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嵊州期末)圖示為變形蟲的生殖過程,其生殖方式為(  )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胎生 D.卵生
2.(2024七下·嵊州期末)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3顆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下圖為其中一顆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星系,該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中的(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3.(2024七下·嵊州期末)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
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
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
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4.(2024七下·嵊州期末)概念圖可用于表述各種科學概念之間的關系。下列概念圖中的包含關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5.(2024七下·嵊州期末)2023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員在夢天實驗艙內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實驗,將水球當作乒乓球來打。下列關于在空中運動水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
B.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
C.以實驗艙中設備為參照物,水球是運動的
D.不能以水球為參照物來描述球拍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6.(2024七下·嵊州期末)為測試不同部位皮膚對觸覺的敏感程度,小明用一支繪圖筆在小敏皮膚的某些部位畫上測試區,小敏蒙上眼睛后,小明用針輕輕接觸測試區上不同的點,當小敏感覺到針觸時,就說“是”,并記錄下小敏能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在不同部位的皮膚上重復此實驗,其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皮膚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
A.針觸指尖的力度可以不同
B.身體不同部位對觸覺的敏感性相同
C.指尖對觸覺敏感性比手臂強
D.越敏感的部位為大腦提供信息的機會越少
7.(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將懸掛的乒乓球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彈開;聲音消失,乒乓球也停止運動。此現象表明聲音(  )
A.由物體振動產生 B.可以通過氣體傳播
C.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響度越大,聲速越大
8.(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是“著名的巴斯德鵝頸瓶”實驗(鵝頸瓶內外空氣連通),A、B瓶內都裝有肉湯。先進行甲組實驗,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只有一只瓶內的肉湯變質。接著,進行乙組實驗,將未變質那只瓶的瓶頸打斷,放在空氣中數日后,肉湯變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組實驗中,B瓶肉湯未變質
B.將肉湯煮沸是為了殺死肉湯中的細菌
C.甲、乙兩組實驗,控制的不同變量都是空氣
D.實驗證實細菌是自然產生的,高溫不能殺死細菌
9.(2024七下·嵊州期末)科學家稱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2020年之后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黑子多時,太陽活動強度小
B.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較高的斑塊
C.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公轉引起的
D.太陽大氣層由內到外分別是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10.(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正在向左行駛的小車上有一杯水,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從右方斜射向水面。當小車緩慢剎車時,杯中水面略有傾斜。與剎車前相比,剎車時光線在水面處形成的反射角和折射角的變化情況是(  )
A.反射角增大 B.反射角減小 C.折射角增大 D.折射角不變
11.(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是人們用木制榔頭捶打年糕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榔頭下降時只受重力作用
B.榔頭打擊年糕時,人對年糕有力的作用
C.打年糕時,榔頭對年糕的力大于年糕對榔頭的力
D.打年糕時,年糕凹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2.(2024七下·嵊州期末)早在我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有關于冰透鏡的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下列關于該記載解釋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13.(2024七下·嵊州期末)火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開展太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地表遍布沙丘、礫石。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火星上有四季變化
B.火星一天時長是地球一天的兩倍
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
D.火星地表適合種植各種地球植物
14.(2024七下·嵊州期末)科學實踐活動中,小明利用重垂線制作了一個水平儀,用來檢測課桌是否水平。他把水平儀兩次放置于某桌面上的照片如圖所示,則該桌面(  )
A.左面低右面高,前面低后面高 B.左面低右面高,前面高后面低
C.左面高右面低,前面高后面低 D.左面高右面低,前面低后面高
15.(2024七下·嵊州期末)一磁性板擦吸附在黑板上,從t1時刻開始對其施加豎直向上的力F(圖甲),整個過程板擦所受摩擦力f和移動距離s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時,力F為1N B.板擦受到的重力為1.5N
C.板擦所受滑動摩擦力為2.5N D.整個過程中,力F大小恒定不變
16.(2024七下·嵊州期末)楊梅(圖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來的楊梅浸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常常可觀察到果蠅幼蟲從果肉中鉆出來。
(1)果蠅的生長時期與家蠶類似,比蝗蟲多了   期。
(2)楊梅可以用來制作楊梅酒,楊梅酒是通過酵母菌(圖乙)發酵制成的。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   。
(3)為改良樹種、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果農常用圖丙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
17.(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小明用小孔成像實驗裝置觀察蠟燭的燭焰。
(1)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   的;(選填“倒立”或“正立”)
(2)保持小孔和燭焰位置不變,為使半透明膜上燭焰像變大,內筒應向   移動。(選填“左”或“右”)
18.(2024七下·嵊州期末)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種不同的天體,太陽和月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近鄰。
(1)如圖是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位置關系模型,當月球位于c位置時,地球上可能會看到   (選填“日食”或“月食”)現象,這一天的月相為   。
(2)當地球位于b位置時,嵊州地區是   (選填“晝長夜短”或“晝短夜長”)
19.(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將小車從帶刻度斜面的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秒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小車下滑過程中在做   運動;(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
(2)小車從A點到C點的平均速度是   分米/秒;
(3)為減小實驗中時間測量的誤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
20.(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為玉米種子的結構圖,請據圖回答:
(1)圖乙是玉米種子的剖面圖,該剖面是用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   (選填“a”、“b”或“c”)線剖開。
(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乙中的   。(選填數字)
(3)一粒玉米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分析,主要是由于   。
A.子葉中的營養物質充足 B.種皮對種子有保護作用
C.胚根能從土壤中吸收營養 D.有完整且有生命活力的胚
21.(2024七下·嵊州期末)小明利用激光筆、水、水槽、可折轉的光屏(帶量角刻度)、記號筆等器材,驗證光的折射規律(圖甲)。
(1)使用可折轉的光屏(圖乙),是為了驗證   ;
(2)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丙中,1和1'、2和2'、3和3'、4和4'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根據圖丙,可得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的相關結論有(寫出一點即可):   。
22.(2024七下·嵊州期末)圖甲是小明測繪得到的我市某學校旗桿影子長度(分別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測量)。
(1)B圖是在   測繪的;(選填“夏至”或“冬至”)
(2)為保證后排房屋的采光,必須考慮前、后樓南北方向上的最小樓間距(圖乙)。按這一理論設計,高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應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
(3)下列四幅圖中,可能是小明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間測繪得到的旗桿桿頂影子軌跡的是   。
23.(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為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他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圖甲)。實驗前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使它們處于光具座上的同一高度。
(1)由于實驗時間較長,蠟燭變短,為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的是   ;
A.凸透鏡向上移 B.光屏向下移 C.蠟燭向上移 D.蠟燭向下移
(2)圖乙光屏中央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①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移動適當的距離;
②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只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透鏡應向右移動   厘米。
24.(2024七下·嵊州期末)為了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兩個木塊A、B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比較   兩次實驗說明: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比較丙、丁兩次實驗,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   (選填“有關”或“無關”);
(3)小明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兩個傳感器可分別顯示拉力和壓力的大小。往沙桶中加減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25.(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同學做“探究彈簧彈力與彈簧伸長關系”的實驗。先將彈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刻度尺測出彈簧的自然長度L0=3.5cm,再將彈簧的上端掛在鐵架臺上,使彈簧處于豎直狀態(圖a),然后將鉤碼逐個掛在彈簧的下端,測出相應的彈簧總長度L,算出彈簧伸長量x=L-L0,記錄實驗數據,作出彈簧下端所受拉力F隨彈簧伸長量x變化圖像(圖b)。
