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測試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測試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測試科學試卷
1.(2025七下·越城期中)下列蔬菜中,我們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是(  )
A.蘿卜 B.白菜
C.蓮藕 D.辣椒
【答案】D
【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殖器官有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有根、莖、葉;
【解答】生殖器官是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是根、莖、葉;
A.蘿卜我們吃的是根,屬于營養器官,錯誤;
B.白菜我們吃的是葉,屬于營養器官,錯誤;
C.蓮藕我們吃的是莖,屬于營養器官,錯誤;
D.辣椒是果實,屬于生殖器官,D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5七下·越城期中)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易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屬于模型的()
A.氫元素 B.甲烷分子結構
C.電流表 D.有禮標志
【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是代表事物的標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或復雜的 現象,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一幅計算機圖像,可以用于表示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
【解答】A、該圖表示氫的元素符號,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B、該圖表示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屬于模型,符合題意;
C、該圖表示電流表符號,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D、該圖表示有禮標志,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2025七下·越城期中)現在果園里很多水果外面都套有一個袋子,如圖所示。這些袋子既能夠保證水果健康,也能保證水果質量。小科嘗試做了如下實驗:在開花前,完全剪掉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可能出現的是(  )
A.甲能結果,乙不結果 B.甲不結果,乙能結果
C.甲、乙均能結果 D.甲、乙均不結果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桃花是蟲媒花,雌蕊經異花傳粉受精后,子房可發育成果實,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這樣就隔斷了花粉傳出和傳入的可能,而乙去掉了雄蕊無法進行授粉,甲只有雄蕊,無法發育成果實,所以甲和乙都不結果,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4.(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男、女生殖系統中,有些器官的功能比較相似。在如圖女性生殖器官中與男性睪丸功能類似的結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解答】圖中甲為卵巢,乙為輸卵管,丙為子宮,丁為陰道。男性睪丸屬于男性的生殖器官,它的功能夠生成雄性激素,能夠生成精子從而孕育下一代。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與排出卵子以及分泌性激素。所以女性生殖器官中與男性睪丸功能類似的結構是卵巢。
故答案為:A。
5.(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是一些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不同形狀的細胞,這些細胞(  )
A.都來自于同種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長形成器官
C.都具有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
D.雖然形狀不同,但都屬于同一組織
【答案】C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動物和植物以及人類都有細胞,細胞是生物的基本構成單位。
【解答】A、精子細胞屬于人類細胞,洋蔥表皮細胞屬于植物,平滑肌細胞屬于人類,A不符合題意。
B、卵細胞和精子都不能進行細胞分裂、分化、發育等生命活動。只有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時,受精卵可以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動物體和人體,B不符合題意。
C、它們都屬于細胞因此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C符合題意。
D、精子細胞屬于人類,洋蔥表皮細胞屬于植物,根本不屬于同一組織,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2025七下·越城期中)科學家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N2、N4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N4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4由2個N2分子構成
B.N4是一種單質
C.N4轉化為N2是物理變化
D.N4與N2的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質相同
【答案】B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A、根據N4是由N4分子構成的分析。
B、根據單質的概念分析。
C、根據變化的實質分析。
D、根據N4與N2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分析。
【解答】A. N4是由N4分子構成的,不是2個N2分子構成,故錯誤。
B. 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N4屬于單質,故正確。
C. N4轉化為N2是生成了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故錯誤。
D. 分子的結構決定性質,N4與N2結構不同性質一定不同,故錯誤。
故答案為:B。
7.(2025七下·越城期中)認真分析測定相對原子質量的示意圖,推斷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  )
A.12 B.16 C.5 D.10
【答案】B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某原子的質量與12C質量的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原子量,又稱相對原子質量.
【解答】由左圖可知C-12 的一份等于氫的相對原子質量1;而右圖中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等于一個C-12加C-12分成12份中的4份;因此A=12+4=16;
故答案為:B;
8.(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為某花的結構示意圖,對該圖描述錯誤的是(  )
A.此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和雄蕊
B.在開花時期,雨天多于晴天會影響過程①
C.完成受精后④凋落,②③能繼續發育
D.圖中⑤將發育成果實
【答案】C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A.根據花朵的結構判斷;
B. 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
CD.根據花和果實的關系判斷。
【解答】A.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它們是花的主要結構,且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過程①為傳粉,而陰雨天會影響植物的傳粉,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完成傳粉、受精后,④花絲、②柱頭、③花柱都凋謝,只有⑤子房繼續發育,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果實是由花的⑤子房將來發育成果實, 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9.(2025七下·越城期中)下列關于生物的結構層次判斷正確的是(  )
A.熱水燙過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層“皮”屬于上皮組織
B.獼猴桃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獼猴桃果實屬于營養器官
C.被子植物的根與哺乳動物的心臟屬于同一結構層次
D.人的肺與血液同屬于結締組織
【答案】C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解答】A、熱水燙過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層“皮”屬于保護組織。A錯誤。
B、獼猴桃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獼猴桃果實屬于生殖器官。B錯誤。
C、被子植物的根與哺乳動物的心臟都是器官,所以屬于同一結構層次。C正確。
D、人的肺屬于器官,血液同屬于結締組織。D錯誤。
故答案為:C。
10.(2025七下·越城期中) 下列化學用語中,既表示一種元素,又表示一種原子,還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A.H2 B.N C.Fe D.H2O
【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元素符號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化學式能表示一種物質,當元素符號又是化學式時,就同時具備了上述三層意義。金屬、大多數固體非金屬、稀有氣體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它們的元素符號,既能表示一個原子,又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一種物質。
【解答】A、該符號是氫氣的化學式,不是元素符號,A不符合題意;
B、N屬于氣態非金屬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個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種物質,B不符合題意;
C、Fe屬于金屬元素,可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因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故還能表示鐵這一純凈物,C符合題意;
D、該符號是水的化學式,不是元素符號,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2025七下·越城期中) 依據氯元素的化合價不同,有關物質按照一定規律可排列為:①NaCl ②Cl2 ③HClO ④X ⑤HClO4,則物質X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A.FeCl2 B.KClO3 C.KCl D.Cl2O7
【答案】B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和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計算出①②③⑤四種物質中Cl元素的化合價,并找出物質排列與Cl元素化合價的關系;經計算后發現①到⑤應該是按Cl元素化合價由低到高進行排列的,則④X中Cl元素化合價應在+1和+7之間。依據這一關系,確定所給選項的四種物質中Cl元素化合價符合這一規律的物質。
