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2024-2025學年七下期末沖刺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1.釀酒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圖)。下列關于酵母菌的敘述,正確的是()A. 細胞中沒有細胞核 B. 以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C. 由葉綠體合成有機物 D. 屬于單細胞真菌2.依據如圖所示的結構層次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④經過分裂就可以形成③B. ②是由營養組織、上皮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等組成的C. ④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主要區別是它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等結構D. 圖中①~④按結構層次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④③②①3.制作蛋糕時可能用到的植物奶油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學式為C18H34O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反式脂肪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B. 反式脂肪酸分子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 反式脂肪酸由54個原子構成D. 反式脂肪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2 g4.“3H2SO4”中有“1”(已省略不寫)“2”“3”“4”四個數字,關于它們表示的意義,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1”表示硫元素的個數B. “2”表示每個分子中含有的氫原子的個數C. “3”表示分子的個數D. “4”表示每個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個數5.聰聰學習了物態變化的知識后,對生活中的下列現象進行了解釋,其中正確的是()A. 冬天教室窗玻璃上的水珠出現在玻璃外表面是因為空氣中水蒸氣液化B. 電風扇吹風,人感到涼爽,是因為電風扇降低了空氣的溫度C. 夏天打開冰箱門看到的“白氣”是外面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D. 冬天熱水冒的“白氣”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氣6.中國擁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小綠葉蟬是危害茶樹的主要害蟲,如圖是其發育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對茶樹危害最嚴重的時期是成蟲期 B. 防治的最有效時期是成蟲期C. 幼蟲的生活習性與成蟲的完全不同 D. 茶小綠葉蟬與桑蠶的發育過程相同7.如圖所示,小章從市場上買了一個氣球,他發現氣球表面有些臟,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濕巾擦拭扎緊了的氣球,并把它放到電扇底下吹風,直至被吹干,整個過程中氣球的體積變化是()A. 變大 B. 變小 C. 先變小后變大 D. 先變大后變小8.如圖所示,“○”“●”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下列選項中表示單質的是()A. B. C. D.9.海水稻是可供產業化推廣的作物,這是在鹽度不低于0.3%的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的水稻品種。下列有關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 海水稻是水生植物,體內無導管和篩管B. 海水稻的面世,可以應對我國土壤鹽堿化的問題C. 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總稱,海水稻的根系屬于直根系D. 海水稻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總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在陶藝制作中,哪種成型方法最適合制作復雜且不規則形狀的大型陶藝作品()A. 拉坯法 B. 手捏法 C. 泥條盤筑法 D. 模具成型法11.某興趣小組在相同的小燒杯內盛放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省略),甲杯為隔水加熱,乙杯為隔油加熱,丙杯為隔砂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物質的溫度分別為水溫100℃、油溫300℃、砂溫600℃,則三杯水的溫度高低順序關系為()A. t甲>t乙>t丙 B. t甲=t乙=t丙 C. t甲<t乙=t丙 D. t甲<t乙<t丙12.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操作及現象如下:①點燃酒精燈,酒精燃燒;②一段時間后蠟燭熔化、掉落;③再過一段時間后火柴燃燒。則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A. ①中酒精燃燒屬于物理變化B. ②中蠟燭熔化屬于化學變化C. ②③中的現象能說明所有金屬都具有導熱性這一物理性質D. ①③中的現象體現出物質可燃性這一化學性質13.地球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就在不斷發生變化。下圖所示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分析圖中信息,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 15世紀該地可能是海洋 B. 大理石柱升降變化是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C. 證明地殼變動都很緩慢 D. 證明地殼變動是斷斷續續進行的14.如圖所示為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圖中①過程表示細胞吸水B. 涼拌黃瓜時,黃瓜細胞發生②過程C. 給農作物施過量的肥,根細胞發生①過程D. ②過程是因為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度15.為了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人們會通過制作模型或模擬實驗進行研究。如圖所示是老師在課堂上就地取材用書本進行現場演示的一組照片。通過由圖甲向圖乙的變化,老師演示了哪種現象或事物的成因()A. 板塊擠壓碰撞 B. 巖塊拉伸斷裂 C. 流水沖刷 D. 風力搬運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8分。16.根據圖回答:B過程表示的是細胞的 過程,其結果使得細胞數目增加;D過程表示的是細胞的 過程,形成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17.下列圖示中,圖甲為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圖;圖乙為玉米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圖丙為玉米植株。