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一化學下學期人教版(2019)期末考試模擬B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葡萄酒釀制過程中添加適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殺菌、抗氧化作用B.硫酸鋇不溶于水和酸,在醫療上可用硫酸鋇作X射線透視腸胃的內服藥劑C.加碘食鹽中添加碘酸鉀而不用碘化鉀,是因為碘酸鉀能溶于水而碘化鉀不溶于水D.無水硫酸銅可以用來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2.下列試劑的保存方法錯誤的是( )A.氫氟酸通常保存在塑料瓶中B.液溴應水封保存,并用橡膠塞塞緊瓶口C.雙氧水可以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D.溶液保存時需加入少量鐵粉3.光照條件下,在催化劑表面進行與反應的兩種途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人體內能擴張血管,提高免疫力等,因此大氣中的對人體無害B.氮氧化物隨意排放至空氣中易形成酸雨C.途徑②中,發生了還原反應D.選擇合適的催化劑,可以使與一步化合生成4.和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微觀歷程示意圖如下,用、、分別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②到③過程中,需要釋放能量B.③到④變化過程中,需要吸收能量C.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改變反應的途徑D.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極性鍵的5.在2L密閉容器中,800℃時,反應體系中,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時間/s 0 1 2 3 4 5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A.圖中表示變化的曲線是aB.A點處于化學平衡狀態C.0~2s內平均速率D.恒容條件下,充入化學反應速率增大6.下列有關推斷錯誤的是( )A.鐵、碳與氯化鐵溶液組成原電池,鐵極發生氧化反應B.鐵、銀與硫酸銅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和電子均向銀極移動C.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能量變化可用圖簡單表D.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可推出反應物的鍵能總和大于生成物的鍵能總和7.通過化學實驗現象得出相應的結論是探究物質性質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或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象 結論A 向包有足量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水,脫脂棉燃燒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熱B 向某未知溶液(不含)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無氣體產生,但有白色沉淀出現 未知溶液中含有,一定不含或C 用鉑絲蘸取少量未知固體做焰色試驗,火焰呈黃色 固體中一定含,可能含D 向某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A.A B.B C.C D.D8.我國科學家發明的一種可控鋰水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鋰為負極,發生還原反應B.移向正極并在正極得電子C.電子由鋰→有機電解質→固體電解質→水溶液→石墨D.電池工作時的總反應為:9.用于檢測酒駕的酸性燃料電池酒精檢測儀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極Y作正極B.電子由呼氣的鉑電極經外電路流向所在的鉑電極C.電池工作時,質子通過交換膜從左往右遷移D.該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10.氮及其化合物的轉化具有重要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雷雨發莊稼”和合成氨工業都屬于氮的固定B.侯氏制堿法的副產物可以作為氮肥C.多種形態的氮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環”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雨水會形成酸雨,酸雨的pH約為5.611.將12.8 g銅與80 mL 10 mol/L的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含0.1 mol,由此可知( )A.生成的氣體只有二氧化氮B.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2molC.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3 molD.反應后溶液中所含的物質的量為0.4 mol12.下列物質的相關描述和知識均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名稱 描述 相關知識A 裂解氣 混合物 主要成分為烷烴B 煤的干餾 物理變化 產品主要為出爐煤氣、煤焦油和焦炭C 水煤氣 混合物 可作為化工原料氣生產甲醇、二甲醚等D 淀粉和蛋白質 高分子化合物 二者組成元素相同A.A B.B C.C D.D13.,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能量關系可用右圖表示B.用Fe(s)和(g)表示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時數值相等C.若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則負極將發生氧化反應D.若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則正極將析出氣體14.全固態鋰硫電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其中電極a常用摻有石墨烯的材料,電池反應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電極a的導電性B.電池放電時間越長,電池中的量越少C.電池工作時,正極可發生反應:D.電池工作時,外電路中流過電子,負極材料減重15.將38.4gCu與0.22L濃硝酸混合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氮的氧化物,這些氧化物恰好與溶液反應得到和的混合溶液,反應過程及有關數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Ⅰ中硝酸只體現氧化性B.反應Ⅱ中作氧化劑C.混合氣體中的物質的量為0.2molD.