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下冊期末模擬卷(溫州市專用)科 學(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卷首語:同學們,展開智慧的翅膀,細心澆灌每一題,筆墨生花,收獲成長的喜悅!閱卷人 一、單選題(本大題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得分1.為了讓“過山車”運動得快運動得遠,小球的起點往往在“過山車”的( )。A.最高處 B.中間處 C.最低處2.航天員在太空看地球,發(fā)現(xiàn)地球的顏色是 ( )A.藍色 B.白色 C.黃色3.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我們知道地球上的( )。A.海洋少,陸地多 B.海洋和陸地一樣多 C.海洋多,陸地少4.科科晚上在臺燈下做作業(yè)時,本子上總會出現(xiàn)鉛筆筆尖和手的影子,下列做法可以讓筆尖和手的影子消失的是( )。A.把鉛筆變短B.增加多盞臺燈,并調整光線照射的角度C.人離臺燈近些5.對于小球在“過山車”軌道上的運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小球一直是直線運動B.小球在滾動C.整個過程中小球的運動速度一直在變慢6. 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并成功將上升器送入預定環(huán)月軌道。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是因為( ) 。A.月球能反射太陽光B.月球是衛(wèi)星C.月球自轉一圈和繞地球一圈時間一樣7. 如圖所示,將圓柱體改變擺放方式,影子的( ) 會發(fā)生變化。A.大小 B.形狀 C.方向8.如圖所示,金華某小學三(1) 班第一探究小組利用簡易日晷記錄了一天的影子變化,那么 15時記錄的影子可能是圖中的 ( ) 。A.A B.B C.C9.小雞孵化過程中,( )為胚胎發(fā)育提供了營養(yǎng)物質。A.卵白 B.卵黃 C.氣室10.蠶寶寶的腹足的主要作用是( )。A.取食 B.運動 C.呼吸11.用手將小球在水平的光滑桌面上從一端彈出滾向另一端并沖出桌面,這時看到小球離開桌面后運動路線像圖( )所示的樣子。A. B. C.12.月球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下列關于環(huán)形山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環(huán)形山大多數(shù)是圓形的,大小不一B.環(huán)形山有單個的,也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分布沒有規(guī)律C.環(huán)形山數(shù)目眾多,但它們的深淺都差不多13.下列關于蠶蛹和蠶蛾的身體結構,正確對應的是( )。A.B.C.14.如圖所示,用一個彈簧裝置撞擊白色小球,小球沖出桌面后的運動路線是( )。A.甲 B.乙 C.丙15.不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信息是( )A.太陽是球形的,月球是球形的,地球也應該是球形的B.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海旅行C.月食時,地球投影在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圓形的16.小琦和小樂一起在游樂場玩了過山車,這個過山車的路線如圖所示,過山車做的運動是( )。A.直線運動 B.曲線運動 C.直線和曲線運動17.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比較地圖上陸地和海洋的面積大小,錯誤的方法是( ).A.準備一張透明有格子的計算紙覆蓋地圖B.數(shù)陸地和海洋所占的格子來進行比較C.占半格的陸地直接忽略不計18.蠶蛾剛產下的蠶卵是扁圓形的,中間有點凹陷,顏色是( )。A.淡黃色 B.紫黑色 C.紅色19.一個完整的月相周期是( )。A.一個月 B.一年 C.一星期20.如圖所示,在用手電筒照射木塊的三種方式中,木塊的影子最短的是( )。A.① B.② C.③閱卷人 二、填圖題(本大題2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得分21.填圖題(1)如圖一所示,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是:運動相同的 ,比較運動的 長短。(2)如圖二,請你根據(jù)養(yǎng)蠶的經歷,將蠶生長發(fā)育過程代表的字母進行排序 。(3)如圖三,請寫出地球具有而月球不具有的特點 。 (寫兩點)(4)如圖四,請畫出在桌面上運動的小球,沖出桌面后運動的路線。22.請回答下列關于蠶的問題。(1)在括號里填蠶的四種形態(tài)名稱。(2)觀察(1)中的圖,根據(jù)蠶一生經歷的四種形態(tài)的先后順序排序: → → → 。