(1)在彈性限度范圍內,該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彈簧長度增加   cm;
(2)圖b中,直線沒過坐標原點,可能的原因是   ;
A.坐標標度選取不合理 B.鉤碼重力的測量值偏大 C.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
(3)將該彈簧秤豎直放置,未掛重物時,指針與零刻度對齊,懸掛某一重物時(圖c),讀數為3N,此時彈簧總長為   cm。
26.(2024七下·嵊州期末)酵母菌在什么溫度下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干酵母少許,與面粉、適量清水充分混合并揉成面團,然后把面團切成等量的4小塊。
②將4小塊面團分別放在4個燒杯中,記錄好面團在燒杯內的體積(一格為20mL),然后蓋上蓋,分別貼上“1號”、“2號”、“3號”、“4號”標簽。
③將1號、2號、3號、4號燒杯分別放在5℃、25℃、45℃和65℃的恒溫裝置中。
④經3-4小時后,觀察面團的變化,記錄如下。
(1)本實驗通過   反映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
(2)根據實驗現象,興趣小組得出結論:酵母菌在   ℃時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3)一位組員發現,“4號”燒杯中面團表面有一層淺黃的硬面(未發酵),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表層溫度過高,殺死了酵母菌 B.表層水分過多,酵母菌缺氧死亡
(4)如果興趣小組要確定酵母菌發酵的最適溫度,接下去的實驗操作是:在   ℃范圍內,每隔5℃設置一個恒溫裝置,重復上述實驗。
27.(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在B蠟燭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
(3)若甲圖實驗中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離,A蠟燭的像   (選填“向右平移”、“仍在原來位置”或“向左移動”);
(4)若玻璃板是按圖乙所示的方式傾斜放置,那么蠟燭A的像會在圖中的   處(選填“A”、“A2”或“A3”)。
28.(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他用幾根一端封有相同皮薄膜的玻璃管進行實驗,1-4號管內裝入水,5號管中裝入鹽水,4號管上段較粗,下段與其他管粗細相同。本實驗是通過觀察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來判斷液體壓強的大小。
(1)比較1、2、3號管,可得出的結論是   ;
(2)比較2號和4號管可知:液體產生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重力   (選填“有關”或“無關”);
(3)利用2號和5號管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的   之間的關系;
(4)為了探究液體長度對液體壓強的影響,選用2號和6號管進行實驗,6號管水柱比2號管水柱長,但要控制水柱的   相等。
29.(2024七下·嵊州期末)豌豆和桑樹都是江南地區常見的植物,圖1為豌豆花,授粉時,花冠內形成了一個閉合空間,雄蕊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完成授粉。圖2為桑樹的雄花,圖3為桑樹的雌花,其花粉多而輕。
(1)豌豆的生殖方式為   生殖。(選填“有性”或“無性”)
(2)根據桑樹花的特點,推測桑樹花的傳粉方式為   。(選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
(3)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   發育而來。
(4)豌豆的雌蕊類型為圖5所示,高產豌豆(圖4)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原因可能是   。
30.(2024七下·嵊州期末)打陀螺是老少皆宜的健身項目(圖甲),陀螺底部安裝有光亮鋼珠(圖乙)。抽打陀螺,陀螺會高速旋轉起來,如果要使陀螺長時間旋轉,只需間歇性抽打陀螺即可。請根據所學科學知識對陀螺的工作原理作出解釋。
31.(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均勻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為1000kg/m3,邊長是0.1米。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將甲、乙各切去一半的體積,并將切去的部分疊放在對方剩余部分的上方,甲、乙對地面壓強的變化如表所示。
壓強的變化量(Pa)
甲 0
乙 250
(1)甲的質量為   千克;
(2)甲是沿   方向切去的;
(3)切掉一半之前,甲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帕    
(4)正方體乙的邊長為多少厘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A.分裂生殖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
B.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體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體的生殖方式;
C.胎生是指動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動物體內的子宮里發育成熟并生產的過程。
D.卵生是指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 。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變形蟲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屬于分裂生殖,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2.【答案】B
【知識點】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 天體系統由大到小有四個層次:總星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三顆行星圍繞太陽轉動,因此該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中的太陽系,該B符合題意,A、C、D不合題意。
故選B。
3.【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A.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B.受精卵在輸卵管內不斷進行分裂發育成胚泡;
C.根據胚胎發育營養供給的知識判斷;
D.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
【解答】A.卵細胞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的場所是輸卵管,故A錯誤;
B.②~③表示由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形成胚泡的過程,是在輸卵管內完成的,故B錯誤;
C.根據圖片可知,③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來自母體,故C錯誤;
D.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D正確。
故選D。
4.【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人的感覺;機械運動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各個選項中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分析判斷。
【解答】A.上弦月與滿月是并列關系,不是包含關系,故A錯誤;
B.勻速運動與直線運動屬于不同的概念范疇,二者為交叉關系,不是包含關系,故B錯誤;
C.種子的基本結構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故C正確;
D.味覺感受器與耳蝸里的聽覺感受器是并列關系,不是包含關系,故D錯誤。
故選C。
5.【答案】C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改變,則它是運動的;否則,它是靜止的,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與球拍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因此水球是運動的,故A錯誤;
B.根據題意可知,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與航天員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因此水球是運動的,故B錯誤;
C.根據題意可知,以實驗艙中設備為參照物,水球與實驗艙中設備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則水球是運動的,故C正確;
D.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物體本身作為參照物,故D錯誤。
故選C。
6.【答案】C
【知識點】人的感覺
【解析】【分析】 皮膚觸覺感受器接觸機械刺激產生的感覺,稱為觸覺。皮膚表面散布著觸點,觸點的大小不盡相同,分布不規則,一般情況下指腹最多,其次是頭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指腹的觸覺最靈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觸覺則比較遲鈍。若用纖細的毛輕觸皮膚表面時,只有當某些特殊的點被觸及時,才能引起觸覺。
【解答】A. 針觸指尖的力度必須相同,所刺的位置不同,A錯誤;
B. 身體不同部位對觸覺的敏感性不同,B錯誤;
C. 指尖對觸覺敏感性比手臂強 ,C正確;
D. 越敏感的部位為大腦提供信息的機會越多 ,D錯誤;
故答案為:C
7.【答案】A
【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從而說明聲音是由物體(音叉)的振動產生的,故A符合題意,而B、C、D不合題意
故選A。
8.【答案】B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得到的實驗現象,進而對各個選項中的結論是否正確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A瓶經過煮沸,已將細菌殺死,不會變質;B瓶沒有煮沸,肉湯會變質,故A錯誤;
B.高溫可以消毒殺菌,則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利用高溫將肉湯中的細菌殺死,故B正確;
C.根據描述可知,甲、乙兩組實驗,控制的不同變量都是細菌,故C錯誤;
D.此實驗證明了肉湯中的細菌是由空氣中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高溫能殺死細菌,故D錯誤。
故選B。
9.【答案】D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
【解析】【分析】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象的總稱。太陽大氣層從內向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太陽活動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陽風,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層,耀斑分布在色球層,太陽風分布在日冕層。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太陽活動的平均周期約是11年。
【解答】A、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是黑子,太陽黑子多時,太陽活動強度大,故A錯誤。
B、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的低溫區域,故B錯誤。
C、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故C錯誤。
D、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0.【答案】B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根據慣性的知識分析小車剎車時水面的變化,結合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慣性的知識可知,當小車緩慢剎車時,后面的水向前運動,從而導致水面向右傾斜,法線上部將向右偏斜,故入射角將變小。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變小;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折射角也變小。
故選B。
11.【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A.對榔頭進行受力分析即可;
B.人對年糕的力需要接觸才行;
C.根據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判斷;
D.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識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向下砸榔頭時,榔頭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故A錯誤;
B.榔頭打擊年糕時,人和年糕沒有接觸,因此人對年糕沒有力的作用,故B錯誤;
C.根據題意可知,榔頭對年糕的力和年糕對榔頭的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因此二者大小相等,故C錯誤;
D. 打年糕時,年糕凹陷, 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D正確。