【解答】A、設FeCl2中Cl元素化合價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2)+a×2=0,解得a=-1,Cl元素化合價不在+1和+7之間,A不符合題意;
B、設KClO3中Cl元素化合價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1)+b+(-2)×3=0,解得b=+5,Cl元素化合價在+1和+7之間,B符合題意;
C、設KCl中Cl元素化合價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1)+c=0,解得c=-1,Cl元素化合價不在+1和+7之間,C不符合題意;
D、設Cl2O7中Cl元素化合價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d×2+(-2)×7=0,解得d=+7,Cl元素化合價不在+1和+7之間,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2.(2025七下·越城期中)將蘑菇的菌蓋平放在白紙上,讓菌褶向下,蓋上倒扣的玻璃杯。隔兩三天后揭開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紙上可以看到 (  )
A.很多小蘑菇 B.很多孢子粉 C.很多花粉 D.很多小種子
【答案】B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依靠孢子繁殖的有:蘑菇等大型真菌、霉菌、蕨類、苔蘚類、藻類等。
【解答】蘑菇屬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所以將蘑菇的菌蓋平放在白紙上,讓菌褶向下,蓋上倒扣的玻璃杯。隔兩三天后揭開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紙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孢子。
故答案為:B。
13.(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陰影部分表示甲、乙兩種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共同特征。下列有關陰影部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甲是蝴蝶,乙是蝗蟲,則陰影部分可表示有蛹期
B.若甲是鴿子,乙是家兔,則陰影部分可表示胎生
C.若甲是青蛙,乙是家鴿,則陰影部分可表示卵生
D.若甲是家蠶,乙是青蛙,則陰影部分可表示體內受精
【答案】C
【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昆蟲的發育過程;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鳥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1)蝴蝶和家蠶屬于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且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別明顯。完全變態發育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完全變態發育要經歷蛹期。
(2)青蛙的一生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個階段,屬于變態發育的過程,卵生、體外受精。
(3)鴿子屬于鳥類,家兔屬于哺乳動物,哺乳類最大的特點是胎生、哺乳。
【解答】陰影部分為甲乙的相同點。
A、若甲是蝴蝶,乙是蝗蟲,甲是完全變態發育,乙是不完全變態發育,沒有蛹期,A錯誤。
B、鴿子屬于鳥類,家兔屬于哺乳動物,鴿子是卵生,家兔是胎生,B錯誤。
C、若甲是青蛙,乙是家鴿,兩者都為卵生,C正確。
D、若甲是家蠶,乙是青蛙,家蠶是體內受精,青蛙是體外受精,D錯誤。
故答案為:C。
14.(2025七下·越城期中) 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用視頻展示了在無容器材料實驗柜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中子數為51,相對原子質量為91,元素符號為Zr,請模仿圖甲,將該元素對應信息編寫到圖乙中相應位置,“①”處應填()
A.91 B.51 C.40 D.11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解答】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且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鋯元素的原子序數為40,則“①”處應填40。
故答案為:C。
15.(2025七下·越城期中) 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熱學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不能發生擴散現象
B.乙圖所示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C.丙圖所示中將一定量的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由于酒精蒸發了
D.丁圖所示中兩個鉛塊沒有被重物拉開,說明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處于永不停息地運動狀態,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進行分析。
(2)根據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這一現象及分子間有間隙進行分析。
(3)根據分子間作用力進行分析。
【解答】A.下邊瓶子裝入二氧化氮氣體,因為二氧化氮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本來應該在空氣的下方,結果發現上邊瓶子內的氣體也變成了紅棕色,則說明二氧化氮氣體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就可以證明擴散現象的存在,A錯誤;
B.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紅墨水,由于熱水的溫度高,故分子運動劇烈,會看到熱水中的墨水擴散得快,這表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B正確;
C.將一定量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C錯誤;
D.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兩個鉛塊相互壓緊后,能懸掛重物而不分開,是引力發揮了主要作用,D錯誤。
故答案為:B。
16.(2025七下·越城期中)小樂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所示,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名稱和化學式書寫的知識判斷。
【解答】氧化鎂的化學式為MgO,硝酸銨的化學式為NH4NO3,銅的化學式為Cu,氯酸鉀的化學式KClO3,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17.(2025七下·越城期中) 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對人造成輻射損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氕原子與氚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B.氕原子與氚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不同
C.氕原子與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D.氕原子與氚原子的中子數相同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氕原子與氚原子屬于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解答】結合圖像分析可知氕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核外電子數為1,相對原子質量為1;
氚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2,核外電子數為3。
故答案為:C。
18.(2025七下·越城期中)過氧乙酸是生 活中常用的消毒劑,其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過氧乙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過氧乙酸的化學式為C2H4O3
B.過氧乙酸是由碳、氫、氧原子構成的
C.過氧乙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2:1 :16
D.過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答案】A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A、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來分析解答;
B、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來分析解答;
C、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中元素組成來計算解答;
D、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中元素組成來計算解答。
【解答】A、由題圖可知,每個過氧乙酸分子由2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3個氧原子構成,化學式為C2H4O3,A正確;
B、過氧乙酸由過氧乙酸分子構成,過氧乙酸分子由C、H、O原子構成,B錯誤;
C、過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質量比為( 12×2) :(4×1):( 16×3)= 6:1:12,故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D錯誤。
故選A。
19.(2025七下·越城期中)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得到鈉離子。鈉原子與鈉離子相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核外電子數相同 B.核內中子數不同
C.電性相同 D.屬于同一種元素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鈉原子和鈉離子的結構,它們的質子數和電子數分析。
【解答】A. 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核外電子數比鈉原子少了一個電子,故錯誤;
B. 因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只是電子發生了改變,核內中子數不變,故錯誤;
C. 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而鈉原子不顯電性,故錯誤;
D. 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Na+比Na少一個電子,但質子數不變,所以屬于同種元素,故正確;
故答案為:D。
20.(2025七下·越城期中)在CO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2,則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
A.1:4 B.4:1 C.3:2 D.2:3
【答案】A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
【解答】 在CO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2,設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分別為a、b,則12×(a+b):16×(a+2b)=5:12,則a:b=1:4.
