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一化學魯科版(2019)下學期期末考試模擬A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1.即熱飯盒是一種方便快捷的餐飲加熱工具,尤其適用于戶外、辦公室等沒有傳統加熱設備的場所。即熱飯盒中的加熱包不可能放置的是( )A.生石灰和水 B.堿石灰和稀硫酸C.硝酸銨和水 D.NaOH固體和白醋2.下列變化屬于固氮的是( )A.和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B.與反應生成C.催化氧化生成D.由制和3.下列對有機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過的硅藻土吸收水果產生的乙烯,可以達到水果保鮮的目的B.淀粉的特征反應是在常溫下遇碘化鉀溶液變藍C.在加熱條件下葡萄糖可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D.很多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稱為蛋白質的顯色反應,常用來鑒別部分蛋白質4.下列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對于任何化學反應來說,反應速率越大,反應現象就越明顯B.化學反應速率通常表示一定時間內任何一種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任何一種生成物濃度的增加C.化學反應速率為是指1 s時某物質的濃度為D.根據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5.有機物中不含有的官能團是( )A.羰基 B.碳碳雙鍵 C.醚鍵 D.羧基6.1mol某烷烴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消耗氧氣246.4L(標準狀況下)。它在光照條件下與氯氣反應能生成4種不同的一氯代物。該烴是( )A.2,2-二甲基戊烷 B.3-甲基己烷C.3-甲基戊烷 D.3,3-二甲基戊烷7.如圖為某興趣小組探究金屬與過量濃硫酸反應的裝置(固定裝置已略去)。下列實驗操作或敘述錯誤的是( )A.為確定濃硫酸中生成的白色固體是否為硫酸銅,可向試管中注入水,振蕩后觀察現象可確定白色固體是否為硫酸銅B.A溶液可以是溶液C.反應一段時間后,紫色石蕊溶液變為紅色D.其他條件不變,用熱鐵絲代替熱銅絲,品紅變化的實驗現象相同8.依據氨氣能夠形成噴泉的原理,如果在燒瓶中充滿指定氣體,膠頭滴管吸入指定液體,以下各組物質不能形成噴泉現象的是( )A.和溶液 B.與水C.和水 D.與水9.自然界中氮循環如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和反應②均屬于氮的固定B.氫、氧元素也參與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環C.反應④中每生成,消耗2molD.反應③中氮元素被還原,反應⑤中氮元素被氧化10.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它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圖所示,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X的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比弱B.Y的氣態氫化物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C.Z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屬于強堿D.可用電解熔融化合物的方法制備W單質11.反應在四種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速率分別為:①;②③;④。其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現用傳感技術測定噴泉實驗中的壓強變化來認識噴泉實驗的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頸燒瓶中會產生紅色噴泉B.圖2中B點時噴泉最劇烈C.實驗后,可用稀硫酸處理多余的氨氣D.若X固體為,用替代濃氨水,三頸燒瓶中也可產生噴泉現象13.如圖所示的原電池裝置中,X、Y為兩電極,電解質溶液為稀硫酸,外電路中的電流流向已標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的流動方向為X電極→導線→Y電極→電解質溶液→X電極B.若兩電極分別為Zn和Cu,則X為ZnC.X電極發生還原反應,Y電極發生氧化反應D.流向Y電極,X電極可能產生14.下列實驗裝置圖所示的實驗操作,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是( )A.制備氫氧化亞鐵 B.用濃硫酸干燥C.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 D.檢驗鈉元素的存在15.中國化學家研究出一種新型復合光催化劑(/CODs),能利用太陽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總反應斷裂反應物化學鍵所吸收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中生成化學鍵所釋放的能量B.