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5)(二)物質世界4. 物體的運動和力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使物體受到的豎直向下的力叫重力。·橡皮筋、彈簧等物體被拉長或絞緊時會產生彈力。·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氣球動力小車是被反沖力推動而前進的。·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長度就越長。彈簧秤又叫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大小用“牛頓”來表示。·運動的物體因為摩擦而受到的阻力稱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狀況、運動物體的重量等因素有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一定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利也有害。當人們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增大它;當人們不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減小它。物體具有保持原有的靜止或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5. 工具和機械·杠桿省力與否與杠桿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的相對位置有關。·杠桿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類: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杠桿不僅省力,還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輪軸由輪和軸固定在一起而組成的簡單機械,在輪上用力可以省力。斜面也是一種能省力的簡單機械。·滑輪有定滑輪和動滑輪兩類。定滑輪不省力但可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滑輪組由若干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滑輪組能省力,能改變用力方向。·斜面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在提升重物時,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自行車上使用了一些不同的簡單機械,并通過不同的傳動方式傳遞力量。《運動與力、工具》綜合練習題一、判斷題(共 15 題,每題 2 分)1、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產生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2、橡皮筋被壓縮時不會產生彈力。( )3、氣球動力小車前進的動力來自反沖力。( )4、彈簧秤是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單位是 “千克”。( )5、摩擦力的大小只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 )6、滾動摩擦力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7、鞋底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8、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只有運動的物體才有慣性。( )9、杠桿的支點一定在用力點和阻力點之間。( )10、鑷子是省力杠桿的典型例子。( )11、輪軸在軸上用力比在輪上用力更省力。( )12、定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13、滑輪組結合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優點。( )14、斜面的坡度越大,提升重物越省力。( )15、自行車的車把利用了輪軸原理。( )二、選擇題(共 35 題,每題 2 分)1、下列現象中,與重力無關的是( )A. 蘋果從樹上掉落 B. 水往低處流C. 用彈簧秤測量拉力 D. 熱氣球上升2、下列物體中,產生彈力的是( )A. 被拉長的橡皮筋 B. 靜止的石塊C. 平放在桌面的書本 D. 流動的水3、反沖力的方向與物體噴出氣體的方向( )A. 相同 B. 相反 C. 垂直 D. 無關4、彈簧秤的原理是( )A. 彈簧長度與拉力成正比 B. 彈簧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C. 彈簧質量與拉力成正比 D. 彈簧體積與拉力成正比5、下列措施中,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 )A. 在行李箱下裝輪子 B. 在鞋底刻花紋C. 給自行車鏈條涂潤滑油 D. 用光滑的木板鋪路面6、同等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 )A. 大 B. 小 C. 相等 D. 無法比較7、下列屬于有害摩擦力的是( )A. 手握筷子時的摩擦 B. 自行車剎車時的摩擦C. 機器齒輪間的摩擦 D. 人走路時的摩擦8、慣性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下列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A. 汽車剎車時乘客前傾 B. 跳遠運動員助跑起跳C. 百米賽跑終點設置緩沖區 D. 系安全帶防止碰撞傷害9、杠桿的支點是指( )A. 用力的位置 B. 承受阻力的位置C. 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D. 杠桿的中點10、下列工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A. 釣魚竿 B. 鑷子 C. 開瓶器 D. 天平11、輪軸的省力情況取決于( )A. 輪的大小 B. 軸的大小 C. 輪和軸的半徑比 D. 輪和軸的材料12、下列機械中,屬于斜面的是( )A. 樓梯的臺階 B. 方向盤 C. 滑輪組 D. 蹺蹺板13、定滑輪的主要作用是( )A. 省力 B. 改變用力方向 C. 省距離 D. 省功14、動滑輪的特點是( )A. 能省力但不能改變方向 B. 能改變方向但不省力C. 既省力又能改變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改變方向15滑輪組的優勢是( )A. 只能省力 B. 只能改變方向C. 既省力又能改變方向 D. 省距離16、關于斜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坡度越大越省力 B. 坡度越小越省力C. 斜面長度與省力無關 D. 斜面高度決定省力程度17、自行車的剎車系統利用了( )A. 杠桿原理 B. 輪軸原理 C. 斜面原理 D. 慣性原理18、下列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 老虎鉗 B. 筷子 C. 羊角錘 D. 扳手19、用彈簧秤測量物體重力時,示數為 5 牛頓,物體的重量約為( )A. 0.5 千克 B. 5 千克 C. 50 克 D. 500 千克20、下列現象中,沒有利用慣性的是( )A. 拍打衣服除塵 B. 運動員跳遠助跑C. 汽車限速行駛 D. 投擲鉛球21、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 )A. 