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5 化工生產中的重要非金屬元素--高一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考前專題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1.下列關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是指:玻璃、水泥、陶瓷等硅酸鹽材料B.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克服了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缺點,具有極大強度C.高溫結構材料具有耐高溫、耐酸堿腐蝕、硬度大、耐磨損、密度小等優點D.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和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鹽2.硫酸在金星大氣中較高較冷的區域以液態形式存在,離星球表面的硫酸云層覆蓋整個星球。下列與硫酸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濃硫酸可用作干燥劑,能夠干燥氫氣、氧氣、氨氣等氣體,但不能干燥有較強還原性的、等氣體B.濃硫酸與單質碳的反應中,濃硫酸既表現了強氧化性又表現了酸性C.常溫下能夠用鐵、鋁等容器盛裝濃,是因為濃的強氧化性使其鈍化D.將足量銅粉投入到含的熱的濃硫酸中,得到氣體的體積為3.1.92g銅投入一定量的濃硝酸中,銅完全溶解,生成的氣體顏色越來越淺,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672mL,將盛有該氣體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標準狀況下一定體積的氧氣,恰好使氣體完全溶于水中,則通入氧氣的體積是( )A.168mL B.224mL C.504mL D.336mL4.下列有關硝酸化學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濃、稀硝酸都能使藍色石蕊試紙最終變為紅色B.硝酸能與FeO反應,只表現氧化性C.硝酸可與反應制得氣體D.濃硝酸因分解放出的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黃色5.如圖所示,利用培養皿探究的性質。實驗時向NaOH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對實驗現象所做的解釋正確的(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A 濃鹽酸附近產生白煙 與濃鹽酸反應產生了固體B 濃硫酸附近無明顯現象 與濃硫酸不發生反應C 氯化物溶液變渾濁 該溶液一定是溶液D 干燥紅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紅石蕊試紙變藍 是一種可溶性堿A.A B.B C.C D.D6.下列關于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游離態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殼的巖層里B.硫在過量純氧中的燃燒產物是C.試管內壁附著的硫可用溶解除去D.單質硫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7.對下列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 )A.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說明氨氣極易溶于水B.常溫下,將銅放入濃硫酸中無明顯變化,說明銅在冷的濃硫酸中鈍化C.濃硝酸久置顯黃色,說明濃硝酸不穩定D.向膽礬中加入濃硫酸后出現白色的現象,說明濃具有吸水性8.下列試劑中,能用帶玻璃塞的試劑瓶貯存的是( )A.氫氟酸 B.氫氧化鈉 C.鹽酸 D.水玻璃9.周期表中Ⅵ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應用廣泛。具有殺菌、消毒、漂白等作用;是一種易燃的有毒氣體(燃燒熱為562.2kJ/mol),常用于沉淀重金屬離子;氯化亞砜()是重要的有機試劑;硒和碲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在電子、冶金、材料等領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Se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工業上通過電解強堿性溶液制備Te。下列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遇水強烈水解:B.與硫酸銅溶液反應:C.的燃燒:D工業制Te陰極反應:10.下列關于二氧化硫氣體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 )A.有刺激性氣味 B.不溶于水C.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D.能與NaOH溶液反應11.下列結構或性質不能解釋其用途的是( )選項 結構或性質 用途A 石墨呈層狀結構,層間以范德華力結合 石墨可用作潤滑劑B 具有氧化性 可用作漂白劑C 聚丙烯酸鈉中含有親水基團 聚丙烯酸鈉可用于制備高吸水性樹脂D 冠醚18-冠-6空腔直徑()與直徑(276pm)接近 冠醚18-冠-6可識別,能增大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A.A B.B C.C D.D12.將分別通入下列4種溶液中,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試管a中實驗可以證明具有漂白性B.試管b中溶液褪色,說明具有強氧化性C.試管c中能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具有還原性D.試管d中能產生白色沉淀,該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13.對下列有關濃硫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夠使蔗糖等有機化合物炭化B.濃硫酸放置在空氣中濃度減小,是因為濃硫酸容易揮發C.常溫下,濃硫酸與鐵、鋁不反應,所以可用鐵、鋁質容器盛放濃硫酸D.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由+6價的S元素體現14.關于非金屬含氧酸及其鹽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濃具有強吸水性,能吸收糖類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B.NaClO、等氯的含氧酸鹽的氧化性會隨溶液的pH減小而增強C.