復合光催化劑分解水比電解水更有優越性C.總反應為:D.反應Ⅱ中,產生1mol單質轉移電子數為二、填空題(共4題,55分)16.銨鹽和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銨鹽可以作化肥。①是含氮量較高的氮肥,可由和_____(填化學式)直接制取。②可作氮肥,其保存和使用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填序號)。A.保存要注意防雨防曬B.不能與酸性肥料一起使用C.與堿性肥料使用效果更佳③檢驗某化肥中含有: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再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的氣體能使_____,說明含有。(2)利用硝酸制備硝酸銅。某工廠利用固體廢渣(主要含Cu和CuO,還含有少量和)制取的部分工藝流程如圖。已知:①在酸性溶液中不穩定,會轉變成Cu和。②是酸性氧化物,難于水和酸。①酸溶過程中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②試劑X應選用_____(填序號)。A.NaOHB.C.CuO③若除酸時加入的X恰好完全反應,則過濾后所得廢渣的成分為_____。④將酸溶使用的稀硝酸改為10%和20%稀硝酸的混合液,其中作氧化劑,基本無氮氧化物排放,寫出固體廢渣中Cu與該混合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17.甲醇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和應用前景,可用、Pd/C、等作催化劑,采用如下反應來合成甲醇:(1)下表所列數據是各化學鍵的鍵能,該反應的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數式表示)。化學鍵 H-H C-H C-O O-H鍵能(kJ/mol) a b c d e(2)某科研小組用Pd/C作催化劑,在450℃時,研究了分別為2:1、3:1時CO轉化率的變化情況(如圖),則圖中表示的變化曲線為______(填“曲線a"或“曲線b”)。(3)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模擬工業合成甲醇的反應,在2L的恒容密閉容器內充入1molCO和,加入合適催化劑后在某溫度下開始反應,并用壓力計監測容器內壓強的變化如下:反應時間/min 0 5 10 15 20 25壓強/MPa 12.6 10.8 9.5 8.7 8.4 8.4則從反應開始到20min時,C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為_______.(4)將CO和加入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平衡時CO的體積分數(%)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虛線框表示沒有測定該條件下的數據)。由大到小的關系是_________,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5)美國的兩家公司合作開發了多孔硅甲醇直接燃料電池,其工作原理如圖①石墨2為___________(填“正“或“負“)極。②石墨1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18.下列變化過程中放出熱的是_______(填序號)。①液態水汽化;②稀釋濃硫酸;③高溫下碳酸鈣分解;④鎂條與鹽酸反應;⑤硝酸銨固體溶于水;⑥鐵絲在純氧中燃燒⑦氫氧化鉀溶液與硝酸反應;⑧八水合氫氧化鋇固體與氯化銨固體混合攪拌19.化學電源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回答下列問題:(1)理論上講,任何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設計成原電池。利用反應“”設計成一個化學電池,該電池的負極發生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或“還原”)反應,電解質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2)為了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某同學設計了相同條件下如圖一、圖二(銅、鋅之間導線連接)的兩個實驗,有關實驗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圖一和圖二中溫度計讀數均高于室溫B.溫度計讀數圖一高于圖二C.圖一和圖二只在鋅棒表面產生氣泡D.產生氣體的速率圖二快于圖一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3)某同學利用原電池反應檢測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相同條件下如圖三(的溶液)、圖四(的NaOH溶液)的兩個實驗。①圖三中放電時向________________(填“鎂片”或“鋁片”)移動;②圖四中鋁片為________________極,其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③依據該實驗得出的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利用原電池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不一定準確B.