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文錦書院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核心素養檢測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文錦書院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核心素養檢測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文錦書院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核心素養檢測科學試題
1.(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取用固體藥品的操作正確的是(  )
A. B.
C. D.
2.(2024七下·慈溪期末)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3.(2024七下·慈溪期末)2023年 12月1日,新昌縣水務集團發布了“長詔水庫水量藍色預警的通告”,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節水意識,自覺節約用水。下列做法不符合節水要求的是(  )
A.用淘米水澆花 B.刷牙不關水龍頭
C.用低流量淋浴噴頭 D.收集雨水用于拖地
4.(2024七下·慈溪期末)2023年,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引起全球關注。核污水不僅會污染海洋,還可能通過水循環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污染。下列各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大氣密切相關的是(  )
A.降水 B.蒸發 C.徑流 D.下滲
5.(2024七下·慈溪期末)以下現象不能證明大氣中有水的是(  )
A.冬天室內的玻璃窗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
B.松脆的餅干放在空氣中變軟了
C.打開熱水瓶蓋,瓶口出現白霧
D.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雪糕,會發現雪糕冒“白氣”
6.(2024七下·慈溪期末)在極寒的夜晚,空氣中的水蒸氣會變成極小的冰晶懸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難直接觀察到。待太陽出來以后,這些小冰晶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像鉆石一樣,故名“鉆石塵”。由于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因此極為罕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鉆石塵”是由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并吸熱而形成的
B.“鉆石塵”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華并放熱而形成的
C.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是升華并放熱的緣故
D.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是汽化并吸熱的緣故
7.(2024七下·慈溪期末)室內溫度為,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
A. B.
C. D.
8.(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水沸騰的實驗裝置以及實驗中不同時刻水中氣泡的狀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④中氣泡內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
B.燒杯上加蓋紙板的目的是固定溫度計
C.③表示水沸騰時氣泡的狀態
D.組裝實驗裝置的過程中應先調整①再調整②
9.(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常溫下兩個燒杯,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上方均蓋有一塊玻璃片分別為a、b,過一會兒可明顯看到(  )
A.a、b兩塊玻璃外側均有小水珠
B.a、b兩塊玻璃內側均有小水珠
C.a塊玻璃外側、b塊玻璃內側有小水珠
D.a 塊玻璃內側、b塊玻璃外側有小水珠
10.(2024七下·慈溪期末)將200g溶有物質M的溶液從95℃降低到10℃,不同溫度時析出溶質M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溫度℃ 95 90 80 30 10
析出M的質量/g 0 0 15 100 116
A.95℃時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B.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時析出 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水
D.從M的不飽和溶液中析出M 可采用先蒸發溶劑、再冷卻結晶的方法
11.(2024七下·慈溪期末)常山貢面是衢州特色小吃,烹飪過程中用到的食材有面條、蔥花、豬油、味精、辣椒等,其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豬油 C.蔥花 D.辣椒
12.(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一定溫度下,將盛有飽和硝酸鉀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往燒杯中加入下列哪種物質,試管內會有固體析出(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
A.蔗糖固體 B.硝酸銨固體
C.氯化鈉固體 D.氫氧化鈉固體
13.(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嘉用注射器慢慢地將清水注入盛有酒精的燒杯底部,如圖。其中“●”代表酒精分子, “○”代表水分子。一段時間后,燒杯中形成溶液,此時燒杯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B. C. D.
14.(2024七下·慈溪期末)生活中有很多除去污漬的方法,下列洗滌方式應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盤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橡皮擦去白紙上污漬
15.(2024七下·慈溪期末)一定溫度下,對固體甲的水溶液恒溫蒸發,實驗記錄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溶液是不飽和溶液,②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等
C.從①→②,溶質、溶劑和溶液的質量都在減小
D.從①→②→③→④,隨著水不斷蒸發,甲的溶解度不變
16.(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  )
A.若a中混有少量c,可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a
B.t1℃時,a、c兩種物質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
D.在 t2℃時,將30ga 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質量為80g
17.(2024七下·慈溪期末)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 “析冰”不含鹽。如圖所示,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剩余的海水溶液不變的是(  )
A.溶質質量分數 B.溶質的質量
C.溶劑的質量 D.溶液的質量
18.(2024七下·慈溪期末)在T1溫度時,將一定質量的KNO3飽和溶液恒溫蒸發部分水,然后再將溶液逐漸冷卻至T2(T1>T2)。能夠正確表示此過程中溶質質量分數(a%)與時間t的關系示意圖是(  )
