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寧波鎮海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聯合校學科素養測試(5月) 初一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寧波鎮海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聯合校學科素養測試(5月) 初一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寧波鎮海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聯合校學科素養測試(5月) 初一科學試卷
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下列各項中,下屬于不模型的是(  )
A.碳原子結構 B.水分子
C.注意行人 D.速度公式
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用數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軸表示錯誤的是(  )
A.
B.
C.
D.
3.(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我國近年研制成功一種氣體,這種氣體的每個分子是由質子數為8、相對原子質量為18的兩個原子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
B.這種原子的核外不一定有8個電子
C.這種原子的中子數是8
D.這種原子與氫原子能構成相對分子質量為20的水分子
4.(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綠豆芽是常見的食材,制作方法據《易牙遺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種皮
B.綠豆植株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
C.綠豆種子由胚和種皮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D.“以水灑濕”提示綠豆種子萌發需要適量水分
5.(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杜鵑是一種只產卵不孵卵的特殊鳥類,杜鵑花(俗名映山紅)則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下列關于杜鵑與杜鵑花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質中都有葉綠體
B.杜鵑比杜鵑花多了系統這一結構層次
C.杜鵑有肌肉、保護、結締等組織
D.杜鵑由根、莖、葉等器官構成
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如圖是荷花植株的構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適宜種在滲水能力很高的砂土類土壤中
B.根的生長依靠根尖根毛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而來的
D.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氣體送到根部
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 現有鈣原子(Ca) 和鈣離子(Ca2+)兩種粒子,下列關于這兩種粒子認識錯誤的是 (  )
A.它們的質子數相同 B.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C.鈣原子比鈣離子多兩個電子 D.它們屬于同種元素
8.(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br/>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9.(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一個維生素C分子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
C.維生素 C由C6H8O6分子構成
D.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3個氧分子
10.(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為 a,其相同價態硫酸鹽(定義:硫酸根離子與其它金屬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分子量為b,則該元素的化合價數值可能是 (  )
A. B. C. D.
1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明礬是一種白色晶體,是常用的凈水劑,其化學式為KAl(SO4)2 12H2O,在凈水過程中生成了一種結構疏松的混凝劑,其化學式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n=2, 則m=3
B.明礬凈水過程中要發生化學變化
C.每一個Al3+、OH-和H2O都含有10個電子
D.明礬晶體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5
1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在實驗課上,小米在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首先觀察到天平的最小砝碼為5克,接下來小米未將游碼移到零刻度處即開始調節平衡螺母,將天平調平衡后,在右盤加上20克砝碼,正好使天平達到平衡。此時小米的同桌小李剛從教室外回來,小李主動要求讀數,于是小李根據正常的方法讀得天平的示數為22克,則所稱物體的實際質量為( ?。?br/>A.20克 B.18克 C.22克 D.25克
13.(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一種“55℃保溫杯”,外層為隔熱材料,內層為導熱材料,夾層間有“神奇物質”,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神奇物質”在該過程中()
A.一直吸熱且狀態不變
B.一直吸熱且由固態變為液態
C.先吸熱,后放熱;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熱,后吸熱;先凝固后熔化
14.(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興趣小組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環境下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酒精加熱,乙杯為隔水加熱,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關于此時小燒杯中水的說法正確的(  )
A.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B.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騰
C.三杯水溫度是t甲< 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D.三杯水溫度是 t甲15.(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現有a、b兩個小球,分別由 的兩種材料制成,兩小球質量之比為ma: mb=6: 5, 體積之比為 Va: Vb=9: 7,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的,則a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的,則空心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與實心球的體積之比為1:6
C.若兩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體積一定比b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小
D.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的,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則該球實心部分的質量與所加水的質量之比為30: 1
1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用化學用語填空:①氯氣   ??;②保持二氧化氮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 ?。?br/>③硝酸銨    ;④氯化鐵中鐵的化合價為+3價,   。
1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生物體都能通過不同的生殖方式來繁衍后代,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圖是與人類生殖有關的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精子的示意圖,它是由男性的____產生的,其特點是()(填選項字母)。
A.體積大,營養多 B.體積小,能游動,有細胞核
C.體積大,不能游動 D.體積小,能游動,無細胞核
(2)圖乙是卵細胞的示意圖,它是由丙圖中的   產生的。(填字母,下同)
(3)如圖丙所示,受精卵開始分裂的部位是   。
18.(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塘棲枇杷是全國享有盛名的杭州特產,其果形美觀,肉柔軟多法,甜酸適口,風味較佳.為了獲得優質果實,須用科學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請分析以下內容:
(1)枇杷可用種子繁殖,而果農一般采用嫁接或壓條的方法來繁殖,這種繁殖方法的優點是   。
(2)平頭大紅袍、寶珠、夾腳、軟條白沙等都是塘棲枇杷的優良新品種.如果以平頭大紅袍為砧木,以軟條白沙為接穗進行嫁接,則此枝條上長出的枇杷品種應是   。
19.(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若使CO2和CO的質量相等,則CO2和CO的中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X、Y 兩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7:2,X與Y組成的化合物中,X、Y兩種元素的質量之比為21:8,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由 MgS、MgSO3、NaH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20.(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小金同學對冰加熱,她將冰熔化成水直到沸騰的過程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分析回答問題:
(1)圖像中的   段是冰的熔化過程(填字母);
(2) AB, CD 段物質在吸熱, BC, DE段物質    吸熱(選填“有”或“沒有”)。
2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馬鈴薯(俗稱“土豆”)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食物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1)把切好的土豆絲放入清水中,過一段時間后發現土豆絲變得硬挺,從細胞液濃度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土豆細胞液濃度
  ?。ㄟx填“大于”或“小于”)周圍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2)如圖是發芽的馬鈴薯,種入土壤后長成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
2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2023年1月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在浙江拉開帷幕,再次提醒找們土壤保護的重要性。
(1)植物能在肥沃的土壤茁壯成長是因為土壤中富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無機鹽,在實驗室通常采取圖     (填“甲”“乙”或“丙”)實驗來驗證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2)保護土壤勢在必行,下列措施有助于保護土壤資源的是()。
A.用工業廢水灌溉土地 B.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C.農業廢棄膜理入土壤 D.耕地采用輪作措施
23.(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層厚度均勻的積雪,小科同學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個下凹的腳印,如圖所示。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請回答:
(1)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測量下列哪組物理量,就可以估測出積雪的密度()。
A.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深度h1 B.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面積S
C.冰層的厚度h2和腳印的面積S D.腳印的深度h1和腳印的面積S
(2)若冰的密度為ρm,根據你的選擇估測出積雪的密度ρ雪=   。
24.(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如圖所示,體積相等的兩個實心均勻圓柱體,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將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的質量恰好相等,則ρ甲   ρ乙.如果切掉部分的質量分別為△m甲、△m乙,則△m甲   △m乙. (均選填“>”、“=”或“<”)
25.(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1800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通過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后,后人就不斷研究和改進該實驗?,F有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電解水裝置來測定水的組成。
【實驗步驟】Ⅰ.按如圖安裝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Ⅱ.往U形管中裝入水(其中加有一定的NaOH,水面略低于支管口),開始實驗。
Ⅲ取下注射器,打開電源通電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
Ⅳ.將注射器活塞推到底后,連接注射器,再次打開電源。當注射器Ⅰ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線處,關閉電源。
V.檢驗氣體。
【問題討論】
(1)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
(2)實驗中設置步驟Ⅲ的目的是   。
(3)實驗結束時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線    處。
(4)電解水過程有如圖步驟的模擬構成(圖中的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完整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  ?。?填標號)。
