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第五次調研考試化學試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Ba137 Mg24 Cl35.5 S32測試范圍: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第1章第一節、第二節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化學與生產、生活、科技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水玻璃可以用于制作木材防火劑B.玻璃、陶瓷、水泥的主要成分均為硅酸鹽C.國產AI “DeepSeek”的出現離不開芯片的發展,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國產飛機C919使用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2.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A.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乙醇的官能團:-COOHC.一氯甲烷的電子式:D.CCl4空間填充模型:3.化學與生活、工業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糖類、油脂、蛋白質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都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食用加碘鹽可預防大脖子病,“加碘食用鹽”中添加的含碘物質是C.珠港澳大橋用到的合金材料,具有強度大、密度小,耐腐蝕等性能D.石油的分餾,煤的干餾、煤的氣化都屬于物理變化4.下列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屬于取代反應的是A.將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B.用光照射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C.在催化劑的條件下,乙烯與氫氣反應D.甲烷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5.一種NO-空氣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該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B.通過質子交換膜向左側多孔石墨棒移動C.若產生1 mol ,則通入的體積應等于16.8LD.電子由左側多孔石墨棒極經過負載移向右側多孔石墨棒極,再經過溶液移回左側多孔石墨棒極6.如圖為合成治療癌癥用藥“格列寧”的藥物中間體的結構簡式。下列關于該化合物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式為B.含有4種官能團C.1mol該物質可以與1mol碳酸氫鈉反應D.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氧化反應、加聚反應、酯化反應7.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出的結論或解釋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象 結論或解釋A 向硝酸亞鐵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 稀硫酸中H+體現了氧化性B NH3遇干燥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色 NH3的水溶液顯堿性C 將SO2與另一物質X一起通入BaCl2溶液中,觀察到沉淀產生 X一定具有氧化性D 將濃硫酸加入銅片中,觀察到銅片溶解,有氣泡產生 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A.A B.B C.C D.D8.下列反應符合如圖圖示的是 A.打磨后的鎂條與鹽酸的反應 B.和NH4Cl的反應C.單質鋁和氧化鐵的鋁熱反應 D.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反應9.一定條件下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可逆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SO2不可能100%地轉化為SO3B.當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時,可判定該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C.使用催化劑可增大反應速率,提高生產效率D.升高溫度,該反應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均增大10.向容積為的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無色氣體)和的混合氣體,發生反應:,反應吸熱,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時,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B.到達化學平衡前,混合氣體的顏色逐漸變深C.若該容器與外界無熱傳遞,則反應達到平衡前容器內氣體的溫度逐漸降低D.前內,用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是11.下列實驗裝置及目的,所得現象或結論正確的是裝置目的 A.銅與100ml 5mol L 1的濃硝酸制NO2 B.探究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強弱現象結論 收集到560mlNO2 產生沉淀,說明酸性H2CO3>H2SiO3裝置目的 C.制備NH3 D.檢驗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CO2和SO2現象結論 用向下排空氣法可以收集到NH3 去除裝置A仍能達到實驗目的A.A B.B C.C D.D12.