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3)(一)生命世界3. 生物及其環境·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自然界里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樣的共同特征。·生物會經歷生長、發育和死亡的過程,會繁殖它們的后代。·種子的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充足的空氣。·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溫度、肥料等。·生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食物鏈是生物之間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它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的。如:稻谷——老鼠——蛇——老鷹中,稻谷是生產者,其它三種都是消費者。·許多食物鏈交織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網狀結構,稱為食物網。·在一定環境中生存的各種動植物,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群落。·群落中的各種生物,和周圍的非生物一起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被稱為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非生物之間形成一種穩定和諧的平衡狀態,稱為生態平衡。·生物的進化的兩條規律:①一般從水生到陸地,從結構簡單到結構復雜,從低級到高級;②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能夠適應環境的生物生存下來,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就會消亡。·地球上最先出現的生命是單細胞藻類和菌類。《生物及其環境》綜合練習題一、判斷題(15 題)1、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2、微生物不屬于生物。( )3、生物不會經歷死亡過程。( )4、種子發芽只需要水和空氣。( )5、植物生長不需要肥料。( )6、生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7、食物鏈只包含消費者。( )8、食物網是由許多食物鏈交織形成的。( )9、群落僅指環境中的動物。( )10、生態系統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組成。( )11、生態平衡是一種穩定和諧的狀態。( )12、生物進化的規律包括從陸生到水生。( )13、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會消亡。( )1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多細胞生物。( )15、生產者一般是植物,消費者一般是動物。( )二、選擇題(35 題)1、下列屬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能運動 B. 能繁殖后代 C. 能生長發育 D. B 和 C2、種子發芽不需要的條件是( )A. 土壤 B. 溫度 C. 水分 D. 空氣3、植物生長必需的條件不包括( )A. 陽光 B. 肥料 C. 土壤 D. 空氣4、下列屬于生產者的是( )A. 老鼠 B. 稻谷 C. 蛇 D. 老鷹5、食物鏈 “草→兔→狼” 中,消費者是( )A. 草 B. 兔和狼 C. 狼 D. 草和兔6、食物網的形成原因是( )A. 生物種類太少 B. 食物鏈相互交織C. 環境變化 D. 生物繁殖快7、群落是指一定環境中( )A. 所有植物 B. 所有動物 C. 各種動植物 D. 非生物8、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 )A. 生物 B. 非生物 C. 生物和非生物 D. 微生物9、生態平衡是指( )A. 生物數量不變 B. 生物種類不變C. 生物與非生物和諧穩定 D. 無天敵10、生物進化的規律不包括( )A. 從水生到陸生 B. 從復雜到簡單C. 從低級到高級 D. 適應環境者生存11、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是( )A. 多細胞動物 B. 單細胞藻類菌類 C. 哺乳動物 D. 蕨類植物12、下列屬于微生物的是( )A. 螞蟻 B. 細菌 C. 大樹 D. 魚13、下列哪種現象體現生物能繁殖?( )A. 種子發芽 B. 老虎捕食 C. 母雞下蛋 D. 植物落葉14、農田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的是( )A. 水稻 B. 雜草 C. 蝗蟲 D. 陽光15、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是( )A. 植樹造林 B. 過度捕獵 C. 垃圾分類 D. 保護動物16、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A. 陽光→草→羊 B. 草→蟲→鳥C. 鳥→蟲→草 D. 狼→兔→草17、植物生長需要的 “肥料” 主要提供( )A. 營養 B. 空氣 C. 溫度 D. 水分18、下列不屬于生物生存基本需求的是( )A. 土壤 B. 水分 C. 陽光 D. 空氣19、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A. 相互影響 B. 生物依賴環境 C. 環境影響生物 D. 以上都是20、進化過程中,從水生到陸生的生物類群是( )A. 魚類→兩棲類 B. 