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化學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考前專題特訓卷 石油化工的基礎物質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化學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考前專題特訓卷 石油化工的基礎物質烴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化學蘇教版選擇性必修3考前專題特訓卷 石油化工的基礎物質烴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
1.“為國育才,五育并舉”,美育是五育重要組成部分。化學之英,美在結構,美在變化……化學美隨處可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苯環是由單、雙鍵交替形成的,為正六邊形平面結構
B.清晨茂密樹林中的枝葉間透過的光柱與丁達爾效應有關
C.酚酞滴入NaClO溶液中,溶液變紅且不褪色
D.足球烯()結構對稱且含極性鍵
2.下列物質屬于芳香烴,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
A. B. C. D.
3.有機物





既能發生加成反應、酯化反應,又能發生氧化反應的是( )
A.③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①③
4.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依次發生反應的類型是( )
A.取代、加成、水解 B.消去、加成、取代
C.水解、消去、加成 D.消去、水解、取代
5.下列資源利用中,在給定工藝條件下轉化關系正確的是( )
A.煤煤油 B.石油乙烯
C.油脂甘油 D.淀粉乙醇
6.已知某種烯烴經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和一種有機物酮。如:
現有化學式為的某烯烴,它與加成后生成2,3-二甲基戊烷,它經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成乙醛和一種酮,據此推知該烯烴的結構簡式為( )
A. B.
C. D.
7.實驗室制備硝基苯的原理是在50~60 ℃時,苯與濃硝酸在濃硫酸作用下發生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浴加熱的優點是使反應物受熱均勻、容易控制溫度
B.反應后,可用儀器a、b蒸餾得到產品
C.硝基苯有苦杏仁氣味,密度比水的大
D.將濃硫酸、濃硝酸和苯混合時,應向濃硝酸中加入濃硫酸,待冷卻至50 ℃以下,在不斷振蕩下逐滴加入少量苯
8.下列實驗裝置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A B C D
實驗裝置圖
實驗目的 分離苯和甲苯 驗證乙酸酸性強于苯酚 制備溴苯 制備并檢驗乙炔
A.A B.B C.C D.D
9.如圖為制取溴苯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現象的敘述和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室制取的粗溴苯呈褐色,是由于少量未反應的溴溶解于溴苯中,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溴苯中的
B.冷凝管的作用是導氣、冷凝、回流,此處用球形冷凝管冷凝效果更好
C.錐形瓶E中的作用是吸收HBr,防止產生白霧
D.粗溴苯經過水洗一堿洗一水洗,得到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用蒸餾的方法將其分離
10.根據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雞蛋清溶液中滴加飽和溶液 溶液變渾濁,再加水渾濁消失 說明蛋白質發生了鹽析
B 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加入甲苯,振蕩 溶液紫色褪去 甲苯同系物均有此性質
C 在坩堝中加入,加熱一段時間,在干燥器中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 質量為 加熱后坩堝內固體為和混合物
D 在試管中加入溶液,再加5滴稀溶液,混勻后加入乙醛,加熱 沒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乙醛沒有還原性
A.A B.B C.C D.D
11.對乙酰氨基酚(Ⅰ)可合成緩釋長效高分子藥物(Ⅱ),兩者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Ⅰ分子中最少有5個原子共直線
B.Ⅰ分子可以發生取代、加成、氧化、還原、水解反應
C.Ⅱ最多消耗
D.Ⅱ水溶性比I強
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天然氨基酸均為無色晶體,熔點較高
B.重油經減壓分餾得到輕質油
C.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單體形成的聚合物,可水解
D.工業上常將液態植物油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固態的氫化植物油
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 B. 所有糖均能發生水解反應
C. 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D.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14.下列關于生活、生產中的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久置的紅薯變甜,是因為葡萄糖發生了水解
B.石油的分餾、裂化、裂解都是化學變化
C.家庭中使用的菜籽油是一種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植物油脂