從中藥茯苓中提取的茯苓新酸DM,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茯苓新酸DM的說法錯誤的是A.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可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產生1.5molH2C.分子中含有4種官能團D.可發生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13.由制備高純度硅的工業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硅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態形式存在B.由步驟①中的反應可知,碳的非金屬性比硅強C.反應②產生的與反應③產生的可以循環使用D.反應①②③均為在高溫或較高溫度下的氧化還原反應14.鋅-空氣電池(原理如圖)適宜用作城市電動車的動力電源。該電池放電時Zn轉化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每消耗轉移個電子B.氧氣在石墨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C.該電池放電時向Zn電極移動D.該電池的負極反應為15.蘋果醋是一種由蘋果發酵而形成的具有解毒、降脂、減肥等明顯作用的健康食品。蘋果醋是這種飲料的主要酸性物質,蘋果酸的結構簡式為。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蘋果酸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酯化反應B.1mol蘋果酸與足量NaHCO3溶液反應消耗2molNaHCO3C.1mol蘋果酸與足量Na反應生成33.6LH2(標準狀況下)D.1mol蘋果酸分別和足量Na或NaOH反應消耗兩者物質的量相等16.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幾種:K+、、Cl-、Mg2+、Ba2+、、,現取三份各100mL溶液進行如下實驗:第一份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產生;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熱后,收集到0.08mol氣體;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12.54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4.66g。正確的是A.該混合液中一定含有K+、、、,可能含Cl-B.該混合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K+、Cl-C.該混合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K+、Cl-D.該混合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Mg2+、K+、Cl-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10分)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轉化是學習有機化學的必備知識。I.CH4與Cl2混合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多種氯代烴。(1)寫出有機產物中具有正四面體構型的結構式: ,其主要形成的化學鍵是 (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2)寫出反應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其反應類型是 (取代反應/加成反應)。(3)CH4與Cl2反應生成CH3Cl的反應過程、中間態物質的能量關系如圖所示(表示帶有單電子的原子或原子團)。①是由(Cl2在光照下化學鍵斷裂生成的,該過程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②該反應過程可能會生成一種副產物烴,該烴的結構簡式為 。Ⅱ.酸和醇反應是合成酯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丙烯酸乙酯()是一種食品用合成香料。以石油化工產品乙烯、丙烯等為原料合成該化合物的路線如下:回答下列問題:(4)乙烯和丙烯互為 。(5)丙烯酸乙酯分子中的官能團名稱為 。(6)有機物X的結構簡式為 。(7)丙烯酸乙酯有兩種官能團,它能發生的化學反應類型為 (填標號)。a.加成反應 b.水解反應 c.置換反應18.(12分)氮的氧化物是大氣污染物之一、工業生產硝酸的尾氣中含有氮氧化物(NO和NO2的混合物,假設不含N2O4),常見處理方法如下:可用氨催化吸收法處理,反應原理為。模擬該處理過程的實驗裝置如圖(夾持和固定裝置已省略): (1)寫出裝稀硝酸的儀器的名稱: 。(2)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反應開始時,應先通 (填“NO”或“NH3”);裝置C的作用是 。(5)裝置D中堿石灰的作用是 。(6)F裝置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E裝置,另外一個作用是 ;F裝置存在的缺陷之一是無法吸收過量的NO,另外一個缺陷是 。19.(14分)研究化學反應的原理,對掌握物質的應用有重要的意義。I.硅是太陽能電池的重要材料。“精煉硅”反應歷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1)反應III為 (選填“吸熱”或“放熱”)反應。II.研究、、CO等氣體的無害化處理對治理大氣污染、建設生態文明有重要意義。(2)一定溫度下,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發生,對于該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序號)。A.反應過程中不變B.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減小C.往容器中充入He,壓強增大,反應速率加快D.