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紹興市元培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紹興市元培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紹興市元培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月考科學試題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6分)
1.(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列物質還不會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化學肥料和農藥 B.未經處理的植物的枯枝敗葉
C.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 D.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
2.(2024八下·越城月考)水分進出植物體的主要途徑依次是(  )
A.根毛、導管、氣孔 B.根毛、篩管、氣孔
C.氣孔、根毛、導管 D.根毛、氣孔、導管
3.(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列關于葉片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葉片表皮屬于營養組織
B.葉片由葉肉和葉脈組成
C.葉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D.葉片表皮上有氣孔,白天全部開放,夜晚全部關閉
4.(2024八下·越城月考)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綠色植物,在如圖所示的五種不同條件下都能持續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根毛吸水 D.蒸騰作用
5.(2024八下·越城月考)將一馬鈴薯切削成圖示的形狀,然后放一小容器中,分別加入1、2兩種液體,過一會兒后,其液面發生圖示的變化,則關于1、2兩種液體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是(  )
A.1、2都是清水 B.1、2都是鹽水
C.1是清水,2是鹽水 D.1是鹽水,2是清水
6.(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圖是研究豌豆種子萌發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哪一幅圖能表示實驗結果(  )
A. B.
C. D.
7.(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列生產活動中的措施與其依據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給農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白天為大棚作物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
C.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保護根毛,有利于根對水的吸收
D.移栽果樹時剪去部分枝葉——降低光合作用
8.(2024八下·越城月考)對綠色植物各種生理活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氣孔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
B.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碳-氧平衡
C.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促進了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及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D.在光照下只進行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在黑暗中只進行呼吸作用。
9.(2024八下·越城月考)做土壤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相同的條件是(  )
①取用的砂粒和黏粒的體積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要相同 ③滲水的時間要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相同⑤錐形瓶要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0.(2024八下·越城月考)把一剛摘下的果樹枝裝在小瓶中,如圖所示,用彈簧秤測得重為5牛,光照6小時后,測得重為4.8牛。其重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騰作用 B.運輸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11.(2024八下·越城月考)要使馬鈴薯和甘薯高產應當注意使用哪種無機鹽(  )
A.含氮無機鹽 B.含磷無機鹽 C.含鉀無機鹽 D.含硼無機鹽
12.(2024八下·越城月考)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于2019 年 10 月首次公開測產,畝產達 1026.3公斤,下列有關水稻主長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水稻的根從土壤中獲取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B.水稻開花期合理施磷肥促進籽粒飽滿
C.水稻的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D.水稻的莖是直立莖,負責輸送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13.(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圖是水從土壤進入根毛細胞的示意圖,此時根毛細胞與土壤溶液濃度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確定
14.(2024八下·越城月考)雙子葉植物葉表皮上的氣孔,結構如圖所示,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保衛細胞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
B.蒸騰作用時水汽化吸熱,能帶走葉片上的部分熱量
C.保衛細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將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氣孔將如左圖所示
15.(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學在三個地點考察了三株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如上圖)下列推測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
A.三株植物屬不同種類型 B.三株植物生長時間長短不一
C.三地土壤中水肥分布深淺不同 D.三株植物播種深淺不一
16.(2024八下·越城月考)樂樂為研究“植物體內的水是從葉的什么地方散發出來的”,從同一株新鮮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質量相同的大葉片(下表皮氣孔數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處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組別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質量忽略不計)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將四組同時置于溫暖通風處,6小時后稱重,組別的重量從小到大排序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17.(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片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②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B.⑤是葉脈,水分通過其中的篩管運輸到葉肉細胞
C.⑥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由表皮細胞控制其開閉
D.葉片由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的細胞構成,屬于組織
18.(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為某植物根尖的結構及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①~③表示某些生理過程,a、b、c示根尖的某些區域。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②③分別表示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B.根的生長是從根冠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開始的
C.b區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D.帶土坨移栽幼苗對a區有保護作用
二、填空題 (每空1分,共24分)
19.(2024八下·越城月考)旱地作物玉米等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若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則會因水分比例過大,導致植物根不能正常    而腐爛,俗稱“爛根”,最有可能導致玉米“爛根”而死亡的土壤類型是    (選填“砂土類”“壤土類”“黏土類”)。為了促進玉米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 花,可多施加一些    肥。
20.(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興趣小組在觀察小麥根尖的實驗中進行如下操作:
(1)取小麥的幼根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發現其屬于   (選填直根系或須根系)
(2)用顯微鏡在低倍鏡下,   (選填加或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并查閱資料后,興趣小組了解,根毛區中的細胞是由伸長區細胞進一步   而來的。
21.(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所示,是葉片的橫切面,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葉片中起運輸功能的是   。(填序號)
(2)在葉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層凡士林,會直接影響到葉片的光合作用,這是因為光合的原料   無法從    (填序號)進入葉片內。
(3)將植物放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摘下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用清水漂洗后葉呈   色。
22.(2024八下·越城月考)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經過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超級雜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的“海水稻”,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產量。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2)“超級雜交水稻”的莖不能明顯增粗是因為其莖中沒有   的結構。
(3)在海邊的鹽堿地上,一般作物因為缺少水分難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可能是其細胞液的比常見植物細胞液的濃度   。
2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是植物馬鈴薯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按要求填寫:
(1)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馬鈴薯的   作用。
(2)由圖可知,d物質在馬鈴薯的莖中是由   運輸的。
(3)馬鈴薯葉片表皮上分布有氣孔,它的開閉是由兩個半月形的   控制的。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   。
(4)馬鈴薯栽種過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議施用農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長所需的   (填“無機鹽”或“有機物”),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可避免對環境的破壞。
24.(2024八下·越城月考)云和有最年輕的省級科技示范點———城西優質葡萄園基地。請據圖回答:
(1)葡萄藤屬于攀緣莖,在葡萄種植中,果農會采用   方法固定葡萄藤(填字母);
(2)葡萄葉片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圖中   狀態(填字母),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   土壤溶液濃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2024八下·越城月考)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制造有機物,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花生葉片的結構示意圖,標號②細胞中有而①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   。
(2)為了進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動,興趣小組設計了乙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如下:①首先關閉閥門,在黑暗處放置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會向   移動。②將此裝置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后,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 一段時間后取下葉片a,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   ,原因是綠葉在光照下制造了淀粉。
三、探究題(每空2分,共36分)
26.(2024八下·越城月考)小金根據植物葉片氣孔越多,蒸騰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了某種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數量的關系。
實驗步驟:
①取4支長勢良好且葉片數量和表面積相同的某種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條,分別編號甲、乙、丙、丁。
②甲枝條不作處理,乙枝條每片葉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閉氣孔),丙枝條每片葉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條每片葉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③將4支枝條分別置于裝有等量清水的錐形瓶中,并分別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層。
④將4個錐形瓶分別放置于四個大小相同的鐘罩內,鐘罩內壁貼足量、等質量的硅膠干燥膠片,用以完全吸收鐘罩內空氣中的水蒸氣。
⑤將四個裝置置于相同的陽光照射下,相同時間后稱得硅膠干燥膠片質量增加分別為△m甲、△m乙、△m丙、△m丁。
請回答問題:
(1)步驟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層的目的是   。
(2)在該實驗中使用了轉換法,將蒸騰作用的速率快慢轉換為   。
(3)實驗測得△m甲>△m丙>△m乙>△m丁,請判斷該植物葉片上表皮氣孔數   (選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氣孔數。
(4)小金還利用該實驗裝置研究了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你認為小金還要測量的是   。
27.(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小液流法”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實驗步驟和結果如下。
實驗步驟如下。
①配制具有一定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潔凈的帶塞試管,分成甲、乙兩組,每組試管依次編號為1~6號。向甲、乙兩組相同編號的試管中加入相同濃度的蔗糖溶液4 毫升,迅速塞緊試管,備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葉片60片,隨機均分為6組,分別加入甲組的6支試管中,并塞緊試管。放置20分鐘,期間多次搖動試管。再向甲組每支試管中加入微量甲烯藍粉末(忽略對蔗糖濃度的影響),充分搖勻;
④將乙組蔗糖溶液搖勻,用彎頭毛細吸管從甲組試管中吸取少量藍色溶液,插入乙組相同編號試管內的溶液中部,從毛細吸管一端輕輕擠出藍色小滴溶液(如圖所示)。觀察藍色小滴的升降情況,并做好記錄。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乙組試管編號 1 2 3 4 5 6
加入的蔗糖溶液濃度(摩爾/升)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藍色小滴升降情況 ↓ ↓ ↓ ↑ ↑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中,裝有不同濃度蔗糖溶液的試管要及時塞緊的目的是   。步驟③不同試管中加入的黑藻葉片的大小和數量要相同,目的是   。
(2)乙組試管 1、2、3 中藍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   。
(3)根據實驗結果可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介于   之間。若要使估測結果更準確,則實驗思路是   。
28.(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技活動小組利用學校空地建立了一個小型農業生態園,在園內同學們開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動。請分析回答:
(1)在向生態園內移栽花卉時,同學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選擇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花卉的部分葉片:三是讓移栽花卉的根部盡量帶著一個土坨。其中,前兩項措施都是為了    , 第三項措施是為了   。