閱卷人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3個小題,共44分)得分23.本學期我們親身體驗了養(yǎng)蠶活動,了解了蠶的一生。(1)小明把剛買回來的蠶卵放在( )最容易孵化。A.水中 B.燈光下 C.冰箱里(2)小明改變了環(huán)境條件后,蠶卵就孵化了,他應用( )移動蠶卵。A.羽毛 B.牙簽 C.夾子(3)我們剪開蠶繭,小心地拿出蠶蛹,用鉛筆尖輕輕地觸碰它,發(fā)現(xiàn)蠶蛹( )。A.沒有反應 B.會有反應 C.會跳起來(4)為了便于將蠶繭上的絲拉出,常用的方法是將蠶繭( )。A.放在冰箱里冷凍 B.放在熱水中浸泡 C.放在陽光下曬(5)蠶蛾的運動方式是( )。A.用腹足跳躍B.用翅膀飛行C.用腹足爬行,同時振動翅膀(6)蠶的一生一共要蛻皮( )。A.2 次 B.4 次 C.6 次(7)下列關于右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A.圖①是圓筒形的,圖②是紡錘形的B.圖①有氣門,圖②沒有氣門C.圖①環(huán)節(jié)多,圖②環(huán)節(jié)少24.游樂園(1)小明和小李相約來游樂園游玩,小李在樂園中心(見下圖),小明應該朝 方向走才能跟小李匯合。(2)他們在樂園中心匯合后,沿直線直奔海盜船,若要比較誰的速度快,應該( )。A.看誰的腳步大 B.看誰先到達終點 C.看誰用的時間多(3)小明特別喜歡坐過山車,打算自己制作一個“過山車”模型。以下做法不正確的是( )。A.先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線,再進行制作B.制作過山車時,可以不參考設計圖,直接制作C.制作完過山車模型,可以進行測試、評價、修改(4)將小球放在“過山車”軌道的最高處松手,小球會 (填“滾動”或“滑動”)。(5)為了準確測量“過山車”軌道長度,以下方法最合適的是( )。A.用手來測量B.用自己的塑料尺測量C.用細繩測量后再用軟尺量出細繩的長度(6)為了讓小球在“過山車”某段軌道末端的運動速度更快,設計方案比較合理的是( )。A.讓這段軌道坡度變大B.讓這段軌道坡度變小C.讓這段軌道變長(7)在調試過山車時發(fā)現(xiàn)小球總是在第一個彎道外側沖出,下列調整有效的是( )。A.將這個彎道外側的軌道適當變高一些B.將這個彎道內側的軌道適當變高C.把起點調高一些,讓這個彎道更陡峭(8)小明測得小球在同一個“過山車”軌道的運動時間,重復三次測得小球在“過山車”上的運動時間分別是2.5秒、2.7秒、3秒,他應取( )。A.2.5 秒 B.2.7 秒 C.3秒(9)我們在測試“過山車”在軌道上運動快慢時,用同一種球測試了3次,主要原因是( )。A.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實驗B.重復試驗,讓測量結果更加準確C.讓每個人都能玩一會兒25.小球的運動同學們在一條4米長的軌道上比較兩個小球運動的快慢,①號球和②號球大小、輕重都相同,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1)同學們在討論實驗操作的方法,錯誤的是____.A.每個小球運動至少測量3次B.操作員放球時可以推一下小球C.分工合作,分為計時員、發(fā)令員、記錄員、操作員等(2)測量①號球和②號球在同一軌道的運動快慢,數(shù)據(jù)記錄見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取值①號球 5秒 5秒 4秒 ②號球 4秒 4秒 4秒 4秒測量①號球的運動時間時,得到不同的數(shù)據(jù),建議取值是 .(3)通過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①號球和②號球的運動是____.A.①號球快 B.②號球快 C.一樣快(4)我們推測____的表面更光滑。A.①號球 B.②號球 C.無法確定(5)增加一個③號球,測量它的運動速度,發(fā)現(xiàn)③號球4秒鐘運動了6米,那么3個小球運動快慢的排序是____.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6)如圖所示,同一個小球在不同的斜面上運動,運動速度較快的是圖 .(7)在圖1中用“→”的方式畫出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路線。答案解析部分1.A為了讓過山車運動的快,運動的遠,小球的起點往往在過山車的最高處。2.A 航天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主要是藍色 。這是因為地球上超過70%的面積是海洋,這使得地球在太空看起來主要是蔚藍色 。3.C地球表面總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陸地面積所占格子數(shù)是3格,海洋面積所占格子數(shù)的7格,所以海洋面積大,陸地面積小。4.B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遮擋物和屏,我們可以用增加多盞臺燈,并調整光線照射的角度的方法,制造“無影燈”。