故選D。
12.【答案】A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以及特殊光線的知識判斷。
【解答】根據“ 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 ”可知,冰透鏡對著太陽能聚光,使艾絨著火,由此可知冰透鏡是凸透鏡,故B、D錯誤;
此時描述的是平行于主光軸的太陽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成一點,故A正確,C錯誤。
故選A。
13.【答案】A
【知識點】行星及其衛星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火星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季節變化;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兩極皆有干冰組成的極冠,會周期性地消長。
【解答】A、地球上的四季變化是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造成的,火星的自轉軸傾角與地球相近,也繞太陽公轉,推測火星上也有季節變化成立,A正確;
B、火星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與地球上一天相近,B錯誤;
C、火星自西向東自轉,太陽東升西落,C錯誤;
D、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CO2為主的大氣十分稀薄,密度僅為地球大氣密度的1%,火星兩極皆有干冰組成的板冠,會周期性的消長,與地球上土壤成分不同,不適合種植各種地球植物,D錯誤。
故答案為:A。
14.【答案】B
【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重垂線的懸線偏向哪一側,就說明這一側偏低。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第一次重垂線錐體左偏,說明此桌面的左邊低右邊高。
第二次重垂線錐體后偏,說明此桌面后邊低前邊高,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5.【答案】A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存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根據乙圖分析運動狀態,根據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力平衡分析。
【解答】 AB.由乙圖可知:當t=0s時,拉力F=0N,摩擦力f=1N,板擦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則板擦受到重力G=1N。t2時,摩擦力f=0,說明拉力等于重力,為1N,故A正確,B錯誤;
C.根據丙圖可知t3時間后,板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受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為1.5N,受力平衡,此時豎直向上的拉力F=G+f=1N+1.5N=2.5N。而靜止時,摩擦力、重力和拉力平衡,摩擦力改變,說明拉力大小改變,故整個過程中,力F大小不是不變的,故CD錯誤。
故選:A。
16.【答案】(1)蛹
(2)具有細胞核
(3)保留親本的優良特性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3)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優點:后代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等。
【解答】(1)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 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優點是: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家蠶等昆蟲的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蝗蟲等昆蟲的發育。
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7.【答案】倒立;右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小孔成像的特點解答;
(2)小孔成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則像越大。
【解答】(1) 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屬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2)保持小孔和燭焰位置不變,若向右拉動內筒,半透明膜與小孔之間的距離變大,則此時像距與物距的比值變得,那么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大。
18.【答案】(1)月食;滿月
(2)晝長夜短
【知識點】地球公轉;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當月球、地球和太陽三者一線時,月球在中間擋住太陽光時發生日食,地球在中間擋住太陽光時發生月食。根據月食的發生時間解答;
(2)當陽光直射北半球時,晝長夜短;當陽光直射南半球時,晝短夜長。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當月球位于c位置時,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到月球上的光,因此會看到月食。月食時一般發生在農歷十五左右,此時月相為滿月。
(2)當地球位于b位置時,即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浙江省的嵊州地區晝長夜短。
(1)當月球位于c位置時,地球上可能看到月食,此時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月食時一般發生在農歷十五左右,此時月相為滿月。
(2) 當地球位于b位置時,即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浙江省的嵊州地區晝長夜短。
19.【答案】加速;3.00;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AB段和BC段的時間和路程,根據比較速度大小,進而確定小車的運動狀態;
(2)根據圖片確定AC段的距離和時間,根據計算平均速度;
(3)根據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測量誤差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B段4cm用了2s,BC段6cm用了1s,根據可知,BC段速度大于AB段速度,說明小車在做加速運動。
(2)根據圖片可知,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為
所用的時間為
小車從A點到C點的平均速度是
(3) 為減小實驗中時間測量的誤差,可采取的措施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
20.【答案】(1)a
(2)1
(3)D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剖開后要能觀察種子完整的結構;
(2)玉米種子具有胚乳,胚乳儲存著營養物質,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
(3)圖乙中,1是胚乳、2是子葉、3是胚芽、4是胚軸、5是胚根、6是胚乳和胚。子房中的卵細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發育成胚,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體,它能發育成新的植物體。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胚芽將來發育成新植物的莖和葉。
【解答】(1)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時,為了看到完整的觀察到胚的結構,可以沿玉米種子的中央縱切,即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剖開。
(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乙中的1胚乳。
(3) 一粒玉米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分析,主要是由于有完整且有生命活力的胚。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時,沿玉米種子的中央縱切,即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剖開,這樣可以完整的觀察到胚的結構。
(2)玉米種子具有胚乳,胚乳儲存著營養物質,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因此,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乙中的1胚乳。
(3)子房中的卵細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發育成胚,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體,它能發育成新的植物體。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胚芽將來發育成新植物的莖和葉。 因此,一粒玉米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分析,主要是由于有完整且有生命活力的胚。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21.【答案】折射光線、法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的規律解答;
(2)根據丙圖比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從而得到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的折射規律。
【解答】(1)當左右光屏在同一平面內時,可以同時看到入射光線、法線和折射光線。當右側的光屏彎折后,只能看到入射光線和法線,不能看到折射光線,則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驗證折射光線、法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
(2)根據圖丙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2.【答案】夏至;大于;A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1) 夏至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大的季節,冬至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小的季節,太陽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2)根據高緯度地區相同物體的影子長短的不同判斷;
(3)根據一天中太陽的運動方向確定影子的運動軌跡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B圖旗桿的影子小于A圖旗桿的影子,而夏至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大的季節,此時影子越短,所以圖中A為冬至測繪的,B為夏至測繪的。
(2)高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表現為陽光斜射的厲害,影子的長度更大,所以高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應大于中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
(3)一天中,早上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陽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小明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間測繪得到的旗桿桿頂影子軌跡的是西北-正北-東北,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3.【答案】C;左;15.0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分析;
(2)①根據凸透鏡成像“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
②當物體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時,會在兩個位置成清晰的實像,即像距和物距交換數值即可。
【解答】(1)蠟燭變短時,相當于火焰向下移動,根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當那么燭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會向上方移動,此時可以將蠟燭向上移,或將凸透鏡向下移,或將光屏向上移,都能使像回到光屏的正中央,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①若將蠟燭向左移動,即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所以應向左調節光屏。
②根據乙圖可知,此時物距的大小為;
像距的大小為;
根據光路是可逆的,當物距和像距交換數值時會再次成清晰的實像,
即當物距為30.0cm,像距為15.0cm時,光屏上還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則透鏡應該移到:10cm+30cm=40.0cm刻度處,
即透鏡應向右移動的距離是40.0cm-25.0cm=15.0cm
24.【答案】甲、乙;無關;壓力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2)根據圖片分析丙和丁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3)根據圖片分析沙子質量增大時哪個因素改變即可。
