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一化學魯科版(2019)下學期期末考試模擬B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一化學魯科版(2019)下學期期末考試模擬B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一化學魯科版(2019)下學期期末考試模擬B卷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
1.《天工開物》中記載造棉:“凡雙繭并繅絲鍋底零余,并出種繭殼,皆緒斷亂不可為絲,用以取綿。用稻灰水煮過(不宜石灰)……”。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石灰與水的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B.稻灰的主要成分之一屬于強電解質
C.文中“稻”和“絲”的組成元素完全相同
D.文中“絲”的主要成分屬于天然高分子,堿性條件下會水解
2.下列化學反應前后,體系的能量變化與下圖不符的是( )
A. B.
C. D.
3.關于下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mol變?yōu)?mol時需要吸收17kJ的能量
B.與生成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C.1mol與1mol化合生成2mol時,需要吸收5kJ的能量
D.2mol分解生成1mol與1mol時,需要吸收12kJ的能量
4.鍵能是指1mol化學鍵斷裂形成氣態(tài)基態(tài)原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已知與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g、l分別表示氣態(tài)、液態(tài)物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放熱反應
B.若將和的總能量標在圖中,則其位置在①、②之間
C.若鍵的鍵能為,則中化學鍵的鍵能為
D.若該反應過程中轉化的化學能為200kJ,則有鍵生成
5.乙烯在酸催化下水合制乙醇的反應機理及能量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入酸作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焓變
B.反應涉及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斷裂
C.第②步反應速率最快,為該反應的決速步驟
D.第①步反應的中間體比第②步反應的中間體能量更高,更穩(wěn)定
6.火箭發(fā)射時可以用肼()作燃料,作氧化劑,二者反應生成和水蒸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沸點: B.離子半徑:
C.最高正化合價: D.核外電子數:
7.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B.
C.
D.
8.常溫下,將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濃中組成原電池(圖1),測得原電池的電流強度(I)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反應過程中有紅棕色氣體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0~內,原電池的負極是Al片
B.前后,原電池中電子流動方向相反
C.后,發(fā)生反應
D.實驗室中,濃硝酸應置于棕色細口瓶中,放于陰涼處
9.一種離子液體電池可以在供電的同時將轉化為,電解質為離子液體及少量水,其中的是一種季銨離子,在電池中作電解質、質子源和促進劑。該電池如圖所示運行一段時間后,碳納米管表面可檢測出有生成。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電極為負極,在該電極上被氧化
B.b電極反應式為:
C.是電池中唯一的質子源
D.作為電池促進劑的原理是通過生成增加電荷濃度,從而增強了離子電流強度
10.如圖所示原電池裝置中,X、Y為活潑性不同的電極,電解質溶液為稀鹽酸,電子流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外電路中電流方向為Y電極→導線→X電極
B.X電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質量減輕
C.若兩電極分別為Fe和Cu,則X為Fe,Y為Cu
D.Y電極上產生氫氣,移向X極
11.在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誤差
B.為了準確測定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實驗中溫度計水銀球應與小燒杯底部接觸
C.用溶液分別與的鹽酸、醋酸溶液反應,若所取的溶液體積相等,則測得的中和熱數值相同
D.在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的實驗中,需要使用的儀器有托盤天平、量筒、燒杯、滴定管、溫度計、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12.X、Y、Z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們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0。X與Z同族,Y最外層電子數等于X次外層電子數,且Y原子半徑大于Z。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熔點: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熱穩(wěn)定性:X的氫化物大于Z的氫化物
C.X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ZX D.Y的單質與Z的單質均能溶于濃硝酸
13.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
A.碳酸鈣受熱分解 B.乙醇的燃燒
C.鋁粉與氧化鐵粉末反應 D.氧化鈣與水反應
14.下列實驗現象或圖像信息不能充分說明相應的化學反應是放熱反應的是( )
反應裝置或圖像 實驗現象或圖像信息
A 溫度計的水銀柱上升
B 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
C 反應開始后,針筒活塞向右移動
D 反應開始后,甲處液面低于乙處液面
A.A B.B C.C D.D
15.加氫制過程中的主要反應為:


將一定比例和流速的、通過裝有催化劑的容器反應相同時間,測得5Mpa時反應溫度變化、250℃時壓強變化對甲醇產量影響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的
B.曲線X表示5MPa時反應溫度變化對甲醇產量的影響
C.增大體系壓強,產物中的體積分數增大
D.增大碳氫比可提高的平衡轉化率
二、填空題(共4題,55分)
16.幾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
根據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1)⑧的單質的結構式為__________;②與⑦兩種元素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用離子符號表示)。
(2)將③的單質加入到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
(3)①在氧氣中燃燒所得產物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該產物中化學鍵類型有(選填“離子鍵”、“極性鍵”、“非極性鍵”)__________。
(4)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3倍,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5)元素⑦與⑧非金屬性更強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__。
