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粵教粵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1.三年1班某科學小組探究“沙質土、壤土、黏質土”的滲水性實驗,如圖所示,請你按要求完成填空。實驗結束后發現:①號量杯中的水量最多,②號量杯中的水量居中,③號量杯中的水量最少。同學們,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分析:①號土壤是 ,它的顆粒比較 (填“大”或“小”)。高粱、豆類等農作物適宜種植在 號實驗土壤里;荷花、蘆葦等植物適宜種植在 號實驗土壤里;蚯蚓喜歡生活在能較好地保持水分又具有良好透氣性的 號實驗土壤里。下雨后,蚯蚓會從地下爬到地面上來,是因為土壤中 較少。“落葉歸根”反映的是這樣的現象;落葉落入土壤,成為蚯蚓或微生物的食物,在它們的幫助下,落葉慢慢腐爛,逐漸變成 ,使土壤更肥沃。(選填“水”、“腐殖質”、“空氣”)2.實驗題。1.實驗名稱:比較沙質土、壤土、黏質土的保水性。2.準備的實驗物品:量筒、燒杯、紗布、塑料過濾器、三種土壤。3.實驗過程:(1)將三種土壤分別裝入三個塑料過濾器中,要求數量( )。(2)分別用燒杯量取150毫升水加入裝有土壤的過濾器,注意加( )量的水。(3)靜置一段時間,用量筒量取下面杯中水的多少——( )的多少。4.實驗結論:(1)沙質土滲水( ),保水性( )。(2)黏質土滲水( ),保水性( )。(3)壤土的滲水性與保水性( )。3.請同學們回憶土壤中有什么實驗。(1)把土壤放在手中捻一捻,感覺到了土壤的濕潤,說明土壤中有 。(2)攪拌水中的土壤,發現水面上漂浮著一些枯枝爛葉及小動物的殘骸,將來它們會變成土壤中的 。(3)靜置一段時間,土壤出現了 現象。(4)研究發現,土壤中的不同顆粒都是由巖石 形成的。(5)實驗結束后,我們將燒杯中的士壤( )。A.倒在花壇里 B.倒在垃圾桶里 C.倒在水槽里4.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的滲水性實驗。實驗內容 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的滲水性實驗目的 了解各種土的滲水性實驗材料 漏斗(75毫升)、量筒(100毫升)、水、三種不同種類的土壤實驗步驟 (1)在盛有土壤的漏斗中緩慢倒入80毫升水 (2)觀察漏斗下面量筒中經過土壤濾出的水量是多少實驗現象 (3)結論 (4)沙質土的滲水性 ,保水性: (5)黏質土的滲水性 ,保水性。(6)通過以上實驗探究發現,花生、薯類這樣的農作物更適合 的土壤。像荷花、水稻適合 的土壤。5.實驗目的:驗證人體呼出氣體成分。實驗器材:澄清石灰水、甲、乙試管、潔凈玻璃管2支實驗過程:①將準備好的澄清石灰水分別倒入甲、乙試管中,②用潔凈玻璃管插入乙試管的石灰水中,輕輕吹氣,反復吹一段時間。③將潔凈玻璃管插入甲試管(1)實驗現象:觀察甲、乙兩試管中的石灰水有什么不同?甲試管: ;乙試管: 。(2)實驗結果: 。6.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根據圖中提示回答下列問題。(1)我們準備好 、 、 等食物。(2)根據上圖我們使用的檢測液體是 。(3)我們把 滴在上圖中的食物上,發現黃褐色的 變成 。(4)實驗結論是 。7.實驗名稱:食物中含有淀粉實驗材料: 碘酒、滴管、鑷子、一次性杯子、小刀、面包、蘋果、梨、香蕉實驗過程: 將面包等4種食物各切一小片平鋪桌面上,依次將碘酒滴2滴在上面,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1)觀察到面包表面慢慢出現藍黑色或藍紫色。說明了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淀粉。 (2)觀察到蘋果、香蕉表面出現較少的藍色物質。說明了這些食物中含有少量淀粉。(3)觀察到梨表面還是棕色。說明這些食物中不含有淀粉。實驗原理:實驗結論:8.為了研究植物根、莖、葉在植物生長的作用,樂樂參照書本設置了實驗裝置。(1)在探究根的作用時(如圖),樂樂在水面中滴加了植物油,植物油的作用是 。樂樂還在水面處畫了一條紅線,畫紅線的目的是 。(2)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的水位會降低,說明植物的根具有 作用。(3)在研究植物莖作用時,樂樂將植物的莖放入紅墨水中浸泡(如圖1),一段時間后會觀察到莖和葉會變成紅色,說明植物的莖具有 作用。(4)在研究植物葉作用時,樂樂使用透明塑料袋包裹住植物的葉子(如圖2),一段時間后發現塑料袋上面出現很多小水滴,說明植物的葉子具有 的作用。(5)綜合上述現象,樂樂猜測水在植物中的傳遞路徑是 。9.某實驗研究小組做了一個研究植物的實驗,他們做了以下事情:A.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B.