A. B. C. D.
2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同學做了如圖中的實驗:
(1)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篩管負責運輸    。
(2)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 ?。?。
A.上面水太多了,把紅色沖淡
B.下面的紅色隨水分蒸騰了
C.水分是從下往上運輸的,越上就越淺
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放在黑暗環境中 B.放在陽光下照射
C.讓紅墨水的濃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風的環境中
(4)某些樹木樹干中空,卻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在莖中有    可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
2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小明是個科學迷,他為了研究分子的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甲、乙兩相同塑料管壁上各粘有一張相同的濾紙條,濾紙條上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試液,在橡皮塞上各固定一個小藥瓶,里面都裝有等量的濃氨水,甲中瓶塞塞緊,乙中不塞瓶塞。
知識鏈接:①濃氨水易揮發②酚酞試液遇到揮發出來的氨氣會變紅
(1)預測實驗結果(現象)是   c。
(2)小李認為該實驗只能證明分子會向上運動,不能證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你覺得可以如何改進    
(3)如果要研究分子運動與溫度的關系,請你在本實驗基礎上繼續實驗,可以增加一個步驟   。
28.(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同學們觀察到冬天教室窗內的玻璃上,特別容易起一層水珠(如圖甲)。查閱資料發現:
水珠是因為教室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氣剛好液化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如果玻璃表面的溫度低于露點溫度時,水蒸氣就會液化。當教室內水汽含量為50%和80%時,露點溫度與教室內氣溫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根據圖乙,當教室內氣溫為32℃、水汽含量為50%時,露點溫度是   。
(2)小明用小風扇對著玻璃吹風,玻璃上的水珠很快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
(3)小明發現,有一種電熱鏡可防止鏡面起霧。結合圖乙信息,說明冬天洗澡時,對電熱鏡加熱可以防止鏡面起霧的原因:   。
29.(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97 年,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原子中有帶負電的微粒,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根據現象,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金的原子序數為79)
材料三:盧瑟福的學生莫塞萊注意到,原子核所帶電荷數與質子數相等,但原子核質量卻遠大于質子總質量。
(1)湯姆生建立西瓜模型時,推測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其依據的科學原理是   。
(2)若改用鋁箔重復實驗,有人認為被反彈的α 粒子比例會減少,他的理由是   。
(3)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為強化同學們對分子結構模型的理解,老師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實踐性活動,并為此次活動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
小紅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圖所示),參照評價量表。組長把小紅作品的“指標一”評定為“優秀”,而“指標二”評定為“合格”。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
“甲烷分子結構攜型制作”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倒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
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很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形態規整、們不能體現分子的立體結構 用態扭曲與實際不府
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30.(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小科在校園里撿到一塊較大的礦石,其外觀呈肉紅色,有明顯的礦物質晶體顆粒,由此初步判斷為花崗巖,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小科同學決定通過測定該礦石的密度并與已知礦石密度做對比來鑒定礦石種類。
【實驗步驟】步驟Ⅰ:測量礦石的質量
(1)如圖甲為小科對托盤天平的調平操作結果,對照操作性評價表,小科和小組成員分別進行了自評和互評,小科的得分應為   分。
操作性評價表(部分內容)
實驗過程 操作要求 評價標準(滿分25分) 自評 互評
調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線上,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在分度盤的中線處或左右擺幅相同 天平沒放在水平臺上扣5分; 游碼沒歸零扣10分; 指針不在分度盤中線處或左右 擺幅不同扣10分    
…… …… ……    
(2)如圖乙為小科正確完成調平操作后的稱量結果,可知礦石的質量m0應為    克。
步驟Ⅱ:測量礦石的體積
①在干燥的燒杯中加入200mL 的水。
②用細線系住礦石后放入燒杯中,完全浸沒后,標記此時的水位。
③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
④在量筒中裝入V1的水,將水倒入燒杯至標記處,量筒中的水量降至 V2。
由此得出礦石的密度
【誤差分析】
(3)由上述方案得出的礦石密度ρ的測量值將偏    。
(4)小組成員經過合作交流后提出了修改意見:利用現有材料,僅修改原操作步驟③的內容,即可解決上述誤差的問題,且礦石密度的計算公式不變。修改后的步驟③內容為   。
【結論】改進后的測量結果與一些礦石的密度對比,證明了礦石確實為花崗巖。
3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人體中的鈣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以羥基磷酸鈣晶體[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對分子質量為 1004。牛奶含鈣豐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鈣和磷比例合適,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圖是某乳業公司純牛奶包裝標簽的部分文字.請仔細閱讀后回答下列問題:
(1)包裝標簽上脂肪≥3.3g,是指 100mL 牛奶中含脂肪的質量至少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鈣至少克(保留到0.01g);
(2)求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保留為0.1%).
(3)若人體每天至少需要0.6g鈣,且這些鈣有90%來自牛奶,則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3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A和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積為 容器內水的深度為0.2米,且兩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質量相等。(已知
(1)求B 容器中酒精的體積V 酒精。
(2)將5400克鋁塊浸沒在水中,質量未知的鐵塊浸沒在酒精中后,發現兩個容器中的液面一樣高,且液體均沒有溢出,求鐵塊的質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描述。在科學研究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解釋復雜的現象和事物。
【解答】 A.碳原子結構模型,它以圖形的方式展示了碳原子的內部結構,屬于模型,故A不合題意;
B.水分子模型,直觀地呈現了水分子的構成,屬于模型,故B不合題意;
C.注意行人是交通警示標志,它的作用是提醒行人注意交通安全,不是對某個對象的簡化概括性描述,不屬于模型,故C正確符合題意;
D. 是用數學公式來描述速度、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屬于數學模型,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2.【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地殼變動的證明;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A.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含量來分析;
B.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來分析;
C.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
D.根據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來分析。
【解答】 A.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氧、硅、鋁、鐵、鈣等,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鈉的原子序數為11,鎂的原子序數為12,鋁的原子序數為13,硅的原子序數為14,故B正確不合題意;
C.1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原子,1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1個氨分子中含有4個原子,1個甲烷分子中含有5個原子,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氮氣是一種單質,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零,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硝酸鉀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3.【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 A.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B.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來分析;
C.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
D.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解答】 A.這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2=36,故A錯誤;
B.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該原子的質子數為8,因此這種原子的核外一定有8個電子,故B錯誤;
C.這種原子的中子數是18-8=10,故C錯誤;
D.這種原子與氫原子構成的水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8=20,故D正確。
故選D。
4.【答案】A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AC.種子萌發的過程:首先是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然后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B.根據根的特點和用途判斷;
D.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解答】 A.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候芽長”的過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在綠豆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綠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綠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以水灑濕”能使綠豆獲取適量的水分,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5.【答案】B
【知識點】組織;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無系統.即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解答】 A.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植物細胞的細胞質的綠色部分含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故A錯誤;
B.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因此,杜鵑比杜鵑花多系統這一結構層次,故B正確;
C.杜鵑花屬于植物,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杜鵑屬于動物,動物體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故C錯誤;
D.杜鵑屬于動物,多細胞植物才具有根、莖、葉等器官,故D錯誤。
故選B。
6.【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A.滲水性太強的土壤不利于保持水分;
B.根據根部的生長的知識判斷;
C.根據根的功能判斷;
D.根據莖的結構和功能判斷。
【解答】 A.砂土類土壤空隙較大,疏松,不易黏結,通氣(透氣)、透水性(滲水性)強,易干旱。黏土類土壤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強,滲水(透水)透氣性能差,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不適宜種在滲水能力很高的砂土類土壤中,故A錯誤;
B. 根的生長依靠根尖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故B錯誤;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根從淤泥中吸收而來的是水分和無機鹽,故C錯誤;