A. B.
C. D.
19.(2024七下·慈溪期末)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氯化鈉溶液涉及的操作有:①稱量,②溶解,③計算,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0.(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現象表示實驗還未開始
B.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實驗中a、b試管中收集的氣體質量比為2:1
D.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21.(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的生活場景中,沒有利用大氣壓強的是(  )
A.注射器注射藥液
B.吸管吸牛奶
C.吸盤掛鉤掛炊具
D.中醫的“拔火罐”
22.(2024七下·慈溪期末)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的科學家是(  )
A.湯姆生 B.拉瓦錫 C.普利斯特里 D.舍勒
23.(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某同學用燃燒紅磷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后發現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1/5,對此,你認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
B.可能紅磷的量不足,沒有除盡氧氣
C.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進入瓶內的水減少
D.將紅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實驗
24.(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為空氣各成分體積分數示意圖,則陰影部分代表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水蒸氣 D.稀有氣體
25.(2024七下·慈溪期末)工業上采用蒸發液態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和氬氣的沸點不同(氮氣-196℃ ,氬氣 -185℃,氧氣-183℃),使其在不同的溫度下汽化,再冷凝,從而將各種氣體分離出來(如圖所示)。在蒸發液化空氣時,最后被汽化的氣體是(  )
A.氧氣 B.氬氣 C.氮氣 D.無法確定
26.(2024七下·慈溪期末)實驗室有下列物質:①食鹽水,②血液,③牛奶,④泥水,⑤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⑥碘酒,⑦冰水混合物。請將上述物質歸類:屬于懸濁液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乳濁液的是   ,屬于溶液的是   。
27.(2024七下·慈溪期末)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江河、皚皚的冰峰、飄落的雨雪……水變幻著各種形態,存在于地球各處。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示意圖。寫出圖中①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   。圖中③①④⑤環節所構成的水循環類型為   。
28.(2024七下·慈溪期末)實驗小組進行“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如圖是 A、B兩個實驗小組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描繪出的水沸騰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兩組均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進行實驗,則理論上水的沸點為   ℃;
(2)兩圖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種即可)
29.(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明在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碘的熔點為,采用圖中的兩種方式加熱,圖甲中的顆粒吸熱會   (填物態變化名稱,下同),圖乙中的顆粒吸熱除了發生圖甲中的變化外,還可能會先   再汽化;取出“碘錘”或者移走“碘錘”后,“碘錘”中的碘蒸氣會   。
30.(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表是硝酸鉀的溶解度,請回答問題:
溫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31.6 63.9 85.5 110 169
(1) A是含有120g水的硝酸鉀溶液,經過如下操作,得到102g硝酸鉀固體。
則A 溶液為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對以下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選填編號)
a.A到B 的過程中,溶質質量沒有改變
b. C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31.6: 100
c. A 溶液的質量等于222g
31.(2024七下·慈溪期末)同學們需要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如圖為實驗操作過程。
(1)稱量氯化鈉時,若按如圖操作,天平平衡時,實際稱得的藥品質量   (選填“偏大”、 “偏小”或“不變”)。
(2)按正確操作稱量氯化鈉時,發現指針偏向右,應如何操作   
(3)配制出來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號)。
①氯化鈉固體不純 ②稱好的食鹽有部分灑落到燒杯外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32.(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中,有一個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動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內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為40℃),并將其固定好,放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內白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實驗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活塞應停在約   刻度處。
33.(2024七下·慈溪期末)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34.(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新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的特點;
(1)在圖甲中,使用溫度計時存在的錯誤之處是   ;
(2)圖甲中鐵夾、溫度計、鐵圈三個器件,應該先安裝的是   ;
(3)小新同學在水溫升高到時開始記錄數據,并根據數據畫出了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從圖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   ℃;
(4)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可以   ,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
35.(2024七下·慈溪期末)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具有重要意義。現有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試計算:
(1)求該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分別是多少?   
(2)欲使其溶質質量分數提高到20%,需蒸發掉多少克水?   
(3)欲使其溶質質量分數提高到20%,需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硝酸鉀溶液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時,為防止藥品沾在試管壁上,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將試管橫放,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 。
(2)取用塊狀固體藥品時,要用鑷子夾取,先把容器橫放,將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藥品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防止藥品腐蝕皮膚,且手上的雜質可能污染藥品 。
【解答】A、手不能直接接觸藥品,以免被腐蝕,故A錯;
B、塊狀藥品加入試管中時,試管要平放,以免打破試管,故B錯;
C、粉末狀固體藥品加入試管時,試管要平放用藥匙或紙槽送到試管底部,故C錯;
D、粉末狀固體藥品加入試管時,試管要平放用藥匙或紙槽送到試管底部,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A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類所需的淡水資源僅占全球水量的2.5%。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解答】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約71%,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
故答案為:A。
3.【答案】B
【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
【解析】【分析】目前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嚴重,半數以上城市缺水。除了跨流域調水外,另外兩個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修建水庫、節約用水、科學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解答】A、用淘米水澆花,可以實現廢水的二次利用,符合節水要求;
B、 刷牙時不關水龍頭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不符合節水要求;
C、用低流量淋浴噴頭能減少水的使用量,符合節水要求;
D、收集雨水用于拖地,充分利用了自然資源,節約了常規的水資源。 符合節水要求。
故答案為:B。
4.【答案】B
【知識點】水循環
【解析】【分析】通過蒸發,海洋和陸地水轉變為氣態水。【解答】海洋中的污染物只能通過蒸發進入大氣,在太陽能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水蒸發到大氣中形成水汽,水汽隨大氣環流運動,一部分進入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大氣降水到達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地表徑流,另一部分通過下滲轉化為地下水、土壤水,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最終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水的動態循環,故水循環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大氣密切相關的是蒸發,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5.【答案】C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分析各個現象中能否說明空氣中存在水蒸氣即可。
【解答】A.冬天室內的玻璃窗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故A不合題意;
B.松脆的餅干放在空氣中變軟了,是因為餅干吸收了空氣中的水蒸氣,故B不合題意;
C.打開熱水瓶蓋,瓶口出現白霧,這是瓶內的熱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氣再次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能說明空氣中存在水蒸氣,故C符合題意;
D.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雪糕,會發現雪糕冒“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6.【答案】B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AB、鉆石塵是空氣中的小冰晶,屬于固體,所以它的形成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的小冰晶,凝華需要放熱,故B正確,A錯誤;