D.大豆富含蛋白質,豆漿煮沸后蛋白質轉化為氨基酸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照下,最多能與發生取代反應,產物中物質的量最多的是
B.苯與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混合液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取代反應
C.甲烷與乙烯混合物可通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離
D.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獨立的碳碳雙鍵,都能與發生加成反應
二、填空題(共4題,55分)
16.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都是12:1的三種烴A、B、C。A呈氣態,B和C呈液態;A、B、C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1:3:4;A和C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A、C都能發生加聚反應,A的加聚產物具有導電性,C的加聚產物則是使用較為廣泛的塑料。
(1)寫出A、B、C的分子式。
(2)寫出A、C分別發生加聚反應所得產物的結構簡式。
17.溴苯是一種化工原料,實驗室合成溴苯的裝置示意圖及有關數據如下:
物理性質 苯 溴 溴苯
密度/(g·cm) 0.88 3.10 1.50
沸點/℃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按下列合成步驟回答問題:
(1)在a中加入15 mL無水苯和少量鐵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態溴。向a中滴入幾滴溴,有白色煙霧產生,是因為生成了HBr氣體,繼續滴加至液溴滴完。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水流方向是______(填“下進上出”或“上進下出”);d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經過下列步驟分離提純:
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過濾除去未反應的鐵屑;
②濾液依次用10 mL水、8 mL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滌。NaOH溶液洗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寫出涉及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無水氯化鈣,靜置、過濾。加入氯化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經以上分離操作后,粗溴苯中還含有的主要雜質為______,要進一步提純,下列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填序號)。
A.重結晶 B.過濾 C.蒸餾 D.萃取
(4)為了檢驗溴苯中含有溴原子,實驗操作是______。
18.格氏試劑是重要的有機合成試劑。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因發明格氏試劑1912獲諾貝爾化學獎。制備方法如下:(格氏試劑)。
與醛、酮反應的反應式如下:
1,1-二苯乙烯可由格氏試劑與醛、酮反應得到,閱讀下列合成路線:
(1)乙醇在銅催化下與氧氣反應得到A,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酒精燈加熱銅絲時經常會看到綠色火焰,這是由于銅元素的核外電子由___________躍遷到另一個狀態時產生的光譜。
A.激發態
B.基態
(3)上述光譜屬于___________。
A.原子發射光譜
B.原子吸收光譜
C.連續光譜
(4)寫出基態的價層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
(5)將銅絲置于酒精燈外焰處,發現銅絲變黑;將其靠近酒精燈燈芯,變黑銅絲重新變為紫紅色;結合相關反應,解釋上述現象。___________
(6)反應I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
A.加成 B.取代 C.消去 D.氧化
(7)下圖是實驗室進行苯制備溴苯,并驗證反應類型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分液漏斗中的試劑是苯和溴水的混合物
B.②中NaOH用于反應后萃取產品溴苯
C.中可觀察到分層現象
D.反應結束后還需向④中加入溶液或紫色石蕊才能驗證反應類型
(8)1,1-二苯乙烯中圈出的(○)四個碳原子共面情況如何?___________
A.一定在同一平面
B.可能在同一平面
C.一定不在同一平面
三、實驗題
19.溴苯是一種化工原料,實驗室合成溴苯的裝置示意圖及有關數據如下:
苯 溴 溴苯
密度/ 0.88 3.10 1.50
沸點/℃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按下列合成步驟回答問題:
(1)在a中加入15mL無水苯和少量鐵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態溴。向a中滴入幾滴溴,有白色煙霧產生,是因為生成了________氣體;繼續滴加至液溴滴完;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經過下列步驟分離提純: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過濾除去未反應的鐵屑;
②濾液依次用10mL水、8mL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滌。NaOH溶液洗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無水氯化鈣,靜置、過濾。加入氯化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經以上分離操作后,粗溴苯中還含有的主要雜質為________,要進一步提純,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重結晶 B.過濾 C.蒸餾 D.萃取