D. 荷花的葉柄和莖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輸送,能將空氣送到根部, 故D正確。
故選D。
7.【答案】B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ACD.根據原子形成離子的過程分析;
B.微粒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
【解答】 A.鈣原子轉化為鈣離子的過程中,質子數沒有改變,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鈣原子轉化為鈣離子的過程中,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則二者化學性質不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
C.鈣離子是由鈣原子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后形成的,即鈣原子比鈣離子多兩個電子,故C正確不合題意;
D. 鈣原子轉化為鈣離子的過程中,質子數沒有改變,因此屬于同種元素,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8.【答案】C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①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熔化,熔化需要吸熱,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熔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非晶體的熔化是應該變軟變稀的過程,溫度持續上升。
②物質從液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凝固需要放熱,液態晶體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凝固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
③ 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凝華,凝華需要吸熱;物質從氣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升華,升華需要放熱。
④物質從液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需要吸熱,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⑤物質從氣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液化需要放熱,液化包括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式;
【解答】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B錯誤;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D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A.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
B.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
D.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
【解答】 A.由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可知,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C6H8O6可知,一個維生素 C 分子由 6 個碳原子、8 個氫原子和 6 個氧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 C 由分子構成,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 6 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0.【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
(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 依據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式的關系解答出x的值即可。
【解答】 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價,相對原子質量為y。
(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 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
據題意有:2y+16x=a,
2y+96x=b;
解得:。
(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
根據題意得到:,

解得:。
故選B。
11.【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一個Al3+、OH-和H2O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判斷。
根據粒子結構來分析。
【解答】A.若n=2,則m=3,則為[Al2(OH)n(SO4)m yH2O]x中,化合價的代數和為:(+3)×2+(-1)×2+(-2)×3=-2≠0,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明礬在凈水過程中生成了一種結構疏松的混凝劑,其化學式為[Al2(OH)n(SO4)m yH2O]x,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每個鋁原子中含有13個電子,每個Al3+是由鋁原子失去3個電子后形成的,則每個Al3+中含有的電子數為13-3=10;每個OH-中的電子數為8+1+1=10;每個H2O中的電子數為1×2+8=10,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明礬晶體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2×2):(16×20)=1:5,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2.【答案】A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
【解析】【分析】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當右盤放入20g砝碼時,根據“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可知,此時天平的讀數為22g,說明游碼的質量為2g。可用將游碼中的2g和右盤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質量與左盤的質量相同,那么操作過程其實就是左盤放一個物體后,右盤放入20g砝碼時,天平就平衡了,那么物體的質量就是20g。
故選A。
13.【答案】C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
【解析】【分析】 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的特點:吸收或放出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物質在熔點時,可能處于三種狀態,可能是固態、可能是液態、可能是固液共存。
【解答】 根據題意得:這種“神奇物質”是一種晶體,晶體熔化吸熱、凝固放熱溫度保持不變,這種晶體能使水溫在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這種晶體的熔點為55℃,
所以55℃的這種物質可能是固態(達到熔點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態(剛剛熔化結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態(熔化過程中)。
綜上所述,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是因為這種物質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的緣故,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14.【答案】D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分析】 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解答】 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油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說明酒精,水和油正在沸騰。要讓小燒杯中的水沸騰必須要達到水的沸點和繼續吸收熱量。對于甲而言,無法達到水的沸點,所以甲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乙而言,杯內外水的溫度相同,無法吸收熱量,所以乙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丙而言,油溫高于水溫,滿足水沸騰的條件,所以丙中的水會沸騰,且t甲故選D。
15.【答案】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知道兩種材料的密度、兩小球的質量之比,根據求出A、B兩種材料的體積之比(即實心部分的體積之比),然后與兩球的實際體積相比較,從而判斷只有一個球是空心時哪個球是空心的,根據兩球的體積之比設出兩球的體積,進一步得出兩球材料的體積,然后求出空心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與實心球的體積之比;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根據m=ρV求出該球實心部分的質量與所加水的質量之比;
(2)若兩球均是空心的,根據兩球材料的體積之比設出a球材料的體積,從而得出乙球材料的體積,球的體積等于材料體積加上空心部分的體積,進一步根據不等式得出兩球空心部分的體積關系。
【解答】 ABD.根據可得,A、B兩種材料的體積之比(即實心部分的體積之比):
(即大于兩球的體積之比),
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由前面計算可知b球的體積大于其材料的體積,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實心,故A錯誤;
因兩球的體積之比為Va:Vb=9:7,可設a球的體積為9V,則b球的體積為7V,由前面計算可知b球材料的體積為6V,
所以,空心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與實心球的體積之比:
Vb空:Va=(Vb-Vb實):Va=(7V-6V):9V=1:9,故B錯誤;
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則該球實心部分的質量與所加水的質量之比:
,
故D正確;
C.若兩球均是空心的,因,則可設a球材料的體積為9V',則乙球材料的體積為6V',
則兩球的實際體積之比,
整理可得:;
由關系式得a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大,也可能小,也可能相等,所以無法比較,故C錯誤。
故選D。
16.【答案】Cl2;NO2;NH4NO3;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①③根據物質名稱確定分子構成,據此寫出對應的分子符號即可;
②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④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確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標出的元素的化合價,然后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解答】 ①氯氣由氯分子構成,每個氯分子由兩個氯原子構成,寫作Cl2;
②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構成的,因此保持二氧化氮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氮分子,符號為NO2;
③硝酸銨由銨根離子和硝酸根離子構成,化學式為NH4NO3;
④氯化鐵中鐵的化合價為+3價表示為。
17.【答案】(1)B
(2)A
(3)B輸卵管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 圖甲為精子,有頭、頸、尾三部分組成,圖乙為卵細胞,其體積較大,含有較多的細胞質,圖丙所示:A為卵巢,B為輸卵管,C為子宮,D為陰道。
【解答】 (1)精子是由男性的睪丸產生的,它有細胞核,體積較小,能游動。
故選B。
(2)丙中A是卵巢,B是輸卵管,C是子宮,D是陰道,卵細胞是由A卵巢產生的。
(3)丙中A是卵巢,B是輸卵管,C是子宮,D是陰道。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一邊進行細胞分裂,一邊沿著輸卵管往下移動,進入子宮,受精卵開始分裂的部位是B輸卵管。
18.【答案】(1)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優質枇杷品種的優良性狀
(2)軟條白沙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 無性生殖是指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中有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
(2)嫁接后結出的果實特征與接穗的特征一致。
【解答】 (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和壓條是無性生殖的一種方式;這種繁殖方法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優質枇杷品種的優良性狀;
(2)以軟條白沙作為接穗,長出的品種就是軟條白沙。
19.【答案】14:11;3:4;1-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進行相關的計算,注意要結合題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確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 (1)若使CO2和CO的質量相等,設質量為x,
則CO2和CO的中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2)由原子個數比=元素的質量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比可知,
X、Y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故該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X3Y4;
(3)根據等效原理,可以轉化為MgS、MgSO3、MgSO4(相當于NaHSO4)組成,
則該混合物可視為兩部分MgS和氧元素組成,由于MgS中鎂元素與硫元素的質量比=24:32,
因為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0.【答案】(1)BC