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玉米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圖甲中的________(填序號)。(2)圖乙中的C是由圖甲中的⑥________(填名稱)發育而來的。(3)玉米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為適宜的________、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4)圖丙中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現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18.如圖所示為某種可食用蘑菇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________(填序號,下同)是菌蓋,________是菌褶,________是菌柄。(2)圖中④可伸入土壤里吸收現成的有機養料,它是蘑菇的________(填字母)。A.菌絲 B.根 C.莖 D.葉(3)蘑菇成熟時,有許多的⑤散發出來,由此可知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A.營養繁殖 B.孢子繁殖 C.種子繁殖19.請閱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各題。(1)填寫地形部位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三地中適合攀巖活動的是________。(2)甲、乙、丙三處不可能發育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地的海拔是________m,位于E地的________方向;若量得DE兩地的圖上距離為3cm,則實地直線距離為________m。20.無機鹽對于草莓植株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對草莓植株吸收無機鹽進行了相關觀察和研究,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所示為草莓植株的根尖結構,草莓植株主要依靠圖中________(填字母)區域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進入根部的無機鹽與水通過________(選填“導管”或“篩管”)運輸到莖和葉,供生命活動所利用。(2)同學們還從種植人員處了解到了不同施肥水平對草莓產量的影響。如表所示:施肥水平 不施肥 低施肥量 中施肥量 高施肥量平均果重 17.54 g 21.47 g 26.06 g 25.62 g①據表可知,施肥水平為________時,草莓產量最佳。②為什么高施肥量反而限制了草莓產量呢?有同學認為,根據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施肥過多可能導致土壤溶液濃度________植株根部細胞液濃度,抑制細胞的________(選填“吸水”或“失水”),進而影響植株生長。21.如圖所示為植物莖的橫切面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木本植物的莖之所以堅硬,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有很強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莖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為含有_________。(2)輸導水和無機鹽的導管位于植物莖的[ ]__________部。④的結構名稱是__________,具有儲存營養的功能。(3)樹的年輪一般是許多的同心圓,這些同心圓是樹結構的__________部。通過觀察發現,相鄰兩個同心圓間的距離在樹生長時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卻密得多,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樹的年輪中還可獲得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22.在生物圈中,大多數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少數微生物是多細胞生物,還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是病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廣泛,無論是從炎熱的赤道到寒冷的兩極,還是從人體的體表到體內,都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與人類關系密切,人體的消化道里就“住著”大腸桿菌,它是來幫助我們消化的;酒、酸奶、醬油、醋、面包等食品就是利用微生物發酵制成的;而我們平時吃的美味爽口的蘑菇,就屬于真菌;其實有很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也可以提供給人類作為治療藥物,如青霉素、紅霉素等都是它們的代謝產物。請結合所學知識,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大部分的細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細胞中都沒有 ,因此只能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2)大腸桿菌的結構如圖A所示,其中①是 ,其生殖方式為 。(3)圖中E是一種病毒,它一般由[⑦] 外殼和內部的[⑥] 組成。(4)“酸筍”是廣西常用的一種調味品,它的制作主要利用了毛霉發酵的原理。毛霉的生殖方式與圖中C相同,都通過位于直立菌絲頂端的[④] 來繁殖后代。(5)廣西特產“木瓜丁”美味且不易腐敗。它能保存較長時間,原因主要是加工過程中加入較多鹽分 (填“促進”或“抑制”)了細菌的生長。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5分。23.某學校科學興趣小組參考月季的扦插技術(如圖所示),探究“扦插莖段下方的切口傾斜是否更有利于成活”。他們設計了如下實驗:選取一些生長狀況相似且良好的枝條,剪成20個15 cm左右的莖段,其中10個莖段下方切口傾斜(標記為A組),10個莖段下方切口水平(標記為B組),然后依次按照如圖所示甲、乙、丙的方式處理,把兩組莖段同時扦插在同一塊實驗田里。請回答后續實驗的有關問題:(1)參考材料中提示,需要給兩組扦插莖段提供的相同條件是____________。(2)如果要設計一個表格記錄觀察的數據,表格中記錄的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針對圖甲材料,請你提出還可以探究的一個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鹽度,即水體中的含鹽量,是一種非生物因素。用含鹽量較高的水浸泡種子,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請設計一個實驗來尋找答案。(1)提出問題:用含鹽量較高的水浸泡種子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2)作出假設:用含鹽量較高的水浸泡種子會影響種子的萌發。(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種子100粒、清水、10%的食鹽水。(4)實驗步驟:①將大豆種子平均分為A、B兩組,其中A組浸泡在10%的食鹽水中,B組浸泡在________中。均在相同的條件下浸泡6 h左右。②將浸泡后的A、B兩組種子分別用濕紙巾包起來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再將A、B塑料袋放置在溫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濕。