故選A。
21.(2025七下·越城期中) 寫出下列符號所表示的意義或用化學符號表示:
(1)3個銅原子   ;
(2)NO2中“2”的意義   ;
(3)5個三氧化硫分子   ;
(4)中4的意義   。
【答案】(1)3Cu
(2)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
(3)5SO3
(4)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表示的含義不同,如果標在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幾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解答】(1)在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3 個銅原子表示為 3Cu;
(2)NO2中“2”的意義是 1 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 2 個氧原子;
(3)5 個三氧化硫分子表示為 5SO3;
(4)元素的化合價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故 4 的意義是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4 價。
故答案為:(1)3Cu (2)5SO3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
22.(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所示是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草履蟲生活在水中,食物先通過    (填序號)進入細胞質內,該結構開口朝前是為了    ,體現形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與環境相適應。
(2)在觀察草履蟲的實驗中,用來觀察的液滴應取自培養液的表層,因為    。我們在裝片放少許棉花纖維是為了    。
【答案】(1)③;方便攝取食物
(2)表層氧氣足,草履蟲較多;限制草履蟲運動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解析】【分析】(1)①是纖毛,②是表膜,③是口溝,④是食物泡,⑤是肛泡。
(2)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要進行有氧呼吸,所以在表層氧氣含量高的地方草履蟲較多。
【解答】(1)食物通過③口溝進入細胞質中,口溝超前利于覓食。
(2)表層氧氣含量高,利于草履蟲進行有氧呼吸,所以表層的草履蟲較多,放置棉花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蟲的活動,利于觀察。
23.(2025七下·越城期中) 我們吃玉米時經常會碰到同一個玉米上出現不同顏色的玉米籽粒(如圖甲),有時玉米籽粒甜糯程度也不一樣。查閱資料發現這與“花粉直感”這一現象有關。“花粉直感”指的是:傳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響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關色澤、品質等。請結合玉米花(圖乙)和玉米傳粉示意圖(圖丙)回答下列問題:
(1)仔細觀察圖乙的玉米花,推測玉米花主要依靠   (選填“昆蟲”或“風力”)傳粉。
(2)圖甲為白粒玉米植株上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黃色玉米籽粒,結出這些黃色玉米籽粒符合圖丙中的   (選填“①”“②”“③”或“④”)傳粉情況。
(3)為了保證玉米的品質,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澤一致,請你提出一條有效可行的種植方法?   。
【答案】(1)風力
(2)③
(3)將白粒玉米和黃粒玉米分開種植,防止異株傳粉
【知識點】傳粉及其途徑
【解析】【分析】植物傳粉的方式一般有兩種類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一朵花的花 粉,從花藥散發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這種傳粉方式叫作自花傳粉,水稻、小麥都是采用這種傳粉方式。 一朵花的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這種傳粉方式叫作異花傳粉。根據圖像分析,①④為自花傳粉,②③異花傳粉。
【解答】(1)仔細觀察圖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輕,容易被風吹散,推測玉米花主要依靠風力傳粉;
(2)圖甲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黃色玉米籽粒,這是由于異花傳粉造成的,②表示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屬于異花傳粉,因此,結出這些黃色玉米籽粒符合圖丙中的②傳粉情況;
(3)為了保證玉米的品質,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澤一致,可以將白粒玉米和黃粒玉米分開種植,防止異株傳粉。
故答案為:(1)風力 (2)③ (3)將白粒玉米和黃粒玉米分開種植,防止異株傳粉。
24.(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物質科學的重要思維方式。
(1)圖1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字母a代表的是   。
(2)圖2是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的得失圖。在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
【答案】(1)原子
(2)氯化鈉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構成物質,分子由原子組成,離子是由原子得失電子形成的。
(2)原子由核外電子和原子核組成,原子核包含質子和中子。
【解答】(1)分子、原子和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三種基本粒子,原子得失電子會形成離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即a表示原子;
(2)鈉是一種金屬單質,是由鈉原子構成的;氯氣是一種氣態非金屬單質,是由氯分子構成的;氯化鈉是由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
故答案為:(1)原子(2)氯化鈉
25.(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所示的四種單細胞生物在結構上有相同和不同之處,它們都能在各自的環境中獨立存在。
(1)以上生物屬于真核生物的是   (填字母,可多選)。
(2)D屬于單細胞動物,它在細胞結構上與其他三種生物最主要的區別是   。
【答案】(1)BCD
(2)沒有細胞壁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解析】【分析】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包括單細胞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等。圖中的A鞭毛菌屬于細菌,B酵母菌屬于真菌,C衣藻屬于單細胞藻類植物,D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
【解答】(1)A鞭毛菌屬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B酵母菌、C衣藻、D草履蟲都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2)D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沒有細胞壁;而C衣藻屬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結構;A鞭毛菌屬于細菌,細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遺傳物質);B酵母菌屬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可發現A、B、C都有細胞壁。因此D動物在細胞結構上與其他三種生物最主要的區別是沒有細胞壁。
故答案為:(1)BCD。(2)沒有細胞壁。
26.(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結構模型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A屬于   元素(填元素種類);
(2)由B元素和D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該粒子的符號為   ;
(4)F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判斷正確的是____。
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答案】(1)非金屬
(2)MgCl2
(3)Na+
(4)A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1)結合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分析;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3)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得到電子后變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
(4)元素周期表中,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核外電子數隨著增多。
【解答】(1)A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為14 所以是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2)B元素和D元素分別為鎂元素和氯元素,由鎂元素和氯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鎂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MgCl2;
(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2+8+1=11,第11號元素為鈉元素,失去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故離子的符號為Na+;
(4)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Y為同一族,Y和Z處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同一族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故原子序數和核外電子數:Z>Y>X。
故答案為:(1)非金屬 (2)MgCl2 (3)Na+ (4)A。
27.(2025七下·越城期中) 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從一個細胞逐漸長大,生命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
(1)“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   (填名稱,下同)發育初期的營養由   提供。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   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   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
(2)如圖模型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物質交換,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A可表示氧氣 B.B可表示母乳
C.C可表示營養物質 D.D可表示二氧化碳
【答案】(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
(2)B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分析圖片可知:A為受精卵,①為子宮、②為胎盤、③為臍帶。
【解答】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A受精卵時,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胎兒。在初期卵裂發育時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受精卵的軟黃,后期胎兒的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胎兒可以通過②胎盤和③臍帶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排出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母乳是出生后嬰兒通過吮吸從母體獲得。
故答案為:(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 (2)B。
28.(2025七下·越城期中)探究實驗展示了科學的無窮魅力。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也提煉了許多探究方法。
實驗過程 冷水 熱水
開始 紅色擴散較慢 紅色擴散較快
長久放置 最終均成為紅色、均勻、透明的液體
(1)【提出問題】小張想探究分子的運動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假設猜想】①   ;②   。
(2)【查閱資料】已知濃氨水能揮發出氨氣(NH3),濃鹽酸能揮發出氯化氫(HCl)氣體,二者接觸反應會產生白煙(即生成NH4Cl固體)。
【設計實驗】如圖所示,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
【實驗現象】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
【解釋與結論】氨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氫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由此可知,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的速率越   (填“快”或“慢”)。
(3)【拓展探究】小張在完成上述實驗后,還想研究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的關系。
他將等量的品紅分別滴入到等量的熱水和冷水中,其實驗現象如下表所示。依據此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運動速率可能越慢;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速率可能越快
(2)小于;快
(3)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選用的兩種藥品濃鹽酸和濃氨水都具有揮發性,分別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和氨氣,兩者接觸會反應生成一種白色的固體氯化銨.通過C處產生白煙較多可以判斷氨氣分子運動得快一些,而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1+1×3=17,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35.5×1=36.5,進而分析解答(2)結合圖像及(1)中分析過程分析;
(3)分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解答】(1)結合表格選取的材料,相對分子質量不同可以提出猜想:①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運動速率越快.②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2)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1+1×3=17,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35.5×1=36.5,故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由于C處出現白煙較多,說明氨氣分子運動得要快,可以得出相對分子質量越小,運動速度越快的結論。
(3)等量的品紅分別滴入到等量的熱水和冷水中,觀察到品紅在熱水中要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一些,由于熱水的溫度比冷水中要高,據此可知,溫度越高,品紅分子運動得越快.
