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9)(四)地球與宇宙世界4. 地球運動·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理論,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理論。·傅科擺利用了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證明地球自轉。·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準,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地球圍繞地軸做自西向東自轉。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地自西向東運動,叫公轉。地球公轉的周期為一年。四季現象、極晝和極夜現象是由于地球公轉時地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造成的。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地自轉形成了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為24小時。太陽東升西落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而形成的。·地球處于夏至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處于冬至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處于春分和秋分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太陽直射點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進行移動。由于地球公轉時地軸總是朝一定方向傾斜,所以造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月球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它在不停地繞地球自西向東的公轉。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斷地變化,引起了月球圓缺的變化——月相變化。月球圓缺變化圖(P49):朔(農歷初一)、上弦(農歷初八、九)、望(農歷十五)、下弦(農歷廿二、廿三)。月球上明暗兩部分不斷變化的狀況,叫做月相。(區分月相與月相變化)·日食(農歷初一前后):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而且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條直線時,月球的陰影就會投向地球,在地球上處于月影部分的地面就看不到太陽了,日食就發生了。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月食(農歷十五前后):地球位于日月之間,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條直線時,地球的影子就會遮住月球,太陽光射不到月球,地球上也就見不到月球,月食發生了。月食分為月全食和月偏食。中國是最早對日食和月食有記錄的國家。5. 探索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運動。·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月相的形成與月球的公轉有關。·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小不等的環形山。·在月球公轉過程中,當太陽、地球、月球處于同一條直線上時,會發生日食(往往發生在農歷初一)或月食(往往發生在農歷十五)的現象。·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天體系統,稱太陽系。·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之間距離的長度單位。《地球與宇宙》綜合練習題一、判斷題(共15題,每題2分)1. 托勒密提出了“日心說”,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說”。( )2. 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公轉。( )3. 地球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 )4.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12小時。( )5. 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6. 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天。( )7. 四季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造成的。( )8. 夏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9. 月相變化與月球公轉無關。( )10. 日食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后。( )11. 月食分為日全食和日偏食。( )12.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環形山。( )13.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近的是金星。( )14. 光年是時間單位。( )15. 中國是最早記錄日食和月食的國家。( )二、選擇題(共35題,每題2分)1. 下列關于“地心說”和“日心說”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地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 B. 日心說由托勒密提出C. 日心說認為地球繞太陽公轉 D. 都認為地球是球形2. 證明地球自轉的著名實驗是( )A. 奧斯特實驗 B. 傅科擺實驗C. 馬德堡半球實驗 D. 托里拆利實驗3.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A. 自西向東 B. 自東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4. 地球自轉形成的現象是( )A. 四季更替 B. 晝夜交替 C. 極晝極夜 D. 五帶劃分5. 地球公轉的周期是( )A. 24小時 B. 一個月 C. 一年 D. 一天6. 夏至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A. 赤道 B. 北回歸線 C. 南回歸線 D. 北極圈7. 下列現象與地球公轉無關的是( )A. 晝夜長短變化 B. 月相變化 C. 四季變化 D. 極晝極夜8. 月相變化的原因是( )A. 月球自轉 B. 地球公轉C. 月球、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變化 D. 太陽自轉9. 農歷初一的月相是( )A. 上弦月 B. 下弦月 C. 滿月 D. 新月(朔)10. 日食發生時,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系是( )A.地球在中間 B.月球在中間 C.太陽在中間 D.三者垂直11. 月食通常發生在( )A. 農歷初一 B. 農歷初七 C. 農歷十五 D. 農歷廿二12. 下列屬于月食現象的是( )A. 太陽被月球遮擋 B. 月球進入地球陰影 C. 月球表面出現陰影 D. 太陽表面出現黑子13. 月球表面的環形山主要是由( )形成的A. 火山噴發 B. 隕石撞擊 C. 板塊運動 D. 流水侵蝕14. 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 )A. 地球 B. 月球 C. 太陽 D. 木星15.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是( )A. 木星 B. 土星 C. 天王星 D. 海王星16. 下列行星中,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是( )A. 火星 B. 金星 C. 木星 D. 海王星17. 光年是( )單位A. 時間 B. 速度 C. 長度 D. 質量18. 地球劃分成24個時區的依據是( )A. 緯線 B. 經線 C. 赤道 D. 地軸19. 地球公轉時,地軸始終指向( )A. 