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6)(三)物質世界之能量表現形式1. 聲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強弱用音量來描述,常用單位是分貝。音量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聲音的高低用音高來描述,音高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6米/秒。·聲音傳播到我們的耳朵,使鼓膜產生振動,通過神經傳到大腦,我們就聽到了聲音。·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有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2. 光·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空氣中光速是30萬千米/秒。·光遇到物體后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陽光下的物體溫度與物體受到的光照強度有關。光線越強烈,物體的溫度就越高。·人們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將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陽光下的物體溫度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關。·物體的顏色越淺、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溫度就越低。·放大鏡是一種凸透鏡,它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3. 熱·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物體溫度的上升或下降,說明了物體的熱量在增加或減少。·通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為37℃、水結冰的溫度為0℃、水沸騰的溫度為100℃。·水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水的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空氣以及許多液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這種傳熱方式叫熱傳遞。·不同的物體傳熱性能是不同的。金屬的傳熱性能比較好,但保溫性能較差。·各種不同材料的吸熱和散熱能力是不同的。《聲音、光與熱》綜合練習題一、判斷題(共 15 題,每題 2 分)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強弱用音高來描述,單位是分貝。( )3.音高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 )4.聲音以直線形式傳播,傳播不需要介質。( )5.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346 米 / 秒。( )6.光是以曲線形式傳播的,速度是 30 萬千米 / 秒。( )7.光遇到物體后會被反射,改變傳播方向。( )8.物體顏色越深,表面越粗糙,吸收熱量越多,溫度越高。( )9.凹面鏡和凸透鏡能會聚光線,形成強光和高溫。( )10.放大鏡是凹透鏡,能放大物體圖像。( )11.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單位是攝氏度(℃)。( )12.水結冰的溫度是 0℃,沸騰的溫度是 100℃。( )13.空氣和固體不具有熱脹冷縮性質,只有液體有。( )14.熱傳遞的方向是從較冷一端傳向較熱一端。( )15.金屬的傳熱性能差,但保溫性能好。( )二、選擇題(共 35 題,每題 2 分)1.聲音的高低由什么決定?( )A. 振動幅度 B. 振動快慢 C. 傳播介質2.音量的單位是( )。A. 米 B. 分貝 C. 攝氏度3.聲音傳播需要依靠( )。A. 物質 B. 真空 C. 光線4.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A. 346 米 / 秒 B. 30 萬千米 / 秒 C. 100 米 / 秒5.耳朵的鼓膜振動后,聲音通過什么傳到大腦?( )A. 神經 B. 血管 C. 骨骼6.光的傳播形式是( )。A. 曲線 B. 直線 C. 波浪線7.空氣中的光速是( )。A. 346 米 / 秒 B. 30 萬千米 / 秒 C. 1000 米 / 秒8.下列現象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A. 小孔成像 B. 照鏡子 C. 彩虹9.陽光下物體溫度最高的情況是( )。A. 顏色淺、表面光滑、光照垂直B. 顏色深、表面粗糙、光照垂直C. 顏色深、表面光滑、光照傾斜10.能會聚光線形成高溫的是( )。A. 平面鏡 B. 凹面鏡 C. 三棱鏡11.放大鏡的鏡片是( )。A. 凹透鏡 B. 凸透鏡 C. 平面鏡12.溫度的常用單位是( )。A. 米(m) B. 分貝(dB) C. 攝氏度(℃)13.人體正常體溫約為( )。A. 0℃ B. 37℃ C. 100℃14.水的熱脹冷縮現象指的是( )。A. 受熱體積縮小,受冷體積膨脹B. 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 C. 體積不變15.下列具有熱脹冷縮性質的是( )。A. 空氣 B. 木頭 C. 玻璃16.熱傳遞的方向是( )。A. 從冷到熱 B. 從熱到冷 C. 任意方向17.傳熱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A. 塑料 B. 金屬 C. 木材18.保溫性能較差的材料是( )。A. 泡沫 B. 棉花 C. 鋁19.下列哪種情況物體溫度最低?( )A. 顏色深、光照垂直 B. 顏色淺、表面光滑、光照傾斜C. 顏色深、表面粗糙、光照垂直20.光反射時,傳播方向( )。A. 不變 B. 改變 C. 消失21.聲音進入耳朵的正確路徑是( )。A. 鼓膜→耳道→神經 B. 耳道→鼓膜→神經C. 神經→鼓膜→耳道22.下列工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放大鏡 B. 潛望鏡 C. 望遠鏡23.夏天穿淺色衣服更涼爽,因為( )。A. 