相同 B. 相反 C. 垂直 D. 不確定22、下列工具中,同時用到輪軸和斜面的是( )A. 螺絲刀 B. 剪刀 C. 鑷子 D. 滑輪組23、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B. 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C. 慣性大小與質量無關 D. 任何物體都有慣性24、杠桿平衡時,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為 20 厘米,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為 10 厘米,若阻力為 10 牛頓,則用力為( )A. 5 牛頓 B. 10 牛頓 C. 20 牛頓 D. 40 牛頓25、下列機械中,不能省力的是( )A. 動滑輪 B. 定滑輪 C. 斜面 D. 輪軸26自行車的傳動方式主要是( )A. 皮帶傳動 B. 鏈條傳動 C. 齒輪傳動 D. 摩擦傳動27、下列措施中,為了減小摩擦力的是( )A. 輪胎上的花紋 B. 滑雪板底面光滑C. 體操運動員涂防滑粉 D. 剎車時用力捏閘28、反沖力的應用實例是( )A. 火箭發射 B. 馬拉車 C. 起重機吊重物 D. 推土機推土29、彈簧秤使用前需要( )A. 調零 B. 加熱 C. 濕潤 D. 稱重30下列屬于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是( )A. 鉗子 B. 理發剪刀 C. 天平 D. 起子31、輪軸的輪半徑是軸半徑的 3 倍,在輪上用力時,能省( )的力A. 1/3 B. 2/3 C. 3 倍 D. 6 倍32、用斜面搬運重物時,若斜面長度為 4 米,高度為 2 米,則省力情況為( )A. 省一半力 B. 省 1/3 力 C. 省 2/3 力 D. 不省力33、下列關于滑輪組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 B. 既能省力又能改變方向C. 動滑輪數量越多越省力 D. 定滑輪數量越多越省力34、慣性現象的本質是物體具有( )A. 保持運動狀態的性質 B. 改變運動狀態的性質C. 吸引其他物體的性質 D. 排斥其他物體的性質35、下列機械中,與自行車車把原理相同的是( )A. 螺絲刀刀柄 B. 斧頭 C. 筷子 D. 起重機滑輪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5)《運動與力、工具》綜合練習題(答案及分析)一、判斷題1.√分析: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使物體受到的豎直向下的力叫重力。2.×分析:壓縮也屬于形變,同樣會產生彈力,題干表述錯誤。3.√分析:氣球動力小車是被反沖力推動而前進的。4.×分析:力的大小用‘牛頓’來表示”,而 “千克” 是質量單位。5.×分析: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狀況、運動物體的重量等因素有關,錯誤。6.×分析:在一定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表述絕對化,錯誤。7.×分析:鞋底花紋通過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8.×分析:文檔明確 “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與運動狀態無關,題干錯誤。9.×分析:杠桿的支點位置不固定(如鑷子支點在一端)。10.×分析:鑷子的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11.×分析:在輪上用力可以省力,在軸上用力更費力。12.×分析:定滑輪不省力但可改變用力方向。13√分析:滑輪組由若干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能省力,能改變用力方向。14.×分析: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所以坡度越大越省力,錯誤。15.√分析:自行車車把屬于輪軸(輪帶動軸轉動),利用了輪軸原理。二、選擇題1.D分析:熱氣球上升是浮力作用,與重力無關;其他選項均受重力影響。2.A分析:彈力產生于物體形變,只有被拉長的橡皮筋符合 “形變” 條件。3.B分析:“反沖力是與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方向相反。4.B分析:彈簧秤原理是 “彈簧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注意是伸長量而非長度)。5.B分析:鞋底刻花紋通過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其他均為減小摩擦的措施。6.B分析:文檔明確 “一定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7.C分析:機器齒輪間的摩擦會磨損零件,屬于有害摩擦;其他均為有益摩擦。8.B分析:跳遠助跑利用慣性提高成績,屬于利用慣性;其他為防止慣性危害。9.C分析:杠桿的支點是 “繞著轉動的固定點”。10.C分析:開瓶器屬于省力杠桿;釣魚竿、鑷子為費力杠桿,天平為等臂杠桿。11.C分析:輪軸省力程度取決于輪軸半徑比(輪半徑越大、軸半徑越小越省力)。12.A分析:樓梯臺階是斜面,方向盤是輪軸,滑輪組是組合機械,蹺蹺板是杠桿。13.B分析:定滑輪特點是 “不省力但改變用力方向”。14.A分析:文檔明確 “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15.C分析:滑輪組結合定滑輪和動滑輪優點,“既省力又改變方向”。16.B分析:文檔指出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17.A分析:自行車剎車通過杠桿原理增大壓力,屬于杠桿應用。18.B分析:筷子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其他選項均為省力杠桿。19.A分析:重力 G=mg(g≈10N/kg),5N 對應質量約 0.5kg。20.C分析:汽車限速是為了減小慣性危害,未利用慣性;其他選項均利用慣性。21.B分析:摩擦力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阻礙運動)。22.A分析:螺絲刀刀柄是輪軸,刀頭螺紋是斜面,同時用到兩種機械。23.D分析:文檔明確 “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24.A分析:杠桿平衡,用力×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20=10×10,解得 F=5N。25.B分析:定滑輪不省力,動滑輪、斜面、輪軸均省力。26.B分析:自行車通過鏈條連接飛輪和齒輪,屬于鏈條傳動。27.B分析:滑雪板底面光滑通過減小粗糙程度減小摩擦,其他為增大摩擦措施。28.A分析:火箭發射利用燃料噴出的反沖力升空。29.A分析:彈簧秤使用前需調零確保測量準確。30.C分析:天平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屬于不省力不費力杠桿。31.B分析:輪軸省力倍數 = 輪半徑 / 軸半徑 = 3,即省力 2/3。32.A分析:斜面省力程度與長度/高度比相關,長4米、高2米時,省力一半。33.D分析:滑輪組省力程度取決于動滑輪數量,定滑輪只改變方向,不影響省力。34.A分析:慣性本質是物體 “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35.A分析:自行車車把與螺絲刀刀柄均為輪軸(輪帶動軸轉動),原理相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