(2)為探究無機鹽對植物的影響,同學們在園內選取了發育情況相同的兩株健壯天竺葵幼苗,分別放在等質量的甲、乙兩瓶液體中培養(甲中裝蒸餾水、乙中裝土壤浸出液)。一段時間后,甲、乙兩瓶中的植株變化如表:
植株 實驗前質量/克 實驗后質量/克 生長情況
甲 92 116 矮小、纖細、葉色變黃
乙 91 258 莖粗、枝多、葉色濃綠
你認為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其進行了   作用的結果;比較甲、乙兩瓶植株的變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小明在上述探究的基礎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后來他發現栽培的天竺葵生長情況并不理想,甚至還出現了爛根,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29.(2024八下·越城月考)氨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構成生物體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氣中游離態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數生物所利用,必須經過變化,并與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銨鹽等),才能被植物利用。請回答:
(1)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某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
A.莖稈細小、易倒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 C.生長緩慢,葉色暗綠D.只開花不結果
(2)工業上常用空氣冷凍分離法來獲得氮氣(即由液態空氣分餾來獲得氮氣)這種方法制氮氣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氣與氧氣哪一物理性質的差異?   。
(3)實驗室制備少量氮氣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亞硝酸銨來制取氮氣,其反應如下:,該反應是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4)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   價
四、計算題(每空1分,第二小題2分,共4分)
30.(2024八下·越城月考)松材線蟲病是危害松屬植物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病原線蟲從松樹的傷口進入,寄生在樹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輸送受阻、蒸騰作用降低、樹脂合成急劇減少。目前,防治松材線蟲的主要措施是給松樹“注射”一種有效成分是苦參堿的免疫激活劑。注藥方法是在松樹樹干基部斜鉆出一個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藥劑瓶,依靠樹體自身的輸導功能將藥液運輸到樹體各個部位,達到防治松材線蟲病的目的。
(1)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   。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優點是   。目前在公園、景區等病蟲害防治中得到廣泛應用。
(2)已知每瓶藥劑的質量是50克,苦參堿的質量分數為0.3%。欲利用質量分數30%的苦參堿原液,配制這樣的免疫激活劑50000瓶,需要原液的質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植物→人體”,或通過“土壤→水→人體” 間接被人體吸收,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A.化學肥料和農藥不合理施用,其殘留物不僅污染土壤,也會污染水體,A錯誤。
B.未經處理的植物的枯枝敗葉在土壤中經發酵會形成農家肥料,不會污染土壤,B正確。
C.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體,經滲透或澆灌會污染土壤,C錯誤。
D.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觸土壤會使土壤受到污染,D錯誤。
故答案為:B
2.【答案】A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根毛的作用:根毛是植物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的結構,增大了根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植物通過根毛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2)導管的功能:導管是植物木質部中由死細胞上下貫通而形成的管道,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根毛吸收的水分進入根內部后,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到植物的莖、葉等器官。
(3)氣孔的功能:氣孔是植物葉片表皮上由兩個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也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運輸到葉片等部位的水分,大部分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
(4)篩管的作用: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主要運輸有機物,與水分進出植物體無關。
【解答】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表皮內的層層細胞→根內的導管→莖內的導管→葉脈的導管→葉片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水蒸氣)。因此植物體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運輸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依次是根毛、導管、氣孔,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3.【答案】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組織類型:植物有多種組織,如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葉片表皮具有保護內部組織的功能,屬于保護組織,而非營養組織 。
(2)葉片組成結構:葉片主要由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組成,并非僅由葉肉和葉脈組成。表皮起保護作用,葉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葉脈有輸導和支持作用。
(3)葉肉細胞功能: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肉細胞能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 。
(4)氣孔開閉規律:葉片表皮上的氣孔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通道。氣孔的開閉受保衛細胞控制,一般白天光照充足、溫度適宜等條件下氣孔開放,但中午溫度過高時會部分關閉以減少水分散失;夜晚一般大部分關閉,但也不是全部關閉,在某些特殊生理需求下可能有少量氣孔開放。
【解答】A、植物葉的上下表皮具有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A錯誤。B、葉片由葉肉、葉脈、表皮三部分組成,B錯誤。
C、葉片上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緊密,含有的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
D、氣孔是保衛細胞之間形成的凸透鏡狀的小孔。保衛細胞吸水時,細胞膨脹,細胞厚度增加,兩細胞分離,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時,細胞收縮,細胞厚度減小,兩細胞并合,氣孔閉合,D錯誤。
故答案為:C。
4.【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其進行的必要條件是光照,在夜晚沒有光時無法進行。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只要是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等條件限制。
(3)根毛吸水:根毛吸水主要取決于細胞液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差。在下雨等情況下,土壤溶液濃度可能變化,當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時,根毛可能失水,并非在各種條件下都能持續吸水。
(4)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在空氣濕度很大(如下雨時)或夜晚等情況下,蒸騰作用會減弱甚至受到抑制。
【解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進行的時間、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陽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可同時進行;但在夜間,光合作用停止,蒸騰作用也大大減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還是在夜間,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下雨天,植物的蒸騰作用基本停止。植物的蒸騰作用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所以,根毛吸水與蒸騰作用密切相關。
可見,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綠色植物,在題圖所示的五種不同條件下都能持續不斷地進行的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5.【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當外界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當外界濃度低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
【解答】將馬鈴薯切削成圖中所示形狀后,在馬鈴薯內凹處加入1液體,在小容器中加入2液體,一段時間后,馬鈴薯內凹處的液體液面上升,容器中的液面下降。說明1液體從馬鈴薯細胞中得到了水,馬鈴著吸收了容器中的液體。由馬鈴薯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可知,1液體的濃度高于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1是鹽水,2液體的濃度低于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2是清水,符合要求的選項是D。
故選D。
6.【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原理:種子萌發時,細胞會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會使周圍環境溫度升高。
(2)活種子與死種子區別:萌發的豌豆種子是活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而煮熟并滅菌的種子,細胞已死亡,無法進行呼吸作用,也就不會釋放熱量。
(3)實驗裝置特點:保溫瓶有一定的保溫作用,能減少熱量的散失,使得萌發種子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能在瓶內積累,從而使溫度計示數上升。
(4)溫度變化趨勢:甲瓶中是萌發的種子,會因呼吸作用產熱使溫度上升;乙瓶中是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溫度基本保持不變。
【解答】呼吸作用進行的條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分解,釋放出的能量供給種子的各項生理活動的利用,同時一部分能量以熱的形式散失出來,所以甲瓶內的溫度計度數會升高。
乙瓶內的種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熱量散失,所以溫度計度數基本不變。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能釋放氧氣的過程,是光合作用、施肥的目的、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植物的根呼吸:需要及時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解答】A、由于植物的根需要進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土壤疏松有利于氧氣進入,所以經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空氣增加,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因此 給農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題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有適宜的光照強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所以白天為大棚作物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
C、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保護根毛,植物 適應原有的土壤濃度,保留土坨,暫時有利于根對水的吸收,防止根毛被破壞,影響植物的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故不符合題意;
D、移栽果樹時剪去部分的枝葉,葉片主要是蒸騰作用的場所,剪去葉片,減弱植物體內蒸騰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而不是降低光合作用,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答案】D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氣孔的功能: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 “窗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通過氣孔進出,同時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
(2)光合作用的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這一過程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對維持大氣中的碳 - 氧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3)蒸騰作用的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促進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同時拉動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向上運輸。
(4)植物生理活動的持續性:在光照下,植物不僅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
【解答】A、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因此,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A正確。
B、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超過了自身對氧的需要),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B正確。
C、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無機鹽溶解在水中搭便車一起被運輸,因此蒸騰作用也促進了無機鹽的運輸,C正確。
D、在光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在黑暗中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D錯誤。
故答案為:D。
9.【答案】C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做土壤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的相同條件是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體積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滲水的時間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一樣多;⑤實驗中錐形瓶是僅僅用來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答案為:C。
10.【答案】A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在本題中,果樹枝在光照下,水分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以水蒸氣形式散失到空氣中,導致裝置重量減輕。
(2)運輸作用:主要是指植物體內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等過程,運輸作用本身不會直接導致裝置重量明顯減少 。
(3)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和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會使裝置重量有如此明顯的減少。
(4)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合成有機物,不會導致裝置重量明顯下降。
【解答】植物放在陽光下,同時進行三種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重量變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了二氧化碳,重量變化也不大;植物的蒸騰作用在不停的進行,因為它要:1,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及無機鹽的運輸; 2,促進根部對礦質離子的吸收; 3,降低植物葉片表面的溫度;所以此裝置的重量減輕主要是蒸騰作用造成的。
故答案為:A。
11.【答案】C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解答】選C。含鉀的無機鹽使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種植馬鈴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時要多施鉀肥.
