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期末真題匯編(2024年山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極地科學考察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 就。下表為我國極地科學考察站的相關信息。據此完成1-3題。1.我國緯度最高的極地科學考察站是( )秦嶺站 B. 長城站 C. 泰山站 D. 昆侖站2.我國在北極地區建立的科學考察站是( )中山站 B. 黃河站 C. 秦嶺站 D. 長城站3.南極科學考察站建站時間一般選擇在2月前后是因為當地( )A. 晝夜等長 B. 晝短夜長 C. 暖季黑夜長 D. 暖季白晝長(2024年山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每年8-9月,很多牧場會 舉辦剪羊毛比賽。下圖示意澳大利亞某地的綿羊—小麥混合經營農事安排。據此完成4-5題。4.圖文材料反映了澳大利亞( )A.先進的制造業 B. 古老的動植物C.粗放的種植業 D. 發達的養羊業剪羊毛比賽期間,正值小麥 ( )A. 犁地期 B. 播種期 C. 生長期 D. 收割期(2024年山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13 分)【研究性學習】 課題名稱:歐洲和非洲的區域差異與聯系課題資料:資料一 區域差異世界上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歐 洲是發達國家聚集的地區,工業以制造業為主,信息化、數字化、人 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走在世界前列。 近年來非洲很多國家依托 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使經濟穩步增長, 但仍然與世界經濟發達地區存在差距。資料二 區域聯系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每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都與 其他區域存在聯系,需同其他區域開展經濟交流與貿易合作,相互 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資料三 閱讀示意圖世界局部地區示意圖(圖1)、2022年歐洲和非 洲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示意圖(圖2)、歐洲和非洲 主要進出口產品示意圖(圖3)。課題思考:(1)描述歐洲和非洲的緯度位置差異。 (4分)(2)從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兩方面比較歐洲與非洲的差異。 (4分)(3)分別歸納歐洲和非洲的進出口產品特點,判斷兩大洲在貿易往 來中獲得利潤更多的大洲。 (3分)(4) 新設問 開放性設問·建議類 為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 請提出合理化建議。 (2分)(山西省晉中2023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極地考察能力是一個國家科研能力和綜合國力的體現。迄今為 止,我國已在南極地區陸續建立了四個科學考察站。作為地球上最后 一片凈土,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受到全世界的重視。下圖示意南極地 區。據此完成7-9題.7.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緯度位置最高的是( )A. 昆侖站 B. 中山站 C. 泰山站 D. 長城站8. 科考隊員在南極地區面臨的惡劣氣候條件是( )A. 炎熱干燥 B. 酷寒烈風 C. 高寒缺氧 D. 高溫多雨9. 保護南極地區生態環境的正確做法是( )A. 隨手亂扔垃圾 B. 處理放射性廢物C. 禁止亂捕濫殺 D. 大力開發旅游業10. (山西省晉中2023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15 分)【共商共建共享 譜寫時代篇章】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 路”倡議提出10周年,我國始終踐行合作共贏發展理念,推進新型 國際合作。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感受中國溫度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卡塔爾,屬于熱帶沙漠氣候。 我國企 業參與建設了世界上單體容量最大的儲水池,大大緩解該國的缺 水現狀,也為2022年世界杯足球賽提供了清潔水源。(1)說出卡塔爾瀕臨的海域。 (2分)(2)簡要分析卡塔爾“水比油貴”的原因。 (4分)體驗中國速度雅萬高鐵位于印度尼西亞人口最多的爪哇島,是“一帶一路” 倡議的標志性項目。 該項目全部采用中國裝備,是我國高鐵首次 “整體出口”。(3)說出雅萬高鐵的起點和終點。 (2分)說出修建高鐵的鋼軌從我國運往印度尼西亞的運輸方式,并說 明理由。 (4分)同舟共濟 共迎挑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 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帶動了相關國家的發展。 未來,中國還將在減貧、糧食安全、疫苗等眾多領域與國際合作伙 伴共謀出路,共迎挑戰。(5)列舉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領域。 (3分)11.(山西省陽泉2023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10 分)【尋“棗”記】小麗同學在超市購買了一種叫椰棗的果品,發 現與產自我國的紅棗不同。 為了尋找并了解椰棗的“家”,某地理 社團開啟尋“棗”之旅,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探究一 慧眼識棗(1)說出椰棗的營養價值。 (2分)探究二 探訪尋棗棗椰樹是熱帶、亞熱帶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耐干旱、耐高溫、 喜陽光,但需要較多的水分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人們形象地稱它 是“頭長在火中,腳浸在水里”。 位于沙特阿拉伯東部的哈薩綠洲 擁有該地區最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是該國最大的椰棗產地。 (2)簡要分析哈薩綠洲成為該國最大椰棗產地的原因。 (2分)探究三 頭腦風暴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椰棗既可當糧食,又可制糖和釀 酒。 于是大家圍繞“是否可以在沙特阿拉伯大規模推廣種植椰棗” 展開討論。針對上述問題,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3分)踏著尋“棗”的腳步繼續探訪,請將你對該國自然和人文地理 特征的更多了解歸納并整理在信息卡上。 (3分)(山西省晉中2022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2022 年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啟動六周年,該合作宗旨是深化 瀾湄六國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促進沿岸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共建瀾湄 國家命運共同體。 