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二化學魯科版(2019)下學期期末考試模擬C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電子云中的一個小黑點代表一個電子B.各能層的能級都是從s能級開始到f能級結束C.從空間角度看,2s軌道比1s軌道大,其空間包含了1s軌道D.鈉原子由時,原子釋放能量,由基態轉化成激發態2.向含的廢水中加入適量和,生成沉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半徑大小: B.電離能大小:(P)<(S)C.電負性大小: D.酸性強弱:3.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溶液中含有B.鋁與足量稀鹽酸反應,電子轉移的數目為C.標況下,中含有D.含有電子數4.某離子化合物中的陽離子結構模型如圖。已知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成對電子數與未成對電子數之比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負性:B.該陽離子中含有配位鍵C.同周期第一電離能在Y與Z之間的元素有3種D.X與Y、Z均能形成正四面體形的離子5.三氯乙醛()是無色油狀液體,常用于制取農藥。其純度的測定如下(雜質不參與反應)。已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步驟Ⅰ,需用100mL容量瓶進行配制B.步驟Ⅲ,發生的反應為:C.步驟Ⅳ,滴定終點的現象為:加入最后半滴溶液,錐形瓶中溶液藍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鐘內不變色D.三氯乙醛(摩爾質量為)的純度為6.一種半導體材料的晶胞結構如圖。已知晶胞,,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位于晶胞的體內和面上B.該晶體的密度為C.的配位數為4D.1號原子與2號原子核間距為7.下列各物質的晶體中,晶體類型相同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8.下列事實不能用氫鍵解釋的是( )A.密度: B.沸點:C.穩定性: D.溶解性(水中):9.下圖所示的有機反應的反應類型是( )A.聚合反應 B.加成反應 C.置換反應 D.取代反應10.科學家以可再生碳資源木質素為原料合成姜油酮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香蘭素的分子式為 B.脫氫姜酮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香蘭素與姜油酮互為同系物 D.姜油酮能發生加成反應和消去反應11.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含有的數目為B.標準狀況下,11.2L氯氣溶于水,溶液中、和HClO的微粒數之和為C.常溫常壓下,28g的和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為D.足量鐵與0.1mol氯氣加熱條件下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為12.火箭發射時可以用肼()作燃料,作氧化劑,二者反應生成和水蒸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沸點: B.離子半徑:C.最高正化合價: D.核外電子數:13.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等物質的量的和中,所含的離子總數均為B.的溶液中,所含的數目為C.室溫下,分子中,所含的原子總數為D.標準狀況下,乙醇中,所含的碳原子總數為14.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0g質量分數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氫原子數為1.2B.常溫常壓下,11.2L乙烯所含分子數目小于0.5C.常溫常壓下,4.4g與的混合氣體中含的原子數目為0.6D.常溫下,中含有共價鍵數為1615.離子化合物和與水的反應分別為①;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均有非極性共價鍵B.①中水發生氧化反應,②中水發生還原反應C.中陰、陽離子個數比為,中陰、陽離子個數比為D.當反應①和②中轉移的電子數相同時,產生的和的物質的量相同二、填空題(共4題,55分)16.回答下列問題。(1)尿素(),又稱碳酰胺,是生產脲醛樹脂和三聚氰胺樹脂的重要原料。①基態N原子電子占據__________個能層,其最高能層有__________個原子軌道;②C、N、O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③氫化物的熱穩定性由大到小順序__________。(2)黃銅礦()是一種重要的銅鐵硫化物礦石,用于工業,醫藥,化工等領域。基態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基態Cu原子外圍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3)元素X的基態原子的3p軌道上有5個電子,元素Y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共有16種運動狀態,X和Y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較強的酸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4)下列狀態的鎂中,電離最外層一個電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__(填標號)。A. B. C. D.(5)分子中,與N原子相連的H呈正電性(),與B原子相連的H負電性()。