【分析】此題考查了含氮的、含鉀的、含磷的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
12.【答案】A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根的吸收作用: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通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并非從土壤獲取 。
(2)無機鹽的作用:磷肥能促進作物生長,促使作物穗粒增多,籽粒飽滿。在水稻開花期合理施磷肥可促進籽粒飽滿 。
(3)葉片的生理功能:水稻葉片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同時活細胞時刻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葉片表皮有氣孔,可進行蒸騰作用,水分通過氣孔散失到外界 。
(4)莖的結構與功能:水稻的莖是直立莖,莖內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負責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 。
【解答】A、植物需要的有機物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無機鹽是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A錯誤。
B、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磷肥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鉀肥有利于有機物向植物儲存器官內轉運。故水稻開花期可合理施磷肥促進籽粒飽滿,B正確。
C、水稻的葉片含有葉綠體和線粒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C正確。
D、水稻的莖中含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D正確。
故答案為:A。
13.【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細胞吸水原理: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這是基于滲透作用原理,水分會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擴散。
(2)根毛細胞吸水情況:在本題圖中,水從土壤進入根毛細胞,說明根毛細胞處于吸水狀態。
(3)濃度比較依據:根據細胞吸水原理,根毛細胞吸水意味著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解答】分析題圖,圖中箭頭指向根毛,表示水從土壤進入根毛細胞,表示根毛細胞吸水;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所以根毛細胞與土壤溶液的濃度相比偏大。
因此,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答案】B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必定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
2、蒸騰作用的意義是:① 減低葉片的溫度保護植物體 ;② 促進根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 ;
3、保衛細胞含水多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含水少時氣孔關閉;
4、當細胞液濃度小于環境濃度時細胞會失水,反之會吸水。
【解答】A、保衛細胞是植物細胞,細胞結構中含有細胞壁,A錯誤;
B、蒸騰作用的意義之一是減低葉片的溫度保護植物體 ,B正確;
C、保衛細胞含水量的多少會影響氣孔的開閉,當含水量少時氣孔關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無法進入,光合作用不能繼續進行,C錯誤;
D、左圖氣孔張開,保衛細胞水分充足,而當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時,葉片失水,保衛細胞的氣孔是關閉的,應如右圖所示,D錯誤。
故選B
15.【答案】C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植物根系特性:植物根系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會朝著水分和養分充足的方向生長和延伸。
(2)判斷植物種類依據:判斷植物是否屬于同種類型,主要依據植物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等多方面綜合判斷,根系形態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不能僅根據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判斷是否為不同種類。
(3)植物生長時間與根系關系:植物生長時間長短會影響根系發達程度,但僅從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難以準確判斷生長時間長短,還需結合植株整體大小、莖的粗細等其他因素。
(4)播種深度與根系關系:播種深度主要影響種子萌發初期根系的生長方向和位置等,但不會直接導致根系呈現出如此明顯差異的分布狀況。
【解答】根系在生長過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長,使根的生長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
據此分析圖示:甲地土壤右側深層水肥較多,土壤左側水肥匱乏;乙地土壤深層水肥匱乏,土壤淺層水肥充足;丙地土壤深層水肥充足,淺層水肥匱乏。因此,影響根系不同分布的因素是三地土壤中水肥分布深淺不同。三株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生長時間長短和播種深淺與根系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關系不大。
因此,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6.【答案】A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從同一株新鮮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質量相同的大葉片為控制實驗中的其他條件,通過改變涂抹凡士林不同位置,比較甲、乙、丙、丁葉子的重量探究植物體內的水是從葉的哪些地方散發出來的問題。
【解答】由于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因此甲不涂凡士林,葉片水分散失最多,下表皮氣孔數多于上表皮,下表皮被凡士林密封,因此丙的重量大于乙的重量,因此將四組同時置于溫暖通風處,6小時后稱重,組別的重量從小到大排序為甲乙丙丁,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7.【答案】A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圖示為葉片的橫切面示意圖,①是上表皮,②是葉肉,③是下表皮,④是保衛細胞,⑤是葉脈,⑥是氣孔。
【解答】A、②葉肉細胞中含豐富的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A正確。
B、⑤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無機鹽就是由葉脈中的導管運輸到葉肉細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也是通過葉脈中的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部位的,B錯誤。
C、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由④保衛細胞控制其開閉,C錯誤。
D、葉片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葉脈中含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葉肉屬于營養組織,可見葉片屬于器官,D錯誤。
故答案為:A。
18.【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細胞分裂所產生的新細胞,起初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在生長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結果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2)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復制加倍,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形態和數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3)圖示中:a成熟區;b伸長區;c分生區;①是細胞生長,②是細胞分裂。
【解答】A、解讀題圖可知:②表示細胞分裂、③表示細胞分化,A正確。
B、幼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B錯誤。
C、b伸長區位于分生區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進的主要區域,其外觀透明,潔白而光滑,生長最快的部分是伸長區,C正確。
D、帶土坨移栽幼苗的目的是保護幼根和根毛,D正確。
故答案為:B。
19.【答案】有氧呼吸;黏土類;P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壊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壊土三種類型。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差。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一般;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解答】砂土類土壊透氣性較好,但保水性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導致霉根死亡則說明該類土壊中水含量較高,黏土類土壊是土壊中蓄水性最好的一類土壊。 為了促進玉米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 花,可多施加一些磷肥。
故答案為:有氧呼吸;黏土類;P
20.【答案】須根系;不加;分化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根系類型:植物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直根系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主根發達;須根系沒有明顯主根,由許多粗細相近的不定根組成 。小麥的根沒有明顯主根,屬于須根系。
(2)顯微鏡觀察裝片制作:在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為保護物鏡和防止標本液體外溢,一般需要加蓋玻片。
(3)根尖細胞分化:根尖由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根毛區)組成。伸長區細胞能不斷伸長,成熟區(根毛區)細胞是由伸長區細胞進一步分化而來,細胞形態和功能發生改變,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根毛細胞等 。
【解答】(1)由圖可以看出小麥的幼根沒有明顯主、側根之分,由許多不定根組成的根系,所以是須根系。
(2)因為須根系細胞排列較攏,觀察根毛細胞時,如果裝片上面又蓋玻片,會產生根毛之間存在氣泡的情況,影響觀察效果,所以不加蓋玻片。根毛區的細胞停止分裂,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長度的根毛;伸長區的細胞細胞壁薄,細胞核小,細胞逐漸停止分裂,能較快生長,所以根毛細胞的形態與功能與伸長區的不同,是由伸長區的細胞分化而來的。
21.【答案】③;二氧化碳;④;黃白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葉片結構功能: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葉脈中含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起到運輸功能。圖中③是葉脈。
(2)光合作用氣體交換: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進入葉片。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通道,圖中④是氣孔。在葉片上下表面涂凡士林會堵塞氣孔,使二氧化碳無法進入葉片,影響光合作用。
(3)葉綠素的性質:葉綠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將植物葉片放在陽光下照射后,摘下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葉綠素會溶解到酒精中,葉片失去葉綠素后呈黃白色。
【解答】(1)③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因此③葉脈具有運輸功能。
(2)表皮上有氣孔,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從④氣孔吸收進入葉片內。因此在葉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層凡士林,凡士林堵住了氣孔,會直接影響到葉片的光合作用。
(3)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脫色后葉片成黃白色。
22.【答案】(1)根
(2)形成層
(3)大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吸水器官: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具有大量根毛,增大了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
(2)莖的結構與增粗:木本植物莖能逐年增粗是因為莖中有形成層,形成層細胞能不斷分裂向內形成木質部,向外形成韌皮部。而水稻等草本植物莖中沒有形成層,所以不能明顯增粗 。
(3)細胞液濃度與植物耐鹽性:植物細胞吸水或失水取決于細胞液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差。在鹽堿地中,土壤溶液濃度較高,“海水稻” 能在鹽堿地生長,可能是其細胞液濃度比常見植物細胞液濃度大,使細胞能從鹽堿地環境中吸收水分 。
【解答】(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植物體的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2)木本植物莖包括樹皮、木質部和髓,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組成,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能不斷的進行細胞分裂,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而“超級雜交水稻”的莖沒有形成層,因此它的莖不能增粗。
(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說明其細胞液的濃度比常見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植物體的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2)木本植物莖包括樹皮、木質部和髓,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組成,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能不斷的進行細胞分裂,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而“超級雜交水稻”的莖沒有形成層,因此它的莖不能增粗。
(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說明其細胞液的濃度比常見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
23.【答案】(1)光合
(2)篩管
(3)保衛細胞;二氧化碳和氧氣
(4)無機鹽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若 a 表示二氧化碳,b 表示氧氣,符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特點,此過程表示光合作用。
(2)篩管運輸:植物莖內的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圖中 d 物質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在馬鈴薯的莖中由篩管運輸。
(3)氣孔結構與功能: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其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氧氣(用于呼吸作用) 。
【解答】(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若圖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馬鈴薯的光合作用;c是水、d是有機物。
(2)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d物質是有機物,在馬鈴薯的莖中是由篩管運輸。
(3)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
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氣(呼吸作用的原料)。
(4)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和有機物,有機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農民在種莊稼時施農家肥,農家肥中的有機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供農作物吸收利用。所以,施農家肥,主要目的是為其生長提供無機鹽。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若圖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馬鈴薯的光合作用;c是水、d是有機物。
(2)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d物質是有機物,在馬鈴薯的莖中是由篩管運輸。
(3)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
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氣(呼吸作用的原料)。
(4)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和有機物,有機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農民在種莊稼時施農家肥,農家肥中的有機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供農作物吸收利用。所以,施農家肥,主要目的是為其生長提供無機鹽。
24.【答案】(1)B
(2)C;大于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莖的固定方式:葡萄藤是攀緣莖,需要借助其他物體向上生長。在種植中,果農通常會設置支架等幫助其固定生長,圖中 B 方式呈現了葡萄藤借助水泥立桿固定的情景 。