在A、B兩組實驗中除了實驗變量外,其余的條件均相同,這樣的兩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其中實驗組是________組,對照組是________組。③兩天后,打開塑料袋觀察并統計兩袋中已經萌發的種子數。(5)預測結果、得出結論:①如果種子萌發數A>B,說明10%的食鹽水可以________大豆種子的萌發。②如果種子萌發數A<B,說明10%的食鹽水可以________大豆種子的萌發。③如果種子萌發數A與B相差無幾,說明10%的食鹽水對大豆種子的萌發________。2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鹽來自生長過程中所施氮肥.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某研究小組對燒熟的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試,數據如下表:蓋有保鮮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時間的亞硝酸鹽含量(單位:mg/kg)菜肴 半小時 6小時 18小時 24小時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紅燒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紅燒鯽魚 / 2.0948 3.2300 7.2397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在常溫下放置 4小時,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為A8.9483mg/kg.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亞硝酸鹽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______ 價.(2)根據表中的數據,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共同規律是: ______(3)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 ______(4)炒菜過程中溫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認為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是否會持續增加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26.小文發現嚴冬季節水缸里的水結冰了,但腌菜缸里的鹽水卻沒有結冰。小文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一定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她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時間,小文就觀察鹽水狀態、測出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畫成了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1)從圖像中得到在BC段物質的狀態是________________,物質從B到C的過程中會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2)鹽水的凝固點為________℃;-1℃時鹽水存在的狀態是________。(3)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進行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27.小樂利用天平、燒杯、記號筆及足量的水測量一石塊的密度,其實驗步驟如下: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②將石塊放入燒杯中并倒入適量的水,用記號筆在燒杯壁記下此時水面的位置M,并用天平測出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③將石塊從水中取出,然后往燒杯中緩慢加水________________,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相關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其中步驟②天平平衡時的情況如圖所示。(1)補全步驟③。(2)據圖可知,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為________g,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_g/cm3。(3)步驟③中,將石塊從水中取出時會帶走一些水,此情況對測定石塊的密度________(填“有影響,導致密度偏大”“有影響,導致密度偏小”或“無影響”)。① 石塊的質量/g 31.8② 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g 如圖所示③ 燒杯和水的總質量/g 142.028.強強想利用蘿卜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來驗證植物吸水和失水原理。如圖Ⅰ所示,實驗操作如下:a.將體積大小相同的兩個蘿卜條分別放入甲、乙兩個燒杯中;b.燒杯甲中放入50 mL清水,燒杯乙中放入50 mL 20%的鹽水。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段時間后,燒杯甲的蘿卜細胞處于________(選填“吸水”或“失水”)狀態,細胞狀態如圖Ⅱ中的細胞________(填字母)。(2)燒杯乙中的蘿卜條經過一段時間后軟縮。這是由于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燒杯中溶液的濃度,而使細胞不斷失水。(3)農業生產中所說“燒苗”原理與圖Ⅱ中的________(選填“A”或“B”)一樣,遇到此現象農民通常通過及時________來緩解。29.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成為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為了解酒精對人胚胎發育的影響,研究人員利用斑馬魚開展了相關研究:步驟1:用同一對斑馬魚的受精卵,發育24小時,選取50枚發育正常的胚胎。步驟2:使用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稀釋無水酒精,獲得濃度為0.01%、0.1%、1%、10%的酒精溶液。步驟3:將斑馬魚胚胎各10枚,分別置人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和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中。在受精卵發育72小時后,觀察胚胎存活和循環系統發育情況,記錄如下:組別 ① ② ③ ④ ⑤酒精濃度 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0%) 0.01% 0.1% 1% 10%死亡率/% 0 0 0 9 100循環系統畸形率/% 0 0 9 88 /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材料的選取直接關系到實驗成敗。利用斑馬魚進行人胚胎發育相關研究的原因是_______。(2)該實驗中①組起_______作用。在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_______。