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粵教粵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1.植物興趣小組對校園池塘里的植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并制作如下記錄表格。植物名稱 生長特點荷花 根莖扎入泥中生長,上部植株挺出水面王蓮 根莖扎入泥中生長,葉片漂浮于水面上金魚藻 整棵植株沉入水中鳳眼蓮 整棵植株漂浮于水面之上(1)從它們的生長環境來看,以上植物都屬于 (填“水生植物”或“陸生植物”)。(2)為了適應水生環境,荷花的葉柄內部為 (填“實心”或“空心”)結構。(3)根據其生長特點來判斷,荷花屬于( )。A.挺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浮葉植物(4)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金魚藻屬于沉水植物,它的生長不需要氧氣B.鳳眼蓮屬于漂浮植物,在河道生長會淤塞河道C.王蓮生長著巨大的葉片(5)不適合種植在校園池塘里的植物是( )。A.梭魚草 B.月季 C.芡實2.思思和小維在種植過程中定期測量鳳仙花的“身高”,并繪制成折線統計圖。請你認真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統計圖,我們發現鳳仙花在出土后的高度變化規律是( )。A.一直勻速生長B.先長得快,再長得慢C.先長得慢,再長得快(2)根據鳳仙花生長統計圖,植株在第10周開始,最有可能發生的變化是( )。A.發芽 B.開花 C.凋謝(3)請你按照順序排列鳳仙花的生命周期: → → → → → 。(填字母)A.種子的萌發 B.衰老死亡 C.植株生長發育 D.傳粉受精 E.結果 F.開花(4)在種植鳳仙花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新的科學發現嗎?請結合你的種植和觀察經歷談談你的感受。3.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安安進行了以下探究:將一個乒乓球放在桌子中間,用手將乒乓球沿著桌面推出,觀察乒乓球的運動路線。(1)安安發現乒乓球在桌面運動的狀態是 (選填“滑動”或“滾動”)。(2)請在圖中畫出乒乓球從桌子中間運動到地面上的整個運動路線。(3)在實驗中,安安認為可以讓乒乓球從桌子邊沿自由落下,此時小球落下的運動路線是 (選填“直線”或“曲線”),說明同一物體的運動路線也可以有不同。4.比較小車在不同材質的水平面上滑動的距離。(1)將小車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落,我們觀察小車在三種水平面上的運動距離,用尺子測量后發現,小車運動距離由遠及近依次是在木板表面、棉布表面、毛巾表面。(2)根據以上可知:小車運動時的路面越光滑,小車運動距離越 ;路面越 ,小車運動距離越 。(3)小車最后都因受到摩擦力而停下來,如果小車與水平面之間沒有摩擦力,那么小車會 ,它的運動狀態 (“會”或“不會”)改變。(4)在進行此次探究時,應多做幾次求平均值,這樣的目的是為了 。5.實驗:關于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是否有關的實驗。(1)實驗必須具備的不同因素: 。(2)實驗必須具備的相同因素: 、物體的運動方式。(3)實驗過程:①把小車分別放在粗糙和光滑的表面上,用測力計勻速拉動小車,測出摩擦力。②反復做幾次并記錄、比較。(4)實驗結論:物體間接觸面 ,摩擦力大;物體間接觸面 ,摩擦力 。6.通過測量時間和距離,可以準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測量兩輛小車行駛相同距離所需要的時間和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距離,得出實驗結論。實驗材料:小車1、小車2實驗1:測量兩輛小車行駛1米所需要的時間,比較哪輛小車運動得更快,做好記錄。實驗1:實驗記錄單車輛 行駛距離(米) 所需要的時間(秒)小車1 1 4小車2 1 6(1)實驗結論: 。實驗2:測量兩輛小車在15秒內行駛的距離,比較哪輛小車運動得更快, 做好記錄。實驗2:實驗記錄單車輛 行駛時間(秒) 行駛的距離(米)小車1 1.5 1.5小車2 1.5 1.2(2)實驗結論: 。7.實驗目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1)實驗器材:測力計、帶小鉤的小木箱、一塊平滑的木板、一塊覆蓋毛巾的木板。(2)實驗步驟:1.用測力計在平滑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小木箱,記下測力計的讀數。用測力計在覆蓋毛巾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小木箱記下測力計的讀數。(3)實驗現象: 。(4)實驗結論 。(5)這一實驗中,相同的條件是 ,變化的條件是 。8.關于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是否有關的實驗(1)實驗必須具備的不同條件 。(2)實驗必須具備的相同條件 。(3)實驗過程:①把小車放在 的表面上,用彈簧秤拉動小車,測出 。②把小車放在 的表面上,用彈簧秤拉動小車,測出摩擦 。③反復做幾次并記錄、比較。(4)實驗現象: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 。(5)實驗結論: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 。9.四(2)班的學生利用自制的簡易日晷探究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并在連續時間內相隔一定的時間測量晷針影子的長度。測量序號 1 2 3 4 5 6 7影長/厘米 25 23 20 17 13 6(1)四(2)班是在( )開始進行實驗的。