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2 化學鍵 化學反應規律 ——高一化學魯科版(2019)必修二期末考前專題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1.熔融狀態下能導電且含有極性共價鍵的化合物是( )A. B. C. D.2.近年來不少城市公交進入氫能產業時代,諸多氫能源汽車紛紛亮相,氫氧燃料電池被譽為氫能源汽車的心臟。某種氫氧燃料電池的內部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電池每消耗,理論上電路中通過電子B.該電池工作時,電解質溶液中陰離子向b極移動C.b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D.若電解質溶液為溶液,則a電極反應式為:3.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4份等質量的鋁片(已打磨)、其他材料及電解質溶液設計了4組原電池,反應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的部分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實驗編號 ① ② ③ ④電極材料 鋁、銅 鋁、石墨 鎂、鋁 鋁、銅電解質溶液 稀硫酸 稀硫酸 氫氧化鈉溶液 濃硝酸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 偏向銅 偏向鎂A.④中電流表指針始終偏向銅B.②和③中,當生成等物質的量的氣體時,外電路中轉移電子的數目相等C.③中鎂作正極,鋁作負極D.由上述實驗可知,在原電池中活潑性強的金屬單質不一定作負極4.已知a、b、c、d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a>b>c>d,將其組成四組原電池,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c溶解,a有紅色固體物質附著B.圖2:電子移動方向為a→稀硫酸→d→電流表C.圖3:c有氣泡產生,d一定無明顯現象D.圖4:可能出現a有氣泡冒出,b溶解的現象5.化學電源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得到廣泛地應用,下列裝置能產生電流的是( )A. B. C. D.6.某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的設想:利用原電池原理,設計一種燃料電池,原電池總反應為:,在對外提供電能的同時還可得到工業上具有重要用途的較濃的鹽酸。他們設計的原電池裝置如下,其中兩個電極均為多孔鉑電極。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a為負極,通入的氣體為氫氣B.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電流由b極流出,經外電路到a極D.原電池內部,移向負極,移向正極7.將純鋅片和純銅片按圖示插入同濃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時間,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兩燒杯中銅片表面均無氣泡產生 B.甲中銅片是正極,乙中銅片是負極C.兩燒杯中溶液的酸性均減小 D.產生氣泡的速率甲比乙慢8.下列過程吸收能量的是( )A.鎂條燃燒 B.氨氣液化 C.濃硫酸稀釋 D.冰雪消融9.普通水泥在固化過程中其自由水分子減少并形成堿性溶液。根據這一物理、化學特點,科學家發明了電動勢法測水泥的初凝時間。此法的原理如圖所示,反應的總方程式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B.測量原理示意圖中,電子從經溶液流向電極C.電池工作時,向電極移動D.和的總能量高于和的總能量10.下列過程的能量變化與圖示相符的是( )A.生石灰溶于水 B.稀鹽酸與小蘇打反應C.濃硫酸溶于水 D.稀硫酸除鐵銹11.已知為放熱反應,對該反應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的能量一定高于的能量B.和的總能量一定高于的總能量C.的能量一定高于的能量D.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不必加熱就可發生12.某化學興趣小組自制鹽水小彩燈(裝置如圖),在彩燈所連的紙片電池上滴幾滴溶液,就能使小彩燈亮起來。下列紙片電池的組合中能使小彩燈亮起來的是( )選項 電極a 電極b 溶液XA Fe Fe 乙醇溶液B C C NaCl溶液C Fe Zn 蔗糖溶液D C Fe 溶液A.A B.B C.C D.D13.物質a和物質b在圖甲裝置中發生反應,一段時間后,U形管內紅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圖乙所示,則物質a和物質b可能是( )選項 物質a 物質bA 水 生石灰B 稀鹽酸 固體C 稀硫酸 鋅粉D 稀鹽酸 小蘇打A.A B.B C.C D.D14.利用催化技術可將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轉化:。初始時,。在不同的催化劑比表面積()和不同溫度下(溫度改變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忽略),CO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B.C.催化劑比表面積 D.NO與CO的平衡轉化率相等15.對于工業合成氨的反應,下列措施有利于加快反應速率的是( )A.降低溫度 B.減小的濃度C.及時抽走部分氫氣 D.加入適宜的催化劑二、填空題(共4題,55分)16.填空。(1)甲、乙兩池均使用鎂片與鋁片作電極,但甲池將電極放入溶液中,乙池將電極放入的溶液中,如圖所示。甲池電極反應:負極: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乙池電極反應:負極: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2)通常氫氧燃料電池有酸式(當電解質溶液為硫酸時)和堿式當電解質溶液時兩種。試回答下列問題:①酸式電池的電極反應:負極: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②堿式電池的電極反應:負極:__________正極:__________。17.化學反應是人類獲取能量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通過化學反應實現化學能向熱能、電能的直接轉化。Ⅰ.