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二化學魯科版選擇性必修3考前專題特訓卷 官能團與有機化學反應 烴的衍生物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請將符合題意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相應空格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1.糖尿病患者應適當減少糖類的攝入。下列食物的主要成分不屬于糖類的是( )A.大米 B.雞蛋 C.面條 D.土豆2.下列幾種有機羧酸中,按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乙酸();②氯乙酸();③三氯乙酸();④三氟乙酸()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3.市場上有一種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堿與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強,衣物上的汗漬、血漬等遇到它都能水解而被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滌的是( )。①棉織品;②毛織品;③腈綸織品;④絲織品A.只有①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下列化合物中,屬于酚類的是( )A. B.C. D.5.某小組配制銀氨溶液并檢測葡萄糖中的醛基。步驟1:取一支潔凈的試管,加入硝酸銀溶液,然后一邊搖動試管,一邊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銀氨溶液)。步驟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葡萄糖溶液,振蕩后加熱試管,觀察現象。步驟3:實驗完畢后,向步驟2的試管中加入溶液R,振蕩,最后用清水沖洗試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可用熱的純堿溶液除去試管中的油脂來得到潔凈的試管B.銀氨溶液中的銀氨絡合離子比硝酸銀溶液中的銀離子穩定C.步驟2用熱水浴加熱能觀察到“光亮”的銀鏡D.步驟3中溶液R為濃氨水,溶解銀鏡形成絡合離子6.一首膾炎人口的民歌《茉莉花》唱得沁人心脾。茉莉醛具有濃郁的茉莉花香,其結構簡式為。下列關于茉莉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茉莉醛與苯甲醛互為同系物B.在加熱和催化劑作用下加氫,每摩爾茉莉醛最多能消耗C.一定條件下,茉莉醛能發生氧化,還原,酯化等反應D.從理論上說,202g茉莉醛能從足量銀氨溶液中還原出216g銀7.一定量的某飽和一元醛發生銀鏡反應可得21.6g銀;將等量的該醛完全燃燒,生成3.6 g水。此醛可能是(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8.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利用植物油的加成反應可以制得人造黃油B.75%酒精可使蛋白質變性從而起到消毒作用C.纖維素在人體內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體組織的營養需要D.可用和HCHO為原料合成9.綠原酸是咖啡熱水提取液的成分之一,結構簡式如下:下列關于綠原酸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A.1 mol綠原酸與足量溶液反應,生成氣體B.1 mol綠原酸與足量溴水反應,最多消耗2.5 molC.1 mol綠原酸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4 mol NaOHD.綠原酸的水解產物均可與溶液發生顯色反應10.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常涉及化學知識。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一經發生水解反應,就可釀造成酒B.福爾馬林是一種良好的殺菌劑,但不可用來消毒飲用水C.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D.室內裝飾材料中緩慢釋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機化合物會污染空氣11.分子中有4個碳原子的飽和一元醇,氧化后能生成醛的有( )。A.2種 B.3種 C.4種 D.5種12.生漆涂在物品表面,在空氣中干燥時會產生漆膜。漆酚是生漆的主要化學成分,某種漆酚的結構簡式為:漆酚不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A.可與燒堿溶液反應B.可與溴水發生取代反應C.可與酸性溶液反應D.可與溶液反應放出二氧化碳13.下列反應中,屬于消去反應的是( )A.苯與濃硝酸、濃硫酸混合,溫度保持在50~60 ℃B.乙醇與濃硫酸共熱,溫度保持在170 ℃C.乙烷和氯氣混合,光照D.乙醇、乙酸和濃硫酸共熱14.現有化合物A:。以下對該物質可以發生的有機化學反應所屬類型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A.化合物A能與HCl發生加成反應B.化合物A能與酸性溶液發生氧化反應C.化合物A可以發生消去反應D.化合物A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15.已知乙烯在酸性溶液的作用下,碳碳雙鍵完全斷裂生成二氧化碳;在銀做催化劑時,可與氧氣反應生成環氧乙烷。①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反應①是還原反應,反應②是氧化反應B.反應①是氧化反應,反應②是還原反應C.反應①②都是氧化反應D.反應①②都是還原反應二、填空題(共4題,55分)16.與其他有機化合物相比,醛、酮的化學性質較活潑,這與它們官能團的結構密切相關。(1)請分析醛的結構特,點,利用你所掌握的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間關系的知識,推測醛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完成下表。分析結構 預測性質官能團:是否含不飽和鍵:鍵的極性: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 斷鍵部位 反應類型 反應試劑和條件 反應產物(2)思考酮的化學性質與醛的化學性質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17.有機化工原料1,4-二苯基一1,3-丁二烯及某抗結腸炎藥物有效成分的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略去試劑和條件):已知:(表示烴基)請完成下列各題。(1)抗結腸炎藥物有效成分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團是____________。