加熱NaI與濃混合物可制備HI,說明比HI酸性強D.濃和稀與Cu反應的還原產物分別為和NO,故稀氧化性更強15.將38.4gCu與0.22L濃硝酸混合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氮的氧化物,這些氧化物恰好與溶液反應得到和的混合溶液,反應過程及有關數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Ⅰ中硝酸只體現氧化性B.反應Ⅱ中作氧化劑C.混合氣體中的物質的量為0.2molD.濃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二、填空題(共4題,55分)16.硫、氮元素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兩種重要非金屬元素,其價-類二維圖分別如圖。(1)圖中物質“d”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2)將一定量的a氣體通入下列溶液中,能觀察到白色沉淀現象的是________(填標號)。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3)寫出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4)a的水溶液與發生反應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5)若為鉀元素的正鹽,能被硫酸酸化的氧化為,被還原為請配平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圖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圖:已知:用溶液進行尾氣處理時的化學反應為:,。為了防止環境污染,用溶液進行尾氣處理,若尾氣能完全被吸收,則尾氣中與的體積必須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17.含和廢氣的治理可以變廢為寶,使硫資源得以利用。(1)一種處理廢氣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若吸收塔內盛裝的是溶液,則氣體X為___________;吸收塔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2)CO與在鋁礬土作催化劑、773K條件下反應生成和硫蒸氣,該反應可用于從煙道氣中回收硫,反應體系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3)“以廢治廢”是基于“綠色化學”觀念治理污染的思路。用工業廢堿渣(主要成分為)吸收煙氣中的,得到亞硫酸鈉()粗品。其流程如下:①上述流程中,往溶液中通入含的煙氣,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②亞硫酸鈉粗品中含有少量,設計實驗證明亞硫酸鈉粗品中含有少量的方案:___________。(必須使用的試劑有:蒸餾水、稀鹽酸、溶液)(4)我國科學家研究在活性炭催化條件下將煤氣中的協同脫除,部分反應過程如圖所示(表示氣體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①中S元素的轉化過程簡單描述為___________。②從物質轉化與資源綜合利用角度解題思路,該過程初步達到的目的為__________。18.硅是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鹽約占地殼質量的90%以上。(1)下列物質不屬于硅酸鹽的是__________。A.陶瓷 B.玻璃 C.水泥 D.生石灰(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工藝師常用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來雕刻玻璃。(3)用水溶液浸泡過的棉花不易燃燒,說明可用作__________。可通過與純堿混合高溫熔融反應制得,高溫熔融純堿時下列坩堝可選用的是__________。A.普通玻璃坩堝 B.石英玻璃坩堝 C.氧化鋁坩堝 D.鐵坩堝(4)工業上常利用反應制備硅單質,該反應中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氧化劑是__________。三、實驗題19.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做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甲同學認為產生的氣體是,而乙同學認為除氣體外,還可能產生。為了驗證哪位同學的判斷正確,丙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鋅與濃硫酸共熱時產生的氣體為X,氣體發生裝置略去)。試回答:(1)裝置E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2)丙同學在安裝好裝置后,必須首先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3)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4)高錳酸鉀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5)可以證明氣體X中含有氫氣的實驗現象是:C中_______,D中_______。(6)如果去掉裝置B,還能否根據D中的現象判斷氣體X中有氫氣?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A.硅酸鹽材料是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包括:玻璃、水泥、陶瓷,故A正確;B.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不但克服了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缺點,而且同時還具有能承受高溫、強度較高,故B正確;C.高溫結構材料屬于新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耐高溫、耐酸堿腐蝕、硬度大、耐磨損、密度小等優點,故C正確;D.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如高溫結構陶瓷(陶瓷、SiC陶瓷)的主要成分不是硅酸鹽,只有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才是硅酸鹽,故D錯誤;故答案選:D。2.答案:答案:C解析:A.濃硫酸可用作干燥劑,但能與氨氣反應,不能干燥氨氣,故A錯誤;B.濃硫酸與單質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濃硫酸表現了強氧化性,故B錯誤;C.