濃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二、填空題(共4題,55分)16.汽車尾氣中含有、CO,排氣管內的催化轉化器可實現將污染性氣體轉化為和。(1)已知:①②③則與反應生成和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該反應在__________(填“高溫”或“低溫”)下可自發進行。(2)的反應歷程如圖(圖中所有物質均為氣態)。該反應的決速步驟是反應__________(填對應序號);中間產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3)利用如圖裝置可測定汽車尾氣中CO的含量,電解質為氧化釔和氧化鈉,該電池中可以在固體介質(固熔體)內自由移動。工作時,多孔電極a為__________極,多孔電極b處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4)一定溫度下,起始時向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僅發生反應,起始氣體總壓強為,時反應達到平衡,此時氣體總壓強為起始壓強的。①內,__________,NO轉化率=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字)%。②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__________(是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的平衡常數)。17.有一種不飽和醇,其結構簡式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該化合物中官能團的名稱_______。(2)試推測該化合物可能發生的反應為_______(填序號)。①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②與溴水反應;③與反應;④與Na反應;⑤燃燒反應;⑥催化氧化反應(3)寫出該不飽和醇與乙酸及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①酯化反應_______;②催化氧化_______。18.工業上常以水煤氣(CO和)為原料合成甲醇。(1)已知:則與制備水煤氣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2)工業上通常用水煤氣在恒容、催化劑和加熱條件下生產甲醇,其熱化學方程式為:。以下各項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__。A.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B.容器內總壓強保持不變C.CO的體積分數保持不變 D.(3)在2L恒容容器中,分別在、兩種溫度下模擬工業合成甲醇。兩種溫度下不同和CO起始組成比[]與CO平衡轉化率的關系如圖所示:①溫度___________(填“>”、“<”或“=”)。②時,往恒容容器中充入1molCO、1.5mol,經過5min達到平衡,則5min內用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反應平衡常數___________。(4)研究證實,可在酸性溶液中通過電解在陰極生成甲醇,陰極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19.一定條件下,在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開始時加入4molA、6molB、2molC,在2min末測得C的物質的量是3mol。(1)用A的濃度變化表示反應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2)在2min末,B的濃度為__________。(3)若改變下列一個條件,推測該反應的速率發生的變化(填“增大”“減小”或“不變”):①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__________。②充人1molB,化學反應速率__________。③將容器的容積變為3L,化學反應速率____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A.具有還原性,將二氧化硫添加于紅酒中,利用了具有殺菌作用和抗氧化特性,故A正確;B.醫療上可用硫酸鋇作x射線透視腸胃的內服藥,利用的是硫酸鋇不溶于酸的性質,故B正確;C.碘化鉀能溶于水,性質不穩定,故C錯誤;D.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能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有水,故D正確;選C。2.答案:B解析:A.氫氟酸能夠與玻璃中二氧化硅反應,能夠腐蝕玻璃,所以通常保存在塑料瓶中,A正確;B.液溴易揮發,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微溶于水,所以保存液溴的試劑瓶中應加水液封,但液溴會腐蝕橡膠,故不能使用橡膠塞塞緊瓶口,B錯誤;C.雙氧水受熱易分解,雙氧水應該避光密封保存,故可以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C正確;D.由于易被氧化為,而,故溶液保存時需加入少量鐵粉以防止被氧化,D正確;故答案為:B。3.答案:BA.NOA.NO會影響人體中血紅蛋白結合氧氣,對人體有毒,故A錯誤;B.氮氧化物隨意排放到空氣中,降雨時會生成硝酸,形成酸雨,故B正確;C.途徑②中,氮氮鍵斷裂與O原子結合逐步形成NO分子,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故C錯誤;D.由兩種反應途徑可知,與反應生成NO,NO再與生成,故D錯誤;答案選B。4.答案:C解析:A.②到③過程為化學鍵的斷裂,則需要吸收能量,故A錯誤;B.③到④變化過程為化學鍵的形成,則有能量放出,故B錯誤;C.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改變反應的途徑,故C正確;D.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極性鍵的,故D錯誤;故選:C。5.答案:C解析:A.圖中表示變化的曲線是b,A錯誤;B.A點NO的物質的量濃度在減小,說明反應在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未達到化學平衡狀態,B錯誤;C.內平均速率,C正確;D.恒容條件下充入Ar,反應物濃度不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變,D錯誤;答案選C。6.答案:D解析:7.答案:D解析:A.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是放熱反應,向包有足量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水,反應放熱達到脫脂棉的著火點時,脫脂棉可以燃燒,A正確;B.