(2)②中的反應條件是_________;F生成G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3)①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4)E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5)③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6)設計C→D和E→F兩步反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1,4-二苯基-1,3-丁二烯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所有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結構中有兩個苯環,無其他環狀結構b.苯環上的一硝基取代產物有兩種18.鄰苯二甲酸二乙酯(F)在醫藥、香料、塑料、橡膠以及涂料等領域應用廣泛,其合成路線如圖所示,D是最簡單的烯烴,請回答下列問題:(1)D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B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A→B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2)C+E→F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D→E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3)1molA與足量Na反應生成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為__________L。(4)D能發生聚合反應生成高分子X,X的鏈節為__________。(5)與E具有相同官能團的H比E多一個O,下列物質(不考慮穩定性)中,與H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__(填標號,下同),互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①;②;③;④;⑤三、實驗題19.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1)乙酸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乙酸中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___。(2)乙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變___________色。(3)一定條件下,乙酸能與乙醇發生反應生成一種具有香味的油狀液體。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成員分別設計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實驗裝置:①B試管中的液體物質是___________,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該有機反應的類型是___________反應。②甲、乙、丙三套裝置中,不宜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填“甲”、“乙”、“丙”)。③試管B中的液體能和生成物中混有的某雜質發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④生成乙酸乙酯的反應是可逆反應,下列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單位時間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水B.單位時間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乙酸C.單位時間里,消耗1mol乙醇,同時消耗1mol乙酸D.正反應的速率與逆反應的速率相等E.混合物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相等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A.大米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屬于糖類,A不符合題意;B.雞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不屬于糖類,B符合題意;C.面條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屬于糖類,C不符合題意;D.土豆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屬于糖類,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2.答案:C解析:電負性F>CI>H,所以極性C-F>C-Cl>C-H,三氟乙酸羧基中O-H的極性最大,最易電離出氫離子,酸性最強;乙酸羧基中的O-H極性最小,酸性最弱,則酸性強弱順序為。3.答案:D解析:毛織品、絲織品的主要成分均為蛋白質,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會水解,所以毛織品、絲織品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滌,D正確。4.答案:B解析:分子中羥基與苯環(或其他芳環)碳原子直接相連的有機化合物屬于酚,B項符合題意。5.答案:D解析:A.熱的純堿溶液顯堿性,可以使油脂水解,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高級脂肪酸鈉,從而洗去油污,故A正確;B.可以用硝酸銀制備銀氨溶液,說明銀氨溶液中的銀氨絡合離子比硝酸銀溶液中的銀離子穩定,故B正確;C.葡萄糖中的醛基與銀氨溶液反應生成銀單質,加熱方式是水浴加熱,故C正確;D.氨水和銀不反應,應用硝酸洗滌,故D錯誤;故選D。6.答案:D解析:由茉莉醛的結構簡式可知其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與苯甲醛中所含的官能團不完全相同,二者不互為同系物,A項錯誤;1 mol苯環能與加成,1mol碳碳雙鍵能與加成,1mol醛基能與加成,故每摩爾茉莉醛最多能消耗,B項錯誤;茉莉醛分子中無羥基和羧基,不能發生酯化反應,C項錯誤;醛與銀氨溶液反應的關系式為,n(茉莉醛),由關系式可知,即還原出216 g銀,D項正確。7.答案:B解析:21.6 g銀的物質的量為,設該飽和一元醛的分子式為,由關系式可知,生成0.2 mol銀需要該醛的物質的量為0.1 mol,將0.1 mol該醛完全燃燒生成水,則0.1 mol該醛含有0.4 mol H原子,則,即該醛為乙醛。8.