【解答】(1)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壓力相同,只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故選甲、乙兩次實驗;
(2)圖丙、丁兩次實驗中,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只有接觸面積大小不同,但是測力計示數相同說明它們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相同,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3)根據圖片可知,往沙桶中加減沙子,繩子對銅塊的拉力增大,而銅塊對壓力傳感器的壓力減小,那么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25.【答案】2;C;10
【知識點】彈力;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圖b分析解答;
(2)直線沒過坐標原點是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
(3)在實驗室里用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在彈簧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彈簧總長等于原長與伸長的長度之和。
【解答】(1)根據b圖可知,彈簧的原長為0.5cm;受到拉力為1N時長度為2.5N,則當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彈簧長度增;
(2)彈簧豎直懸掛時,由于自身重力會伸長 一些,所以圖(b)中,直線沒過坐標原點,與坐標標度的選取和鉤碼的重力選取無關,故AB不符合題 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根據(1)中分析可知,拉力每增加1N,彈簧長度增加2cm,
該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原理制成的。
則拉力為3N時會增大:2cm×3=6cm;
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6cm+0.5cm=6.5cm;
故彈簧總長。
26.【答案】(1)面團體積
(2)45
(3)A
(4)25~45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面團的體積越大,則說明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更好;
(2)根據圖片確定面團的體積最大時對應的溫度即可;
(3)酵母菌在適宜的溫度下活性最強,溫度太高會死亡;
(4)找到現在實驗反映的溫度范圍,然后在這個范圍內減小溫度梯度,增設多個實驗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本實驗通過面團的體積反映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
(2)根據圖片可知,3號燒杯中發酵后面團所占的體積比其他組燒杯中面團所占體積都要大,所以酵母菌在45℃下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3)“一位組員發現,“4號”燒杯中面團表面有一層淺黃的硬面(未發酵),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表層溫度過高,殺死了酵母菌 。
故選A。
(4)由實驗結果可知,發酵的最適溫度存在于25~45℃范圍內,所以我們可以縮小溫度間距,設置在25-45℃之間,每隔5℃設置一個恒溫裝置,重復上述實驗。
(1)由題圖可知,面團前后的變化是在燒杯內所占的體積不同,所以本實驗通過面團的體積反映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
(2)由題圖可知,3號燒杯中發酵后面團所占的體積比其他組燒杯中面團所占體積都要大,所以酵母菌在45℃下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3)“4號”燒杯設置的溫度為65℃,面團表面的溫度對于酵母菌來說過高,會將酵母菌殺死,從而使得面團表面形成一層淺黃的未發酵的硬面。
(4)由實驗結果可知,發酵的最適溫度存在于25~45℃范圍內,所以我們可以縮小溫度間距,設置在25-45℃之間,每隔5℃設置一個恒溫裝置,重復上述實驗。
27.【答案】等效替代法;不能;仍在原來位置;A2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系)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陌生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用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代替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
(2)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像的位置取決于物體的位置和平面鏡所在平面的位置;
(4)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把蠟燭A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實驗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根據題意可知,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的像。
(3)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離,但是平面鏡所在平面的位置不變,因此A蠟燭的像位置不變,仍然在原來位置。
(4)如圖乙所示傾斜,依據平面鏡成像對稱性特點可知,蠟燭A的像在桌面上方,應是圖中的A2。
28.【答案】相同液體的深度越深,產生的壓強越大;無關;密度;深度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分析實驗1、2、3中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描述結論即可;
(2)根據圖片分析2號和4號管中液體壓強大小以及液體重力大小即可;
(3)根據圖片分析2號和5號管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1、2、3號管中液體密度相同,只有液體深度不同,3號試管液體深度最大,且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最大,可得出的結論是:相同液體的深度越深,產生的液體壓強越大。
(2)2號管和4號管中,4號管中液體的重力更大,但是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相同,液體產生的壓強相同,那么可知: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重力都無關。
(3)2號管和5號管液體的深度相同,只有液體的密度不同,那么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4)為了探究液體長度對液體壓強的影響,要控制液體的深度和密度相同,故選用2號管和6號管進行實驗,6號管水柱比2號管水柱長,實驗時需控制兩管水柱的深度相等。
29.【答案】(1)有性
(2)異花傳粉
(3)子房
(4)傳粉不足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2)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異花傳粉的花又分蟲媒花和風媒花。
(3) 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果實,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
(4) 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而來的,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種子由胚珠發育形成;自然狀態下傳粉不足會導致缺粒。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豌豆的生殖過程經過了傳粉和受精過程,即種子中的胚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為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屬于有性生殖。
(2)根據題意可知,桑樹花的花粉多而輕,有利于隨風飄散,即進行異花傳粉。
(3)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4) 豌豆的雌蕊類型為圖5所示,高產豌豆(圖4)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原因可能是傳粉不足。
(1)由題干表述可知,豌豆的生殖過程經過了傳粉和受精過程,種子中的胚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為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屬于有性生殖。
(2)根據雄蕊和雌蕊的有無,花可以分為兩性花、單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時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兩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單性花,單性花分為雌花和雄花。
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叫做自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叫做異花傳粉;由題干表述可知,桑樹的花屬于單性花,只能進行異花傳粉。
(3)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果實,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因此,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4)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而來的,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種子由胚珠發育形成;自然狀態下傳粉不足會導致缺粒;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的傳粉不足,常輔以人工輔助授粉。
30.【答案】根據題意可知,因為陀螺具有慣性,所以在不受外力時轉動的陀螺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轉動。底部安裝光亮鋼珠是為了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陀螺和地面的摩擦,使陀螺能更長時間的旋轉。
【知識點】慣性;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慣性的知識,結合減小摩擦力的方法的知識分析解答。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因為陀螺具有慣性,所以在不受外力時轉動的陀螺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轉動。底部安裝光亮鋼珠是為了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陀螺和地面的摩擦,使陀螺能更長時間的旋轉。
31.【答案】1;水平;1000Pa;20cm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壓強大小比較;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已知甲的邊長求出甲的體積,利用密度計算公式求得甲的質量;
(2)結合分類分析;
(3)根據壓強公式p=ρgh可知甲對地面的壓強;
(4)先求得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和乙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相等,結合乙的壓強的變化量是250Pa及壓強的公式得到乙壓強的變化量,據此求出正方體乙的邊長。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甲的體積為V=L3=(0.1m)3=0.001m3,
則甲的質量為。
答:甲的質量為1千克。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甲對地面壓強的變化量是零,即甲對地面的壓強不變不變。根據可知,甲對地面的壓力不變,甲的底面積不變,那么應該是乙切掉的部分疊放在甲上面,所以沿水平方向切甲。
答:甲是沿水平方向切去的。
(3)上下粗細一致的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切掉一半之前,甲為正方體,則
甲對地面的壓強為。
答:切掉一半之前,甲對地面的壓強為1000Pa。
(4)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和乙切割一半體積的質量相等,
如果水平方向切乙,乙的底面積不變,將甲切掉部分疊放在乙上面,壓力不變,
由可知乙對地面的壓強不變,所以沿豎直方向切乙,
由前面解答可知,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和乙切割一半體積的質量相等,
所以原來 甲、乙的質量相等,即
切割前乙對地面的壓力,受力面積為S乙 ,
將乙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的體積,并將甲切去的一半疊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時乙對地面壓力為;
受力面積為,由表中數據可知,乙的壓強的變化量是250Pa,
由壓強的公式可得乙壓強的變化量為;
則原來乙的底面積為,
正方體乙的邊長為。
答:正方體乙的邊長為20cm。