常溫下能夠用鐵、鋁等容器盛裝濃,是因為濃的強氧化性使其鈍化,故C正確;D.,將足量銅粉投入到含的熱的濃硫酸中,得到氣體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小于,是因為濃硫酸在反應過程中逐漸變稀,稀硫酸和銅不反應,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C。3.答案:D解析:1.92gCu的物質的量為,反應時失去電子數目為,整個反應過程為Cu與反應生成NO、,NO、與轉化生成,反應前后的物質的量不變,而化合價變化的只有Cu和,則Cu失去的電子數目等于得到電子的數目,所以消耗的物質的量為,,故選D。4.答案:D解析:A、濃硝酸顯酸性,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但濃硝酸還具有強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質褪色,先變紅后褪色,稀硝酸只能使藍色石蕊試紙最終變為紅色,A錯誤;B、硝酸能與FeO反應生成硝酸鐵、水和NO或,硝酸表現氧化性和酸性,B錯誤;C、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而具有強還原性,兩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C錯誤;D、硝酸不穩定,受熱分解成溶解在硝酸中使溶液顯黃色,D正確。答案選D。5.答案:A解析: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氨水易揮發,實驗時向NaOH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會產生氨氣,與濃鹽酸揮發出的HCl反應生成氯化銨固體,反應現象是產生白煙,A正確;氨氣為堿性氣體,與濃硫酸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銨,無明顯現象,B錯誤;氨氣與氯化物在溶液中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如使氯化物溶液變渾濁,可能生成難溶性氫氧化物,但不一定為,也可能為等沉淀,C錯誤;氨氣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原因是與水反應生成,電離生成使溶液呈堿性,但不是電離產生的,氨氣為非電解質,不屬于堿,D錯誤。6.答案:B解析:自然界中,游離態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殼的巖層里,A正確;硫不能通過一步反應直接轉化為,B錯誤;硫易溶于,C正確;由知,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表現還原性,由知,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表現氧化性,故單質硫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D正確。7.答案:B解析:A.氨氣極易溶于水,可做氨溶于水的噴泉實驗,正確;B.常溫下,銅與濃硫酸不反應,但鈍化是指反應產生的氧化膜阻止了反應的進行,錯誤;C.濃硝酸久置會分解產生二氧化氮氣體溶于硝酸中使硝酸顯黃色,正確;D.向膽礬中加入濃硫酸后出現白色的現象,是膽礬失去結晶水后變為白色固體,說明濃具有吸水性,正確,答案選B。8.答案:C解析:A、氫氟酸和二氧化硅反應生成四氟化硅,所以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氫氟酸,要用塑料瓶盛放,故A錯誤;B、氫氧化鈉呈強堿性,能和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硅酸鈉,硅酸鈉是一種礦物膠,能把玻璃塞黏住,故B錯誤;D、稀鹽酸呈酸性,不和二氧化硅反應,所以可以用帶玻璃塞的試劑瓶盛放,故C正確;D、水玻璃就是硅酸鈉溶液,硅酸鈉是一種礦物膠,能把玻璃塞黏住,故D錯誤;故選C。9.答案:B解析:B.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CuS沉淀和硫酸,離子方程式為,故B正確。10.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故A正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體積的水能溶解40體積的二氧化硫,故B錯誤;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質反應生成無色物質而體現漂白性,故C正確;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D正確。11.答案:B解析:A.石墨呈層狀結構,層間以范德華力結合,該作用力較小,層與層容易滑動,石墨可用作潤滑劑,不符合題意,A錯誤;B.具有漂白性,可用作漂白劑,符合題意,B正確;C.聚丙烯酸鈉()中含有親水基團-COO-,聚丙烯酸鈉可用于制備高吸水性樹脂,不符合題意,C錯誤;D.在溶有冠醚18-冠-6的有機溶液中,滴入高錳酸鉀溶液,冠醚環上氧原子的孤對電子與離子配位,形成穩定配合物,形象地表示為“鉀離子落到分子中心的洞穴里”并利用冠醚配離子對有機溶劑的親和性,使得鉀離子從水溶液轉移到有機溶劑,帶負電荷的高錳酸根離子也隨之進入有機溶劑中,進而能增大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不符合題意,D錯誤;故選B。12.答案:C解析:A、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表現了還原性,選項A錯誤;B、品紅褪色,說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選項B錯誤;C、二氧化硫被硝酸根氧化成硫酸根,生成硫酸鋇沉淀,說明二氧化硫有還原性,選項C正確;D、二氧化硫在堿性條件下反應生成亞硫酸鋇,與硝酸反應轉化為硫酸鋇沉淀,沉淀不溶解,選項D錯誤;答案選C。13.答案:D解析:A.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夠使蔗糖等有機化合物炭化,A錯誤;B.濃硫酸放置在空氣中濃度減小,是因為濃硫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使溶劑質量增加,而不是具有揮發性,B錯誤;C.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在常溫下,濃硫酸與鐵、鋁接觸時,會在金屬表面氧化產生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阻止金屬進一步發生反應,即發生鈍化現象,而不是不能發生反應,所以可用鐵、鋁質容器盛放濃硫酸,C錯誤;D.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存在,其表現的強氧化性就由+6價的S元素表現的,+6價的S得到電子變為較低的價態,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D。14.答案:B解析:A.