A.上午 B.中午 C.下午(2)從上面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第6次測量時影子的長度可能為( )厘米。A.14 B.5 C.10(3)第二天,同學們繼續探究影子的變化。他們在陽光下測得旗桿的影子長2米,過了一會兒,旗桿的影子變長了(如下圖)。這種現象發生在( )。A.上午 B.下午 C.中午(4)他們發現陽光下不同長度的物體在同一時刻形成影子的規律是( )。A.方向相同,長短也相同 B.方向不同,長短也不同 C.方向相同,長短不同(5)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變化是有規律的結論,請你寫出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從早到晚的變化規律: 。10.小蘭同學用自制的日晷探究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下表是她記錄的影子變化數據。時間(時)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影長(厘米) 60 35 22 11 6 11 22 35 60(1)從表中發現, 時影子最短。16時以后,物體的影子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0厘米。(2)從實驗中可以知道,決定同一物體影子長短的是 。(3)小蘭在觀察記錄的同時,給旁邊一棵樹拍下了五張照片,根據影子變化特點,按時間順序排列是 。11.材料1:某科學小組為了研究陽光下影子的變化,在平地上豎直插了一根竹竿,陽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下表是他們在4小時內測量的竹竿影子長度變化的數據(從北京時間上午9:30開始記錄第一次影長,然后每隔30分鐘測量一次影子的長度)。測量次數 1 2 3 4 5 6 7 8 9影長(厘米) 90 60 45 35 30 25 30 35 45記錄時間 9:30 …… …… …… …… …… …… …… 13:30根據材料回答下面的問題。(1)觀察上表,在這段時間里,影子最長是北京時間 時:第 次影子最短,是北京時間 時。(2)總結這段時間影子長度變化的規律: 。實驗:制作觀測儀,探究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規律12.正確的實驗步驟是(1)( )→(2)( )→(3)( )→(4)( )A.在吸管中穿進一根長棉線,并用橡皮泥封住吸管的一端,將橡皮泥固定在方向板的中心,保持吸管要和地面垂直,制作出觀測儀。B.在9時、11時、13時、15時、17時的時候將棉線拉直到竿影末端,用量角器分別測量出太陽高度角,記錄太陽高度角和太陽方向。C.準備一支吸管、一根長棉線、橡皮泥、方向板、指南針和量角器。D.把觀測儀放在陽光下,并利用指南針調準方向板的方向,分別觀測一天中9時、11時、13時、15時、17時太陽高度角和太陽方向。13.實驗結論是( )。A.太陽東升西落,陽光和地面呈現的夾角從小變大,再由大變小。B.太陽東升西落,陽光和地面呈現的夾角從大變小,再由小變大。14.實驗目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1)實驗器材:測力計、帶小鉤的小木箱、一塊平滑的木板、一塊覆蓋毛巾的木板。(2)實驗步驟:1.用測力計在平滑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小木箱,記下測力計的讀數。用測力計在覆蓋毛巾的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小木箱記下測力計的讀數。(3)實驗現象: 。(4)實驗結論 。(5)這一實驗中,相同的條件是 ,變化的條件是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頁,共6頁第5頁,共6頁《粵教粵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參考答案1.(1)水生植物(2)空心(3)A(4)A(5)B2.(1)B(2)B(3) A C F D E B(4)在種植鳳仙花的過程中,我發現了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植株的生長速度在不同階段有所不同,開花后需要傳粉才能結果。通過觀察,我更加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并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3.(1)滾動(2)(3)直線4. 遠 粗糙 近 一直前進 不會 減小誤差,讓數據更可靠5. 接觸面光滑程度 物體重量 粗糙 光滑 小6. 距離相同,小車行駛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時間相同,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速度越快。7. 在覆蓋毛巾的木板上拉小木箱時,測力計的讀數大。 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小木箱重量相同,拉力方向和運動速度相同 兩塊木板表面粗糙的程度不同。8. 接觸面光滑程度 物體重量、物體運動方式 光滑 摩擦力 粗糙 摩擦力 小 大 小 大9.(1)A(2)C(3)B(4)C(5)長→短→長10. 12 大于 太陽高度 bdace11. 9:30 6 12 影子由長變短再變長12. C A D B 13.B 14. 在覆蓋毛巾的木板上拉小木箱時,測力計的讀數大 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小木箱重量相同,拉力方向和運動速度相同 兩塊木板表面粗糙的程度不同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