鎂的金屬性不一定比鋁的金屬性強C.初中所學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已過時,沒有實用價值D.電極不變,電解質溶液不同,電極反應也可能不同(4)一定量的Zn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制氫氣,反應過程中生成氣體的體積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五中的曲線①。某同學欲通過改變某一條件將其曲線①變成曲線②。下列措施能實現其目的的是_______(填字母)。圖五A.滴加少量的溶液 B.滴加少量的濃硫酸C.加入少量的固體 D.加入少量的固體(5)為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逐步向著新能源汽車發展。肼—空氣燃料電池是一種堿性電池,無污染,能量高,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工作原理如圖六所示。回答下列問題:圖六①該燃料電池負極發生的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電池工作時,移向_______電極(填“左側”或“右側”);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pH將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6)白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可用結構式表示如圖七:圖七化學鍵鍵能() 200 360 500 585根據表中數據計算:(白磷)在氧氣中充分反應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能量。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A.生石灰和水的反應是放熱反應,生石灰和水可以用于加熱,故A不選;B.堿石灰和稀硫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堿石灰和稀硫酸可以用于加熱,故B不選;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硝酸銨和水不能用于加熱,故C選;D.NaOH固體和白醋的反應是放熱反應,NaOH固體和白醋可以用于加熱,故D不選;答案選C。2.答案:A解析:A.和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是將空氣中游離態的氮()轉化為含氮化合物(),屬于固氮,A正確;B.與反應生成,不是游離態的氮,該反應不屬于固氮,B錯誤;C.催化氧化生成,不是游離態的氮,該反應不屬于固氮,C錯誤;D.由制和,不是游離態的氮,該反應不屬于固氮,D錯誤;故選A。3.答案:B解析:A.乙烯是水果催熟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吸收乙烯,因此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過的硅藻土吸收水果產生的乙烯,可以達到水果保鮮的目的,A正確;B.淀粉的特征反應是在常溫下遇碘單質變藍,B錯誤;C.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熱條件下葡萄糖可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C正確;D.濃硝酸可以使帶有苯環的蛋白質變黃,稱為蛋白質的顯色反應,常用來鑒別部分蛋白質,D正確;答案選B。4.答案:D解析:A(×)化學反應速率越大,反應現象不一定越明顯,如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無明顯現象。B(×)固體、純液體的濃度可視為常數,一般不用固體或純液體表示化學反應速率。C(×)表示平均1 s的時間內,某物質的濃度變化了。D(√)化學反應速率就是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快慢的物理量。5.答案:B解析:該有機物結構中含有的官能團有:羰基、氯原子(碳氯鍵)、醚鍵、羧基,不含碳碳雙鍵,故B項符合題意;答案選B。6.答案:A解析:該飽和烷烴在光照的條件下與氯氣反應能生成4種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說明該飽和烷烴中含有4種類型的氫原子;氧氣的物質的量==11mol,設該飽和烷烴的通式為,1mol某飽和烷烴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x+)mol=11mol,x=7,所以該飽和烷烴是庚烷且含有4種類型的氫原子,3-甲基戊烷只有6個C,3-甲基己烷有7種等效H,3,3-二甲基戊烷只有3種等效H,故選A。7.答案:A解析:A.因為反應后的溶液還有大量沒有反應的濃硫酸,所以不可以向試管中注入水,應該是把試管中的液體緩慢倒入盛有蒸餾水的試管中并不斷振蕩,A錯誤;B.A溶液是為了除去尾氣,溶液可以和反應吸收沒有反應完的,B正確;C.由以上解題思路可知:溶于水形成的亞硫酸,所以通過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變紅,C正確;D.