(2)有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分析】 由圖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熱升溫;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過程,該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CD段是水吸熱升溫;DE段是水的沸騰過程,吸熱溫度不變。
【解答】 (1)圖中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B點開始熔化,C點結束;
(2)BC段是熔化過程,DE段是水的沸騰過程,二者都需要吸熱,但是溫度不變。
21.【答案】(1)大于
(2)無性生殖(或營養繁殖)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當植物細胞內外液體有濃度差時,植物細胞就會吸水或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吸水。
(2)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大類。
【解答】(1)從細胞液濃度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土豆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2)如圖是發芽的馬鈴薯,種入土壤后長成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是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它是無性生殖。
故答案為:(1)大于(2)無性生殖(或營養繁殖)
22.【答案】(1)甲
(2)D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無機鹽加水后會溶解在水中,通過蒸發結晶的方式可以證明它們的存在;
(2)根據對保護土壤資源的方法和措施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 (1)甲中過濾到不溶性的固體顆粒,然后加熱蒸發,最終在蒸發皿上看到析出固體物質,則在實驗室通常采取甲實驗來驗證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2)A.用工業廢水灌溉土地可能會將有害化學物質帶入土壤,對土壤造成污染,故A不符合題意。
B.隨意丟棄廢舊電池可能導致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滲入土壤和水源,對環境造成污染,故B不符合題意。
C.農業廢棄膜埋入土壤可能造成塑料污染,影響土壤結構和植物生長,故C不符合題意。
D.耕地采用輪作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侵蝕和養分枯竭,有助于可持續農業發展可以恢復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是保護土壤的有效措施,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3.【答案】(1)A
(2)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雪變成了冰層,它得質量沒有變,根據面積相同,可知與高度的關系;
(2)根據雪和冰層的質量相等即可表示出雪的密度;
【解答】(1)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
即m雪=m冰;
Shρ雪=S( h-h1 )ρ冰;
底面積S不變,所以只要知道積雪的高度和腳印的深度即可估算雪的密度,
故選A。
(2 )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
即m雪=m冰,
Shρ雪=S( h-h1 )ρ冰,
所以。
24.【答案】<;<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已知甲、乙兩圓柱體的體積相同,利用密度公式可以得出甲、乙的密度關系,又知截取的體積關系,再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截去的質量關系。
【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圓柱體的體積V甲=V乙,
若沿水平方向將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
因為S甲<S乙,所以切去乙的體積大,剩余乙的體積小,
因為剩余部分的質量恰好相等,由
可知,二者的
密度ρ甲<ρ乙。
切掉部分甲的體積小,又因為ρ甲<ρ乙,由m=ρV知道,切掉部分的質量Δm甲<Δm乙。
25.【答案】(1)
(2)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3)20mL
(4)ADBC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如果裝置中存在空氣,那么會對氫氣和氧氣體積的測量產生影響;
(3)生成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
(4)根據水電解的化學變化的本質解答。
【解答】 (1)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好氧氣,則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2)實驗中設置步驟Ⅲ的目的是排出裝置中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產生影響。
(3)正極生成氧氣的體積為10mL,則負極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也就是20mL,則實驗結束時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線20mL處。
(4)電解水過程,其實就是水分子先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二者再結合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那么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ADBC。
則正確順序為ADBC。
26.【答案】(1)有機物
(2)C
(3)A
(4)形成層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 (1)莖中的輸導組織有木質部中的導管和韌皮部中的篩管,木質部中的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韌皮部中的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
(2)根據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解答;
(3)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4)根據形成層的作用分析。
【解答】 (1) 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
(2)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方向是從下往上運輸的,所以越往上就越淺。
故選C。
(3)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梢?,放在黑暗環境中不利于蒸騰作用,
故選A。
(4)某些樹木樹干中空,卻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在莖中有形成層,可分裂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
27.【答案】(1)乙中濾紙條自下而上出現紅點
(2)在塑料管壁上四周都貼上這樣的濾紙條,觀察紅點出現的先后是否有規律
(3)按照乙的條件,重新設置一個管丙,將管丙浸入冰水中,觀察紅點出現的時間,與乙進行比較。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解析】【分析】(1)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呈堿性,能夠使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結合氨氣向上揮發分析解答;
(2)在管壁四周都貼上濾紙條,根據上面出現紅點的特點推測分子運動的特點;
(3)探究分子運動與溫度的慣性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溫度,觀察紅點出現的早晚即可。
【解答】 (1)甲中無有明顯變化,乙瓶敞口,揮發出氨氣,酚酞溶液遇到揮發出來的氨氣會變紅;由于氨水在下方,向上揮發,所以濾紙條應該是自下而上變紅,預測實驗結果是:乙中濾紙條自下而上出現紅點;
(2)在塑料管壁上四周都貼上這樣的濾紙條,觀察紅點出現的先后沒有規律,可證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3)如果要研究分子運動與溫度關系,可在本實驗基礎上繼續實驗,增加一個步驟,按照乙的裝置條件,重新設置一個管丙,將管丙浸入冰水(與乙瓶溫度有較大的差別即可)中,觀察紅點出現的時間,與乙進行比較。
28.【答案】(1)15℃
(2)吹風加快水表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水珠蒸發。
(3)加熱升高了鏡面溫度,鏡面溫度高于露點溫度,水蒸氣不容易液化
【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水蒸氣剛好液化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
【解答】(1)根據圖乙可知,當教室內氣溫為32℃、水汽含量為50%時,露點溫度是15℃。
(2)用小風扇對著玻璃吹風,加快空氣流動,使玻璃上的水珠快速汽化為水蒸氣。
(3)冬天洗澡時,對電熱鏡加熱,使電熱鏡溫度升高,當溫度高于露點溫度時,水蒸氣不會液化。
29.【答案】(1)電荷守恒
(2)鋁的原子序數為13,遠小于金的原子序數79,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越少,對α粒子的電荷排斥力也越小,因此被反彈的α粒子比例會減少。
(3)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 (1)湯姆生推測原子中存在帶正電的物質,需要從電荷平衡的角度進行分析。
(2)鋁箔與金箔的原子序數不同,影響α粒子散射的原因需要從原子核的電荷量和質量角度進行分析。
(3) 分子模型制作評價:依據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特點,對模型制作提出改進建議。
【解答】 (1)湯姆生推測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其依據的科學原理是電荷守恒。原子整體呈電中性,而湯姆生已經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因此為了使原子保持電中性,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來中和電子的負電荷。
(2)若改用鋁箔重復實驗,被反彈的α粒子比例會減少。其理由是:鋁的原子序數為13,遠小于金的原子序數79。原子序數越小,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越少,對α粒子的電荷排斥力也越小。因此,鋁原子核對α粒子的散射作用較弱,被反彈的α粒子比例會減少。
(3)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結構,為使“指標二”達到“優秀”,應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比如讓四個氫原子位于以碳原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位置。
30.【答案】(1)15
(2)47.4
(3)小
(4)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并加水至200mL處。
【知識點】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圖甲的錯誤和表格的評價標準判斷出應扣的分數;
(2)礦石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示數;
(3)(4)礦石取出時會沾有水,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1)由評分標準知總分為5+10+10=25分,由圖甲知調平時游碼沒歸零,應扣10分,所以得分為:25-10=15分;
(2)根據圖乙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游碼質量為2.4g,那么礦石的質量為:m0=20g+20g+5g+2.4g=47.4g;
(3)由于從燒杯中取礦石,礦石會沾水,就需要用量筒來補充更多的水,使得礦石的體積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測量結果偏小;
(4)將③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改為: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并加水至200mL處,這樣量筒中減少的體積就是礦石的體積。
31.【答案】(1)解:根據圖片可知,100mL牛奶中含鈣的質量至少為0.11g,
一盒牛奶含鈣元素的質量:。
(2)解: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3)解: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牛奶:0.6g×90%÷0.28g≈2盒。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由標簽可知,100mL牛奶中,含鈣的質量至少為0.11g,先算出250mL是100mL的幾倍,再乘以100mL牛奶中含鈣的質量即可;
(2)根據羥基磷酸鈣的化學式可知,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
(3)人體每天至少需要鈣的質量×90%÷每盒牛奶中含鈣的質量=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32.【答案】(1)解: 容器中水的體積:V水=Sh水=2×10-2m2×0.2m=4×10-3m3,
A容器中水的質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4×10-3m3=4kg;
B容器中酒精的質量:m酒=m水=4kg,
則酒精的體積:。
(2)解: 5400g鋁塊的體積:,
則鋁塊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水=V鋁=2×10-3m3,
鋁塊浸沒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為:
,
此時水深為:h水'=h水+Δh水=0.2m+0.1m=0.3m,
因為放入鐵塊和鋁塊之后的液面一樣高,則放入鐵塊后的酒精深度為:h酒'=h水'=0.3m,
原來容器中酒精的深度為:,
則放入鐵塊后酒精的液面上升的高度為:Δh酒=h酒'-h酒=0.3m-0.25m=0.05m,
鐵塊排開酒精的體積為:V排酒=Δh酒S=0.05m×2×10-2m2=1×10-3m3,
則鐵塊的體積為:V鐵=V排酒=1×10-3m3,
則鐵塊的質量:m鐵=ρ鐵V鐵=7.9×103kg/m3×1×10-3m3=7.9k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利用V=Sh求A容器中水的體積,知道水的密度,利用m=ρV求出A容器中水的質量。兩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質量相等,知道酒精的密度,根據求出酒精的體積;
(3)知道鋁的密度,利用求5400g的鋁塊的體積,利用V=Sh求鋁塊浸沒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便可得出鋁塊浸沒在水中之后水面的深度,進而可得出當鐵塊浸沒在酒精中時酒精的深度,利用V=Sh求出容器中原來酒精的深度,用鐵塊浸沒酒精中時酒精的深度減去容器中原來酒精的深度就是酒精增加的深度,利用V=Sh求出鐵塊排開酒精的體積,即鐵塊的體積,最后根據m=ρV求出鐵塊的質量。