CD、在陽光下小冰晶很快會消失,是由于其吸熱,由固態直接升華成水蒸氣,故CD錯誤。
故答案為:B。
7.【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蒸發及其現象
【解析】【分析】蒸發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溫度下降;但酒精蒸發后,受周圍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
【解答】因室內溫度為20℃,所以溫度計開始示數是20℃,當將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時,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但當酒精蒸發完后,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最終與室溫相同,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8.【答案】A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實驗時需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組裝過程中需要自下而上;
(2)實驗時加紙板可以減少熱量損失;
(3)掌握沸騰時和沸騰前的現象: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到水面消失。沸騰時,有大量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最后破裂;
(4)沸騰時,水中氣泡內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
【解答】AC、沸騰時,水汽化成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上升過程中逐漸增大,所以④是沸騰情況,③是沸騰前的情況,故④中水中氣泡內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故A正確,C錯誤;
B、為了減少加熱時間熱量損失,縮短實驗時間,所以在燒杯上加蓋紙板,故B錯誤;
D、為了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組裝過程中需要自下而上,所以先調整②,再調整①,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9.【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當杯內溫度低,杯外溫度高,杯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當杯內溫度高,杯外溫度低,杯內空氣中的水蒸遇冷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內表面。
【解答】冰塊溫度低,因此a 塊玻璃外側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玻璃板外側;熱水溫度高,因此杯內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b塊玻璃板后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玻璃板內側,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答案】C
【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
【解析】【分析】A、根據是否有晶體析出來,判斷是否是飽和溶液進行分析;
B、根據不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的質量越多,說明該溫度下溶解度越小進行分析;
C、根據析出晶體后,所以剩下還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進行分析;
D、根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影響較大,可以采用冷卻結晶分離進行分析。
【解答】A、將200g溶有物質M的溶液從95℃降低到90℃,沒有晶體析出,說明95℃時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將200g溶有物質M的溶液從95℃降低到10℃的過程中,逐漸析出晶體,說明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30℃時析出100gM,所以剩下的飽和溶液的質量=200g-100g=100g,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從M的不飽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發溶劑、再冷卻結晶的方法,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答案】A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解答】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A正確;
B、豬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B錯;
C、蔥花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故C錯;
D、辣椒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故D錯。
故答案為:A。
12.【答案】B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一定溫度下,將盛有飽和硝酸鉀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往燒杯中加入某物質后,試管內會有固體析出,說明加入的物質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蔗糖固體加入水中,溶液的溫度基本不變,錯誤;
B、硝酸銨加入水中吸收熱量,溶液的溫度明顯的降低,正確;
C、氯化鈉加入水中,溶液的溫度基本不變,錯誤;
D、氫氧化鈉加入水中放出熱量,溶液的溫度升高,錯誤。
故答案為:B。
13.【答案】D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均一性進行分析。
【解答】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各部分性質都相同,由圖示可知只有D圖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故答案為:D。
14.【答案】C
【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據各個選項中的去污原理判斷。
【解答】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故A不合題意;
B.用水洗去盤子中的水果渣,是因為水對水果渣有沖擊作用,故B不合題意;
C.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洗潔精對油污的乳化作用,故C符合題意;
D.用橡皮擦去白紙上污漬,利用白紙和橡皮之間的摩擦力,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15.【答案】D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第一次蒸發10g水,沒有晶體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g水,結果析出1gA,則溶液為飽和溶液;第三次再蒸發10g水時,共析出2.5g晶體,即第三次蒸發10g水,析出了1.5g晶體,說明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1.5g晶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從①到②,都無晶體析出,則無論②是否飽和,但是①肯定不飽和;從②到③蒸發10g水析出1g晶體;從③到④,蒸發10g水析出2.5g-1g=1.5g,比較可知,溶液②肯定是不飽和溶液,錯誤;
B、③和④溶液中,雖然析出的固體增大,但是都是同溫下的飽和溶液,因此溶質質量分數相同,錯誤;
C、從①→②,沒有固體析出,則溶質質量不變,但是溶劑質量減小,那么溶液質量減小,錯誤;
D、從①→②→③→④,隨著水不斷蒸發,由于溫度不變,則甲的溶解度不變,正確。
故答案為:D。
16.【答案】C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根據a、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分析;
B、根據溶解度曲線交點的意義分析;
C、根據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分析;
D、根據t2℃時a的溶解度分析。
【解答】A、由于a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若a中混有少量c,可用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a,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t1℃時,a、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溶解度相同,此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若溶液不飽和,無法比較。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由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可知,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a>b>c,故選項說法正確;
D、在t2℃時,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義可知,將30ga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質量為:50g+25g=75g,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C。
17.【答案】B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析冰”不含鹽,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降溫后海水中溶劑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析冰”不含鹽,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降溫后海水中溶劑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變大,錯誤;
B、由A選項的解析,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剩余的海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不變,正確;
C、由A選項的解析,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剩余的海水溶液中溶劑的質量減少,錯誤;
D、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析冰”不含鹽,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降溫后海水中溶劑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不變,溶液的質量減少,錯誤。
故答案為:B。
18.【答案】A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
【解析】【分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概念,再結合題意具體分析。
【解答】在T1溫度時,將一定質量的KNO3飽和溶液恒溫下蒸發部分溶劑,此時有晶體析出,但整個過程始終是KNO3飽和溶液,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當逐漸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硝酸鉀晶體增多,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當溫度不再降低時,溶質的質量分數不再改變。由以上分析可知,A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9.【答案】B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據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驟,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氯化鈉溶液的步驟是:計算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稱量所需的氯化鈉、量取所需的水、溶解氯化鈉。
故答案為:B。