其他條件不變,用熱鐵絲和濃硫酸反應也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所以品紅變化的實驗現象相同,D正確;故選A。8.答案:B解析:A.與足量的溶液發生反應:,導致燒瓶內氣體物質的量減少,壓強迅速減小,燒瓶內外形成較大的壓強差,可以形成噴泉,A不符合題意;B.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無法使燒瓶內氣體壓強顯著減小,不能形成較大的壓強差,不能形成噴泉,B符合題意;C.HCl極易溶于水,使燒瓶內氣體迅速減少,壓強急劇下降,燒瓶內外形成較大的壓強差,能夠形成噴泉,C不符合題意;D.與水發生反應:,反應后氣體體積減小,燒瓶內壓強減小,燒瓶內外形成壓強差,可以形成噴泉,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9.答案:D解析:A.氮的固定指將轉化為氮的化合物,反應①將轉化為NO,屬于氮的固定,反應②屬于植物固氮,A正確;B.由圖示知,氮循環過程中涉及氫、氧元素,B正確;C.反應④是將氧化為,N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5價,失去8個電子,即1mol生成失去電子8mol,失去的電子被得到,根據轉移電子關系,得知8mol電子需要2mol,C正確;D.反應③中NO被氧化為,氮元素被氧化,反應⑤中被還原為,氮元素被還原,D錯誤;故答案選D。10.答案:C解析: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故X為C,Y為N,W為Al,Z為Mg。A.X的氣態氫化物為,同周期元素,隨著原子序數增大,簡單氣態氫化物穩定性增強,故的熱穩定性比弱,A正確;B.Y為N,氣態氫化物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B正確;C.Z為Mg,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屬于中強堿,C錯誤;D.可用電解熔融的方法制備Al單質,D正確;故答案為:C。11.答案:A解析:比較反應速率應轉化為同一種物質去比較,并且單位相同,而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本題全轉化為D的反應速率。①,轉化為D的反應速率,;②,轉化為D的反應速率,;③,轉化為D的反應速率,;④;綜上解題思路,①中D的反應速率最大,答案選A。12.答案:C解析:左側燒瓶中逸出氨氣,氨氣極易溶于水,使三頸燒瓶內壓強急劇減小,且氨氣和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電離出氫氧根離子而導致氨水溶液呈堿性,石蕊試液遇堿變藍色,故三頸燒瓶中會產生藍色噴泉;A.由解題思路可知,三頸燒瓶中會產生藍色噴泉,A錯誤;B.三頸燒瓶內氣體壓強與外界大氣壓的壓強之差越大,其噴泉越劇烈,C點時三頸燒瓶內氣體壓強最小,所以大氣壓和C點壓強差最大,噴泉最劇烈,B錯誤;C.稀硫酸可以與氨氣反應生成硫酸銨,實驗后,可用稀硫酸處理多余的氨氣,C正確;D.若X固體為,用替代濃氨水,則裝置生成氧氣,三頸燒瓶中壓強增大,不會產生噴泉現象,D錯誤;故選C。13.答案:B解析:A.電流流動方向是Y電極→導線→X電極,則電子的流動方向為X電極→導線→Y電極,電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動,故A錯誤;B.根據A選項解題思路,X為負極,若兩電極分別為和,為活潑金屬,則X為,故B正確;C.X電極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Y電極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故C錯誤;D.原電池“同性相吸”,則流向負極即X電極,Y電極可能產生,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B。14.答案:B解析:A.氫氧化亞鐵極易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為防止被氧化,應該隔絕空氣,煤油密度小于硫酸亞鐵溶液密度且二者不互溶,所以可隔絕空氣,所以能實現實驗目的,故A不選;B.干燥氣體的導氣管應該遵循“長進短出”原則,否則不能干燥氣體,所以不能實現實驗目的,故B選;C.極易溶于該溶液的氣體能發生噴泉實驗,氨氣極易溶于水,所以能做噴泉實驗,能實現實驗目的,故C不選;D.Na元素檢驗可以采用焰色反應,Na的焰色反應呈黃色,所以能實現實驗目的,故D不選;故選:B。15.答案:D解析:A.水的分解是吸熱反應,故總反應斷裂反應物化學鍵所吸收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中生成化學鍵所釋放的能量,故A正確;B.電解水需要電能,復合光催化劑分解水需要太陽能,故復合光催化劑分解水比電解水更有優越性,故B正確;C.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總反應為:,故C正確;D.反應II中,過氧化氫生成和,因此產生1mol氧氣轉移電子數為,故D錯誤;故選:D。16.答案:(1);AB;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2);BC;;解析:(1)①是含氮量較高的氮肥,可由和發生反應:直接制取;②A.不穩定、易發生分解反應:,易潮解并且在潮濕條件下分解加快,因此需要密封存放,防雨防曬,避免受潮和高溫,A正確;B.碳酸氫銨不能與酸性肥料一起使用,酸會加快分解,降低肥效,同時造成環境污染,B正確;C.是弱酸性鹽,與堿性肥料(如)混合,會發生化學反應:,加快分解,導致氨氣揮發,使氮肥流失,C錯誤;答案選AB。