在H、B、N三種元素中,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17.銅是人類最早發現并廣泛使用的金屬,銅及其化合物具有許多用途。請回答:(1)基態原子的M層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2)2—氨基吡啶類雙核銅配合物Z的結構簡式如圖(a)所示,已知:吡啶()、苯胺()含有與苯相似的大鍵,有觀點認為所有原子共平面。圖(a)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A.Z中的配位數是4B.Z中N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C.Cu、H、C、N、O原子電負性大小順序為D.Z物質具有堿性,溶于水后可能顯酸性②一種形成的配離子結構如圖(b),其化學式為___________,比較H—O—H鍵角:該配離子___________(填“>”“<”或“=”),寫出加熱時該離子先失去的配位體并解釋原因:(3)與形成的某晶體晶胞如圖(c)所示,則每個銅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銅原子數目為__________,若A、B、C原子坐標參數依次為(0,0,0)、(0.25,0.25,0.25)、(0.25,0.75,0.75),已知該晶體密度為,則銅氯原子間最短距離為__________(列出計算式,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18.苯甲醇與苯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通過苯甲醛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的歧化反應制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制備苯甲醇與苯甲酸,反應結束后對反應液按下列步驟進行分離提純:重結晶過程:加熱溶解→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冷卻結晶→抽濾→洗滌→干燥.已知:苯甲醇易溶于乙醚、乙醇,在水中溶解度較小.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熔點122.4℃(100℃左右開始升華)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萃取分離反應液時,萃取劑應選擇__________(“乙醇”或“乙醚”),原因是__________.萃取分液后,所得水層用鹽酸酸化的目的是(請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2)苯甲酸在A、B、C三種溶劑中的溶解度(S)隨溫度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重結晶時,合適的溶劑是__________。(3)重結晶過程中,趁熱過濾的目的是__________。洗滌時采用的合適洗滌劑是__________(填字母)。A.飽和食鹽水 B.溶液 C.稀硫酸 D.蒸餾水(4)干燥苯甲酸晶體時,若溫度過高,可能出現的結果是__________。(5)分子結構修飾在藥物設計與合成中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布洛芬具有抗炎、鎮痛解熱作用,但口服該藥對胃、腸道有刺激性,可以對該分子進行如下圖所示的修飾。有機物乙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甲轉化為乙的過程屬于__________(反應類型)。三、實驗題19.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實驗探究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無水乙醇,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2mL濃硫酸和2mL冰醋酸,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產生的蒸氣經導管通到飽和溶液的液面上),觀察右邊試管中的現象并聞氣味。(1)酯化反應的機理:__________。(2)實驗中的注意事項:①試劑的加入順序: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__________,冷卻后再加入。②導管末端不能插入飽和__________溶液中,防止揮發出來的、溶于水,造成溶液倒吸。③濃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加快反應速率;__________——提高、的轉化率。④飽和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__________,便于分層,得到酯;與揮發出來的乙酸反應;溶解揮發出來的__________。⑤酯的分離:采用分液法分離試管中的液體混合物,所得上層液體即為____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A.在電子云圖中,小黑點并不代表電子,一個小黑點表示在電子在核外的該空間處出現過1次,故A錯誤;B.n=2時,只有兩個能級2s、2p能級,沒有d、f能級,故B錯誤;C.s軌道的空間形狀為球形,2s軌道的半徑大于1s,因此從空間上看,2s軌道包含了1s軌道,故C正確;D.鈉原子由時,是由基態變為激發態,需要吸收能量,故D錯誤;故選C。2.答案:C解析:、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數越大半徑越小,則半徑大小:,A錯誤;同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從左到右呈增大趨勢,但P原子3p軌道的電子處于半充滿狀態,比較穩定,則電離能大小:(P)>(S),B錯誤;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電負性逐漸增大,則電負性大小:,C正確;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非金屬性:P3.