下圖示意中南半島地形、河流與城市分布。 據此完成12-14題。瀾滄江發源地三江源地區所在的國家是( )中國 B.越南 C.老撾 D.緬甸湄公河對中南半島影響很大,該半島的城市大多分布在 ( )綠洲上 B.河流沿岸 C.山坡上 D.高原地帶瀾滄江—湄公河沿岸六國之間的互助合作屬于( )南北對話 B.南南對話 C.南北差距 D.南南合作(山西省晉中2022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16 分)【架起中非“友誼之路”】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 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和響應。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探究一 讀地圖、知環境(1)將上面方框里的內容補充完整。 (6分)探究二 找聯系、探原因(2)蒙內鐵路的設計方便了動物通行,說出其體現的理念。 (2分)(3)簡析中國鐵路、中國橋梁走出國門的主要原因。 (3探究三 共命運、謀發展 (4)非洲物產富饒,推測可能從蒙巴薩港出口的農礦產品。 (2分)(5)簡述蒙內鐵路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3分) 16.【“冰海霸王”———北極熊】極地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 然實驗室”。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探究一 生物與環境根據北極熊的體貌特征,推測其棲息地的自然環境。 (6分)探究二 環境與生活(2)讀圖說出北極熊棲息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 (4分)探究三 氣候變化與環境(3)氣候變化對北極熊棲息地的影響很大,簡析氣候變化的人為原因。 (3分)(4)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環境,提出合理化建議。 (3分)(山西省晉中2022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中國工業大獎被譽為中國工業的“奧斯卡”。2020年12月27日,中國在巴西投資建設的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項目獲得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下圖示意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線路。據此完成17-19題。 17.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線路經過的地形區是( )A. 巴西高原 B. 圭亞那高原C. 亞馬孫平原 D. 拉普拉塔平原18.巴西東南部地區能源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環境優美,游客眾多 B. 地處熱帶,高溫多雨C. 城市密集,經濟發達 D. 沿海地區,地形平坦19.中國在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項目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A. 資金、勞動力 B. 原料、技術C. 原料、勞動力 D. 資金、技術20.(山西省晉中2022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主 題 區域環境與發展資料一 地處亞洲中部的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 家之一。 該國棉花種植歷史悠久,素有“白金之國”的美譽。 錫爾 河、阿姆河流域是重要的棉花種植區,生產的長絨棉品質優良,暢 銷世界。資料二 中亞位置示意圖和棉花景觀、棉花習性。 思考完成:(1)從半球、緯度、海陸三方面,描述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位置。 (6 分)(2)根據棉花習性,推測該國種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 (6分)(3)有人建議該國擴大棉花種植面積,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 (6 分)21.山西省陽泉2021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10 分)【案例分析】主 題 區域經濟發展資料一 撒哈拉以南非洲物產豐富,被稱為“富饒的大陸”。 當地 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 位;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尤其是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 居世界各洲之冠;還是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產地。資料二 為努力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國挖掘 發展潛力,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充分利用本區豐富自然資源和潛在巨 大市場的優勢,吸引國外資金和技術,促進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料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對外貿易示意圖。思考完成:(1)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稱為“富饒的大陸”,談談你的理解。 (3分)(2)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對外貿易特點。 (4分)(3)提出應對“在對外貿易中,我們總是吃虧的”的合理化建議。 (3 分)(山西省晉中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2019 年12 月2日下午,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投產通氣儀式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國建設者爬冰臥雪、戰天斗地,高水平、高質量完 成建設任務。 下圖為“俄羅斯主要礦產資源分布”示意圖。 據此完成 22-23 題。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工程施工地區冬季嚴寒而漫長,建設者在惡劣環境中爬冰臥雪。 其主要原因是 ( )距海近 B.地勢高 C.降水多 D.緯度高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能源、冶金等部門地位突出。其工業發展的資源優勢體現在( )A.生物資源豐富 B.氣候資源豐富C.礦產資源豐富 D.土地資源豐富(山西省晉中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為體現“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 共生”的理念,某廠商設計了一款印有某大洲透明圖形的紙巾盒,當盒 內綠色紙巾被抽出時,綠色部分逐漸縮小,大洲輪廓會逐漸顯現。 