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淳安縣重點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1.(2025·浙江會考)我國“化學”一詞最早出于《化學鑒原》(1871年).該書把一種元素翻譯為“矽(xi)”.在地殼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現代把這種“矽”元素命名為( )A.錫 B.硒 C.氧 D.硅2.(2025·浙江會考)下列植物中,葉既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又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的是( )A.衣藻 B.水綿 C.海帶 D.地錢3.(2025·浙江會考)如圖中的甲、乙兩個房間里的兩壺水都已燒開,試判斷哪個房間的氣溫比較高( )A.甲房間高 B.乙房間高 C.一樣高 D.無法確定4.(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密度之比為 ( )A.3︰4 B.4︰3 C.2︰1 D.1︰25.(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某人站在湖邊高出水面30m的山頂A處,望見一艘飛艇停留在湖面上空某處并觀察到飛艇底部標志P點的仰角為45°,其在湖中之像的俯角為60°,則飛艇離開湖面的高度為(已知,只考慮鏡面反射,不考慮折射)( )A.111.96m B.81.96m C.84.32m D.114.32m6.(2025·浙江會考)如圖表示某人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四種器官的相對速度大小。據圖分析,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運動時人體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還是運動時,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C.飯后立即運動,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食物吸收D.運動時骨骼肌產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7.(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為一臺非鐵性物質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盤中的A是一鐵塊,B是電磁鐵。未通電時天平平衡,給B通以電流使鐵塊A被吸起。當鐵塊A向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天平仍保持平衡 B.天平右盤下降C.天平左盤下降 D.無法判斷天平的平衡狀態8.(2025·浙江會考)某溫度時,向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復到原溫,下列各相關的變化圖象正確的是( )A.A B.B C.C D.D9.(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若用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分別制成等高的實心圓柱體A、B,把它們并排豎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圓柱體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 )A.8︰1 B.4︰3 C.4︰1 D.1︰210.(2025·浙江會考)工業鹽酸中因含有Fe3+而帶黃色,若某工業品鹽酸中H+和Cl-的個數比為91:94,則該鹽酸中Fe3+和Cl-的個數比為( )A.1:1 B.1:3 C.91:94 D.1:9411.(2025·浙江會考)一定質量的貨物在吊車鋼索拉力的作用下,豎直向上運動,如圖是貨物上升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不考慮空氣的阻力和鋼索重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2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B.貨物豎直向上運動時,4s時的速度小于10s時的速度C.0至6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小于6s至12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D.貨物在0至12s內的豎直向上運動過程中,鋼索拉力的功率保持不變12.(2025·浙江會考)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醛,現從山茶油中提取15.2克檸檬醛,使其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14.4克水,則檸檬醛中( )A.只含碳、氫元素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氫元素C.一定含碳、氫、氧元素D.一定含碳、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13.(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電路,電源兩端的電壓一定,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分別為I1、U1;當再閉合S2,且將滑片P適當右移后,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分別為I2、U2,則下列敘述一定正確的是( )A.I1>I2,U1>U2B.I1>I2,U1大于、小于或等于U2都有可能C.U1<U2,I1=I2D.U1<U2,I1大于、小于或等于I2都有可能14.(2025·浙江會考)對于復分解反應,X + 2NaOH ═ 2Y +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X一定是CuCl2 B.相對分子質量大小:X>Y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Na2SO415.(2025·浙江會考)為測定氣球內的氣體成分,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氣球按右圖裝置進行實驗。開始時氣球沉于燒杯底部,打開開關后,過一會兒氣球從燒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懸于燒杯口。(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越大,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也越大。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29)氣球內可能的氣體是( )A.甲燒 B.氧氣 C.氯氣 D.氫氣16.(2025·浙江會考)家用漏電保護器是在用電器發生漏電故障或人體觸電時實施保護的設備,家庭電路漏電時,通過火線與零線的電流不相等,漏電保護器中有一特殊裝置(在圖中虛線框內,未畫出)檢測到這一差異后,便切斷電源,起到保護作用,漏電保護器中還有試驗電路,由一只開關S與電阻R組成,閉合開關S就能模擬漏電情形,試驗電路的連接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17.(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著鐵塊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著一塊條形磁鐵Q,P和Q均處于靜止狀態。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別為G和3G,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為GB.P對Q的吸引力和地面對Q的支持力大小分別為G和3GC.若減小鐵塊與磁體北極之間的距離,測力計示數將變大D.彈簧測力計對P的拉力和Q對P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18.(2025·浙江會考)用如圖所示的圖像能正確反映下列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序號 實驗內容 x軸含義 y軸含義 坐標圖① 向一定量鐵粉和銅粉中不斷滴加硫酸銅溶液 硫酸銅溶液質量 單質銅的質量②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 稀鹽酸質量 所得溶液中水的質量③ 一定溫度下,向某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 加入氯化鈉質量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④ 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加熱時間 剩余固體中錳元素質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2025·浙江會考)下面三幅曲線表示一個人在睡眠、長跑、潛水游泳三種狀態下的呼吸狀況。則下列選中不正確的是( )A.曲線1表示的是睡眠狀態,此時呼吸頻率較慢,呼吸深度淺B.曲線2表示的是長跑狀態,此時呼吸頻率快,呼吸深度較深C.曲線3表示的是潛水狀態,此時呼吸頻率慢,呼吸深度很深D.曲線3呼吸深度最深,消耗的氧氣最多20.(2025·浙江會考)“蹦極”就是跳躍者把一端固定的長彈性繩綁踝關節等處,從幾十米高處跳下的一種極限運動。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所受繩子拉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將蹦極過程近似為在豎直方向的運動。據圖可知運動員( )A.重力大小為F0 B.時刻動能最大C.時刻重力勢能最小 D.所受拉力F對其始終不做功21.(2025·浙江會考)人在感冒發燒時,吃什么東西都沒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體中消化食物的各種酶的活性受 影響而降低了效率。酶是人體中具有 作用的蛋白質,請列舉具有如下作用的蛋白質,調節作用: ,運輸氧氣作用: 。22.(2025·浙江會考)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時刻同時經過公路旁的同一個路標。在描述兩車運動的圖中(如圖),直線a、b分別描述了甲、乙兩車在0~20秒的運動情況。(1)根據分析可知,時刻開始 秒后,甲、乙兩輛汽車間的距離最大。(2)時刻開始 秒后,甲、乙兩輛汽車的再一次相遇。23.(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不同的兩種液體甲、乙,在兩容器中,距離容器底同一高度分別有A、B兩點。若兩種液體的質量相等,則A、B兩點的壓強關系是 ;若A、B兩點的壓強相等,則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是 (兩空均選填“>”、“=”或“<”)。24.(2025·浙江會考)將Mg、Al、Zn分別放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鹽酸中,反應完成后,放出的氫氣質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①放入的三種金屬質量相同,鹽酸足量②放入的 Mg、Al、Zn的質量比為12:9:32.5,鹽酸足量③鹽酸的質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種金屬④放入的鹽酸質量比為3:2:1,反應后無鹽酸剩余25.(2025·浙江會考)如圖甲所示為猴子蕩秋千的游戲裝置,閉合電鍵后,猴子就會繞上方的橫梁往復擺動。其內部電路基本結構如圖乙所示(實現往復擺動的電路圖中未畫出)。(1)要讓猴子動起來,下列設計和原理中,合理的是( );A.應用了電流的磁效應B.應用了電磁感應的原理C.應用了電動機的原理D.螺線管安裝在底盤內,直導線安裝在猴子的座位內(2)若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往左移動,對猴子擺動的影響是 。26.(2025·浙江會考)由和MgO組成的混合物,測得其中含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8%。取該混合物10g,將其投入適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 。27.(2025·浙江會考)如圖是人體和植物的結構或生理活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由于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含量過高,2013年,北京屢次發生霧霾天氣。研究表明,其中直徑小于等于100納米的PM2.5(細顆粒物)可通過肺部傳遞影響其他器官。由此可知該微粒應該進入了圖甲的 (填字母)結構,才能影響其他器官。(2)如上圖中部分葉片密封在裝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瓶中,小明欲用該裝置驗證植物呼吸作用釋放了二氧化碳,但沒有成功。請據圖說明原因: 。28.(2025·浙江會考)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已經發生了變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其變質程度,作出如下猜想。①可能部分變質,固體是NaOH和的混合物;②可能全部變質,固體是。(1)首先對固體的成分進行確定。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再加入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根據實驗現象,可確定該固體是 。(2)稱取10.6g該固體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得到數據如下:樣品質量、反應前總質量、反應后總質量分別為10.6g、148.5g、146.3g。則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 。(3)請你分析,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變質前后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29.(2025·浙江會考)顯微鏡是科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請回答以下問題:(1)若用同一顯微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準焦螺旋,觀察同一標本4次,分別得到如圖所示的四幅圖。則A、B、C、D中視野最暗的是___________。A. B. C. D.(2)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敘述中前一項是操作,后一項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A.轉動轉換器——調節視野的大小B.調節粗準焦螺旋——較大幅度地升降鏡筒C.調節光圈——控制光線進入鏡筒D.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下列有關顯微鏡的觀察結果正確的是( )A.用顯微鏡觀察蠶豆葉表皮細胞發現下表皮氣孔多于上表皮B.用顯微鏡觀察到根尖分生區的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C.用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組合觀察時視野將被放大20倍D.轉換高倍鏡后,可在視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壁(4)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則該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為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30.(2025·浙江會考)小柯在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路已部分連接,如圖所示。(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的電壓表接在燈泡兩端;(2)正確接入電壓表后閉合開關,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其故障可能是 ;(3)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I-U圖像,根據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4)當小柯斷開開關整理器材時,才發現電表如圖所示,則他測得的額定功率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31.(2025·浙江會考)空腔果實內由于不發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氣體成分可能與空氣有差異,某同學選擇了一個熟透的葫蘆,按下列方案進行研究:(1)圖甲所示,收集葫蘆中氣體所采用的方法是 。(2)圖乙的實驗目的是:測定葫蘆中 的含量。老師認為用硫磺代替紅磷也可以實現實驗目的。但需對原實驗稍作改動,這個改動是 。32.(2025·浙江會考)如圖是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作用是使裝置內的(濃度保持相對穩定),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據毛細玻璃刻度管內紅色液滴移動距離經計算獲得。在不同強度的光照條件下,測得氣體體積變化如圖所示。(1)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該氣體的量為 毫升。