1 / 1浙江寧波鎮海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聯合校學科素養測試(5月) 初一科學試卷
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下列各項中,下屬于不模型的是(  )
A.碳原子結構 B.水分子
C.注意行人 D.速度公式
【答案】C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描述。在科學研究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解釋復雜的現象和事物。
【解答】 A.碳原子結構模型,它以圖形的方式展示了碳原子的內部結構,屬于模型,故A不合題意;
B.水分子模型,直觀地呈現了水分子的構成,屬于模型,故B不合題意;
C.注意行人是交通警示標志,它的作用是提醒行人注意交通安全,不是對某個對象的簡化概括性描述,不屬于模型,故C正確符合題意;
D. 是用數學公式來描述速度、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屬于數學模型,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用數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軸表示錯誤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地殼變動的證明;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A.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含量來分析;
B.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來分析;
C.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
D.根據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來分析。
【解答】 A.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氧、硅、鋁、鐵、鈣等,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鈉的原子序數為11,鎂的原子序數為12,鋁的原子序數為13,硅的原子序數為14,故B正確不合題意;
C.1個氮分子中含有2個原子,1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1個氨分子中含有4個原子,1個甲烷分子中含有5個原子,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氮氣是一種單質,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零,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硝酸鉀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3.(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我國近年研制成功一種氣體,這種氣體的每個分子是由質子數為8、相對原子質量為18的兩個原子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
B.這種原子的核外不一定有8個電子
C.這種原子的中子數是8
D.這種原子與氫原子能構成相對分子質量為20的水分子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 A.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B.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來分析;
C.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
D.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解答】 A.這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2=36,故A錯誤;
B.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該原子的質子數為8,因此這種原子的核外一定有8個電子,故B錯誤;
C.這種原子的中子數是18-8=10,故C錯誤;
D.這種原子與氫原子構成的水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8=20,故D正確。
故選D。
4.(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綠豆芽是常見的食材,制作方法據《易牙遺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種皮
B.綠豆植株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
C.綠豆種子由胚和種皮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D.“以水灑濕”提示綠豆種子萌發需要適量水分
【答案】A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AC.種子萌發的過程:首先是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然后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B.根據根的特點和用途判斷;
D.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解答】 A.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候芽長”的過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在綠豆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綠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綠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以水灑濕”能使綠豆獲取適量的水分,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5.(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杜鵑是一種只產卵不孵卵的特殊鳥類,杜鵑花(俗名映山紅)則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下列關于杜鵑與杜鵑花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質中都有葉綠體
B.杜鵑比杜鵑花多了系統這一結構層次
C.杜鵑有肌肉、保護、結締等組織
D.杜鵑由根、莖、葉等器官構成
【答案】B
【知識點】組織;器官和系統
【解析】【分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無系統.即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解答】 A.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植物細胞的細胞質的綠色部分含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故A錯誤;
B.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因此,杜鵑比杜鵑花多系統這一結構層次,故B正確;
C.杜鵑花屬于植物,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杜鵑屬于動物,動物體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故C錯誤;
D.杜鵑屬于動物,多細胞植物才具有根、莖、葉等器官,故D錯誤。
故選B。
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如圖是荷花植株的構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適宜種在滲水能力很高的砂土類土壤中
B.根的生長依靠根尖根毛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而來的
D.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氣體送到根部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A.滲水性太強的土壤不利于保持水分;
B.根據根部的生長的知識判斷;
C.根據根的功能判斷;
D.根據莖的結構和功能判斷。
【解答】 A.砂土類土壤空隙較大,疏松,不易黏結,通氣(透氣)、透水性(滲水性)強,易干旱。黏土類土壤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強,滲水(透水)透氣性能差,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不適宜種在滲水能力很高的砂土類土壤中,故A錯誤;
B. 根的生長依靠根尖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故B錯誤;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根從淤泥中吸收而來的是水分和無機鹽,故C錯誤;
D. 荷花的葉柄和莖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輸送,能將空氣送到根部, 故D正確。
故選D。
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 現有鈣原子(Ca) 和鈣離子(Ca2+)兩種粒子,下列關于這兩種粒子認識錯誤的是 (  )
A.它們的質子數相同 B.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C.鈣原子比鈣離子多兩個電子 D.它們屬于同種元素
【答案】B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ACD.根據原子形成離子的過程分析;
B.微粒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
【解答】 A.鈣原子轉化為鈣離子的過程中,質子數沒有改變,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鈣原子轉化為鈣離子的過程中,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則二者化學性質不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
C.鈣離子是由鈣原子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后形成的,即鈣原子比鈣離子多兩個電子,故C正確不合題意;
D. 鈣原子轉化為鈣離子的過程中,質子數沒有改變,因此屬于同種元素,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8.(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下列關于節氣中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答案】C
【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①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熔化,熔化需要吸熱,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熔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非晶體的熔化是應該變軟變稀的過程,溫度持續上升。
②物質從液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凝固需要放熱,液態晶體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凝固點),狀態為固液共存態。
③ 物質從固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凝華,凝華需要吸熱;物質從氣態變化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升華,升華需要放熱。
④物質從液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需要吸熱,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形式;
⑤物質從氣態變化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液化需要放熱,液化包括降溫和壓縮體積兩種方式;
【解答】
A、“谷雨”,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A錯誤;
B、“白露”,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B錯誤;
C、“霜降”,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
D、“大雪”,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9.(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一個維生素C分子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
C.維生素 C由C6H8O6分子構成
D.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3個氧分子
【答案】D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A.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
B.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
C.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
D.根據物質的化學式來分析。
【解答】 A.由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C6H8O6可知,維生素C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C6H8O6可知,一個維生素 C 分子由 6 個碳原子、8 個氫原子和 6 個氧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維生素 C 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 C 由分子構成,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 6 個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0.(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為 a,其相同價態硫酸鹽(定義:硫酸根離子與其它金屬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分子量為b,則該元素的化合價數值可能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