A.該元素的氫化物比另一元素的氫化物穩(wěn)定
B.該元素的單質能從另一元素的鉀鹽溶液中置換出另一元素的單質
C.該元素的單質沸點比另一元素的單質沸點低
(6)④與⑤元素形成的分子的結構模型可能是__________。
A. B. C.
17.填空。
(1)使和通過灼熱的炭層,生成HCl和是放熱反應,當參與反應時釋放145kJ的熱量,寫出這個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
(2)家用液化氣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當10kg丁烷完全燃燒并生成和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是,則丁烷的標準燃燒熱_______。已知1mol液態(tài)水汽化時需要吸收44kJ的熱量,則反應:的_______。
18.新型碳還原白云石()煉鎂工藝分為“煉鎂”和碳化鈣“再生”兩階段,對應的主要反應如下:
反應i:
反應ii:
回答下列問題:
(1)總反應。
①_______。
②下列措施能提高平衡產率的有_______。(填標號)
A.升高溫度 B.增大壓強
C.粉碎白云石 D.及時分離氣態(tài)產物
(2)“煉鎂”階段同時發(fā)生反應iii:,已知:,時,反應處于平衡態(tài);時,反應正向自發(fā)。反應i和反應iii分別在時,體系溫度與壓強變化關系如圖。為獲得高純鎂應從源頭上避免鎂蒸氣與接觸(即抑制反應iii發(fā)生),圖中陰影區(qū)域為最佳工藝條件。
①反應i正向自發(fā)的區(qū)域位于對應曲線的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
②反應iii對應的曲線為_______(填“L1”或“L2”),在1400℃時,_______。
③從平衡與速率視角綜合考慮,陰影區(qū)域為最佳工藝條件的原因為_______。
(3)為優(yōu)化“煉鎂”階段的反應條件,測定不同條件下反應后鎂的還原率和如下表。已知:;。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實驗4 實驗5
溫度/℃ 1250 1300 1350 1350 1350
壓強/Pa 2000 2000 2000 3000 4000
80 97 104 98 94
72 87 97 94 92
①實驗3中體積分數為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字)
②上述五組實驗中,產品純度最高的是實驗_______。(填標號)
三、實驗題
19.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索鋁電極在原電池中的作用,設計并進行了以下一系列實驗,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編號 電極材料 電解質溶液 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
1 Mg、Al 稀鹽酸 偏向Al
2 Al、Cu 稀鹽酸 偏向Cu
3 Al、石墨 稀鹽酸 偏向石墨
4 Mg、Al NaOH溶液 偏向Mg
根據上表中記錄的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2中Al電極的作用是否相同?_______。
(2)實驗3中鋁為_______極,電極反應式為。
(3)實驗4中的鋁為_______極,寫出鋁電極的電極反應式:_______。
(4)實驗1中Mg電極發(fā)生反應式為: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屬于放熱反應,A項正確;
屬于強電解質,B項正確;
文中“稻”的組成元素是C、H、O等,而“絲”的組成元素是C、H、O、N和S等,兩者不完全相同,C項錯誤;
文中“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屬于天然高分子,堿性條件下會水解,D項正確。
2.答案:D
解析:A.鈉與水的反應是放熱反應,A不符合題意;
B.鋁熱反應是放熱反應,B不符合題意;
C.丙烷燃燒的反應是放熱反應,C不符合題意;
D.碳和水蒸氣高溫制水煤氣的反應是吸熱反應,D符合題意;
故選D。
3.答案:B
解析:A.由圖可知,變?yōu)榉懦?7kJ的熱量,則1mol固態(tài)碘變?yōu)?mol碘蒸氣時需要吸收17kJ的能量,A正確;
B.由圖可知,生成放出12kJ熱量,應為放熱反應,B錯誤;
C.由圖可知,和吸收5kJ熱量生成,C正確;
D.由圖可知,和生成放出12kJ熱量,則分解生成與時需要吸收12kJ的能量,D正確;
本題選B。
4.答案:C
解析:
甲烷燃燒是放熱反應,所以,A項錯誤;
因液態(tài)水能量低于氣態(tài)水能量,故相應的位置應在③下方,B項錯誤;
根據,得,C項正確;
由圖知,轉化的化學能為800kJ時,有1 mol生成,轉化的化學能為200kJ,則生成0.25mol的,1mol中含有2mol提,故生成的是0.5mol,D項錯誤。
5.答案:B
解析:A.催化劑不改變反應的焓變,但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A錯誤;
B.由圖可知,第①步反應中有O-H鍵和C-C鍵發(fā)生斷裂,即斷裂非極性鍵,又斷裂極性鍵,B正確;
C.總反應速率由慢反應決定,第①步的活化能最大,為該反應的決速步驟,C錯誤;
D.第①步反應的中間體比第②步反應的中間體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穩(wěn)定,則中間體i不如中間體ii穩(wěn)定,D錯誤;
故選B。
6.答案:B
解析:A.常溫下為液體,氣體,沸點:,A錯誤;
B.和都是10電子結構,電子層結構相同的粒子,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離子半徑:,B正確;
C.O沒有最高正價,C錯誤;
D.O核外有8個電子,N核外有7個電子,核外電子數:,D錯誤;
答案選B。
