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三下·寶安期末)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個過程叫    。
2.(2024三下·寶安期末)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
3.(2024三下·寶安期末)大巴車正在向前行駛,相對路邊的樹來說,車上的小智是   的。(選填“運動”、“靜止”)
4.(2024三下·寶安期末)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它的形狀   。(選填“有關”“無關”)
5.(2024三下·寶安期末)像蠶蛾這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還有   。(列舉一種昆蟲)
6.(2024三下·寶安期末)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部分的運動形式只有一種。(  )
7.(2024三下·寶安期末)搭建“過山車”時,不需要參考設計圖,用已有經(jīng)驗完成即可。(  )
8.(2024三下·寶安期末)如果將雞卵、蛇卵分成一類,將蛙卵、魚卵分成另一類,采取的分類標準應該是“卵外是否有硬殼”。(  )
9.(2024三下·寶安期末)地球與月球、太陽都是球體,但只有太陽會發(fā)光發(fā)熱,只有地球上有生命。(  )
10.(2024三下·寶安期末)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陰天及晚上也能正常使用。(  )
11.(2024三下·寶安期末)同學們在農(nóng)場入口處集合,帶隊老師指著導覽圖(如圖)說第一站去蠶桑館。大家應該(  )就可以到達。
A.先向西走100米,再向西南方向走130米
B.先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200米
C.直接向北走200米
12.(2024三下·寶安期末)蠶的一生從蠶卵開始。蠶卵孵化需要(  )的環(huán)境。
A.陽光充足、高溫
B.透氣避光、溫度適宜
C.水分充足、密封
13.(2024三下·寶安期末)蠶卵孵化后便是——齡蠶——蟻蠶。下列關于飼養(yǎng)蟻蠶的說法或做法正確的是(  )。
A.蟻蠶是白色的,身子很小
B.需要用羽毛將蟻蠶轉(zhuǎn)移到桑葉上
C.沾了水的桑葉可以直接給蟻蠶食用
14.(2024三下·寶安期末)繼續(xù)參觀,小智看到長大的蠶寶寶可愛極了,身體結構也更清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身體兩側的小黑點是氣門,用來呼吸
B.蠶有3對胸足,主要幫助進食和結繭
C.蠶的尾足沒有任何作用
15.(2024三下·寶安期末)小智發(fā)現(xiàn)有些蠶的身體已經(jīng)發(fā)黃且透明,身體稍稍縮短并上下左右來回擺動,說明此時的蠶即將(  )。
A.蛻皮 B.吐絲結繭 C.產(chǎn)卵
16.(2024三下·寶安期末)繼續(xù)往前走, 一個個橢圓形的蠶繭出現(xiàn)在眼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蠶蛹不進食,說明它沒有生命
B.蠶繭可以保護蠶蛹
C.蠶繭能為蠶蛹提供營養(yǎng)
17.(2024三下·寶安期末)當蠶蛹破繭而出變成蠶蛾,蠶的一生就來到了成蟲階段。從幼蟲到蠶蛹再到蠶蛾, 蠶的身體模樣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仍存在一些共同點,包括(  )。
①身體分為頭、胸、腹;②都有3對胸足;③都有腹足;④體色都是白色;⑤都需要進食。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⑤
18.(2024三下·寶安期末)小智在農(nóng)場里還看到了很多動物,下列動物與蠶的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
①蝴蝶;②蜻蜓;③金魚;④奶牛;⑤馬;⑥雞。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19.(2024三下·寶安期末)小智用石磨(如圖)將米研磨成粉末狀,在這個過程中,石磨上a點的運動形式是(  )。
A.振動 B.轉(zhuǎn)動 C.平動
20.(2024三下·寶安期末)接著,大家來到了卡丁車場。5分鐘的時間,小智從起點到終點一共跑了3圈,小慧則跑了2圈,則(  )開卡丁車的速度更快。
A.小智 B.小慧 C.不能確定是誰
21.(2024三下·寶安期末)來到彩虹滑道,小智選了①號滑道(如圖),小慧選了②號滑道,兩個滑道長度及光滑程度一樣。當他們同時滑下去時,小慧最先到達終點,也就是小慧的速度更快。
(1)他們比較快慢的方法是(  )。
A.相同距離,用時少的速度快
B.相同時間,運動距離遠的速度快
C.體重輕的速度快
(2)小慧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小慧體重比小智更輕
B.②號滑道坡度更大
C.小智是滑動,小慧是滾動
22.(2024三下·寶安期末)當“嫦娥六號”沖破大氣層飛向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這是因為地球上有著豐富的(  )。
A.藍色細菌 B.藍色礦物 C.液態(tài)水
23.(2024三下·寶安期末)關于地球,下列現(xiàn)象不能推測地球是球體的是(  )。
A.眺望遠方來的船時,先看到帆頂,再看到船身
B.月食時,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圓形的
C.地球上的土地非常平坦,四四方方
24.(2024三下·寶安期末)“嫦娥六號”成功著陸月背——艾特肯盆地!從傳回的影像能看到月背上有著大小不一的環(huán)形山,這很有可能是(  )形成的。
A.大小不同的隕石撞擊
B.雨水沖刷
C.風沙侵蝕
25.(2024三下·寶安期末)回家路上天色漸暗,今天是農(nóng)歷十五日,小智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26.(2024三下·寶安期末)從地球上觀察,太陽和月球看起來差不多大,是因為(  )。
A.它們實際大小差不多
B.月球離地球近
C.太陽離地球近
27.(2024三下·寶安期末)晚飯后,小智跟爸媽分享今天研學的樂趣。細心觀察生活現(xiàn)象的小智還發(fā)現(xiàn)了一天 中陽光下的影子也會發(fā)生變化。為了探索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小智利用手電筒、圓柱體以及桌面進行了如下實驗。
(1)在“實驗一”中,小智改變的條件是(  )。
A.光源的照射角度
B.光源與遮擋物的距離
C.物體的擺放方式
(2)在“實驗一”中,小智發(fā)現(xiàn)影子的   、   發(fā)生了變化。當手電筒在位置   時(填序號),影子最短。
(3)在“實驗二”中,小智發(fā)現(xiàn)當光源離遮擋物較遠時,影子   ;當光源離遮擋物較近時,影子   。(選填“大”“小”)
(4)通過“實驗三(手電筒在圓柱體的正上方垂直往下照射)”,小智發(fā)現(xiàn)物體的擺放方式不同,所產(chǎn)生影子的形狀   (選填“相同”“不同”):圓柱體在⑧號情況下的影子是   ;在⑨號情況下的影子是   。