故答案為:(1)①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運動速率越快;②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2)小于;快; (3)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快.
29.(2025七下·越城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取5粒菜豆種子,平均分成五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
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
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質量),所得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
二 種子萌發期 在萌發期的第4天除去子葉 0.7
三 在萌發期的第7天除去子葉 1.8
四 幼苗生長期 在生長期的第10天除去子葉 4.0
五 在生長期的第13天除去子葉 4.3
(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
(2)各實驗組中都只用了1粒種子,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你認為應如何改進實驗    。
(3)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
(4)圖乙表示在自然狀態下,完整的種子從萌發到長出葉子開始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干重和濕重的變化,其中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是曲線   (填“1”或“2”)。
【答案】(1)空氣
(2)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
(3)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
(4)2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3)圖乙是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X是幼苗的莖和葉,這是由種子的胚芽發育而來。圖二中曲線1質量增加,曲線2先減少后增加。
【解答】(1)種子萌發的外界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空氣而死亡。
(2)各實驗組中都只用了一粒種子,偶然性大,容易出現誤差,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應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
(3)從題表中的數據分析來看,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
(4)萌發的菜豆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因此其有機物的質量逐漸減少;而在長出莖、葉之后,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又大量增加,所以有機物的質量變化最符合曲線2。
30.(2025七下·越城期中)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如圖甲。
實驗說明: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為靶子, 厚度1μm, 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
③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
④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如圖乙,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
【猜想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結論】
(1)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的   。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從【收集證據】中的   現象可以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在盧瑟福之前,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總結為甲、乙兩個原子模型。請你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在答題卷的丙方框中簡要畫出盧瑟福建構的原子模型。
【答案】(1)原子核
(2)實驗中的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
(3)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 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
【解答】 (1)極少數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受到了一個體積小但質量相對而言較大的粒子的斥力,這說明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原子核;
(2)【收集證據】實驗中的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由α粒子散射實驗可推斷,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盧瑟福建構的原子模型如下圖所示:。
31.(2025七下·越城期中) 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
回答問題:
(1)如圖甲所示,a管與電源的   (填“正”或“負”)極相連。該試管產生的氣體   (填“可燃”或“助燃”)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   (選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這個實驗說明水是由   和   組成的。
【答案】(1)負;可燃
(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氫;氧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電解水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水分子裂解為氫、氧原子,氫、氧原子再重新組合為氫分子和氧分子。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極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極產生氫氣,且氧氣與氫氣的體積之比為1:2。
【解答】(1)如圖甲所示,a管內氣體體積較大,為氫氣,因此此極與直流電源負極相連;氫氣具有可燃性。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像分析可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取決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和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水電解后產生了氫氣與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故可推測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故答案為:(1)負;可燃 (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氫;氧
32.(2025七下·越城期中) 清明節吃“青團”是一種傳統習俗。在“青團”制作過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C10H10O),側柏蓮酮芳香油是一種淡黃色液體,具有香脂香氣,所以“青團”具有獨特風味。
(1)側柏蓮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質量比為   。
(2)計算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3)5.84 克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質量相同。
【答案】(1)60:5:8
(2)82.2%
(3)12g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元素質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總和之比;
(2)元素質量分數等于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與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值;
(3)化合物中某元素質量=該物質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根據碳元素的質量守恒列式進行計算。
【解答】(1)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為(10×12):10:16=60:5:8;
(2)側柏蓮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00%≈82.2%;
(3)設5.84克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質量與質量為的葡萄糖中的碳元素質量相同。
則有: 5.84g××100%=××100%
=12g;
故答案為:(1)60:5:8; (2)82.2%; (3)12g。
1 / 1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測試科學試卷
1.(2025七下·越城期中)下列蔬菜中,我們食用部分屬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是(  )
A.蘿卜 B.白菜
C.蓮藕 D.辣椒
2.(2025七下·越城期中)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易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屬于模型的()
A.氫元素 B.甲烷分子結構
C.電流表 D.有禮標志
3.(2025七下·越城期中)現在果園里很多水果外面都套有一個袋子,如圖所示。這些袋子既能夠保證水果健康,也能保證水果質量。小科嘗試做了如下實驗:在開花前,完全剪掉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可能出現的是(  )
A.甲能結果,乙不結果 B.甲不結果,乙能結果