淺色吸收熱量少 B. 淺色反射熱量少 C. 淺色導熱快24.下列現象與熱脹冷縮無關的是( )。A. 溫度計液柱上升 B. 輪胎充氣過飽易爆 C. 冰塊浮在水面25.用酒精燈加熱銅棒,熱傳遞的方式是( )。A. 熱傳導 B. 熱對流 C. 熱輻射2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音高越高,振動越慢 B. 音量越大,振動幅度越大C. 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27.凸透鏡的特點是( )。A. 中間薄、邊緣厚 B. 中間厚、邊緣薄 C. 厚度均勻28.測量水溫時,溫度計的單位是( )。A. 米 B. 分貝 C. 攝氏度29.冬天水管容易凍裂,是因為( )。A. 水結冰后體積膨脹 B. 水管熱脹 C. 溫度過高30.下列材料中,吸熱能力最強的是( )。A. 白色紙板 B. 黑色木板 C. 銀色金屬板3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光( )。A. 快得多 B. 慢得多 C. 一樣快32.下列屬于熱傳遞方式的是( )。A. 傳導、對流、輻射 B. 反射、折射、散射C. 振動、波動、擴散33.使用凹面鏡可以( )。A. 發散光線 B. 會聚光線 C. 反射光線34.下列物體中,傳熱最快的是( )。A. 陶瓷杯 B. 玻璃杯 C. 不銹鋼杯35.關于光和聲音的共同點,正確的是( )。A. 都能在真空中傳播 B. 都是直線傳播 C. 都能傳遞能量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6)《聲音、光與熱》綜合練習題(答案及分析)一、判斷題1.√分析:文檔明確提到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分析:聲音的強弱用 “音量” 描述,音高描述聲音的高低,單位均為分貝。3.×分析:音高與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有關,音量與振動 “幅度” 有關。4.×分析: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且傳播需要“物質”(介質),真空不能傳聲。5.√分析:文檔標注 “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346 米 / 秒”。6.×分析:光以 “直線” 形式傳播,空氣中光速為 30 萬千米 / 秒。7.√分析:光的反射定義為 “光遇到物體后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8.√分析:文檔指出 “物體顏色越深、表面越粗糙、光照角度越垂直,溫度越高”。9.√分析:凹面鏡和凸透鏡均能會聚光線,形成強光和高溫,如太陽灶、放大鏡。10.×分析:放大鏡是 “凸透鏡”,而非凹透鏡。11.√分析:溫度的定義為 “物體的冷熱程度”,單位是攝氏度(℃)。12.√分析:標準大氣壓下,水結冰溫度為 0℃,沸騰溫度為 100℃。13.×分析:空氣、許多液體和固體均具有熱脹冷縮性質,如鐵、水、空氣。14.×分析:熱傳遞方向是從 “較熱” 一端傳向 “較冷” 一端。15.×分析:金屬傳熱性能 “好”,但保溫性能 “差”(如鋁散熱快)。二、選擇題1.B分析:音高由振動快慢(頻率)決定,振動越快音高越高。2.B分析:音量單位是分貝(dB),攝氏度是溫度單位。3.A分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物質),真空不能傳聲。4.A分析:常溫下空氣中聲速為 346 米 / 秒,光速為 30 萬千米 / 秒。5.A分析:聲音經鼓膜振動后,通過 “神經” 傳遞到大腦形成聽覺。6.B分析:光以直線形式傳播(如小孔成像)。7.B分析:空氣中光速為 30 萬千米 / 秒,是已知最快速度。8.B分析:照鏡子利用光的反射,小孔成像為光的直線傳播,彩虹為光的折射。9.B分析:顏色深、表面粗糙、光照垂直時,物體吸熱最多,溫度最高。10.B分析:凹面鏡(太陽灶)和凸透鏡(放大鏡)能會聚光線,平面鏡不能匯聚。11.B分析:放大鏡是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能放大圖像。12.C分析: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分貝是聲音單位,米是長度單位。13.B分析:人體正常體溫約 37℃,0℃是冰點,100℃是沸點。14.B分析:熱脹冷縮指物體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如水加熱后體積變大)。15.A分析:空氣、水、金屬等均有熱脹冷縮性質,A 更典型。16.B分析:熱傳遞方向始終是從高溫到低溫(如熱水冷卻)。17.B分析:金屬(如鐵、鋁)傳熱性能優于塑料、木材,常用于制作炊具。18.C分析:鋁是金屬,傳熱快、保溫差;泡沫、棉花是熱的不良導體,保溫性好。19.B分析:顏色淺、表面光滑、光照傾斜時,物體吸熱最少,溫度最低。20.B分析:光反射時傳播方向改變(如鏡面反射)。21.B分析:聲音路徑為:耳道→鼓膜振動→聽小骨→神經→大腦。22.B分析:潛望鏡利用兩塊平面鏡反射光線,放大鏡和望遠鏡利用光的折射。23.A分析:淺色物體反射光多、吸收熱量少,因此更涼爽。24.C分析:冰塊浮水因密度差異與熱脹冷縮無關;溫度計和輪胎爆炸是熱脹冷縮。25.A分析:銅棒傳熱屬于熱傳導(固體傳熱),液體或氣體中傳熱多為對流。26.B分析:音量越大振動幅度越大;音高越高振動越快;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7.B分析: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如放大鏡),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28.C分析:測量溫度用攝氏度(℃),米和分貝分別為長度和聲音單位。29.A分析:水結冰后體積膨脹,撐裂水管,水結冰屬特殊現象。30.B分析:黑色吸收所有色光,吸熱能力最強;白色和銀色反射光多,吸熱弱。31.B分析:聲速(346 米/秒)遠小于光速(30 萬千米/秒),先見閃電后聞雷聲。32.A分析:熱傳遞包括傳導(固體)、對流(液體和氣體)、輻射(如太陽熱)。33.B分析:凹面鏡會聚光線(如太陽灶聚光),平面鏡反射,凸透鏡也可會聚。34.C分析:不銹鋼是金屬,傳熱最快;陶瓷和玻璃傳熱較慢。35.C分析:光和聲音均能傳遞能量(如光能加熱、聲能震碎玻璃);聲音不能在真空傳播,光可直線傳播但聲音以波傳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