1 / 1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嵊州期末)圖示為變形蟲的生殖過程,其生殖方式為(  )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胎生 D.卵生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A.分裂生殖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
B.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體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體的生殖方式;
C.胎生是指動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動物體內的子宮里發育成熟并生產的過程。
D.卵生是指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 。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變形蟲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屬于分裂生殖,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2.(2024七下·嵊州期末)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3顆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下圖為其中一顆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星系,該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中的(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B
【知識點】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 天體系統由大到小有四個層次:總星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三顆行星圍繞太陽轉動,因此該星系相當于宇宙結構層次中的太陽系,該B符合題意,A、C、D不合題意。
故選B。
3.(2024七下·嵊州期末)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
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
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
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胎盤和臍帶進入母體血液,由母體排出體外
【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A.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B.受精卵在輸卵管內不斷進行分裂發育成胚泡;
C.根據胚胎發育營養供給的知識判斷;
D.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
【解答】A.卵細胞與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的場所是輸卵管,故A錯誤;
B.②~③表示由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形成胚泡的過程,是在輸卵管內完成的,故B錯誤;
C.根據圖片可知,③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來自母體,故C錯誤;
D.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D正確。
故選D。
4.(2024七下·嵊州期末)概念圖可用于表述各種科學概念之間的關系。下列概念圖中的包含關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人的感覺;機械運動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各個選項中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分析判斷。
【解答】A.上弦月與滿月是并列關系,不是包含關系,故A錯誤;
B.勻速運動與直線運動屬于不同的概念范疇,二者為交叉關系,不是包含關系,故B錯誤;
C.種子的基本結構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故C正確;
D.味覺感受器與耳蝸里的聽覺感受器是并列關系,不是包含關系,故D錯誤。
故選C。
5.(2024七下·嵊州期末)2023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員在夢天實驗艙內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實驗,將水球當作乒乓球來打。下列關于在空中運動水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
B.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
C.以實驗艙中設備為參照物,水球是運動的
D.不能以水球為參照物來描述球拍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答案】C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物體相對參照物的位置改變,則它是運動的;否則,它是靜止的,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與球拍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因此水球是運動的,故A錯誤;
B.根據題意可知,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與航天員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因此水球是運動的,故B錯誤;
C.根據題意可知,以實驗艙中設備為參照物,水球與實驗艙中設備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則水球是運動的,故C正確;
D.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物體本身作為參照物,故D錯誤。
故選C。
6.(2024七下·嵊州期末)為測試不同部位皮膚對觸覺的敏感程度,小明用一支繪圖筆在小敏皮膚的某些部位畫上測試區,小敏蒙上眼睛后,小明用針輕輕接觸測試區上不同的點,當小敏感覺到針觸時,就說“是”,并記錄下小敏能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在不同部位的皮膚上重復此實驗,其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皮膚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
A.針觸指尖的力度可以不同
B.身體不同部位對觸覺的敏感性相同
C.指尖對觸覺敏感性比手臂強
D.越敏感的部位為大腦提供信息的機會越少
【答案】C
【知識點】人的感覺
【解析】【分析】 皮膚觸覺感受器接觸機械刺激產生的感覺,稱為觸覺。皮膚表面散布著觸點,觸點的大小不盡相同,分布不規則,一般情況下指腹最多,其次是頭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指腹的觸覺最靈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觸覺則比較遲鈍。若用纖細的毛輕觸皮膚表面時,只有當某些特殊的點被觸及時,才能引起觸覺。
【解答】A. 針觸指尖的力度必須相同,所刺的位置不同,A錯誤;
B. 身體不同部位對觸覺的敏感性不同,B錯誤;
C. 指尖對觸覺敏感性比手臂強 ,C正確;
D. 越敏感的部位為大腦提供信息的機會越多 ,D錯誤;
故答案為:C
7.(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將懸掛的乒乓球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彈開;聲音消失,乒乓球也停止運動。此現象表明聲音(  )
A.由物體振動產生 B.可以通過氣體傳播
C.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響度越大,聲速越大
【答案】A
【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從而說明聲音是由物體(音叉)的振動產生的,故A符合題意,而B、C、D不合題意
故選A。
8.(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是“著名的巴斯德鵝頸瓶”實驗(鵝頸瓶內外空氣連通),A、B瓶內都裝有肉湯。先進行甲組實驗,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只有一只瓶內的肉湯變質。接著,進行乙組實驗,將未變質那只瓶的瓶頸打斷,放在空氣中數日后,肉湯變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組實驗中,B瓶肉湯未變質
B.將肉湯煮沸是為了殺死肉湯中的細菌
C.甲、乙兩組實驗,控制的不同變量都是空氣
D.實驗證實細菌是自然產生的,高溫不能殺死細菌
【答案】B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得到的實驗現象,進而對各個選項中的結論是否正確進行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A瓶經過煮沸,已將細菌殺死,不會變質;B瓶沒有煮沸,肉湯會變質,故A錯誤;
B.高溫可以消毒殺菌,則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利用高溫將肉湯中的細菌殺死,故B正確;
C.根據描述可知,甲、乙兩組實驗,控制的不同變量都是細菌,故C錯誤;
D.此實驗證明了肉湯中的細菌是由空氣中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高溫能殺死細菌,故D錯誤。
故選B。
9.(2024七下·嵊州期末)科學家稱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2020年之后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黑子多時,太陽活動強度小
B.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較高的斑塊
C.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公轉引起的
D.太陽大氣層由內到外分別是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答案】D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
【解析】【分析】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象的總稱。太陽大氣層從內向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太陽活動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陽風,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層,耀斑分布在色球層,太陽風分布在日冕層。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太陽活動的平均周期約是11年。
【解答】A、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是黑子,太陽黑子多時,太陽活動強度大,故A錯誤。
B、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的低溫區域,故B錯誤。
C、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故C錯誤。
D、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0.(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正在向左行駛的小車上有一杯水,一束方向不變的光線從右方斜射向水面。當小車緩慢剎車時,杯中水面略有傾斜。與剎車前相比,剎車時光線在水面處形成的反射角和折射角的變化情況是(  )
A.反射角增大 B.反射角減小 C.折射角增大 D.折射角不變
【答案】B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根據慣性的知識分析小車剎車時水面的變化,結合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慣性的知識可知,當小車緩慢剎車時,后面的水向前運動,從而導致水面向右傾斜,法線上部將向右偏斜,故入射角將變小。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變小;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折射角也變小。
故選B。
11.(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是人們用木制榔頭捶打年糕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榔頭下降時只受重力作用
B.榔頭打擊年糕時,人對年糕有力的作用
C.打年糕時,榔頭對年糕的力大于年糕對榔頭的力
D.打年糕時,年糕凹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答案】D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A.對榔頭進行受力分析即可;
B.人對年糕的力需要接觸才行;
C.根據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判斷;
D.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識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向下砸榔頭時,榔頭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故A錯誤;
B.榔頭打擊年糕時,人和年糕沒有接觸,因此人對年糕沒有力的作用,故B錯誤;
C.根據題意可知,榔頭對年糕的力和年糕對榔頭的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因此二者大小相等,故C錯誤;