C.甲、乙均能結果 D.甲、乙均不結果
4.(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男、女生殖系統中,有些器官的功能比較相似。在如圖女性生殖器官中與男性睪丸功能類似的結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是一些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不同形狀的細胞,這些細胞(  )
A.都來自于同種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長形成器官
C.都具有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
D.雖然形狀不同,但都屬于同一組織
6.(2025七下·越城期中)科學家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N2、N4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N4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4由2個N2分子構成
B.N4是一種單質
C.N4轉化為N2是物理變化
D.N4與N2的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質相同
7.(2025七下·越城期中)認真分析測定相對原子質量的示意圖,推斷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  )
A.12 B.16 C.5 D.10
8.(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為某花的結構示意圖,對該圖描述錯誤的是(  )
A.此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和雄蕊
B.在開花時期,雨天多于晴天會影響過程①
C.完成受精后④凋落,②③能繼續發育
D.圖中⑤將發育成果實
9.(2025七下·越城期中)下列關于生物的結構層次判斷正確的是(  )
A.熱水燙過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層“皮”屬于上皮組織
B.獼猴桃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獼猴桃果實屬于營養器官
C.被子植物的根與哺乳動物的心臟屬于同一結構層次
D.人的肺與血液同屬于結締組織
10.(2025七下·越城期中) 下列化學用語中,既表示一種元素,又表示一種原子,還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A.H2 B.N C.Fe D.H2O
11.(2025七下·越城期中) 依據氯元素的化合價不同,有關物質按照一定規律可排列為:①NaCl ②Cl2 ③HClO ④X ⑤HClO4,則物質X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A.FeCl2 B.KClO3 C.KCl D.Cl2O7
12.(2025七下·越城期中)將蘑菇的菌蓋平放在白紙上,讓菌褶向下,蓋上倒扣的玻璃杯。隔兩三天后揭開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紙上可以看到 (  )
A.很多小蘑菇 B.很多孢子粉 C.很多花粉 D.很多小種子
13.(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陰影部分表示甲、乙兩種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共同特征。下列有關陰影部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甲是蝴蝶,乙是蝗蟲,則陰影部分可表示有蛹期
B.若甲是鴿子,乙是家兔,則陰影部分可表示胎生
C.若甲是青蛙,乙是家鴿,則陰影部分可表示卵生
D.若甲是家蠶,乙是青蛙,則陰影部分可表示體內受精
14.(2025七下·越城期中) 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用視頻展示了在無容器材料實驗柜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中子數為51,相對原子質量為91,元素符號為Zr,請模仿圖甲,將該元素對應信息編寫到圖乙中相應位置,“①”處應填()
A.91 B.51 C.40 D.11
15.(2025七下·越城期中) 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熱學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不能發生擴散現象
B.乙圖所示中紅墨水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C.丙圖所示中將一定量的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由于酒精蒸發了
D.丁圖所示中兩個鉛塊沒有被重物拉開,說明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
16.(2025七下·越城期中)小樂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所示,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B.
C. D.
17.(2025七下·越城期中) 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對人造成輻射損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氕原子與氚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B.氕原子與氚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不同
C.氕原子與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
D.氕原子與氚原子的中子數相同
18.(2025七下·越城期中)過氧乙酸是生 活中常用的消毒劑,其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過氧乙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過氧乙酸的化學式為C2H4O3
B.過氧乙酸是由碳、氫、氧原子構成的
C.過氧乙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2:1 :16
D.過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19.(2025七下·越城期中)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得到鈉離子。鈉原子與鈉離子相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核外電子數相同 B.核內中子數不同
C.電性相同 D.屬于同一種元素
20.(2025七下·越城期中)在CO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2,則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
A.1:4 B.4:1 C.3:2 D.2:3
21.(2025七下·越城期中) 寫出下列符號所表示的意義或用化學符號表示:
(1)3個銅原子   ;
(2)NO2中“2”的意義   ;
(3)5個三氧化硫分子   ;
(4)中4的意義   。
22.(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所示是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草履蟲生活在水中,食物先通過    (填序號)進入細胞質內,該結構開口朝前是為了    ,體現形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與環境相適應。
(2)在觀察草履蟲的實驗中,用來觀察的液滴應取自培養液的表層,因為    。我們在裝片放少許棉花纖維是為了    。
23.(2025七下·越城期中) 我們吃玉米時經常會碰到同一個玉米上出現不同顏色的玉米籽粒(如圖甲),有時玉米籽粒甜糯程度也不一樣。查閱資料發現這與“花粉直感”這一現象有關。“花粉直感”指的是:傳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響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關色澤、品質等。請結合玉米花(圖乙)和玉米傳粉示意圖(圖丙)回答下列問題:
(1)仔細觀察圖乙的玉米花,推測玉米花主要依靠   (選填“昆蟲”或“風力”)傳粉。
(2)圖甲為白粒玉米植株上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黃色玉米籽粒,結出這些黃色玉米籽粒符合圖丙中的   (選填“①”“②”“③”或“④”)傳粉情況。
(3)為了保證玉米的品質,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澤一致,請你提出一條有效可行的種植方法?   。
24.(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物質科學的重要思維方式。
(1)圖1為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字母a代表的是   。
(2)圖2是鈉在氯氣中燃燒形成氯化鈉的電子的得失圖。在鈉、氯氣、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   。
25.(2025七下·越城期中)如圖所示的四種單細胞生物在結構上有相同和不同之處,它們都能在各自的環境中獨立存在。
(1)以上生物屬于真核生物的是   (填字母,可多選)。
(2)D屬于單細胞動物,它在細胞結構上與其他三種生物最主要的區別是   。
26.(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結構模型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A屬于   元素(填元素種類);
(2)由B元素和D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該粒子的符號為   ;
(4)F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判斷正確的是____。
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27.(2025七下·越城期中) 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從一個細胞逐漸長大,生命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
(1)“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   (填名稱,下同)發育初期的營養由   提供。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   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   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
