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8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高一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考前專題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1.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加鐵醬油”可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B.食品袋中放入盛有鐵粉的透氣小袋目的是防止食物受潮C.《淮南萬畢術》中“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曾青”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銅D.鋼是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鋼中加入稀土元素可改善鋼的性能2.有關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煤氣主要成分是B.煤的氣化和液化、石油的分餾都是物理變化C.裂解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產量和質量D.鑒別直餾汽油和裂化汽油,可用溴水鑒別3.理想的新能源應具有資源豐富、可以再生、對環境無污染等特點。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A.太陽能 B.海洋能C.風能 D.乙醇汽油4.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空氣 B.液氨 C.石油 D.氯水5.我國早在“十二五”期間就增加了“脫硝”這一節能減排約束性硬指標。“脫硝”中的“硝”是指( )A. B. C. D.6.第19屆亞洲運動會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零碳甲醇作為主火炬塔燃料,助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 )A.二氧化碳 B.碳原子 C.碳元素 D.含碳物質7.化學在“國之重器”的打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庫車綠氫”用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能有效減少碳排放B.國產大飛機“”使用的芳綸蜂窩材料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C.國產“龍芯”的主要材料與光導纖維的材料相同D.“鯤龍”水陸兩棲飛機所用的航空煤油是石油分餾產品8.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菏澤特產牡丹籽油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燃煤中加入CaO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C.亞硝酸鈉可用于一些肉制品的加工,發揮防腐作用D.霧中汽車大燈前明亮的光路與肢體的丁達爾效應有關9.“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圓滿閉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火炬“薪火”使用的1070鋁合金具有硬度高、耐高溫的特點B.火炬“薪火”的燃料“零碳甲醇”是用和合成的,使用“零碳甲醇”有利于實現“碳中和”C.會場“蓮花碗”采取自然采光方式有利于實現“碳中和”D.吉祥物“江南憶”機器人所采用芯片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10.化學與社會,生活,環境,工業生產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杭州亞運會火炬采用“零碳甲醇”作為燃料,它是利用焦爐氣中的氫氣和從工業尾氣中捕捉的共同合成,是符合“碳中和”屬性的綠色能源B.用“杯酚”分離和,反映出了超分子具有分子識別的特性C.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降解為小分子,為消除“白色污染”帶來了希望D.豆腐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美食,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鹽鹵等物質使豆漿中的蛋白質變性11.氯化鋁在有機化學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某興趣小組設計實驗制備少量純凈的無水氯化鋁(裝置如圖,夾持裝置已省略)。查閱資料:無水氯化鋁()的熔點為190℃,常壓下在178℃升華,遇潮濕空氣劇烈水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試劑X為飽和氯化鈉溶液,試劑Y可以是堿石灰B.將硬質試管代替導管直接彎入集氣瓶的目的是防止堵塞C.采用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完全吸收尾氣,防止大氣污染D.高溫反應中氯氣是氧化劑,氧化鋁發生氧化反應12.下列工業生產中涉及的原理中錯誤的是( )A.制備硝酸:B.海水提溴:C.制備氫氧化鈉:D.冶煉銀:13.下列生活情境的化學解釋不正確的是( )A.在青銅器、鐵器保存中流傳著“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的說法,原因是它們在不干不濕的空氣中容易構成原電池而腐蝕損耗B.關節滑液中存在,寒冷季節NaUr晶體的形成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由此判斷該反應為放熱反應C.通常采用真空包裝進行食品保鮮,因為降低氧氣濃度可以減慢食物變質速率D.大力推廣無氟制冷劑,因為制冷劑釋放的進入大氣會破壞臭氧層14.鋁電解廠煙氣凈化的一種簡單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不宜用陶瓷等硅酸鹽產品作吸收塔內襯材料B.吸收塔中發生的反應為C.合成槽中發生的反應為D.冰晶石可作為工業上電解熔融氯化鋁制取金屬鋁時的助熔劑15.電鍍廢水中含有的甘氨酸鉻(Ⅲ)等重金屬污染已成為世界性環境問題。常用的處理方法有納米零價鐵法,納米零價鐵對有機物的降解通常是產生液相羥基自由基對有機物官能團進行斷鍵,使有機絡合態被釋放到溶液中,同時氧化成無機。甘氨酸鉻的結構簡式和納米零價鐵對甘氨酸鉻的去除機理如下圖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基態的核外電子空間運動狀態有14種B.