A. B.C.
28.(2024三下·寶安期末)意猶未盡的小智拿出前幾天搭建的“過山車”模型,準備進行一番測試改進。
(1)如圖,“過山車”的起點在位置    處,終點在位置   處。(選填“①”“②”)
(2)小智想測量“過山車”軌道的總長,最合適的測量工具是(  )。
A.直尺 B.軟尺 C.三角尺
(3)小智找到一個小正方體和一個小球,他應選擇   ,來模擬“小車”,理由是   。
(4)“小車”從甲運動到乙,運動路線是   ;從丙運動到丁,運動路線是   。
A.曲線 B.直線 C.無法確定
(5)小智想讓“小車”在“過山車”上行駛得更快,他可以(  )。
A.增加甲處高度 B.增加丁處高度 C.增加2個彎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蛻皮
【知識點】蠶的幼蟲的習性
【解析】【分析】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從蟻蠶到蠶吐絲經(jīng)過4 次蛻皮。蠶繭里面還有兩層皮,所以蠶的一生一共蛻6次皮。
2.【答案】月球
【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wèi)星,它圍著地球轉(zhuǎn)。
3.【答案】運動
【知識點】參照物
【解析】【分析】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需選參照物。以路邊的樹為參照物時,大巴車向前行駛,車上的小智隨大巴車一起相對于樹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變化即為運動,所以小智是運動的。
4.【答案】有關
【知識點】斜面
【解析】【分析】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其形狀密切相關。形狀不同,物體的重心位置、與斜面的接觸面積及摩擦力等會不同。例如球形物體易滾動,而立方體可能滑動或靜止,這是因形狀影響了受力和運動方式,故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形狀有關。
5.【答案】蝴蝶
【知識點】昆蟲
【解析】【分析】昆蟲的典型特征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具三對足。蝴蝶符合該特征:頭部有觸角用于感知,胸部三對足支撐身體,翅膀著生于胸部,身體分節(jié)明確,屬于典型昆蟲。
6.【答案】錯誤
【知識點】運動形式
【解析】【分析】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部分可能同時存在多種運動形式。例如人行走時,軀干整體向前平移,而手臂在做擺動,腿部則同時進行平移和旋轉(zhuǎn)動作。這表明物體不同部分可因受力或結構差異呈現(xiàn)不同運動形式,故題干說法錯誤。
7.【答案】錯誤
【知識點】搭建過山車;測試過山車
【解析】【分析】搭建 “過山車” 需科學規(guī)劃,僅靠經(jīng)驗易出現(xiàn)軌道坡度不合理、銜接不流暢等問題,導致模型不穩(wěn)定或無法運行。設計圖能明確軌道走向、坡度和關鍵節(jié)點,確保結構科學。參考設計圖是系統(tǒng)化搭建的基礎,可避免盲目施工,故題干說法錯誤。
8.【答案】正確
【知識點】認識動物的卵
【解析】【分析】雞卵(雞蛋)和蛇卵的卵外有堅硬的鈣質(zhì)外殼,能保護內(nèi)部結構;而蛙卵和魚卵的卵外無硬殼,多為膠質(zhì)膜包裹,結構較柔軟。分類時以 “卵外是否有硬殼” 為標準,可準確將兩類卵區(qū)分開,故題干說法正確。
9.【答案】正確
【知識點】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月球、太陽均為球體。太陽是恒星,通過核聚變發(fā)光發(fā)熱;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自身不發(fā)光發(fā)熱,靠反射太陽光發(fā)亮;地球是行星,具備適宜的溫度、大氣和水等條件,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體。題干表述與天體特征相符,故正確。
10.【答案】錯誤
【知識點】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依靠太陽照射晷針產(chǎn)生的影子位置來計時,其工作依賴陽光。陰天時太陽被云層遮擋,夜晚無太陽光,均無法形成影子,導致日晷無法正常使用。因此題干中 “陰天及晚上也能正常使用” 的說法錯誤。
11.【答案】A
【知識點】描述物體的位置
【解析】【分析】觀察導覽圖可知,蠶桑館位于入口西南方向。圖中明確標注入口到蠶桑館的直線距離為130+100=230米,選項A正確。
12.【答案】B
【知識點】觀察蠶卵
【解析】【分析】蠶卵孵化需要透氣避光且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透氣可保證胚胎呼吸,避光避免強光刺激影響孵化,適宜溫度(通常 20-25℃)能促進胚胎發(fā)育。高溫、陽光直射會破壞胚胎,密封環(huán)境易導致缺氧,水分過多或密封均不利于孵化。選項 B 符合蠶卵孵化的條件,故選 B。
13.【答案】B
【知識點】觀察蠶卵;蠶的幼蟲的習性
【解析】【分析】蟻蠶身體纖弱,用羽毛轉(zhuǎn)移可避免徒手觸碰導致的傷害,B符合科學飼養(yǎng)要求。
14.【答案】C
【知識點】蠶的幼蟲的習性