20.【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多,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電解水實驗之前,兩個試管內都充滿了水,而圖示實驗中,試管內的水位發生了變化,說明反應已經發生,錯誤;
B、電解水實驗,得到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錯誤;
C、根據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可知實驗中a、b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分別為氫氣和氧氣,根據電解水的方程式:2H2O2H2↑+O2↑,質量比為4:32=1:8,錯誤;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正確;
故答案為:D。
21.【答案】A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圖片描述的物理現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與大氣壓強對照即可。
【解答】A.把藥液注入肌肉,是靠活塞產生的壓強,與大氣壓強無關,故A符合題意;
B.吸管吸牛奶時,吸管內的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牛奶就被壓進吸管里,故B不符合題意;
C.使用吸盤掛鉤時,吸盤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吸盤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緊壓在光滑墻面上,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小罐內的空氣加熱后,迅速倒扣在皮膚上,小罐內火熄滅,溫度降低,空氣收縮,罐內氣體壓強減小,小罐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吸在皮膚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空氣的發現史,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湯姆生發現電子,錯誤;
B、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的科學家是拉瓦錫,正確;
C、普利斯特里通過實驗測定了空氣的組成,但受傳統思想的束縛,錯過了發現空氣組成的機會,錯誤;
D、舍勒通過實驗測定了空氣的組成,但受傳統思想的束縛,錯過了發現空氣組成的機會,錯誤。
故答案為:。
23.【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如果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或沒有冷卻到室溫就觀察刻度,都能夠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偏小,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A.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如果裝置漏氣,會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故A不合題意;
B.如果紅磷的量不足,沒有除盡氧氣,會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故B不合題意;
C.沒有冷卻至室溫就觀察刻度值,會導致進入瓶內的水減少,從而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
,故C不合題意;
D.如果將紅磷改成足量的木炭,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容器內氣壓幾乎不變,無法完成測量,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4.【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氣體和雜質占0.03%,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氣體和雜質占0.03%,則甲代表的是氧氣。故答案為:B。
25.【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沸點低的先汽化,沸點高的最后汽化,比較氧氣、氬氣、氮氣的沸點即可。
【解答】氧氣沸點是-183℃,氬氣沸點是-185℃,氮氣沸點是-196℃,-183℃>-185℃>-196℃,由于沸點低的先汽化,沸點高的最后汽化,空氣汽化時,依次汽化的是氮氣、氬氣、氧氣,故A正確。
故答案為:A。
26.【答案】②④;③⑤;①⑥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
【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懸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濁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①食鹽水、⑥碘酒,分別是食鹽溶于水、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均屬于溶液;
②血液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④泥水,是泥沙等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③牛奶,⑤色拉油分散在水中,是小液滴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
⑦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不屬于混合物,不屬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
屬于懸濁液的是②④,屬于乳濁液的是③⑤,屬于溶液的是①⑥。
27.【答案】水汽輸送;海陸間水循環
【知識點】水循環
【解析】【分析】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水循環分為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的海上內循環、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海陸間水循環、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的內陸循環等。
【解答】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水循環分為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的海上內循環、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海陸間水循環、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的內陸循環等。圖示①由海洋上空指向陸地上空,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水汽輸送;圖中③①④⑤環節所構成的水循環聯系海洋與陸地,類型為海陸間水循環。
28.【答案】100;水的質量不同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
(2)兩次實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水量的多少影響加熱到沸騰所用的時間長短。
【解答】(1)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所以在一個標準大氣壓進行實驗,理論上水的沸點為100℃。
(2)由圖可以發現,兩個實驗小組的水的初溫和末溫都相同,溫度上升的速度不同,因此可能是水的質量不同或者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也可能是B小組實驗時燒杯沒有加蓋等。
29.【答案】升華;熔化;凝華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
【解析】【分析】判斷物態變化,首先確定原來的狀態,然后確定最后的狀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
【解答】甲圖中,“碘錘”在水中加熱,水的溫度約為100℃,碘的熔點為113.7℃,所以碘不會熔化;碘顆粒吸熱會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則該物態變化為升華。
圖乙中,酒精燈外焰溫度約為800℃,高于碘的熔點,碘可能先吸熱熔化成液態,再汽化成氣態。
取出“碘錘”或者移走“碘錘”后,“碘錘”停止吸熱,碘蒸汽放熱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則物態變化為凝華。
30.【答案】不飽和;ab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結合溶解度變化的特點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A溶液恒溫蒸發20g水沒有晶體析出,所以A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2)a、A溶液恒溫蒸發20g水沒有晶體析出,所以A到B的過程中,溶質質量沒有改變,正確;
b、C溶液是20℃飽和溶液,20℃時的溶解度是31.6g,根據溶解度概念可知,C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31.6:100,正確;
c、C溶液是20℃飽和溶液,溶液中存在100g水,留在硝酸鉀溶液中硝酸鉀質量為31.6g,A溶液的質量等于120g+102g+31.6g≠222g,錯誤。
故選ab。
31.【答案】偏小;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①②③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碼,左盤的質量等于右盤的質量加游碼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托盤天平指針偏右,說明藥品的質量小于砝碼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小或溶劑質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稱量氯化鈉時,左盤的質量等于右盤的質量加游碼的質量,即藥品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若按如圖操作,將藥品與砝碼的位置放反了,由左盤的質量=右盤的質量+游碼的質量,則天平平衡時,實際稱得的藥品質量偏小;
(2)按正確操作稱量氯化鈉時,發現指針偏向右,說明藥品的質量小于砝碼的質量,接下來的操作是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
(3)①氯化鈉固體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
②稱好的食鹽有部分灑落到燒杯外,會造成實際所取用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故選①②③。
32.【答案】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4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白磷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固態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氣,使容器內壓強減小進行分析。
【解答】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白磷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固態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氣,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待白磷熄滅后冷卻至室溫,活塞移動,減小的體積約占容器內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實驗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活塞應停在約4刻度處。
33.【答案】液體表面積;甲、丙;慢;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裝置甲與裝置乙對比可得到結論: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34.【答案】溫度計碰到了容器壁;鐵圈;98;移走酒精燈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溫度計在使用時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壁;
(2)鐵架臺的安裝順序;自下而上;
(3)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不變的溫度即為沸點;
(4)探究水沸騰是否需要吸熱可以將酒精燈撤掉,觀察水是否會繼續沸騰。
