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阜陽三中高二年級第二學期二調考試地理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綜合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本卷命題范圍:世界地理(30%)+中國地理(40%)+地球地圖、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30%)。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目前,中國南極科考站包括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及秦嶺站(164°E)。下圖為中國南極科考站分布圖,圖中緯度均勻分布,最低緯度為60°。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下列關于各科考站的特征敘述與事實相符的是( )A. 昆侖站可觀測北極星 B. 秦嶺站和泰山站同在東半球C. 長城站的年均溫最低 D. 中山站與昆侖站距離約為1200km2. 若一架直升機從長城站飛往秦嶺站,最短航線的飛行方向是( )A. 自東向西 B. 先向東南再向西北C.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D. 先向南再向北讀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和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關于某同學手繪地球圈盡結構示意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地殼最厚可以達到33千米 B. 地殼是地球內部圈層體積最大的部分C. 地球板塊的運動與軟流層相關 D. 內核物質的運動形成了地球的磁場4. 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中所示的圈層①②③④分別是( )A. ①層全部由氣體組成 B. ②圈層是地表生物的總稱C. ③層的主體是海洋 D. ④層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由于地殼運動,使得上、下兩套沉積巖地層之間往往出現明顯的沉積間斷,有一段時期沒有沉積,這稱為不整合接觸,兩套地層之間的界面稱為不整合面。讀科羅拉多大峽谷地層剖面示意圖(如圖)。完成下面小題。5. 下列屬于不整合面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6. 該區域從寒武紀至二疊紀的海陸變遷過程中( )A. 二疊紀早期為海洋環境 B. 二疊紀晚期為陸地環境C. 寒武紀為海洋環境 D. 石炭紀為陸地環境7. 有關科羅拉多大峽谷地質演化史說法,正確的是( )A. 泥盆紀沉積環境最穩定 B. 地震頻繁C. 地層多次升降 D. 石炭紀后沉積不連續《2022中國詩詞大會》自播出以來便好評如潮。小明同學發現古詩詞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的詩句。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8.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下面解釋正確的是( )①“長風”指夏季風②“長風”指冬季風③“玉門關”位于季風區④“玉門關”位于非季風區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詩中所指的“朔漠”及“江南”位置請看圖)。詩中描述的景觀存在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 緯度位置 B. 海陸位置 C. 地形地勢 D. 人類活動10. 拉薩的年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成都低很多,以下詩詞描述的成因與此成因不同的是( )A.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B.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C.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D.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口遷移具有雙向對流的特點,伴隨著鄉村人口流入城市,也會有部分鄉村人口回流,且回流強度較大。下圖為2010 - 2020年我國部分省區人口對流情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注:人口流入率是指一定時期內流入本省的外省人口與本省總人口的比值;人口返出率是指流入本省的外省人口中返出的人口與本省總人口的比值;人口流出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出省居住但保留本省戶籍的人口與本省總人口的比值;人口返入率是指流出的本省戶籍人口中返回本省的人口與總人口的比值。11. 人口流出率與返入率較高省區主要為( )A. 中西部農業大省 B. 沿海工業大省C. 東部直轄市 D. 西部畜牧業大省12. 安徽省人口返入率較高,最可能得益于( )A. 文化魅力增強 B. 產業快速發展C. 自然環境改善 D. 戶籍政策調整新西蘭82%的電力來自清潔可再生能源,南島和北島之間建有超高壓互通輸電系統。新西蘭政府未來將在克盧薩河源頭冰川廣布的地區規劃建設新西蘭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將河水抽至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至河流發電。下圖為新西蘭的位置和范圍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目前,新西蘭主導的輸電方向及能源類型為( )A. 北島火電向南島輸送 B. 南島風電向北島輸送C. 北島水電向南島輸送 D. 南島地熱能向北島輸送14. 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成后的影響有( )①使克盧薩河下游洪澇風險提高 ②使克盧薩河下游年徑流量更穩定③增加了北島電力收入 ④增強北島電網調峰能力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黑土地是一種極為獨特且珍貴的自然資源,我國東北地區的黑土地是全球四大黑土區之一。