【解析】【分析】A 正確:蠶身體兩側的小黑點是氣門,連接氣管系統(tǒng),用于呼吸。
B 正確:蠶的 3 對胸足位于胸部,能協(xié)助把持桑葉、進食及結繭時固定絲腺。
C 錯誤:蠶的尾足(腹足)可吸附物體,維持身體平衡,在移動和結繭時起重要作用,并非 “沒有任何作用”。
綜上,不正確的說法為 C。
15.【答案】B
【知識點】蠶的幼蟲的習性;蠶蛹
【解析】【分析】蠶身體發(fā)黃透明、縮短且來回擺動,是即將吐絲結繭的典型特征。此時蠶停止進食,體內(nèi)絲腺發(fā)育成熟,通過擺動頭部分泌蠶絲構建蠶繭。蛻皮前蠶會休眠不動,產(chǎn)卵則是成蟲階段的行為。這些現(xiàn)象與吐絲結繭的特征完全相符,所以選B。
16.【答案】B
【知識點】蠶蛹
【解析】【分析】A 錯誤:蠶蛹雖不進食,但仍有生命活動(如呼吸、代謝),處于變態(tài)發(fā)育階段。
B 正確:蠶繭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蠶蛹,使其免受外界傷害,為發(fā)育提供安全環(huán)境。
C 錯誤:蠶蛹的營養(yǎng)來自幼蟲期積累,蠶繭無法提供營養(yǎng)。B符合題意。
17.【答案】A
【知識點】蠶蛹
【解析】【分析】①正確:幼蟲、蠶蛹、蠶蛾身體均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屬于昆蟲基本特征。
②正確:三者均具 3 對胸足,用于運動或固定(如幼蟲胸足輔助進食,蠶蛾胸足用于爬行)。
③錯誤:蠶蛹和蠶蛾無腹足,僅幼蟲有腹足用于移動。
④錯誤:幼蟲體色多為青白色,蠶蛹為黃褐色,蠶蛾為白色,體色不同。
⑤錯誤:蠶蛹不進食,蠶蛾僅少量吸食液體,并非都需進食。
18.【答案】C
【知識點】卵生
【解析】【分析】蠶的繁殖方式為卵生(通過產(chǎn)卵繁殖)。①蝴蝶、②蜻蜓:均為昆蟲,卵生。③金魚:魚類,卵生。④奶牛、⑤馬:哺乳動物,胎生,與蠶不同。⑥雞:鳥類,卵生。
19.【答案】B
【知識點】運動形式
【解析】【分析】石磨工作時,整體繞中心軸旋轉(zhuǎn),a 點隨石磨做圓周運動,這種運動形式屬于轉(zhuǎn)動。振動是往復運動,平動是物體上各點運動軌跡平行,均與 a 點的運動特征不符。因此,a 點的運動形式為轉(zhuǎn)動,選B。
20.【答案】A
【知識點】速度
【解析】【分析】速度可通過相同時間內(nèi)的路程判斷。5 分鐘內(nèi),小智跑 3 圈,小慧跑 2 圈,小智的路程更長。根據(jù)速度 = 路程 ÷ 時間,時間相同,路程越長速度越快,因此小智的速度更快,選 A。
21.【答案】(1)A
(2)B
【知識點】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解析】【分析】(1)題目中明確兩個滑道長度相同,即運動距離相同。小智和小慧同時滑下,小慧先到達終點,說明她用時更少。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時,相同距離下,用時少的速度更快,這屬于 “相同距離比時間” 的比較方法。
(2)滑道長度和光滑程度相同,速度差異主要由坡度決定。②號滑道坡度更大時,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更大,加速度更大,下滑速度更快,故 B 正確。A 中體重對速度影響較小(非主要因素),C 中兩人均為滑動(無滾動條件),均不符合題意。
22.【答案】C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呈現(xiàn)藍色,主要是因為地表約 71% 被液態(tài)水覆蓋。陽光照射到水面時,波長較長的紅光等被吸收,短波藍光被反射,使地球看起來呈藍色。藍色細菌和藍色礦物分布范圍有限,并非地球呈現(xiàn)藍色的主要原因。因此選 C。
23.【答案】C
【知識點】認識地球的形狀
【解析】【分析】A 中遠方船只先見帆頂后見船身,證明視線被地球曲面遮擋,可推測地球是球體;B 中月食時地球影子始終為圓形,說明地球是球形;C 中 “土地平坦、四四方方” 是直觀感受,與地球球體形狀無關,且地球?qū)嶋H為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因此選 C。
24.【答案】A
【知識點】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主要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在月球形成早期,太陽系內(nèi)小行星等天體頻繁撞擊月球,巨大的撞擊能量使月球表面巖石熔化、噴射,形成環(huán)形山。而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不存在風雨等氣象現(xiàn)象,也就沒有雨水沖刷和風沙侵蝕,所以選 A。
25.【答案】B
【知識點】月相
【解析】【分析】農(nóng)歷十五日時,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日、地、月幾乎成一條直線,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此時看到的月相是滿月,呈現(xiàn)出圓形的完整亮面。B正確。
26.【答案】B
【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