鉻更易與N原子形成配位鍵,故甘氨酸鉻分子中與鉻配位的原子只有NC.納米零價鐵主要通過物理吸附作用除去污水中的D.從去除機理圖可知溶液中的鉻濃度在去除過程中會有短暫的上升,隨即又減少,并和納米零價鐵的氧化產物形成二、填空題(共4題,55分)16.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化學資源寶庫,其中地球上99%的溴元素都以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因此溴也被稱為“海洋元素”.從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已知:氣體X能令品紅溶液褪色,但加熱后又恢復原色.回答下列問題:(1)第⑤步后的“溴水混合物”中溴的質量分數比第②步后的“含的海水”中溴元素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經過步驟③的操作能獲得含的空氣,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3)寫出步驟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消耗氣體X的體積為標況下時理論上最多能吸收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_____,若此步驟改為用強堿溶液吸收,且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物質的量之比為,寫出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驟⑥的蒸餾過程中,溴出口溫度要控制在,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生產,請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步驟改為向一定量溴水混合物中加入適量,溴單質即從水中轉移至中溶解,則后續將溴的溶液與水溶液分開的操作名稱是_______________.(5)由海水提溴過程中的反應可得出、氣體X、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均用化學式表示)17.每個沿海國家都非常重視海洋權益。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請談談你對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認識。18.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都是聚合物,這些物質都是人工合成的,目前人們已經合成出6萬種以上的聚合物。塑料制品是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聚合物之一。請查閱資料或根據生活經驗,指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制品,并說明它們的使用對人類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的影響。三、實驗題19.為探索工業廢料的再利用,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用含有鋁、鐵和銅的合金廢料制取氯化鋁、綠礬晶體(FeSO4·7H2O)和膽礬晶體。請回答: (1)寫出步驟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試劑X是______,步驟Ⅰ、Ⅱ、Ⅲ中均需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3)進行步驟Ⅱ時,該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及試劑制取CO2并將制得的氣體通入溶液A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 燒杯中產生的白色沉淀會逐漸減少。為了避免固體C減少,可采取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4)用固體F制備CuSO4溶液,可設計以下三種途徑:寫出途徑①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請選出你認為的最佳途徑并說明選擇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A.鐵元素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元素,醬油加鐵可預防缺鐵性貧血,A正確;B.食品袋中放入盛有鐵粉(具有還原性)的透氣小袋主要目的是防止食物氧化,B錯誤;C.“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曾青”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銅,硫酸銅和鐵發生置換反應得到銅單質,C正確;D.鋼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合金材料,鋼中加入稀土元素可改善鋼的性能,D正確;故選B。2.答案:D解析:A.水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A不正確;B.煤的氣化和液化是化學變化,B不正確;C.裂解的目的是獲得乙烯、丙烯等氣態短鏈烴,C不正確;D.直餾汽油中主要成分為脂肪烴和環烷烴類,以及一定量芳香烴,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烴,故裂化汽油可以使溴水褪色,可用溴水鑒別這兩種汽油,D正確;故選D。3.答案:D解析:煤、石油、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屬于新能源,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B解析:A.空氣是由氮氣、氧氣等形成的混合物,故A不符合題意;B.液氨是液態氨氣,屬于純凈物,故B符合題意;C.石油是各種烴的混合物,故C不符合題意;D.氯水是氯氣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D不符合題意。5.答案:C解析:“脫硝”是指去除煙氣和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的過程,故“硝”是指氮氧化物,C正確。6.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對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碳中和的概念涉及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而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故選A。