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已達平衡(3)利用反應2NO(g)+2CO(g) N2(g)+2CO2(g),可實現汽車尾氣的無害化處理。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等物質的量的NO和CO,測得部分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①X代表的物質是 ;a點正反應速率 逆反應速率(填“>”“<”或“=”)。②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 ;該條件下,CO的平衡轉化率為 。(4)可用電化學原理處理制備硫酸,裝置圖如圖,電極為多孔材料。寫出M極的電極方程式: 。20.(16分)化合物G(丙酸異丙酯)可用作食品香料。現可通過下列轉化制取(部分反應條件略去):(1)化合物B中官能團的名稱是 ,E→F的反應類型是 。(2)化合物C的結構簡式 ,G的酯類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寫一個即可) 。(3)A→E是加成反應,物質X的化學式是 。(4)化合物A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成高分子聚丙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5)下列關于化合物B、D的說法正確的是a.均能和Na反應放出H2 b.均溶于水c.均能和O2在一定條件發生氧化反應 d.均能和NaHCO3反應放出CO2(6)寫出D+F→G的化學方程式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第五次調研考試化學答案1.C【詳解】A.水玻璃是硅酸鈉的水溶液,可以用來制作木材防火劑,故A正確;B.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純堿、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三者主要成分均是硅酸鹽,都屬于硅酸鹽產品,故B正確;C.芯片的主要成分是Si,故C錯誤;D.氮化硅具有耐高溫、高硬度等特性,氮化硅陶瓷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D正確;故答案為C。2.A【詳解】A.丙烷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3CH2CH3,球棍模型為,故A正確;B.乙醇的官能團為羥基,結構簡式為—OH,故B錯誤;C.一氯甲烷是只含有共價鍵的共價化合物,電子式為,故C錯誤;D.四氯化碳的分子空間結構為四面體形,空間填充模型為,故D錯誤;故選A。3.C【詳解】A.糖類中的單糖和雙糖以及油脂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屬于小分子化合物,A錯誤;B.食用加碘鹽可預防大脖子病,“加碘食用鹽”中添加的含碘物質是碘酸鉀,B錯誤;C.珠港澳大橋用到的合金材料,具有強度大、密度小,耐腐蝕等性能,通常為鋁合金,C正確;D.煤的干餾生成煤焦油等、煤的氣化生成CO和氫氣,煤的液化生成甲醇,均為化學變化,而石油的分餾屬于物理變化,D錯誤;答案選C。4.B【詳解】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乙烯與溴發生加成反應,A錯誤;B.光照條件下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B正確;C.在催化劑作用下,乙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乙烷,C錯誤;D.甲烷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發生的是氧化反應,D錯誤;故答案選B。5.A【分析】由題干圖示裝置可知,NO在負極失去電子轉化為HNO3,即被氧化,電極反應為:NO-3e-+2H2O=NO+4H+,故左側多孔石墨電極為負極,O2在右側多孔石墨電極上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即右側多孔石墨電極為正極,電極反應為:O2+4H++4e-=2H2O,據此分析解題。【詳解】A.由分析可知,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正確;B.原電池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則通過質子交換膜向右側多孔石墨棒移動,B錯誤;C.未說明O2所處的溫度和壓強,無法計算其體積,C錯誤;D.原電池中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電子不能進入溶液,D錯誤;故選A。6.D【詳解】A.由結構可知分子式為C12H14O3,故A錯誤;B.分子中含酯基、碳碳雙鍵、羥基,共3種官能團,故B錯誤;C.不含羧基,不能與碳酸氫鈉反應,故C錯誤;D.含碳碳雙鍵可發生加聚反應、氧化反應,含羥基可發生氧化、酯化反應,故D正確;故選:D。7.B【詳解】A.硝酸亞鐵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硝酸根在酸性情況下體現強氧化性,發生反應:,是氮元素體現了氧化性,A錯誤;B.氨氣溶于水發生電離:,氨水顯堿性,氨氣不顯堿性,B正確;C.若為氨氣,則發生反應:,隨后發生反應:,氨氣沒有體現氧化性,C錯誤;D.將濃硫酸加入銅片中需要加熱才能反應,該操作錯誤,D錯誤;故選B。8.B【分析】根據圖示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所表示的反應為吸熱反應;【詳解】A.打磨后的鎂條與鹽酸的反應為放熱反應,A不符合題意;B.Ba(OH)2·8H2O與NH4Cl晶體的反應為吸熱反應,B符合題意;C.單質鋁和氧化鐵的鋁熱反應為放熱反應,C不符合題意;D.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反應為放熱反應,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9.B【詳解】A.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的反應為可逆反應,因此二氧化硫不可能100%地轉化為三氧化硫,A正確;B.該反應在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且反應物和生成物均為氣體,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B錯誤;C.