(3)由以上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4)懷孕期間孕婦飲入的部分酒精會通過_______、臍帶從母體進入胎兒,對胚胎發育造成影響。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30.一個鋁球的質量為81 g,體積為40 cm3,求:(已知ρ水銀=13.6×103 kg/m3,ρ鋁=2.7×103 kg/m3)(1)此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寫出計算過程)(2)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此球的總質量變為多少?31.化學家Tim Richard將分子結構簡式像小狗的某有機物(如圖所示),取名為“小狗烯”(化學式為C26H26)。(1)“小狗烯”中分子結構圖屬于 ______ (選填“模型”或“符號”)。(2)求“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與多少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等?五、解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32.(本小題4分)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科學學科的特點。(1)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如圖所示,圖中X表示的是________,Y表示的是________。(2)在“舉例”中,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關于“SO2”符號含義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表示二氧化硫是硫單質和氧氣組成的②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③表示一個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④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個硫原子和一個氧分子構成的第4頁,共10頁答案1. D 2. C 3. A 4. A 5. C 6. A 7. C8. D 9. B 10. C 11. B 12. D 13. A 14. C15. A16. 分裂 分化17. (1)②( 2)胚根( 3)溫度( 4)傳粉不足18. (1)①②③( 2)A (3)B19. (1)山頂鞍部陡崖 C(2)甲 甲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3)200 東南 450020. (1)A 導管( 2)①中施肥量②大于吸水21. (1)木質部形成層( 2)③木質髓( 3)木質南面陽光充足,生長快當地氣候變化22. (1)葉綠體遺傳物質(2)分裂生殖(3)蛋白質遺傳物質(4)孢子(5)抑制23. (1)遮陰、澆水( 2)A組與B組中扦插莖段成活枝的數目( 3)為什么莖段上方切口要切成水平(合理即可)24. (4)①等量的清水② A B (5)①促進②抑制③無影響25. +3 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 低溫和密封 不會 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會被殺死26. (1)固液共存放熱( 2)-2 液態( 3)凝固27. (1)直至水面上升至M (2)161.8 2.65 (3)無影響28. (1)吸水 A (2)小于( 3)B 澆水29. (1)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或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等(2)對照 避免實驗偶然性(3)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濃度越高,影響效果越明顯(4)胎盤30. (1)已知鋁球的質量是81 g,鋁的密度ρ鋁=2.7×103 kg/m3=2.7 g/cm3,鋁球中鋁的體積,所以此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V球-V鋁=40 cm3-30 cm3=10 cm3,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水銀的體積V水銀=V空=10 cm3,水銀的密度ρ水銀=13.6×103 kg/m3=13.6 g/cm3,水銀的質量m水銀=ρ水銀V水銀=13.6 g/cm3×10 cm3=136 g,此球的總質量m總=m水銀+m鋁=136 g+81 g=217 g。31. 模型32. (1)離子分子( 2)鐵、氖氣、氫氣、氧氣水、氯化鈉( 3)②第2頁,共2頁浙教版2024-2025學年七下期末沖刺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釀酒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圖)。下列關于酵母菌的敘述,正確的是()A. 細胞中沒有細胞核 B. 以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C. 由葉綠體合成有機物 D. 屬于單細胞真菌【答案】D【解析】略2.依據如圖所示的結構層次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④經過分裂就可以形成③B. ②是由營養組織、上皮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等組成的C. ④與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主要區別是它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等結構D. 圖中①~④按結構層次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略3.制作蛋糕時可能用到的植物奶油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學式為C18H34O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反式脂肪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B. 反式脂肪酸分子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 反式脂肪酸由54個原子構成D. 反式脂肪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2 g【答案】A【解析】略4.“3H2SO4”中有“1”(已省略不寫)“2”“3”“4”四個數字,關于它們表示的意義,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1”表示硫元素的個數B. “2”表示每個分子中含有的氫原子的個數C. “3”表示分子的個數D. “4”表示每個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個數【答案】A【解析】略5.聰聰學習了物態變化的知識后,對生活中的下列現象進行了解釋,其中正確的是()A. 冬天教室窗玻璃上的水珠出現在玻璃外表面是因為空氣中水蒸氣液化B. 電風扇吹風,人感到涼爽,是因為電風扇降低了空氣的溫度C. 夏天打開冰箱門看到的“白氣”是外面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D. 冬天熱水冒的“白氣”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氣【答案】C【解析】略6.中國擁有悠久的茶文化。