如下 圖所示。 據此完成24-26題。24.紙巾盒上的大洲輪廓表示( )A.亞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25.紙巾盒上大洲輪廓的逐漸顯現,旨在提醒人們關注的環境問題是 ( )A.土地沙化 B.礦產資源枯竭C.水土流失 D.熱帶雨林減少26.為踐行“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我們應該提倡( )A.綠色出行 B.單面打印 C.野外燒烤 D.互贈賀卡27.(山西省晉中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名稱:“雙龍”探極 彰顯實力資料:資料一 2019年10月15日,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與10月22日出發的“雪龍”號相互配合,形成雙船作業模式,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 “雙龍”白夜行冰區航行4900 海里,創造了破冰歷史性一刻,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雪龍2”號憑借強大的破冰能力首航南極,標志著我國極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極大提高了極地科考率,開啟中國極地科考新格局。資料二 “南極地區”示意圖思考:(1)請分別說出我國緯度最高和無極晝、極夜現象的南極科考站。 (4 分) (2)“雙龍”探極創造了破冰歷史性一刻。 請說出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 (4分)(3)南極地區被譽為自然資源的“大倉庫”。 請說出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 (4分)(4)有人提議大力開發南極地區的旅游資源,請談談你的看法。 (3 分)28.(山西省陽泉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名稱: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資料:資料一 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 阻擊戰,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肩負大國擔當,用實際行動同 其他國家并肩作戰、共克時艱。 疫情期間,日本拿出防災儲備捐贈 武漢,上面寫有“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當日本進入疫情防控關 鍵期,中國在努力抗擊本國疫情的同時,盡己所能提供支持和幫 助,捐贈日本的抗疫物資上回應有“青山一道 同擔風雨”。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疫情面前是守望相助的命運共同體。資料二 “中國、日本位置”示意圖和“日本工業區分布”示意圖思考:(1)請說出中國和日本海陸位置的共同特點。 (4分)(2)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 請說出日本主要的自然災 害。 (2分)(3)日本經濟高度發達。 請說出該國工業分布的特點,并簡析其主 要原因。 (4分)(4)中日兩國一衣帶水。 請列舉古代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事例。 (2分)(山西省晉中2019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日本和英國都是島國,分別位于亞歐大陸的東、西兩側,兩國的工 業都很發達,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工業區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讀日本 和英國位置示意圖。據圖文資料,完成29-30題。29.與英國相比,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 地處兩大板塊交界處 B. 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形C. 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D. 水力資源的過度開發30.兩國的工業區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復雜,崎嶇不平 B. 工業原料、燃料資源豐富C. 季風氣候,降水較少 D.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31.(山西省晉中2019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案例名稱:聚焦亞洲案例資料:資料一 亞洲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 的平原、丘陵地區分流。 亞洲氣候復雜多樣,東部和南部是世界上 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地區。資料二 隨著國際合作的日益增強,亞洲各國之間的聯系與對話 也日益頻繁,如上海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 織、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 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不 僅體現在政治經濟方面,還體現在文化生活等多個方面。 中國倡 導的“一帶一路”更是在實現亞洲各國之間的互通互建、共同發展 中起到極大推動作用。資料三 亞洲地形、河流分布示意圖和亞洲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案例思考:(1)亞洲河流大多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 閱讀圖文資料,請你從 東、南、西、北任選三個方向,各舉例說出一條河流的名稱。 (6分)(2)根據亞洲大多河流的流向特點,推測亞洲的地勢特征。 (4分)(3)閱讀圖文資料,說出亞洲分布有哪幾種季風氣候類型。 (3分)(4)閱讀資料二,列舉兩例亞洲各國之間交流合作的組織或會議。 (2 分) 32.(山西省陽泉2019年高中階段教育 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地理)【研究性學習】 課題名稱:地形圖的判讀課題資料:資料一 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平滑的線稱為等高 線。 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稱為等高線地形圖。 為了 更加直觀地顯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人們可以 將等高線地形圖轉繪成地形剖面圖。資料二 中國沿32°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圖。資料三 澳大利亞地形示意圖。課題思考:閱讀資料二,說出此剖面圖中甲、乙、丙三地所代表的地形區名 稱。 (3分) (2)閱讀資料三、說出澳大利亞主要地形類型的分布特點。 (6分)(3)閱讀圖文資料,比較中國和澳大利亞地勢高低起伏的不同特 征。 (4分)1.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緯度最高的極地科學考察站。 