D. 打年糕時,年糕凹陷, 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D正確。
故選D。
12.(2024七下·嵊州期末)早在我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有關于冰透鏡的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下列關于該記載解釋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以及特殊光線的知識判斷。
【解答】根據“ 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 ”可知,冰透鏡對著太陽能聚光,使艾絨著火,由此可知冰透鏡是凸透鏡,故B、D錯誤;
此時描述的是平行于主光軸的太陽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成一點,故A正確,C錯誤。
故選A。
13.(2024七下·嵊州期末)火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開展太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地表遍布沙丘、礫石。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火星上有四季變化
B.火星一天時長是地球一天的兩倍
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
D.火星地表適合種植各種地球植物
【答案】A
【知識點】行星及其衛星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火星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季節變化;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兩極皆有干冰組成的極冠,會周期性地消長。
【解答】A、地球上的四季變化是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造成的,火星的自轉軸傾角與地球相近,也繞太陽公轉,推測火星上也有季節變化成立,A正確;
B、火星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與地球上一天相近,B錯誤;
C、火星自西向東自轉,太陽東升西落,C錯誤;
D、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CO2為主的大氣十分稀薄,密度僅為地球大氣密度的1%,火星兩極皆有干冰組成的板冠,會周期性的消長,與地球上土壤成分不同,不適合種植各種地球植物,D錯誤。
故答案為:A。
14.(2024七下·嵊州期末)科學實踐活動中,小明利用重垂線制作了一個水平儀,用來檢測課桌是否水平。他把水平儀兩次放置于某桌面上的照片如圖所示,則該桌面(  )
A.左面低右面高,前面低后面高 B.左面低右面高,前面高后面低
C.左面高右面低,前面高后面低 D.左面高右面低,前面低后面高
【答案】B
【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重垂線的懸線偏向哪一側,就說明這一側偏低。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第一次重垂線錐體左偏,說明此桌面的左邊低右邊高。
第二次重垂線錐體后偏,說明此桌面后邊低前邊高,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5.(2024七下·嵊州期末)一磁性板擦吸附在黑板上,從t1時刻開始對其施加豎直向上的力F(圖甲),整個過程板擦所受摩擦力f和移動距離s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時,力F為1N B.板擦受到的重力為1.5N
C.板擦所受滑動摩擦力為2.5N D.整個過程中,力F大小恒定不變
【答案】A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存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根據乙圖分析運動狀態,根據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力平衡分析。
【解答】 AB.由乙圖可知:當t=0s時,拉力F=0N,摩擦力f=1N,板擦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則板擦受到重力G=1N。t2時,摩擦力f=0,說明拉力等于重力,為1N,故A正確,B錯誤;
C.根據丙圖可知t3時間后,板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受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為1.5N,受力平衡,此時豎直向上的拉力F=G+f=1N+1.5N=2.5N。而靜止時,摩擦力、重力和拉力平衡,摩擦力改變,說明拉力大小改變,故整個過程中,力F大小不是不變的,故CD錯誤。
故選:A。
16.(2024七下·嵊州期末)楊梅(圖甲)的果肉汁多味甜,美中不足的是采摘下來的楊梅浸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常常可觀察到果蠅幼蟲從果肉中鉆出來。
(1)果蠅的生長時期與家蠶類似,比蝗蟲多了   期。
(2)楊梅可以用來制作楊梅酒,楊梅酒是通過酵母菌(圖乙)發酵制成的。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   。
(3)為改良樹種、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果農常用圖丙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
【答案】(1)蛹
(2)具有細胞核
(3)保留親本的優良特性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3)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優點:后代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等。
【解答】(1)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 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優點是: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家蠶等昆蟲的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管沒有發育成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蝗蟲等昆蟲的發育。
果蠅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因此,果蠅的生長時期比蝗蟲多了蛹期。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酵母菌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與細菌相比,酵母菌細胞結構上最明顯的特征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3)丙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后代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17.(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小明用小孔成像實驗裝置觀察蠟燭的燭焰。
(1)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是   的;(選填“倒立”或“正立”)
(2)保持小孔和燭焰位置不變,為使半透明膜上燭焰像變大,內筒應向   移動。(選填“左”或“右”)
【答案】倒立;右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小孔成像的特點解答;
(2)小孔成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則像越大。
【解答】(1) 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屬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2)保持小孔和燭焰位置不變,若向右拉動內筒,半透明膜與小孔之間的距離變大,則此時像距與物距的比值變得,那么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變大。
18.(2024七下·嵊州期末)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種不同的天體,太陽和月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近鄰。
(1)如圖是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位置關系模型,當月球位于c位置時,地球上可能會看到   (選填“日食”或“月食”)現象,這一天的月相為   。
(2)當地球位于b位置時,嵊州地區是   (選填“晝長夜短”或“晝短夜長”)
【答案】(1)月食;滿月
(2)晝長夜短
【知識點】地球公轉;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當月球、地球和太陽三者一線時,月球在中間擋住太陽光時發生日食,地球在中間擋住太陽光時發生月食。根據月食的發生時間解答;
(2)當陽光直射北半球時,晝長夜短;當陽光直射南半球時,晝短夜長。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當月球位于c位置時,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到月球上的光,因此會看到月食。月食時一般發生在農歷十五左右,此時月相為滿月。
(2)當地球位于b位置時,即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浙江省的嵊州地區晝長夜短。
(1)當月球位于c位置時,地球上可能看到月食,此時地球位于太陽與月球之間。月食時一般發生在農歷十五左右,此時月相為滿月。
(2) 當地球位于b位置時,即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之間,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浙江省的嵊州地區晝長夜短。
19.(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將小車從帶刻度斜面的A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秒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小車下滑過程中在做   運動;(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
(2)小車從A點到C點的平均速度是   分米/秒;
(3)為減小實驗中時間測量的誤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加速;3.00;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AB段和BC段的時間和路程,根據比較速度大小,進而確定小車的運動狀態;
(2)根據圖片確定AC段的距離和時間,根據計算平均速度;
(3)根據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測量誤差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B段4cm用了2s,BC段6cm用了1s,根據可知,BC段速度大于AB段速度,說明小車在做加速運動。
(2)根據圖片可知,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為
所用的時間為
小車從A點到C點的平均速度是
(3) 為減小實驗中時間測量的誤差,可采取的措施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
20.(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為玉米種子的結構圖,請據圖回答:
(1)圖乙是玉米種子的剖面圖,該剖面是用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   (選填“a”、“b”或“c”)線剖開。
(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乙中的   。(選填數字)
(3)一粒玉米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分析,主要是由于   。
A.子葉中的營養物質充足 B.種皮對種子有保護作用
C.胚根能從土壤中吸收營養 D.有完整且有生命活力的胚
【答案】(1)a
(2)1
(3)D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剖開后要能觀察種子完整的結構;
(2)玉米種子具有胚乳,胚乳儲存著營養物質,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
(3)圖乙中,1是胚乳、2是子葉、3是胚芽、4是胚軸、5是胚根、6是胚乳和胚。子房中的卵細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發育成胚,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體,它能發育成新的植物體。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胚芽將來發育成新植物的莖和葉。
【解答】(1)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時,為了看到完整的觀察到胚的結構,可以沿玉米種子的中央縱切,即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剖開。
(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乙中的1胚乳。
(3) 一粒玉米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分析,主要是由于有完整且有生命活力的胚。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時,沿玉米種子的中央縱切,即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剖開,這樣可以完整的觀察到胚的結構。
