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保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下冊期末模擬卷(臺州市專用)科 學(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卷首語:同學們,展開智慧的翅膀,細心澆灌每一題,筆墨生花,收獲成長的喜悅!閱卷人 一、填空題(本大題7個小題,每空1分,共15分)得分1.夏天,我們最愛吃的水果之一就是西瓜,西瓜和桃子、蘋果等果實一樣,由兩部分組成,我們吃的紅色部分屬于果實的 部分,吐出來的黑色西瓜子是果實的 部分。2.如右圖所示,我們把這樣的連接情況,叫做 ,電池中的電會很快被消耗完。在點亮小燈泡時,用手按住導線、電池和小燈泡很不方便,我們可以使用 和 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3.把潮濕的沙和黏土團成小球,過一段時間,沙團比黏土先松散,說明 的黏性比較強。4.植物的葉的形態與環境是相適應的,為了適應環境,生長在 地區的仙人掌的葉片很 。5.根據巖石的軟硬程度,我們可以用軟、較軟、 、硬四個不同軟硬程度來描述。6.習習將一株帶根的植物放在裝有水的試管中,在水面滴一些植物油,過段時間,發現試管中的水量變 (填“多”或“少”)了,這說明根具有 的作用。A.固定植物 B.吸收水分 C.吸收陽光7.所有巖石都是由 組成的。小科撿到一塊巖石,先用 觀察,再用 觀察。小科發現花崗巖中有黑色發光的碎片,那很可能是 (填礦物名稱)。閱卷人 二、判斷題(本大題1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得分8.不同植物的種子大小、形狀等有所不同,同一植物每粒種子完全相同。 ( )9.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10.植物的葉子用黑色紙遮住,幾天后可以觀察到被遮住光的葉子發黃了。( )11.在制作巖石標本時,可以查閱資料來完善巖石信息。( )12.一種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只有一種。( )13.在閉合開關之前,需要對連接的電路進行檢查。( )14.搜集巖石后,需要用水將巖石表面清洗干凈,便于觀察巖石的外表。( )15.只要把小燈泡與電池連接到一起,小燈泡就能發光。( )16.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鵝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可能是海洋。( )17.用手指分別蘸少量潮濕的沙和黏士在白紙上涂抹,涂痕顏色深的是黏土。( )閱卷人 三、單選題(本大題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得分18.典典在課堂上觀察百合花的雌蕊時,用手指輕輕觸碰柱頭,發現柱頭上有( )。A.黏液 B.花柱 C.花粉19.在做研究種子發芽的實驗時,無論種子朝什么方向放置,萌發后長出的根都( )。A.往下生長 B.往上生長 C.往各個方向生長20.下列連接方式中,小燈泡會亮的是( )。A. B. C.21.種子的傳播方式和種子的形態結構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外表帶鉤刺的種子經常靠 ( )傳播到遠處。A.風力 B.水力 C.動物22.小科用指甲在巖石表面刻畫,發現不能刻畫出痕跡,但用銅鑰匙能在巖石上刻畫出痕跡,說明該巖石的硬度是 ( )。A.軟 B.較軟 C.較硬23.小科想要將巖石和礦物制成標本,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 )。①編號 ②按編號順序放入標本盒 ③材料準備 ④添加標簽 ⑤對照標本圖鑒進行識別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⑤②④ C.③①⑤④②24.下列關于鳳仙花的播種過程,排列正確的是 ( )。A.選種——放土——澆水——下種B.選種——下種——放土——澆水C.選種——放土——下種——澆水25.如右圖連接的一個簡單電路,但是小燈泡沒有亮,出現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①電池沒電 ②開關壞了 ③小燈泡壞了 ④電池連接方向反了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26.植物把種子傳播到遠處,主要是為了( ).A.提高種子的發芽率B.避免種子被動物吃掉C.擴大后代的分布范圍,有利于種族繁衍27.下列關于種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不同植物的種子,傳播方式基本相同B.不同植物的種子形狀、大小、顏色各異C.不同植物的種子,內部結構基本相同28.兒歌《拔蘿卜》告訴我們拔蘿卜是比較費力的事情,拔出蘿卜會帶出泥。這一現象說明植物的根具有( )的作用。A.吸收水分 B.固定植物 C.貯存營養29.模擬安裝照明電路時,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電路組裝好后,不需要檢查B.先組裝電路,再按照電路畫設計圖C.按照電路圖進行安裝,在安裝過程中對設計進行微調閱卷人 四、連線題(本大題2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得分30.請將植物各部分結構的名稱與作用相對應,并把序號填寫在橫線上根: A.運輸水分和養分、支撐植物莖: B.吸收陽光制造養分、蒸騰水分調節溫度葉: C.發育成果實和種子花: D.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固定植物31.