(2)如圖模型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物質交換,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A可表示氧氣 B.B可表示母乳
C.C可表示營養物質 D.D可表示二氧化碳
28.(2025七下·越城期中)探究實驗展示了科學的無窮魅力。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也提煉了許多探究方法。
實驗過程 冷水 熱水
開始 紅色擴散較慢 紅色擴散較快
長久放置 最終均成為紅色、均勻、透明的液體
(1)【提出問題】小張想探究分子的運動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假設猜想】①   ;②   。
(2)【查閱資料】已知濃氨水能揮發出氨氣(NH3),濃鹽酸能揮發出氯化氫(HCl)氣體,二者接觸反應會產生白煙(即生成NH4Cl固體)。
【設計實驗】如圖所示,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
【實驗現象】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
【解釋與結論】氨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氫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由此可知,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的速率越   (填“快”或“慢”)。
(3)【拓展探究】小張在完成上述實驗后,還想研究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的關系。
他將等量的品紅分別滴入到等量的熱水和冷水中,其實驗現象如下表所示。依據此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
29.(2025七下·越城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取5粒菜豆種子,平均分成五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
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
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質量),所得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
二 種子萌發期 在萌發期的第4天除去子葉 0.7
三 在萌發期的第7天除去子葉 1.8
四 幼苗生長期 在生長期的第10天除去子葉 4.0
五 在生長期的第13天除去子葉 4.3
(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
(2)各實驗組中都只用了1粒種子,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你認為應如何改進實驗    。
(3)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
(4)圖乙表示在自然狀態下,完整的種子從萌發到長出葉子開始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干重和濕重的變化,其中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是曲線   (填“1”或“2”)。
30.(2025七下·越城期中)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如圖甲。
實驗說明: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為靶子, 厚度1μm, 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
③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
④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如圖乙,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
【猜想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結論】
(1)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的   。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從【收集證據】中的   現象可以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在盧瑟福之前,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總結為甲、乙兩個原子模型。請你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在答題卷的丙方框中簡要畫出盧瑟福建構的原子模型。
31.(2025七下·越城期中) 如圖甲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為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
回答問題:
(1)如圖甲所示,a管與電源的   (填“正”或“負”)極相連。該試管產生的氣體   (填“可燃”或“助燃”)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乙所示的電解水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決定因素除氣體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外,還有   (選填“氣體分子的直徑”或“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這個實驗說明水是由   和   組成的。
32.(2025七下·越城期中) 清明節吃“青團”是一種傳統習俗。在“青團”制作過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C10H10O),側柏蓮酮芳香油是一種淡黃色液體,具有香脂香氣,所以“青團”具有獨特風味。
(1)側柏蓮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質量比為   。
(2)計算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3)5.84 克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質量相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殖器官有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有根、莖、葉;
【解答】生殖器官是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是根、莖、葉;
A.蘿卜我們吃的是根,屬于營養器官,錯誤;
B.白菜我們吃的是葉,屬于營養器官,錯誤;
C.蓮藕我們吃的是莖,屬于營養器官,錯誤;
D.辣椒是果實,屬于生殖器官,D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符號是代表事物的標記,能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或復雜的 現象,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一幅計算機圖像,可以用于表示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
【解答】A、該圖表示氫的元素符號,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B、該圖表示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屬于模型,符合題意;
C、該圖表示電流表符號,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D、該圖表示有禮標志,不是模型,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桃花是蟲媒花,雌蕊經異花傳粉受精后,子房可發育成果實,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用透明塑料袋將甲、乙兩朵桃花分別罩起來,并扎好袋口,這樣就隔斷了花粉傳出和傳入的可能,而乙去掉了雄蕊無法進行授粉,甲只有雄蕊,無法發育成果實,所以甲和乙都不結果,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4.【答案】A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解答】圖中甲為卵巢,乙為輸卵管,丙為子宮,丁為陰道。男性睪丸屬于男性的生殖器官,它的功能夠生成雄性激素,能夠生成精子從而孕育下一代。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與排出卵子以及分泌性激素。所以女性生殖器官中與男性睪丸功能類似的結構是卵巢。
故答案為:A。
5.【答案】C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動物和植物以及人類都有細胞,細胞是生物的基本構成單位。
【解答】A、精子細胞屬于人類細胞,洋蔥表皮細胞屬于植物,平滑肌細胞屬于人類,A不符合題意。
B、卵細胞和精子都不能進行細胞分裂、分化、發育等生命活動。只有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時,受精卵可以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動物體和人體,B不符合題意。
C、它們都屬于細胞因此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C符合題意。
D、精子細胞屬于人類,洋蔥表皮細胞屬于植物,根本不屬于同一組織,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6.【答案】B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A、根據N4是由N4分子構成的分析。
B、根據單質的概念分析。
C、根據變化的實質分析。
D、根據N4與N2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分析。
【解答】A. N4是由N4分子構成的,不是2個N2分子構成,故錯誤。
B. 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N4屬于單質,故正確。
C. N4轉化為N2是生成了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故錯誤。
D. 分子的結構決定性質,N4與N2結構不同性質一定不同,故錯誤。
故答案為:B。
7.【答案】B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某原子的質量與12C質量的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原子量,又稱相對原子質量.