(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 依據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式的關系解答出x的值即可。
【解答】 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價,相對原子質量為y。
(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 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
據題意有:2y+16x=a,
2y+96x=b;
解得:。
(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
根據題意得到:,

解得:。
故選B。
1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明礬是一種白色晶體,是常用的凈水劑,其化學式為KAl(SO4)2 12H2O,在凈水過程中生成了一種結構疏松的混凝劑,其化學式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n=2, 則m=3
B.明礬凈水過程中要發生化學變化
C.每一個Al3+、OH-和H2O都含有10個電子
D.明礬晶體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5
【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一個Al3+、OH-和H2O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判斷。
根據粒子結構來分析。
【解答】A.若n=2,則m=3,則為[Al2(OH)n(SO4)m yH2O]x中,化合價的代數和為:(+3)×2+(-1)×2+(-2)×3=-2≠0,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明礬在凈水過程中生成了一種結構疏松的混凝劑,其化學式為[Al2(OH)n(SO4)m yH2O]x,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每個鋁原子中含有13個電子,每個Al3+是由鋁原子失去3個電子后形成的,則每個Al3+中含有的電子數為13-3=10;每個OH-中的電子數為8+1+1=10;每個H2O中的電子數為1×2+8=10,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明礬晶體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2×2):(16×20)=1:5,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在實驗課上,小米在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首先觀察到天平的最小砝碼為5克,接下來小米未將游碼移到零刻度處即開始調節平衡螺母,將天平調平衡后,在右盤加上20克砝碼,正好使天平達到平衡。此時小米的同桌小李剛從教室外回來,小李主動要求讀數,于是小李根據正常的方法讀得天平的示數為22克,則所稱物體的實際質量為( ?。?br/>A.20克 B.18克 C.22克 D.25克
【答案】A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
【解析】【分析】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當右盤放入20g砝碼時,根據“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可知,此時天平的讀數為22g,說明游碼的質量為2g??捎脤⒂未a中的2g和右盤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質量與左盤的質量相同,那么操作過程其實就是左盤放一個物體后,右盤放入20g砝碼時,天平就平衡了,那么物體的質量就是20g。
故選A。
13.(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一種“55℃保溫杯”,外層為隔熱材料,內層為導熱材料,夾層間有“神奇物質”,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神奇物質”在該過程中()
A.一直吸熱且狀態不變
B.一直吸熱且由固態變為液態
C.先吸熱,后放熱;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熱,后吸熱;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凝固與凝固現象
【解析】【分析】 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的特點:吸收或放出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晶體物質在熔點時,可能處于三種狀態,可能是固態、可能是液態、可能是固液共存。
【解答】 根據題意得:這種“神奇物質”是一種晶體,晶體熔化吸熱、凝固放熱溫度保持不變,這種晶體能使水溫在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這種晶體的熔點為55℃,
所以55℃的這種物質可能是固態(達到熔點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態(剛剛熔化結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態(熔化過程中)。
綜上所述,開水倒入杯中后,水溫很快降為55℃且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變,是因為這種物質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的緣故,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14.(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興趣小組以甲、乙、丙三個相同的小燒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環境下以相同的熱源同時加熱,如圖所示,甲杯為隔酒精加熱,乙杯為隔水加熱,丙杯為隔油加熱,加熱一段時間后,測得小燒杯外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關于此時小燒杯中水的說法正確的(  )
A.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B.甲、乙、丙溫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騰
C.三杯水溫度是t甲< 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騰
D.三杯水溫度是 t甲【答案】D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分析】 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解答】 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油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大燒杯中物質的溫度已處于一穩定值說明酒精,水和油正在沸騰。要讓小燒杯中的水沸騰必須要達到水的沸點和繼續吸收熱量。對于甲而言,無法達到水的沸點,所以甲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乙而言,杯內外水的溫度相同,無法吸收熱量,所以乙中的水不會沸騰;對于丙而言,油溫高于水溫,滿足水沸騰的條件,所以丙中的水會沸騰,且t甲故選D。
15.(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現有a、b兩個小球,分別由 的兩種材料制成,兩小球質量之比為ma: mb=6: 5, 體積之比為 Va: Vb=9: 7,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的,則a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的,則空心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與實心球的體積之比為1:6
C.若兩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體積一定比b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小
D.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的,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則該球實心部分的質量與所加水的質量之比為30: 1
【答案】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知道兩種材料的密度、兩小球的質量之比,根據求出A、B兩種材料的體積之比(即實心部分的體積之比),然后與兩球的實際體積相比較,從而判斷只有一個球是空心時哪個球是空心的,根據兩球的體積之比設出兩球的體積,進一步得出兩球材料的體積,然后求出空心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與實心球的體積之比;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根據m=ρV求出該球實心部分的質量與所加水的質量之比;
(2)若兩球均是空心的,根據兩球材料的體積之比設出a球材料的體積,從而得出乙球材料的體積,球的體積等于材料體積加上空心部分的體積,進一步根據不等式得出兩球空心部分的體積關系。
【解答】 ABD.根據可得,A、B兩種材料的體積之比(即實心部分的體積之比):
(即大于兩球的體積之比),
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由前面計算可知b球的體積大于其材料的體積,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實心,故A錯誤;
因兩球的體積之比為Va:Vb=9:7,可設a球的體積為9V,則b球的體積為7V,由前面計算可知b球材料的體積為6V,
所以,空心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與實心球的體積之比:
Vb空:Va=(Vb-Vb實):Va=(7V-6V):9V=1:9,故B錯誤;
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則該球實心部分的質量與所加水的質量之比:
,
故D正確;
C.若兩球均是空心的,因,則可設a球材料的體積為9V',則乙球材料的體積為6V',
則兩球的實際體積之比,
整理可得:;
由關系式得a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體積大,也可能小,也可能相等,所以無法比較,故C錯誤。
故選D。
1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用化學用語填空:①氯氣    ;②保持二氧化氮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
③硝酸銨   ??;④氯化鐵中鐵的化合價為+3價,   。
【答案】Cl2;NO2;NH4NO3;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①③根據物質名稱確定分子構成,據此寫出對應的分子符號即可;
②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④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確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標出的元素的化合價,然后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解答】 ①氯氣由氯分子構成,每個氯分子由兩個氯原子構成,寫作Cl2;
②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構成的,因此保持二氧化氮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氮分子,符號為NO2;
③硝酸銨由銨根離子和硝酸根離子構成,化學式為NH4NO3;
④氯化鐵中鐵的化合價為+3價表示為。
1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生物體都能通過不同的生殖方式來繁衍后代,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圖是與人類生殖有關的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精子的示意圖,它是由男性的____產生的,其特點是()(填選項字母)。
A.體積大,營養多 B.體積小,能游動,有細胞核
C.體積大,不能游動 D.體積小,能游動,無細胞核
(2)圖乙是卵細胞的示意圖,它是由丙圖中的   產生的。(填字母,下同)
(3)如圖丙所示,受精卵開始分裂的部位是   。
【答案】(1)B
(2)A
(3)B輸卵管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 圖甲為精子,有頭、頸、尾三部分組成,圖乙為卵細胞,其體積較大,含有較多的細胞質,圖丙所示:A為卵巢,B為輸卵管,C為子宮,D為陰道。
【解答】 (1)精子是由男性的睪丸產生的,它有細胞核,體積較小,能游動。
故選B。
(2)丙中A是卵巢,B是輸卵管,C是子宮,D是陰道,卵細胞是由A卵巢產生的。
(3)丙中A是卵巢,B是輸卵管,C是子宮,D是陰道。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一邊進行細胞分裂,一邊沿著輸卵管往下移動,進入子宮,受精卵開始分裂的部位是B輸卵管。
18.(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塘棲枇杷是全國享有盛名的杭州特產,其果形美觀,肉柔軟多法,甜酸適口,風味較佳.為了獲得優質果實,須用科學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請分析以下內容:
(1)枇杷可用種子繁殖,而果農一般采用嫁接或壓條的方法來繁殖,這種繁殖方法的優點是   。
(2)平頭大紅袍、寶珠、夾腳、軟條白沙等都是塘棲枇杷的優良新品種.如果以平頭大紅袍為砧木,以軟條白沙為接穗進行嫁接,則此枝條上長出的枇杷品種應是   。
【答案】(1)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優質枇杷品種的優良性狀
(2)軟條白沙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 無性生殖是指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中有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
(2)嫁接后結出的果實特征與接穗的特征一致。
【解答】 (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和壓條是無性生殖的一種方式;這種繁殖方法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優質枇杷品種的優良性狀;
(2)以軟條白沙作為接穗,長出的品種就是軟條白沙。
19.(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若使CO2和CO的質量相等,則CO2和CO的中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X、Y 兩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7:2,X與Y組成的化合物中,X、Y兩種元素的質量之比為21:8,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由 MgS、MgSO3、NaH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答案】14:11;3:4;1-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進行相關的計算,注意要結合題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確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和解答。