【解析】【分析】太陽直徑約 139.2 萬公里,月球直徑約 3476 公里,實際大小差異巨大。但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38 萬公里,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1.5 億公里。由于月球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兩者通過距離差形成了視覺上的 “等大” 效果,故 B 正確。
27.【答案】(1)A
(2)長度;方向;③
(3)小;大
(4)不同;B;A
【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
【解析】【分析】(1)實驗中若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圓柱體影子的長短、方向會隨之變化;若改變光源與遮擋物距離,影子大小會改變;若改變物體擺放方式,影子形狀可能改變。題目探索的是 “一天中陽光下影子的變化”,其主要由太陽照射角度(東升西落導致)引起,故小智改變的核心條件是光源照射角度,選 A。
(2)影子長短與光源照射角度密切相關。當手電筒(模擬太陽)在位置 ③時,其照射角度接近垂直,圓柱體影子會最短。
(3)影子大小與光源到遮擋物的距離呈負相關。當光源離遮擋物較遠時,光線發(fā)散角度小,遮擋物在桌面形成的影子較小;當光源靠近遮擋物時,光線發(fā)散角度變大,影子會被放大。這類似生活中手電筒貼近物體時影子變大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光影投射的基本規(guī)律。
(4)在“實驗三”中,小智發(fā)現(xiàn)物體的擺放方式不同,所產(chǎn)生影子的形狀不同。圓柱體在⑧號情況下的影子是長方形;在⑨號情況下的影子是圓形。
(1)在“實驗一”中,小智為了探索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改變了光源的照射角度。通過改變光源的照射角度,可以觀察到影子的長度和方向發(fā)生變化。
(2)在“實驗一”中,小智改變了光源的照射角度,發(fā)現(xiàn)影子的長度和方向發(fā)生了變化。當手電筒在位置3時,光源與遮擋物的角度最小,影子最短。
(3)在“實驗二”中,小智發(fā)現(xiàn)當光源離遮擋物較遠時,影子較小;當光源離遮擋物較近時,影子較大。
(4)在“實驗三”中,小智發(fā)現(xiàn)物體的擺放方式不同,所產(chǎn)生影子的形狀不同。圓柱體在⑧號情況下的影子是長方形;在⑨號情況下的影子是圓形。
28.【答案】(1)①;②
(2)B
(3)小球;小球在斜面上容易滾動
(4)B;A
(5)A
【知識點】直線運動;曲線運動
【解析】【分析】(1)過山車運行依賴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起點需高于終點以提供初始動力。圖中①位置明顯高于②,符合起點設置邏輯;②位置為線路末端,地勢最低,是終點的合理位置。這種高低布局確保過山車能借助重力完成全程滑行。(2)過山車軌道多為曲線或不規(guī)則形狀,直尺和三角尺僅適用于測量直線距離,無法貼合曲線軌道。軟尺具有柔韌性,能沿著軌道的彎曲路徑進行測量,從而準確獲取軌道總長,是最合適的工具。
(3)小球與軌道的摩擦為滾動摩擦,摩擦力較小,能更順暢地沿軌道運動,模擬過山車的滑行狀態(tài);而小正方體與軌道是滑動摩擦,阻力大,運動狀態(tài)與實際過山車差異較大。因此小球更適合模擬 “小車”。
(4)由圖可知,從甲到乙的運動路線是直線,從丙到丁的運動路線是曲線。
(5)甲是過山車的起點,因此增加甲處的高度可以使“小車”在軌道上行駛得更快。
(1)“過山車”的起點往往在最高處①,終點在最低處②。
(2)要測量“過山車”軌道的長度,下列工具中合適的是細繩和軟尺,適合測量軌道長度,因為過山車的軌道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所以B符合題意。
(3)小球的形狀和實際過山車的小車更相似,且滾動摩擦力較小,能夠更好地模擬過山車的運動狀態(tài)。
(4)由圖可知,從甲到乙的運動路線是直線,從丙到丁的運動路線是曲線。
(5)甲是過山車的起點,因此增加甲處的高度可以使“小車”在軌道上行駛得更快。
1 / 1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三下·寶安期末)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個過程叫    。
【答案】蛻皮
【知識點】蠶的幼蟲的習性
【解析】【分析】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從蟻蠶到蠶吐絲經(jīng)過4 次蛻皮。蠶繭里面還有兩層皮,所以蠶的一生一共蛻6次皮。
2.(2024三下·寶安期末)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
【答案】月球
【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wèi)星,它圍著地球轉(zhuǎn)。
3.(2024三下·寶安期末)大巴車正在向前行駛,相對路邊的樹來說,車上的小智是   的。(選填“運動”、“靜止”)
【答案】運動
【知識點】參照物
【解析】【分析】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需選參照物。以路邊的樹為參照物時,大巴車向前行駛,車上的小智隨大巴車一起相對于樹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變化即為運動,所以小智是運動的。