答案:C解析:植物油中含有碳碳雙鍵,可發生加成反應,可以制得人造黃油,A項正確: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溶液可使蛋白質凝固變性,常用于滅菌消毒,B項正確;人體內無纖維素酶,不能消化纖維素,C項錯誤;苯酚與甲醛能發生聚合反應生成酚醛樹脂,對甲基苯酚和甲醛也能發生聚合反應生成相應聚合物,D項正確。9.答案:C解析:酚羥基不能與溶液反應,羧基能與溶液反應,則1 mol綠原酸與足量溶液反應,生成氣體,A項錯誤;苯環上酚羥基鄰位和對位的H原子可被Br原子取代,則綠原酸苯環上的3個H原子均可被Br原子取代,另外綠原酸的碳碳雙鍵能與發生加成反應,故1 mol綠原酸最多消耗,B項錯誤;1 mol綠原酸含有2 mol酚羥基,1 mol酯基,1 mol羧基,故最多消耗4 mol NaOH,C項正確;綠原酸的水解產物有2種,只有一種是酚類物質,可與溶液發生顯色反應,D項錯誤。10.答案:A解析:淀粉水解最終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A項錯誤;福爾馬林的有效成分是甲醛,甲醛有毒,不可用來消毒飲用水,B項正確;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C項正確;甲醛和甲苯都有毒,會污染空氣,D項正確。11.答案:A解析:分子結構中的可被氧化為醛,符合條件的醇是,A項正確。12.答案:D解析:漆酚分子中含有兩個酚羥基,苯環上還連有一個烷基,可與燒堿溶液發生中和反應,與溴水發生取代反應,與酸性溶液發生氧化反應,A、B、C項不符合題意;漆酚屬于酚類,其酸性比碳酸的弱,不能與溶液反應,D項符合題意。13.答案:B解析:苯與濃硝酸在濃硫酸作用下共熱發生取代反應,A項錯誤;乙醇與濃硫酸在170 ℃條件下共熱發生消去反應,B項正確;乙烷和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C項錯誤;乙醇和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共熱發生取代反應,D項錯誤。14.答案:C解析:該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鍵,能與HCl和發生加成反應,也能與酸性溶液發生氧化反應,A、B、D項正確;該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無羥基或鹵素原子,不能發生消去反應,C項錯誤。15.答案:C解析:有機反應中,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氧原子或減少氫原子的反應為氧化反應;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氫原子或減少氧原子的反應為還原反應。乙烯被酸性溶液氧化生成的反應是氧化反應,乙烯催化氧化生成環氧乙烷的反應是加氧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所以反應①②都是氧化反應,C項正確。16.答案:(1)分析結構 預測性質斷鍵部位 反應類型 反應試劑和條件 反應產物官能團:-CHO是否含不飽和健:是鍵的極性:極性鍵和非極性鍵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醛基使α-H活潑 鍵的π鍵 加成反應 HCN、、、催化劑 、、醛基的C-H鍵 氧化反應 ①銀氨溶液、[或新制懸濁液],加熱;②酸化鍵的π鍵 還原反應 ,催化劑(2)酮和醛都能發生加成反應、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不同的是醛在弱氧化劑作用下即可被氧化,而酮比較穩定,只有很強的氧化劑才能將其氧化。醛的氧化反應只是官能團的轉變,而酮的氧化反應則涉及分子中碳碳單鍵的斷裂。解析:17.答案:(1)羧基、(酚)羥基(2)光照;取代反應(3)(4)(5)(6)保護酚羥基(或防止酚羥基被氧化)(7)、解析:18.答案:(1);;氧化反應(2)+;加成反應(3)22.4(4)(5)④;②③解析:A為鄰苯二甲醇,催化氧化生成的B為,繼續氧化生成的C為,結合F的結構簡式,D是最簡單的烯烴,D為乙烯,可知E為乙醇,乙醇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據此解答。(1)D為乙烯,分子式為,B的結構簡式為:,A→B的反應類型為氧化反應;(2)與乙醇生成的化學方程式為:+,乙烯與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則D→E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3)A中含有兩個羥基,與足量反應生成,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22.4L;(4)乙烯能發生聚合反應生成高分子聚乙烯,聚乙烯的鏈節為:;(5)E是乙醇,H與乙醇官能團相同,比乙醇多一個O,則H是分子式為的二元醇,與H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即④;與H互為同系物的是和,即②③。19.答案:(1);羧基(2)紅(3)①飽和碳酸鈉溶液;;取代②丙③④BD解析:(1)乙酸的分子式為,乙酸中官能團的名稱為羧基;(2)乙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3)①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B試管中的液體物質為飽和碳酸鈉溶液。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有機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②甲裝置中導管上部有球形干燥管,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乙裝置中導管口未插入B試管液體中,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丙裝置導管插入了B試管液體內,可能發生倒吸,故不宜選用的裝置是丙;③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其中乙酸能與碳酸鈉反應,化學方程式為;④A.單位時間內,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水,兩者均表示正反應速率,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A錯誤;B.單位時間內,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乙酸,正逆反應速率相同,反應達到平衡,B正確;C.單位時間內,消耗1mol乙醇同時消耗1mol乙酸,均表示正反應速率,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C錯誤;D.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反應達到平衡,D正確;E.混合物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相等與初始投料比和反應進行程度有關,無法說明反應達到平衡,E錯誤;故答案選B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