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故D項正確;
故本題選C。
30.C
【詳解】A.氫氧化鋇與氯化銨的反應屬于吸熱反應,方程式為:,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A不符合題意;
B.木炭不充分燃燒是放熱反應,方程式為:,碳和氧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B不符合題意;
C.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為:,是吸熱反應,碳和氧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C符合題意;
D.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為:,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1.C
【詳解】A.Zn、Cu直接接觸就能構成閉合回路而形成原電池,稀硫酸作電解質溶液,鋅為負極、銅為正極,正極上氫離子得到電子生成氫氣,所以Cu上可看到有氣體產生,故A正確;
B.氫離子帶正電荷,向正極移動,即向Cu移動,故B正確;
C.圖1沒有形成原電池、圖2形成原電池,圖1中氣泡產生速度比圖2慢,故C錯誤;
D.圖3中正極的電極反應為銅離子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銅,,故D正確;
故選C。
32.B
【詳解】A.10s內用B表示的反應速率為,A錯誤;
B.恒容密閉容器中,10s時充入氦氣,不影響反應物濃度,化學反應速率不變,B正確;
C.A、B隨時間推移逐漸減小,A、B為反應物,C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加,C為生成物,內,0-10s,反應的ABC濃度之比為0.2:0.6:0.4=1:3:2, 10s時反應達到平衡,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錯誤;
D.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D錯誤;
故選B。
33.D
【詳解】A.過程Ⅰ分子化學鍵斷裂形成原子,屬于吸熱過程,A正確;
B.過程Ⅲ為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是放熱過程,B正確;
C.氫氣燃燒放熱,則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正確;
D.該反應可通過燃料電池,實現化學能到電能的轉化,不一定只能以熱能的形式進行,D錯誤;
故選D。
34.D
【分析】圖Ⅰ為酸性鋅錳干電池,Zn做負極失電子,石墨做正極,MnO2得電子;圖Ⅱ為氫氧燃料電池,氫氣作負極失電子,氧氣作正極得電子。
【詳解】A.圖Ⅰ為酸性鋅錳干電池,鋅為金屬,鋅作負極,石墨作正極,石墨電極發(fā)生還原反應,故A錯誤;
B.圖Ⅰ為酸性鋅錳干電池,鋅為金屬,鋅作負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故B錯誤;
C.圖Ⅱ所示燃料電池中,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其工作原理為氫氣作負極失電子,氧氣作正極得電子,并不是氫氣燃燒,故C錯誤;
D.圖Ⅱ所示電池中正極反應為氧氣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為,故D正確;
故選D。
35.B
【詳解】A.水力發(fā)電是勢能轉化為電能,A錯誤;
B.燃料電池供電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B正確;
C.甲烷燃燒主要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C錯誤;
D.電解水制氫氣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D錯誤;
故選B。
36. BC【解析】(1)A.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沒有電子轉移,無法設計成原電池,A錯誤;
B.該反應中存在電子轉移,且為放熱反應,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可設計成原電池,B正確;
C.該反應中存在電子轉移,且為放熱反應,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可設計成原電池,C正確;
D.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沒有電子轉移,無法設計成原電池,D錯誤;
故答案選BC。
37. AC【解析】以鋁合金、Pt-Fe合金網為電極材料的海水電池,鋁合金為負極,Pt-Fe合金網為正極,海水為電解質溶液。A.鋁比鐵活潑,所以鋁合金為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Pt-Fe合金是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海水是電解質溶液,故A正確;
B.在正極,海水中的氧氣得到電子,電池的正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故B錯誤;
C.電池工作時,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即電子通過導線由Al電極流向Pt-Fe合金電極,故C正確;
D.沒有指明溫度和壓強,無法計算氧氣的體積,故D錯誤;
故選AC。
38. AD【解析】A.圖Ⅱ形成原電池,化學能主要轉化為電能,散失熱量少,故圖Ⅰ中溫度計的示數高于圖Ⅱ的示數,故A正確;
B.圖Ⅰ和圖Ⅱ中發(fā)生反應均有熱量產生,圖Ⅰ產生熱量更多,圖Ⅰ中溫度計的示數高于圖Ⅱ的示數,且均高于室溫,故B錯誤;
C.圖ⅠZn與稀硫酸反應,Zn表面產生氣泡;圖Ⅱ形成原電池,Cu作正極,電極反應為2H++2e-=H2↑,Cu表面產生氣泡,故C錯誤;
D.圖Ⅱ中形成原電池,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則硫酸根離子向鋅極移動,故D正確;
故答案為:AD。
39. BD【解析】N2H4中,N原子化合價由-2價變?yōu)?價,失電子,則a極為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b極空氣得電子,作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A.b極為電池的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A敘述錯誤;
B.a極上,N2H4失電子,與電解質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氮氣和水,電極反應式:N2H4+4OH--4e-=N2↑+4H2O,B敘述正確;
C.放電時,電流從b極經過負載流向a極,C敘述錯誤;
D.其中的離子交換膜需要氫氧根離子透過,選用陰離子交換膜,D敘述正確;
答案為BD。
40. BD【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左側Pt電極通入酒精等,為燃料電池的負極;右側Pt電極通入O2,為燃料電池的正極。
A.燃料電池屬于原電池,原電池工作時,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則H+在電池工作時向O2所在的鉑電極(正極)移動,A正確;
B.電池工作時,電子只能沿導線移動,不能經過電解質溶液,所以電子不可能由呼氣的鉑電極經電解質溶液流向O2所在的鉑電極,B不正確;
C.微電池工作時,被測氣體中酒精的含量越高,酒精失去電子的數目越多,產生的電流越大,所以處理器通過檢測電流大小而計算出被測氣體中酒精的含量,C正確;
D.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池工作時,負極酒精轉化為醋酸,所以該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D不正確;
故選BD。
41. AD【解析】(1)A.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為吸熱反應,說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穩(wěn)定,A項正確;