(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5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3)理想條件下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回答相關問題: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1.0 1.75 2.5 3.25 3.75 3.5 3.5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 0.5 0.75 1.0 1.5 2.25 3.0 3.5①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 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 。33.(2025·浙江會考)劉爽對風力發電進行研究,了解到當地的風速和之間,風車可以帶動發電機發電,某段時間內甲、乙、丙、丁四個風力發電站風速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1)根據圖像請判斷該段時間內哪個風力發電站效能最大? ;(2)如圖所示為風力發電機的控制電路,只有發電機與風車離合器有電流通過時,風車才能帶動發電機發電,當風速為時,擋風板帶動金屬滑片P分別和下金屬軌及AE滑道上的A、B、C、D點接觸,求:①判斷AE滑道哪段導電? ;②完成下列控制電路圖 ;(3)丙發電站有N臺風車,每臺風車車葉轉動時可形成半徑為r的圓面,當風速在和之間時,風車每平方米葉片在時間內接收到的風能為,如果風車能將10%的風能轉變成電能,求:①每臺發電機的平均功率 ;②發電站在時間內總發電量W 。34.(2025·浙江會考)如圖是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若將小車從不同高度釋放,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可研究動能大小與 是否有關,若將該裝置置于太空失重環境能否完成該實驗?應作如何改進 。35.(2025·浙江會考)社會實踐活動中,課外興趣小組對某鋼鐵廠的鐵礦石樣品和鋼樣進行實驗、分析、計算,了解了該鋼鐵廠生產原料、產品的相關信息。下面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幫助計算回答: 取該廠的某鋼樣粉末28.36 g(假設只含Fe和C),在氧氣流中充分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 g白色沉淀。(1)計算此鋼樣粉末中鐵和碳的質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質量的鋼樣粉末分別加到50 g質量分數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標準狀況下,2 g H2的體積為22.4 L)實驗序號 Ⅰ Ⅱ Ⅲ加入鋼樣粉末的質量 / g 2.836 5.672 8.508生成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 L 1.12 2.24 2.80請根據表中數據計算硫酸中H2SO4的質量分數 。(3)若在實驗Ⅱ中繼續加入m g鋼樣粉末,計算反應結束后剩余的固體質量為多少 (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解析】【分析】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有112種元素,其中92種元素以及300多種同位素在殼中存在。在地殼中最多的化學元素是氧,它占總重量的48.6%;其次是硅,占26.3%;以下是鋁、鐵、鈣、鈉、鉀、鎂。豐度最低的是砹和鈁,約占1023分之一。上述8種元素占地殼總重量的98.04%,其余80多種元素共占1.96%。【解答】地殼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四種元素分別是 氧、硅、鋁、鐵;排第二位的是硅;故答案為:D 。2.【答案】D【知識點】孢子植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是苔蘚植物的葉的功能。【解答】苔蘚植物一般具有莖和葉,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所以沒有輸導組織;它沒有根,像根的須狀物只有固定功能,沒有吸收水分、無機鹽的功能,所以是假根;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葉中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還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地錢屬于苔蘚植物;衣藻、水綿和海帶屬于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因此葉既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又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的是地錢;故選D。3.【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液化時需要向外放熱,當溫度越低時,液化越快。【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壺嘴上方的“白氣”很多,說明水蒸氣遇到了較冷空氣液化形成很多小水滴。而乙壺噴出的水蒸氣很少液化,說明乙房間溫度較高,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4.【答案】C【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托盤左右質量相等,結合密度公式m=ρV列等式計算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天平左右兩側的質量相等,所以:2m甲+1m乙=m甲+3m乙;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ρ甲V=2ρ乙V,ρ甲:ρ乙=2:1。故C正確。5.【答案】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作點P至湖面的對稱點P',連接AP',結合EP'=OE+OP'=AE+60m解RtΔAP'E可得OP的大小,即得到答案。【解答】 作點P至湖面的對稱點P',連接AP',如圖所示:在Rt△AEP中∠PAE=45°,則∠P=45°,所以PE=AE,由平面鏡成像知識可得OP'=OP=PE+EO=AE+30m,在RtΔAP'E中,tan∠EAP'==tan60°,又EP'=OE+OP'=AE+60m,所以=tan60°≈1.732,解得AE≈81.96m,所以OP=AE+30≈111.96m。故選:A。6.【答案】A【知識點】血液循環【解析】【分析】根據圖像提取信息,然后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得】A.根據圖片可知,運動時,骨骼肌的血流相對速率最大,這是局部血量的增加更多是血液重新分配的結果,而不是總血量的增加,故A錯誤符合題意;B.根據圖片可知,即使在運動時,腦的血流量也會保持相對穩定,以確保其正常功能,故B正確不合題意;C.運動時,血液會優先流向肌肉和心臟,導致消化器官的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C正確不合題意;D.運動時,骨骼肌產熱增加,有助于通過皮膚散熱,維持體溫平衡,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7.【答案】A【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電磁鐵與鐵塊A都在天平的左盤中,天平是否平衡取決于它們整體對天平左盤的壓力是否改變 。【解答】 電磁鐵通電后,鐵塊A沒有被吸起,所以可以將電磁鐵和鐵塊看做一個整體,該整體對天平左盤的壓力沒有改變(仍等于兩者的總重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天平仍然平衡。故選A。8.【答案】D【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據此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且不斷放熱,溫度升高,氫氧化鈣溶解度減小,溶質質量分數會下降,反應結束后,恢復至原溫度,溫度降低,氫氧化鈣溶解度增大,質量分數會增大,最終得到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和原來相同,故A錯誤;B.生石灰與水反應,溶劑質量減少,反應結束后溶劑質量不再變化,故B錯誤;C.溶液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則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先減小后增大,故C錯誤;D.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先減少后增多,恢復至原溫度時,由于反應消耗了水,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比起始時小,故D正確。故選D。9.【答案】A【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壓強大小比較【解析】【分析】從圖像提取信息,根據ρ=計算甲和乙的密度,然后計算二者的密度之比。接下來根據p==== = =ρgh計算A和B對地面的壓強之比。【解答】由圖可知,當V甲=1cm3時,m甲=8g,則甲的密度ρ甲== =8g/cm3;當m乙=4g時,V乙=4cm3,則乙的密度為ρ乙===1g/cm3,那么二者的密度之比:= =;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 = =ρgh,那么等高的實心圓柱體A. 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故選A。10.【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對三種離子的數量進行假設,根據“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與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列式計算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設溶液中H+的個數是91x,則Cl-的個數是94x,設溶液中Fe3+的個數是y,根據“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與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得到:94x=91x+3y,所以y=x,得出鹽酸中Fe3+和Cl-的個數比為1∶94。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1.【答案】A【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A.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大小相等;B.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運動相同的路程比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快;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越長,速度越快;C.從圖象上分別讀出0~6s和6~12s過程中通過的距離,根據W=FS比較拉力做功的多少;D.根據P=Fv判斷功率的變化。【解答】A. 根據圖片可知,物體在0 6s和6 12s的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可知,拉力都等于物體的重力,故2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故A正確;B. 根據圖片可知,0 6s過程中通過的路程是3m,6 12s的過程中通過路程為:4m-3m=1m。根據可知,0 6s過程中的速度大于6 12s的過程中的速度,即4s時的速度大于10s時的速度,故B錯誤;C. 0 6s過程中通過的距離為3m;6 12s的過程中通過的距離為1m,而拉力相同。由W=Fs可知,0至6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大于6s至12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故C錯誤;D. 6-12s內的速度小于0-6s內的速度,根據P=Fv可知,鋼索拉力的功率變小了,故D錯誤。故選A。12.【答案】C【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碳元素的質量,根據水的質量計算出氫元素的質量,然后二者相加后與檸檬酸的質量比較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g× =1.2g,14.4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14.4g× )=1.6g,那么1.2g+1.6g=2.8克<15.2g,可以判斷在檸檬醛中還含有氧元素,則檸檬醛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選C。13.【答案】D【知識點】電壓;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 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燈泡L和電阻R串聯,電流表測串聯電路的電流,電壓表測電阻R兩端電壓;當s2閉合后,燈泡L被短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電壓表測電源電壓;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分析。【解答】 開關s2閉合前后,電壓表測量的對象發生了變化,電源電壓一定,s2閉合前,燈泡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閉合后測的是電源電壓,所以U1<U2;因為滑片發生了移動,滑動變阻器連入的電阻發生了變化,故無法判斷電流的大小,I1大于、小于或等于I2都有可能;故選D。14.【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 A.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分析X物質;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C.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分析解答;D.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A.根據反應有氫氧化銅生成,所以X中一定含有銅元素,如果X是CuCl2或Cu(NO3)2化學方程式都正好相平且符合反應規律,故A錯誤;B.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相等,X+2NaOH═2Y+Cu(OH)2↓,80 98由此可知,X的相對分子質量=2Y+18,說明X比Y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故B正確;C.若Y是H2O,則生成物中無鈉元素,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守恒,故C錯誤;D.根據Y中一定有鈉元素,復分解反應是相互交換成分得到的,如果Y是硫酸鈉則化學方程式不平,故D錯誤。故選B。15.【答案】B【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將氣體的密度與二氧化碳和空氣的密度比較,判斷氣球在燒杯內的狀態即可。【解答】AD.根據題意可知,甲烷和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那么開始時氣球不會沉在燒杯底部,故AD錯誤;B.根據題意可知,氣球充有氧氣,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會沉在燒杯底部,稀硫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氣的密度大,會使氣球浮起,故B正確;C.二氧化碳的密度也比氯氣小,故氣球不會浮起,故C錯誤。故選B。16.【答案】C【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可知,漏電保護器在檢測到通過虛線框內火線與零線的電流不相等時,會切斷電源,否則不會切斷電源,據此選擇符合題意的電路圖。【解答】 AB.閉合開關S時,通過虛線框內火線和零線的電流相等,此時無法模擬漏電情形,故AB錯誤;C.閉合開關時,通過虛線框內火線的電流小于通過該裝置零線的電流,可以模擬漏電情形,故C正確;D.閉合開關時,虛線框內火線電流仍然等于零線電流,因為導線將電阻R短路,所以閉合開關不影響電路,故D錯誤。故選C。17.【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A.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B.對P、Q分別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條件和相互作用力分析判斷。C.磁力的大小與距離成反比,即距離越大,磁力越小;D.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解答】 A.P對測力計和測力計對P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P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2G,故A錯誤;B.對P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上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彈、Q對P的吸引力FQP,豎直向下的重力G,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QP=F彈-GP=2G-G=G,P對Q的吸引力和Q對P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FPQ=FQP=G,對Q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P對Q的吸引力,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支持=GQ-FPQ=3G-G=2G,故B錯誤;C.