4.(2024三下·寶安期末)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它的形狀   。(選填“有關”“無關”)
【答案】有關
【知識點】斜面
【解析】【分析】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其形狀密切相關。形狀不同,物體的重心位置、與斜面的接觸面積及摩擦力等會不同。例如球形物體易滾動,而立方體可能滑動或靜止,這是因形狀影響了受力和運動方式,故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形狀有關。
5.(2024三下·寶安期末)像蠶蛾這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還有   。(列舉一種昆蟲)
【答案】蝴蝶
【知識點】昆蟲
【解析】【分析】昆蟲的典型特征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具三對足。蝴蝶符合該特征:頭部有觸角用于感知,胸部三對足支撐身體,翅膀著生于胸部,身體分節(jié)明確,屬于典型昆蟲。
6.(2024三下·寶安期末)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部分的運動形式只有一種。(  )
【答案】錯誤
【知識點】運動形式
【解析】【分析】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部分可能同時存在多種運動形式。例如人行走時,軀干整體向前平移,而手臂在做擺動,腿部則同時進行平移和旋轉(zhuǎn)動作。這表明物體不同部分可因受力或結構差異呈現(xiàn)不同運動形式,故題干說法錯誤。
7.(2024三下·寶安期末)搭建“過山車”時,不需要參考設計圖,用已有經(jīng)驗完成即可。(  )
【答案】錯誤
【知識點】搭建過山車;測試過山車
【解析】【分析】搭建 “過山車” 需科學規(guī)劃,僅靠經(jīng)驗易出現(xiàn)軌道坡度不合理、銜接不流暢等問題,導致模型不穩(wěn)定或無法運行。設計圖能明確軌道走向、坡度和關鍵節(jié)點,確保結構科學。參考設計圖是系統(tǒng)化搭建的基礎,可避免盲目施工,故題干說法錯誤。
8.(2024三下·寶安期末)如果將雞卵、蛇卵分成一類,將蛙卵、魚卵分成另一類,采取的分類標準應該是“卵外是否有硬殼”。(  )
【答案】正確
【知識點】認識動物的卵
【解析】【分析】雞卵(雞蛋)和蛇卵的卵外有堅硬的鈣質(zhì)外殼,能保護內(nèi)部結構;而蛙卵和魚卵的卵外無硬殼,多為膠質(zhì)膜包裹,結構較柔軟。分類時以 “卵外是否有硬殼” 為標準,可準確將兩類卵區(qū)分開,故題干說法正確。
9.(2024三下·寶安期末)地球與月球、太陽都是球體,但只有太陽會發(fā)光發(fā)熱,只有地球上有生命。(  )
【答案】正確
【知識點】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月球、太陽均為球體。太陽是恒星,通過核聚變發(fā)光發(fā)熱;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自身不發(fā)光發(fā)熱,靠反射太陽光發(fā)亮;地球是行星,具備適宜的溫度、大氣和水等條件,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體。題干表述與天體特征相符,故正確。
10.(2024三下·寶安期末)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陰天及晚上也能正常使用。(  )
【答案】錯誤
【知識點】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依靠太陽照射晷針產(chǎn)生的影子位置來計時,其工作依賴陽光。陰天時太陽被云層遮擋,夜晚無太陽光,均無法形成影子,導致日晷無法正常使用。因此題干中 “陰天及晚上也能正常使用” 的說法錯誤。
11.(2024三下·寶安期末)同學們在農(nóng)場入口處集合,帶隊老師指著導覽圖(如圖)說第一站去蠶桑館。大家應該(  )就可以到達。
A.先向西走100米,再向西南方向走130米
B.先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200米
C.直接向北走200米
【答案】A
【知識點】描述物體的位置
【解析】【分析】觀察導覽圖可知,蠶桑館位于入口西南方向。圖中明確標注入口到蠶桑館的直線距離為130+100=230米,選項A正確。
12.(2024三下·寶安期末)蠶的一生從蠶卵開始。蠶卵孵化需要(  )的環(huán)境。
A.陽光充足、高溫
B.透氣避光、溫度適宜
C.水分充足、密封
【答案】B
【知識點】觀察蠶卵
【解析】【分析】蠶卵孵化需要透氣避光且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透氣可保證胚胎呼吸,避光避免強光刺激影響孵化,適宜溫度(通常 20-25℃)能促進胚胎發(fā)育。高溫、陽光直射會破壞胚胎,密封環(huán)境易導致缺氧,水分過多或密封均不利于孵化。選項 B 符合蠶卵孵化的條件,故選 B。
13.(2024三下·寶安期末)蠶卵孵化后便是——齡蠶——蟻蠶。下列關于飼養(yǎng)蟻蠶的說法或做法正確的是(  )。
A.蟻蠶是白色的,身子很小
B.需要用羽毛將蟻蠶轉(zhuǎn)移到桑葉上