讀表格可知,秦嶺站的緯度是74°56′S,長城站的緯度是 62°13′S,泰山站的緯度是73°51′S,因此我國在極地地區 緯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侖站,緯度為80°25′S。2. B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在北極地區建立的科學考察 站。 讀圖表可知,我國在北極地區建立的科考站是黃 河站,中山站、秦嶺站、長城站均位于南極地區。 3. D 【解析】本題考查南極科學考察站建站時間一般選 擇在2月前后的原因。 2月前后太陽直射南半球,南 極地區有極晝現象,白晝時間長,且屬于該地的暖季, 氣溫較高,適合建設科考站。4. D 【解析】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農業。 讀題并結合所 學可知,圖文材料內容為澳大利亞的綿羊—小麥混合 經營農事安排,且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 家”,養羊業發展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故其反映了澳 大利亞發達的養羊業和機械化的小麥種植業;與制造 業和古老的動植物無關。5.C 【解析】本題考查澳大利亞農事活動的判讀。 讀材 料可知,剪羊毛比賽舉辦時間為每年的8~9月,此時小 麥正值生長季節。6.【答案】(1)歐洲:位于中高緯度;北極圈穿過其北部;地處北溫 帶和北寒帶。 非洲:主要位于低緯度;大多處于南北 回歸線之間;大部分處于熱帶。(2)國內生產總值: 歐洲高于非洲;歐洲高,非洲低。 人均國內生產總 值:歐洲高于非洲;歐洲高,非洲低。(3)歐洲:出口 工業制成品,進口初級產品。 非洲:出口初級產品, 進口工業制成品。 獲得利潤更多的大洲是歐洲。(4)加強南南合作;加強南北對話;發展民族經濟;經 濟結構多元化;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加強經濟援助;加強國際間合作和區域合作;加強互 聯互通;平等互利;共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 念等。【解析】本題考查歐洲和非洲的區域差異與聯系。 (1)讀圖1可知,歐洲全部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 北極圈穿過歐洲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 于北寒帶,位于中高緯度地區。 非洲北部和南部分 別被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穿過,赤道穿過其中部,大 部分位于熱帶,小部分位于溫帶,主要位于低緯度地 區。 (2)讀圖2可知,歐洲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 內生產總值都要遠遠高于非洲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人 均國內生產總值。 (3)讀圖3可知,歐洲主要出口機 械、汽車等工業制成品,進口礦產、木材等初級產品, 而非洲則主要出口礦產、木材等初級產品,進口機 械、汽車等工業制成品,因此歐洲在貿易往來中獲利 更多,非洲則獲利少。 (4)本題為開放性設問試題,合 理即可,如可以加強國際化合作,比如南南合作、南北對 話等;發展民族經濟,提高競爭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 多元化經濟;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對產品 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強經濟援助;加強國際間合作和區域合作;加強互聯互通、平等互利;共同踐行人類 命運共同體理念等可視化。A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南極地區的科考站位置。 讀 圖并結合所學可知,我國四個南極科考站按緯度自高 到低依次是昆侖站、泰山站、中山站、長城站,所以緯 度位置最高的是昆侖站。B 【解析】本題考查南極地區的氣候特征。 據所學知 識可知,南極地區的氣候特征是烈風、干燥、酷寒。 科 考隊員在南極地區面臨的惡劣氣候條件是酷寒烈風。9. C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正確做法。 南極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保護南極地區生態環境的正 確做法是禁止亂捕濫殺、不亂扔垃圾、不得處理放射 性廢物、不得大力開發旅游業等。10.(1)波斯灣(2 分)(2)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 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淡水資源匱乏等。 (每點 1 分,任答兩點得2分)石油儲量豐富;石油產量多; 石油輸出量多;石油資源豐富等。 (每點1分,任答 兩點得2分)(3)起點:雅加達(1 分)終點:萬隆(1 分)評分說明:順序寫錯不得分。 (4)運輸方式:海洋 運輸;水路運輸;海運;水運。 (任答一點得1分)理 由:鋼軌屬于大宗貨物,數量大;兩地距離遠;有優良 港口,海運便利;海洋運輸量大,運價低,經濟實惠; 投資較少等。 (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3分)評分說 明:從貨物本身的性質、運量、運輸線路、運費等方面 回答,每方面1分。 (5)建筑;交通(高鐵);能源;減 貧;糧食安全;疫苗等。 (每點1 分,任答三點得3 分)【解析】本題以“一帶一路”倡議情景,考查沿線的卡塔爾、印度尼西亞兩國的地理環境特征及“一帶一 路”倡議對我國和他國的影響。 (1)讀圖可知,卡塔 爾瀕臨的是波斯灣。 (2)卡塔爾屬熱帶沙漠氣候,氣 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淡水資源匱乏;而 波斯灣沿岸是全球石油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地區,卡 塔爾產油量多,是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 所以卡塔爾“水比油貴”。 (從淡水資源少和石油資 源豐富兩方面分析)(3)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印度尼 西亞雅萬高鐵的起點是雅加達,終點是萬隆。 (4)鋼 軌屬于大宗貨物,運輸要使用運費低、運量大、經濟 實惠的運輸方式,并且貨物是從中國到印度尼西亞, 都瀕臨海洋,所以適合的運輸方式是海洋運輸(水路 運輸)。 (5)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領 域很多,例如建筑、交通(高鐵)、能源、減貧、糧食安 全等方面。(1)富含果糖;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其他營養物質。 (每點一分,任答兩點得2分) (2)屬于熱帶沙漠 氣候,晴天多;光照充足;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熱量充 足;晝夜溫差大;地下水資源豐富等。 (每點1分,任 答兩點得2分) (3)看法一:同意。 (1分)理由:可 以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 會;促進經濟發展;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等。 (與看法 吻合,每點1分,共2分)看法二:不同意。 (1分)理 由:加劇水資源短缺;導致土地荒漠化;破壞當地生 態環境等。 (與看法吻合,每點1分,共2分) 看法 三:合理擴大。 (1 分)理由: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 下,適當擴大椰棗種植面積,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增 加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帶 動相關行業發展等。 (與看法吻合,每點1分,共2 分) (4)位于波斯灣沿岸;北回歸線穿過中部;以熱帶沙 漠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為主;石油資源豐富;海水 淡化王國;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傳統建筑呈現厚 墻、小窗的特點等。 (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3分)【解析】本題考查椰棗的價值、沙特阿拉伯的自然和 人文特征及椰棗產業的發展。 (1)根據材料可知,椰 棗是棗椰樹的果實,口感香甜、軟糯,富含果糖、多種 維生素、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 (2)根據圖文材料 可知,哈薩綠洲位于沙特阿拉伯東部,屬于熱帶沙漠 氣候,晴天多,光照充足;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熱量充 足;晝夜溫差大;地下水資源豐富,適宜棗椰樹的生 長。 (3)本題為開放性設問,言之有理即可。 若同 意,理由可從大規模推廣椰棗種植可以增加居民收 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 展;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等角度論述;若不同意,理由 可從擴大棗椰樹種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導致土地 荒漠化,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等角度論述;若認為可以合理擴大種植,理由可從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適 當擴大椰棗種植面積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政府 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帶動相關 行業發展等角度論述。 (4)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 知,沙特阿拉伯位于波斯灣沿岸,北回歸線穿過其中 部,地形以高原為主,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石油資 源豐富,水資源匱乏,因此當地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 業,被稱為海水淡化王國,當地居民多信仰伊斯蘭 教,傳統建筑呈現厚墻、小窗的特點等。A 【解析】本題考查三江源地區所在的國家。 根據 所學知識可知,三江源地區位于中國青海省的南部。B 【解析】本題考查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城市分布特 點。 讀圖可知,中南半島上的河流沿岸地勢低平,且 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和便利的水路運 輸,因此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D 【解析】本題考查國際合作。 根據所學可知,瀾滄 江—湄公河沿岸六國均為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 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而“南北對話”是指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關于經濟、政治等方 面問題的商談。(1)①熱帶草原氣候(2分) ②全年高溫(1分);分 干、濕兩季(1分) ③高原(2分)評分說明:氣候特 征中,只寫干季或濕季不得分;寫旱、雨兩季不得分。 (2)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綠色和諧;敬畏 自然,敬畏生命;動物與人類是朋友;維護生物多樣 性等。 (符合題意得2分) (3)中國經濟實力增強; 鐵路、橋梁建設技術先進;制造業發達;科技人才眾 多;資金雄厚;國家政策的支持等。 (每點1分,任答 三點得3分)評分說明:從經濟、科技、人才、資金、政 策等方面回答,每方面1分。 (4)金剛石;黃金;鉻 鐵礦;磷酸鹽;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咖啡;油棕; 劍麻等。 (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 (5)增加就 業機會;提高收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相關產 業的發展;方便出行;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帶動周邊 國家地區發展;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等。 (每點1分, 任答三點得3分)評分說明:從就業、收入、經濟發 展、文化交流、國際交往等方面回答,每方面1分。【解析】本題考查肯尼亞的地形和氣候、蒙內鐵路設 計理念、中國鐵路與橋梁走出國門的優勢條件、非洲 的自然資源以及修建鐵路對地區經濟發展的意義。 (1)結合圖片信息,由左圖可知肯尼亞位于熱帶草原 氣候區,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由右 圖可知肯尼亞大部分地區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以山地、高原為主,東部沿海地區地勢低平,以平原 為主。 (2)結合材料可知,為大型野生動物和小型動 物設置通道和涵洞,方便當地動物的遷徙,有利于保 護當地的野生動物,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進行回 答即可。 (3)閱讀材料可知,該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標 準技術和裝備制造,表明中國在鐵路修建方面技術 較為發達,且人才眾多,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各地打 下了堅實的基礎。 (4)結合所學知識,非洲蘊藏有豐 富的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等,從中選取合適的資源進 行回答即可。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作答時主要從 經濟發展、便利當地居民的生活等角度進行回答。16.(1)冰雪世界(冰川廣布);嚴寒(酷寒);大風(狂 風);干燥(降水稀少)等。 (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 分)(2)亞洲;北美洲;歐洲;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每點1分,任答四點得4分) (3)人口不斷增加; 濫砍濫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工業廢氣;空調的 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 (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3分) (4)植樹造林;減少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廣清潔能源;廢氣 經環保處理后排放;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環保意識; 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類等。 (符合題意,每點 1 分,共3分)【解析】本題考查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海陸分布相 關知識、全球氣候變化的人為原因以及應對措施。 (1)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分析可知,北極熊毛長且稠 密,皮下脂肪厚,推測北極地區酷寒、烈風、降水稀 少,且北極熊主要在浮冰上活動,推測北極地區冰川 廣布。 (2)根據圖片分析可知,北極熊棲息地主要分 布在北極圈以內的范圍,根據海陸分布可知北極圈 穿過亞洲、北美洲、歐洲和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溫室效應隨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 逐漸加劇,人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斷地砍伐森 林導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漸減少,同時,又大量使 用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最終 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全球氣候變暖。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主要從 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兩方面進行考慮。 減少二氧 化碳排放的方式有: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低碳出行, 綠色出行等;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從植樹造 林,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回答。17.A 【解析】本題考查巴西的地形分布。 讀圖可知,美 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路線經過的地形區是巴西 高原,而不是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 平原。18. C 【解析】本題考查巴西的城市分布。 巴西以熱帶氣 候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氣候相對涼爽的東南沿海地 區,因此該地區由于人口和城市分布較為密集、經濟 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沿海地區,地形平坦;地處 熱帶,高溫多雨;環境優美,游客眾多等不是巴西東南 部地區能源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19.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工業的優勢。 根據材料 “中國在巴西投資建設的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 項目獲得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可知,該項目具有技 術優勢;此外,與巴西相比,我國資金力量雄厚,也有 利地保障了項目的建設;勞動力、原料不是中國在美 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工程項目建設的優勢。20.(1)北半球;(1分)東半球;(1分)中緯度(北溫帶); (2 分)亞洲中部;(1 分)內陸國家(深居內陸、距海 遙遠)。 (1分)(2)夏季氣溫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 大;河流沿岸,灌溉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土層深厚; 土質疏松,土壤肥沃等。 (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 分)(3)贊同。 (2分)理由: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可以 提高農民收入;增加棉花出口量,提高外匯收入;促 進棉花加工工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等。 (每點2 分,任答兩點得4分)或不贊同。 (2分)理由:該國 降水少,氣候干旱,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可能加劇土 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鹽堿化;大量引水 灌溉,河流水量減少,加劇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遭 到破壞等。 (每點2分,任答兩點得4分)【解析】本題考查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位置、棉花種 植的有利條件以及棉花種植業的發展。 (1)讀圖可 知,從半球位置看,烏茲別克斯坦位于北半球、東半 球;從緯度范圍看,位于北溫帶或中緯度地區;從海 陸位置看,位于亞洲中部,屬內陸國家。 (2)讀圖可 知,棉花耐旱、耐鹽堿、喜光照、喜疏松的沙質土壤, 據此結合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可進一步得知, 烏茲別克斯坦深居內陸,距海較遠,屬溫帶大陸性氣 候,夏季氣溫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棉花種植區 位于阿姆河和錫爾河沿岸,灌溉水源充足;平原地 形,地形平坦;土層深厚;由于降水較少,以沙質土壤 為主,土質疏松,土壤肥沃等。 (3)若贊同,主要從對 社會、經濟的促進方面分析。 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可 以帶動棉花加工工業的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提 高居民收入;增加棉花出口量,提高外匯收入等。 若 不贊同,主要從農業生產條件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等 方面分析。 烏茲別克斯坦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降水少,水資源短缺,盲目擴大棉花種植面積會加劇 水資源的消耗;此外,農田的不合理灌溉會造成土地 鹽漬化問題;農業用水量的增加,會導致湖泊補給水 量減少,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生物多樣性等。