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10.綠 課型 新授課 第1課時學科素養/單元要素 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言運用: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特點。 思維能力:能借助關鍵詞句想象畫面,感受詩人的獨特表達。 審美創造: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會整理資料的方法。前后知識關聯 這首詩圍繞“綠”展開,描繪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在學習這首詩之前,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其他描寫自然的課文,如《春》或《秋天的雨》,這些內容幫助學生積累了對自然的感知能力,為理解《綠》奠定了基礎。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情境美,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語言運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抓住關鍵語句展開想象理解詩歌描述的景象, 思維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能初步仿寫詩歌的第三小節,并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審美創造:感受作者對“綠”的贊美,對春天的謳歌。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難點 能借助關鍵詞句想象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教具/學具 課本、ppt教學方法 創設情景、小組合作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一、古詩導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古詩,找一找它們有沒有共同點?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學生回答:都有綠這個字。今天,我們要賞析的詩歌是艾青的《綠》。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1.介紹作者: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詩作努力反映民族、人民的苦難和命運,反映現實的生活和斗爭,突出表現為對光明的熱烈向往和謳歌,風格樸素雄渾。主要作品:《大堰河》《北方》《向太陽》等。 活動一:整體感知,讀好綠之色彩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字詞:擠jǐ 交叉 chā (注意紅色字體“擠”“叉”的讀音) 墨水瓶 舞蹈 教練 指揮 按著 節拍 整齊 集中 墨綠 嫩綠 淡綠 粉綠 提示:“叉”的讀音是chā,不能讀成chà。 聽課文錄音,再讀課文,嘗試讀出節奏。思考:1.比較《綠》與《繁星》有什么不同?2.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什么內容? 指名學生朗讀,并總結要點:這首詩和前一課的三首短詩形式不同,是由若干小節組成。主要寫了大自然的綠。 (3)選擇你喜歡的一節,和小組成員分享你的朗讀。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再討論每一個小節都寫了什么內容?指名小組學生匯報回答:讀了第 小節,我仿佛看到了 這樣的景象,這個小節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小節(眼前鋪滿綠色。) 第二小節(綠色的豐富,深淺濃淡應有盡有。) 第三小節(整個自然空間充滿了綠色。) 第四小節(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第五小節(綠色在風中舞動,有了生命。) 3.活動二:品綠色之魅 (1)發布學習任務:哪個小節讓你覺得想象獨特?請你找出來,把看到的畫面或感受批注在旁邊。 (2)全班交流,相機指導說出感受,讀好詩句。 預設1:第一小節。 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處是綠的…… 強調讀出“到處”是綠的,墨水瓶能有多少墨水啊?居然能把一切都染綠了,太奇妙了! 交流:借用這一比喻,寫眼前鋪滿綠色的感覺,同時引出下文。 師提問:到處是綠,讓你想到了哪些地方是綠的? 嫩綠的樹葉是綠色的;翠綠的竹子是綠色的;黃綠的小草是綠色的......(3)快問快答: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滿滿的綠。那么詩里的“綠”字有多少個呢? 這首詩里, 居然出現了17個“綠”字。怪不得我們看的時候 會覺得滿眼的“綠”在詩行里跳躍呢!(4)指導朗讀這一小節 (5)作者在第2小節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不同的綠?學生匯報交流:墨綠 淺綠 嫩綠 翠綠 淡綠 粉綠……教師小結:連用六個詞語,寫出了綠的深淺濃淡,體現出綠色的豐富。后面省略號表示什么呢?學生匯報:表示列舉的省略,告訴我們還有很多綠色。(6)這么多綠,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整體感受呢?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7)指導背誦 (8)指導生字書寫:瓶三、教師總結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真令人驚嘆綠的世界的豐富!這詩歌中還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作業設計板書 設計課后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