(4)在該實驗中,a的容積最適合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參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苯環是正六邊形的平面結構,但苯環不是由單、雙鍵交替形成的,A項錯誤;NaClO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氧化酚酞,水解生成氫氧化鈉使溶液顯堿性,酚酞滴入NaClO溶液中,溶液先變紅后褪色,C項錯誤;足球烯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碳原子之間的鍵屬于非極性鍵,D項錯誤。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碳碳不飽和鍵、醛基、羰基、苯環都能發生加成反應,所以①③④⑤能發生加成反應;羥基、羧基能發生酯化反應,①②③⑤能發生酯化反應;含碳元素的有機物能發生氧化反應,這幾種物質都能發生氧化反應,所以既能發生加成反應、酯化反應,又能發生氧化反應的是①③⑤,故C正確;
答案選C。
4.答案:B
解析: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乙烯與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再發生水解反應(取代反應)生成乙二醇。故選B。
5.答案:C
解析:煤的干餾產品為焦炭、煤焦油、出爐煤氣,煤油為石油的分餾產品,A錯誤;石油分餾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輕質油,石油經裂化、裂解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化工原料,B錯誤;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為皂化反應,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C正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轉化為乙醇,D錯誤。
6.答案:C
解析:該烯烴與的加成產物為,它經臭氧氧化后在存在下水解成乙醛和一種酮,則表明該烯烴分子中含有結構片段,從而得出該烯烴的結構簡式為,C項正確。
故選C。
7.答案:B
解析:水浴加熱的優點為反應物受熱均勻、容易控制溫度,A正確;反應后,液體分層,應用分液漏斗分離,粗產品用蒸餾燒瓶(不用圓底燒瓶)和冷凝管蒸餾得到硝基苯,B錯誤;硝基苯有苦杏仁氣味,密度比水的大,C正確;混合時要使熱量及時散失,防止苯揮發,由于濃硫酸的密度大于濃硝酸,為避免液體迸濺,應向濃硝酸中加入濃硫酸,待冷卻后,將苯加入所得的混合物中,D正確。
8.答案:B
解析:分離苯和甲苯的混合溶液應選擇蒸餾,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應在蒸餾燒瓶支管口下沿處,A項錯誤;乙酸可以與碳酸氫鈉溶液發生反應,而苯酚不能與碳酸氫鈉溶液發生反應,則可以驗證乙酸酸性強于苯酚,B項正確;溴苯應用苯與液溴在催化下反應制備,而不是用溴水,C項錯誤;制備乙炔應用飽和食鹽水與電石反應且不能使用啟普發生器,并且反應產物中有等雜質,檢驗前應先用硫酸銅溶液除去雜質,D項錯誤。
9.答案:C
解析:純凈的溴苯是一種無色液體,溴苯中溶有而呈褐色,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溴苯不溶于水,溶液分層,然后通過分液法可以除去溴苯中的,A正確;冷凝管的作用是導氣、冷凝、回流,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餾,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應裝置,即在反應時考慮到反應物的蒸發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使反應更徹底,B正確;有毒,錐形瓶E中的作用是吸收揮發出的,C錯誤;粗溴苯先用水洗,除去水溶性雜質,再用堿洗,可以除去未反應的,最后再用水洗除去殘余的NaOH,得到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用蒸餾的方法使溴苯和苯分離,D正確。
10.答案:A
解析:A.向雞蛋清溶液中滴加飽和硫酸銨溶液,溶液變渾濁,說明硫酸銨溶液能降低蛋白質的溶解度,使蛋白質析出而發生鹽析,再加水渾濁消失說明鹽析是可逆過程,故A正確;
B.苯是甲苯的同系物,但苯不能與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反應使溶液褪色,故B錯誤;
C.16.4g二水草酸鈣的物質的量為=0.1mol,由鈣原子個數守恒可知,完全失去結晶水得到草酸鈣的質量為0.1mol×128g/mol=12.8g,則二水草酸鈣加熱后坩堝內固體為草酸鈣,不含有氧化鈣,故C錯誤;
D.向2mL5%的硫酸銅溶液滴加5滴稀氫氧化鈉溶液因氫氧化鈉溶液不足量生成不能與醛基共熱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的堿式硫酸銅,所以沒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不能確定乙醛是否有還原性,故D錯誤;
故選A。
11.答案:B
解析:A.分子中最少有4個原子共直線(*標出),故A錯誤;
B.Ⅰ分子中含有羥基、酰胺基、苯環,可以發生取代、加成、氧化、還原、水解反應,故B正確;
C.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Ⅱ最多消耗2molNaOH,故C錯誤;
D.Ⅰ分子中含有羥基,Ⅱ中不含羥基,Ⅰ水溶性比Ⅱ強,故D錯誤;
選B。
12.答案:B
解析:A.天然氨基酸均為無色晶體,分子間存在氫鍵,所以熔沸點較高,A正確;
B.重油得到輕質油通過裂化裂解得到,B錯誤;
C.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單體形成的聚合物,故可水解,C正確;
D.液態植物油中含有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得到只含有碳碳單鍵的脂肪,即固態的氫化植物油,D正確;
故答案選B。
13.答案:D