C.沾了水的桑葉可以直接給蟻蠶食用
【答案】B
【知識點】觀察蠶卵;蠶的幼蟲的習性
【解析】【分析】蟻蠶身體纖弱,用羽毛轉(zhuǎn)移可避免徒手觸碰導致的傷害,B符合科學飼養(yǎng)要求。
14.(2024三下·寶安期末)繼續(xù)參觀,小智看到長大的蠶寶寶可愛極了,身體結構也更清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身體兩側的小黑點是氣門,用來呼吸
B.蠶有3對胸足,主要幫助進食和結繭
C.蠶的尾足沒有任何作用
【答案】C
【知識點】蠶的幼蟲的習性
【解析】【分析】A 正確:蠶身體兩側的小黑點是氣門,連接氣管系統(tǒng),用于呼吸。
B 正確:蠶的 3 對胸足位于胸部,能協(xié)助把持桑葉、進食及結繭時固定絲腺。
C 錯誤:蠶的尾足(腹足)可吸附物體,維持身體平衡,在移動和結繭時起重要作用,并非 “沒有任何作用”。
綜上,不正確的說法為 C。
15.(2024三下·寶安期末)小智發(fā)現(xiàn)有些蠶的身體已經(jīng)發(fā)黃且透明,身體稍稍縮短并上下左右來回擺動,說明此時的蠶即將(  )。
A.蛻皮 B.吐絲結繭 C.產(chǎn)卵
【答案】B
【知識點】蠶的幼蟲的習性;蠶蛹
【解析】【分析】蠶身體發(fā)黃透明、縮短且來回擺動,是即將吐絲結繭的典型特征。此時蠶停止進食,體內(nèi)絲腺發(fā)育成熟,通過擺動頭部分泌蠶絲構建蠶繭。蛻皮前蠶會休眠不動,產(chǎn)卵則是成蟲階段的行為。這些現(xiàn)象與吐絲結繭的特征完全相符,所以選B。
16.(2024三下·寶安期末)繼續(xù)往前走, 一個個橢圓形的蠶繭出現(xiàn)在眼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蠶蛹不進食,說明它沒有生命
B.蠶繭可以保護蠶蛹
C.蠶繭能為蠶蛹提供營養(yǎng)
【答案】B
【知識點】蠶蛹
【解析】【分析】A 錯誤:蠶蛹雖不進食,但仍有生命活動(如呼吸、代謝),處于變態(tài)發(fā)育階段。
B 正確:蠶繭的主要作用是保護蠶蛹,使其免受外界傷害,為發(fā)育提供安全環(huán)境。
C 錯誤:蠶蛹的營養(yǎng)來自幼蟲期積累,蠶繭無法提供營養(yǎng)。B符合題意。
17.(2024三下·寶安期末)當蠶蛹破繭而出變成蠶蛾,蠶的一生就來到了成蟲階段。從幼蟲到蠶蛹再到蠶蛾, 蠶的身體模樣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仍存在一些共同點,包括(  )。
①身體分為頭、胸、腹;②都有3對胸足;③都有腹足;④體色都是白色;⑤都需要進食。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⑤
【答案】A
【知識點】蠶蛹
【解析】【分析】①正確:幼蟲、蠶蛹、蠶蛾身體均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屬于昆蟲基本特征。
②正確:三者均具 3 對胸足,用于運動或固定(如幼蟲胸足輔助進食,蠶蛾胸足用于爬行)。
③錯誤:蠶蛹和蠶蛾無腹足,僅幼蟲有腹足用于移動。
④錯誤:幼蟲體色多為青白色,蠶蛹為黃褐色,蠶蛾為白色,體色不同。
⑤錯誤:蠶蛹不進食,蠶蛾僅少量吸食液體,并非都需進食。
18.(2024三下·寶安期末)小智在農(nóng)場里還看到了很多動物,下列動物與蠶的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
①蝴蝶;②蜻蜓;③金魚;④奶牛;⑤馬;⑥雞。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答案】C
【知識點】卵生
【解析】【分析】蠶的繁殖方式為卵生(通過產(chǎn)卵繁殖)。①蝴蝶、②蜻蜓:均為昆蟲,卵生。③金魚:魚類,卵生。④奶牛、⑤馬:哺乳動物,胎生,與蠶不同。⑥雞:鳥類,卵生。
19.(2024三下·寶安期末)小智用石磨(如圖)將米研磨成粉末狀,在這個過程中,石磨上a點的運動形式是(  )。
A.振動 B.轉(zhuǎn)動 C.平動
【答案】B
【知識點】運動形式
【解析】【分析】石磨工作時,整體繞中心軸旋轉(zhuǎn),a 點隨石磨做圓周運動,這種運動形式屬于轉(zhuǎn)動。振動是往復運動,平動是物體上各點運動軌跡平行,均與 a 點的運動特征不符。因此,a 點的運動形式為轉(zhuǎn)動,選B。
20.(2024三下·寶安期末)接著,大家來到了卡丁車場。5分鐘的時間,小智從起點到終點一共跑了3圈,小慧則跑了2圈,則(  )開卡丁車的速度更快。
A.小智 B.小慧 C.不能確定是誰
【答案】A
【知識點】速度
【解析】【分析】速度可通過相同時間內(nèi)的路程判斷。5 分鐘內(nèi),小智跑 3 圈,小慧跑 2 圈,小智的路程更長。根據(jù)速度 = 路程 ÷ 時間,時間相同,路程越長速度越快,因此小智的速度更快,選 A。
21.(2024三下·寶安期末)來到彩虹滑道,小智選了①號滑道(如圖),小慧選了②號滑道,兩個滑道長度及光滑程度一樣。當他們同時滑下去時,小慧最先到達終點,也就是小慧的速度更快。
(1)他們比較快慢的方法是(  )。
A.相同距離,用時少的速度快
B.相同時間,運動距離遠的速度快
C.體重輕的速度快
(2)小慧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小慧體重比小智更輕
B.②號滑道坡度更大
C.小智是滑動,小慧是滾動
【答案】(1)A
(2)B