7.答案:D
解析:A.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對反應的反應熱有影響,故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要標出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故A錯誤;
B.碳的燃燒為放熱反應,應為負值,故B錯誤;
C.酸堿中和為放熱反應,應為負值,且的單位為,故C錯誤;
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為放熱反應,故為負值,故D正確。
故選D。
8.答案:C
解析:Al遇濃會發(fā)生鈍化,根據題圖1與題圖2知,0~,鋁片為原電池的負極,銅片為正極,由于Al不斷鈍化,因此電流不斷減小,直至Al片表面完全鈍化不再與濃硝酸反應時(時),銅片又成了原電池的負極,電流與0~時反向。
A(√)根據以上分析,0~內,原電池的負極是Al片。
B(√)根據題圖2知,前后,原電池中電子流動方向相反。
C(×)后,Cu與濃硝酸反應,產生氣體。
D(√)濃硝酸不穩(wěn)定,光照或加熱均能分解,因此實驗室中,濃硝酸應置于棕色細口瓶中,放于陰涼處。
9.答案:B
解析:碳納米管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甲烷和,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電子,是正極,電極反應:;則鋅為負極,鋅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
A.根據分析知,a電極為負極,鋅被氧化,A錯誤;
B.根據分析知,b電極反應式為:,B正確;
C.根據左圖可知,水也是質子源,C錯誤;
D.根據左圖可知,2個生成1個,沒有增加電荷的濃度,D錯誤;
故選B。
10.答案:B
解析:A.電流方向與電子移動方向相反,即外電路中電流方向為:Y電極→導線→X電極,故A正確;
B.X為負極,Y為正極,負極上金屬X發(fā)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陽離子進入溶液中,則X電極質量減輕,故B錯誤;
C.X為負極,Y為正極,若兩電極分別為Fe和Cu,電解質溶液為稀鹽酸,則Fe作負極、Cu作正極,即X為Fe,Y為Cu,故C正確;
D.X為負極,Y為正極,正極上得電子生成,移向負極X,故D正確;
故選:B。
11.答案:A
解析:A.環(huán)形玻璃棒攪拌能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誤差,A正確;
B.溫度計水銀球測燒杯內的熱水的溫度,不能接觸燒杯底部接觸燒杯底部,B錯誤;
C.醋酸是弱酸,電離吸熱,測出的中和熱數值偏小,C錯誤;
D.中和熱測定用不到天平,D錯誤;
答案選A。
12.答案:B
解析:由題意可推知,X、Y、Z分別為C、Mg、Si。A項,常溫下是氣體,是固體,的熔點高,錯誤;B項,C的非金屬性比Si強,則C的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強于Si的氫化物,正確;C項,SiC是共價化合物,錯誤;D項,Si單質不能溶于濃硝酸,錯誤。
13.答案:A
解析:A.碳酸鈣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鈣,反應是吸熱反應,是生成物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的總能量,故A符合題意;
B.乙醇的燃燒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是生成物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能量,故B不符題意;
C.鋁與氧化鐵粉未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是生成物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能量,故C與題意不符;
D.氧化鈣溶于水是一個放熱反應,是生成物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的總能量,故D與題意不符。
故選A。
14.答案:C
解析:A.因為溫度計的水銀柱上升,溫度升高,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釋放熱量,故A不符合題意;
B.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所以在發(fā)生反應時會有一部分能量釋放,表現為反應放熱,故B不符合題意;
C.鋅粒與稀硫酸反應會產生氫氣,使錐形瓶內氣體壓強增加,所以針筒活塞向右移動,不能證明是反應釋放熱量導致的,故C符合題意;
D.鋅粒與稀硫酸反應開始后,甲處液面低于乙處液面,說明反應導致集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但反應并未在集氣瓶中進行,說明是反應釋放的熱量使集氣瓶內的溫度升高而導致壓強增大,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C。
15.答案:C
解析:A.根據蓋斯定律,①-②可得,,A錯誤;
B.反應①是放熱反應,反應②是吸熱反應,溫度較低時,在反應①為主,甲醇的產量較高,溫度升高,反應①逆向移動,甲醇的產量降低,故曲線Y為溫度變化對甲醇產量的影響,B錯誤;
C.增大體系壓強,反應①正向移動,產物中的量增大,的量減少,使反應②逆向移動,但不能抵消反應①中的增大量,故產物中的體積分數增大,C正確;
D.增大碳氫比,相當于增加的量,降低的平衡轉化率,D錯誤;
故選C。
16.答案:(1)Br-Br;
(2)
(3);離子鍵、非極性鍵
(4)第三周期IA族
(5)Cl;AB
(6)B