廣義黑土地是土壤為黑土類(黑土、黑鈣土、白漿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的耕地,狹義黑土地是土壤為典型黑土類(黑土、黑鈣土)的耕地。下圖為1980-2020年東北地區黑土地重心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與廣義黑土地重心相比,狹義黑土地重心( )A. 遷移距離遠、遷移速度快 B. 遷移距離近、遷移速度快C. 遷移距離遠、遷移速度慢 D. 遷移距離近、遷移速度慢16. 能實現東北地區“藏糧于地”的舉措是( )A. 增施有機肥,提升土壤肥力 B. 加大開墾力度,保障糧食安全C. 增加糧食補貼,提升種植積極性 D. 設立黑土保護區,禁止人類活動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美洲南部在古地質時代冰川廣布,自然環境較單一。隨著安第斯山脈的隆起和全球氣候變化,山脈東西兩側的自然環境產生巨大差異。如西側地形起伏大,地表破碎;東部以高原為主,平坦開闊,地表覆蓋著大量沉積物。如圖為現代南美洲南部地形和海陸位置示意圖。(1)分析該區域安第斯山脈西側地表破碎的原因。(2)推測東部高原地表大量沉積物的形成過程。(3)說明安第斯山脈隆起對巴塔哥尼亞高原河流的影響。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甘肅省擁有冰川、峽谷、沙漠和綠洲,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過渡性特征。近年來,以化工、機電、能源為特色工業體系的蘭州,產業轉型面臨機遇與挑戰。蘭西城市群是以甘肅省蘭州市與青海省西寧市為中心的跨省區域城市群。城市的輻射功能主要表現在產業、交通、科技等方面。下圖1為甘肅省地理位置示意圖,圖2為2010-2018年甘肅省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示意圖。圖1 圖2(1)結合如圖信息,說明甘肅省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過渡性的特征表現。提取圖中信息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過渡性的特征表現①______ 熱量帶由亞熱帶向溫帶過渡年等降水量線分布狀況 干濕地區:②______自然植被:③______(2)概括2010 - 2018年甘肅省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的變化特點,說明甘肅省發展有色冶金工業的優勢條件。(3)從城市輻射功能的角度,分析蘭州市產業轉型對蘭西城市群發展的推動作用。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錢凱港位于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約78公里,是南美洲西海岸的深水良港,也是中國與秘魯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2024年11月14日,錢凱港正式開港。改變了南美洲與東亞地區海洋貿易運輸需要中轉北美港口或繞行巴拿馬運河的歷史。材料二秘魯受地形影響,主要分為東中西三個地區。下圖為南美洲部分區域地理簡圖。(1)描述秘魯中東部地區城鎮的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2)從水循環角度,描述秘魯東部河流徑流的主要形成過程。(3)簡述錢凱港成為南美洲對接東亞市場樞紐主要區位優勢。2024-2025學年阜陽三中高二年級第二學期二調考試地理試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綜合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本卷命題范圍:世界地理(30%)+中國地理(40%)+地球地圖、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30%)。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題答案】【答案】1. D 2. C【3~4題答案】【答案】3. C 4. C【5~7題答案】【答案】5. A 6. C 7. C【8~10題答案】【答案】8. D 9. A 10. C【11~12題答案】【答案】11. A 12. B【13~14題答案】【答案】13. B 14. C【15~16題答案】【答案】15. D 16. A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西側古地質時代為冰川密集區,由于強烈的冰川侵蝕使得大陸西側沿海輪廓破碎;西側為盛行西風迎風坡,降水豐富,河流短促,流水侵蝕作用強,加劇地表的破碎。(2)地質時代安第斯山脈的隆起過程中,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灰,在西風作用下搬運至此沉積;安第斯山脈隆起后,地球冷暖轉變期冰川侵蝕搬運,攜帶的冰磧物至此堆積;現代氣候變干,巖石風化形成的碎屑物質在風力作用下搬運至此沉積;發源于安第斯山脈的河流上游侵蝕下來的泥沙經流水搬運至此沉積。(3)安第斯山脈隆起,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風,降水少,河流流量小;隆起形成的高山有一定的冰川積雪,成為該地河流主要的補給水源,也使河流流量夏季多冬季少,季節變化大;隨著山地的隆起抬高,使得發源于此地的河流,落差加大,流速加快,流水侵蝕作用增強,豐水期河流含沙量增加。【18題答案】【答案】(1) ①. 1月0℃等溫線穿過隴南 ②. 濕潤向半濕潤、半干旱、干旱過渡 ③. 森林向草原、荒漠過渡(2)2010-2018年第二產業產值比重不斷下降,由占比最大減小為占比第二。優勢條件:銅、鎳、鉛鋅等有色金屬豐富;水電站提供了廉價的電力,能源充足;(蘭新)鐵路經過,交通便利。(任答兩點)(3)向周邊城市進行產業轉移,促進周邊產業發展;加快交通建設,完善交通運輸網絡,促進物流、人流集聚和擴散;提升科技研發水平,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周邊城市群發展。【19題答案】【答案】(1)中部山區和東部雨林城鎮數量少,分布稀疏,多沿河分布;中部山區地形起伏大,東部雨林氣候濕熱,沿河地區水源充足。(2)東部大西洋海水蒸發,低緯(東南)信風向西水汽輸送,受地形抬升或對流運動,形成降水,匯聚形成徑流。(3)天然深水港;距離東亞市場近;海陸交通便利;經濟腹地廣闊;市場需求大(雙邊貿易量大);政策支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