若減小鐵塊與磁體北極之間的距離,吸引力增強,彈簧測力計示數將變大,故C正確;D.彈簧測力計對P的拉力為2G,Q對P的吸引力大小為G,大小不相等,不滿足平衡力的條件,故D錯誤。故選C。18.【答案】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制取氧氣的原理;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①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分析;②根據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水,以及稀鹽酸中含有水分析;③根據飽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相同溶質分析;④根據加熱高錳酸鉀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兩種固體分析;【解答】 ①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并且原來有銅,所以生成的銅不是從零開始,所以適合圖象,故①正確;②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水,但由于氫氧化鈉中有水,所以水不是從零開始,氫氧化鈉反應完后,再加入稀鹽酸,不在生成水,但稀鹽酸里面有水,所以水還是繼續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變小,故②錯誤;③向某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氯化鈉還會繼續溶解,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加,一直達到飽和就不再增加,故③正確;④加熱高錳酸鉀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所以固體的質量是不斷減少,一直到反應停在,但是錳元素的質量卻保持不變、故④錯誤。故選C。19.【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一個人在睡眠時,生命活動變緩,消耗的能量減少,需要的氧氣減少,因此呼吸頻率較低,呼吸深度較小;長跑步時,由于運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氣多,所以呼吸的頻率會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潛水游泳時消耗的氧氣比睡眠時多,但是水中氧氣較少,為了節約氧氣,因此呼吸頻率最慢,呼吸深度最深。【解答】 由分析和從圖中可以看出曲線1呼吸頻率較慢,呼吸深度較淺,因此表示睡眠時的呼吸狀況;曲線2呼吸頻率快,呼吸深度深,因此表示長跑時的呼吸狀況;曲線3呼吸頻率最慢,呼吸深度最深,因此表示潛水游泳時的呼吸狀況,消耗的氧氣最少。故ABC正確、D錯誤。故選D。20.【答案】C【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確定跳躍者靜止時產生的彈力大小,根據平衡力的知識確定重力大小;BC.彈力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結合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判斷;D.做功的要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解答】A.根據圖像可知,當跳躍者最終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則跳躍者所受拉力與重力相等,而此時的重力是小于F0的,故A錯誤;BC.t0時刻,繩子的彈力最大,此時彈性形變最大,此時彈性勢能最大,而此時速度為零,動能最小,為零,故B錯誤,C正確;D.跳躍者在拉力F方向上移動了距離,拉力對跳躍著做功,故D錯誤。故選C。21.【答案】溫度;催化;胰島素(激素也可);血紅蛋白【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酶的本質絕大多數是蛋白質,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影響酶的活性的因素有溫度、酸堿度、重金屬離子等。【解答】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使酶失活,低溫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人在感冒發燒時,吃什么東西都沒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體中消化食物的各種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而降低了效率。酶大多數是人體中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具有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蛋白質具有多種作用,如生長激素起調節作用,血紅蛋白起運輸氧氣作用,抗體起免疫作用等。22.【答案】(1)10(2)20【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從圖中可以判定出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做初速度為10m/s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當兩車速度相同時,兩車相距最遠,速度一時間圖像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代表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位移。(2)當二者相遇時,它們通過的距離相等,根據圖像分析解答。【解答】(1) 由圖可知:甲物體始終做速度為5m/s的勻速直線運動,而乙物體做初速度為10m/s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在t=10s時刻直線a、b相交說明在該時刻甲、乙兩輛汽車的速度相等。根據速度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當兩者速度相同時兩者相距最遠,在t=10s時甲、乙兩輛汽車間的距離最大。(2)根據速度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即直線運動過程中的路程,由圖像可知,第20秒時兩者通過距離都是100m,甲、乙兩輛汽車的再一次相遇。23.【答案】<;>【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比較液體密度大小,進而A、B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根據比較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小,最后根據p甲底=pA+pA下進而得出A、B兩點的壓強關系;(2)由圖知A、B深度hA<hB,若A、B兩點的壓強相等,由p=ρgh可知液體密度ρ甲>ρ乙,進而得出A、B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底=p+p下,可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液體的體積V甲<V乙,由可知,液體密度ρ甲>ρ乙,A、B兩點高度相同,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pA下>pB下,根據可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底=p乙底,根據p甲底=pA+pA下,p乙底=pB+pB下可知,A、B兩點的壓強關系:pA<pB;(2)根據圖片可知,A、B深度hA<hB,若A、B兩點的壓強相等,由p=ρ液gh可知。液體密度ρ甲>ρ乙,那么A、B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pA下>pB下,根據p甲=pA+pA下,p乙=pB+pB下可知,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乙。24.【答案】②③【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金屬的質量,二是酸的質量.【解答】解:①、放入三種金屬的質量相同,鹽酸足量,則鋁產生的氫氣質量最多,其次是鎂,最少的是鋅,產生氫氣質量不同,故①錯誤;②鹽酸足量,設12g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x,則有Mg+ 2HCl= MgCl2+ H2↑24 212g xx=1g設9g鋁產生氫氣的質量為y2Al+ 6HCl= 2AlCl3+ 3H2↑54 69g yy=1g設32.5g鋅產生氫氣的質量為zZn+ 2HCl= ZnCl2+ H2↑65 232.5g zz=1g故②正確;③鹽酸的質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種金屬,則鹽酸全部參加反應,相同質量的鹽酸所含氫的質量相同,故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相同,故③正確;④放入的鹽酸質量比為3:2:1,反應后無鹽酸剩余,則鹽酸全部參加反應,鹽酸的質量不同,產生的氫氣質量不同,故④錯誤,故選②③25.【答案】(1)A;C;D(2)擺幅增大【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結合題目描述,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2)根據滑片的移動方向確定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流變化,進而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度變化,最終判斷猴子擺動幅度的變化。【解答】(1)根據描述可知,使猴子運動的原理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這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同時通電直導線周圍也會產生磁場,在安裝時應將螺線管安裝在底盤內,直導線安裝在猴子的座位內,故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CD。(2)根據圖片可知,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往左移動,則它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根據可知,電流變大,則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則猴子擺幅增大。(1)由題意可知,這一裝置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原理來使猴子運動的,這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同時通電直導線周圍也會產生磁場,在安裝時應將螺線管安裝在底盤內,直導線安裝在猴子的座位內,故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CD。(2)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往左移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電流變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則猴子擺幅增大、擺速增大。26.【答案】24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的方程式確定鎂和硫酸鎂的質量關系,利用鎂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硫酸鎂的質量即可。【解答】根據方程式Mg(OH)2+H2SO4═MgSO4+2H2O,MgO+H2SO4═MgSO4+H2O可知,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等于MgSO4中鎂元素的質量,設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MgSO4的質量為x,則:;解得:x=24g。27.【答案】(1)B(2)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血液循環【解析】【分析】圖中,A是肺泡、B是肺泡外毛細血管;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1)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其中直徑小于100納米的顆粒物能夠通過呼吸進入肺部;在肺部,這些微小顆粒物可以穿過肺泡壁,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一旦PM2.5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它們會隨著血液循環被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從而對其他器官產生影響。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肺泡數目多,增加了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層扁平上皮細胞,這樣肺泡與血液很容易發生氣體交換。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2)在光照條件下,植物不僅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還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由于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高于呼吸作用,因此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降低,導致澄清石灰水無法變渾濁。【解答】(1)圖甲中,B結構代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即 該微粒應該進入了圖甲的B 。(2) 如上圖中部分葉片密封在裝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瓶中,小明欲用該裝置驗證植物呼吸作用釋放了二氧化碳,但沒有成功。其中的原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1)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其中直徑小于100納米的顆粒物能夠通過呼吸進入肺部;在肺部,這些微小顆粒物可以穿過肺泡壁,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一旦PM2.5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它們會隨著血液循環被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從而對其他器官產生影響。圖甲中,B結構代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2)在光照條件下,植物不僅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還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由于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高于呼吸作用,因此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降低,導致澄清石灰水無法變渾濁。為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應選擇在無光條件下進行實驗,以確保光合作用不干擾實驗結果。28.【答案】(1)部分變質(2)50%(3)等于【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鋇和氯化鈉,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硫酸鈉。(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車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析;(3)根據反應的相關方程式分析生成物和反應物之間的對應關系,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應該是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的碳酸鋇,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再加入CuSO4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氫氧化銅,是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根據實驗現象,可確定該固體是部分變質;(2)根據題意可知,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148.5g-146.3g=2.2g,設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解得:x=50%;(3)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由①可知,1個NaOH消耗1個HCl。