【解答】 (1)若使CO2和CO的質量相等,設質量為x,
則CO2和CO的中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2)由原子個數比=元素的質量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比可知,
X、Y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故該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X3Y4;
(3)根據等效原理,可以轉化為MgS、MgSO3、MgSO4(相當于NaHSO4)組成,
則該混合物可視為兩部分MgS和氧元素組成,由于MgS中鎂元素與硫元素的質量比=24:32,
因為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0.(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小金同學對冰加熱,她將冰熔化成水直到沸騰的過程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分析回答問題:
(1)圖像中的   段是冰的熔化過程(填字母);
(2) AB, CD 段物質在吸熱, BC, DE段物質    吸熱(選填“有”或“沒有”)。
【答案】(1)BC
(2)有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沸騰及沸騰條件
【解析】【分析】 由圖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熱升溫;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過程,該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CD段是水吸熱升溫;DE段是水的沸騰過程,吸熱溫度不變。
【解答】 (1)圖中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B點開始熔化,C點結束;
(2)BC段是熔化過程,DE段是水的沸騰過程,二者都需要吸熱,但是溫度不變。
2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馬鈴薯(俗稱“土豆”)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食物之一。請回答下列問題:
(1)把切好的土豆絲放入清水中,過一段時間后發現土豆絲變得硬挺,從細胞液濃度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土豆細胞液濃度
  ?。ㄟx填“大于”或“小于”)周圍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2)如圖是發芽的馬鈴薯,種入土壤后長成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
【答案】(1)大于
(2)無性生殖(或營養繁殖)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當植物細胞內外液體有濃度差時,植物細胞就會吸水或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吸水。
(2)生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大類。
【解答】(1)從細胞液濃度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土豆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2)如圖是發芽的馬鈴薯,種入土壤后長成新植株。這種生殖方式是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它是無性生殖。
故答案為:(1)大于(2)無性生殖(或營養繁殖)
2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2023年1月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在浙江拉開帷幕,再次提醒找們土壤保護的重要性。
(1)植物能在肥沃的土壤茁壯成長是因為土壤中富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無機鹽,在實驗室通常采取圖     (填“甲”“乙”或“丙”)實驗來驗證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2)保護土壤勢在必行,下列措施有助于保護土壤資源的是()。
A.用工業廢水灌溉土地 B.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C.農業廢棄膜理入土壤 D.耕地采用輪作措施
【答案】(1)甲
(2)D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無機鹽加水后會溶解在水中,通過蒸發結晶的方式可以證明它們的存在;
(2)根據對保護土壤資源的方法和措施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 (1)甲中過濾到不溶性的固體顆粒,然后加熱蒸發,最終在蒸發皿上看到析出固體物質,則在實驗室通常采取甲實驗來驗證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2)A.用工業廢水灌溉土地可能會將有害化學物質帶入土壤,對土壤造成污染,故A不符合題意。
B.隨意丟棄廢舊電池可能導致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滲入土壤和水源,對環境造成污染,故B不符合題意。
C.農業廢棄膜埋入土壤可能造成塑料污染,影響土壤結構和植物生長,故C不符合題意。
D.耕地采用輪作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侵蝕和養分枯竭,有助于可持續農業發展可以恢復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是保護土壤的有效措施,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3.(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層厚度均勻的積雪,小科同學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個下凹的腳印,如圖所示。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請回答:
(1)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測量下列哪組物理量,就可以估測出積雪的密度()。
A.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深度h1 B.積雪的厚度h和腳印的面積S
C.冰層的厚度h2和腳印的面積S D.腳印的深度h1和腳印的面積S
(2)若冰的密度為ρm,根據你的選擇估測出積雪的密度ρ雪=   。
【答案】(1)A
(2)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雪變成了冰層,它得質量沒有變,根據面積相同,可知與高度的關系;
(2)根據雪和冰層的質量相等即可表示出雪的密度;
【解答】(1)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
即m雪=m冰;
Shρ雪=S( h-h1 )ρ冰;
底面積S不變,所以只要知道積雪的高度和腳印的深度即可估算雪的密度,
故選A。
(2 )雪被踩成冰層后,對應的體積雪和冰的質量不變:
即m雪=m冰,
Shρ雪=S( h-h1 )ρ冰,
所以。
24.(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如圖所示,體積相等的兩個實心均勻圓柱體,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將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的質量恰好相等,則ρ甲   ρ乙.如果切掉部分的質量分別為△m甲、△m乙,則△m甲   △m乙. (均選填“>”、“=”或“<”)
【答案】<;<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已知甲、乙兩圓柱體的體積相同,利用密度公式可以得出甲、乙的密度關系,又知截取的體積關系,再利用密度公式可求截去的質量關系。
【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圓柱體的體積V甲=V乙,
若沿水平方向將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
因為S甲<S乙,所以切去乙的體積大,剩余乙的體積小,
因為剩余部分的質量恰好相等,由
可知,二者的
密度ρ甲<ρ乙。
切掉部分甲的體積小,又因為ρ甲<ρ乙,由m=ρV知道,切掉部分的質量Δm甲<Δm乙。
25.(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1800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通過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后,后人就不斷研究和改進該實驗?,F有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電解水裝置來測定水的組成。
【實驗步驟】Ⅰ.按如圖安裝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Ⅱ.往U形管中裝入水(其中加有一定的NaOH,水面略低于支管口),開始實驗。
Ⅲ取下注射器,打開電源通電一段時間后,關閉電源。
Ⅳ.將注射器活塞推到底后,連接注射器,再次打開電源。當注射器Ⅰ中活塞停留在10mL刻度線處,關閉電源。
V.檢驗氣體。
【問題討論】
(1)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
(2)實驗中設置步驟Ⅲ的目的是   。
(3)實驗結束時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線    處。
(4)電解水過程有如圖步驟的模擬構成(圖中的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完整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  ?。?填標號)。
A. B. C. D.
【答案】(1)
(2)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3)20mL
(4)ADBC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如果裝置中存在空氣,那么會對氫氣和氧氣體積的測量產生影響;
(3)生成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
(4)根據水電解的化學變化的本質解答。
【解答】 (1)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好氧氣,則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
(2)實驗中設置步驟Ⅲ的目的是排出裝置中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產生影響。
(3)正極生成氧氣的體積為10mL,則負極生成氫氣的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也就是20mL,則實驗結束時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線20mL處。
(4)電解水過程,其實就是水分子先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二者再結合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那么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ADBC。
則正確順序為ADBC。
26.(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某同學做了如圖中的實驗:
(1)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篩管負責運輸    。
(2)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 ?。?br/>A.上面水太多了,把紅色沖淡
B.下面的紅色隨水分蒸騰了
C.水分是從下往上運輸的,越上就越淺
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放在黑暗環境中 B.放在陽光下照射
C.讓紅墨水的濃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風的環境中
(4)某些樹木樹干中空,卻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在莖中有    可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
【答案】(1)有機物
(2)C
(3)A
(4)形成層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 (1)莖中的輸導組織有木質部中的導管和韌皮部中的篩管,木質部中的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韌皮部中的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
(2)根據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解答;
(3)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4)根據形成層的作用分析。
【解答】 (1) 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
(2)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方向是從下往上運輸的,所以越往上就越淺。
故選C。
(3)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梢姡旁诤诎淡h境中不利于蒸騰作用,
故選A。
(4)某些樹木樹干中空,卻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在莖中有形成層,可分裂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
27.(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小明是個科學迷,他為了研究分子的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甲、乙兩相同塑料管壁上各粘有一張相同的濾紙條,濾紙條上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試液,在橡皮塞上各固定一個小藥瓶,里面都裝有等量的濃氨水,甲中瓶塞塞緊,乙中不塞瓶塞。
知識鏈接:①濃氨水易揮發②酚酞試液遇到揮發出來的氨氣會變紅
(1)預測實驗結果(現象)是   c。
(2)小李認為該實驗只能證明分子會向上運動,不能證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你覺得可以如何改進    
(3)如果要研究分子運動與溫度的關系,請你在本實驗基礎上繼續實驗,可以增加一個步驟   。