解析:A.乙酸、乙醇可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故A錯誤;
B.乙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故B錯誤;
C.苯不含碳碳雙鍵,與溴水不反應,故C錯誤;
D.乙烯含有碳碳雙鍵,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故C正確;
故選D。
14.答案:C
解析:A.葡萄糖為單糖,不會發生水解。紅薯在放置的過程中,淀粉水解變成了葡萄糖,使得紅薯內的糖分增多了,因此變甜了,A項錯誤;B.石油的分餾是物理變化,B錯誤;C.菜籽油是一種優質的植物油脂,含有碳碳雙鍵,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正確;D,豆漿主要是蛋白質,煮沸后變性,不是水解生成氨基酸,D錯誤。
15.答案:B
解析:光照條件下,與發生取代反應,產物中物質的量最多的是HCl,A項錯誤;苯與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混合液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硝化反應,硝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B項正確;乙烯與溴單質發生加成反應,此方法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不能達到分離的目的,C項錯誤;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D項錯誤。
16.答案:(1);;
(2)A發生加聚反應的產物是,C發生加聚反應的產物是。
解析:
17.答案:(1)三頸燒瓶;下進上出;防止倒吸并吸收HBr和
(2)除去HBr和未反應的;;干燥
(3)苯;C
(4)取少量溴苯于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后,再加入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銀溶液,若有淡黃色沉淀生成,則含有溴原子
解析:
18.答案:(1)
(2)A
(3)A
(4)
(5)將銅絲置于酒精燈外焰處,發現銅絲變黑,是由于發生反應,將其靠近酒精燈燈芯,變黑銅絲重新變為紫紅色,是揮發出的酒精與氧化銅發生反應造成的
(6)A
(7)D
(8)A
解析:(1)乙醇在銅催化下與氧氣反應得到A為乙醛,化學方程式為。
(2)用酒精燈加熱銅絲時經常會看到綠色火焰,這是由于銅元素的核外電子由激發態躍遷到另一個狀態時產生的發射光譜,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故選A。
(3)光譜屬于原子發射光譜,故選A。
(4)基態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5)將銅絲置于酒精燈外焰處,發現銅絲變黑,是由于發生反應,將其靠近酒精燈燈芯,變黑銅絲重新變為紫紅色,是揮發出的酒精與氧化銅發生反應造成的。
(6)苯與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溴苯與鎂反應生成B為,A為乙醛,乙醛與發生加成反應生成C為,故選A。
(7)A.苯與液溴發生反應制備溴苯,故錯誤;
B.NaOH作用為吸收多余的溴單質,不能萃取溴苯,故錯誤;
C.吸收揮發出的溴蒸氣和苯,苯、溴單質易溶于,不會出現分層,故錯誤;
D.反應結束后D中溶液為HBr溶液,加入溶液出現黃色沉淀AgBr,或者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可證明HBr的生成,從而證明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故D正確;
故選D。
(8)碳碳雙鍵是平面結構,所以與碳碳雙鍵相連的碳原子與雙鍵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雖然單鍵可以旋轉,但是苯環上處于對位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所以1,1-二苯乙烯中圈出的四個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
19.答案:(1)HBr;吸收HBr和
(2)②除去HBr和未反應的;③干燥
(3)苯;C;
(4)B
解析:
(1)苯與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和溴化氫,溴化氫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小液滴,故裝置a中有白色煙霧產生;裝置d中裝有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HBr和。
(2)②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HBr和,生成易溶于水的鹽,所以用NaOH溶液洗滌的目的是除去HBr和未反應的。
③無水氯化鈣作干燥劑,干燥粗溴苯。
(3)苯與溴苯互溶,經過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后,無法除去苯,所以粗溴苯中還含有的主要雜質為苯;苯與溴苯互溶,可以根據苯與溴苯的沸點不同,用蒸餾法分離,故選C。
(4)根據題意,在a中加入15mL無水苯和少量鐵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態溴,液溴滴完后,又向a中加入10mL水,此時a中液體總體積接近30mL,故a的容積最適合的是50mL。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瓦房店市| 香格里拉县| 罗平县| 儋州市| 屏边| 安义县| 丹凤县| 高陵县| 桐城市| 伊吾县| 循化| 宝兴县| 西城区| 襄汾县| 杭锦旗| 尼勒克县| 定安县| 伊金霍洛旗| 富阳市| 类乌齐县| 荔浦县| 平定县| 黄冈市| 岚皋县| 长岭县| 万安县| 富顺县| 班玛县| 沈阳市| 连城县| 黑山县| 大宁县| 津南区| 思茅市| 永丰县| 赫章县| 香河县| 嘉祥县| 美姑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