茶小綠葉蟬是危害茶樹的主要害蟲,如圖是其發育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對茶樹危害最嚴重的時期是成蟲期 B. 防治的最有效時期是成蟲期C. 幼蟲的生活習性與成蟲的完全不同 D. 茶小綠葉蟬與桑蠶的發育過程相同【答案】A【解析】略7.如圖所示,小章從市場上買了一個氣球,他發現氣球表面有些臟,于是用浸透酒精的濕巾擦拭扎緊了的氣球,并把它放到電扇底下吹風,直至被吹干,整個過程中氣球的體積變化是()A. 變大 B. 變小 C. 先變小后變大 D. 先變大后變小【答案】C【解析】用濕巾擦拭氣球后,由于酒精蒸發會吸收氣球的熱量,從而使里面的空氣溫度降低,體積減小。當酒精完全蒸發后,氣球內的空氣會從外界吸熱,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因此氣球的體積變化是先變小后變大。8.如圖所示,“○”“●”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下列選項中表示單質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略9.海水稻是可供產業化推廣的作物,這是在鹽度不低于0.3%的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的水稻品種。下列有關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 海水稻是水生植物,體內無導管和篩管B. 海水稻的面世,可以應對我國土壤鹽堿化的問題C. 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總稱,海水稻的根系屬于直根系D. 海水稻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總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B【解析】略10.在陶藝制作中,哪種成型方法最適合制作復雜且不規則形狀的大型陶藝作品()A. 拉坯法 B. 手捏法 C. 泥條盤筑法 D. 模具成型法【答案】C【解析】拉坯法適合制作對稱規則的器物;手捏法用于小型簡單作品;泥條盤筑法可自由構建復雜形狀,適合大型不規則作品;模具成型法主要用于批量生產形狀相同的陶藝品。11.某興趣小組在相同的小燒杯內盛放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省略),甲杯為隔水加熱,乙杯為隔油加熱,丙杯為隔砂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物質的溫度分別為水溫100℃、油溫300℃、砂溫600℃,則三杯水的溫度高低順序關系為()A. t甲>t乙>t丙 B. t甲=t乙=t丙 C. t甲<t乙=t丙 D. t甲<t乙<t丙【答案】B【解析】略12.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操作及現象如下:①點燃酒精燈,酒精燃燒;②一段時間后蠟燭熔化、掉落;③再過一段時間后火柴燃燒。則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A. ①中酒精燃燒屬于物理變化B. ②中蠟燭熔化屬于化學變化C. ②③中的現象能說明所有金屬都具有導熱性這一物理性質D. ①③中的現象體現出物質可燃性這一化學性質【答案】D【解析】略13.地球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就在不斷發生變化。下圖所示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分析圖中信息,下列推斷合理的是()A. 15世紀該地可能是海洋 B. 大理石柱升降變化是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C. 證明地殼變動都很緩慢 D. 證明地殼變動是斷斷續續進行的【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建成時,大理石柱高于海平面,15世紀,部分大理石柱低于海平面,說明15世紀該地可能是海洋,A項正確;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不能說明其是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B項錯誤;無法證明地殼變動的快慢,C項錯誤;地殼變動是持續發生的,不是斷斷續續進行的,D項錯誤。14.如圖所示為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圖中①過程表示細胞吸水B. 涼拌黃瓜時,黃瓜細胞發生②過程C. 給農作物施過量的肥,根細胞發生①過程D. ②過程是因為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度【答案】C【解析】略15.為了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人們會通過制作模型或模擬實驗進行研究。如圖所示是老師在課堂上就地取材用書本進行現場演示的一組照片。通過由圖甲向圖乙的變化,老師演示了哪種現象或事物的成因()A. 板塊擠壓碰撞 B. 巖塊拉伸斷裂 C. 流水沖刷 D. 風力搬運【答案】A【解析】略二、填空題:16.根據圖回答:B過程表示的是細胞的 過程,其結果使得細胞數目增加;D過程表示的是細胞的 過程,形成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答案】分裂分化【解析】分析:圖中A是細胞生長,BC是細胞的分裂,D是細胞的分化。細胞分裂結果是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通過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解:圖中的B代表細胞的分裂過程,使細胞數目增多。D過程表示細胞的分化過程,通過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故答案為:分裂;分化。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經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注意知識的靈活運用。17.下列圖示中,圖甲為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圖;圖乙為玉米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圖丙為玉米植株。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玉米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圖甲中的________(填序號)。(2)圖乙中的C是由圖甲中的⑥________(填名稱)發育而來的。(3)玉米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為適宜的________、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4)圖丙中的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現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②( 2)胚根( 3)溫度( 4)傳粉不足【解析】略18.如圖所示為某種可食用蘑菇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________(填序號,下同)是菌蓋,________是菌褶,________是菌柄。(2)圖中④可伸入土壤里吸收現成的有機養料,它是蘑菇的________(填字母)。A.菌絲 B.根 C.莖 D.葉(3)蘑菇成熟時,有許多的⑤散發出來,由此可知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A.營養繁殖 B.孢子繁殖 C.