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8)(四)地球與宇宙世界1. 大氣及其變化·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速是指風每秒鐘行進的距離,風速可以用風速儀來測量,也可以用風速等級來表示。氣象學把風的等級分為13級(0-12)。·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雨、雪、冰雹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多少,常用雨量器來測量。·天空中飄浮的云實際上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2. 巖石和礦物·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據特征,可以鑒別巖石的種類。·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是幾種混在一起組成巖石。·花崗巖是由石英、長石、云母三種不同的礦物組成的。稀鹽酸滴在石灰巖上會冒氣泡。·在識別礦物時,礦物的條痕顏色比礦物外表的顏色更可靠。·礦物的顏色、形狀、透明度、光澤、條痕以及軟硬,是辨認礦物的重要依據。最硬的是礦物是金剛石,最軟的是石墨。3.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種多樣的。陸地、海洋、高原、山脈、盆地、峽谷等都是常見的地形。·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有的猛烈有的緩慢。·地球從表面到地心要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火山與地震是自然現象,是由于地球內部的物質運動造成的。·地震發生的原因有:火山活動、地殼中巖層的斷裂和陷落。·地震的強度用震級來表示,地震強度越大,表示震級的數字也越大,5級以上的地震為強震。目前中國強度最大的地震為8.0級(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地震是可以預測的,但目前尚無法做到精準預測,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地形分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褶皺:巖層受力后發生彎曲變形。地殼變動會使巖層發生褶皺,喜馬拉雅山就是由巖層褶皺形成的,是褶皺山(地殼運動造成)。山川形成的作用力主要來自地球內部。·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區別:河流的水是沿著狹長的凹地流動的,而湖泊的水是蓄積在洼地里的。陸地水既包括地表水也包括地下水。·風化作用:巖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氣的作用下,會逐漸被破壞和分解為沙子和泥土。·由于受到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由于雨水的沖刷,土壤中的部分物質隨水流而流失,就是侵蝕。·風化、侵蝕改變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是陸地。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別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地球上的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地球知識》綜合練習題一、判斷題(共 15 題,每題 2 分,共 30 分)1.風向是指風吹去的方向。( )2.風速可以用風向標測量,風向可以用風速儀測量。( )3.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 )4.雨量器是用來測量降水量的工具。( )5.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 )6.礦物在自然界中通常單獨存在。( )7.花崗巖由石英、長石、云母組成。( )8.鑒別礦物時,條痕顏色比外表顏色更可靠。( )9.石墨是最硬的礦物,金剛石是最軟的礦物。( )10.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運動引起的。( )11.地球內部結構分為地殼、地幔、地核。( )12.臺灣七星山是休眠火山。( )13.地震強度用震級表示,5 級以上為強震。( )14.風化作用會使巖石破碎,侵蝕作用會使土壤流失。( )15.地球表面積的十分之七是陸地,十分之三是海洋。( )二、選擇題(共 35 題,每題 2 分,共 70 分)1.測量風向的工具是( )。A. 風速儀 B. 風向標 C. 雨量器 D. 溫度計2.氣象學將風的等級分為( )級。A. 10 B. 12 C. 13 D. 153.下列不屬于降水形式的是( )。A. 霜 B. 雨 C. 雪 D. 冰雹4.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是( )。A. 量筒 B. 量杯 C. 雨量器 D. 燒杯5.云的主要成分是( )。A. 水蒸氣 B. 小水滴或小冰晶 C. 灰塵 D. 空氣6.下列巖石中,滴稀鹽酸會冒氣泡的是( )。A. 花崗巖 B. 石灰巖 C. 砂巖 D. 頁巖7.花崗巖由( )種礦物組成。A. 2 B. 3 C. 4 D. 58.鑒別礦物時,最可靠的特征是( )。A. 顏色 B. 條痕 C. 透明度 D. 光澤9.下列礦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A. 石墨 B. 金剛石 C. 石英 D. 長石10.下列地形中,不屬于常見地形的是( )。A. 海洋 B. 高原 C. 盆地 D. 沙漠11.地震和火山的成因是( )。A. 地球內部運動 B. 地球外部運動 C. 人類活動 D. 氣候變化12.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 )。A. 地殼、地核、地幔 B. 地幔、地殼、地核 C. 地殼、地幔、地核 D. 地核、地幔、地殼13.火山的類型不包括( )。A. 活火山 B. 死火山 C. 休眠火山 D. 冰火山14.中國強度最大的地震是( )。A. 2008 年汶川 8.0 級地震 B. 1976 年唐山 7.8 級地震C. 2010 年玉樹 7.1 級地震 D. 1950 年察隅 8.0 級地震15.世界上測到的最大震級的地震發生在( )。A. 中國 B. 日本 C. 智利 D. 美國16.環太平洋地區是( )。A. 地震最少的地區 B. 火山活動最強烈的地區C. 降水最多的地區 D. 風力最大的地區17.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火山噴發 B. 巖層褶皺 C. 河流沖刷 D. 人類活動18.河流與湖泊的主要區別是( )。A. 水量多少 B. 水的來源 C. 水流形態 D. 所在位置19.下列屬于地下水的是( )。A. 河水 B. 湖水 C. 井水 D. 雨水20.巖石在日光、水分、生物作用下破碎的現象叫( )。A. 侵蝕 B. 風化 C. 沉積 D. 搬運21.土壤的組成不包括( )。A. 沙 B. 金屬 C. 腐殖質 D. 空氣22.