使用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增大反應速率,提高生產效率,C正確;D.升高溫度,該反應的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D正確;故答案選B。10.A【詳解】A.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各物質的濃度不變,但不一定相等,由圖中信息可知,64s時反應未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故A錯誤;B.由圖中信息可知,反應正向進行,反應體系中c(NO2)增大,所以混合氣體的顏色逐漸變深,故B正確;C.由于正反應吸熱,由圖中信息可知,反應正向進行,絕熱條件下容器內溫度逐漸降低,故C正確;D.前100s內,用NO2濃度的變化為,化學反應速率,故D正確;故選:A。11.D【詳解】A.,根據方程式,若完全反應生成,標況下體積為560mL,但隨著反應進行,濃硝酸變稀,則此時生成一氧化氮,故無法計算二氧化氮的物質的量,且題目也沒說明標況,A錯誤;B.鹽酸和大理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由于鹽酸揮發,則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氯化氫也會和硅酸鈉反應生成硅酸沉淀,無法比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強弱,B錯誤;C.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反應制備氨氣,為了防止水滴倒流,試管口應該向下傾斜,C錯誤;D.品紅檢驗二氧化硫,酸性高錳酸鉀除去二氧化硫,隨后的品紅驗證二氧化硫是否除干凈,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去除裝置A,則酸性高錳酸鉀可以同時起到檢驗和除去二氧化硫的作用,D正確;故選D。12.B【詳解】A.由茯苓新酸DM的結構簡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正確;B.題中未明確給出茯苓新酸DM的物質的量是1mol,所以其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產生的氫氣的物質的量不一定1.5molH2,故B錯誤;C.由茯苓新酸DM的結構簡式可知,分子中含有酯基、碳碳雙鍵、羧基和羥基,即4種官能團,故C正確;D.由茯苓新酸DM的結構簡式可知,分子中含有酯基、羧基和羥基,所以可發生取代反應,含碳碳雙鍵,所以可發生加成反應,故D正確;故答案為:B。13.B【分析】與焦炭在高溫下發生反應生成粗硅和CO,粗硅與HCl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氫氣和SiHCl3,SiHCl3與氫氣再反應生成純硅和HCl,據此分析解答。【詳解】A.硅元素屬于親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態存在,故A正確;B.步驟①中發生反應:,反應中C作還原劑,Si為還原產物,因此不能說明碳的非金屬性比硅強,故B錯誤;C.反應②生成的可用于反應③,反應③生成的可用于反應②,從而實現循環使用,故C正確;D.由流程可知反應①②③的反應溫度在幾百或上千度,均為在高溫或較高溫度下的氧化還原反應,故D正確;故選:B。14.C【分析】由裝置可知該原電池原理為Zn與氧氣反應,Zn作負極,石墨電極作正極,氧氣在正極得電子,據此分析解答。【詳解】A.正極電極反應為:,則消耗轉移個電子,故A錯誤;B.氧氣在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故B錯誤;C.原電池中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則向Zn電極移動,故C正確;D.該電池的負極反應為,故D錯誤;故選:C。15.D【詳解】A.該分子中有醇羥基,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羰基,也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A正確;B.蘋果酸中含有2個羧基,1mol蘋果酸與NaHCO3溶液反應,可消耗2molNaHCO3,B正確;C.該分子中有2個羧基和1個羥基,1mol蘋果酸與足量Na反應生成33.6LH2(標準狀況下),C正確;D.該分子中有2個羧基和1個羥基,分別和足量Na或NaOH反應消耗兩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D錯誤;答案選D。16.A【詳解】第一份加硝酸銀溶液有沉淀產生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氯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第二份加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后,收集到0.08mol氣體說明溶液中含有銨根離子;第三份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12.54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4.66g說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一定不含有鎂離子、鋇離子,則溶液中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02mol、=0.04mol,則由電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鉀離子,物質的量大于等于0.02mol×2+0.04mol×2—0.08mol=0.04mol,綜上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鉀離子、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一定不含有鎂離子、鋇離子,可能含有氯離子,故選A。17.(1) 極性共價鍵(2) CH4+Cl2CH3Cl+HCl 取代反應(3) 吸收 CH3CH3(4)同系物(5)碳碳雙鍵和酯基(6)CH2=CHCOOH(7)ab【分析】Ⅱ.