由②③可知,2個NaOH反應生成1個Na2CO3,1個Na2CO3消耗2個HCl,相當于1個NaOH消耗1個HCl,因此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變質前后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等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1)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再加入CuSO4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是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根據實驗現象,可確定該固體是部分變質;(2)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148.5g-146.3g=2.2g,設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x=50%;(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由①可知,1個NaOH消耗1個HCl。由②③可知,2個NaOH反應生成1個Na2CO3,1個Na2CO3消耗2個HCl,相當于1個NaOH消耗1個HCl,因此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變質前后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等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29.【答案】(1)C(2)A(3)A(4)順時針【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在顯微鏡中,視野的亮度與物鏡的放大倍數有關。通常,物鏡的放大倍數越高,進入物鏡的光線越少,視野越暗。(2)根據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目的分析判斷;(3)A.根據葉表皮細胞的特點判斷;B.根據根的結構和功能判斷;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D.根據動物細胞的結構判斷。(4)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這意味著觀察到的物體運動方向與實際運動方向是相反的。【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視野最暗的通常是放大倍數最高的物鏡對應的圖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A.轉動轉換器,實際上是在換用不同的物鏡,從而改變觀察的放大倍數,而不是調節視野的大小,故A錯誤符合題意;B.通過旋轉粗準焦螺旋,可以較大幅度地升降鏡筒,以便快速找到觀察目標,故B正確不合題意;C.通過調節光圈的大小,可以調整觀察時的光線明暗,故C正確不合題意;D.在粗調找到觀察目標后,通過旋轉細準焦螺旋,可以微調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3)A.蠶豆葉下表皮的氣孔數量通常多于上表皮,這是植物適應環境減少水分蒸騰的策略 ,故A正確;B.根毛的形成是在根尖的成熟區,而不是分生區,故B錯誤;C.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組合觀察時,視野將被放大100倍,故C錯誤;D.在顯微鏡的視野中不可能看到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壁,故D錯誤。故選A。(4)通過顯微鏡觀察到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由于顯微鏡成像的倒轉特性,如果物像在視野中順時針運動,那么實際物體應該仍然是順時針運動的。(1)在顯微鏡中,視野的亮度與物鏡的放大倍數有關。通常,物鏡的放大倍數越高,進入物鏡的光線越少,視野越暗。因此,視野最暗的通常是放大倍數最高的物鏡對應的圖像,圖中,A、B、C、D中選項C的放大倍數最大,視野最暗。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A.轉換器是顯微鏡上用于安裝和轉換不同倍數物鏡的部件。轉動轉換器,實際上是在換用不同的物鏡,從而改變觀察的放大倍數,而不是調節視野的大小,A錯誤。B.粗準焦螺旋是顯微鏡上用于快速調整鏡筒高度的部件。通過旋轉粗準焦螺旋,可以較大幅度地升降鏡筒,以便快速找到觀察目標,B正確。C.光圈是顯微鏡上的一個可調節開口,用于控制進入鏡筒的光線量。通過調節光圈的大小,可以調整觀察時的光線明暗,C正確。D.細準焦螺旋是顯微鏡上用于微調鏡筒高度的部件。在粗調找到觀察目標后,通過旋轉細準焦螺旋,可以微調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D正確。故選A。(3)A.蠶豆葉下表皮的氣孔數量通常多于上表皮,這是植物適應環境減少水分蒸騰的策略 ,A正確。B.根尖的分生區主要負責細胞的分裂,產生新的細胞,而根毛的形成是在根尖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以增加吸收面積,B錯誤。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所以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組合觀察時,視野將被放大100倍,而不是20倍,C錯誤。D.口腔上皮細胞是動物細胞,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只有細胞膜。因此,在顯微鏡的視野中不可能看到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壁,D錯誤。故選A。(4)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這意味著觀察到的物體運動方向與實際運動方向是相反的;因此,通過顯微鏡觀察到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由于顯微鏡成像的倒轉特性,如果物像在視野中順時針運動,那么實際物體應該仍然是順時針運動的。30.【答案】(1)(2)燈泡斷路(3)0.75(4)偏小【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電壓表的連接方法完成作圖即可;(2)當燈泡發生斷路時,電壓表串聯,此時電壓表測電源電壓。由于電壓表的內阻很大,因此通過電流很小,因此電流表的指針幾乎不動。(3)根據圖像確定燈泡的額定電流,根據P=UI計算燈泡的額定電壓;(4)根據圖片分析電表的讀數是否正確,根據P=UI分析對測出額定功率的影響。【解答】(1)已知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則電壓表選擇小量程并聯在燈泡兩端,即電壓表的“3”接線柱接在燈泡右側,“-”接線柱接在燈泡左側,如下圖所示:(2) 正確接入電壓表后閉合開關,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其故障可能是燈泡發生斷路;(3)根據圖像可知,當燈泡兩端電壓為2.5V時,電流為0.3A,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4)根據圖片可知,電流表的指針指零,則它的讀數正確。而電壓表指針偏右,導致實驗中燈泡的實際電壓小于額定電壓,燈泡的實際電流小于額定電流。根據可知,測得的額定功率偏小。(1)根據實驗,電路是串聯的,電壓表測燈泡兩端電壓,已知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則電壓表選擇小量程并聯在燈泡兩端,如下圖所示:(2)串聯電路中,閉合開關,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說明電路發生斷路,電壓表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則可能是燈泡發生斷路,電壓表串聯接入電路,測電源電壓。(3)據圖可知,當燈泡兩端電壓為2.5V時,電流為0.3A,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4)據圖可知,電壓表未調零,導致實驗中燈泡的實際電壓小于額定電壓,燈泡的實際電流小于額定電流,根據可知,測得的額定功率偏小。31.【答案】(1)排水法(2)氧氣;將燒杯中的水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合理即可)【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圖甲描述的過程分析收集氣體的方法;(2)①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方法解答;②二氧化硫為氣體,必須想辦法將它吸收,從而造成氣壓差,才能繼續后面的實驗。【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將葫蘆口和集氣瓶口對其,集氣瓶中的水流入葫蘆中,葫蘆中的氣體受到水的壓強溢出進入集氣瓶,則這種方法叫排水法。(2)①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從而導致集氣瓶內氣壓減小。在外界氣壓作用下,燒杯中的水流入集氣瓶,則集氣瓶內水的體積就是其中氧氣的體積,那么道圖乙實驗是通過測量水的體積來檢驗其中氧氣的含量的;②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把集氣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再進行實驗。(1)根據題中信息可以知道收集氣體的方法為排水法;(2)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知道圖乙實驗是通過測量水的體積來檢驗其中氧氣的含量的;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把集氣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再進行實驗。32.【答案】(1)200(2)環境因素(或緩沖液水分蒸發、溫度升高、氣體受熱膨脹等)(3)①25℃;②20℃【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則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3)①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速率,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為呼吸速率,并且凈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②白天的積累量-夜間的消耗量=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解答】(1)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該氣體的量為150+50=200毫升。(2)“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環境因素,如溫度的變化對實驗的影響。(3)①表格中,在溫度為2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為3.75mg/h,此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因此“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25℃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表格中可以看出溫度為20℃時,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為3.25-1.5=1.75mg/h,該積累量最大.因此“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20℃。(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由于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該氣體的量為150+50=200毫升。(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因此“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環境因素,如溫度的變化對實驗的影響。(3)①表格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速率,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為呼吸速率,并且凈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溫度為2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為3.75mg/h,此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因此“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25℃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白天的積累量-夜間的消耗量=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表格中可以看出溫度為20℃時,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為3.25-1.5=1.75mg/h,該積累量最大.因此“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20℃。33.【答案】(1)丙(2)BD;(3);【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題目描述的發電條件,分析圖象解答。(2)當電路閉合時,離合器有電流流過,根據發電條件分析圖示然后答題、連接電路圖。(3)求出風車的面積,求出風車獲得的風能,然后求出風車的發電功率與發電量。【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丙中風速在和之間時間最長,則丙的風力發電站效能最大。(2)①根據題意可知,當風速在和之間滑片在間滑動,風車帶動發電機發電,則AE滑道BD段應該導電。②根據題意可知,電源、離合器、滑動變阻器、導軌組成串聯電路、電路圖如圖所示:(3)①根據題意可知,時間內每臺發電機產生的電能;每臺發電機的平均功率為;②根據題意可知,發電站在時間內總發電量為。(1)由各圖象可知,丙圖象中風速在和之間時間最長,則丙的風力發電站效能最大。(2)[1]段導電,當風速在和之間滑片在間滑動,風車帶動發電機發電。[2]把電源、離合器、滑動變阻器、導軌組成串聯電路、電路圖如圖所示:(3)[1]時間內每臺發電機產生的電能每臺發電機的平均功率為[2]發電站在時間內總發電量為34.【答案】速度;不能,斜面換成彈簧,使小車擠壓彈簧,通過控制彈簧形變的長度控制小車彈出的速度【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與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即高度越大,小車的速度越大;(2)小車受到重力作用,才會從斜面上滑下,結合太空的失重環境分析。壓縮彈簧時,壓縮程度越大,小車獲得的的動能越大,則速度越大,據此設計改良方案。【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同一小車的質量相同,則將小車從不同高度釋放,小車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不同,則可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2)太空失重環境中,小球不受重力作用,因此小球由靜止無法從斜面滑下撞擊木塊,故不能完成實驗;改進方法:斜面換成彈簧,使小車擠壓彈簧,通過控制彈簧形變的長度控制小車彈出的速度,可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35.【答案】700 : 9;24.5%;當m>1.418 g, 剩余固體質量為:(m―1.328) g;當 m≤1.418 g,剩余固體質量為:(5.672 + m)×【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二氧化碳的質量×碳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出碳元素的質量。用樣品質量減去碳的質量得到鐵的質量,最后二者作比即可。(2)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碳能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鐵能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可知,每2.836g鋼樣粉末能生成氫氣1.12L,第三次加入8.508g鋼樣只生成氫氣2.80L,則此時硫酸全部參加反應,鋼樣有剩余,所以可知50g硫酸共生成氫氣2.80L,此時可以根據氫氣的量求得硫酸的質量分數;(3)加入的m鋼樣粉末只有鐵參加反應,求得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即可求得剩余固體的質量.【解答】(1)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m,則:;解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所以鐵的質量是28.36g-0.36g=28.00g因此鋼樣粉末中鐵和碳的質量之比28.00:0.36=700:9。(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實驗I、Ⅱ中硫酸過量,則8.508g中Fe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為,但在Ⅲ中生成的氫氣不是3.36L,說明硫酸不足;所以產生的氫氣質量是,則稀硫酸中溶質是,所以硫酸的質量分數是。(3)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實驗Ⅱ中剩余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是,物質的量為0.025mol,則實驗Ⅱ中剩余硫酸為0.025mol,根據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溶解鐵的質量是0.025mol×56g/mol=1.4g,則對應樣品質量是,當m>1.418 g,則硫酸不足,所以剩余固體質量為:(m+5.672-12.25×)g=(m-1.328)g;當m≤1.418 g,硫酸過量,所以剩余固體是碳,質量為:(5.672+m)× g;故答案為當m>1.418 g,所剩余固體質量為(m-1.328)g;當m≤1.418 g,所剩余固體質量為(5.672+m)×g。