(2)氣孔狀態與細胞吸水:植物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開放狀態,圖中 C 表示氣孔開放狀態。當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時,水分從葉片散失,根會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毛細胞才能吸水 。
【解答】(1)與不同的生活環境相適應,植物的莖分為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和匍匐莖。圖中,A為纏繞莖、B為攀緣莖。葡萄的莖為攀緣莖,因此,果農會采用B方法固定葡萄藤。
(2)圖中,C表示氣孔處于開放狀態、D表示氣孔處于關閉狀態。葡萄葉片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圖中C開放狀態。
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時形成的蒸騰拉力促使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時。
(1)與不同的生活環境相適應,植物的莖分為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和匍匐莖。圖中,A為纏繞莖、B為攀緣莖。葡萄的莖為攀緣莖,因此,果農會采用B方法固定葡萄藤。
(2)圖中,C表示氣孔處于開放狀態、D表示氣孔處于關閉狀態。葡萄葉片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圖中C開放狀態。
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時形成的蒸騰拉力促使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時。
25.【答案】(1)葉綠體
(2)左;葉片變藍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葉片結構及植物生理活動相關知識,具體如下:
(1)葉片細胞結構差異:圖甲中①是表皮細胞,主要起保護作用,不含葉綠體;②是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③是葉脈、④是氣孔。
(2)植物呼吸作用:在黑暗環境中,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而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會吸收二氧化碳,導致裝置內氣體減少,氣壓降低,所以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會向左移動。
(3)植物光合作用:將裝置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后,葉片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變藍,所以滴加碘液后葉片 a 變藍 。
【解答】(1)葉肉屬于營養組織,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緊密,含有的葉綠體較多,顏色較深,屬于柵欄組織; 靠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含有的葉綠體較少,顏色較淺,屬于海綿組織。故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肉中。 表皮是葉片表面的一層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不含葉綠體; 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
因此,②葉肉細胞中有而①表皮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葉綠體。
(2)①在黑暗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此裝置內氣壓降低,紅色液滴向左移動。
②光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葉片變藍色。
(1)葉肉屬于營養組織,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緊密,含有的葉綠體較多,顏色較深,屬于柵欄組織; 靠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含有的葉綠體較少,顏色較淺,屬于海綿組織。故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肉中。 表皮是葉片表面的一層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不含葉綠體; 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
因此,②葉肉細胞中有而①表皮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葉綠體。
(2)①在黑暗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此裝置內氣壓降低,紅色液滴向左移動。
②光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葉片變藍色。
26.【答案】防止水分蒸發干擾實驗;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的增加值;少于;實驗前錐形瓶中的水量和實驗后錐形瓶中的水量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實驗變量控制:在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中,油層可以隔絕空氣,防止水分從水面蒸發,保證實驗中裝置內水分的減少只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避免其他因素干擾實驗結果。
(2)轉換法應用:轉換法是將不易觀察或測量的量轉換為容易觀察或測量的量。在本實驗中,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水蒸氣量不易直接測量,通過測量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增加量,來間接反映蒸騰作用速率的快慢。
(3)氣孔分布與蒸騰作用:植物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氣孔進行。甲枝條不處理,蒸騰作用最強;乙枝條下表皮涂凡士林,丙枝條上表皮涂凡士林,丁枝條上下表皮都涂凡士林。
(4)實驗數據補充:要研究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需要知道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通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增加量體現)和植物的總吸水量,所以還需測量錐形瓶內水減少的量。
【解答】(1)錐形瓶液面有油團,防止水分蒸發干擾實驗。
(2)鐘罩內壁貼足量、等質量的硅膠干燥膠片,用以完全吸收鐘罩內空氣中的水蒸氣,所以該實驗將蒸騰作用的速率快慢轉換為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的增加值。
(3)蒸騰散失的水分被硅膠片吸收,因此硅膠片增加的重量就是蒸騰散失的水量,實驗測得△m甲>△m丙>△m乙>△m丁,由此說明上表皮的氣孔比下表皮的氣孔少。
(4)利用該實驗裝置研究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則需要知道植物吸收水量的多少,則需要測量裝置中實驗前錐形瓶中的水量和實驗后錐形瓶中的水量。
27.【答案】(1)防止水分蒸發改變蔗糖溶液濃度;控制單一變量
(2)蔗糖溶液濃度低于黑藻葉細胞液濃度,導致黑藻葉細胞吸水后甲組蔗糖溶液濃度升高,密度變大
(3)0.15摩爾/升~0.20摩爾/升;在0.15摩爾/升~0.20摩爾/升的之間設置更多濃度不同的實驗組,再次重復試驗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2)質壁分離為植物細胞常有的現象,質壁分離是指植物的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成分)分開。質壁分離的原理為:①濃度差的存在,引起細胞失水,②細胞壁的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因此細胞發生質壁分離。不同濃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程度不同,濃度越大,細胞失水越多,質壁分離的程度越大。
【解答】(1)為保證本實驗是在預設濃度的蔗糖溶液中進行,防止水分蒸發,因此步驟②中,裝有不同濃度蔗糖溶掖的試管要及時塞緊。
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步驟③中,不同試管中加入的黑藻葉片的大小和數量要相同,目的是保證變量的唯一。
(2)乙組試管 1、2、3 中藍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蔗糖溶液濃度低于黑藻葉細胞液濃度,導致黑藻葉細胞吸水后甲組蔗糖溶液濃度升高,密度變大。
(3)細胞液的濃度的最小范圍是使細胞吸水的最大蔗糖溶液濃度和使細胞失水的最小蔗糖溶液濃度之間,所以根據實驗結果可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介于0.15~0.20 mol L-1之間。
若要使估測結果更準確,則須在0.15~0.20 mol L-1之間設置更小的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復上述實驗,直至藍色小滴不移動時試管中的蔗糖溶液濃度與黑藻葉片細胞液濃度相當。
(1)為保證本實驗是在預設濃度的蔗糖溶液中進行,防止水分蒸發,因此步驟②中,裝有不同濃度蔗糖溶掖的試管要及時塞緊。
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步驟③中,不同試管中加入的黑藻葉片的大小和數量要相同,目的是保證變量的唯一。
(2)乙組試管 1、2、3 中藍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蔗糖溶液濃度低于黑藻葉細胞液濃度,導致黑藻葉細胞吸水后甲組蔗糖溶液濃度升高,密度變大。
(3)細胞液的濃度的最小范圍是使細胞吸水的最大蔗糖溶液濃度和使細胞失水的最小蔗糖溶液濃度之間,所以根據實驗結果可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介于0.15~0.20 mol L-1之間。
若要使估測結果更準確,則須在0.15~0.20 mol L-1之間設置更小的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復上述實驗,直至藍色小滴不移動時試管中的蔗糖溶液濃度與黑藻葉片細胞液濃度相當。
28.【答案】(1)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保護幼根和根毛
(2)光合;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根部浸入液體中,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移栽措施原理:
蒸騰作用與移栽: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傍晚或陰雨天溫度低、光照弱,蒸騰作用弱;去掉部分葉片,減少了蒸騰作用的面積,這兩項措施都能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
根的保護: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根毛區),帶土坨移栽能保護幼根和根毛,避免其受損,利于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提高移栽成活率 。
(2)植物生長與無機鹽:
光合作用與生長: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使植株質量增加。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的結果。
無機鹽的作用:甲瓶蒸餾水中缺乏無機鹽,植株矮小、纖細、葉色變黃;乙瓶土壤浸出液含多種無機鹽,植株莖粗、枝多、葉色濃綠。對比可知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
植物爛根原因:土壤浸出液濃度過高時,會大于植物根毛細胞液濃度,導致根毛細胞失水,引起燒苗現象;同時,若土壤浸出液長期處于過濕狀態,會導致土壤中氧氣含量減少,根無法正常呼吸,從而出現爛根 。
【解答】(1)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保護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帶土移栽。移栽植物時,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②去掉部分枝條和葉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能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③在傍晚或陰天移栽。因為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在向生態園內移栽花卉時,同學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選擇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花卉的部分葉片;三是讓移栽花卉的根部盡量帶著一個土坨。其中,前兩項措施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第三項措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
(2)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其進行了光合作用的結果。
甲、乙兩瓶是以無機鹽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甲中裝蒸餾水,植株矮小、纖細、葉色變黃;乙中裝土壤浸出液(含有無機鹽)植株莖粗、枝多、葉色濃綠;比較甲、乙兩瓶植株的變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用土壤浸出液栽培天竺葵,需要經常向培養液中通氣,否則會出現爛根。
(1) 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保護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帶土移栽。移栽植物時,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②去掉部分枝條和葉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能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③在傍晚或陰天移栽。因為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在向生態園內移栽花卉時,同學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選擇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花卉的部分葉片;三是讓移栽花卉的根部盡量帶著一個土坨。其中,前兩項措施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第三項措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
(2)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其進行了光合作用的結果。
甲、乙兩瓶是以無機鹽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甲中裝蒸餾水,植株矮小、纖細、葉色變黃;乙中裝土壤浸出液(含有無機鹽)植株莖粗、枝多、葉色濃綠;比較甲、乙兩瓶植株的變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用土壤浸出液栽培天竺葵,需要經常向培養液中通氣,否則會出現爛根。
29.【答案】B;沸點;分解;-3
【知識點】鹽與化肥
【解析】【分析】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氮、磷、鉀。
【解答】(1)氮肥有促進植物 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某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生長矮小,葉色發黃。故選B;
(2)氮氣的沸點為 -196℃,氧氣的沸點為 -183℃。在液態空氣逐漸升溫的過程中,溫度先達到氮氣的沸點,氮氣先氣化變成氣體,從而實現氮氣與氧氣的分離;工業上常用空氣冷凍分離法來獲得氮氣(即由液態空氣分餾來獲得氮氣)這種方法制氮氣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氣與氧氣沸點的差異;
(3)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4)NH3中,氫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N元素化合價為-3價,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3。
30.【答案】(1)木質部;用量少,不會污染環境
(2)25kg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植物莖的結構與輸導:
莖的結構:松樹莖結構包括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等。木質部中有導管,能運輸水和無機鹽等物質,要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木質部,因為藥劑需通過導管運輸 。
施藥優點: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給松樹 “注射” 藥劑的優點是用量少,能精準作用于樹體,同時不會像大面積噴灑那樣對周圍環境造成廣泛污染 。
(2)溶液配制計算:
溶質質量守恒原理:在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這是解決溶液配制相關計算的關鍵依據。
【解答】(1)導管位于木質部,從下往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因此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木質部。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最大的優點在于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設需要原液的質量為m。
則:m×30%=50g×0.3%×5000。
m=25000g=25kg。
(1)導管位于木質部,從下往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因此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木質部。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最大的優點在于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設需要原液的質量為m。
則:m×30%=50g×0.3%×5000。
m=25000g=25kg。
1 / 1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紹興市元培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月考科學試題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6分)
1.(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列物質還不會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化學肥料和農藥 B.未經處理的植物的枯枝敗葉