【解答】由左圖可知C-12 的一份等于氫的相對原子質量1;而右圖中A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等于一個C-12加C-12分成12份中的4份;因此A=12+4=16;
故答案為:B;
8.【答案】C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A.根據花朵的結構判斷;
B. 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
CD.根據花和果實的關系判斷。
【解答】A.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它們是花的主要結構,且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過程①為傳粉,而陰雨天會影響植物的傳粉,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完成傳粉、受精后,④花絲、②柱頭、③花柱都凋謝,只有⑤子房繼續發育,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果實是由花的⑤子房將來發育成果實, 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9.【答案】C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解答】A、熱水燙過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層“皮”屬于保護組織。A錯誤。
B、獼猴桃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獼猴桃果實屬于生殖器官。B錯誤。
C、被子植物的根與哺乳動物的心臟都是器官,所以屬于同一結構層次。C正確。
D、人的肺屬于器官,血液同屬于結締組織。D錯誤。
故答案為:C。
10.【答案】C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元素符號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化學式能表示一種物質,當元素符號又是化學式時,就同時具備了上述三層意義。金屬、大多數固體非金屬、稀有氣體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它們的元素符號,既能表示一個原子,又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一種物質。
【解答】A、該符號是氫氣的化學式,不是元素符號,A不符合題意;
B、N屬于氣態非金屬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個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種物質,B不符合題意;
C、Fe屬于金屬元素,可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因金屬由原子直接構成,故還能表示鐵這一純凈物,C符合題意;
D、該符號是水的化學式,不是元素符號,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答案】B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和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計算出①②③⑤四種物質中Cl元素的化合價,并找出物質排列與Cl元素化合價的關系;經計算后發現①到⑤應該是按Cl元素化合價由低到高進行排列的,則④X中Cl元素化合價應在+1和+7之間。依據這一關系,確定所給選項的四種物質中Cl元素化合價符合這一規律的物質。
【解答】A、設FeCl2中Cl元素化合價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2)+a×2=0,解得a=-1,Cl元素化合價不在+1和+7之間,A不符合題意;
B、設KClO3中Cl元素化合價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1)+b+(-2)×3=0,解得b=+5,Cl元素化合價在+1和+7之間,B符合題意;
C、設KCl中Cl元素化合價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1)+c=0,解得c=-1,Cl元素化合價不在+1和+7之間,C不符合題意;
D、設Cl2O7中Cl元素化合價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代數為零,可得d×2+(-2)×7=0,解得d=+7,Cl元素化合價不在+1和+7之間,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2.【答案】B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依靠孢子繁殖的有:蘑菇等大型真菌、霉菌、蕨類、苔蘚類、藻類等。
【解答】蘑菇屬于真菌,依靠孢子繁殖,所以將蘑菇的菌蓋平放在白紙上,讓菌褶向下,蓋上倒扣的玻璃杯。隔兩三天后揭開玻璃杯,拿起蘑菇,在白紙上可以看到很多的孢子。
故答案為:B。
13.【答案】C
【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昆蟲的發育過程;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鳥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1)蝴蝶和家蠶屬于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且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別明顯。完全變態發育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完全變態發育要經歷蛹期。
(2)青蛙的一生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個階段,屬于變態發育的過程,卵生、體外受精。
(3)鴿子屬于鳥類,家兔屬于哺乳動物,哺乳類最大的特點是胎生、哺乳。
【解答】陰影部分為甲乙的相同點。
A、若甲是蝴蝶,乙是蝗蟲,甲是完全變態發育,乙是不完全變態發育,沒有蛹期,A錯誤。
B、鴿子屬于鳥類,家兔屬于哺乳動物,鴿子是卵生,家兔是胎生,B錯誤。
C、若甲是青蛙,乙是家鴿,兩者都為卵生,C正確。
D、若甲是家蠶,乙是青蛙,家蠶是體內受精,青蛙是體外受精,D錯誤。
故答案為:C。
14.【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解答】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鋯原子核外電子數為40;且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鋯元素的原子序數為40,則“①”處應填40。
故答案為:C。
15.【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處于永不停息地運動狀態,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進行分析。
(2)根據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這一現象及分子間有間隙進行分析。
(3)根據分子間作用力進行分析。
【解答】A.下邊瓶子裝入二氧化氮氣體,因為二氧化氮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本來應該在空氣的下方,結果發現上邊瓶子內的氣體也變成了紅棕色,則說明二氧化氮氣體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就可以證明擴散現象的存在,A錯誤;
B.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紅墨水,由于熱水的溫度高,故分子運動劇烈,會看到熱水中的墨水擴散得快,這表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B正確;
C.將一定量水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C錯誤;
D.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兩個鉛塊相互壓緊后,能懸掛重物而不分開,是引力發揮了主要作用,D錯誤。
故答案為:B。
16.【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名稱和化學式書寫的知識判斷。
【解答】氧化鎂的化學式為MgO,硝酸銨的化學式為NH4NO3,銅的化學式為Cu,氯酸鉀的化學式KClO3,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17.【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氕原子與氚原子屬于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解答】結合圖像分析可知氕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核外電子數為1,相對原子質量為1;
氚原子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2,核外電子數為3。
故答案為:C。
18.【答案】A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A、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來分析解答;
B、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來分析解答;
C、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中元素組成來計算解答;
D、根據分子結構圖示中元素組成來計算解答。
【解答】A、由題圖可知,每個過氧乙酸分子由2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3個氧原子構成,化學式為C2H4O3,A正確;
B、過氧乙酸由過氧乙酸分子構成,過氧乙酸分子由C、H、O原子構成,B錯誤;
C、過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質量比為( 12×2) :(4×1):( 16×3)= 6:1:12,故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D錯誤。
故選A。
19.【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鈉原子和鈉離子的結構,它們的質子數和電子數分析。
【解答】A. 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核外電子數比鈉原子少了一個電子,故錯誤;
B. 因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只是電子發生了改變,核內中子數不變,故錯誤;
C. 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而鈉原子不顯電性,故錯誤;
D. Na+是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Na+比Na少一個電子,但質子數不變,所以屬于同種元素,故正確;
故答案為:D。
20.【答案】A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
【解答】 在CO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2,設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分別為a、b,則12×(a+b):16×(a+2b)=5:12,則a:b=1:4.
故選A。
21.【答案】(1)3Cu
(2)一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
(3)5SO3
(4)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表示的含義不同,如果標在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幾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解答】(1)在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3 個銅原子表示為 3Cu;
(2)NO2中“2”的意義是 1 個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 2 個氧原子;
(3)5 個三氧化硫分子表示為 5SO3;
(4)元素的化合價表示方法:在元素符號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故 4 的意義是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4 價。
故答案為:(1)3Cu (2)5SO3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
22.【答案】(1)③;方便攝取食物
(2)表層氧氣足,草履蟲較多;限制草履蟲運動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解析】【分析】(1)①是纖毛,②是表膜,③是口溝,④是食物泡,⑤是肛泡。
(2)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要進行有氧呼吸,所以在表層氧氣含量高的地方草履蟲較多。
【解答】(1)食物通過③口溝進入細胞質中,口溝超前利于覓食。
(2)表層氧氣含量高,利于草履蟲進行有氧呼吸,所以表層的草履蟲較多,放置棉花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蟲的活動,利于觀察。
23.【答案】(1)風力
(2)③
(3)將白粒玉米和黃粒玉米分開種植,防止異株傳粉
【知識點】傳粉及其途徑
【解析】【分析】植物傳粉的方式一般有兩種類型: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 一朵花的花 粉,從花藥散發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這種傳粉方式叫作自花傳粉,水稻、小麥都是采用這種傳粉方式。 一朵花的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這種傳粉方式叫作異花傳粉。根據圖像分析,①④為自花傳粉,②③異花傳粉。
【解答】(1)仔細觀察圖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輕,容易被風吹散,推測玉米花主要依靠風力傳粉;