向某未知溶液(不含)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則該沉淀一定為AgCl,因為碳酸銀可以溶于稀硝酸,無氣體產生,說明一定不含或,否則會有氣體產生,B正確;C.K元素的焰色試驗必須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沒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所以不能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鉀離子,C正確;D.向某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還有干擾,D錯誤;故答案為:D。8.答案:D解析:Li是活潑金屬,鋰是負極,石墨是正極,水在正極得電子生成氫氣。鋰為負極,鋰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A錯誤;原電池中陽離子移向正極,移向正極,在正極得電子生成氫氣,故B錯誤;電子的流向為鋰→導線→石墨,故C錯誤;鋰在負極失電子生成鋰離子,水在正極得電子生成氫氣,電池工作時的總反應為,故D正確。9.答案:D解析:A.由解題思路可知,電極Y是正極,A正確;B.該原電池中左側Pt電極為負極,右側Pt電極為正極,放電時電子由負極經過導線流向正極,即電子由呼氣的鉑電極經外電路流向所在的鉑電極,B正確;C.原電池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即向正極遷移,質子通過交換膜從左往右遷移,C正確;D.乙醇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醋酸,負極反應式為,D錯誤;答案選D。10.答案:D解析:A.“雷雨發莊稼”和合成氨工業都是將氮氣轉化為含氮化合物,都屬于氮的固定,故A正確;B.侯氏制堿法的副產物是氯化銨,可以作為氮肥,故B正確;C.多種形態的氮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環”,故C正確;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于雨水會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故D錯誤;故選D。11.答案:C解析:A.根據0.2mol銅失去0.4mol電子,若生成的氣體只有二氧化氮,則應該有0.4mol二氧化氮,但氮氧化物中氮的物質的量只有0.3mol,說明氣體不僅只有二氧化氮,故A錯誤;B.根據0.2mol銅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4mol,故B錯誤;C.根據氮元素守恒及前面解題思路得到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3mol,故C正確;D.反應后溶液中所含的物質的量為,故D錯誤。12.答案:C解析:裂解氣的主要成分為乙烯、丙烯等短鏈不飽和烴,A錯誤;煤的干餾是化學變化,不是物理變化,B錯誤;水煤氣為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為CO和,可作為化工原料氣生產甲醇、二甲醚等,C正確;淀粉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蛋白質主要由C、H、O、N等元素組成組成元素不同,D錯誤。13.答案:B解析:A.為放熱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故A正確;B.Fe為固體,不能用于表示反應速率,故B錯誤;C.反應中Fe被氧化生成,當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時,Fe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故C正確;D.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時,正極發生還原反應,正極上析出氫氣,故D正確;故選:B。14.答案:B解析:15.答案:D解析:A.反應I中硝酸中的氮元素一部分轉化為+2價和+4價的氮,體現氧化性,同時還會生成硝酸銅和水,體現酸性,A錯誤;B.反應Ⅱ中NO中的N元素化合價升高,作還原劑,B錯誤;C.由題意可知0.9mol氮的氧化物轉化為鈉鹽的量為1mol,則混合氣體中的物質的量為1mol-0.9mol=0.1mol,C錯誤;D.由解題思路可知,0.22L濃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D正確;故選D。16.答案:(1);低溫(2)①;、(3)負;(4)0.0025;66.7;解析:(4)①反應達到平衡時氣體總壓強為。設內生成的的物質的量為。,根據題意:,。則,NO轉化率100%≈66.7%。②平衡時氣體總物質的量為,則。17.答案:(1)碳碳雙鍵、羥基(2)①②③④⑤⑥(3);解析:(1)是有機物,含有的官能團有碳碳雙鍵、羥基;(2)含有碳碳雙鍵、羥基,所以應具備烯烴和醇的性質。①該有機物含有碳碳雙鍵,所以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而使高錳酸鉀褪色,故正確;②該有機物含有碳碳雙鍵,所以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故正確;③該有機物含有碳碳雙鍵,所以能與與發生加成反應,故正確;④該有機物含有羥基,所以能與Na反應生成氫氣,故正確;⑤該物質是有機物,所以能發生燃燒反應,故正確;⑥該有機物含有羥基,所以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故正確;故答案為①②③④⑤⑥;(3)①該不飽和醇和乙酸反應生成酯,方程式為:;②催化氧化可以生成醛,方程式為:。18.答案:(1)(2)BC(3)<;;16(4)解析:(1)已知:①,②,根據蓋斯定律解題思路,有(①-②)/2得熱化學方程式為;(2)對于反應。A.在恒容條件下,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所以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保持不變,故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A錯誤;B.因為反應前后氣體總物質的量不同,所以容器內總壓強保持不變可以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B正確;C.CO的體積分數保持不變,即CO的濃度不變,可以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C正確;D.不符合方程式計量數,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則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D錯誤。故答案為:BC;(3)在2L恒容容器中,分別在、兩種溫度下模擬工業合成甲醇。兩種溫度下不同和CO起始組成比與CO平衡轉化率的關系如圖所示:①反應,正反應方向為放熱反應,升溫有利于平衡逆向移動,一氧化碳的平衡轉化率降低,所以溫度。19.答案:(1)(2)(3)增大;增大;減小解析:(1),;(2),,2min末,B物質濃度:;(3)①升高溫度,化學反應速率增大;②充人1molB,反應物濃度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③將容器的容積變為3L,容器體積增大,氣體反應物濃度減小,化學反應速率減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