濃硫酸能使蔗糖炭化,體現的是其脫水性,而不是吸水性,A錯誤;B.NaClO在水溶液中會發生水解,離子方程式為:,pH減小,則酸性增強,會促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生成氧化性更強的HClO,在酸性條件下可生成具有強氧化性的氯氣、二氧化氯等氣體,增強氧化能力,B正確;C.HI的沸點低,易揮發加熱與濃混合物發生反應生成利用的是高沸點酸制備低沸點酸的原理,C錯誤;D.相同條件下根據銅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可知,濃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D錯誤;故選B。15.答案:D解析:A.反應I中硝酸中的氮元素一部分轉化為+2價和+4價的氮,體現氧化性,同時還會生成硝酸銅和水,體現酸性,A錯誤;B.反應Ⅱ中NO中的N元素化合價升高,作還原劑,B錯誤;C.由題意可知0.9mol氮的氧化物轉化為鈉鹽的量為1mol,則混合氣體中的物質的量為1mol-0.9mol=0.1mol,C錯誤;D.由解題思路可知,0.22L濃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D正確;故選D。16.答案:(1)(2)A(3)(4)溶液變渾濁,產生淡黃色沉淀(5)(6)≥1解析:(1)由題干圖示硫的價類二維圖可知,圖中物質“d”為+4價的含硫的酸,則其化學式是;(2)由題干圖示硫的價類二維圖可知,a氣體為,據此解題思路解題:A.將一定量的a即氣體通入到溶液,由與反應生成,溶液顯酸性,則電離的硝酸根形成稀硝酸,將亞硫酸氧化為硫酸,則可得到白色沉淀,A符合題意;B.將一定量的a即氣體通入溶液,由于HCl的酸性強于,二者不反應,得不到沉淀,B不合題意;C.將一定量的a即氣體通入溶液,發生反應,得不到白色沉淀,C不合題意;D.將一定量的a即氣體通入溶液,發生反應,也得不到白色沉淀,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A;(3)由題干圖示氮的價類二維圖可知,X為NO,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4)由題干圖示硫的價類二維圖可知,a氣體為,a的水溶液與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故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溶液變渾濁,產生淡黃色沉淀,故答案為:溶液變渾濁,產生淡黃色沉淀;(5)若e為鉀元素的正鹽,能被硫酸酸化的氧化為,被還原為,由此可知Cr的化合價由+6價變為+3價,降低3個單位,而S的化合價由+4價升高到+6價,升高2個單位,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的最小公倍數法進行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可得,該反應方程式為:,故答案為:;(6)只有時發生反應,只有NO時,不能與NaOH反應,但NO、混合可以發生反應,根據反應的方程式可知,若尾氣能完全被吸收,則尾氣中≥1,故答案為:≥1。17.答案:(1)堿性氣體;氨氣或(2)(3);取少量亞硫酸鈉粗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使其完全溶解,先滴加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再加入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有(4)①由圖可知中S元素的轉化過程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等物質;②從物質轉化與資源綜合利用角度解題思路,該過程既實現煤氣中的脫除;同時產生清潔能源解析:(1)吸收塔內盛裝的是溶液,吸收生成,反應方程式為:,吸收氣體X可轉化為,則X應為堿性氣體,可知為氨氣或;(2)結合圖像可知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根據得失電子守恒1molCO失去2mol電子轉化為,1mol得4mol電子轉為硫單質,則CO和的系數之比應為2:1;圖中生成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若生成的單質為S,則和S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與圖像不符合,可知生成的硫單質應為,可得反應方程式為:;(3)①由流程信息可知溶液中通入含的煙氣,反應生成,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反應離子方程式為:;②證明亞硫酸鈉粗品中含有少量可通過檢驗硫酸根離子確定,實驗方案為:取少量亞硫酸鈉粗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使其完全溶解,先滴加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再加入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有;(4)①由圖可知中S元素的轉化過程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等物質;②從物質轉化與資源綜合利用角度解題思路,該過程既實現煤氣中的脫除;同時產生清潔能源。18.答案:(1)D(2);氫氟酸(3)防火劑;D(4)C;解析:(1)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都含有硅酸鹽,屬于硅酸鹽產品,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名,屬于氧化物,不屬于硅酸鹽,故選D;(2)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硅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氫氟酸能夠與二氧化硅反應生成四氟化硅和水,能夠腐蝕玻璃,可用來雕刻玻璃,故答案為;氫氟酸;(3)水玻璃是礦物膠,不燃燒,可以做阻燃劑,用水溶液浸泡過的棉花不易燃燒,說明可用作防火劑;普通玻璃坩堝、石英玻璃坩堝都含有二氧化硅,能夠與堿反應,氧化鋁坩堝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鋁,氧化鋁與堿能夠發生反應,可通過與純堿混合高溫熔融反應制得,高溫熔融純堿時的坩堝可選用鐵坩堝,故答案為防火劑;D;(4),反應中碳元素化合價升高,二氧化硅中硅元素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故答案為C;。19.答案:(1)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2)檢驗裝置氣密性(3)(4)除去或吸收或把除去(5)黑色固體變紅;白色固體變藍(6)不能;因為混合氣體中可能含水蒸氣,會干擾的檢驗解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