【答案】(1)乙中濾紙條自下而上出現紅點
(2)在塑料管壁上四周都貼上這樣的濾紙條,觀察紅點出現的先后是否有規律
(3)按照乙的條件,重新設置一個管丙,將管丙浸入冰水中,觀察紅點出現的時間,與乙進行比較。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解析】【分析】(1)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呈堿性,能夠使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結合氨氣向上揮發分析解答;
(2)在管壁四周都貼上濾紙條,根據上面出現紅點的特點推測分子運動的特點;
(3)探究分子運動與溫度的慣性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溫度,觀察紅點出現的早晚即可。
【解答】 (1)甲中無有明顯變化,乙瓶敞口,揮發出氨氣,酚酞溶液遇到揮發出來的氨氣會變紅;由于氨水在下方,向上揮發,所以濾紙條應該是自下而上變紅,預測實驗結果是:乙中濾紙條自下而上出現紅點;
(2)在塑料管壁上四周都貼上這樣的濾紙條,觀察紅點出現的先后沒有規律,可證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3)如果要研究分子運動與溫度關系,可在本實驗基礎上繼續實驗,增加一個步驟,按照乙的裝置條件,重新設置一個管丙,將管丙浸入冰水(與乙瓶溫度有較大的差別即可)中,觀察紅點出現的時間,與乙進行比較。
28.(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同學們觀察到冬天教室窗內的玻璃上,特別容易起一層水珠(如圖甲)。查閱資料發現:
水珠是因為教室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蒸氣剛好液化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如果玻璃表面的溫度低于露點溫度時,水蒸氣就會液化。當教室內水汽含量為50%和80%時,露點溫度與教室內氣溫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根據圖乙,當教室內氣溫為32℃、水汽含量為50%時,露點溫度是   。
(2)小明用小風扇對著玻璃吹風,玻璃上的水珠很快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
(3)小明發現,有一種電熱鏡可防止鏡面起霧。結合圖乙信息,說明冬天洗澡時,對電熱鏡加熱可以防止鏡面起霧的原因:   。
【答案】(1)15℃
(2)吹風加快水表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水珠蒸發。
(3)加熱升高了鏡面溫度,鏡面溫度高于露點溫度,水蒸氣不容易液化
【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水蒸氣剛好液化的溫度稱為露點溫度,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
【解答】(1)根據圖乙可知,當教室內氣溫為32℃、水汽含量為50%時,露點溫度是15℃。
(2)用小風扇對著玻璃吹風,加快空氣流動,使玻璃上的水珠快速汽化為水蒸氣。
(3)冬天洗澡時,對電熱鏡加熱,使電熱鏡溫度升高,當溫度高于露點溫度時,水蒸氣不會液化。
29.(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97 年,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原子中有帶負電的微粒,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根據現象,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金的原子序數為79)
材料三:盧瑟福的學生莫塞萊注意到,原子核所帶電荷數與質子數相等,但原子核質量卻遠大于質子總質量。
(1)湯姆生建立西瓜模型時,推測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其依據的科學原理是   。
(2)若改用鋁箔重復實驗,有人認為被反彈的α 粒子比例會減少,他的理由是   。
(3)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為強化同學們對分子結構模型的理解,老師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實踐性活動,并為此次活動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
小紅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圖所示),參照評價量表。組長把小紅作品的“指標一”評定為“優秀”,而“指標二”評定為“合格”。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
“甲烷分子結構攜型制作”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倒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
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很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形態規整、們不能體現分子的立體結構 用態扭曲與實際不府
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答案】(1)電荷守恒
(2)鋁的原子序數為13,遠小于金的原子序數79,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越少,對α粒子的電荷排斥力也越小,因此被反彈的α粒子比例會減少。
(3)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 (1)湯姆生推測原子中存在帶正電的物質,需要從電荷平衡的角度進行分析。
(2)鋁箔與金箔的原子序數不同,影響α粒子散射的原因需要從原子核的電荷量和質量角度進行分析。
(3) 分子模型制作評價:依據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特點,對模型制作提出改進建議。
【解答】 (1)湯姆生推測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其依據的科學原理是電荷守恒。原子整體呈電中性,而湯姆生已經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因此為了使原子保持電中性,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來中和電子的負電荷。
(2)若改用鋁箔重復實驗,被反彈的α粒子比例會減少。其理由是:鋁的原子序數為13,遠小于金的原子序數79。原子序數越小,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越少,對α粒子的電荷排斥力也越小。因此,鋁原子核對α粒子的散射作用較弱,被反彈的α粒子比例會減少。
(3)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結構,為使“指標二”達到“優秀”,應調整四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體現正四面體結構,比如讓四個氫原子位于以碳原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位置。
30.(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小科在校園里撿到一塊較大的礦石,其外觀呈肉紅色,有明顯的礦物質晶體顆粒,由此初步判斷為花崗巖,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小科同學決定通過測定該礦石的密度并與已知礦石密度做對比來鑒定礦石種類。
【實驗步驟】步驟Ⅰ:測量礦石的質量
(1)如圖甲為小科對托盤天平的調平操作結果,對照操作性評價表,小科和小組成員分別進行了自評和互評,小科的得分應為   分。
操作性評價表(部分內容)
實驗過程 操作要求 評價標準(滿分25分) 自評 互評
調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線上,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針在分度盤的中線處或左右擺幅相同 天平沒放在水平臺上扣5分; 游碼沒歸零扣10分; 指針不在分度盤中線處或左右 擺幅不同扣10分    
…… …… ……    
(2)如圖乙為小科正確完成調平操作后的稱量結果,可知礦石的質量m0應為    克。
步驟Ⅱ:測量礦石的體積
①在干燥的燒杯中加入200mL 的水。
②用細線系住礦石后放入燒杯中,完全浸沒后,標記此時的水位。
③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
④在量筒中裝入V1的水,將水倒入燒杯至標記處,量筒中的水量降至 V2。
由此得出礦石的密度
【誤差分析】
(3)由上述方案得出的礦石密度ρ的測量值將偏    。
(4)小組成員經過合作交流后提出了修改意見:利用現有材料,僅修改原操作步驟③的內容,即可解決上述誤差的問題,且礦石密度的計算公式不變。修改后的步驟③內容為   。
【結論】改進后的測量結果與一些礦石的密度對比,證明了礦石確實為花崗巖。
【答案】(1)15
(2)47.4
(3)小
(4)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并加水至200mL處。
【知識點】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圖甲的錯誤和表格的評價標準判斷出應扣的分數;
(2)礦石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示數;
(3)(4)礦石取出時會沾有水,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1)由評分標準知總分為5+10+10=25分,由圖甲知調平時游碼沒歸零,應扣10分,所以得分為:25-10=15分;
(2)根據圖乙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游碼質量為2.4g,那么礦石的質量為:m0=20g+20g+5g+2.4g=47.4g;
(3)由于從燒杯中取礦石,礦石會沾水,就需要用量筒來補充更多的水,使得礦石的體積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測量結果偏??;
(4)將③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改為:用細線將礦石從水中取出并加水至200mL處,這樣量筒中減少的體積就是礦石的體積。
31.(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人體中的鈣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以羥基磷酸鈣晶體[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對分子質量為 1004。牛奶含鈣豐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鈣和磷比例合適,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圖是某乳業公司純牛奶包裝標簽的部分文字.請仔細閱讀后回答下列問題:
(1)包裝標簽上脂肪≥3.3g,是指 100mL 牛奶中含脂肪的質量至少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鈣至少克(保留到0.01g);
(2)求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保留為0.1%).
(3)若人體每天至少需要0.6g鈣,且這些鈣有90%來自牛奶,則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答案】(1)解:根據圖片可知,100mL牛奶中含鈣的質量至少為0.11g,
一盒牛奶含鈣元素的質量:。
(2)解: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3)解: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牛奶:0.6g×90%÷0.28g≈2盒。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由標簽可知,100mL牛奶中,含鈣的質量至少為0.11g,先算出250mL是100mL的幾倍,再乘以100mL牛奶中含鈣的質量即可;
(2)根據羥基磷酸鈣的化學式可知,羥基磷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
(3)人體每天至少需要鈣的質量×90%÷每盒牛奶中含鈣的質量=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32.(2025七下·鎮海區月考)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A和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積為 容器內水的深度為0.2米,且兩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質量相等。(已知
(1)求B 容器中酒精的體積V 酒精。
(2)將5400克鋁塊浸沒在水中,質量未知的鐵塊浸沒在酒精中后,發現兩個容器中的液面一樣高,且液體均沒有溢出,求鐵塊的質量。
【答案】(1)解: 容器中水的體積:V水=Sh水=2×10-2m2×0.2m=4×10-3m3,
A容器中水的質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4×10-3m3=4kg;
B容器中酒精的質量:m酒=m水=4kg,
則酒精的體積:。
(2)解: 5400g鋁塊的體積:,
則鋁塊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水=V鋁=2×10-3m3,
鋁塊浸沒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為:
,
此時水深為:h水'=h水+Δh水=0.2m+0.1m=0.3m,
因為放入鐵塊和鋁塊之后的液面一樣高,則放入鐵塊后的酒精深度為:h酒'=h水'=0.3m,
原來容器中酒精的深度為:,
則放入鐵塊后酒精的液面上升的高度為:Δh酒=h酒'-h酒=0.3m-0.25m=0.05m,
鐵塊排開酒精的體積為:V排酒=Δh酒S=0.05m×2×10-2m2=1×10-3m3,
則鐵塊的體積為:V鐵=V排酒=1×10-3m3,
則鐵塊的質量:m鐵=ρ鐵V鐵=7.9×103kg/m3×1×10-3m3=7.9k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利用V=Sh求A容器中水的體積,知道水的密度,利用m=ρV求出A容器中水的質量。兩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質量相等,知道酒精的密度,根據求出酒精的體積;
(3)知道鋁的密度,利用求5400g的鋁塊的體積,利用V=Sh求鋁塊浸沒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便可得出鋁塊浸沒在水中之后水面的深度,進而可得出當鐵塊浸沒在酒精中時酒精的深度,利用V=Sh求出容器中原來酒精的深度,用鐵塊浸沒酒精中時酒精的深度減去容器中原來酒精的深度就是酒精增加的深度,利用V=Sh求出鐵塊排開酒精的體積,即鐵塊的體積,最后根據m=ρV求出鐵塊的質量。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玉环县| 永清县| 桦川县| 绿春县| 漳州市| 临夏县| 鹤壁市| 日喀则市| 鱼台县| 华坪县| 芮城县| 尚志市| 乡宁县| 吉木萨尔县| 枣阳市| 兰溪市| 江门市| 穆棱市| 高州市| 都昌县| 长顺县| 睢宁县| 乐昌市| 元朗区| 黎川县| 奎屯市| 武宁县| 迭部县| 彩票| 右玉县| 桦南县| 舒兰市| 江源县| 山东| 西林县| 林西县| 龙陵县| 巢湖市| 图片|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