請在方框內填上蠶豆種子內部相應結構的名稱。閱卷人 五、實驗探究題(43分)得分32.小小地質學家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能為生物提供生存空間。小科為了研究土壤的成分,采集了三種不同的土壤樣本,并做了一系列實驗。(1)小科把采集的土壤倒在白紙上,用手捻一捻,感覺濕濕的,說明土壤中有 ;將土壤倒入燒杯中,再倒入清水,觀察到 ,說明土壤中有空氣。(2)小科將水中的土壤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看到土壤分層,下列哪一幅示意圖能正確表示土壤分層的真實情況 請在□內打“√”。(3)觀察上題中所選的示意圖,解釋土壤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沉積順序 。(4)為了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小科準備了三個完全相同的塑料杯,在杯底各扎了兩個大小相同的滲水孔,為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還要控制相同的條件有____。(可多選)A.土壤的量 B.滲水的時間 C.加入的水量 D.滲出的水量(5)滲水性實驗結束后,結果如下圖所示,則滲水性從強到弱的排列順序是: 。(6)實驗結束后,我們應如何處理土壤 。33.小小電路學家(1)小科按照甲、乙兩幅圖組裝電路(用的都是新電池),發現小燈泡都不發光,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甲圖的燈泡有電流通過,乙圖的沒有。B.乙圖的燈泡有電流通過,甲圖的沒有。C.甲乙兩圖的燈泡都沒有電流通過。(2)請你在圖1中連接電路,使小燈泡能發光。(要求:用線條代替導線,開關能控制燈泡的亮滅。)(3)小科連接了如圖2所示的電路,閉合開關后燈不亮,當他將導線連接在開關兩端時,燈亮了,由此可判斷故障產生在 (選填“開關”、“L1”、“L2”、“電池”)。(4) 圖2電路中燈泡“L1”和“L2”的連接方式是 (選填“串聯”、“并聯”), 如果L1的燈絲斷了, 則L2 (選填“亮”、“不亮”)。(5)下列電路中,能點亮小燈泡的有 (可多選),會使電池發燙的是 。A.B.C.D.(6)小科想自制一個開關,他可以選擇的材料是( )。A.橡皮、塑料帶、圖釘B.橡皮、回形針、圖釘C.軟木塊、棉線、圖釘(7)小科想用圖3的電路檢測器檢測鉛筆芯的導電性,進行了如下操作:①預測鉛筆芯能否導電 ②用電路檢測器A、B兩個檢測頭接觸鉛筆芯的兩端,觀察燈泡是否發光 ③重復檢測3次。小科的操作合理嗎 為什么 。(8)小科還檢測了接線盒內的連接情況,發現1—2,1—4,2—4是通路,其它都是斷路,盒內的連接方式可能是 ( )。A. B. C.(9)教室里的其中兩盞燈是由同一個開關控制亮滅的,可能是以下哪幾種連接方式 。答案解析部分1.果皮;種子西瓜的果實分為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我們吃的紅色部分屬于果實的果皮部分,吐出來的黑色西瓜子是果實的種子部分。2.短路;電池盒;燈座直接用導線連接電池的正負兩極,電流不經過用電器,這樣的連接方式稱為短路,在連接簡易電路時,用手按住導線的兩頭將電池和小燈泡連接起來太不方便了我們可以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解決這一問題。3.黏土用手觸摸巖石、沙和黏土,巖石和沙顆粒大、顆粒粗糙,不沾手,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黏土顆粒小、細膩,沾手,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風漏氣。把潮濕的沙和黏土團成小球,過一段時間,沙團比黏土先松散,說明黏土的黏性比較強。4.沙漠;細小植物和動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適應環境的變化。如:生長在熱帶雨林的香蕉樹葉子寬大,有利于水分蒸發,沙漠中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消耗,多肉植物葉片肥厚多汁,有利于水分的儲存。5.較硬我們可以將礦物的硬度分為軟、較軟、較硬和硬四個等級。砸開巖石后,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在新斷面上刻劃。指甲刻劃留下痕跡的巖石軟;手指甲刻劃沒有痕跡,銅鑰匙刻劃留下痕跡的巖石較軟;銅鑰匙刻劃沒有痕跡,小刀刻劃留有痕跡的巖石較硬;小刀刻劃也沒有痕跡的巖石硬。6.少;B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體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長期適應陸上生活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向下生長的營養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營養、固著植物的功能。習習將一株帶根的植物放在裝有水的試管中,在水面滴一些植物油,過段時間,發現試管中的水量變少了,這是因為植物根將水分吸收了。7.礦物;肉眼;放大鏡;云母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的巖石是由一種礦物組成的,有的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如絕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小科撿到一塊巖石,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小科發現花崗巖中有黑色發光的碎片,那很可能是云母。