答案:D解析:A.溶液中含有,A正確;B.鋁為0.1mol,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鋁離子,電子轉移的數目為,B正確;C.標況下,為1mol,其中含有,C正確;D.含有10mol電子,電子數10,D錯誤;故選D。4.答案:B解析: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成對電子數和未成對電子數之比為,Z為N元素,X形成1個共價鍵,X是H元素;Y能形成4個共價鍵,其中2個為配位鍵,該陽離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所以Y是B元素。A.由題意可知,X、Y、Z分別為H、B、N,因此電負性:,A正確;B.該陽離子中的硼原子分別與兩個氮原子形成配位鍵,該陽離子含有配位鍵,B錯誤;C.同周期第一電離能在B與N之間的元素有、C、O共3種,C正確;D.H可分別與B、N形成,其中B、N分別為雜化,其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形,D正確;故選B。5.答案:B解析:將樣品溶于水配制100mL溶液,從中取出10mL溶液加適量的進行反應將反應生成和,加入溶液調節pH值后加入溶液,充分反應后,加入淀粉作指示劑并用溶液,消耗VmL最后計算出三氯乙醛的純度,據此分析解題。A.步驟Ⅰ是將樣品配成100mL溶液,故需用100mL容量瓶進行配制,A正確;B.已知與不能大量共存,故步驟Ⅲ,發生的反應為:,B錯誤;C.步驟Ⅳ原來溶液時和淀粉溶液呈藍色,當滴定終點的時候消耗掉了,所有藍色消失,故滴定終點的現象為:加入最后半滴溶液,錐形瓶中溶液藍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鐘內不變色,C正確;D.根據題干流程圖中可找到關系式:,可知,過量的的物質的量為:,則與反應的的物質的量為:,故三氯乙醛(摩爾質量為)的純度為,D正確;故答案為:B。6.答案:C解析:A.由圖,1、2號鐵位于頂點和體內,據“均攤法”,晶胞中含個Fe,結合化學式,則2個位于體內、4個位于面上,含個,A正確;B.結合A分析,該晶體的密度為,B正確;C.由圖可知鐵的配位數6,根據化學式可知Sb的配位數為3,C錯誤;D.1號原子與2號原子核間距為體對角線的二分之一:,D正確;故選C。7.答案:C解析:晶體是分子晶體,晶體是共價晶體:NaCl晶體是離子晶體,HCl的晶體是分子晶體:和的晶體都是分子晶體:的晶體是分子晶體,的晶體是離子晶體。8.答案:C解析:A.水分子間存在氫鍵,氫鍵具有方向性,導致水結冰時存在較大空隙,密度比液態水小,A不符題意;B.水分子間可形成氫鍵,硫化氫分子間不能形成氫鍵,所以沸點:,B不符題意;C.原子半徑:,鍵長:,鍵能:,所以穩定性:,與氫鍵無關,C符合題意;D.氨分子與水分子間可形成氫鍵,增大溶解性;甲烷分子與水分子間不能形成氫鍵,所以溶解性(水中):,D不符題意;答案選C。9.答案:D解析:該圖示表示的反應是乙醇與乙酸反應產生乙酸乙酯和水,該反應屬于取代反應,故本題選D。10.答案:B解析:A.由可知,香蘭素的分子式為,A錯誤;B.碳碳雙鍵和碳連接的原子一定共面,苯環的6個碳在同一平面,結合單鍵可以旋轉,脫氫姜酮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正確;C.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原子團的有機化合物,且必須是同一類物質,香蘭素與姜油酮區別在于前者有醛基后者有酮羰基,不是同一類物質,C錯誤;D.姜油酮中含有苯環和酮羰基可以發生加成反應,不能發生消去反應,D錯誤;故選B。11.答案:C解析:C.和的最簡式都是,28g的和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的物質的量為,數目為,C正確;答案選C。12.答案:B解析:A.常溫下為液體,氣體,沸點:,A錯誤;B.和都是10電子結構,電子層結構相同的粒子,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離子半徑:,B正確;C.O沒有最高正價,C錯誤;D.O核外有8個電子,N核外有7個電子,核外電子數:,D錯誤;答案選B。13.答案:C解析:A.和的物質的量不確定,不能計算其中所含的離子總數,A錯誤;B.的溶液的體積不確定,不能計算其中所含的數目,B錯誤;C.室溫下,的物質的量是0.2mol,分子中所含的原子總數為,C正確;D.標準狀況下乙醇是液體,乙醇的物質的量不是0.2mol,所含的碳原子總數不是,D錯誤;答案選C。14.答案:C解析:A.乙醇水溶液中乙醇和水分子都含有氫原子,則10g質量分數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氫原子數為,故A正確;B.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大于22.4L/mol,則11.2L乙烯所含分子數目小于,故B正確;C.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都是44,所以常溫常壓下,4.4g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混合氣體中含的原子數目為,故C錯誤;D.戊烷分子中含有16個共價鍵,則1mol戊烷中含有共價鍵數為,故D正確;故選C。15.答案:C解析:A.中有離子鍵和非極性鍵,中只有離子鍵而不含非極性鍵,A錯誤;B.①中水的化合價不發生變化,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②中水發生還原反應,B錯誤;C.由和組成.陰、陽離子個數之比為1∶2,由和組成,陰、陽離子個數之比為2∶1,C正確;D.①中每生成1個氧氣分子轉移2個電子,②中每生成1個氫氣分子轉移1個電子,轉移電子數相同時,生成氧氣和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D錯誤;故選C。16.