C.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 D.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植物→人體”,或通過“土壤→水→人體” 間接被人體吸收,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A.化學肥料和農藥不合理施用,其殘留物不僅污染土壤,也會污染水體,A錯誤。
B.未經處理的植物的枯枝敗葉在土壤中經發酵會形成農家肥料,不會污染土壤,B正確。
C.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體,經滲透或澆灌會污染土壤,C錯誤。
D.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觸土壤會使土壤受到污染,D錯誤。
故答案為:B
2.(2024八下·越城月考)水分進出植物體的主要途徑依次是(  )
A.根毛、導管、氣孔 B.根毛、篩管、氣孔
C.氣孔、根毛、導管 D.根毛、氣孔、導管
【答案】A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根毛的作用:根毛是植物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的結構,增大了根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植物通過根毛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2)導管的功能:導管是植物木質部中由死細胞上下貫通而形成的管道,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根毛吸收的水分進入根內部后,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到植物的莖、葉等器官。
(3)氣孔的功能:氣孔是植物葉片表皮上由兩個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也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運輸到葉片等部位的水分,大部分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
(4)篩管的作用: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主要運輸有機物,與水分進出植物體無關。
【解答】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表皮內的層層細胞→根內的導管→莖內的導管→葉脈的導管→葉片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水蒸氣)。因此植物體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運輸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依次是根毛、導管、氣孔,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3.(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列關于葉片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葉片表皮屬于營養組織
B.葉片由葉肉和葉脈組成
C.葉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D.葉片表皮上有氣孔,白天全部開放,夜晚全部關閉
【答案】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組織類型:植物有多種組織,如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葉片表皮具有保護內部組織的功能,屬于保護組織,而非營養組織 。
(2)葉片組成結構:葉片主要由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組成,并非僅由葉肉和葉脈組成。表皮起保護作用,葉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葉脈有輸導和支持作用。
(3)葉肉細胞功能: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肉細胞能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 。
(4)氣孔開閉規律:葉片表皮上的氣孔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通道。氣孔的開閉受保衛細胞控制,一般白天光照充足、溫度適宜等條件下氣孔開放,但中午溫度過高時會部分關閉以減少水分散失;夜晚一般大部分關閉,但也不是全部關閉,在某些特殊生理需求下可能有少量氣孔開放。
【解答】A、植物葉的上下表皮具有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A錯誤。B、葉片由葉肉、葉脈、表皮三部分組成,B錯誤。
C、葉片上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緊密,含有的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
D、氣孔是保衛細胞之間形成的凸透鏡狀的小孔。保衛細胞吸水時,細胞膨脹,細胞厚度增加,兩細胞分離,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時,細胞收縮,細胞厚度減小,兩細胞并合,氣孔閉合,D錯誤。
故答案為:C。
4.(2024八下·越城月考)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綠色植物,在如圖所示的五種不同條件下都能持續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根毛吸水 D.蒸騰作用
【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其進行的必要條件是光照,在夜晚沒有光時無法進行。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只要是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等條件限制。
(3)根毛吸水:根毛吸水主要取決于細胞液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差。在下雨等情況下,土壤溶液濃度可能變化,當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時,根毛可能失水,并非在各種條件下都能持續吸水。
(4)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在空氣濕度很大(如下雨時)或夜晚等情況下,蒸騰作用會減弱甚至受到抑制。
【解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進行的時間、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陽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可同時進行;但在夜間,光合作用停止,蒸騰作用也大大減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還是在夜間,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下雨天,植物的蒸騰作用基本停止。植物的蒸騰作用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所以,根毛吸水與蒸騰作用密切相關。
可見,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綠色植物,在題圖所示的五種不同條件下都能持續不斷地進行的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5.(2024八下·越城月考)將一馬鈴薯切削成圖示的形狀,然后放一小容器中,分別加入1、2兩種液體,過一會兒后,其液面發生圖示的變化,則關于1、2兩種液體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是(  )
A.1、2都是清水 B.1、2都是鹽水
C.1是清水,2是鹽水 D.1是鹽水,2是清水
【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當外界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當外界濃度低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
【解答】將馬鈴薯切削成圖中所示形狀后,在馬鈴薯內凹處加入1液體,在小容器中加入2液體,一段時間后,馬鈴薯內凹處的液體液面上升,容器中的液面下降。說明1液體從馬鈴薯細胞中得到了水,馬鈴著吸收了容器中的液體。由馬鈴薯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可知,1液體的濃度高于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1是鹽水,2液體的濃度低于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2是清水,符合要求的選項是D。
故選D。
6.(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圖是研究豌豆種子萌發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哪一幅圖能表示實驗結果(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原理:種子萌發時,細胞會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會使周圍環境溫度升高。
(2)活種子與死種子區別:萌發的豌豆種子是活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而煮熟并滅菌的種子,細胞已死亡,無法進行呼吸作用,也就不會釋放熱量。
(3)實驗裝置特點:保溫瓶有一定的保溫作用,能減少熱量的散失,使得萌發種子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能在瓶內積累,從而使溫度計示數上升。
(4)溫度變化趨勢:甲瓶中是萌發的種子,會因呼吸作用產熱使溫度上升;乙瓶中是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溫度基本保持不變。
【解答】呼吸作用進行的條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分解,釋放出的能量供給種子的各項生理活動的利用,同時一部分能量以熱的形式散失出來,所以甲瓶內的溫度計度數會升高。
乙瓶內的種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熱量散失,所以溫度計度數基本不變。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列生產活動中的措施與其依據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給農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白天為大棚作物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
C.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保護根毛,有利于根對水的吸收
D.移栽果樹時剪去部分枝葉——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能釋放氧氣的過程,是光合作用、施肥的目的、蒸騰作用:是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植物的根呼吸:需要及時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解答】A、由于植物的根需要進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土壤疏松有利于氧氣進入,所以經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空氣增加,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因此 給農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題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有適宜的光照強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所以白天為大棚作物補充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
C、幼苗移栽時根部留土坨——保護根毛,植物 適應原有的土壤濃度,保留土坨,暫時有利于根對水的吸收,防止根毛被破壞,影響植物的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故不符合題意;
D、移栽果樹時剪去部分的枝葉,葉片主要是蒸騰作用的場所,剪去葉片,減弱植物體內蒸騰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而不是降低光合作用,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8.(2024八下·越城月考)對綠色植物各種生理活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氣孔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
B.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碳-氧平衡
C.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促進了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及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D.在光照下只進行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在黑暗中只進行呼吸作用。
【答案】D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氣孔的功能: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 “窗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通過氣孔進出,同時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
(2)光合作用的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這一過程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對維持大氣中的碳 - 氧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3)蒸騰作用的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促進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同時拉動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向上運輸。
(4)植物生理活動的持續性:在光照下,植物不僅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
【解答】A、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因此,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A正確。
B、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超過了自身對氧的需要),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B正確。
C、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是一種“泵”的原理,它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無機鹽溶解在水中搭便車一起被運輸,因此蒸騰作用也促進了無機鹽的運輸,C正確。
D、在光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在黑暗中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D錯誤。
故答案為:D。
9.(2024八下·越城月考)做土壤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相同的條件是(  )
①取用的砂粒和黏粒的體積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要相同 ③滲水的時間要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相同⑤錐形瓶要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做土壤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的相同條件是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體積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滲水的時間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一樣多;⑤實驗中錐形瓶是僅僅用來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答案為:C。
10.(2024八下·越城月考)把一剛摘下的果樹枝裝在小瓶中,如圖所示,用彈簧秤測得重為5牛,光照6小時后,測得重為4.8牛。其重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騰作用 B.運輸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答案】A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在本題中,果樹枝在光照下,水分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以水蒸氣形式散失到空氣中,導致裝置重量減輕。
(2)運輸作用:主要是指植物體內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等過程,運輸作用本身不會直接導致裝置重量明顯減少 。
(3)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和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會使裝置重量有如此明顯的減少。
(4)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合成有機物,不會導致裝置重量明顯下降。
【解答】植物放在陽光下,同時進行三種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重量變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了二氧化碳,重量變化也不大;植物的蒸騰作用在不停的進行,因為它要:1,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及無機鹽的運輸; 2,促進根部對礦質離子的吸收; 3,降低植物葉片表面的溫度;所以此裝置的重量減輕主要是蒸騰作用造成的。
故答案為:A。
11.(2024八下·越城月考)要使馬鈴薯和甘薯高產應當注意使用哪種無機鹽(  )
A.含氮無機鹽 B.含磷無機鹽 C.含鉀無機鹽 D.含硼無機鹽
【答案】C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解答】選C。含鉀的無機鹽使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種植馬鈴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時要多施鉀肥.