(2)圖甲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黃色玉米籽粒,這是由于異花傳粉造成的,②表示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屬于異花傳粉,因此,結出這些黃色玉米籽粒符合圖丙中的②傳粉情況;
(3)為了保證玉米的品質,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澤一致,可以將白粒玉米和黃粒玉米分開種植,防止異株傳粉。
故答案為:(1)風力 (2)③ (3)將白粒玉米和黃粒玉米分開種植,防止異株傳粉。
24.【答案】(1)原子
(2)氯化鈉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構成物質,分子由原子組成,離子是由原子得失電子形成的。
(2)原子由核外電子和原子核組成,原子核包含質子和中子。
【解答】(1)分子、原子和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三種基本粒子,原子得失電子會形成離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即a表示原子;
(2)鈉是一種金屬單質,是由鈉原子構成的;氯氣是一種氣態非金屬單質,是由氯分子構成的;氯化鈉是由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
故答案為:(1)原子(2)氯化鈉
25.【答案】(1)BCD
(2)沒有細胞壁
【知識點】單細胞生物;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解析】【分析】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包括單細胞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等。圖中的A鞭毛菌屬于細菌,B酵母菌屬于真菌,C衣藻屬于單細胞藻類植物,D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
【解答】(1)A鞭毛菌屬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B酵母菌、C衣藻、D草履蟲都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2)D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沒有細胞壁;而C衣藻屬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結構;A鞭毛菌屬于細菌,細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遺傳物質);B酵母菌屬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可發現A、B、C都有細胞壁。因此D動物在細胞結構上與其他三種生物最主要的區別是沒有細胞壁。
故答案為:(1)BCD。(2)沒有細胞壁。
26.【答案】(1)非金屬
(2)MgCl2
(3)Na+
(4)A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1)結合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分析;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3)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得到電子后變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
(4)元素周期表中,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核外電子數隨著增多。
【解答】(1)A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為14 所以是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2)B元素和D元素分別為鎂元素和氯元素,由鎂元素和氯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鎂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MgCl2;
(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2+8+1=11,第11號元素為鈉元素,失去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故離子的符號為Na+;
(4)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Y為同一族,Y和Z處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同一族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故原子序數和核外電子數:Z>Y>X。
故答案為:(1)非金屬 (2)MgCl2 (3)Na+ (4)A。
27.【答案】(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
(2)B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分析圖片可知:A為受精卵,①為子宮、②為胎盤、③為臍帶。
【解答】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A受精卵時,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胎兒。在初期卵裂發育時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受精卵的軟黃,后期胎兒的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胎兒可以通過②胎盤和③臍帶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排出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母乳是出生后嬰兒通過吮吸從母體獲得。
故答案為:(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 (2)B。
28.【答案】(1)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運動速率可能越慢;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速率可能越快
(2)小于;快
(3)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知識點】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選用的兩種藥品濃鹽酸和濃氨水都具有揮發性,分別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和氨氣,兩者接觸會反應生成一種白色的固體氯化銨.通過C處產生白煙較多可以判斷氨氣分子運動得快一些,而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1+1×3=17,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35.5×1=36.5,進而分析解答(2)結合圖像及(1)中分析過程分析;
(3)分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解答】(1)結合表格選取的材料,相對分子質量不同可以提出猜想:①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運動速率越快.②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2)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1+1×3=17,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35.5×1=36.5,故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氯化氫的相對分子質量。由于C處出現白煙較多,說明氨氣分子運動得要快,可以得出相對分子質量越小,運動速度越快的結論。
(3)等量的品紅分別滴入到等量的熱水和冷水中,觀察到品紅在熱水中要比在冷水中擴散得快一些,由于熱水的溫度比冷水中要高,據此可知,溫度越高,品紅分子運動得越快.
故答案為:(1)①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運動速率越快;②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2)小于;快; (3)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快.
29.【答案】(1)空氣
(2)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
(3)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
(4)2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3)圖乙是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X是幼苗的莖和葉,這是由種子的胚芽發育而來。圖二中曲線1質量增加,曲線2先減少后增加。
【解答】(1)種子萌發的外界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空氣而死亡。
(2)各實驗組中都只用了一粒種子,偶然性大,容易出現誤差,為使實驗結論更加可靠,應用多粒具備萌發能力的種子進行重復實驗。
(3)從題表中的數據分析來看,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早,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大。
(4)萌發的菜豆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因此其有機物的質量逐漸減少;而在長出莖、葉之后,進行光合作用,有機物又大量增加,所以有機物的質量變化最符合曲線2。
30.【答案】(1)原子核
(2)實驗中的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
(3)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 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
【解答】 (1)極少數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受到了一個體積小但質量相對而言較大的粒子的斥力,這說明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粒子就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原子核;
(2)【收集證據】實驗中的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由α粒子散射實驗可推斷,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盧瑟福建構的原子模型如下圖所示:。
31.【答案】(1)負;可燃
(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氫;氧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電解水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水分子裂解為氫、氧原子,氫、氧原子再重新組合為氫分子和氧分子。電解水實驗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極產生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極產生氫氣,且氧氣與氫氣的體積之比為1:2。
【解答】(1)如圖甲所示,a管內氣體體積較大,為氫氣,因此此極與直流電源負極相連;氫氣具有可燃性。
(2)理論上a、b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結合圖像分析可推測氣體體積大小的主要取決物質所含分子數目和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水電解后產生了氫氣與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故可推測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故答案為:(1)負;可燃 (2)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3)氫;氧
32.【答案】(1)60:5:8
(2)82.2%
(3)12g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元素質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總和之比;
(2)元素質量分數等于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與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值;
(3)化合物中某元素質量=該物質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根據碳元素的質量守恒列式進行計算。
【解答】(1)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為(10×12):10:16=60:5:8;
(2)側柏蓮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00%≈82.2%;
(3)設5.84克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質量與質量為的葡萄糖中的碳元素質量相同。
則有: 5.84g××100%=××100%
=12g;
故答案為:(1)60:5:8; (2)82.2%; (3)12g。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河池市| 玉林市| 同心县| 攀枝花市| 新闻| 镇康县| 鄂托克前旗| 铜梁县| 洛川县| 秭归县| 饶阳县| 宝清县| 林周县| 喜德县| 营口市| 金塔县| 建昌县| 临湘市| 金昌市| 铁岭市| 峨眉山市| 布尔津县| 苏州市| 弥勒县| 五家渠市| 桃江县| 大同县| 衡阳市| 许昌县| 江达县| 即墨市| 特克斯县| 武山县| 固镇县| 昌宁县| 阿拉善盟| 茌平县| 故城县| 贺兰县|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