【知識點】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解析】【分析】(1)題目中明確兩個滑道長度相同,即運動距離相同。小智和小慧同時滑下,小慧先到達終點,說明她用時更少。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時,相同距離下,用時少的速度更快,這屬于 “相同距離比時間” 的比較方法。
(2)滑道長度和光滑程度相同,速度差異主要由坡度決定。②號滑道坡度更大時,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更大,加速度更大,下滑速度更快,故 B 正確。A 中體重對速度影響較小(非主要因素),C 中兩人均為滑動(無滾動條件),均不符合題意。
22.(2024三下·寶安期末)當“嫦娥六號”沖破大氣層飛向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這是因為地球上有著豐富的(  )。
A.藍色細菌 B.藍色礦物 C.液態(tài)水
【答案】C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呈現(xiàn)藍色,主要是因為地表約 71% 被液態(tài)水覆蓋。陽光照射到水面時,波長較長的紅光等被吸收,短波藍光被反射,使地球看起來呈藍色。藍色細菌和藍色礦物分布范圍有限,并非地球呈現(xiàn)藍色的主要原因。因此選 C。
23.(2024三下·寶安期末)關于地球,下列現(xiàn)象不能推測地球是球體的是(  )。
A.眺望遠方來的船時,先看到帆頂,再看到船身
B.月食時,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圓形的
C.地球上的土地非常平坦,四四方方
【答案】C
【知識點】認識地球的形狀
【解析】【分析】A 中遠方船只先見帆頂后見船身,證明視線被地球曲面遮擋,可推測地球是球體;B 中月食時地球影子始終為圓形,說明地球是球形;C 中 “土地平坦、四四方方” 是直觀感受,與地球球體形狀無關,且地球?qū)嶋H為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因此選 C。
24.(2024三下·寶安期末)“嫦娥六號”成功著陸月背——艾特肯盆地!從傳回的影像能看到月背上有著大小不一的環(huán)形山,這很有可能是(  )形成的。
A.大小不同的隕石撞擊
B.雨水沖刷
C.風沙侵蝕
【答案】A
【知識點】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主要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在月球形成早期,太陽系內(nèi)小行星等天體頻繁撞擊月球,巨大的撞擊能量使月球表面巖石熔化、噴射,形成環(huán)形山。而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不存在風雨等氣象現(xiàn)象,也就沒有雨水沖刷和風沙侵蝕,所以選 A。
25.(2024三下·寶安期末)回家路上天色漸暗,今天是農(nóng)歷十五日,小智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答案】B
【知識點】月相
【解析】【分析】農(nóng)歷十五日時,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日、地、月幾乎成一條直線,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此時看到的月相是滿月,呈現(xiàn)出圓形的完整亮面。B正確。
26.(2024三下·寶安期末)從地球上觀察,太陽和月球看起來差不多大,是因為(  )。
A.它們實際大小差不多
B.月球離地球近
C.太陽離地球近
【答案】B
【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
【解析】【分析】太陽直徑約 139.2 萬公里,月球直徑約 3476 公里,實際大小差異巨大。但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38 萬公里,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1.5 億公里。由于月球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兩者通過距離差形成了視覺上的 “等大” 效果,故 B 正確。
27.(2024三下·寶安期末)晚飯后,小智跟爸媽分享今天研學的樂趣。細心觀察生活現(xiàn)象的小智還發(fā)現(xiàn)了一天 中陽光下的影子也會發(fā)生變化。為了探索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小智利用手電筒、圓柱體以及桌面進行了如下實驗。
(1)在“實驗一”中,小智改變的條件是(  )。
A.光源的照射角度
B.光源與遮擋物的距離
C.物體的擺放方式
(2)在“實驗一”中,小智發(fā)現(xiàn)影子的   、   發(fā)生了變化。當手電筒在位置   時(填序號),影子最短。
(3)在“實驗二”中,小智發(fā)現(xiàn)當光源離遮擋物較遠時,影子   ;當光源離遮擋物較近時,影子   。(選填“大”“小”)
(4)通過“實驗三(手電筒在圓柱體的正上方垂直往下照射)”,小智發(fā)現(xiàn)物體的擺放方式不同,所產(chǎn)生影子的形狀   (選填“相同”“不同”):圓柱體在⑧號情況下的影子是   ;在⑨號情況下的影子是   。