【解答】(1)從圖甲中可以看出,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壁,所以使用溫度計時存在的錯誤之處是溫度計碰到了容器壁。
(2)為了實驗中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組裝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所以應該先安裝的是鐵圈。
(3)由于水沸騰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從圖乙中可以看出水溫達到98℃后保持不變,所以水的沸點是98℃。
(4)由于實驗中,用酒精燈給水加熱,所以為了探究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可以移走酒精燈,使水無法吸熱,一段時間后,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
35.【答案】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200g×10%=20g;水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200g-20g=180g;答:該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分別是20g、180g。;設需蒸發水的質量為x。x=100g答:需蒸發掉100g水。;設需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硝酸鉀溶液的質量為m。m=100g答:需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硝酸鉀溶液100g。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時,為防止藥品沾在試管壁上,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將試管橫放,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 。
(2)取用塊狀固體藥品時,要用鑷子夾取,先把容器橫放,將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藥品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防止藥品腐蝕皮膚,且手上的雜質可能污染藥品 。
1 / 1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文錦書院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核心素養檢測科學試題
1.(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取用固體藥品的操作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時,為防止藥品沾在試管壁上,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將試管橫放,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 。
(2)取用塊狀固體藥品時,要用鑷子夾取,先把容器橫放,將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藥品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防止藥品腐蝕皮膚,且手上的雜質可能污染藥品 。
【解答】A、手不能直接接觸藥品,以免被腐蝕,故A錯;
B、塊狀藥品加入試管中時,試管要平放,以免打破試管,故B錯;
C、粉末狀固體藥品加入試管時,試管要平放用藥匙或紙槽送到試管底部,故C錯;
D、粉末狀固體藥品加入試管時,試管要平放用藥匙或紙槽送到試管底部,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4七下·慈溪期末)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答案】A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類所需的淡水資源僅占全球水量的2.5%。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解答】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約71%,地球上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
故答案為:A。
3.(2024七下·慈溪期末)2023年 12月1日,新昌縣水務集團發布了“長詔水庫水量藍色預警的通告”,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節水意識,自覺節約用水。下列做法不符合節水要求的是(  )
A.用淘米水澆花 B.刷牙不關水龍頭
C.用低流量淋浴噴頭 D.收集雨水用于拖地
【答案】B
【知識點】水資源的保護
【解析】【分析】目前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嚴重,半數以上城市缺水。除了跨流域調水外,另外兩個緩解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修建水庫、節約用水、科學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解答】A、用淘米水澆花,可以實現廢水的二次利用,符合節水要求;
B、 刷牙時不關水龍頭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不符合節水要求;
C、用低流量淋浴噴頭能減少水的使用量,符合節水要求;
D、收集雨水用于拖地,充分利用了自然資源,節約了常規的水資源。 符合節水要求。
故答案為:B。
4.(2024七下·慈溪期末)2023年,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引起全球關注。核污水不僅會污染海洋,還可能通過水循環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污染。下列各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大氣密切相關的是(  )
A.降水 B.蒸發 C.徑流 D.下滲
【答案】B
【知識點】水循環
【解析】【分析】通過蒸發,海洋和陸地水轉變為氣態水。【解答】海洋中的污染物只能通過蒸發進入大氣,在太陽能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水蒸發到大氣中形成水汽,水汽隨大氣環流運動,一部分進入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大氣降水到達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地表徑流,另一部分通過下滲轉化為地下水、土壤水,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最終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水的動態循環,故水循環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大氣密切相關的是蒸發,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5.(2024七下·慈溪期末)以下現象不能證明大氣中有水的是(  )
A.冬天室內的玻璃窗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
B.松脆的餅干放在空氣中變軟了
C.打開熱水瓶蓋,瓶口出現白霧
D.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雪糕,會發現雪糕冒“白氣”
【答案】C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分析各個現象中能否說明空氣中存在水蒸氣即可。
【解答】A.冬天室內的玻璃窗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故A不合題意;
B.松脆的餅干放在空氣中變軟了,是因為餅干吸收了空氣中的水蒸氣,故B不合題意;
C.打開熱水瓶蓋,瓶口出現白霧,這是瓶內的熱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氣再次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能說明空氣中存在水蒸氣,故C符合題意;
D.夏天從冰箱中取出雪糕,會發現雪糕冒“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6.(2024七下·慈溪期末)在極寒的夜晚,空氣中的水蒸氣會變成極小的冰晶懸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難直接觀察到。待太陽出來以后,這些小冰晶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像鉆石一樣,故名“鉆石塵”。由于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因此極為罕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鉆石塵”是由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并吸熱而形成的
B.“鉆石塵”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華并放熱而形成的
C.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是升華并放熱的緣故
D.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是汽化并吸熱的緣故
【答案】B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AB、鉆石塵是空氣中的小冰晶,屬于固體,所以它的形成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的小冰晶,凝華需要放熱,故B正確,A錯誤;
CD、在陽光下小冰晶很快會消失,是由于其吸熱,由固態直接升華成水蒸氣,故CD錯誤。
故答案為:B。
7.(2024七下·慈溪期末)室內溫度為,此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圖中能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蒸發及其現象
【解析】【分析】蒸發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溫度下降;但酒精蒸發后,受周圍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
【解答】因室內溫度為20℃,所以溫度計開始示數是20℃,當將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時,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但當酒精蒸發完后,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最終與室溫相同,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8.(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為探究水沸騰的實驗裝置以及實驗中不同時刻水中氣泡的狀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④中氣泡內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
B.燒杯上加蓋紙板的目的是固定溫度計
C.③表示水沸騰時氣泡的狀態
D.組裝實驗裝置的過程中應先調整①再調整②
【答案】A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實驗時需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組裝過程中需要自下而上;
(2)實驗時加紙板可以減少熱量損失;
(3)掌握沸騰時和沸騰前的現象: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到水面消失。沸騰時,有大量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最后破裂;
(4)沸騰時,水中氣泡內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
【解答】AC、沸騰時,水汽化成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上升過程中逐漸增大,所以④是沸騰情況,③是沸騰前的情況,故④中水中氣泡內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故A正確,C錯誤;
B、為了減少加熱時間熱量損失,縮短實驗時間,所以在燒杯上加蓋紙板,故B錯誤;
D、為了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組裝過程中需要自下而上,所以先調整②,再調整①,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9.(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常溫下兩個燒杯,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上方均蓋有一塊玻璃片分別為a、b,過一會兒可明顯看到(  )