【分析】此題考查了含氮的、含鉀的、含磷的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
12.(2024八下·越城月考)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于2019 年 10 月首次公開測產,畝產達 1026.3公斤,下列有關水稻主長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水稻的根從土壤中獲取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B.水稻開花期合理施磷肥促進籽粒飽滿
C.水稻的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D.水稻的莖是直立莖,負責輸送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根的吸收作用: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通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并非從土壤獲取 。
(2)無機鹽的作用:磷肥能促進作物生長,促使作物穗粒增多,籽粒飽滿。在水稻開花期合理施磷肥可促進籽粒飽滿 。
(3)葉片的生理功能:水稻葉片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同時活細胞時刻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葉片表皮有氣孔,可進行蒸騰作用,水分通過氣孔散失到外界 。
(4)莖的結構與功能:水稻的莖是直立莖,莖內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負責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 。
【解答】A、植物需要的有機物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無機鹽是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A錯誤。
B、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磷肥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鉀肥有利于有機物向植物儲存器官內轉運。故水稻開花期可合理施磷肥促進籽粒飽滿,B正確。
C、水稻的葉片含有葉綠體和線粒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C正確。
D、水稻的莖中含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D正確。
故答案為:A。
13.(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圖是水從土壤進入根毛細胞的示意圖,此時根毛細胞與土壤溶液濃度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確定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細胞吸水原理: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溶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這是基于滲透作用原理,水分會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擴散。
(2)根毛細胞吸水情況:在本題圖中,水從土壤進入根毛細胞,說明根毛細胞處于吸水狀態。
(3)濃度比較依據:根據細胞吸水原理,根毛細胞吸水意味著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解答】分析題圖,圖中箭頭指向根毛,表示水從土壤進入根毛細胞,表示根毛細胞吸水;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所以根毛細胞與土壤溶液的濃度相比偏大。
因此,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2024八下·越城月考)雙子葉植物葉表皮上的氣孔,結構如圖所示,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保衛細胞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
B.蒸騰作用時水汽化吸熱,能帶走葉片上的部分熱量
C.保衛細胞的含水量的多少不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將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氣孔將如左圖所示
【答案】B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必定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
2、蒸騰作用的意義是:① 減低葉片的溫度保護植物體 ;② 促進根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 ;
3、保衛細胞含水多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含水少時氣孔關閉;
4、當細胞液濃度小于環境濃度時細胞會失水,反之會吸水。
【解答】A、保衛細胞是植物細胞,細胞結構中含有細胞壁,A錯誤;
B、蒸騰作用的意義之一是減低葉片的溫度保護植物體 ,B正確;
C、保衛細胞含水量的多少會影響氣孔的開閉,當含水量少時氣孔關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無法進入,光合作用不能繼續進行,C錯誤;
D、左圖氣孔張開,保衛細胞水分充足,而當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時,葉片失水,保衛細胞的氣孔是關閉的,應如右圖所示,D錯誤。
故選B
15.(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學在三個地點考察了三株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如上圖)下列推測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
A.三株植物屬不同種類型 B.三株植物生長時間長短不一
C.三地土壤中水肥分布深淺不同 D.三株植物播種深淺不一
【答案】C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植物根系特性:植物根系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會朝著水分和養分充足的方向生長和延伸。
(2)判斷植物種類依據:判斷植物是否屬于同種類型,主要依據植物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等多方面綜合判斷,根系形態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不能僅根據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判斷是否為不同種類。
(3)植物生長時間與根系關系:植物生長時間長短會影響根系發達程度,但僅從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難以準確判斷生長時間長短,還需結合植株整體大小、莖的粗細等其他因素。
(4)播種深度與根系關系:播種深度主要影響種子萌發初期根系的生長方向和位置等,但不會直接導致根系呈現出如此明顯差異的分布狀況。
【解答】根系在生長過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長,使根的生長具有向水性和向肥性。
據此分析圖示:甲地土壤右側深層水肥較多,土壤左側水肥匱乏;乙地土壤深層水肥匱乏,土壤淺層水肥充足;丙地土壤深層水肥充足,淺層水肥匱乏。因此,影響根系不同分布的因素是三地土壤中水肥分布深淺不同。三株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生長時間長短和播種深淺與根系在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關系不大。
因此,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6.(2024八下·越城月考)樂樂為研究“植物體內的水是從葉的什么地方散發出來的”,從同一株新鮮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質量相同的大葉片(下表皮氣孔數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處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組別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質量忽略不計)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將四組同時置于溫暖通風處,6小時后稱重,組別的重量從小到大排序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從同一株新鮮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質量相同的大葉片為控制實驗中的其他條件,通過改變涂抹凡士林不同位置,比較甲、乙、丙、丁葉子的重量探究植物體內的水是從葉的哪些地方散發出來的問題。
【解答】由于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因此甲不涂凡士林,葉片水分散失最多,下表皮氣孔數多于上表皮,下表皮被凡士林密封,因此丙的重量大于乙的重量,因此將四組同時置于溫暖通風處,6小時后稱重,組別的重量從小到大排序為甲乙丙丁,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7.(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片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②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B.⑤是葉脈,水分通過其中的篩管運輸到葉肉細胞
C.⑥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由表皮細胞控制其開閉
D.葉片由形態、結構和功能不同的細胞構成,屬于組織
【答案】A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圖示為葉片的橫切面示意圖,①是上表皮,②是葉肉,③是下表皮,④是保衛細胞,⑤是葉脈,⑥是氣孔。
【解答】A、②葉肉細胞中含豐富的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A正確。
B、⑤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無機鹽就是由葉脈中的導管運輸到葉肉細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也是通過葉脈中的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部位的,B錯誤。
C、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由④保衛細胞控制其開閉,C錯誤。
D、葉片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葉脈中含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葉肉屬于營養組織,可見葉片屬于器官,D錯誤。
故答案為:A。
18.(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為某植物根尖的結構及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①~③表示某些生理過程,a、b、c示根尖的某些區域。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②③分別表示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B.根的生長是從根冠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開始的
C.b區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D.帶土坨移栽幼苗對a區有保護作用
【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細胞分裂所產生的新細胞,起初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在生長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結果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2)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復制加倍,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形態和數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3)圖示中:a成熟區;b伸長區;c分生區;①是細胞生長,②是細胞分裂。
【解答】A、解讀題圖可知:②表示細胞分裂、③表示細胞分化,A正確。
B、幼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B錯誤。
C、b伸長區位于分生區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進的主要區域,其外觀透明,潔白而光滑,生長最快的部分是伸長區,C正確。
D、帶土坨移栽幼苗的目的是保護幼根和根毛,D正確。
故答案為:B。
二、填空題 (每空1分,共24分)
19.(2024八下·越城月考)旱地作物玉米等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若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則會因水分比例過大,導致植物根不能正常    而腐爛,俗稱“爛根”,最有可能導致玉米“爛根”而死亡的土壤類型是    (選填“砂土類”“壤土類”“黏土類”)。為了促進玉米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 花,可多施加一些    肥。
【答案】有氧呼吸;黏土類;P
【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土壊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壊土三種類型。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差。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一般;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解答】砂土類土壊透氣性較好,但保水性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導致霉根死亡則說明該類土壊中水含量較高,黏土類土壊是土壊中蓄水性最好的一類土壊。 為了促進玉米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 花,可多施加一些磷肥。
故答案為:有氧呼吸;黏土類;P
20.(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興趣小組在觀察小麥根尖的實驗中進行如下操作:
(1)取小麥的幼根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發現其屬于   (選填直根系或須根系)
(2)用顯微鏡在低倍鏡下,   (選填加或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并查閱資料后,興趣小組了解,根毛區中的細胞是由伸長區細胞進一步   而來的。
【答案】須根系;不加;分化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1)根系類型:植物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直根系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主根發達;須根系沒有明顯主根,由許多粗細相近的不定根組成 。小麥的根沒有明顯主根,屬于須根系。
(2)顯微鏡觀察裝片制作:在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為保護物鏡和防止標本液體外溢,一般需要加蓋玻片。
(3)根尖細胞分化:根尖由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根毛區)組成。伸長區細胞能不斷伸長,成熟區(根毛區)細胞是由伸長區細胞進一步分化而來,細胞形態和功能發生改變,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根毛細胞等 。
【解答】(1)由圖可以看出小麥的幼根沒有明顯主、側根之分,由許多不定根組成的根系,所以是須根系。
(2)因為須根系細胞排列較攏,觀察根毛細胞時,如果裝片上面又蓋玻片,會產生根毛之間存在氣泡的情況,影響觀察效果,所以不加蓋玻片。根毛區的細胞停止分裂,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長度的根毛;伸長區的細胞細胞壁薄,細胞核小,細胞逐漸停止分裂,能較快生長,所以根毛細胞的形態與功能與伸長區的不同,是由伸長區的細胞分化而來的。
21.(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所示,是葉片的橫切面,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葉片中起運輸功能的是   。(填序號)
(2)在葉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層凡士林,會直接影響到葉片的光合作用,這是因為光合的原料   無法從    (填序號)進入葉片內。
(3)將植物放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摘下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用清水漂洗后葉呈   色。
【答案】③;二氧化碳;④;黃白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葉片結構功能: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葉脈中含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起到運輸功能。圖中③是葉脈。
(2)光合作用氣體交換: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進入葉片。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通道,圖中④是氣孔。在葉片上下表面涂凡士林會堵塞氣孔,使二氧化碳無法進入葉片,影響光合作用。
(3)葉綠素的性質:葉綠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將植物葉片放在陽光下照射后,摘下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葉綠素會溶解到酒精中,葉片失去葉綠素后呈黃白色。