(1)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1 分) 動植物資源 豐富;(1分)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產地。 (1分) (2)出口初級產品;(1 分)進口糧食和工業制成品; (1 分) 初級產品價格低,工業制成品價格高; (1 分) 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1分)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多樣性農業;發展多元 化工業和旅游業;拓展區域合作空間;促進民族經濟 發展等。 (每點1分;任答三點得3分)【解析】(1)本題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資源狀況。 根據資料一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礦產資源種類多, 儲量大,多種礦產資源的儲量位居世界首位;動植物 資源豐富,不但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位居世 界各洲之冠,而且還是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產地, 因此被稱為“富饒的大陸”。 (2)本題考查撒哈拉以 南非洲的經濟特點。 根據資料三可知,撒哈拉以南 非洲主要出口價格較低的初級產品,進口糧食和工 業制成品,而這些產品的價格高,因此支出多,收入 少,故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3)本題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的途徑。 根 據資料二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要實現經濟的發展, 需要立足本區實際,拓展發展空間;加強基礎設施建 設;利用本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潛在的巨大市場優勢,發展多樣性產業(農業、工業、第三產業)等。D【解析】本題考查俄羅斯的自然環境特征。 據圖文 材料可知北極圈穿過俄羅斯北部,俄羅斯冬季寒冷而 漫長,冰雪較厚,其氣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緯度高。23. C【解析】本題考查俄羅斯工業發展的條件。 讀圖 可知,俄羅斯煤、鐵、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 從而為俄羅斯能源、冶金等重工業部門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能源和原料;能源、冶金等工業部門的發展 與生物資源、氣候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關系不大。24.B【解析】本題考查大洲的輪廓。 讀圖可知,紙巾盒 上的大洲輪廓表示的是南美洲。25. D【解析】本題考查南美洲的生態環境問題。 由上 題分析可知,紙巾盒上的大洲輪廓表示南美洲,該大 洲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近年來隨著熱帶 雨林的開發,大片的森林化為烏有,引起了嚴重的生 態環境問題;紙巾的原料是木材,隨著紙巾被抽出, 綠色面積速減,旨在提醒人們關注熱帶雨林面積減 少的環境問題;土地沙化、礦產資源枯竭、水土流失 不是南美洲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26. A【解析】本題考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綠色出行 能夠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珍愛地 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單面打印和互贈賀 卡會造成資源浪費;野外燒烤會造成環境污染。27.【答案】(1)昆侖站(2分) 長城站(2分) (2)氣候 酷寒;多狂風(或風力最大);降水稀少(或降水最 少);風暴最多;多暴風雪;“冰雪高原”等。 (每點2 分,任答兩點得4分) (3)礦產資源;淡水資源;生 物資源;氣候資源;海洋資源等。 (每點2分,任答兩 點得4分) (4)看法一:開發南極地區的旅游資源, 可以感受冰雪世界、觀賞冰雪景觀;近距離觀看企 鵝、海豹等動物;有極光、極晝或極夜;自然環境獨特 等。 看法二;由于南極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破壞后不 易恢復;大力開發容易導致垃圾增多,污染環境;企 鵝等動物的棲息環境受到影響;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看法三:要合理開發,注重保護;欣賞獨特風光的同 時保護環境;不隨意丟棄垃圾;嚴禁傷害動物;限制 游客人數等。 (任答一種看法中的三點得3分) 【解析】(1)本題考查我國在南極地區的科考站。 讀 圖可知,我國南極科考站緯度從高到低依次是昆侖 站、泰山站、羅斯海新站、中山站、長城站,昆侖站緯 度最高;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北,無極晝、極夜現象。 (2)本題考查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南極地區 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即使在暖季也非常寒冷;大部 分地方覆蓋著厚厚的冰層,平均厚度達4000多米, 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南極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55 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有“白色荒漠” 之稱;南極地區也被稱為地球上的“風庫”,年平均風 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 (3)本 題考查南極地區的資源。 南極地區是一個自然資源 的“大倉庫”,它的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地上儲存 著大量的固態淡水資源;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 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進行氣象、冰川、 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最為廣 闊的天然實驗室。 (4)本題考查南極地區的開發。 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贊同開發的理 由:南極地區擁有獨特的冰雪景觀、生物資源、極光 及極晝極夜等自然現象,旅游資源豐富,因此可以開 發,但在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南極地區生態環境的保 護,嚴禁傷害南極的特有動物、限制游客數量;不贊 同開發的理由:南極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若開發旅游 資源不合理,易造成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引 發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一旦南極脆弱的生態環 境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28.