5.C在“過山車”的直線軌道上,小球做的是向下的直線運動;而在拐彎處的曲線軌道上,小球做的是曲線運動 。在小球運動過程中,小球的運動速度是一直發(fā)生變化的。6.C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是因為月球的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相同。 這使得月球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背對地球的一面始終無法被地球上的觀測者看到 。7.B影子的方向是由光源的位置和物體的擺放方式共同決定的。當光源位置不變,改變物體的擺放方式時,影子的方向會隨之改變。題中方向照射物體不同部位,產生的影子形狀不同。8.C 日晷是古代人們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種工具,上午太陽在東面,影子投向盤面西端;B選項接近于11點的日晷方向,C選項影子可能是15時的。9.B卵殼上有氣室可以透氣,以確保卵跟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卵白對胚有營養(yǎng)和保護作用;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yǎng)部分,為胚胎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10.B蠶卵可以孵化出蠶寶寶,蠶寶寶就是蠶的幼蟲。蠶的幼蟲身體呈圓筒形,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上有體節(jié),胸部有3個體節(jié),腹部有10個體節(jié)。兩側的小黑點叫氣門。蠶寶寶的腹足的主要作用是運動,選項B正確,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A12.C由于宇宙流星和隕石撞擊在月球表面而形成的坑叫做環(huán)形山,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環(huán)形山大多是圓形的,其分布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也有大環(huán)套小環(huán)的,它們深淺都不同,故C敘述不正確,本題選C。13.B蠶蛹:呈紡錘形,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較小,胸部有 3 對胸足的痕跡(已退化),腹部各節(jié)兩側有氣門,體外包裹一層蛹皮,無翅。蠶蛾:成蟲形態(tài),身體分為頭(有復眼、觸角)、胸(有 3 對足、2 對翅)、腹(雌蛾腹部肥大,雄蛾腹部較窄),觸角呈羽毛狀,翅膜質,無法長時間飛行。B正確。14.C小球沖出桌面后,水平方向因慣性保持原有速度,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向下加速,做平拋運動,軌跡為拋物線。丙正確。15.A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航行了一圈又回到了出發(fā)地,說明地球是球形的。 月食時,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影子總是圓的,以此可推斷地球是球體形狀。16.C17.C我們生活的地球,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蔚藍的星球。地球表面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陸地占29%,因此人們稱地球是一個“水球”。將透明計算紙覆蓋在世界地圖上,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海洋占7格,陸地占3格,所以海洋的面積大。18.A蠶的一生要經歷蠶卵、幼蟲、蛹、成蟲(蠶蛾)四個不同形態(tài)的變化階段。蠶卵;橢圓形,像小米粒大有些凹下去,剛出生的蠶卵是淡黃色,形狀上、下是略扁的圓形,蠶卵很細小,經1到2天,變成淡紅色或淺褐色,再經3到4天變成綠色或紫黑色,要孵化時變成紫黑色。蠶卵很小,為了看清楚,可以選用放大鏡。19.A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 其周期大約為一個月。 月相變化的順序依次為: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 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huán)。 這個周期性的變化反映了月亮在不同階段相對于太陽和地球的位置變化, 從而導致了我們看到的月亮形狀的不同。 20.A影子長度與光源照射角度相關。當光源垂直照射物體時,光線與物體表面夾角最大,影子被壓縮至最短。①正確。21.