8.錯誤通過觀察可知,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題目的說法是錯誤的。9.正確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所以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巖石是固態礦物或礦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巖石稱為礁、暗礁 及暗沙,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集合體,也有少數包含有生物的遺骸或遺跡。10.正確植物葉子發黃是因為葉綠素合成需要光照,用黑色紙遮光后,葉片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葉綠素逐漸分解且難以再生,葉黃素等色素顯現,導致葉片發黃。這是植物因缺光影響葉綠素合成的典型現象,能直觀說明光照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11.正確制作巖石標本,首先采集巖石,然后砸新斷面,洗凈晾干,分類編號,把巖石裝進盒子里,查閱資料,或者請教老師確定巖石名稱,最后把巖石貼上標明巖石名稱的標簽。所以我們在制作巖石標本的時候,可以查閱資料來完善巖石信息。12.錯誤果實和種子的結構與種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適應的。植物把種子散播到遠處,有利于生命的延續。傳播方式有:風力傳播、動物傳播、彈射傳播、水流傳播等,有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多樣,不止一種方式。13.正確開關是控制電路中的電流的通和斷的。開關閉合時就像兩根導線接在一起,就可以通過電流,電路就通了;斷開時,就像導線斷開了,電路就斷了。在閉合開關之前,需要對連接的電路進行檢查。題干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14.正確巖石是各種各樣的,我們可以從顏色、光澤、花紋、條痕、軟硬、組成顆粒等方面觀察和描述,在觀察巖石時,可以用水將巖石表面清洗干凈,這樣便于觀察巖石的外表。故題干說法正確。15.錯誤并不是把小燈泡與電池連接到一起,小燈泡就能發光,還要注意連接方式。讓小燈泡發光的連接方式有多種,電池中的銅帽與鋅殼以及小燈泡中的金屬頭與金屬螺紋這四個點中,燈泡中的一個點與電池中的一個點連接,其他兩個點用一根導線連接的方式能使小燈泡發光。16.正確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鵝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后來由于地殼隆起并抬升成為高山。17.正確人們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壤土,黏土的特點是沾手、顆粒小、細膩。用手指分別蘸少量潮濕的沙和黏土,在白紙上涂痕,痕跡明顯的是黏土。18.A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構成,上面是柱頭,中間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頭上有黏液,可以輕易地黏住花粉。19.A種子萌發時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種皮向上生長,伸出土面形成莖和葉。播種時,無論把種子按什么方向擺放,根都會向下生長。20.A根據對電路連接的認識,當電池的正負極分別連接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才會形成完整的回路,電流流經小燈泡,小燈泡發光。21.C植物的種子都有自己的傳播方法,包括動物傳播、風力傳播、水力傳播、彈力傳播、機械傳播、人傳播等。種子表面不沾水、能浮在水中適合水流傳播,如:蓮蓬;果實表面有鉤刺或者果實鮮艷、美味、多汁適合動物傳播,如:蒼耳;種子小而輕,有絨毛或翅適合風力傳播,如:蒲公英、槭樹;果英容易開裂適合彈力傳播,即自身傳播如:鳳仙花。22.B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用指甲沒有刻畫出痕跡,說明礦物較軟。23.C制作巖石標本的順序:準備需要的材料;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觀察每一塊已編號的巖石,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的盒子內,標簽對應放好;展示制作完成的標本。24.C播種鳳仙花的方法是選種、放土、下種、澆水。鳳仙花的播種過程是選種一下種一放土一澆水,要挑選那些飽滿的、沒有受過傷的種子;要將一塊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處;種子放在深度約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蓋上;之后澆上適量水放溫暖處。25.C根據對電路故障的認識,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燈泡的燈絲斷了;電池沒電了;燈座松了;導線沒連接好等。26.C植物的果實成熟之后就是種子的傳播。植物必須把種子散布到各處才能擴大后代植株的生長領域。如果種子不散播出去,勢必會擠在有限的空間內爭奪陽光、水分和養分,從而影響物種繁衍數量和速度。27.C不同的種子外部形態特征不相同,內部結構大致相同;不同的種子傳播方式不同,有彈力傳播,動物傳播,風力傳播,流水傳播等方式。