1 / 1浙江省淳安縣重點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1.(2025·浙江會考)我國“化學”一詞最早出于《化學鑒原》(1871年).該書把一種元素翻譯為“矽(xi)”.在地殼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現代把這種“矽”元素命名為( )A.錫 B.硒 C.氧 D.硅【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解析】【分析】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有112種元素,其中92種元素以及300多種同位素在殼中存在。在地殼中最多的化學元素是氧,它占總重量的48.6%;其次是硅,占26.3%;以下是鋁、鐵、鈣、鈉、鉀、鎂。豐度最低的是砹和鈁,約占1023分之一。上述8種元素占地殼總重量的98.04%,其余80多種元素共占1.96%。【解答】地殼中元素含量最多的四種元素分別是 氧、硅、鋁、鐵;排第二位的是硅;故答案為:D 。2.(2025·浙江會考)下列植物中,葉既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又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的是( )A.衣藻 B.水綿 C.海帶 D.地錢【答案】D【知識點】孢子植物【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是苔蘚植物的葉的功能。【解答】苔蘚植物一般具有莖和葉,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所以沒有輸導組織;它沒有根,像根的須狀物只有固定功能,沒有吸收水分、無機鹽的功能,所以是假根;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葉中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還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地錢屬于苔蘚植物;衣藻、水綿和海帶屬于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因此葉既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又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的是地錢;故選D。3.(2025·浙江會考)如圖中的甲、乙兩個房間里的兩壺水都已燒開,試判斷哪個房間的氣溫比較高( )A.甲房間高 B.乙房間高 C.一樣高 D.無法確定【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液化時需要向外放熱,當溫度越低時,液化越快。【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甲壺嘴上方的“白氣”很多,說明水蒸氣遇到了較冷空氣液化形成很多小水滴。而乙壺噴出的水蒸氣很少液化,說明乙房間溫度較高,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4.(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密度之比為 ( )A.3︰4 B.4︰3 C.2︰1 D.1︰2【答案】C【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托盤左右質量相等,結合密度公式m=ρV列等式計算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天平左右兩側的質量相等,所以:2m甲+1m乙=m甲+3m乙;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ρ甲V=2ρ乙V,ρ甲:ρ乙=2:1。故C正確。5.(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某人站在湖邊高出水面30m的山頂A處,望見一艘飛艇停留在湖面上空某處并觀察到飛艇底部標志P點的仰角為45°,其在湖中之像的俯角為60°,則飛艇離開湖面的高度為(已知,只考慮鏡面反射,不考慮折射)( )A.111.96m B.81.96m C.84.32m D.114.32m【答案】A【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題意,作點P至湖面的對稱點P',連接AP',結合EP'=OE+OP'=AE+60m解RtΔAP'E可得OP的大小,即得到答案。【解答】 作點P至湖面的對稱點P',連接AP',如圖所示:在Rt△AEP中∠PAE=45°,則∠P=45°,所以PE=AE,由平面鏡成像知識可得OP'=OP=PE+EO=AE+30m,在RtΔAP'E中,tan∠EAP'==tan60°,又EP'=OE+OP'=AE+60m,所以=tan60°≈1.732,解得AE≈81.96m,所以OP=AE+30≈111.96m。故選:A。6.(2025·浙江會考)如圖表示某人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四種器官的相對速度大小。據圖分析,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運動時人體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還是運動時,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C.飯后立即運動,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食物吸收D.運動時骨骼肌產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答案】A【知識點】血液循環【解析】【分析】根據圖像提取信息,然后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得】A.根據圖片可知,運動時,骨骼肌的血流相對速率最大,這是局部血量的增加更多是血液重新分配的結果,而不是總血量的增加,故A錯誤符合題意;B.根據圖片可知,即使在運動時,腦的血流量也會保持相對穩定,以確保其正常功能,故B正確不合題意;C.運動時,血液會優先流向肌肉和心臟,導致消化器官的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C正確不合題意;D.運動時,骨骼肌產熱增加,有助于通過皮膚散熱,維持體溫平衡,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7.(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為一臺非鐵性物質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盤中的A是一鐵塊,B是電磁鐵。未通電時天平平衡,給B通以電流使鐵塊A被吸起。當鐵塊A向上勻速運動的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天平仍保持平衡 B.天平右盤下降C.天平左盤下降 D.無法判斷天平的平衡狀態【答案】A【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電磁鐵與鐵塊A都在天平的左盤中,天平是否平衡取決于它們整體對天平左盤的壓力是否改變 。【解答】 電磁鐵通電后,鐵塊A沒有被吸起,所以可以將電磁鐵和鐵塊看做一個整體,該整體對天平左盤的壓力沒有改變(仍等于兩者的總重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天平仍然平衡。故選A。8.(2025·浙江會考)某溫度時,向一定量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復到原溫,下列各相關的變化圖象正確的是( )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據此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且不斷放熱,溫度升高,氫氧化鈣溶解度減小,溶質質量分數會下降,反應結束后,恢復至原溫度,溫度降低,氫氧化鈣溶解度增大,質量分數會增大,最終得到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和原來相同,故A錯誤;B.生石灰與水反應,溶劑質量減少,反應結束后溶劑質量不再變化,故B錯誤;C.溶液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則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先減小后增大,故C錯誤;D.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先減少后增多,恢復至原溫度時,由于反應消耗了水,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比起始時小,故D正確。故選D。9.(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若用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分別制成等高的實心圓柱體A、B,把它們并排豎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圓柱體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 )A.8︰1 B.4︰3 C.4︰1 D.1︰2【答案】A【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壓強大小比較【解析】【分析】從圖像提取信息,根據ρ=計算甲和乙的密度,然后計算二者的密度之比。接下來根據p==== = =ρgh計算A和B對地面的壓強之比。【解答】由圖可知,當V甲=1cm3時,m甲=8g,則甲的密度ρ甲== =8g/cm3;當m乙=4g時,V乙=4cm3,則乙的密度為ρ乙===1g/cm3,那么二者的密度之比:= =;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 = =ρgh,那么等高的實心圓柱體A. 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故選A。10.(2025·浙江會考)工業鹽酸中因含有Fe3+而帶黃色,若某工業品鹽酸中H+和Cl-的個數比為91:94,則該鹽酸中Fe3+和Cl-的個數比為( )A.1:1 B.1:3 C.91:94 D.1:94【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對三種離子的數量進行假設,根據“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與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列式計算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設溶液中H+的個數是91x,則Cl-的個數是94x,設溶液中Fe3+的個數是y,根據“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與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得到:94x=91x+3y,所以y=x,得出鹽酸中Fe3+和Cl-的個數比為1∶94。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1.(2025·浙江會考)一定質量的貨物在吊車鋼索拉力的作用下,豎直向上運動,如圖是貨物上升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不考慮空氣的阻力和鋼索重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2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B.貨物豎直向上運動時,4s時的速度小于10s時的速度C.0至6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小于6s至12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D.貨物在0至12s內的豎直向上運動過程中,鋼索拉力的功率保持不變【答案】A【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A.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大小相等;B.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運動相同的路程比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快;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越長,速度越快;C.從圖象上分別讀出0~6s和6~12s過程中通過的距離,根據W=FS比較拉力做功的多少;D.根據P=Fv判斷功率的變化。【解答】A. 根據圖片可知,物體在0 6s和6 12s的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平衡力的知識可知,拉力都等于物體的重力,故2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s時鋼索的拉力大小,故A正確;B. 根據圖片可知,0 6s過程中通過的路程是3m,6 12s的過程中通過路程為:4m-3m=1m。根據可知,0 6s過程中的速度大于6 12s的過程中的速度,即4s時的速度大于10s時的速度,故B錯誤;C. 0 6s過程中通過的距離為3m;6 12s的過程中通過的距離為1m,而拉力相同。由W=Fs可知,0至6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大于6s至12s內鋼索拉力做的功,故C錯誤;D. 6-12s內的速度小于0-6s內的速度,根據P=Fv可知,鋼索拉力的功率變小了,故D錯誤。故選A。12.(2025·浙江會考)山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醛,現從山茶油中提取15.2克檸檬醛,使其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14.4克水,則檸檬醛中( )A.只含碳、氫元素B.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氫元素C.一定含碳、氫、氧元素D.一定含碳、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答案】C【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碳元素的質量,根據水的質量計算出氫元素的質量,然后二者相加后與檸檬酸的質量比較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g× =1.2g,14.4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14.4g× )=1.6g,那么1.2g+1.6g=2.8克<15.2g,可以判斷在檸檬醛中還含有氧元素,則檸檬醛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選C。13.(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電路,電源兩端的電壓一定,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分別為I1、U1;當再閉合S2,且將滑片P適當右移后,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分別為I2、U2,則下列敘述一定正確的是( )A.I1>I2,U1>U2B.I1>I2,U1大于、小于或等于U2都有可能C.U1<U2,I1=I2D.U1<U2,I1大于、小于或等于I2都有可能【答案】D【知識點】電壓;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 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燈泡L和電阻R串聯,電流表測串聯電路的電流,電壓表測電阻R兩端電壓;當s2閉合后,燈泡L被短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電壓表測電源電壓;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分析。【解答】 開關s2閉合前后,電壓表測量的對象發生了變化,電源電壓一定,s2閉合前,燈泡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閉合后測的是電源電壓,所以U1<U2;因為滑片發生了移動,滑動變阻器連入的電阻發生了變化,故無法判斷電流的大小,I1大于、小于或等于I2都有可能;故選D。14.(2025·浙江會考)對于復分解反應,X + 2NaOH ═ 2Y +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X一定是CuCl2 B.相對分子質量大小:X>Y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Na2SO4【答案】B【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 A.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分析X物質;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C.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分析解答;D.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A.根據反應有氫氧化銅生成,所以X中一定含有銅元素,如果X是CuCl2或Cu(NO3)2化學方程式都正好相平且符合反應規律,故A錯誤;B.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相等,X+2NaOH═2Y+Cu(OH)2↓,80 98由此可知,X的相對分子質量=2Y+18,說明X比Y的相對分子質量大,故B正確;C.若Y是H2O,則生成物中無鈉元素,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守恒,故C錯誤;D.