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C.選擇一個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D.觀察試管中的水量有什么變化。(1)以上實驗的步驟順序被打亂,正確的實驗步驟應該是( )。A.C—B—A—D B.C—A—B—D C.A—B—C—D(2)這個實驗研究的內容是( )。A.植物葉的光合作用 B.植物種子的萌發條件 C.植物根的吸收作用(3)在水面滴一些植物油是為了( )。A.增加營養 B.防止試管中的水蒸發 C.觀察起來更清楚(4)在水面處做好標記是為了( )。A.能清楚地觀察到水面的變化 B.能區分不同的植物 C.能區分不同的小組(5)如果一天后觀察到水面有明顯下降,說明植物的( )。A.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B.根沒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C.葉能進行光合作用10.把一棵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如圖),觀察試管中的水量變化。(1)在水面上滴植物油的目的是( )。A.植物生長需要B.方便觀察水量變化C.防止試管里的水分蒸發到空氣中(2)用紅色記號筆在試管外壁水面的位置畫線,目的是( )。A.試管美觀 B.固定植物 C.方便觀察水量的變化(3)過一段時間后,試管里的水量( )。A.不變 B.增加了 C.減少了(4)這個實驗說明根的作用是( )。A.儲藏水分 B.吸收水分 C.固定植物11.實驗題目: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我的猜想:植物的根有 的作用實驗材料:試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葉的小植物等實驗步驟:請按正確的操作方法為下列步驟排序。(1)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2)觀察試管中的水量有什么變化。(3)選擇一株帶根的植物。(4)在水面上滴食用油,使水不會蒸發到空氣中,并在水面處的試管上做標記。正確順序: 。我的發現: 。實驗結論:根不僅能把植物體固定在地上,還能 。12.根據情境回答問題,將答案填寫在橫線上。(1)暑假里,奇奇和家人來到了海南旅游。在海灘上,奇奇感覺到從海面上吹來了陣陣涼風。他查閱了有關資料發現:白天,在陽光照射下,陸地升溫快,陸地上的氣溫比海面上 ,陸地上的熱空氣不斷上升,海面上的冷空氣便不斷地流動到陸地上來補充,這就形成了從海洋吹向陸地的海風。(2)為了驗證這發現,奇奇準備了如下圖的裝置:一個側面有管口的無蓋塑料瓶蠟燭、小紙條和線香,進行了風的形成模擬實驗,在外界空間無風的情況下,進行了觀察。如圖1,不點燃蠟燭,把點燃的線香放在裝置側面的管口邊,線香的煙會向哪個方向飄(流動)?請用帶箭頭的線條在圖1中畫出來。此時,將小紙條放在瓶口上方,紙條是否會飄動?你的推測是:紙條_________。(3)如圖2,點燃蠟燭,把點燃的線香放在裝置側面的管口邊,線香的煙會向哪個方向飄(流動)?請用帶箭頭的紙條在圖2中畫出來。此時,將小紙條放在瓶口上方,紙條是否會飄動?你的推測是:紙條_________。(4)實驗中蠟燭產生的熱能造成了 的差異,從而使空氣流動形成了風。自然界中,這種熱能是由 提供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頁,共6頁第5頁,共6頁《粵教粵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參考答案1. 沙質土 大 ③ ③ ② 空氣 腐殖質2. 一樣多 相同 通過土壤滲出水 多 差 少 好 居中3.(1)水分(2)腐殖質(3)分裂(4)風化(5)A4. 沙質土里的水滲到量筒里的多,黏質土里的水滲下來的少,壤土介于沙質土和黏質土之間 好 差 差 好 沙質土 黏質土5. 石灰水無明顯變化(或澄清) 石灰水變渾濁 證明了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6. 饅頭 米飯 蘋果 碘液 碘液 碘液 藍紫色 淀粉遇到碘液顏色變藍,說明碘液可以測試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7. 淀粉遇棕色碘酒會變藍紫色。 食物不同,淀粉的含量也不同。8.(1) 減少水分蒸發 做好水位標記(2)吸收水分(3)運輸水分(4)蒸騰(5)根→莖→葉9.(1)B(2)C(3)B(4)A(5)A10.(1)C(2)C(3)C(4)B11. 吸收水分 (3)(1)(4)(2) 試管中的水在慢慢減少 吸收水分12.(1)溫度高(2)不飄動(3)飄動(4) 溫度 太陽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