(1)位于亞洲東部;(2分)東部瀕臨太平洋。 (2分) (2)火山;地震;臺風;海嘯;洪災;山體滑坡等。 (每 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 (3)分布:集中分布在太 平洋沿岸(與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1分)原 因: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1分)利于 原料、燃料進口和工業制成品出口;人口集中,勞動 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廣闊;地勢低平;海洋資源豐 富等。 (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 (4)日本傳統 和服;文字;佛教;茶道;建筑;劍道;文學;雕刻;醫 學;印刷等。 (每點1分,任答兩點得2分)【解析】(1)本問考查中國和日本的海陸位置。 從左 圖中可知,中國和日本均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 太平洋。 (2)本問考查日本的自然災害。 日本是一 個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群島國家,且位于亞歐板塊 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地形以 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以上地理特征決定 了日常的主要自然災害有火山、地震、臺風、海嘯、洪 災、山體滑坡等。 (3)本問考查日本的工業特點及原 因。 從右圖中可知,日本的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太平 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海 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自然資源匱乏,國內市場狹 小,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可以利用便利的海運,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出口工 業制成品;沿海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廣闊;沿海地區地勢低平,利于工業區的建 設;此外,沿海地區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能夠滿足工 業發展對海洋資源的需求。 (4)本問考查日本的文 化。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如日本傳統和 服、文字、佛教、茶道、建筑、劍道、文學、雕刻、醫學、 印刷等都帶有中國文化的印記。29.A【解析】本題考查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 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 躍,多火山、地震;地形、氣候及水力資源開發等因素 并不會導致日本多火山、地震。30.D【解析】本題考查了影響日本、英國工業區分布的 因素。 英國和日本沿海多優良港灣,海岸線曲折,海 運便利,所以工業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英國地形以 低山丘陵、平原為主,地勢低平;日本礦產資源匱乏, 工業原料、燃料較主要依賴進口;日本主要為亞熱帶 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英國主要 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31. (1)東:長江(或黃河等);南:印度河(或恒河等); 西:幼發拉底河(或底格里斯河等);北:鄂畢河(或葉 尼塞河等)。 (任選三個方向各舉一例,每例2分,共 6 分) 評分說明:只要寫出三條亞洲河流,且分屬 不同方向即可。 (2)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每點2分,共4分) (3)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 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每點2分,共3分) (4) 上海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 織;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 (任答兩例,每例1分,共2分)【解析】本題考查亞洲的河流、地勢特征、氣候類型及 亞洲各國間的交流合作。 (1)讀圖可知,亞洲東部的 河流有長江、黃河等;西部的河流有幼發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等;南部的河流有印度河、恒河等;北部的 河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等。 (2)讀圖并結合所學可 知,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 伏大,高低懸殊。 亞洲的河流多發源于亞洲中部,呈 放射狀流向四周,奔流入海,因此亞洲的地勢特征為 中部高,四周低。 (3)讀圖可知,亞洲氣候類型多樣, 分布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三種季風氣候類型。 (4)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亞洲 各國之間交流合作的組織或會議有上海合作組織、 東南亞國家聯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 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32.(1)甲:青藏高原;乙:四川盆地;丙:長江中下游平 原。 (每點1分,共3分)(2)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 部山地。 (每點2分,共6分)(3)中國地勢西高東 低;澳大利亞東西高、中部低。 (每點2分,共4分)【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和澳大利亞的地形地勢。 (1)讀圖并根據所學可知,中國沿32°N附近的地形 中,甲地形區大致位于90°E,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 梯,海拔大約在4000 米~6000 米之間,為青藏高 原;乙地形區大致位于103°E,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 階梯,海拔大約在1000米~2000米之間,為四川盆 地;丙地形區大致位于115°E,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 階梯,海拔大約在0米~500米之間,為長江中下游 平原。 (2)讀圖可知,澳大利亞西部的地形類型主要 為200~1000 米的高原,中部主要為200米以下的平 原,東部主要為1000米以上的山地。 (3)讀圖并結 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澳大利亞東西 高、中部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