A.a、b兩塊玻璃外側均有小水珠
B.a、b兩塊玻璃內側均有小水珠
C.a塊玻璃外側、b塊玻璃內側有小水珠
D.a 塊玻璃內側、b塊玻璃外側有小水珠
【答案】C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當杯內溫度低,杯外溫度高,杯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當杯內溫度高,杯外溫度低,杯內空氣中的水蒸遇冷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內表面。
【解答】冰塊溫度低,因此a 塊玻璃外側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玻璃板外側;熱水溫度高,因此杯內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b塊玻璃板后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玻璃板內側,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2024七下·慈溪期末)將200g溶有物質M的溶液從95℃降低到10℃,不同溫度時析出溶質M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溫度℃ 95 90 80 30 10
析出M的質量/g 0 0 15 100 116
A.95℃時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B.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時析出 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水
D.從M的不飽和溶液中析出M 可采用先蒸發溶劑、再冷卻結晶的方法
【答案】C
【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
【解析】【分析】A、根據是否有晶體析出來,判斷是否是飽和溶液進行分析;
B、根據不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的質量越多,說明該溫度下溶解度越小進行分析;
C、根據析出晶體后,所以剩下還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進行分析;
D、根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影響較大,可以采用冷卻結晶分離進行分析。
【解答】A、將200g溶有物質M的溶液從95℃降低到90℃,沒有晶體析出,說明95℃時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將200g溶有物質M的溶液從95℃降低到10℃的過程中,逐漸析出晶體,說明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30℃時析出100gM,所以剩下的飽和溶液的質量=200g-100g=100g,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從M的不飽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發溶劑、再冷卻結晶的方法,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1.(2024七下·慈溪期末)常山貢面是衢州特色小吃,烹飪過程中用到的食材有面條、蔥花、豬油、味精、辣椒等,其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豬油 C.蔥花 D.辣椒
【答案】A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解答】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A正確;
B、豬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乳濁液,故B錯;
C、蔥花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故C錯;
D、辣椒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懸濁液,故D錯。
故答案為:A。
12.(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一定溫度下,將盛有飽和硝酸鉀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往燒杯中加入下列哪種物質,試管內會有固體析出(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
A.蔗糖固體 B.硝酸銨固體
C.氯化鈉固體 D.氫氧化鈉固體
【答案】B
【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一定溫度下,將盛有飽和硝酸鉀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往燒杯中加入某物質后,試管內會有固體析出,說明加入的物質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蔗糖固體加入水中,溶液的溫度基本不變,錯誤;
B、硝酸銨加入水中吸收熱量,溶液的溫度明顯的降低,正確;
C、氯化鈉加入水中,溶液的溫度基本不變,錯誤;
D、氫氧化鈉加入水中放出熱量,溶液的溫度升高,錯誤。
故答案為:B。
13.(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嘉用注射器慢慢地將清水注入盛有酒精的燒杯底部,如圖。其中“●”代表酒精分子, “○”代表水分子。一段時間后,燒杯中形成溶液,此時燒杯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溶液的均一性進行分析。
【解答】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各部分性質都相同,由圖示可知只有D圖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故答案為:D。
14.(2024七下·慈溪期末)生活中有很多除去污漬的方法,下列洗滌方式應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盤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橡皮擦去白紙上污漬
【答案】C
【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據各個選項中的去污原理判斷。
【解答】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為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故A不合題意;
B.用水洗去盤子中的水果渣,是因為水對水果渣有沖擊作用,故B不合題意;
C.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洗潔精對油污的乳化作用,故C符合題意;
D.用橡皮擦去白紙上污漬,利用白紙和橡皮之間的摩擦力,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15.(2024七下·慈溪期末)一定溫度下,對固體甲的水溶液恒溫蒸發,實驗記錄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溶液是不飽和溶液,②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相等
C.從①→②,溶質、溶劑和溶液的質量都在減小
D.從①→②→③→④,隨著水不斷蒸發,甲的溶解度不變
【答案】D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第一次蒸發10g水,沒有晶體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第二次恒溫蒸發掉10g水,結果析出1gA,則溶液為飽和溶液;第三次再蒸發10g水時,共析出2.5g晶體,即第三次蒸發10g水,析出了1.5g晶體,說明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1.5g晶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從①到②,都無晶體析出,則無論②是否飽和,但是①肯定不飽和;從②到③蒸發10g水析出1g晶體;從③到④,蒸發10g水析出2.5g-1g=1.5g,比較可知,溶液②肯定是不飽和溶液,錯誤;
B、③和④溶液中,雖然析出的固體增大,但是都是同溫下的飽和溶液,因此溶質質量分數相同,錯誤;
C、從①→②,沒有固體析出,則溶質質量不變,但是溶劑質量減小,那么溶液質量減小,錯誤;
D、從①→②→③→④,隨著水不斷蒸發,由于溫度不變,則甲的溶解度不變,正確。
故答案為:D。
16.(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  )
A.若a中混有少量c,可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a
B.t1℃時,a、c兩種物質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
D.在 t2℃時,將30ga 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質量為80g
【答案】C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根據a、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分析;
B、根據溶解度曲線交點的意義分析;
C、根據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分析;
D、根據t2℃時a的溶解度分析。
【解答】A、由于a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若a中混有少量c,可用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a,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B、t1℃時,a、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溶解度相同,此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若溶液不飽和,無法比較。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C、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由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可知,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a>b>c,故選項說法正確;
D、在t2℃時,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義可知,將30ga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質量為:50g+25g=75g,故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C。
17.(2024七下·慈溪期末)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 “析冰”不含鹽。如圖所示,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剩余的海水溶液不變的是(  )
A.溶質質量分數 B.溶質的質量
C.溶劑的質量 D.溶液的質量
【答案】B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析冰”不含鹽,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降溫后海水中溶劑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不變,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析冰”不含鹽,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降溫后海水中溶劑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變大,錯誤;
B、由A選項的解析,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剩余的海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不變,正確;
C、由A選項的解析,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剩余的海水溶液中溶劑的質量減少,錯誤;
D、海水結冰可稱為“析冰”,“析冰”不含鹽,取一杯海水,降溫后表面形成一層薄冰,則降溫后海水中溶劑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不變,溶液的質量減少,錯誤。
故答案為:B。
18.(2024七下·慈溪期末)在T1溫度時,將一定質量的KNO3飽和溶液恒溫蒸發部分水,然后再將溶液逐漸冷卻至T2(T1>T2)。能夠正確表示此過程中溶質質量分數(a%)與時間t的關系示意圖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
【解析】【分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概念,再結合題意具體分析。