根據Y中一定有鈉元素,復分解反應是相互交換成分得到的,如果Y是硫酸鈉則化學方程式不平,故D錯誤。故選B。15.(2025·浙江會考)為測定氣球內的氣體成分,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氣球按右圖裝置進行實驗。開始時氣球沉于燒杯底部,打開開關后,過一會兒氣球從燒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懸于燒杯口。(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越大,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也越大。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29)氣球內可能的氣體是( )A.甲燒 B.氧氣 C.氯氣 D.氫氣【答案】B【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將氣體的密度與二氧化碳和空氣的密度比較,判斷氣球在燒杯內的狀態即可。【解答】AD.根據題意可知,甲烷和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那么開始時氣球不會沉在燒杯底部,故AD錯誤;B.根據題意可知,氣球充有氧氣,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會沉在燒杯底部,稀硫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氣的密度大,會使氣球浮起,故B正確;C.二氧化碳的密度也比氯氣小,故氣球不會浮起,故C錯誤。故選B。16.(2025·浙江會考)家用漏電保護器是在用電器發生漏電故障或人體觸電時實施保護的設備,家庭電路漏電時,通過火線與零線的電流不相等,漏電保護器中有一特殊裝置(在圖中虛線框內,未畫出)檢測到這一差異后,便切斷電源,起到保護作用,漏電保護器中還有試驗電路,由一只開關S與電阻R組成,閉合開關S就能模擬漏電情形,試驗電路的連接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可知,漏電保護器在檢測到通過虛線框內火線與零線的電流不相等時,會切斷電源,否則不會切斷電源,據此選擇符合題意的電路圖。【解答】 AB.閉合開關S時,通過虛線框內火線和零線的電流相等,此時無法模擬漏電情形,故AB錯誤;C.閉合開關時,通過虛線框內火線的電流小于通過該裝置零線的電流,可以模擬漏電情形,故C正確;D.閉合開關時,虛線框內火線電流仍然等于零線電流,因為導線將電阻R短路,所以閉合開關不影響電路,故D錯誤。故選C。17.(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著鐵塊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著一塊條形磁鐵Q,P和Q均處于靜止狀態。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別為G和3G,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為GB.P對Q的吸引力和地面對Q的支持力大小分別為G和3GC.若減小鐵塊與磁體北極之間的距離,測力計示數將變大D.彈簧測力計對P的拉力和Q對P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A.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B.對P、Q分別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條件和相互作用力分析判斷。C.磁力的大小與距離成反比,即距離越大,磁力越小;D.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解答】 A.P對測力計和測力計對P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P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2G,故A錯誤;B.對P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上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彈、Q對P的吸引力FQP,豎直向下的重力G,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QP=F彈-GP=2G-G=G,P對Q的吸引力和Q對P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FPQ=FQP=G,對Q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支持力、P對Q的吸引力,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支持=GQ-FPQ=3G-G=2G,故B錯誤;C.若減小鐵塊與磁體北極之間的距離,吸引力增強,彈簧測力計示數將變大,故C正確;D.彈簧測力計對P的拉力為2G,Q對P的吸引力大小為G,大小不相等,不滿足平衡力的條件,故D錯誤。故選C。18.(2025·浙江會考)用如圖所示的圖像能正確反映下列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序號 實驗內容 x軸含義 y軸含義 坐標圖① 向一定量鐵粉和銅粉中不斷滴加硫酸銅溶液 硫酸銅溶液質量 單質銅的質量②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 稀鹽酸質量 所得溶液中水的質量③ 一定溫度下,向某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 加入氯化鈉質量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④ 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加熱時間 剩余固體中錳元素質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制取氧氣的原理;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①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分析;②根據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水,以及稀鹽酸中含有水分析;③根據飽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相同溶質分析;④根據加熱高錳酸鉀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兩種固體分析;【解答】 ①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并且原來有銅,所以生成的銅不是從零開始,所以適合圖象,故①正確;②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水,但由于氫氧化鈉中有水,所以水不是從零開始,氫氧化鈉反應完后,再加入稀鹽酸,不在生成水,但稀鹽酸里面有水,所以水還是繼續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變小,故②錯誤;③向某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氯化鈉還會繼續溶解,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加,一直達到飽和就不再增加,故③正確;④加熱高錳酸鉀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所以固體的質量是不斷減少,一直到反應停在,但是錳元素的質量卻保持不變、故④錯誤。故選C。19.(2025·浙江會考)下面三幅曲線表示一個人在睡眠、長跑、潛水游泳三種狀態下的呼吸狀況。則下列選中不正確的是( )A.曲線1表示的是睡眠狀態,此時呼吸頻率較慢,呼吸深度淺B.曲線2表示的是長跑狀態,此時呼吸頻率快,呼吸深度較深C.曲線3表示的是潛水狀態,此時呼吸頻率慢,呼吸深度很深D.曲線3呼吸深度最深,消耗的氧氣最多【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一個人在睡眠時,生命活動變緩,消耗的能量減少,需要的氧氣減少,因此呼吸頻率較低,呼吸深度較小;長跑步時,由于運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氣多,所以呼吸的頻率會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潛水游泳時消耗的氧氣比睡眠時多,但是水中氧氣較少,為了節約氧氣,因此呼吸頻率最慢,呼吸深度最深。【解答】 由分析和從圖中可以看出曲線1呼吸頻率較慢,呼吸深度較淺,因此表示睡眠時的呼吸狀況;曲線2呼吸頻率快,呼吸深度深,因此表示長跑時的呼吸狀況;曲線3呼吸頻率最慢,呼吸深度最深,因此表示潛水游泳時的呼吸狀況,消耗的氧氣最少。故ABC正確、D錯誤。故選D。20.(2025·浙江會考)“蹦極”就是跳躍者把一端固定的長彈性繩綁踝關節等處,從幾十米高處跳下的一種極限運動。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所受繩子拉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將蹦極過程近似為在豎直方向的運動。據圖可知運動員( )A.重力大小為F0 B.時刻動能最大C.時刻重力勢能最小 D.所受拉力F對其始終不做功【答案】C【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動能的影響因素;勢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圖片確定跳躍者靜止時產生的彈力大小,根據平衡力的知識確定重力大小;BC.彈力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結合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判斷;D.做功的要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解答】A.根據圖像可知,當跳躍者最終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則跳躍者所受拉力與重力相等,而此時的重力是小于F0的,故A錯誤;BC.t0時刻,繩子的彈力最大,此時彈性形變最大,此時彈性勢能最大,而此時速度為零,動能最小,為零,故B錯誤,C正確;D.跳躍者在拉力F方向上移動了距離,拉力對跳躍著做功,故D錯誤。故選C。21.(2025·浙江會考)人在感冒發燒時,吃什么東西都沒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體中消化食物的各種酶的活性受 影響而降低了效率。酶是人體中具有 作用的蛋白質,請列舉具有如下作用的蛋白質,調節作用: ,運輸氧氣作用: 。【答案】溫度;催化;胰島素(激素也可);血紅蛋白【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酶的本質絕大多數是蛋白質,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影響酶的活性的因素有溫度、酸堿度、重金屬離子等。【解答】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使酶失活,低溫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人在感冒發燒時,吃什么東西都沒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體中消化食物的各種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而降低了效率。酶大多數是人體中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具有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蛋白質具有多種作用,如生長激素起調節作用,血紅蛋白起運輸氧氣作用,抗體起免疫作用等。22.(2025·浙江會考)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時刻同時經過公路旁的同一個路標。在描述兩車運動的圖中(如圖),直線a、b分別描述了甲、乙兩車在0~20秒的運動情況。(1)根據分析可知,時刻開始 秒后,甲、乙兩輛汽車間的距離最大。(2)時刻開始 秒后,甲、乙兩輛汽車的再一次相遇。【答案】(1)10(2)20【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從圖中可以判定出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做初速度為10m/s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當兩車速度相同時,兩車相距最遠,速度一時間圖像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代表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位移。(2)當二者相遇時,它們通過的距離相等,根據圖像分析解答。【解答】(1) 由圖可知:甲物體始終做速度為5m/s的勻速直線運動,而乙物體做初速度為10m/s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在t=10s時刻直線a、b相交說明在該時刻甲、乙兩輛汽車的速度相等。根據速度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當兩者速度相同時兩者相距最遠,在t=10s時甲、乙兩輛汽車間的距離最大。(2)根據速度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即直線運動過程中的路程,由圖像可知,第20秒時兩者通過距離都是100m,甲、乙兩輛汽車的再一次相遇。23.(2025·浙江會考)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不同的兩種液體甲、乙,在兩容器中,距離容器底同一高度分別有A、B兩點。若兩種液體的質量相等,則A、B兩點的壓強關系是 ;若A、B兩點的壓強相等,則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是 (兩空均選填“>”、“=”或“<”)。【答案】<;>【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比較液體密度大小,進而A、B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根據比較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小,最后根據p甲底=pA+pA下進而得出A、B兩點的壓強關系;(2)由圖知A、B深度hA<hB,若A、B兩點的壓強相等,由p=ρgh可知液體密度ρ甲>ρ乙,進而得出A、B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底=p+p下,可得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液體的體積V甲<V乙,由可知,液體密度ρ甲>ρ乙,A、B兩點高度相同,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pA下>pB下,根據可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底=p乙底,根據p甲底=pA+pA下,p乙底=pB+pB下可知,A、B兩點的壓強關系:pA<pB;(2)根據圖片可知,A、B深度hA<hB,若A、B兩點的壓強相等,由p=ρ液gh可知。液體密度ρ甲>ρ乙,那么A、B下方對容器底的壓強:pA下>pB下,根據p甲=pA+pA下,p乙=pB+pB下可知,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乙。24.(2025·浙江會考)將Mg、Al、Zn分別放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鹽酸中,反應完成后,放出的氫氣質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①放入的三種金屬質量相同,鹽酸足量②放入的 Mg、Al、Zn的質量比為12:9:32.5,鹽酸足量③鹽酸的質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種金屬④放入的鹽酸質量比為3:2:1,反應后無鹽酸剩余【答案】②③【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金屬的質量,二是酸的質量.【解答】解:①、放入三種金屬的質量相同,鹽酸足量,則鋁產生的氫氣質量最多,其次是鎂,最少的是鋅,產生氫氣質量不同,故①錯誤;②鹽酸足量,設12g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x,則有Mg+ 2HCl= MgCl2+ H2↑24 212g xx=1g設9g鋁產生氫氣的質量為y2Al+ 6HCl= 2AlCl3+ 3H2↑54 69g yy=1g設32.5g鋅產生氫氣的質量為zZn+ 2HCl= ZnCl2+ H2↑65 232.5g zz=1g故②正確;③鹽酸的質量相同,放入足量的三種金屬,則鹽酸全部參加反應,相同質量的鹽酸所含氫的質量相同,故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相同,故③正確;④放入的鹽酸質量比為3:2:1,反應后無鹽酸剩余,則鹽酸全部參加反應,鹽酸的質量不同,產生的氫氣質量不同,故④錯誤,故選②③25.(2025·浙江會考)如圖甲所示為猴子蕩秋千的游戲裝置,閉合電鍵后,猴子就會繞上方的橫梁往復擺動。其內部電路基本結構如圖乙所示(實現往復擺動的電路圖中未畫出)。(1)要讓猴子動起來,下列設計和原理中,合理的是( );A.應用了電流的磁效應B.應用了電磁感應的原理C.應用了電動機的原理D.螺線管安裝在底盤內,直導線安裝在猴子的座位內(2)若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往左移動,對猴子擺動的影響是 。【答案】(1)A;C;D(2)擺幅增大【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結合題目描述,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2)根據滑片的移動方向確定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流變化,進而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度變化,最終判斷猴子擺動幅度的變化。