【解答】(1)③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因此③葉脈具有運輸功能。
(2)表皮上有氣孔,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從④氣孔吸收進入葉片內。因此在葉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層凡士林,凡士林堵住了氣孔,會直接影響到葉片的光合作用。
(3)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脫色后葉片成黃白色。
22.(2024八下·越城月考)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經過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超級雜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的“海水稻”,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產量。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2)“超級雜交水稻”的莖不能明顯增粗是因為其莖中沒有   的結構。
(3)在海邊的鹽堿地上,一般作物因為缺少水分難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可能是其細胞液的比常見植物細胞液的濃度   。
【答案】(1)根
(2)形成層
(3)大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吸水器官: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具有大量根毛,增大了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從土壤中吸收水分 。
(2)莖的結構與增粗:木本植物莖能逐年增粗是因為莖中有形成層,形成層細胞能不斷分裂向內形成木質部,向外形成韌皮部。而水稻等草本植物莖中沒有形成層,所以不能明顯增粗 。
(3)細胞液濃度與植物耐鹽性:植物細胞吸水或失水取決于細胞液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差。在鹽堿地中,土壤溶液濃度較高,“海水稻” 能在鹽堿地生長,可能是其細胞液濃度比常見植物細胞液濃度大,使細胞能從鹽堿地環境中吸收水分 。
【解答】(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植物體的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2)木本植物莖包括樹皮、木質部和髓,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組成,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能不斷的進行細胞分裂,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而“超級雜交水稻”的莖沒有形成層,因此它的莖不能增粗。
(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說明其細胞液的濃度比常見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植物體的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2)木本植物莖包括樹皮、木質部和髓,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部組成,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能不斷的進行細胞分裂,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而“超級雜交水稻”的莖沒有形成層,因此它的莖不能增粗。
(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說明其細胞液的濃度比常見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
2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是植物馬鈴薯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按要求填寫:
(1)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馬鈴薯的   作用。
(2)由圖可知,d物質在馬鈴薯的莖中是由   運輸的。
(3)馬鈴薯葉片表皮上分布有氣孔,它的開閉是由兩個半月形的   控制的。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   。
(4)馬鈴薯栽種過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議施用農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長所需的   (填“無機鹽”或“有機物”),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可避免對環境的破壞。
【答案】(1)光合
(2)篩管
(3)保衛細胞;二氧化碳和氧氣
(4)無機鹽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若 a 表示二氧化碳,b 表示氧氣,符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特點,此過程表示光合作用。
(2)篩管運輸:植物莖內的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圖中 d 物質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在馬鈴薯的莖中由篩管運輸。
(3)氣孔結構與功能: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其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氧氣(用于呼吸作用) 。
【解答】(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若圖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馬鈴薯的光合作用;c是水、d是有機物。
(2)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d物質是有機物,在馬鈴薯的莖中是由篩管運輸。
(3)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
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氣(呼吸作用的原料)。
(4)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和有機物,有機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農民在種莊稼時施農家肥,農家肥中的有機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供農作物吸收利用。所以,施農家肥,主要目的是為其生長提供無機鹽。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若圖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馬鈴薯的光合作用;c是水、d是有機物。
(2)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d物質是有機物,在馬鈴薯的莖中是由篩管運輸。
(3)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
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氣(呼吸作用的原料)。
(4)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和有機物,有機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農民在種莊稼時施農家肥,農家肥中的有機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供農作物吸收利用。所以,施農家肥,主要目的是為其生長提供無機鹽。
24.(2024八下·越城月考)云和有最年輕的省級科技示范點———城西優質葡萄園基地。請據圖回答:
(1)葡萄藤屬于攀緣莖,在葡萄種植中,果農會采用   方法固定葡萄藤(填字母);
(2)葡萄葉片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圖中   狀態(填字母),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   土壤溶液濃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B
(2)C;大于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莖的固定方式:葡萄藤是攀緣莖,需要借助其他物體向上生長。在種植中,果農通常會設置支架等幫助其固定生長,圖中 B 方式呈現了葡萄藤借助水泥立桿固定的情景 。
(2)氣孔狀態與細胞吸水:植物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開放狀態,圖中 C 表示氣孔開放狀態。當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時,水分從葉片散失,根會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毛細胞才能吸水 。
【解答】(1)與不同的生活環境相適應,植物的莖分為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和匍匐莖。圖中,A為纏繞莖、B為攀緣莖。葡萄的莖為攀緣莖,因此,果農會采用B方法固定葡萄藤。
(2)圖中,C表示氣孔處于開放狀態、D表示氣孔處于關閉狀態。葡萄葉片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圖中C開放狀態。
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時形成的蒸騰拉力促使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時。
(1)與不同的生活環境相適應,植物的莖分為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和匍匐莖。圖中,A為纏繞莖、B為攀緣莖。葡萄的莖為攀緣莖,因此,果農會采用B方法固定葡萄藤。
(2)圖中,C表示氣孔處于開放狀態、D表示氣孔處于關閉狀態。葡萄葉片蒸騰水分時,氣孔處于圖中C開放狀態。
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時形成的蒸騰拉力促使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此時,根毛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時。
25.(2024八下·越城月考)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制造有機物,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花生葉片的結構示意圖,標號②細胞中有而①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   。
(2)為了進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動,興趣小組設計了乙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如下:①首先關閉閥門,在黑暗處放置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會向   移動。②將此裝置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后,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 一段時間后取下葉片a,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   ,原因是綠葉在光照下制造了淀粉。
【答案】(1)葉綠體
(2)左;葉片變藍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葉片結構及植物生理活動相關知識,具體如下:
(1)葉片細胞結構差異:圖甲中①是表皮細胞,主要起保護作用,不含葉綠體;②是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③是葉脈、④是氣孔。
(2)植物呼吸作用:在黑暗環境中,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而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會吸收二氧化碳,導致裝置內氣體減少,氣壓降低,所以玻璃管中的紅色小液滴會向左移動。
(3)植物光合作用:將裝置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后,葉片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變藍,所以滴加碘液后葉片 a 變藍 。
【解答】(1)葉肉屬于營養組織,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緊密,含有的葉綠體較多,顏色較深,屬于柵欄組織; 靠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含有的葉綠體較少,顏色較淺,屬于海綿組織。故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肉中。 表皮是葉片表面的一層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不含葉綠體; 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
因此,②葉肉細胞中有而①表皮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葉綠體。
(2)①在黑暗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此裝置內氣壓降低,紅色液滴向左移動。
②光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葉片變藍色。
(1)葉肉屬于營養組織,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緊密,含有的葉綠體較多,顏色較深,屬于柵欄組織; 靠近下表皮的葉肉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含有的葉綠體較少,顏色較淺,屬于海綿組織。故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肉中。 表皮是葉片表面的一層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不含葉綠體; 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
因此,②葉肉細胞中有而①表皮細胞中沒有的結構是葉綠體。
(2)①在黑暗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此裝置內氣壓降低,紅色液滴向左移動。
②光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葉片變藍色。
三、探究題(每空2分,共36分)
26.(2024八下·越城月考)小金根據植物葉片氣孔越多,蒸騰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了某種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數量的關系。
實驗步驟:
①取4支長勢良好且葉片數量和表面積相同的某種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條,分別編號甲、乙、丙、丁。
②甲枝條不作處理,乙枝條每片葉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閉氣孔),丙枝條每片葉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條每片葉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③將4支枝條分別置于裝有等量清水的錐形瓶中,并分別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層。
④將4個錐形瓶分別放置于四個大小相同的鐘罩內,鐘罩內壁貼足量、等質量的硅膠干燥膠片,用以完全吸收鐘罩內空氣中的水蒸氣。
⑤將四個裝置置于相同的陽光照射下,相同時間后稱得硅膠干燥膠片質量增加分別為△m甲、△m乙、△m丙、△m丁。
請回答問題:
(1)步驟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層的目的是   。
(2)在該實驗中使用了轉換法,將蒸騰作用的速率快慢轉換為   。
(3)實驗測得△m甲>△m丙>△m乙>△m丁,請判斷該植物葉片上表皮氣孔數   (選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氣孔數。
(4)小金還利用該實驗裝置研究了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你認為小金還要測量的是   。
【答案】防止水分蒸發干擾實驗;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的增加值;少于;實驗前錐形瓶中的水量和實驗后錐形瓶中的水量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實驗變量控制:在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中,油層可以隔絕空氣,防止水分從水面蒸發,保證實驗中裝置內水分的減少只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避免其他因素干擾實驗結果。
(2)轉換法應用:轉換法是將不易觀察或測量的量轉換為容易觀察或測量的量。在本實驗中,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水蒸氣量不易直接測量,通過測量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增加量,來間接反映蒸騰作用速率的快慢。
(3)氣孔分布與蒸騰作用:植物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氣孔進行。甲枝條不處理,蒸騰作用最強;乙枝條下表皮涂凡士林,丙枝條上表皮涂凡士林,丁枝條上下表皮都涂凡士林。
(4)實驗數據補充:要研究植物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需要知道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通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增加量體現)和植物的總吸水量,所以還需測量錐形瓶內水減少的量。
【解答】(1)錐形瓶液面有油團,防止水分蒸發干擾實驗。
(2)鐘罩內壁貼足量、等質量的硅膠干燥膠片,用以完全吸收鐘罩內空氣中的水蒸氣,所以該實驗將蒸騰作用的速率快慢轉換為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的增加值。