【解答】在T1溫度時,將一定質量的KNO3飽和溶液恒溫下蒸發部分溶劑,此時有晶體析出,但整個過程始終是KNO3飽和溶液,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當逐漸降溫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硝酸鉀晶體增多,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當溫度不再降低時,溶質的質量分數不再改變。由以上分析可知,A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9.(2024七下·慈溪期末)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氯化鈉溶液涉及的操作有:①稱量,②溶解,③計算,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B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據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驟,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氯化鈉溶液的步驟是:計算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稱量所需的氯化鈉、量取所需的水、溶解氯化鈉。
故答案為:B。
20.(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現象表示實驗還未開始
B.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實驗中a、b試管中收集的氣體質量比為2:1
D.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多,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電解水實驗之前,兩個試管內都充滿了水,而圖示實驗中,試管內的水位發生了變化,說明反應已經發生,錯誤;
B、電解水實驗,得到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錯誤;
C、根據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可知實驗中a、b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分別為氫氣和氧氣,根據電解水的方程式:2H2O2H2↑+O2↑,質量比為4:32=1:8,錯誤;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正確;
故答案為:D。
21.(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的生活場景中,沒有利用大氣壓強的是(  )
A.注射器注射藥液
B.吸管吸牛奶
C.吸盤掛鉤掛炊具
D.中醫的“拔火罐”
【答案】A
【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圖片描述的物理現象,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與大氣壓強對照即可。
【解答】A.把藥液注入肌肉,是靠活塞產生的壓強,與大氣壓強無關,故A符合題意;
B.吸管吸牛奶時,吸管內的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牛奶就被壓進吸管里,故B不符合題意;
C.使用吸盤掛鉤時,吸盤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吸盤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緊壓在光滑墻面上,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小罐內的空氣加熱后,迅速倒扣在皮膚上,小罐內火熄滅,溫度降低,空氣收縮,罐內氣體壓強減小,小罐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吸在皮膚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2024七下·慈溪期末)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的科學家是(  )
A.湯姆生 B.拉瓦錫 C.普利斯特里 D.舍勒
【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空氣的發現史,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A、湯姆生發現電子,錯誤;
B、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的科學家是拉瓦錫,正確;
C、普利斯特里通過實驗測定了空氣的組成,但受傳統思想的束縛,錯過了發現空氣組成的機會,錯誤;
D、舍勒通過實驗測定了空氣的組成,但受傳統思想的束縛,錯過了發現空氣組成的機會,錯誤。
故答案為:。
23.(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某同學用燃燒紅磷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后發現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1/5,對此,你認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
B.可能紅磷的量不足,沒有除盡氧氣
C.沒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進入瓶內的水減少
D.將紅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實驗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如果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或沒有冷卻到室溫就觀察刻度,都能夠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偏小,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A.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如果裝置漏氣,會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故A不合題意;
B.如果紅磷的量不足,沒有除盡氧氣,會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故B不合題意;
C.沒有冷卻至室溫就觀察刻度值,會導致進入瓶內的水減少,從而導致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
,故C不合題意;
D.如果將紅磷改成足量的木炭,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容器內氣壓幾乎不變,無法完成測量,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4.(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為空氣各成分體積分數示意圖,則陰影部分代表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水蒸氣 D.稀有氣體
【答案】B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氣體和雜質占0.03%,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氣體和雜質占0.03%,則甲代表的是氧氣。故答案為:B。
25.(2024七下·慈溪期末)工業上采用蒸發液態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和氬氣的沸點不同(氮氣-196℃ ,氬氣 -185℃,氧氣-183℃),使其在不同的溫度下汽化,再冷凝,從而將各種氣體分離出來(如圖所示)。在蒸發液化空氣時,最后被汽化的氣體是(  )
A.氧氣 B.氬氣 C.氮氣 D.無法確定
【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空氣的利用
【解析】【分析】沸點低的先汽化,沸點高的最后汽化,比較氧氣、氬氣、氮氣的沸點即可。
【解答】氧氣沸點是-183℃,氬氣沸點是-185℃,氮氣沸點是-196℃,-183℃>-185℃>-196℃,由于沸點低的先汽化,沸點高的最后汽化,空氣汽化時,依次汽化的是氮氣、氬氣、氧氣,故A正確。
故答案為:A。
26.(2024七下·慈溪期末)實驗室有下列物質:①食鹽水,②血液,③牛奶,④泥水,⑤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⑥碘酒,⑦冰水混合物。請將上述物質歸類:屬于懸濁液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乳濁液的是   ,屬于溶液的是   。
【答案】②④;③⑤;①⑥
【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
【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懸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濁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①食鹽水、⑥碘酒,分別是食鹽溶于水、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均屬于溶液;
②血液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④泥水,是泥沙等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
③牛奶,⑤色拉油分散在水中,是小液滴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
⑦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不屬于混合物,不屬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
屬于懸濁液的是②④,屬于乳濁液的是③⑤,屬于溶液的是①⑥。
27.(2024七下·慈溪期末)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江河、皚皚的冰峰、飄落的雨雪……水變幻著各種形態,存在于地球各處。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示意圖。寫出圖中①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   。圖中③①④⑤環節所構成的水循環類型為   。
【答案】水汽輸送;海陸間水循環
【知識點】水循環
【解析】【分析】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水循環分為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的海上內循環、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海陸間水循環、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的內陸循環等。
【解答】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水循環分為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的海上內循環、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海陸間水循環、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的內陸循環等。圖示①由海洋上空指向陸地上空,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水汽輸送;圖中③①④⑤環節所構成的水循環聯系海洋與陸地,類型為海陸間水循環。
28.(2024七下·慈溪期末)實驗小組進行“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如圖是 A、B兩個實驗小組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描繪出的水沸騰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兩組均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進行實驗,則理論上水的沸點為   ℃;
(2)兩圖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種即可)
【答案】100;水的質量不同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
(2)兩次實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水量的多少影響加熱到沸騰所用的時間長短。
【解答】(1)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所以在一個標準大氣壓進行實驗,理論上水的沸點為100℃。
(2)由圖可以發現,兩個實驗小組的水的初溫和末溫都相同,溫度上升的速度不同,因此可能是水的質量不同或者酒精燈火焰大小不同,也可能是B小組實驗時燒杯沒有加蓋等。