種子繁殖【答案】(1)①②③( 2)A (3)B【解析】略19.請閱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各題。(1)填寫地形部位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三地中適合攀巖活動的是________。(2)甲、乙、丙三處不可能發育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地的海拔是________m,位于E地的________方向;若量得DE兩地的圖上距離為3cm,則實地直線距離為________m。【答案】(1)山頂鞍部陡崖 C(2)甲 甲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3)200 東南 4500【解析】略20.無機鹽對于草莓植株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對草莓植株吸收無機鹽進行了相關觀察和研究,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所示為草莓植株的根尖結構,草莓植株主要依靠圖中________(填字母)區域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進入根部的無機鹽與水通過________(選填“導管”或“篩管”)運輸到莖和葉,供生命活動所利用。(2)同學們還從種植人員處了解到了不同施肥水平對草莓產量的影響。如表所示:施肥水平 不施肥 低施肥量 中施肥量 高施肥量平均果重 17.54 g 21.47 g 26.06 g 25.62 g①據表可知,施肥水平為________時,草莓產量最佳。②為什么高施肥量反而限制了草莓產量呢?有同學認為,根據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施肥過多可能導致土壤溶液濃度________植株根部細胞液濃度,抑制細胞的________(選填“吸水”或“失水”),進而影響植株生長。【答案】(1)A 導管( 2)①中施肥量②大于吸水【解析】略21.如圖所示為植物莖的橫切面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木本植物的莖之所以堅硬,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有很強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莖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為含有_________。(2)輸導水和無機鹽的導管位于植物莖的[ ]__________部。④的結構名稱是__________,具有儲存營養的功能。(3)樹的年輪一般是許多的同心圓,這些同心圓是樹結構的__________部。通過觀察發現,相鄰兩個同心圓間的距離在樹生長時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卻密得多,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樹的年輪中還可獲得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答案】(1)木質部形成層( 2)③木質髓( 3)木質南面陽光充足,生長快當地氣候變化【解析】略22.在生物圈中,大多數微生物是單細胞生物,少數微生物是多細胞生物,還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是病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廣泛,無論是從炎熱的赤道到寒冷的兩極,還是從人體的體表到體內,都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與人類關系密切,人體的消化道里就“住著”大腸桿菌,它是來幫助我們消化的;酒、酸奶、醬油、醋、面包等食品就是利用微生物發酵制成的;而我們平時吃的美味爽口的蘑菇,就屬于真菌;其實有很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也可以提供給人類作為治療藥物,如青霉素、紅霉素等都是它們的代謝產物。請結合所學知識,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大部分的細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細胞中都沒有 ,因此只能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2)大腸桿菌的結構如圖A所示,其中①是 ,其生殖方式為 。(3)圖中E是一種病毒,它一般由[⑦] 外殼和內部的[⑥] 組成。(4)“酸筍”是廣西常用的一種調味品,它的制作主要利用了毛霉發酵的原理。毛霉的生殖方式與圖中C相同,都通過位于直立菌絲頂端的[④] 來繁殖后代。(5)廣西特產“木瓜丁”美味且不易腐敗。它能保存較長時間,原因主要是加工過程中加入較多鹽分 (填“促進”或“抑制”)了細菌的生長。【答案】(1)葉綠體遺傳物質(2)分裂生殖(3)蛋白質遺傳物質(4)孢子(5)抑制【解析】略三、實驗探究題:23.某學校科學興趣小組參考月季的扦插技術(如圖所示),探究“扦插莖段下方的切口傾斜是否更有利于成活”。他們設計了如下實驗:選取一些生長狀況相似且良好的枝條,剪成20個15 cm左右的莖段,其中10個莖段下方切口傾斜(標記為A組),10個莖段下方切口水平(標記為B組),然后依次按照如圖所示甲、乙、丙的方式處理,把兩組莖段同時扦插在同一塊實驗田里。請回答后續實驗的有關問題:(1)參考材料中提示,需要給兩組扦插莖段提供的相同條件是____________。(2)如果要設計一個表格記錄觀察的數據,表格中記錄的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針對圖甲材料,請你提出還可以探究的一個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遮陰、澆水( 2)A組與B組中扦插莖段成活枝的數目( 3)為什么莖段上方切口要切成水平(合理即可)【解析】略24.鹽度,即水體中的含鹽量,是一種非生物因素。用含鹽量較高的水浸泡種子,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請設計一個實驗來尋找答案。(1)提出問題:用含鹽量較高的水浸泡種子會影響種子的萌發嗎?(2)作出假設:用含鹽量較高的水浸泡種子會影響種子的萌發。(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種子100粒、清水、10%的食鹽水。(4)實驗步驟:①將大豆種子平均分為A、B兩組,其中A組浸泡在10%的食鹽水中,B組浸泡在________中。均在相同的條件下浸泡6 h左右。②將浸泡后的A、B兩組種子分別用濕紙巾包起來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再將A、B塑料袋放置在溫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濕。在A、B兩組實驗中除了實驗變量外,其余的條件均相同,這樣的兩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其中實驗組是________組,對照組是________組。③兩天后,打開塑料袋觀察并統計兩袋中已經萌發的種子數。(5)預測結果、得出結論:①如果種子萌發數A>B,說明10%的食鹽水可以________大豆種子的萌發。②如果種子萌發數A<B,說明10%的食鹽水可以________大豆種子的萌發。③如果種子萌發數A與B相差無幾,說明10%的食鹽水對大豆種子的萌發________。【答案】(4)①等量的清水② A B (5)①促進②抑制③無影響【解析】略2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鹽來自生長過程中所施氮肥.