哺乳類→鳥類C. 藻類→苔蘚 D. 爬行類→哺乳類21、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A. 一片森林里的所有動物 B. 一個池塘中的生物和非生物C. 一塊農田中的植物 D. 一條河流中的水22、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 )A. 消費者 B. 分解者 C. 生產者 D. 微生物23、下列哪種生物屬于生產者?( )A. 蘑菇 B. 小麥 C. 蜜蜂 D. 細菌24、生物進化的內因是( )A. 環境變化 B. 遺傳變異 C. 生存斗爭 D. 自然選擇25、保護生態平衡的措施不包括( )A. 控制污染排放 B. 亂砍濫伐 C.建立自然保護區 D.合理放牧26、種子發芽試驗中,需控制的變量不包括( )A. 光照強度 B. 水分多少 C. 溫度高低 D. 土壤顏色27、下列關于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群落中只有植物 B. 群落中的生物互不影響C. 群落包括環境中的所有生物 D. 群落不包括動物28、最早的生命出現在( )A. 陸地 B. 海洋 C. 空中 D. 土壤29、下列哪種情況會導致生物消亡?( )A. 環境改變,生物適應 B. 環境穩定,生物繁殖C. 環境改變,生物不適應 D. 環境穩定,生物競爭30、食物網的復雜性取決于( )A. 食物鏈的數量 B. 生物的顏色 C. 非生物因素 D. 陽光強度31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 )A. 生產者 B. 消費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32、下列屬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 細菌 B. 空氣 C. 昆蟲 D. 植物3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 )A. 從簡單到復雜 B. 從高等到低等C. 從陸生到水生 D. 體型從大到小34、生態系統中,生物與非生物的關系是( )A. 相互獨立 B. 非生物依賴生物C. 生物依賴非生物 D. 相互依存35、下列哪項不是微生物的特征?( )A. 體積微小 B. 不能繁殖 C. 屬于生物 D. 需要營養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3)《生物及其環境》綜合練習題(答案及分析)一、判斷題1.√分析: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2.×分析:微生物屬于生物,具有生物共同特征。3.×分析:生物會經歷死亡過程。4.×分析:種子發芽需要溫度、水、空氣,土壤非必需。5.×分析:植物生長需要肥料提供營養。6.√分析:生物生存基本需求包括水分、陽光、空氣、營養。7.×分析:食物鏈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8.√分析:食物網由多條食物鏈交織形成。9.×分析:群落包括環境中的各種動植物。10.√分析:生態系統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構成。11.√分析:生態平衡是穩定和諧的狀態。12.×分析:生物進化規律是從水生到陸生,而非相反。13.√分析: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會消亡。14.×分析:最早生命是單細胞藻類和菌類。15.√分析:生產者多為植物,消費者多為動物。二、選擇題1.D分析:生物能生長發育和繁殖后代。2.A分析:種子發芽無需土壤。3.C分析:植物生長必需條件不包括土壤(如無土栽培)。4.B分析:稻谷是植物,屬于生產者。5.B分析:食物鏈中消費者為動物,草是生產者。6.B分析:食物網由食物鏈相互交織形成。7.C分析:群落包含環境中的各種動植物。8.C分析: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和非生物。9.C分析:生態平衡是生物與非生物的和諧穩定狀態。10.B分析:生物進化從簡單到復雜,而非 “從復雜到簡單”。11.B分析:最早生命是單細胞藻類和菌類。12.B分析:細菌屬于微生物,其他為多細胞生物。13.C分析:母雞下蛋是繁殖行為。14.C分析:蝗蟲是動物(消費者),水稻.雜草是生產者。15.B分析:過度捕獵破壞生態平衡。16.B分析:食物鏈起點為生產者(草),陽光非生物不能作為起點。17.A分析:肥料為植物提供營養。18.A分析:土壤非生物生存基本需求。19.D分析: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依存。20.A分析:魚類(水生)進化為兩棲類(水陸兩棲)符合 “從水生到陸生”。21.B分析:生態系統需包含生物和非生物,如池塘中的生物和非生物。22.C分析:食物鏈能量流動起點是生產者(如植物)。23.B分析:小麥是植物(生產者),蘑菇、細菌是分解者,蜜蜂是消費者。24.B分析:亂砍濫伐破壞生態,其他為保護措施。25.D分析:種子發芽與土壤顏色無關。26.C分析:群落包括環境中所有生物(動植物),生物間相互影響。27.B分析:最早生命起源于海洋(水生環境)。28.C分析:環境改變且生物不適應時會消亡。29.A分析:食物網復雜性取決于食物鏈數量。30.A分析: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31.B分析:空氣是非生物因素,其他為生物。32.A分析:生物進化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33.D分析:生物與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相互依存。34.B分析:微生物屬于生物,能繁殖(如細菌分裂)。35.B分析:食物鏈和食物網體現生物間的捕食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