(2)玉米種子具有胚乳,胚乳儲存著營養物質,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因此,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是圖乙中的1胚乳。
(3)子房中的卵細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發育成胚,胚是種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體,它能發育成新的植物體。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胚芽將來發育成新植物的莖和葉。 因此,一粒玉米能夠萌發成一顆玉米幼苗,從種子的結構來分析,主要是由于有完整且有生命活力的胚。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21.(2024七下·嵊州期末)小明利用激光筆、水、水槽、可折轉的光屏(帶量角刻度)、記號筆等器材,驗證光的折射規律(圖甲)。
(1)使用可折轉的光屏(圖乙),是為了驗證   ;
(2)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丙中,1和1'、2和2'、3和3'、4和4'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根據圖丙,可得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的相關結論有(寫出一點即可):   。
【答案】折射光線、法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的規律解答;
(2)根據丙圖比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從而得到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的折射規律。
【解答】(1)當左右光屏在同一平面內時,可以同時看到入射光線、法線和折射光線。當右側的光屏彎折后,只能看到入射光線和法線,不能看到折射光線,則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驗證折射光線、法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
(2)根據圖丙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2.(2024七下·嵊州期末)圖甲是小明測繪得到的我市某學校旗桿影子長度(分別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測量)。
(1)B圖是在   測繪的;(選填“夏至”或“冬至”)
(2)為保證后排房屋的采光,必須考慮前、后樓南北方向上的最小樓間距(圖乙)。按這一理論設計,高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應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
(3)下列四幅圖中,可能是小明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間測繪得到的旗桿桿頂影子軌跡的是   。
【答案】夏至;大于;A
【知識點】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解析】【分析】(1) 夏至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大的季節,冬至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小的季節,太陽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2)根據高緯度地區相同物體的影子長短的不同判斷;
(3)根據一天中太陽的運動方向確定影子的運動軌跡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B圖旗桿的影子小于A圖旗桿的影子,而夏至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大的季節,此時影子越短,所以圖中A為冬至測繪的,B為夏至測繪的。
(2)高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表現為陽光斜射的厲害,影子的長度更大,所以高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應大于中緯度地區的最小樓間距。
(3)一天中,早上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陽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小明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間測繪得到的旗桿桿頂影子軌跡的是西北-正北-東北,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3.(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為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他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圖甲)。實驗前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使它們處于光具座上的同一高度。
(1)由于實驗時間較長,蠟燭變短,為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的是   ;
A.凸透鏡向上移 B.光屏向下移 C.蠟燭向上移 D.蠟燭向下移
(2)圖乙光屏中央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①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移動適當的距離;
②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只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透鏡應向右移動   厘米。
【答案】C;左;15.0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分析;
(2)①根據凸透鏡成像“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
②當物體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時,會在兩個位置成清晰的實像,即像距和物距交換數值即可。
【解答】(1)蠟燭變短時,相當于火焰向下移動,根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當那么燭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會向上方移動,此時可以將蠟燭向上移,或將凸透鏡向下移,或將光屏向上移,都能使像回到光屏的正中央,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①若將蠟燭向左移動,即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所以應向左調節光屏。
②根據乙圖可知,此時物距的大小為;
像距的大小為;
根據光路是可逆的,當物距和像距交換數值時會再次成清晰的實像,
即當物距為30.0cm,像距為15.0cm時,光屏上還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則透鏡應該移到:10cm+30cm=40.0cm刻度處,
即透鏡應向右移動的距離是40.0cm-25.0cm=15.0cm
24.(2024七下·嵊州期末)為了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兩個木塊A、B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比較   兩次實驗說明: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比較丙、丁兩次實驗,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   (選填“有關”或“無關”);
(3)小明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兩個傳感器可分別顯示拉力和壓力的大小。往沙桶中加減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答案】甲、乙;無關;壓力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2)根據圖片分析丙和丁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3)根據圖片分析沙子質量增大時哪個因素改變即可。
【解答】(1)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壓力相同,只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故選甲、乙兩次實驗;
(2)圖丙、丁兩次實驗中,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只有接觸面積大小不同,但是測力計示數相同說明它們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相同,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3)根據圖片可知,往沙桶中加減沙子,繩子對銅塊的拉力增大,而銅塊對壓力傳感器的壓力減小,那么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25.(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同學做“探究彈簧彈力與彈簧伸長關系”的實驗。先將彈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刻度尺測出彈簧的自然長度L0=3.5cm,再將彈簧的上端掛在鐵架臺上,使彈簧處于豎直狀態(圖a),然后將鉤碼逐個掛在彈簧的下端,測出相應的彈簧總長度L,算出彈簧伸長量x=L-L0,記錄實驗數據,作出彈簧下端所受拉力F隨彈簧伸長量x變化圖像(圖b)。
(1)在彈性限度范圍內,該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彈簧長度增加   cm;
(2)圖b中,直線沒過坐標原點,可能的原因是   ;
A.坐標標度選取不合理 B.鉤碼重力的測量值偏大 C.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
(3)將該彈簧秤豎直放置,未掛重物時,指針與零刻度對齊,懸掛某一重物時(圖c),讀數為3N,此時彈簧總長為   cm。
【答案】2;C;10
【知識點】彈力;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圖b分析解答;
(2)直線沒過坐標原點是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
(3)在實驗室里用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在彈簧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彈簧總長等于原長與伸長的長度之和。
【解答】(1)根據b圖可知,彈簧的原長為0.5cm;受到拉力為1N時長度為2.5N,則當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彈簧長度增;
(2)彈簧豎直懸掛時,由于自身重力會伸長 一些,所以圖(b)中,直線沒過坐標原點,與坐標標度的選取和鉤碼的重力選取無關,故AB不符合題 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根據(1)中分析可知,拉力每增加1N,彈簧長度增加2cm,
該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原理制成的。
則拉力為3N時會增大:2cm×3=6cm;
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6cm+0.5cm=6.5cm;
故彈簧總長。
26.(2024七下·嵊州期末)酵母菌在什么溫度下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某興趣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干酵母少許,與面粉、適量清水充分混合并揉成面團,然后把面團切成等量的4小塊。
②將4小塊面團分別放在4個燒杯中,記錄好面團在燒杯內的體積(一格為20mL),然后蓋上蓋,分別貼上“1號”、“2號”、“3號”、“4號”標簽。
③將1號、2號、3號、4號燒杯分別放在5℃、25℃、45℃和65℃的恒溫裝置中。
④經3-4小時后,觀察面團的變化,記錄如下。
(1)本實驗通過   反映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
(2)根據實驗現象,興趣小組得出結論:酵母菌在   ℃時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3)一位組員發現,“4號”燒杯中面團表面有一層淺黃的硬面(未發酵),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表層溫度過高,殺死了酵母菌 B.表層水分過多,酵母菌缺氧死亡
(4)如果興趣小組要確定酵母菌發酵的最適溫度,接下去的實驗操作是:在   ℃范圍內,每隔5℃設置一個恒溫裝置,重復上述實驗。
【答案】(1)面團體積
(2)45
(3)A
(4)25~45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面團的體積越大,則說明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更好;
(2)根據圖片確定面團的體積最大時對應的溫度即可;
(3)酵母菌在適宜的溫度下活性最強,溫度太高會死亡;
(4)找到現在實驗反映的溫度范圍,然后在這個范圍內減小溫度梯度,增設多個實驗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本實驗通過面團的體積反映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