太陽 B. 北極星 C. 月球 D. 北斗星20. 下列關于月相的說法,錯誤的是( )A. 上弦月出現在農歷初八、初九 B. 滿月出現在農歷十五C. 下弦月出現在農歷廿二、廿三 D. 新月出現在農歷十五21. 日環食發生時,月球處于( )A. 離地球較遠的位置 B. 離地球較近的位置C. 與地球等距的位置 D. 任意位置22. 下列現象中,由地球自轉和公轉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A.晝夜交替 B.四季變化 C.晝夜長短變化 D.太陽東升西落23. 月球繞地球公轉的方向是( )A. 自西向東 B. 自東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24. 當北京處于白天時,美國處于黑夜,這是因為( )A. 地球公轉 B. 地球自轉 C. 月球遮擋 D. 太陽位置變化25. 下列關于太陽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B. 衛星繞行星運轉C. 矮行星不屬于太陽系 D. 小天體不包括彗星26. 春分和秋分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A. 赤道 B. 北回歸線 C. 南回歸線 D. 極點27. 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大約是( )A. 一天 B. 一周 C. 一個月 D. 一年28. 下列現象中,與地球公轉無關的是( )A. 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B. 月食 C. 晝夜交替 D. 五帶劃分29. 日食的類型不包括( )A. 日全食 B. 日偏食 C. 日環食 D. 月全食30. 地球的天然衛星是( )A. 太陽 B. 月球 C. 火星 D. 木星31. 下列行星中,屬于類地行星的是( )A. 木星 B. 土星 C. 地球 D. 海王星32. 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時,地球處于( )節氣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33. 月球表面沒有空氣和水,所以( )A. 聲音可以傳播 B. 不會發生天氣變化C. 溫度變化小 D. 有生命存在34. 太陽系中,公轉周期最長的行星是( )A. 水星 B. 金星 C. 天王星 D. 海王星35. 下列關于“日心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太陽圍繞地球公轉C. 行星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D. 由托勒密提出小學科學六年級畢業綜合復習(9)《地球與宇宙》綜合練習題(答案及分析)一、判斷題1.×分析:托勒密提出“地心說”,哥白尼提出“日心說”。2.×分析:傅科擺證明地球在自轉,而非公轉。3.×分析: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與題干“自東向西”相反。4.×分析:地球自轉一周約24小時(一天),而非12小時。5.√分析: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直觀體現。6.×分析: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年,自轉周期為一天(24小時)。7.×分析:四季現象由地球公轉(地軸傾斜)導致,自轉形成晝夜交替。8.×分析: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冬至直射南回歸線。9.×分析:月相變化與月球公轉 中日、地、月相對位置變化直接相關。10.×分析:日食發生在農歷初一前后,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后。11.×分析:月食分為月全食 和月偏食,日全食、日偏食是日食的類型。12.√分析:月球地貌最大特征是分布著許多大小不等的環形山。13.×分析: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14.×分析:光年是長度單位(光一年走的距離),用于計量恒星間距離。15.√分析:文檔明確提到“中國是最早對日食和月食有記錄的國家”。二、選擇題1.C分析:日心說認為地球繞太陽公轉。2.B分析:傅科擺實驗證明地球自轉,其他選項均為無關實驗。3.A分析: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與公轉方向一致。4.B分析: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公轉形成四季、極晝極夜等。5.C分析: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年(約365天)。6.B分析: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冬至直射南回歸線,春秋分直射赤道。7.B分析:月相變化由月球公轉導致,與地球公轉無關;四季、極晝極夜、晝夜長短均與公轉相關。8.C分析:月相變化的直接原因是月球、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變化(月球公轉)。9.D分析:農歷初一的月相是新月(朔),上弦月(初八、九)、滿月(十五)、下弦月(廿二、廿三)。10.B分析:日食時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遮擋太陽光形成陰影。11.C分析:月食通常發生在農歷十五前后(滿月時),日食在初一前后。12.B分析:月食是地球陰影遮擋月球,導致月球無法反射太陽光;A是日食成因。13.B分析:月球環形山主要由隕石撞擊形成。14.C分析:太陽系以太陽 為中心,八大行星等天體圍繞太陽運轉。15.A分析: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是木星,其次是土星。16.B分析: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選項中只有金星符合。17.C分析:光年是長度單位,用于衡量天體間距離。18.B分析:地球以經線 為標準劃分24個時區,相鄰時區相差1小時。19.B分析:地球自轉和公轉時,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文檔明確表述)。20.D分析:新月(朔)出現在農歷初一,滿月在十五,D錯誤。21.A分析:日環食發生時,月球因距離地球較遠,無法完全遮擋太陽,形成環形。22.C分析:晝夜長短變化由地球公轉(地軸傾斜)導致,同時地球自轉使其表現為晝夜交替的周期變化;四季變化僅與公轉相關,晝夜交替僅與自轉相關。23.A分析:月球繞地球公轉方向與地球自轉、公轉方向一致,均為自西向東。24.B分析:北京與美國的晝夜差異是地球自轉 導致的時區差異(不同經度地區晝夜交替不同步)。25.B分析:太陽系包括八大行星、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等,衛星繞行星運轉(如月球繞地球),B正確;A錯誤(不止八大行星),C錯誤(矮行星屬于太陽系),D錯誤(小天體包括彗星、小行星等)。26.A分析:春分和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27.C分析:月相變化周期約為一個月(約29.5天),與農歷月份一致。28.C分析:晝夜交替由地球自轉 形成,與公轉無關;正午太陽高度、五帶劃分、月食均與公轉相關。29.D分析:日食類型包括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月全食屬于月食類型,故選D。30.B分析:地球的天然衛星是月球,其他選項均為行星或恒星。31.C分析: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為類木行星,故選C。32.B分析: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圈及以北地區出現極晝,南極圈出現極夜。33.B分析:月球無空氣和水,無法形成大氣環流和水循環,故不會發生天氣變化;A錯誤(聲音需介質傳播,月球真空環境無法傳聲),C錯誤(無大氣保溫,溫度變化劇烈),D錯誤(無生命存在)。34.D分析:太陽系中離太陽越遠的行星,公轉軌道越長,周期越長。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遠的,公轉周期最長。35.C分析: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行星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由哥白尼提出,故C正確;A、B、D均為地心說觀點或錯誤表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