回答下列問題:(1)從斷鍵和成鍵角度解題思路上述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部分化學鍵的鍵能如下表:化學鍵 H-H O=O H-O鍵能(kJ/mol) 436 496 463則常溫常壓下,1mol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lmol(g)放出熱量__________kJ。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該過程的能量變化的是__________(填標號)。Ⅱ.利用氫氧燃料電池可以將轉化成重要的化工原料過氧化氫,裝置如圖。(2)上述裝置中,電極A為__________(填“正”或“負”)極,發生__________(填“氧化”或“還原”)反應,X為__________,電池工作時,電極A附近溶液的酸性__________(填“增強”“減弱”或“不變”)。(3)電極B上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4)同溫同壓時,通入的氣體X、Y的體積之比為__________。18.隨著工業的發展,如何高效處理污水成為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1)利用原電池原理,酸性廢水中的在水處理劑(主要成分為鐵粉、炭粉)表面的變化如圖所示。①圖中,納米鐵粉作________(填“正極”或“負極”),多孔炭粉的作用為________。②正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2)科研人員利用垃圾滲透液實現發電、環保二位一體,裝置如圖(a、b為離子交換膜)。①石墨電極M上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②a為________(填“陰離子”或“陽離子”)交換膜。③在放電過程中,由中間室向________(填“M”或“N”)極室移動。④理論上M極每處理,電路中通過的電子數為________。三、實驗題19.某課外實驗小組利用壓強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和計算機等數字化實驗設備,探究鎂與不同濃度鹽酸的反應速率,兩組實驗所用藥品如下:序號 鎂條的質量/g 鹽酸物質的量濃度/ 體積/mL1 0.01 1.0 22 0.01 0.5 2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1)試說明該圖中曲線的含義。(2)結合實驗條件,解題思路兩條曲線的區別。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A.熔融狀態下不能導電,A錯誤;B.熔融狀態下能導電,但中只含非極性共價鍵,B錯誤;C.熔融狀態下能導電,且中含非極性共價鍵,C正確;D.屬于共價化合物,熔融狀態下不能導電,D錯誤。故答案為:C。2.答案:D解析:由電子移動方向可知,電池左端是負極,通入的是氫氣,右端是正極,通入的是氧氣;A.沒有標況,不確定氫氣的物質的量,不能計算電子的量,A錯誤;B.原電池中陰離子向負極a端移動,B錯誤;C.b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C錯誤;D.若電解質溶液為溶液,則a電極反應為堿性條件下,氫氣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水:,D正確;故選D。3.答案:A解析:①中鋁作負極,銅作正極,指針偏向銅。②中鋁作負極,石墨作正極,指針偏向石墨。③中作鋁負極,鎂作正極,指針偏向鎂。④中鋁在濃硝酸中鈍化,鋁作正極,銅作負極,指針始終偏向鋁。A.④中鋁在濃硝酸中鈍化,鋁作正極,銅作負極,指針始終偏向鋁,A錯誤;B.②和③中鋁均作負極,失去電子被氧化,正極上均是產生氫氣,所以當生成等物質的量的氣體時,外電路中轉移電子的數目相等,B正確;C.③中鎂和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鎂作正極,鎂電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C正確;D.根據以上解題思路可知,在原電池中活潑性強的金屬單質不一定作負極,D正確;答案選A。4.答案:DA.aA.a比c活潑,a作負極,c作正極,a溶解,c有紅色固體物質附著,A項錯誤;B.電子不會經過電解質溶液,故B項錯誤;C.當c為Zn,d為Fe時,沒有形成電池結構,屬于化學腐蝕,所以c、d均有氣泡產生,故C項錯誤;D.活潑性a>b,a出現氣泡,產生氫氣,為正極,若a是鎂,b為鋁,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故答案選A5.答案:D解析:A.無水乙醇為非電解質,不導電,不能形成閉合的回路,所以不能產生電流,A不合題意;B.Al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Mg和Al未用導線連接,不能形成閉合的回路,所以不能產生電流,B不合題意;C.兩電極均為石墨電極,沒有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不能產生電流,C不合題意;D.已知Zn比Pb活潑,能與稀鹽酸反應,且形成了閉合回路,則能夠形成原電池即產生電流,D符合題意;故選:D。6.答案:D解析:A.根據裝置圖,左側電極中的電子流出,說明左側電極是負極,在氫氣、氯氣燃料電池中,氫氣失電子作負極,所以a為負極,通入的氣體為氫氣,A項正確;B.根據上述解題思路,氯氣在正極得電子,電極反應為,B項正確;C.電流方向與電子流動方向相反,所以電流由b極流出,經外電路到a極,C項正確;D.原電池中陰離子移向負極,陽離子移向正極,D項錯誤;選D。7.答案:C解析:A.甲燒杯中,銅、鋅用導線連接,甲構成原電池,銅是正極,銅片表面有氫氣產生,A錯誤;B.甲燒杯中,銅、鋅用導線連接,甲構成原電池,銅是正極;乙中銅、鋅沒有連接,不構成原電池,B錯誤;C.兩燒杯中都發生反應,溶液的均減小,正確;D.甲燒杯中,銅、鋅用導線連接,甲構成原電池,產生氣泡的速率甲比乙快,D錯誤;故選C。8.答案:D解析:A.鎂條燃燒屬于放熱反應,選項A錯誤;B.氨氣液化過程中氨氣放出能量變為液氨,選項B錯誤;C.濃硫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選項C錯誤;D.冰雪消融固態變為液態吸收熱量,選項D正確;答案選D。9.答案:B解析:A.由總反應知得電子變為,則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正確;B.失去電子,為負極,則為正極,電子從經外電路流向電極,電子不能通過溶液,B錯誤;C.陰離子向負極移動,故向電極移動,C正確;D.