(2)根據圖片可知,3號燒杯中發酵后面團所占的體積比其他組燒杯中面團所占體積都要大,所以酵母菌在45℃下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3)“一位組員發現,“4號”燒杯中面團表面有一層淺黃的硬面(未發酵),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表層溫度過高,殺死了酵母菌 。
故選A。
(4)由實驗結果可知,發酵的最適溫度存在于25~45℃范圍內,所以我們可以縮小溫度間距,設置在25-45℃之間,每隔5℃設置一個恒溫裝置,重復上述實驗。
(1)由題圖可知,面團前后的變化是在燒杯內所占的體積不同,所以本實驗通過面團的體積反映酵母菌對面粉的發酵效果。
(2)由題圖可知,3號燒杯中發酵后面團所占的體積比其他組燒杯中面團所占體積都要大,所以酵母菌在45℃下對面粉的發酵效果最好。
(3)“4號”燒杯設置的溫度為65℃,面團表面的溫度對于酵母菌來說過高,會將酵母菌殺死,從而使得面團表面形成一層淺黃的未發酵的硬面。
(4)由實驗結果可知,發酵的最適溫度存在于25~45℃范圍內,所以我們可以縮小溫度間距,設置在25-45℃之間,每隔5℃設置一個恒溫裝置,重復上述實驗。
27.(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在B蠟燭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
(3)若甲圖實驗中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離,A蠟燭的像   (選填“向右平移”、“仍在原來位置”或“向左移動”);
(4)若玻璃板是按圖乙所示的方式傾斜放置,那么蠟燭A的像會在圖中的   處(選填“A”、“A2”或“A3”)。
【答案】等效替代法;不能;仍在原來位置;A2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系)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陌生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用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代替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
(2)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像的位置取決于物體的位置和平面鏡所在平面的位置;
(4)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把蠟燭A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實驗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根據題意可知,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的像。
(3)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離,但是平面鏡所在平面的位置不變,因此A蠟燭的像位置不變,仍然在原來位置。
(4)如圖乙所示傾斜,依據平面鏡成像對稱性特點可知,蠟燭A的像在桌面上方,應是圖中的A2。
28.(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他用幾根一端封有相同皮薄膜的玻璃管進行實驗,1-4號管內裝入水,5號管中裝入鹽水,4號管上段較粗,下段與其他管粗細相同。本實驗是通過觀察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來判斷液體壓強的大小。
(1)比較1、2、3號管,可得出的結論是   ;
(2)比較2號和4號管可知:液體產生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重力   (選填“有關”或“無關”);
(3)利用2號和5號管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的   之間的關系;
(4)為了探究液體長度對液體壓強的影響,選用2號和6號管進行實驗,6號管水柱比2號管水柱長,但要控制水柱的   相等。
【答案】相同液體的深度越深,產生的壓強越大;無關;密度;深度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分析實驗1、2、3中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描述結論即可;
(2)根據圖片分析2號和4號管中液體壓強大小以及液體重力大小即可;
(3)根據圖片分析2號和5號管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1、2、3號管中液體密度相同,只有液體深度不同,3號試管液體深度最大,且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最大,可得出的結論是:相同液體的深度越深,產生的液體壓強越大。
(2)2號管和4號管中,4號管中液體的重力更大,但是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相同,液體產生的壓強相同,那么可知: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重力都無關。
(3)2號管和5號管液體的深度相同,只有液體的密度不同,那么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
(4)為了探究液體長度對液體壓強的影響,要控制液體的深度和密度相同,故選用2號管和6號管進行實驗,6號管水柱比2號管水柱長,實驗時需控制兩管水柱的深度相等。
29.(2024七下·嵊州期末)豌豆和桑樹都是江南地區常見的植物,圖1為豌豆花,授粉時,花冠內形成了一個閉合空間,雄蕊的花粉落到柱頭上完成授粉。圖2為桑樹的雄花,圖3為桑樹的雌花,其花粉多而輕。
(1)豌豆的生殖方式為   生殖。(選填“有性”或“無性”)
(2)根據桑樹花的特點,推測桑樹花的傳粉方式為   。(選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
(3)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   發育而來。
(4)豌豆的雌蕊類型為圖5所示,高產豌豆(圖4)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原因可能是   。
【答案】(1)有性
(2)異花傳粉
(3)子房
(4)傳粉不足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2)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異花傳粉的花又分蟲媒花和風媒花。
(3) 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果實,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
(4) 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而來的,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種子由胚珠發育形成;自然狀態下傳粉不足會導致缺粒。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豌豆的生殖過程經過了傳粉和受精過程,即種子中的胚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為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屬于有性生殖。
(2)根據題意可知,桑樹花的花粉多而輕,有利于隨風飄散,即進行異花傳粉。
(3)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4) 豌豆的雌蕊類型為圖5所示,高產豌豆(圖4)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原因可能是傳粉不足。
(1)由題干表述可知,豌豆的生殖過程經過了傳粉和受精過程,種子中的胚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為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屬于有性生殖。
(2)根據雄蕊和雌蕊的有無,花可以分為兩性花、單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時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兩性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單性花,單性花分為雌花和雄花。
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叫做自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叫做異花傳粉;由題干表述可知,桑樹的花屬于單性花,只能進行異花傳粉。
(3)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果實,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因此,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4)果實是由花的子房在傳粉和受精后發育而來的,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種子由胚珠發育形成;自然狀態下傳粉不足會導致缺粒;為了彌補自然狀態下的傳粉不足,常輔以人工輔助授粉。
30.(2024七下·嵊州期末)打陀螺是老少皆宜的健身項目(圖甲),陀螺底部安裝有光亮鋼珠(圖乙)。抽打陀螺,陀螺會高速旋轉起來,如果要使陀螺長時間旋轉,只需間歇性抽打陀螺即可。請根據所學科學知識對陀螺的工作原理作出解釋。
【答案】根據題意可知,因為陀螺具有慣性,所以在不受外力時轉動的陀螺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轉動。底部安裝光亮鋼珠是為了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陀螺和地面的摩擦,使陀螺能更長時間的旋轉。
【知識點】慣性;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慣性的知識,結合減小摩擦力的方法的知識分析解答。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因為陀螺具有慣性,所以在不受外力時轉動的陀螺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轉動。底部安裝光亮鋼珠是為了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陀螺和地面的摩擦,使陀螺能更長時間的旋轉。
31.(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均勻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密度為1000kg/m3,邊長是0.1米。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將甲、乙各切去一半的體積,并將切去的部分疊放在對方剩余部分的上方,甲、乙對地面壓強的變化如表所示。
壓強的變化量(Pa)
甲 0
乙 250
(1)甲的質量為   千克;
(2)甲是沿   方向切去的;
(3)切掉一半之前,甲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帕    
(4)正方體乙的邊長為多少厘米    
【答案】1;水平;1000Pa;20cm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壓強大小比較;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已知甲的邊長求出甲的體積,利用密度計算公式求得甲的質量;
(2)結合分類分析;
(3)根據壓強公式p=ρgh可知甲對地面的壓強;
(4)先求得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和乙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相等,結合乙的壓強的變化量是250Pa及壓強的公式得到乙壓強的變化量,據此求出正方體乙的邊長。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甲的體積為V=L3=(0.1m)3=0.001m3,
則甲的質量為。
答:甲的質量為1千克。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甲對地面壓強的變化量是零,即甲對地面的壓強不變不變。根據可知,甲對地面的壓力不變,甲的底面積不變,那么應該是乙切掉的部分疊放在甲上面,所以沿水平方向切甲。
答:甲是沿水平方向切去的。
(3)上下粗細一致的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切掉一半之前,甲為正方體,則
甲對地面的壓強為。
答:切掉一半之前,甲對地面的壓強為1000Pa。
(4)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和乙切割一半體積的質量相等,
如果水平方向切乙,乙的底面積不變,將甲切掉部分疊放在乙上面,壓力不變,
由可知乙對地面的壓強不變,所以沿豎直方向切乙,
由前面解答可知,甲切掉一半體積的質量和乙切割一半體積的質量相等,
所以原來 甲、乙的質量相等,即
切割前乙對地面的壓力,受力面積為S乙 ,
將乙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的體積,并將甲切去的一半疊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
此時乙對地面壓力為;
受力面積為,由表中數據可知,乙的壓強的變化量是250Pa,
由壓強的公式可得乙壓強的變化量為;
則原來乙的底面積為,
正方體乙的邊長為。
答:正方體乙的邊長為20cm。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崇州市| 静宁县| 玉环县| 沾益县| 旬邑县| 巫溪县| 勃利县| 甘德县| 宜丰县| 毕节市| 定西市| 竹北市| 平山县| 开平市| 德安县| 广德县| 苏尼特右旗| 韶山市| 望江县| 花莲县| 始兴县| 乡宁县| 黄平县| 六安市| 桑日县| 东港市| 古丈县| 怀柔区| 五莲县| 望谟县| 慈溪市| 商城县| 永宁县| 和平区| 怀柔区| 富宁县| 鱼台县| 惠安县| 阿巴嘎旗| 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