解析:(1)由分析可知,⑧是Br,其單質為,結構式為:Br-Br;②是K,⑦是Cl,兩種元素的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此時原子序數越小,半徑越大,故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2)由分析可知,①是Na,③是Al,鋁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3)由分析可知,①為Na,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過氧化鈉,其電子式為:;該產物中化學鍵類型有離子鍵、非極性鍵;
(4)根據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可知,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3倍,即核外電子排布為2、8、1,則該元素為Na,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A族;
(5)由分析可知,⑦為Cl、⑧為Br,由于Br和Cl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而Br的原子半徑大于Cl的,導致Br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束縛能力減弱,即Br的得電子能力較弱,故⑦的非金屬性強于⑧,則非金屬性更強的是Cl;
A.非金屬元素的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與非金屬性一致,故⑦的氫化物比⑧的氫化物穩(wěn)定,能說明⑦的非金屬性強于⑧,A正確;
B.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與非金屬性一致,故⑦的單質能將⑧從其鈉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即,反應中的氧化性強于,故說明⑦的非金屬性強于⑧,B正確;
C.非金屬性強弱和單質沸點沒有關系,C錯誤;
故選AB;
(6)由分析可知,④為H、⑤為C,則④與⑤元素形成的分子可能,其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結構球棍模型為:,故選B。
17.答案:(1)
(2);-2680
解析:(1)使和通過灼熱的炭層,生成HCl和,當有參與反應時釋放出145kJ熱量,該反應生成時,有2mol氯氣參加反應,熱化學方程式:;
(2)10kg丁烷完全燃燒并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為,則1mol丁烷完全燃燒并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為2900KJ,則丁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為,由題意知,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可得反應的;
18.答案:(1)+955;AD
(2)上方;L1;;L1和L2兩條曲線之間的區(qū)域為反應i自發(fā)進行、反應iii非自發(fā)進行對應的區(qū)域;溫度越高速率越快;壓強越大限度越大
(3)0.058或5.8%;5
解析:(1)①由蓋斯定律,反應i+2×反應ii得反應,。
②A.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能提高平衡產率;
B.由反應方程式可知,,溫度不變,平衡常數不變,增大壓強,不能提高平衡產率;
C.粉碎白云石,能加快反應速率,不能使衡移動,不能提高平衡產率;
D.及時分離氣態(tài)產物,促使反應正向進行,能提高平衡產率;
故選AD;
(2)①反應i為吸熱的熵增反應,反應正向自發(fā),則高溫利于自發(fā)進行,反應i正向自發(fā)的區(qū)域位于對應曲線的上方;
②由蓋斯定律,反應i+反應ii得反應iii:,時反應正向自發(fā),則相同條件下,反應iii較反應i需要更高的溫度,則反應iii對應的曲線為L1,在1400℃時,lgp=3.2,則,,則;
③L1和L2兩條曲線之間的區(qū)域為反應i自發(fā)進行、反應iii非自發(fā)進行對應的區(qū)域;溫度越高速率越快,壓強越大限度越大,所以陰影區(qū)域為最佳工藝條件;
(3)①由題干可知,反應中生成氣體為鎂蒸氣、CO氣體,假設反應前鎂元素為100g,由實驗3,則生成鎂蒸氣97g,,則生成CO為104g-97g=7g,則實驗3中體積分數為;
②結合①分析,則上述五組實驗中,、差值越小,CO含量越小,則產品純度越高,故最高的是實驗5。
19.答案:(1)不相同
(2)負
(3)負;
(4)
解析:原電池中電流表指針偏向正極。
(1)實驗1中,Al作正極材料,實驗2中,Al作負極材料,作用不同;
(2)實驗3中Al作負極,Al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
(3)實驗4中,Al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而Mg不能,故Al作負極,Al失電子生成,電極反應為;
(4)實驗1中Mg作負極,Mg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電極反應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始县| 罗定市| 平塘县| 进贤县| 诸暨市| 儋州市| 怀集县| 错那县| 梧州市| 涞源县| 黄陵县| 绥宁县| 龙口市| 青龙| 临沂市| 临夏县| 栾川县| 宕昌县| 射阳县| 清远市| 凯里市| 太保市| 积石山| 巴林左旗| 瑞安市| 上蔡县| 苏州市| 房山区| 蒲城县| 宁明县| 宣城市| 迁安市| 云浮市| 准格尔旗| 浪卡子县| 海门市| 肥东县| 新津县| 洪江市| 天柱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