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催化劑作用下乙烯與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催化劑作用下丙烯與氧氣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丙烯酸,則X為丙烯酸;濃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丙烯酸共熱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丙烯酸乙酯和水。【詳解】(1)光照條件下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其中四氯化碳的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形,結構式為,分子中的碳氯鍵屬于極性共價鍵,故答案為:極性共價鍵;(2)生成一氯甲烷的反應為光照條件下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Cl2CH3Cl+HCl,故答案為:CH4+Cl2CH3Cl+HCl;取代反應;(3)①氯氣在光照條件下吸收熱量發生氯氯鍵斷裂生成,故答案為:吸收;②由圖可知,中間過程有生成,與結合可以生成副產物乙烷,故答案為:CH3CH3;(4)乙烯和丙烯的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1個CH2原子團,是互為同系物的烯烴,故答案為:同系物;(5)由結構簡式可知,丙烯酸甲酯的官能團為碳碳雙鍵和酯基,故答案為:碳碳雙鍵和酯基;(6)由分析可知,X為丙烯酸,丙烯酸的結構簡式為CH2=CHCOOH,故答案為:CH2=CHCOOH;(7)由結構簡式可知,丙烯酸甲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含有的酯基能發生水解反應,故選ab。18.(1)分液漏斗(2)(3)(4) NH3 控制氣體流速(5)除去氣體中含有的水蒸氣(或干燥氣體)(6) 吸收過量的NH3 易發生倒吸【分析】裝置A制備氨氣,裝置B制備NO,混合氣體通入濃氨水中,然后利用堿石灰干燥混合氣體,在催化劑作用下二者反應生成氮氣和水,最后利用裝置F吸收氨氣,據此解答。【詳解】(1)裝稀硝酸的儀器為分液漏斗。(2)裝置中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為。(3)裝置B中銅和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反應開始時,應該先通NH3,保證NO充分反應完全;裝置C中可以通過觀察氣泡控制氣體流速。(5)裝置D中堿石灰的作用是為了除去氣體中含有的水蒸氣。(6)F裝置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E裝置,另外一個作用是吸收過量的NH3;F裝置存在的缺陷之一是無法吸收過量的NO,另外一個缺陷是易發生倒吸。19.(1)吸熱(2)AD(3) CO2(或二氧化碳) > 0.016 80%(4)SO2+2H2O-2e-=+4H+【詳解】(1)如圖所示,反應III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為吸熱反應;(2)A.由于反應物CO和和氫氣是按照化學計量數之比充入的,所以反應過程中n(CO):n(H2)不變,A正確;B.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B錯誤;C.往容器中充入He,壓強增大,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C錯誤;D.反應前后氣體的質量不變,物質的量減小,所以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已達平衡,D正確;故選AD;(3)①平衡時生成X是1.6mol,消耗NO和CO均是1.6mol,根據方程式可知X代表的物質是CO2;a點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填“>”;②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消耗NO是1.6mol,濃度是0.8mol/L,則v(CO)=0.8mol/L÷50min=0.016;到達到平衡消耗CO是1.6mol,該條件下,CO的平衡轉化率為:×100%=80%;(4)電極M通入二氧化硫失去電子被氧化轉化為硫酸,因此為負極;M極的電極方程式為:SO2+2H2O-2e-=+4H+。20.(1) 羥基 取代反應(2) CH3CH2CHO CH3CH2COOCH2CH2CH3(3)HBr(4)nCH3CH=CH2(5)abc(6)CH3CH2COOH+ HOCH(CH3)2 CH3CH2COOCH(CH3)2+H2O【分析】A丙烯和水在過氧化物作用下加成生成B丙醇,B被氧氣氧化為C丙醛,C被氧氣氧化為D丙酸;A和X生成E,則X為HBr,E和水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加熱發生取代反應生成F;酸D和醇F發生酯化反應生成G丙酸異丙酯;【詳解】(1)根據B物質結構簡式可知,官能團的名稱為羥基;E和水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加熱發生取代反應生成F,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2)B經催化氧化得到化合物C丙醛,即C的結構簡式為:CH3CH2CHO;丙酸異丙酯G的結構簡式為:CH3CH2COOCH(CH3)2;G的酯類同分異構體,則含有酯基,結構簡式可以為CH3CH2COOCH2CH2CH3;(3)A→E是加成反應,對比A和E的結構簡式可知,物質X的化學式是HBr;(4)化合物A為丙烯,含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生成聚丙烯,化學方程式是:nCH3CH=CH2 ;(5)化合物B、D分別為丙醇和丙酸,含有官能團分別為羥基、羧基;均能和Na反應放出H2,均溶于水,均能和O2在一定條件發生氧化反應,丙酸能和NaHCO3反應放出CO2而丙醇不能;故答案為abc;(6)酸D和醇F發生酯化反應生成G丙酸異丙酯,反應為CH3CH2COOH+ HOCH(CH3)2 CH3CH2COOCH(CH3)2+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