此裝置能量轉化為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即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故和的總能量高于和的總能量,D正確;故答案為B。10.答案:B解析:A.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鈣,反應放熱,故不選A;B.稀鹽酸與小蘇打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水,反應吸熱,故選B;C.濃硫酸溶于水為放熱過程,故不選C;D.稀硫酸除鐵銹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放熱,故不選D;選B。11.答案:B解析:A.的能量無法與的能量比較大小,A錯誤;B.對于放熱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和的總能量一定高于的總能量,B正確;C.的能量無法與的能量比較大小,C錯誤;D.任何反應發生都需要有一個活化的過程,這就需要吸收能量,這與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無關,某些放熱反應也需要加熱,如鋁熱反應,D錯誤;故選B。12.答案:D解析:A.電極都是Fe,乙醇也不是電解質,不能形成原電池,A項錯誤;B.電極都是C,不能形成原電池,B項錯誤;C.蔗糖不是電解質溶液,不能形成原電池,C項錯誤;D.C和Fe分別是兩個活性不同的電極,硫酸銅溶液是電解質,且能發生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能構成原電池,讓小彩燈亮起來,D項正確;答案選D。13.答案:D解析:A.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屬于放熱反應,故A不選;B.稀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屬于放熱反應,故B不選;C.鋅粉與稀硫酸的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鋅,屬于放熱反應,故C不選;D.稀鹽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吸熱反應,故D選;故選:D。14.答案:B解析:A.由圖可知,溫度為時反應更早達到平衡,說明時反應速率更快,,故A錯誤;B.,由圖可知,溫度升高達到平衡時,CO的濃度更大,說明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B正確;C.溫度為時,比表面積為II時,更早達到平衡,反應速率更快,比表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則催化劑比表面積,故C錯誤;D.NO與CO的起始量未知,無法判斷NO與CO的平衡轉化率相等,故D錯誤;故選B。15.答案:D解析:A.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慢,A項不符合題意;B.減小的濃度,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B項不符合題意;C.及時抽走部分氫氣,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C項不符合題意;D.加入適宜的催化劑,反應速率加快,D項符合題意;故選D。16.答案:(1);;;(2);;;解析:(1)甲池電極反應:負極:,正極:。乙池電極反應:負極:,正極:;(2)①酸式氫氧燃料電池中正極氧氣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水,負極氫氣失去電子被氧化為氫離子;②堿式燃料電池中,正極氧氣得到電子被還原為氫氧根離子,負極氫氣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水:。17.答案:(1)242;A(2)負;氧化;氫氣;增強(3)(4)1:1解析:(1)反應的焓變等于反應物鍵能和減去生成物鍵能和,的焓變為,則常溫常壓下,1mol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lmol(g)放出熱量242kJ,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圖像能正確表示該過程的能量變化的是A;(2)由圖示電子流向,氫氧燃料電池中A為負極,氫氣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B為正極,氧氣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上述裝置中,電極A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X為氫氣,氫氣被氧化生成氫離子:,電池工作時,電極A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強;(3)B為正極,氧氣得到電子被還原為過氧化氫:;(4)電池總反應為,則同溫同壓時,通入的氣體X、Y的體積之比為1:1。18.答案:(1)負極;作原電池的正極;(2);陰離子;N;2.4解析:(1)①Fe比C活潑,Fe作負極,C作正極,則納米鐵粉作負極,多孔炭粉的作用為作原電池的正極;②正極上硝酸根離子得電子生成銨根,電極反應式為;(2)①M電極是負極,負極上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負極反應式為;②M電極是負極,N電極是正極,由中間室向N極室移動,向M極室移動,則a為陰離子交換膜;③該原電池中M電極是負極,N電極是正極,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即由中間室向N極室移動;④M極反應式為,消耗2mol銨根轉移6mol電子,處理轉移電子數為。19.答案:(1)該圖是的“t-p”二維圖,圖中的曲線表達了壓強變化與時間變化的關系。(2)實驗1和2鎂條質量相等,且在化學反應中都是HCl過量;實驗1和2鹽酸體積相等,但鹽酸濃度實驗1是實驗2的兩倍。在化學反應速率方面,實驗1比實驗2大。因此,實驗開始以后,實驗1的p增加較快,約在200s時達到了最大值;實驗2的p增加較慢,在600s時還未達到最大值。解析:(1)由圖可知,反應開始時,反應速率很大,之后反應速率逐漸減小,曲線斜率越大,生成氫氣的速率越大;(2)第一組實驗所用的鹽酸濃度較大,因此氫離子濃度較大,反應速率較快,對應的是斜率大的曲線,第二組實驗所用的鹽酸濃度較小,氫離子濃度較小,所以反應速率較慢,對應的是斜率小的曲線。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