(3)蒸騰散失的水分被硅膠片吸收,因此硅膠片增加的重量就是蒸騰散失的水量,實驗測得△m甲>△m丙>△m乙>△m丁,由此說明上表皮的氣孔比下表皮的氣孔少。
(4)利用該實驗裝置研究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則需要知道植物吸收水量的多少,則需要測量裝置中實驗前錐形瓶中的水量和實驗后錐形瓶中的水量。
27.(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小液流法”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實驗步驟和結果如下。
實驗步驟如下。
①配制具有一定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潔凈的帶塞試管,分成甲、乙兩組,每組試管依次編號為1~6號。向甲、乙兩組相同編號的試管中加入相同濃度的蔗糖溶液4 毫升,迅速塞緊試管,備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葉片60片,隨機均分為6組,分別加入甲組的6支試管中,并塞緊試管。放置20分鐘,期間多次搖動試管。再向甲組每支試管中加入微量甲烯藍粉末(忽略對蔗糖濃度的影響),充分搖勻;
④將乙組蔗糖溶液搖勻,用彎頭毛細吸管從甲組試管中吸取少量藍色溶液,插入乙組相同編號試管內的溶液中部,從毛細吸管一端輕輕擠出藍色小滴溶液(如圖所示)。觀察藍色小滴的升降情況,并做好記錄。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乙組試管編號 1 2 3 4 5 6
加入的蔗糖溶液濃度(摩爾/升)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藍色小滴升降情況 ↓ ↓ ↓ ↑ ↑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中,裝有不同濃度蔗糖溶液的試管要及時塞緊的目的是   。步驟③不同試管中加入的黑藻葉片的大小和數量要相同,目的是   。
(2)乙組試管 1、2、3 中藍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   。
(3)根據實驗結果可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介于   之間。若要使估測結果更準確,則實驗思路是   。
【答案】(1)防止水分蒸發改變蔗糖溶液濃度;控制單一變量
(2)蔗糖溶液濃度低于黑藻葉細胞液濃度,導致黑藻葉細胞吸水后甲組蔗糖溶液濃度升高,密度變大
(3)0.15摩爾/升~0.20摩爾/升;在0.15摩爾/升~0.20摩爾/升的之間設置更多濃度不同的實驗組,再次重復試驗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2)質壁分離為植物細胞常有的現象,質壁分離是指植物的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成分)分開。質壁分離的原理為:①濃度差的存在,引起細胞失水,②細胞壁的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因此細胞發生質壁分離。不同濃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程度不同,濃度越大,細胞失水越多,質壁分離的程度越大。
【解答】(1)為保證本實驗是在預設濃度的蔗糖溶液中進行,防止水分蒸發,因此步驟②中,裝有不同濃度蔗糖溶掖的試管要及時塞緊。
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步驟③中,不同試管中加入的黑藻葉片的大小和數量要相同,目的是保證變量的唯一。
(2)乙組試管 1、2、3 中藍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蔗糖溶液濃度低于黑藻葉細胞液濃度,導致黑藻葉細胞吸水后甲組蔗糖溶液濃度升高,密度變大。
(3)細胞液的濃度的最小范圍是使細胞吸水的最大蔗糖溶液濃度和使細胞失水的最小蔗糖溶液濃度之間,所以根據實驗結果可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介于0.15~0.20 mol L-1之間。
若要使估測結果更準確,則須在0.15~0.20 mol L-1之間設置更小的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復上述實驗,直至藍色小滴不移動時試管中的蔗糖溶液濃度與黑藻葉片細胞液濃度相當。
(1)為保證本實驗是在預設濃度的蔗糖溶液中進行,防止水分蒸發,因此步驟②中,裝有不同濃度蔗糖溶掖的試管要及時塞緊。
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步驟③中,不同試管中加入的黑藻葉片的大小和數量要相同,目的是保證變量的唯一。
(2)乙組試管 1、2、3 中藍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蔗糖溶液濃度低于黑藻葉細胞液濃度,導致黑藻葉細胞吸水后甲組蔗糖溶液濃度升高,密度變大。
(3)細胞液的濃度的最小范圍是使細胞吸水的最大蔗糖溶液濃度和使細胞失水的最小蔗糖溶液濃度之間,所以根據實驗結果可估測黑藻葉片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介于0.15~0.20 mol L-1之間。
若要使估測結果更準確,則須在0.15~0.20 mol L-1之間設置更小的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復上述實驗,直至藍色小滴不移動時試管中的蔗糖溶液濃度與黑藻葉片細胞液濃度相當。
28.(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技活動小組利用學校空地建立了一個小型農業生態園,在園內同學們開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動。請分析回答:
(1)在向生態園內移栽花卉時,同學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選擇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花卉的部分葉片:三是讓移栽花卉的根部盡量帶著一個土坨。其中,前兩項措施都是為了    , 第三項措施是為了   。
(2)為探究無機鹽對植物的影響,同學們在園內選取了發育情況相同的兩株健壯天竺葵幼苗,分別放在等質量的甲、乙兩瓶液體中培養(甲中裝蒸餾水、乙中裝土壤浸出液)。一段時間后,甲、乙兩瓶中的植株變化如表:
植株 實驗前質量/克 實驗后質量/克 生長情況
甲 92 116 矮小、纖細、葉色變黃
乙 91 258 莖粗、枝多、葉色濃綠
你認為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其進行了   作用的結果;比較甲、乙兩瓶植株的變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小明在上述探究的基礎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后來他發現栽培的天竺葵生長情況并不理想,甚至還出現了爛根,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答案】(1)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保護幼根和根毛
(2)光合;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根部浸入液體中,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移栽措施原理:
蒸騰作用與移栽: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傍晚或陰雨天溫度低、光照弱,蒸騰作用弱;去掉部分葉片,減少了蒸騰作用的面積,這兩項措施都能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
根的保護: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根毛區),帶土坨移栽能保護幼根和根毛,避免其受損,利于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提高移栽成活率 。
(2)植物生長與無機鹽:
光合作用與生長: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使植株質量增加。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的結果。
無機鹽的作用:甲瓶蒸餾水中缺乏無機鹽,植株矮小、纖細、葉色變黃;乙瓶土壤浸出液含多種無機鹽,植株莖粗、枝多、葉色濃綠。對比可知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
植物爛根原因:土壤浸出液濃度過高時,會大于植物根毛細胞液濃度,導致根毛細胞失水,引起燒苗現象;同時,若土壤浸出液長期處于過濕狀態,會導致土壤中氧氣含量減少,根無法正常呼吸,從而出現爛根 。
【解答】(1)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保護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帶土移栽。移栽植物時,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②去掉部分枝條和葉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能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③在傍晚或陰天移栽。因為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在向生態園內移栽花卉時,同學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選擇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花卉的部分葉片;三是讓移栽花卉的根部盡量帶著一個土坨。其中,前兩項措施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第三項措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
(2)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其進行了光合作用的結果。
甲、乙兩瓶是以無機鹽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甲中裝蒸餾水,植株矮小、纖細、葉色變黃;乙中裝土壤浸出液(含有無機鹽)植株莖粗、枝多、葉色濃綠;比較甲、乙兩瓶植株的變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用土壤浸出液栽培天竺葵,需要經常向培養液中通氣,否則會出現爛根。
(1) 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保護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帶土移栽。移栽植物時,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②去掉部分枝條和葉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能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③在傍晚或陰天移栽。因為傍晚或陰天的光照不強,植物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在向生態園內移栽花卉時,同學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選擇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移栽;二是去掉移栽花卉的部分葉片;三是讓移栽花卉的根部盡量帶著一個土坨。其中,前兩項措施都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第三項措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
(2)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乙瓶植株質量大增,主要是其進行了光合作用的結果。
甲、乙兩瓶是以無機鹽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甲中裝蒸餾水,植株矮小、纖細、葉色變黃;乙中裝土壤浸出液(含有無機鹽)植株莖粗、枝多、葉色濃綠;比較甲、乙兩瓶植株的變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用土壤浸出液栽培天竺葵,需要經常向培養液中通氣,否則會出現爛根。
29.(2024八下·越城月考)氨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構成生物體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氣中游離態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數生物所利用,必須經過變化,并與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銨鹽等),才能被植物利用。請回答:
(1)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某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   。
A.莖稈細小、易倒伏,葉有褐斑 B.生長矮小,葉色發黃 C.生長緩慢,葉色暗綠D.只開花不結果
(2)工業上常用空氣冷凍分離法來獲得氮氣(即由液態空氣分餾來獲得氮氣)這種方法制氮氣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氣與氧氣哪一物理性質的差異?   。
(3)實驗室制備少量氮氣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亞硝酸銨來制取氮氣,其反應如下:,該反應是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4)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   價
【答案】B;沸點;分解;-3
【知識點】鹽與化肥
【解析】【分析】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氮、磷、鉀。
【解答】(1)氮肥有促進植物 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一株綠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缺氮某最可能出現的癥狀是生長矮小,葉色發黃。故選B;
(2)氮氣的沸點為 -196℃,氧氣的沸點為 -183℃。在液態空氣逐漸升溫的過程中,溫度先達到氮氣的沸點,氮氣先氣化變成氣體,從而實現氮氣與氧氣的分離;工業上常用空氣冷凍分離法來獲得氮氣(即由液態空氣分餾來獲得氮氣)這種方法制氮氣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氣與氧氣沸點的差異;
(3)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4)NH3中,氫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N元素化合價為-3價,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的過程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轉變為-3。
四、計算題(每空1分,第二小題2分,共4分)
30.(2024八下·越城月考)松材線蟲病是危害松屬植物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病原線蟲從松樹的傷口進入,寄生在樹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輸送受阻、蒸騰作用降低、樹脂合成急劇減少。目前,防治松材線蟲的主要措施是給松樹“注射”一種有效成分是苦參堿的免疫激活劑。注藥方法是在松樹樹干基部斜鉆出一個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藥劑瓶,依靠樹體自身的輸導功能將藥液運輸到樹體各個部位,達到防治松材線蟲病的目的。
(1)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   。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優點是   。目前在公園、景區等病蟲害防治中得到廣泛應用。
(2)已知每瓶藥劑的質量是50克,苦參堿的質量分數為0.3%。欲利用質量分數30%的苦參堿原液,配制這樣的免疫激活劑50000瓶,需要原液的質量是多少?   
【答案】(1)木質部;用量少,不會污染環境
(2)25kg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植物莖的結構與輸導:
莖的結構:松樹莖結構包括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等。木質部中有導管,能運輸水和無機鹽等物質,要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木質部,因為藥劑需通過導管運輸 。
施藥優點: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給松樹 “注射” 藥劑的優點是用量少,能精準作用于樹體,同時不會像大面積噴灑那樣對周圍環境造成廣泛污染 。
(2)溶液配制計算:
溶質質量守恒原理:在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這是解決溶液配制相關計算的關鍵依據。
【解答】(1)導管位于木質部,從下往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因此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木質部。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最大的優點在于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設需要原液的質量為m。
則:m×30%=50g×0.3%×5000。
m=25000g=25kg。
(1)導管位于木質部,從下往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因此為保證藥劑輸送到樹體各個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達松樹莖結構中的木質部。該施藥技術與大面積噴灑農藥相比,最大的優點在于減少了農藥使用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設需要原液的質量為m。
則:m×30%=50g×0.3%×5000。
m=25000g=25kg。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景德镇市| 阳山县| 凤山县| 囊谦县| 陵水| 高陵县| 孟村| 高州市| 湟源县| 塔河县| 徐闻县| 从江县| 兰州市| 庆阳市| 五大连池市| 清镇市| 文山县| 金堂县| 封丘县| 惠州市| 宜春市| 巴林右旗| 南涧| 秭归县| 吉林市| 铜梁县| 博客| 泗阳县| 中江县| 新民市| 壤塘县| 文成县| 盐边县| 彩票| 襄垣县| 乌拉特前旗| 百色市| 邻水| 都昌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