7.答案:C解析:A.用光伏發電系統制的電能,然后電解水制綠氫,能有效減少碳排放,A正確;B.芳綸屬于有機合成高分子材料,B正確;C.芯片的主要成分為單質硅,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兩者主要成分不同,C錯誤;D.航空煤油是石油分餾產品,D正確;故選C。8.答案:A解析:A.牡丹籽油是一種優良的植物油脂,油脂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錯誤;B.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導致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燃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但二氧化硫能與氧化鈣、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鈣,所以燃煤中加入CaO可以減少酸雨的形成,故B正確;C.亞硝酸鈉能防腐,能使肉類呈現新鮮的紅色生產加工臘肉、香腸等肉制品時添加適量的亞硝酸鈉,用作防腐劑,故C正確;D.霧是膠體,霧中汽車大燈前明亮的光路是霧的丁達爾效應,故D正確;故選A。9.答案:D解析:A.鋁合金具有硬度高、耐高溫的特點,A正確;B.因為火炬“薪火”的燃料“零碳甲醇”是用和合成的,所以使用“零碳甲醇”有利于實現“碳中和”,B正確;C.會場“蓮花碗”采取自然采光方式,充分利用了太陽光,節省能源,有利于實現“碳中和”,C正確;D.硅是半導體材料,所以吉祥物“江南憶”機器人所采用芯片的主要成分為硅,D錯誤;故選D。10.答案:D解析:“零碳甲醇”是利用焦爐氣中的氫氣和從工業尾氣中捕捉的共同合成,每生產1t這種“零碳甲醇”可消耗,可實現循環內零排放,是符合“碳中和”屬性的綠色能源,A正確;將和的混合物加入一種空腔大小適配的“杯酚”中,“杯酚”能把裝起來而不能裝下,反映出超分子“分子識別”的特性,B正確;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為小分子,再進一步轉變為和等物質而消失,C正確;豆腐在制作過程中可加入膏,等物質使蛋白質發生聚沉,而不是變性,D錯誤。11.答案:B解析:氯化鋁遇水劇烈水解,故試劑X為濃硫酸,A錯誤;易升華,遇冷凝華成固體,導管太細易造成堵塞,B正確;氯氣和炭粉、氧化鋁反應,產物中有,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C錯誤;反應中氯氣是氧化劑,炭粉發生氧化反應,D錯誤。12.答案:A解析:工業制硝酸時,的催化氧化產物為N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錯誤。13.答案:D解析:A.青銅器、鐵器屬于合金,在不干不濕的空氣中容易構成原電池而腐蝕損耗,且腐蝕速率較快,而在干燥的環境中,青銅器、鐵器和環境中的物質不能構成原電池,發生速率很慢的化學腐蝕,若將青銅器、鐵器浸沒在水中,使得青銅器、鐵器不易腐蝕,故A正確;B.在寒冷季節,氣溫較低,NaUr晶體的形成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說明平衡正向移動,則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故B正確;C.真空包裝,降低氧氣濃度減慢食物變質速率,用于保鮮食物,故C正確;D.制冷劑易揮發,進入大氣產生的氟、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因此要大力推廣無氟制冷劑,故D錯誤;故答案選D。14.答案:A解析:硅酸鹽產品能與煙氣中的HF發生反應,故不宜用陶瓷等硅酸鹽產品作吸收塔內襯材料,A正確;溶液過量,故吸收塔中發生的反應為,B錯誤;合成槽中發生的反應為,C錯誤;冰晶石可作為工業上電解熔融氧化鋁制取金屬鋁時的助熔劑,不是電解熔融氯化鋁,D錯誤。15.答案:D解析:A.的原子序數為24,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共有15個原子軌道填充了電子,故核外電子空間運動狀態有15種,故A錯誤;B.由甘氨酸鉻的結構簡式可知,甘氨酸鉻分子中與鉻配位的原子有N和O,故B錯誤;C.納米零價鐵在反應過程中作還原劑,通過化學變化作用除去污水中的,故C錯誤;D.納米零價鐵吸附甘氨酸鉻導致溶液中鉻濃度降低,隨后被氧化為并從納米零價鐵表面脫附,導致溶液中鉻濃度升高,在納米零價鐵表面吸附還原為,并和納米零價鐵的氧化產物形成,溶液中鉻濃度下降,故D正確;答案選D。16.答案:(1)高;步驟③④⑤起到了富集溴元素的作用;(2)易揮發;(3);;;(4)溫度過高,大量水蒸氣隨之蒸出,溴蒸氣濃度降低;溫度過低,溴單質不能完全蒸出,產率低;分液;(5)解析:17.答案:略解析:18.答案:塑料制品充斥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食品包裝袋、飲料瓶、餐具、餐盒、日用管道等數不勝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早餐用塑料袋可輕松帶走;購物時花上幾毛錢就可以買個質量好、容量大的塑料袋;假日不出門點個外賣,塑料盒打包即可送到,十分方便。塑料的使用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卻給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塑料制品容易燃燒,并會產生有毒氣體,造成大氣污染,如聚氯乙烯燃燒時會產生氯化氫有毒氣體;塑料制品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會造成“白色污染”。解析:19.答案:(1)2Al+2OH-+2H2O=2+3H2↑(2)稀硫酸或H2SO4;過濾(3)在裝置Ⅰ、Ⅱ之間增加一個盛有飽和NaHCO3溶液的洗氣瓶(4)3Cu+2+8H+=3Cu2++2NO↑+4H2O,途徑②最佳,理由是原料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小解析:(1)鋁、鐵、銅中只有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偏鋁酸鈉和氧氣。(2)步驟Ⅲ分離銅、鐵,且生成綠礬(硫酸亞鐵),故X為稀硫酸;固液分離用過濾。(3)由于濃鹽酸易揮發,制備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氣體,導致生成的氫氧化鋁溶解;為了避免固體減少,可采取除去HCl氣體的方法,在裝置Ⅰ、Ⅱ之間增加一個盛有飽和NaHCO3溶液的洗氣瓶。(4)途徑①③產生NO、SO2污染性氣體,途徑②最佳,理由是原料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