B.燃燒為放熱反應,B項錯誤;
C.碳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吸熱反應,C項錯誤;
D.投泥潑水愈光明是指高溫下碳和水蒸氣反應,該反應為吸熱反應,D項正確。
故選AD。
42. BC【解析】A.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有熱量吸收或有熱量放出,是物理變化,故A錯誤;
B.石墨和金剛石是碳的兩種不同單質,則石墨轉換為金剛石是化學變化,故B正確;
C.化學反應的本質是構成反應物化學鍵斷裂和生成物的化學鍵的形成,故C正確;
D.將含鈉元素的物質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屬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BC。
43. AD【解析】A.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時要吸收能量,則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A正確;
B.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時要吸收能量,則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B錯誤;
C.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時要吸收能量,則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能量低,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石墨放出的熱量少,C錯誤;
D. 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時要吸收能量,則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能量低,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金剛石放出的熱量多,D正確;
答案選AD。
44. BD【解析】A.由圖可知,該過程是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分解水,在反應中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A正確;
B.反應I是水反應生成氫氣與過氧化氫,B錯誤;
C.反應II是過氧化氫轉化為水與氧氣,反應過程可表示為:,C正確;
D.中含有H-O之間的極性共價鍵,D錯誤。
答案選BD。
45. BD【解析】A.由圖可知,過程Ⅰ中CFCl3轉化為CFCl2和氯原子,可表示為:CFCl3→CFCl2+Cl,A正確;
B.過程Ⅲ中O+O→O2形成化學鍵,是放熱過程,B錯誤;
C.過程Ⅰ斷裂化學鍵得到氯原子,需要吸收能量,從圖中可知,該能量由紫外輻射提供,C正確;
D.據圖中過程Ⅱ和過程Ⅲ所示可知,氯原子使O3分解,一氧化氯在紫外輻射作用下生成氯原子,氯原子起到催化作用,故中的氯原子是破壞臭氧層的催化劑,D錯誤;
故選BD。
46. ACD【解析】A.對反應體系進行加熱,溫度升高,速率加快,故A符合題意;
B.改用98%的濃H2SO4,鐵和濃硫酸發(fā)生鈍化,不能加快反應速率,故B不符合題意;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鐵先置換出銅單質,形成鐵 銅 硫酸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故C符合題意;
D.不用鐵片,改用鐵粉,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故D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ACD。
47. BC【解析】A.沒有給出標準狀況下,無法確定氣體的體積,故A錯誤;
B.催化劑能同時增大正逆反應速率,故B正確;
C.生成1molH﹣H鍵是逆反應方向,形成2molN﹣H鍵是正反應方向,速率之比等于系數之比,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恒容條件下通入少量的稀有氣體,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都不變,正逆反應速率都不變,故D錯誤;
答案選BC。
48. BD【解析】A.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O2的同時生成2nmolNO,反應進行的方向相同,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A不符合題意;
B.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表明NO2的濃度不變,正、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B符合題意;
C.混合氣體的質量和體積始終不變,混合氣的密度始終不變,所以當密度不再改變時,反應不一定達平衡狀態(tài),C不符合題意;
D.混合氣體的質量不變,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數不相等,則平衡前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斷發(fā)生改變,當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時,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D符合題意;
故選BD。
49. AC【解析】A.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單質,通過產生渾濁的時間判斷反應的快慢,故A正確;
B.①③兩組實驗中反應物硫酸濃度不相等,溫度不同,因此不能探究硫酸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故B錯誤;
C.根據控制變量的思想,總體積為20mL,若x=5,①②兩組實驗中Na2S2O3濃度不相同、硫酸濃度相同,反應溫度相同,①②兩組實驗可探究Na2S2O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故C正確;
D.單質硫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所以實驗結束完后,有少量S附著在試管上,可用二硫化碳沖洗干凈,故D錯誤;
故選AC。
50. AC【解析】A.C的物質的量增加、A和B的物質的量減小,所以A和B是反應物、C是生成物,物質的量變化值之比等與化學計量數之比,即和C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到時達到平衡,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A正確;
B.對同一個物質而言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如υ正逆,若選用不同物質的速率,不同物質的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如υ正逆,則說明己平衡,但是沒有指明是正反應還是逆反應,故不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共有,到平衡時消耗,則A的平衡時的轉化率為,故C正確;
D.反應開始至時,,故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A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视频| 邹城市| 永嘉县| 淮安市| 香格里拉县| 金乡县| 合作市| 泉州市| 宁阳县| 永顺县| 胶南市| 西丰县| 龙泉市| 玉环县| 太原市| 五指山市| 新干县| 和田县| 信阳市| 伊吾县| 沂水县| 万荣县| 余江县| 西宁市| 泉州市| 重庆市| 台东市| 江阴市| 萝北县| 大丰市| 拜泉县| 武宁县| 东至县| 应用必备| 东乌| 永定县| 郁南县| 大同市| 黄山市|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