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某研究小組對燒熟的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試,數據如下表:蓋有保鮮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時間的亞硝酸鹽含量(單位:mg/kg)菜肴 半小時 6小時 18小時 24小時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紅燒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紅燒鯽魚 / 2.0948 3.2300 7.2397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在常溫下放置 4小時,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為A8.9483mg/kg.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亞硝酸鹽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______ 價.(2)根據表中的數據,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共同規律是: ______(3)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 ______(4)炒菜過程中溫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認為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是否會持續增加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答案】+3 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 低溫和密封 不會 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會被殺死【解析】解:(1)帶有一個單位的負電荷,則 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顯-2,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x,可得:x+(-2)×2=-1,則x=+3.(2)根據表中的數據、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3)由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應低溫和密封保存.(4)根據題意,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但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會被殺死,故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會增加.故答案為:(1)+3;(2)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3)低溫和密封;(4)不會;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會被殺死.本題難度不大,但綜合性較強,考查同學們新信息獲取、處理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6.小文發現嚴冬季節水缸里的水結冰了,但腌菜缸里的鹽水卻沒有結冰。小文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一定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她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時間,小文就觀察鹽水狀態、測出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畫成了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1)從圖像中得到在BC段物質的狀態是________________,物質從B到C的過程中會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2)鹽水的凝固點為________℃;-1℃時鹽水存在的狀態是________。(3)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進行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答案】(1)固液共存放熱( 2)-2 液態( 3)凝固【解析】略27.小樂利用天平、燒杯、記號筆及足量的水測量一石塊的密度,其實驗步驟如下:①用調節好的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②將石塊放入燒杯中并倒入適量的水,用記號筆在燒杯壁記下此時水面的位置M,并用天平測出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③將石塊從水中取出,然后往燒杯中緩慢加水________________,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相關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其中步驟②天平平衡時的情況如圖所示。(1)補全步驟③。(2)據圖可知,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為________g,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_g/cm3。(3)步驟③中,將石塊從水中取出時會帶走一些水,此情況對測定石塊的密度________(填“有影響,導致密度偏大”“有影響,導致密度偏小”或“無影響”)。① 石塊的質量/g 31.8② 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g 如圖所示③ 燒杯和水的總質量/g 142.0【答案】(1)直至水面上升至M (2)161.8 2.65 (3)無影響【解析】(1)石塊體積的測量采用等效替代法,故③應為:將石塊從水中取出,然后往燒杯中緩慢加水直至水面上升至M,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2)據圖可知,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m2=100g+50g+10g+1.8g=161.8g;③中補入水的質量m水=m3-(m2-m1)=142.0g-(161.8g-31.8g)=12g,則石塊的體積,所以石塊的密度。(3)從燒杯中取出石塊時,雖然石塊會帶走一些水,但向燒杯中緩慢加水至標記處,此時將石塊帶走的水補齊了,再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沒有偏差,測量的體積也就沒有偏差,所以密度的測量結果不變。28.強強想利用蘿卜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來驗證植物吸水和失水原理。如圖Ⅰ所示,實驗操作如下:a.將體積大小相同的兩個蘿卜條分別放入甲、乙兩個燒杯中;b.燒杯甲中放入50 mL清水,燒杯乙中放入50 mL 20%的鹽水。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段時間后,燒杯甲的蘿卜細胞處于________(選填“吸水”或“失水”)狀態,細胞狀態如圖Ⅱ中的細胞________(填字母)。(2)燒杯乙中的蘿卜條經過一段時間后軟縮。這是由于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燒杯中溶液的濃度,而使細胞不斷失水。