土壤被雨水沖刷流失的現象叫( )。A. 風化 B. 侵蝕 C. 沉積 D. 溶解23.影響土壤侵蝕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 土地坡度 B. 植物覆蓋 C. 氣溫高低 D. 降雨量大小24.地球表面積約為( )億平方千米。A. 4.1 B. 5.1 C. 6.1 D. 7.125.地球表面海洋與陸地的比例是( )。A.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B. 六分海洋四分陸地C. 五分海洋五分陸地 D. 八分海洋二分陸地26.下列不屬于七大洲的是( )。A. 南極洲 B. 歐洲 C. 北極洲 D. 非洲27.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8.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9.下列屬于活火山的是( )。A. 富士山 B. 乞力馬扎羅山 C. 臺灣七星山 D. 長白山天池30.地震的震級越大,說明( )。A. 地震強度越小 B. 地震強度越大 C. 震源越淺 D. 震源越深31.下列地形中,由地殼運動形成的是( )。A. 平原 B. 丘陵 C. 褶皺山 D. 盆地32.陸地水包括( )。A. 地表水和地下水 B. 海水和淡水 C. 雨水和雪水 D. 湖水和河水33.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日光 B. 風力 C. 生物 D. 人類活動34.下列現象中,由侵蝕作用引起的是( )。A. 巖石破碎成沙子 B. 土壤隨水流流失C. 巖層彎曲變形 D. 火山噴發形成島嶼35.鑒別礦物時,不需要觀察的特征是( )。A. 顏色 B. 重量 C. 透明度 D. 條痕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8)《地球知識》綜合練習題(答案及分析)一、判斷題1.× 分析: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而非“吹去的方向”。2.× 分析:風向標測量風向,風速儀測量風速,二者功能不可混淆。3.√ 分析: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文檔明確提及。4.√ 分析: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的工具,符合文檔描述。5.√ 分析:云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屬于基礎知識點。6.× 分析: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混雜組成巖石。7.√ 分析:花崗巖由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組成,文檔直接說明。8.√ 分析:礦物的條痕顏色比外表顏色更可靠,是鑒別礦物的重要依據。9.× 分析:最硬的礦物是金剛石,最軟的是石墨,題目表述顛倒。10.× 分析:地震和火山由地球內部運動引起,而非“外部運動”。11.√ 分析:地球內部結構分為地殼、地幔、地核,文檔明確分法。12.× 分析:臺灣七星山是活火山,而非“休眠火山”。13.√ 分析:5級以上地震為強震,符合文檔中“地震強度”的描述。14.√ 分析:風化使巖石破碎,侵蝕使土壤流失,二者作用不同但均改變地形。15.× 分析: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題目比例顛倒。二、選擇題1.B分析:測量風向的工具是風向標,風速儀測風速,雨量器測降水量。2.C分析:氣象學將風的等級分為13級,文檔明確提及。3.A分析: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霜不屬于降水。4.C分析: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其他選項為實驗室常見容器。5.B分析:云的主要成分是小水滴或小冰晶,非水蒸氣(氣態)。6.B分析:稀鹽酸滴在石灰巖上會冒氣泡,花崗巖無此反應。7.B分析:花崗巖由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組成。8.B分析:鑒別礦物時,條痕顏色比外表顏色更可靠。9.B分析:硬度最大的礦物是金剛石,石墨最軟。10.D分析:常見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陸地、海洋等,沙漠不屬于獨立地形類型。11.A分析:地震和火山由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如地殼斷裂、巖漿活動等。12.C分析: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13.D分析:火山類型包括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無“冰火山”分類。14.A分析:文檔明確提到中國強度最大的地震為2008年汶川8.0級地震。15.C分析:世界最大震級地震為智利8.9級。16.B分析:環太平洋一帶是地球上火山活動最多、最強烈的地區。17.B分析:喜馬拉雅山由巖層褶皺形成,屬于褶皺山。18.C分析:河流的水沿狹長凹地流動,湖泊的水蓄積在洼地,區別是水流形態。19.C分析:陸地水包括地表水(如河水、湖水)和地下水(如井水)。20.B分析:巖石在日光、水分、生物等作用下破碎的現象叫風化。21.B 分析:土壤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不含金屬。22.B分析:土壤隨雨水沖刷流失的現象叫侵蝕,風化是巖石破碎的過程。23.C分析:影響土壤侵蝕的因素包括坡度、植物覆蓋、降雨量,與氣溫無關。24.B分析: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文檔直接給出數據。25.A分析:地球表面海洋占十分之七,陸地占十分之三。26.C分析:七大洲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無“北極洲”。27.A分析: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積最大,北冰洋最小。28.D分析:同上,北冰洋是面積最小的大洋。29.C分析:文檔明確臺灣七星山是活火山,富士山、長白山天池為休眠火山(需結合常識,但文檔僅提及七星山)。30.B分析:震級越大,地震強度越大,5級以上為強震。31.C分析:褶皺山由地殼運動(巖層褶皺)形成,平原、丘陵、盆地成因復雜,不全由地殼運動直接導致。32.A分析:陸地水包括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如井水)。33.D分析:風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日光、水分、生物、空氣,不包括人類活動。34.B分析:侵蝕作用導致土壤流失,巖石破碎是風化作用,巖層彎曲是地殼運動,火山噴發是內部運動。35.B分析:鑒別礦物依據包括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硬度等,不包括重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