A. B.C.
【答案】(1)A
(2)長度;方向;③
(3)小;大
(4)不同;B;A
【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
【解析】【分析】(1)實驗中若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圓柱體影子的長短、方向會隨之變化;若改變光源與遮擋物距離,影子大小會改變;若改變物體擺放方式,影子形狀可能改變。題目探索的是 “一天中陽光下影子的變化”,其主要由太陽照射角度(東升西落導致)引起,故小智改變的核心條件是光源照射角度,選 A。
(2)影子長短與光源照射角度密切相關。當手電筒(模擬太陽)在位置 ③時,其照射角度接近垂直,圓柱體影子會最短。
(3)影子大小與光源到遮擋物的距離呈負相關。當光源離遮擋物較遠時,光線發(fā)散角度小,遮擋物在桌面形成的影子較小;當光源靠近遮擋物時,光線發(fā)散角度變大,影子會被放大。這類似生活中手電筒貼近物體時影子變大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光影投射的基本規(guī)律。
(4)在“實驗三”中,小智發(fā)現(xiàn)物體的擺放方式不同,所產(chǎn)生影子的形狀不同。圓柱體在⑧號情況下的影子是長方形;在⑨號情況下的影子是圓形。
(1)在“實驗一”中,小智為了探索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改變了光源的照射角度。通過改變光源的照射角度,可以觀察到影子的長度和方向發(fā)生變化。
(2)在“實驗一”中,小智改變了光源的照射角度,發(fā)現(xiàn)影子的長度和方向發(fā)生了變化。當手電筒在位置3時,光源與遮擋物的角度最小,影子最短。
(3)在“實驗二”中,小智發(fā)現(xiàn)當光源離遮擋物較遠時,影子較小;當光源離遮擋物較近時,影子較大。
(4)在“實驗三”中,小智發(fā)現(xiàn)物體的擺放方式不同,所產(chǎn)生影子的形狀不同。圓柱體在⑧號情況下的影子是長方形;在⑨號情況下的影子是圓形。
28.(2024三下·寶安期末)意猶未盡的小智拿出前幾天搭建的“過山車”模型,準備進行一番測試改進。
(1)如圖,“過山車”的起點在位置    處,終點在位置   處。(選填“①”“②”)
(2)小智想測量“過山車”軌道的總長,最合適的測量工具是(  )。
A.直尺 B.軟尺 C.三角尺
(3)小智找到一個小正方體和一個小球,他應選擇   ,來模擬“小車”,理由是   。
(4)“小車”從甲運動到乙,運動路線是   ;從丙運動到丁,運動路線是   。
A.曲線 B.直線 C.無法確定
(5)小智想讓“小車”在“過山車”上行駛得更快,他可以(  )。
A.增加甲處高度 B.增加丁處高度 C.增加2個彎道
【答案】(1)①;②
(2)B
(3)小球;小球在斜面上容易滾動
(4)B;A
(5)A
【知識點】直線運動;曲線運動
【解析】【分析】(1)過山車運行依賴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起點需高于終點以提供初始動力。圖中①位置明顯高于②,符合起點設置邏輯;②位置為線路末端,地勢最低,是終點的合理位置。這種高低布局確保過山車能借助重力完成全程滑行。(2)過山車軌道多為曲線或不規(guī)則形狀,直尺和三角尺僅適用于測量直線距離,無法貼合曲線軌道。軟尺具有柔韌性,能沿著軌道的彎曲路徑進行測量,從而準確獲取軌道總長,是最合適的工具。
(3)小球與軌道的摩擦為滾動摩擦,摩擦力較小,能更順暢地沿軌道運動,模擬過山車的滑行狀態(tài);而小正方體與軌道是滑動摩擦,阻力大,運動狀態(tài)與實際過山車差異較大。因此小球更適合模擬 “小車”。
(4)由圖可知,從甲到乙的運動路線是直線,從丙到丁的運動路線是曲線。
(5)甲是過山車的起點,因此增加甲處的高度可以使“小車”在軌道上行駛得更快。
(1)“過山車”的起點往往在最高處①,終點在最低處②。
(2)要測量“過山車”軌道的長度,下列工具中合適的是細繩和軟尺,適合測量軌道長度,因為過山車的軌道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所以B符合題意。
(3)小球的形狀和實際過山車的小車更相似,且滾動摩擦力較小,能夠更好地模擬過山車的運動狀態(tài)。
(4)由圖可知,從甲到乙的運動路線是直線,從丙到丁的運動路線是曲線。
(5)甲是過山車的起點,因此增加甲處的高度可以使“小車”在軌道上行駛得更快。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桐城市| 湘西| 邢台县| 始兴县| 琼结县| 郓城县| 丹江口市| 揭西县| 兴业县| 平定县| 鄂温| 顺昌县| 衡阳县| 宝鸡市| 长泰县| 台湾省| 威信县| 澜沧| 武汉市| 扶绥县| 武隆县| 旬邑县| 庆城县| 华池县| 贺兰县| 原平市| 平泉县| 古交市| 剑川县| 安龙县| 南江县| 双流县| 安化县| 抚顺市| 龙陵县| 临江市| 新龙县| 安庆市| 南昌县|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