(3)農業生產中所說“燒苗”原理與圖Ⅱ中的________(選填“A”或“B”)一樣,遇到此現象農民通常通過及時________來緩解。【答案】(1)吸水 A (2)小于( 3)B 澆水【解析】略29.斑馬魚因其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成為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為了解酒精對人胚胎發育的影響,研究人員利用斑馬魚開展了相關研究:步驟1:用同一對斑馬魚的受精卵,發育24小時,選取50枚發育正常的胚胎。步驟2:使用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稀釋無水酒精,獲得濃度為0.01%、0.1%、1%、10%的酒精溶液。步驟3:將斑馬魚胚胎各10枚,分別置人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和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中。在受精卵發育72小時后,觀察胚胎存活和循環系統發育情況,記錄如下:組別 ① ② ③ ④ ⑤酒精濃度 斑馬魚胚胎培養用水(0%) 0.01% 0.1% 1% 10%死亡率/% 0 0 0 9 100循環系統畸形率/% 0 0 9 88 /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材料的選取直接關系到實驗成敗。利用斑馬魚進行人胚胎發育相關研究的原因是_______。(2)該實驗中①組起_______作用。在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_______。(3)由以上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4)懷孕期間孕婦飲入的部分酒精會通過_______、臍帶從母體進入胎兒,對胚胎發育造成影響。【答案】(1)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或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等(2)對照 避免實驗偶然性(3)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濃度越高,影響效果越明顯(4)胎盤【解析】【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詳解】(1)斑馬魚與人類有許多相似的生理特征,且早期胚胎透明、發育速度快,便于體外觀察,因此成為了發育生物學的模式生物之一。(2)受精卵孵化后,分別用等體積的0%、1%、1.5%和 1.75%的酒精進行處理,①組起對照作用;各組數據結果應為組內10條斑馬魚胚胎畸形的百分率。在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中放入斑馬魚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3)該實驗結果顯示,酒精會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環系統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濃度越高,影響效果越明顯(顯著)。(4)懷孕期間,要慎用藥品,是因為酒精的毒副作用要通過孕婦的消化系統吸收后進入血液然后通過胎盤與臍帶進入胎兒體內,容易造成胎兒畸形,因此為了下一代,拒絕酒精。四、分析計算題:30.一個鋁球的質量為81 g,體積為40 cm3,求:(已知ρ水銀=13.6×103 kg/m3,ρ鋁=2.7×103 kg/m3)(1)此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寫出計算過程)(2)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此球的總質量變為多少?【答案】(1)已知鋁球的質量是81 g,鋁的密度ρ鋁=2.7×103 kg/m3=2.7 g/cm3,鋁球中鋁的體積,所以此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V球-V鋁=40 cm3-30 cm3=10 cm3,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后水銀的體積V水銀=V空=10 cm3,水銀的密度ρ水銀=13.6×103 kg/m3=13.6 g/cm3,水銀的質量m水銀=ρ水銀V水銀=13.6 g/cm3×10 cm3=136 g,此球的總質量m總=m水銀+m鋁=136 g+81 g=217 g。【解析】略31.化學家Tim Richard將分子結構簡式像小狗的某有機物(如圖所示),取名為“小狗烯”(化學式為C26H26)。(1)“小狗烯”中分子結構圖屬于 ______ (選填“模型”或“符號”)。(2)求“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與多少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等?【答案】模型【解析】解:(1)小狗烯”中分子結構圖屬于模型;(2)“小狗烯”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92.3%;(3)設CO2的質量為x,33.8克××100%=x××100%,則x=114.4克,即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與114.4克CO2中所含碳元素質量相等。故答案為:(1)模型;(2)92.3%;(3)114.4克。(1)根據圖中信息來分析解答;(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解答題:32.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科學學科的特點。(1)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如圖所示,圖中X表示的是________,Y表示的是________。(2)在“舉例”中,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關于“SO2”符號含義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表示二氧化硫是硫單質和氧氣組成的②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③表示一個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④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個硫原子和一個氧分子構成的【答案】(1)離子分子( 2)鐵、氖氣、氫氣、氧氣水、氯化鈉( 3)②【解析】(1)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又可以分成原子,所以X表示的是離子,Y表示的是分子。(2)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此可知,鐵、氖氣、氫氣、氧氣屬于單質,水、氯化鈉屬于化合物。(3)①二氧化硫是一種純凈物,不可能含有其他物質;③不能表示一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④一個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個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第16頁,共1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2024-2025學年七下期末沖刺卷-學生用卷.docx 浙教版2024-2025學年七下期末沖刺卷-教師卷.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