答案:(1)2;4;N>O>C;(2)或;(3)(4)A(5)N>H>B解析:(1)①N是7號元素,核外電子排布式為,基態N原子電子占據2個電子層,即2個能層;其最高能層為L層,含有4個軌道,即1個2s軌道和3個2p軌道;②同周期從左往右,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遞增,N元素因2p軌道處于半滿的穩定結構,第一電離能高于相鄰元素,故第一電離能:N>O>C;③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大,元素非金屬性O>N>C,故穩定性:;(2)Fe為26號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故基態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或;Cu為29號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B族,故基態Cu原子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元素X的基態原子的3p軌道上有5個電子,元素Y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共有16種運動狀態,則X、Y分別為Cl和S,Cl的非金屬性強于S,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更強,故較強的酸是;(4)A.該結構為基態,再失去一個電子所需能量即為鎂的第二電離能,電離最外層一個電子所需能量最大,A正確;B.該結構為基態Mg原子,其3s軌道全滿,電離最外層一個電子即鎂的第一電離能,故失去最外層一個電子所需能量較A低,B錯誤;C.該結構中鎂原子的電子處于激發態,容易失去3p上的電子,失去一個電子所需能量比基態Mg原子失去一個電子更低,C錯誤;D.該結構為激發態,再失去一個電子即為鎂的第二電離能,最外層的電子處于激發態,失去最外層一個電子所需能量比基態失去一個最外層電子所需能量低,D錯誤;故答案選A。(5)與N原子相連的H呈正電性,則電負性:N>H,與B原子相連的H負電性,則電負性H>B,故電負性:N>H>B。17.答案:(1)(2)①ABC;②;>;,O的電負性強于N元素,的孤電子對相對不易給出,與形成的配位鍵更弱,加熱時更易失去(3)12;解析:(1)基態原子的M層電子排布式為。(2)①Z中的配位數是5,A項錯誤;Z中N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均為,B項錯誤;、原子電負性大小順序為,C項錯誤;Z物質含有,具有堿性,溶于水后由于水解可能顯酸性,D項正確。②根據配離子結構圖可知其化學式為,配離子中一對孤電子對與形成配位鍵,斥力減小,比普通中的鍵角更大。的電負性強于元素,的孤電子對相對不易給出,與形成的配位鍵更弱,加熱時更易失去。(3)晶胞中個數為4,個數為4,兩者個數比1:1,每個銅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銅原子數目等效于每個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原子數目,在晶胞頂面有4個,共有三個這樣的面,,共有12個。設晶胞邊長為a,銅氯原子間最短距離為的體對角線,即,,則銅氯原子間最短距離為。18.答案:(1)乙醚;苯甲醇與乙醚不反應且在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醚與水不相溶;(2)C(3)除去不溶性雜質,防止苯甲酸冷卻后結晶析出;D(4)苯甲酸升華而損失(5);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解析:(1)乙醇和水互溶,苯甲醇易溶于乙醚,且乙醚與水互不相溶,可用乙醚作為萃取劑,分液時,應從下口放出下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上層液體,加入鹽酸可生成苯甲酸,反應方程式為,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乙醚;苯甲醇在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乙醚與水互不相溶;;(2)在溶劑C中隨溫度變化苯甲酸的溶解度變化較大,有利于重結晶分離,故答案為:C;(3)分離時要趁熱過濾,可除去不溶性雜質,防止苯甲酸冷卻后結晶析出,洗滌時可用蒸餾水,防止引入其它雜質,故答案為:除去不溶性雜質,防止苯甲酸冷卻后結晶析出;D;(4)苯甲酸易升華,則干燥苯甲酸晶體時,若溫度過高,可能出現的結果是苯甲酸升華而損失,故答案為:苯甲酸升華而損失;(5)由圖可知,有機物乙的分子式為,甲轉化為乙的過程是酸和醇發生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故答案為:;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19.答案:(1)(2)濃硫酸;碳酸鈉;催化劑;吸水劑;溶解度;乙醇;乙酸乙酯解析:(1)酯化反應的機理:;(2)試劑的加入順序: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濃硫酸,冷卻后再加入。②導管末端不能插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防止揮發出來的溶于水,造成溶液倒吸。③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吸水劑可以提高、的轉化率。④飽和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得到酯;與揮發出來的乙酸反應;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⑤酯的分離:采用分液法分離試管中的液體混合物,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所得上層液體即為乙酸乙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