29.(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明在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碘的熔點為,采用圖中的兩種方式加熱,圖甲中的顆粒吸熱會   (填物態變化名稱,下同),圖乙中的顆粒吸熱除了發生圖甲中的變化外,還可能會先   再汽化;取出“碘錘”或者移走“碘錘”后,“碘錘”中的碘蒸氣會   。
【答案】升華;熔化;凝華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
【解析】【分析】判斷物態變化,首先確定原來的狀態,然后確定最后的狀態,從而確定物態變化。
【解答】甲圖中,“碘錘”在水中加熱,水的溫度約為100℃,碘的熔點為113.7℃,所以碘不會熔化;碘顆粒吸熱會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則該物態變化為升華。
圖乙中,酒精燈外焰溫度約為800℃,高于碘的熔點,碘可能先吸熱熔化成液態,再汽化成氣態。
取出“碘錘”或者移走“碘錘”后,“碘錘”停止吸熱,碘蒸汽放熱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則物態變化為凝華。
30.(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表是硝酸鉀的溶解度,請回答問題:
溫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31.6 63.9 85.5 110 169
(1) A是含有120g水的硝酸鉀溶液,經過如下操作,得到102g硝酸鉀固體。
則A 溶液為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對以下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選填編號)
a.A到B 的過程中,溶質質量沒有改變
b. C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31.6: 100
c. A 溶液的質量等于222g
【答案】不飽和;ab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結合溶解度變化的特點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A溶液恒溫蒸發20g水沒有晶體析出,所以A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2)a、A溶液恒溫蒸發20g水沒有晶體析出,所以A到B的過程中,溶質質量沒有改變,正確;
b、C溶液是20℃飽和溶液,20℃時的溶解度是31.6g,根據溶解度概念可知,C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31.6:100,正確;
c、C溶液是20℃飽和溶液,溶液中存在100g水,留在硝酸鉀溶液中硝酸鉀質量為31.6g,A溶液的質量等于120g+102g+31.6g≠222g,錯誤。
故選ab。
31.(2024七下·慈溪期末)同學們需要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氯化鈉溶液,如圖為實驗操作過程。
(1)稱量氯化鈉時,若按如圖操作,天平平衡時,實際稱得的藥品質量   (選填“偏大”、 “偏小”或“不變”)。
(2)按正確操作稱量氯化鈉時,發現指針偏向右,應如何操作   
(3)配制出來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號)。
①氯化鈉固體不純 ②稱好的食鹽有部分灑落到燒杯外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答案】偏小;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①②③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碼,左盤的質量等于右盤的質量加游碼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托盤天平指針偏右,說明藥品的質量小于砝碼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小或溶劑質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稱量氯化鈉時,左盤的質量等于右盤的質量加游碼的質量,即藥品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若按如圖操作,將藥品與砝碼的位置放反了,由左盤的質量=右盤的質量+游碼的質量,則天平平衡時,實際稱得的藥品質量偏小;
(2)按正確操作稱量氯化鈉時,發現指針偏向右,說明藥品的質量小于砝碼的質量,接下來的操作是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
(3)①氯化鈉固體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
②稱好的食鹽有部分灑落到燒杯外,會造成實際所取用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小,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
④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
故選①②③。
32.(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所示,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中,有一個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動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內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為40℃),并將其固定好,放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內白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實驗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活塞應停在約   刻度處。
【答案】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4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據白磷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固態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氣,使容器內壓強減小進行分析。
【解答】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白磷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固態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氣,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待白磷熄滅后冷卻至室溫,活塞移動,減小的體積約占容器內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實驗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活塞應停在約4刻度處。
33.(2024七下·慈溪期末)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可以得出結論:   。
【答案】液體表面積;甲、丙;慢;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
【解答】(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丙。
(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
②裝置甲與裝置乙對比可得到結論:水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速相同時,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34.(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新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的特點;
(1)在圖甲中,使用溫度計時存在的錯誤之處是   ;
(2)圖甲中鐵夾、溫度計、鐵圈三個器件,應該先安裝的是   ;
(3)小新同學在水溫升高到時開始記錄數據,并根據數據畫出了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從圖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   ℃;
(4)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可以   ,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
【答案】溫度計碰到了容器壁;鐵圈;98;移走酒精燈
【知識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溫度計在使用時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壁;
(2)鐵架臺的安裝順序;自下而上;
(3)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不變的溫度即為沸點;
(4)探究水沸騰是否需要吸熱可以將酒精燈撤掉,觀察水是否會繼續沸騰。
【解答】(1)從圖甲中可以看出,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壁,所以使用溫度計時存在的錯誤之處是溫度計碰到了容器壁。
(2)為了實驗中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組裝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組裝,所以應該先安裝的是鐵圈。
(3)由于水沸騰過程中,持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從圖乙中可以看出水溫達到98℃后保持不變,所以水的沸點是98℃。
(4)由于實驗中,用酒精燈給水加熱,所以為了探究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可以移走酒精燈,使水無法吸熱,一段時間后,觀察水是否繼續沸騰。
35.(2024七下·慈溪期末)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具有重要意義。現有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試計算:
(1)求該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分別是多少?   
(2)欲使其溶質質量分數提高到20%,需蒸發掉多少克水?   
(3)欲使其溶質質量分數提高到20%,需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硝酸鉀溶液多少克?   
【答案】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200g×10%=20g;水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200g-20g=180g;答:該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分別是20g、180g。;設需蒸發水的質量為x。x=100g答:需蒸發掉100g水。;設需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硝酸鉀溶液的質量為m。m=100g答:需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硝酸鉀溶液100g。
【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時,為防止藥品沾在試管壁上,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將試管橫放,把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 。
(2)取用塊狀固體藥品時,要用鑷子夾取,先把容器橫放,將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藥品緩緩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防止藥品腐蝕皮膚,且手上的雜質可能污染藥品 。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永春县| 白城市| 兴隆县| 易门县| 汶川县| 苏尼特左旗| 富源县| 皋兰县| 淳安县| 博爱县| 酒泉市| 集安市| 家居| 寿阳县| 嘉兴市| 临西县| 保定市| 乌恰县| 台山市| 侯马市| 荣昌县| 福建省| 顺昌县| 汉源县| 兴城市| 普安县| 东丰县| 偃师市| 广元市| 迁西县| 晋江市| 岑溪市| 石柱| 永修县| 嘉兴市| 盱眙县| 聂拉木县| 灵台县| 太康县|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