【解答】(1)根據描述可知,使猴子運動的原理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這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同時通電直導線周圍也會產生磁場,在安裝時應將螺線管安裝在底盤內,直導線安裝在猴子的座位內,故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CD。(2)根據圖片可知,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往左移動,則它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根據可知,電流變大,則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則猴子擺幅增大。(1)由題意可知,這一裝置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原理來使猴子運動的,這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同時通電直導線周圍也會產生磁場,在安裝時應將螺線管安裝在底盤內,直導線安裝在猴子的座位內,故AC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CD。(2)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往左移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變小,電流變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則猴子擺幅增大、擺速增大。26.(2025·浙江會考)由和MgO組成的混合物,測得其中含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8%。取該混合物10g,將其投入適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 。【答案】24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的方程式確定鎂和硫酸鎂的質量關系,利用鎂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硫酸鎂的質量即可。【解答】根據方程式Mg(OH)2+H2SO4═MgSO4+2H2O,MgO+H2SO4═MgSO4+H2O可知,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等于MgSO4中鎂元素的質量,設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MgSO4的質量為x,則:;解得:x=24g。27.(2025·浙江會考)如圖是人體和植物的結構或生理活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由于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含量過高,2013年,北京屢次發生霧霾天氣。研究表明,其中直徑小于等于100納米的PM2.5(細顆粒物)可通過肺部傳遞影響其他器官。由此可知該微粒應該進入了圖甲的 (填字母)結構,才能影響其他器官。(2)如上圖中部分葉片密封在裝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瓶中,小明欲用該裝置驗證植物呼吸作用釋放了二氧化碳,但沒有成功。請據圖說明原因: 。【答案】(1)B(2)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血液循環【解析】【分析】圖中,A是肺泡、B是肺泡外毛細血管;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1)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其中直徑小于100納米的顆粒物能夠通過呼吸進入肺部;在肺部,這些微小顆粒物可以穿過肺泡壁,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一旦PM2.5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它們會隨著血液循環被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從而對其他器官產生影響。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肺泡數目多,增加了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層扁平上皮細胞,這樣肺泡與血液很容易發生氣體交換。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2)在光照條件下,植物不僅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還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由于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高于呼吸作用,因此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降低,導致澄清石灰水無法變渾濁。【解答】(1)圖甲中,B結構代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即 該微粒應該進入了圖甲的B 。(2) 如上圖中部分葉片密封在裝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瓶中,小明欲用該裝置驗證植物呼吸作用釋放了二氧化碳,但沒有成功。其中的原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1)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其中直徑小于100納米的顆粒物能夠通過呼吸進入肺部;在肺部,這些微小顆粒物可以穿過肺泡壁,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一旦PM2.5進入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它們會隨著血液循環被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從而對其他器官產生影響。圖甲中,B結構代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2)在光照條件下,植物不僅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還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由于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高于呼吸作用,因此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降低,導致澄清石灰水無法變渾濁。為了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應選擇在無光條件下進行實驗,以確保光合作用不干擾實驗結果。28.(2025·浙江會考)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已經發生了變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其變質程度,作出如下猜想。①可能部分變質,固體是NaOH和的混合物;②可能全部變質,固體是。(1)首先對固體的成分進行確定。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再加入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根據實驗現象,可確定該固體是 。(2)稱取10.6g該固體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得到數據如下:樣品質量、反應前總質量、反應后總質量分別為10.6g、148.5g、146.3g。則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 。(3)請你分析,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變質前后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答案】(1)部分變質(2)50%(3)等于【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鋇和氯化鈉,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硫酸鈉。(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車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析;(3)根據反應的相關方程式分析生成物和反應物之間的對應關系,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應該是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的碳酸鋇,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再加入CuSO4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氫氧化銅,是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根據實驗現象,可確定該固體是部分變質;(2)根據題意可知,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148.5g-146.3g=2.2g,設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解得:x=50%;(3)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由①可知,1個NaOH消耗1個HCl。由②③可知,2個NaOH反應生成1個Na2CO3,1個Na2CO3消耗2個HCl,相當于1個NaOH消耗1個HCl,因此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變質前后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等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1)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再加入CuSO4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是因為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根據實驗現象,可確定該固體是部分變質;(2)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148.5g-146.3g=2.2g,設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x=50%;(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HCl═NaCl+H2O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由①可知,1個NaOH消耗1個HCl。由②③可知,2個NaOH反應生成1個Na2CO3,1個Na2CO3消耗2個HCl,相當于1個NaOH消耗1個HCl,因此一定質量的NaOH固體,變質前后與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變質前消耗鹽酸的量等于變質后消耗鹽酸的量。29.(2025·浙江會考)顯微鏡是科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請回答以下問題:(1)若用同一顯微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準焦螺旋,觀察同一標本4次,分別得到如圖所示的四幅圖。則A、B、C、D中視野最暗的是___________。A. B. C. D.(2)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敘述中前一項是操作,后一項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A.轉動轉換器——調節視野的大小B.調節粗準焦螺旋——較大幅度地升降鏡筒C.調節光圈——控制光線進入鏡筒D.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下列有關顯微鏡的觀察結果正確的是( )A.用顯微鏡觀察蠶豆葉表皮細胞發現下表皮氣孔多于上表皮B.用顯微鏡觀察到根尖分生區的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C.用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組合觀察時視野將被放大20倍D.轉換高倍鏡后,可在視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壁(4)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則該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為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答案】(1)C(2)A(3)A(4)順時針【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解析】【分析】(1)在顯微鏡中,視野的亮度與物鏡的放大倍數有關。通常,物鏡的放大倍數越高,進入物鏡的光線越少,視野越暗。(2)根據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目的分析判斷;(3)A.根據葉表皮細胞的特點判斷;B.根據根的結構和功能判斷;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D.根據動物細胞的結構判斷。(4)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這意味著觀察到的物體運動方向與實際運動方向是相反的。【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視野最暗的通常是放大倍數最高的物鏡對應的圖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A.轉動轉換器,實際上是在換用不同的物鏡,從而改變觀察的放大倍數,而不是調節視野的大小,故A錯誤符合題意;B.通過旋轉粗準焦螺旋,可以較大幅度地升降鏡筒,以便快速找到觀察目標,故B正確不合題意;C.通過調節光圈的大小,可以調整觀察時的光線明暗,故C正確不合題意;D.在粗調找到觀察目標后,通過旋轉細準焦螺旋,可以微調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3)A.蠶豆葉下表皮的氣孔數量通常多于上表皮,這是植物適應環境減少水分蒸騰的策略 ,故A正確;B.根毛的形成是在根尖的成熟區,而不是分生區,故B錯誤;C.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組合觀察時,視野將被放大100倍,故C錯誤;D.在顯微鏡的視野中不可能看到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壁,故D錯誤。故選A。(4)通過顯微鏡觀察到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由于顯微鏡成像的倒轉特性,如果物像在視野中順時針運動,那么實際物體應該仍然是順時針運動的。(1)在顯微鏡中,視野的亮度與物鏡的放大倍數有關。通常,物鏡的放大倍數越高,進入物鏡的光線越少,視野越暗。因此,視野最暗的通常是放大倍數最高的物鏡對應的圖像,圖中,A、B、C、D中選項C的放大倍數最大,視野最暗。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A.轉換器是顯微鏡上用于安裝和轉換不同倍數物鏡的部件。轉動轉換器,實際上是在換用不同的物鏡,從而改變觀察的放大倍數,而不是調節視野的大小,A錯誤。B.粗準焦螺旋是顯微鏡上用于快速調整鏡筒高度的部件。通過旋轉粗準焦螺旋,可以較大幅度地升降鏡筒,以便快速找到觀察目標,B正確。C.光圈是顯微鏡上的一個可調節開口,用于控制進入鏡筒的光線量。通過調節光圈的大小,可以調整觀察時的光線明暗,C正確。D.細準焦螺旋是顯微鏡上用于微調鏡筒高度的部件。在粗調找到觀察目標后,通過旋轉細準焦螺旋,可以微調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D正確。故選A。(3)A.蠶豆葉下表皮的氣孔數量通常多于上表皮,這是植物適應環境減少水分蒸騰的策略 ,A正確。B.根尖的分生區主要負責細胞的分裂,產生新的細胞,而根毛的形成是在根尖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以增加吸收面積,B錯誤。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所以10倍的目鏡和10倍的物鏡組合觀察時,視野將被放大100倍,而不是20倍,C錯誤。D.口腔上皮細胞是動物細胞,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只有細胞膜。因此,在顯微鏡的視野中不可能看到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壁,D錯誤。故選A。(4)顯微鏡下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這意味著觀察到的物體運動方向與實際運動方向是相反的;因此,通過顯微鏡觀察到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由于顯微鏡成像的倒轉特性,如果物像在視野中順時針運動,那么實際物體應該仍然是順時針運動的。30.(2025·浙江會考)小柯在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路已部分連接,如圖所示。