28.B根是某些植物長期適應陸上生活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向下生長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輸送、貯藏、固著的功能,少數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拔出蘿卜帶出泥”,拔蘿卜也是比較費力的事情。這一現象說明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29.CA、電路組裝好后,要做好檢查,保證各個用電器能夠正常工作,故A錯誤;B、安裝電路前先畫設計圖,安排用電器的位置,布置線路走向等,這樣避免盲目安裝造成的浪費,故B錯誤;C、按照電路圖進行安裝,在安裝過程中可以對設計進行微調,以滿足實際的需要,故C正確。30.D;A;B;C綠色開花植物的身體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繁殖器官。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養料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莖具有支撐植物和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花可以發育成果實和種子。31.種子都是由種皮和胚組成的,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發育成一株植物,胚由胚根、胚芽、子葉和胚軸組成,有些植物種子中有胚乳。32.(1)水分;氣泡(2)(3)顆粒大、重的先沉淀,顆粒小、輕的后沉淀(4)A;B;C(5)①③②(6)倒入花壇(1)土壤,是由一層層厚度各異的礦物質成分所組成大自然主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把土壤捻一捻,感覺到了土壤的濕潤,說明土壤中有水分。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開始我們會看到有氣泡從土塊中冒出,過一會兒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這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攪拌,然后靜置。靜置沉淀后的物質分為兩層,上層顆粒小,下層顆粒大,水面漂浮了一些細小的物質。上層的物質是黏土,下層的物質是沙,漂浮在水面的物質是腐殖質。(2)土壤沉積的順序是土壤微粒大小決定的,土壤微粒越大越重,沉積越早,土壤微粒越小越輕,沉積越慢。第三幅圖正確。(3)土壤中的微粒中,最大的土壤微粒是沙礫(小石子),其直徑大于2毫米。其次是沙,接著是粉沙。黏土的微粒最小,甚至無法用肉眼看清楚,則土壤中的微粒按顆粒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是黏土——沙粉——沙——沙礫。(4)為了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小科準備了三個完全相同的塑料杯,在杯底各扎了兩個大小相同的滲水孔,此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每次只改變一個變量,為保證實驗的準確性,還要控制相同的條件有土壤的量,滲水的時間,加入的水量,滲出的水量。(5)滲水性實驗結束后,可以得出結論,①號滲水性最強,是沙質土,②號滲水性最弱,是黏質土,③號滲水性適中,是壤土。(6)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 它對植物生長和生態系統平衡至關重要。 在完成土壤實驗后, 正確的處理方式對于保護土壤資源至關重要。 將土壤倒在花壇里是一種環保且有益的做法, 它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資源的浪費, 還有利于保護土壤, 促進其再利用。 33.(1)C(2)(3)開關(4)串聯;不亮(5)CD;A(6)B(7)不合理,因為小科使用電路檢測器前未自檢(8)A(9)①②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采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里,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1)根據題目中給出的信息,甲圖中小燈泡并沒有連接進電路,乙圖的電路圖沒有問題,但是兩圖的燈泡都不發光,可以分析得出甲、乙兩圖的燈泡中都沒有電流通過,故選C。(2)用導線將所有電路元件連起來即可。(3)小科連接了如圖2所示的電路,閉合開關后燈不亮,說明沒有電流流過。當他將導線連接在開關兩端時,燈亮了,由此可判斷故障產生在開關。(4)串聯是將所有電路元件連接起來,并聯兩個用電器之間不影響,圖2電路中燈泡“L1”和“L2”的連接方式是串聯 如果L1的燈絲斷了, 則L2不亮。(5)要想小燈泡點亮,需要形成完整的閉合回路,選項A短路,會使電池短時間內大量放熱,選項B斷路,選項C和D形成完整閉合回路,能夠使小燈泡發光。(6)開關制作需要用到導體和絕緣體,絕緣體做底座,導體連接電路,小科想自制一個開關,他可以選擇的材料是橡皮、回形針、圖釘。(7)小科的操作不合理,因為我們用電路檢測器進行電路元件檢測時,需要先進行自檢,防止電路檢測器不正常,影響實驗結果。小科沒有進行自檢。(8)1-2,1-4,2-4是通路,其他是斷路,說明3沒有導線連接,選項A正確。(9)教室里的其中兩盞燈是由同一個開關控制亮滅,說明形成電流回路時,一個開關對應兩個燈泡,①和②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