(1)時間;距離(2)CDAB(3)水、空氣(4)曲線(1)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是:在運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相同時間內,運動距離遠,速度快。(2) 蠶是完全變態(tài)昆蟲,一生經過C卵、D幼蟲、A蛹、B成蟲等四個形態(tài)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fā)育階段,這一過程稱為蠶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約為56天。(3)地球上有水、空氣、動植物等,這些都是地球上不具有的。(4)根據(jù)物體的運動軌跡是直線還是曲線,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物體的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是直線運動,物體的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是曲線運動。用手將小球沿著桌面推出,當小球在桌面上滾動時做的是直線運動;沖出桌面后做的是曲線運動。22.(1)幼蟲、卵、蛹、成蟲(2)卵;幼蟲;蛹;成蟲(1)任何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蠶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這就是蠶的生命周期。(2)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種形態(tài),根據(jù)蠶每個時期的形態(tài)可知,圖①是蠶的幼蟲期,圖②是卵,圖③是蠶的蛹期,圖④是成蟲期。23.(1)B(2)A(3)B(4)B(5)C(6)B(7)B(1)蠶卵應該在溫暖的地方孵化。(2)蠶幼蟲身體柔軟,為保護其不受傷害,應用柔軟的羽毛移動。(3)蠶蛹雖然生活在繭里,但它也是有生命的,對刺激也是有反應的。(4)為便于將蠶繭上的絲拉出,應放到熱水中。(5)由于家蠶經過長期的人工繁育,翅膀有部分功能已經退化,故其運動方式用腹足爬行,同時振動翅膀。(6)蠶在幼蟲階段為方便其長大,要進行蛻皮,一共要經歷四次蛻皮(7)下列關于圖中圖①和圖②的描述,A.蠶的幼蟲是長圓筒形;蠶蛹是紡錘形,圖①是圓筒形的,圖②是紡錘形的,A的說法正確。B.圖①有氣門,圖②也有氣門,B的說法錯誤;C.圖①環(huán)節(jié)多,圖②環(huán)節(jié)少,C的說法正確。24.(1)東南(2)B(3)B(4)滾動(5)C(6)A(7)A(8)B(9)B(1)描述物體的位置要說明參照物、方向和距離,圖中小科在樂園中心,小明在樂園中心的西北方向,小明應該朝東南方向走才能跟小科匯合。(2)他們在樂園中心匯合后,沿直線直奔海盜船,說明在過程中,距離是一樣的,比較誰的速度快,則誰用的時間短,則誰的速度快,誰先到達終點,也就說他用的時間短。(3)A.先設計過山車的軌道路線,再進行制作,說法正確;B.制作過山車時,可以不參考設計圖,直接制作,說法錯誤,應該按照設計圖來完成制作;C.制作完過山車模型,可以進行測試、評價、修改,說法正確。(4)將小球放在“過山車”軌道的最高處松手,小球會滾動。(5)過山車軌道有直線也有曲線,為了方便我們準確測量“過山車”軌道長度,以下方法最合適的是用細繩測量后再用軟尺量出細繩的長度。(6)為了讓小球在“過山車”某段軌道末端的運動速度更快,設計方案比較合理的是讓這段軌道坡度變大,給小球提供更大動力。(7)小球總是在第一個彎道外側沖出,則應這軌道外側進行調整。(8)測得小球在同一個“過山車”軌道的運動時間,測量3次取得的數(shù)據(jù)不同,應該分析數(shù)據(jù)后取中位數(shù)作為結果。(9)用同一種球測試了3次,主要是為了排除偶然性,減小誤差。25.(1)B(2)5秒(3)B(4)B(5)B(6)2(7)略(1)同學們在討論實驗操作的方法,錯誤的是操作員放球時可以推一下小球,我們要讓小球自然下落。(2)測量①號球的運動時間時,得到不同的數(shù)據(jù),建議取值是取5秒,因為5秒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3)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②號小球運動快。(4)小球表面越光滑,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我們推測②的表面更光滑。(5)增加一個③號球,測量它的運動速度,發(fā)現(xiàn)③號球4秒鐘運動了6米,則③號小球運動速度比①和②都快,所以三個小球運動快慢排序是③>②>①。(6)同一個小球在不同的斜面上運動,斜面坡度越大,小球運動速度越快,運動速度較快的是圖2。(7)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是從高處向低處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