(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中的電壓表接在燈泡兩端;(2)正確接入電壓表后閉合開關,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其故障可能是 ;(3)移動滑片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并繪制成圖丙所示的I-U圖像,根據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4)當小柯斷開開關整理器材時,才發現電表如圖所示,則他測得的額定功率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答案】(1)(2)燈泡斷路(3)0.75(4)偏小【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解析】【分析】(1)根據電壓表的連接方法完成作圖即可;(2)當燈泡發生斷路時,電壓表串聯,此時電壓表測電源電壓。由于電壓表的內阻很大,因此通過電流很小,因此電流表的指針幾乎不動。(3)根據圖像確定燈泡的額定電流,根據P=UI計算燈泡的額定電壓;(4)根據圖片分析電表的讀數是否正確,根據P=UI分析對測出額定功率的影響。【解答】(1)已知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則電壓表選擇小量程并聯在燈泡兩端,即電壓表的“3”接線柱接在燈泡右側,“-”接線柱接在燈泡左側,如下圖所示:(2) 正確接入電壓表后閉合開關,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其故障可能是燈泡發生斷路;(3)根據圖像可知,當燈泡兩端電壓為2.5V時,電流為0.3A,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4)根據圖片可知,電流表的指針指零,則它的讀數正確。而電壓表指針偏右,導致實驗中燈泡的實際電壓小于額定電壓,燈泡的實際電流小于額定電流。根據可知,測得的額定功率偏小。(1)根據實驗,電路是串聯的,電壓表測燈泡兩端電壓,已知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則電壓表選擇小量程并聯在燈泡兩端,如下圖所示:(2)串聯電路中,閉合開關,發現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說明電路發生斷路,電壓表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則可能是燈泡發生斷路,電壓表串聯接入電路,測電源電壓。(3)據圖可知,當燈泡兩端電壓為2.5V時,電流為0.3A,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4)據圖可知,電壓表未調零,導致實驗中燈泡的實際電壓小于額定電壓,燈泡的實際電流小于額定電流,根據可知,測得的額定功率偏小。31.(2025·浙江會考)空腔果實內由于不發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氣體成分可能與空氣有差異,某同學選擇了一個熟透的葫蘆,按下列方案進行研究:(1)圖甲所示,收集葫蘆中氣體所采用的方法是 。(2)圖乙的實驗目的是:測定葫蘆中 的含量。老師認為用硫磺代替紅磷也可以實現實驗目的。但需對原實驗稍作改動,這個改動是 。【答案】(1)排水法(2)氧氣;將燒杯中的水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合理即可)【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圖甲描述的過程分析收集氣體的方法;(2)①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方法解答;②二氧化硫為氣體,必須想辦法將它吸收,從而造成氣壓差,才能繼續后面的實驗。【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將葫蘆口和集氣瓶口對其,集氣瓶中的水流入葫蘆中,葫蘆中的氣體受到水的壓強溢出進入集氣瓶,則這種方法叫排水法。(2)①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從而導致集氣瓶內氣壓減小。在外界氣壓作用下,燒杯中的水流入集氣瓶,則集氣瓶內水的體積就是其中氧氣的體積,那么道圖乙實驗是通過測量水的體積來檢驗其中氧氣的含量的;②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把集氣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再進行實驗。(1)根據題中信息可以知道收集氣體的方法為排水法;(2)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知道圖乙實驗是通過測量水的體積來檢驗其中氧氣的含量的;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把集氣瓶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再進行實驗。32.(2025·浙江會考)如圖是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作用是使裝置內的(濃度保持相對穩定),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據毛細玻璃刻度管內紅色液滴移動距離經計算獲得。在不同強度的光照條件下,測得氣體體積變化如圖所示。(1)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該氣體的量為 毫升。(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5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3)理想條件下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獲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回答相關問題: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1.0 1.75 2.5 3.25 3.75 3.5 3.5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 0.5 0.75 1.0 1.5 2.25 3.0 3.5①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 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 。【答案】(1)200(2)環境因素(或緩沖液水分蒸發、溫度升高、氣體受熱膨脹等)(3)①25℃;②20℃【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則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3)①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速率,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為呼吸速率,并且凈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②白天的積累量-夜間的消耗量=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解答】(1)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該氣體的量為150+50=200毫升。(2)“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環境因素,如溫度的變化對實驗的影響。(3)①表格中,在溫度為2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為3.75mg/h,此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因此“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25℃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表格中可以看出溫度為20℃時,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為3.25-1.5=1.75mg/h,該積累量最大.因此“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20℃。(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由于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該氣體的量為150+50=200毫升。(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因此“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環境因素,如溫度的變化對實驗的影響。(3)①表格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速率,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為呼吸速率,并且凈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溫度為2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為3.75mg/h,此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因此“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25℃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白天的積累量-夜間的消耗量=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表格中可以看出溫度為20℃時,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為3.25-1.5=1.75mg/h,該積累量最大.因此“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20℃。33.(2025·浙江會考)劉爽對風力發電進行研究,了解到當地的風速和之間,風車可以帶動發電機發電,某段時間內甲、乙、丙、丁四個風力發電站風速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1)根據圖像請判斷該段時間內哪個風力發電站效能最大? ;(2)如圖所示為風力發電機的控制電路,只有發電機與風車離合器有電流通過時,風車才能帶動發電機發電,當風速為時,擋風板帶動金屬滑片P分別和下金屬軌及AE滑道上的A、B、C、D點接觸,求:①判斷AE滑道哪段導電? ;②完成下列控制電路圖 ;(3)丙發電站有N臺風車,每臺風車車葉轉動時可形成半徑為r的圓面,當風速在和之間時,風車每平方米葉片在時間內接收到的風能為,如果風車能將10%的風能轉變成電能,求:①每臺發電機的平均功率 ;②發電站在時間內總發電量W 。【答案】(1)丙(2)BD;(3);【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功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題目描述的發電條件,分析圖象解答。(2)當電路閉合時,離合器有電流流過,根據發電條件分析圖示然后答題、連接電路圖。(3)求出風車的面積,求出風車獲得的風能,然后求出風車的發電功率與發電量。【解答】(1)根據圖像可知,丙中風速在和之間時間最長,則丙的風力發電站效能最大。(2)①根據題意可知,當風速在和之間滑片在間滑動,風車帶動發電機發電,則AE滑道BD段應該導電。②根據題意可知,電源、離合器、滑動變阻器、導軌組成串聯電路、電路圖如圖所示:(3)①根據題意可知,時間內每臺發電機產生的電能;每臺發電機的平均功率為;②根據題意可知,發電站在時間內總發電量為。(1)由各圖象可知,丙圖象中風速在和之間時間最長,則丙的風力發電站效能最大。(2)[1]段導電,當風速在和之間滑片在間滑動,風車帶動發電機發電。[2]把電源、離合器、滑動變阻器、導軌組成串聯電路、電路圖如圖所示:(3)[1]時間內每臺發電機產生的電能每臺發電機的平均功率為[2]發電站在時間內總發電量為34.(2025·浙江會考)如圖是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若將小車從不同高度釋放,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可研究動能大小與 是否有關,若將該裝置置于太空失重環境能否完成該實驗?應作如何改進 。【答案】速度;不能,斜面換成彈簧,使小車擠壓彈簧,通過控制彈簧形變的長度控制小車彈出的速度【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與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即高度越大,小車的速度越大;(2)小車受到重力作用,才會從斜面上滑下,結合太空的失重環境分析。壓縮彈簧時,壓縮程度越大,小車獲得的的動能越大,則速度越大,據此設計改良方案。【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同一小車的質量相同,則將小車從不同高度釋放,小車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不同,則可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2)太空失重環境中,小球不受重力作用,因此小球由靜止無法從斜面滑下撞擊木塊,故不能完成實驗;改進方法:斜面換成彈簧,使小車擠壓彈簧,通過控制彈簧形變的長度控制小車彈出的速度,可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35.(2025·浙江會考)社會實踐活動中,課外興趣小組對某鋼鐵廠的鐵礦石樣品和鋼樣進行實驗、分析、計算,了解了該鋼鐵廠生產原料、產品的相關信息。下面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幫助計算回答: 取該廠的某鋼樣粉末28.36 g(假設只含Fe和C),在氧氣流中充分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 g白色沉淀。(1)計算此鋼樣粉末中鐵和碳的質量之比 。(2)再取三份不同質量的鋼樣粉末分別加到50 g質量分數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應后,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標準狀況下,2 g H2的體積為22.4 L)實驗序號 Ⅰ Ⅱ Ⅲ加入鋼樣粉末的質量 / g 2.836 5.672 8.508生成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 L 1.12 2.24 2.80請根據表中數據計算硫酸中H2SO4的質量分數 。(3)若在實驗Ⅱ中繼續加入m g鋼樣粉末,計算反應結束后剩余的固體質量為多少 (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答案】700 : 9;24.5%;當m>1.418 g, 剩余固體質量為:(m―1.328) g;當 m≤1.418 g,剩余固體質量為:(5.672 + m)×【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二氧化碳的質量×碳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出碳元素的質量。用樣品質量減去碳的質量得到鐵的質量,最后二者作比即可。(2)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碳能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鐵能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可知,每2.836g鋼樣粉末能生成氫氣1.12L,第三次加入8.508g鋼樣只生成氫氣2.80L,則此時硫酸全部參加反應,鋼樣有剩余,所以可知50g硫酸共生成氫氣2.80L,此時可以根據氫氣的量求得硫酸的質量分數;(3)加入的m鋼樣粉末只有鐵參加反應,求得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即可求得剩余固體的質量.【解答】(1)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m,則:;解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所以鐵的質量是28.36g-0.36g=28.00g因此鋼樣粉末中鐵和碳的質量之比28.00:0.36=700:9。(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實驗I、Ⅱ中硫酸過量,則8.508g中Fe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為,但在Ⅲ中生成的氫氣不是3.36L,說明硫酸不足;所以產生的氫氣質量是,則稀硫酸中溶質是,所以硫酸的質量分數是。(3)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實驗Ⅱ中剩余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是,物質的量為0.025mol,則實驗Ⅱ中剩余硫酸為0.025mol,根據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溶解鐵的質量是0.025mol×56g/mol=1.4g,則對應樣品質量是,當m>1.418 g,則硫酸不足,所以剩余固體質量為:(m+5.672-12.25×)g=(m-1.328)g;當m≤1.418 g,硫酸過量,所以剩余固體是碳,質量為:(5.672+m)× g;故答案為當m>1.418 g,所剩余固體質量為(m-1.328)g;當m≤1.418 g,所剩余固體質量為(5.672+m)×g。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淳安縣重點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淳安縣重點中學自主招生考試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