③檢驗某化肥中含有,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再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發生反應,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說明含有;(2)固體廢渣中加入稀硝酸酸溶,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硝酸被還原生成NO,不與硝酸反應為沉淀。隨后加入X中和過量的硝酸,生成硝酸銅和水,過濾后廢渣為,濾液為硝酸銅溶液。①酸溶過程中,銅被氧化為,稀硝酸被還原為,離子方程式為:;②由解題思路可知,X的作用是中和過量的硝酸,為了避免引入雜質離子,試劑X可以選用含銅元素的堿性物質,則答案答案選BC;③由解題思路可知,若除酸時加入的X恰好完全反應,則過濾后所得廢渣的成分為;④將酸溶使用的稀硝酸改為10%和20%稀硝酸的混合液,其中作氧化劑,被還原為,基本無氮氧化物排放,說明稀硝酸只體現酸性,銅單質被氧化為,離子方程式為:;17.答案:(1)(2)曲線a(3);4(4);壓強越大,CO的體積分數越小,對應的CO的體積分數逐漸增大,該反應向左移動,則(5)正;解析:(1)已知反應熱反應物的鍵能和-生成物鍵能和,則的反應熱;(2)越大,CO的轉化率越大,故曲線a表示的變化曲線;(3)反應進行到20min時達到平衡,在恒溫恒容容器中壓強與氣體的物質的量成正比,起始時總物質的量為3mol,壓強為12.6MPa,平衡時壓強為8.4MPa,則平衡時總物質的量為,設反應中參加反應的CO的物質的量為xmol,則:故(2-2x)+(1-x)+x=2,解得x=0.5,則從反應開始到20min時,C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4)已知,平衡時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CO的體積分數增大,由圖示可知壓強越大,CO的體積分數越小,對應的CO的體積分數逐漸增大,該反應向左移動,則;(5)①石墨2通入,發生還原反應生成,而原電池的正極發生還原反應,則石墨2為正極;②石墨1為燃料電池的負極,甲醇被氧化生成,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18.答案:②④⑥⑦解析:19.答案:(1)氧化;(2)ABD(3)①鋁片;②負;;③AD(4)B(5)①;②左側;減小(6)放出;296解析:(1)根據反應原理可知,該電池Cu為負極,含Ag的溶液為電解質溶液,負極上Cu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解質溶液可以為硝酸銀。(2)A.圖一中Zn與硫酸反應放熱,圖二中Zn、Cu、硫酸構成原電池,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同時部分轉化為熱能,A正確;B.圖一中Z與硫酸反應,化學能轉化為熱能,溫度升高較多,圖二中化學能主要轉化為電能,少量轉化為熱能,溫度升高較少,因此溫度計讀數圖一高于圖二,B正確;C.圖二中鋅棒表面沒有氣泡生成,銅棒表面產生氣泡,C錯誤;D.原電池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因此產生氣泡的速率圖二快于圖一,D正確;故答案選ABD。(3)①圖三中鎂做負極,鋁為正極,放電時氫離子向鋁片移動。②圖四中鋁為負極,鎂為正極,負極上電極反應式為。③A.因為一些特殊的化學反應,如鋁能與NaOH反應而鎂不行,使得部分金屬性相對弱的金屬做負極,說明利用原電池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不一定準確,A正確;B.鎂的金屬性強于鋁的金屬性,B錯誤;C.初中所學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仍是正確的,仍有實用價值,只是該反應具有特殊性,C錯誤;D.以上實驗證明,電極不變,電解質溶液不同,電極反應也可能不同,D正確;故答案選AD。(4)A.滴加少量硫酸銅,Zn先與硫酸銅反應生成單質銅,Zn、Cu、硫酸構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但是生成氫氣的量變少,A錯誤;B.滴加少量濃硫酸,硫酸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增大,氫氣的生成量不變,B正確;C.加入少量的硫酸鋅固體,對反應沒有明顯影響,生成氣體的速率不變,C錯誤;D.加入少量的醋酸鈉固體,醋酸根離子結合氫離子生成醋酸,降低了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反應速率減小,D錯誤;(5)①該原電池中,肼在左側電極上失電子生成氮氣,左側電極為負極,則右側電極為正極,負極上失電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氮氣和水,電極反應為。②電池工作時,電解質溶液中的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即氫氧根離子向左側電極移動。該電池總反應為,反應生成了水,稀釋了KOH溶液,pH減小。(6)=反應物鍵能總和-生成物鍵能總和,則的,則0.1mol白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放出熱量296kJ。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