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粵教粵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1.下列水生植物中,葉片漂浮于水面的是( ) 。A.金魚藻 B.睡蓮 C.荷花2.枝條上有刺的植物是( ) 。A.葡萄 B.茉莉 C.月季3.金魚藻真有趣,我想去看看,那我要去哪個分區找?( )A.水生植物區 B.溫室植物區 C.陰生植物區4.下面植物既是草本植物,也是水生植物的是( )。A.睡蓮 B.狗尾草 C.醡漿草5.下列屬于喬木的是( ) 。A.狗尾草 B.月季 C.楊樹6.關于植物的器官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生植物的根系都很發達,便于從水里吸取養分B.月季的莖比松柏的莖要高大C.一般的植物都有根莖葉7.下列植物不屬于水生植物的是( )。A.野菱 B.鴨舌草 C.月季8.下列植物哪些有爬墻虎的特征( )。A.玫瑰 B.牽牛花 C.玉米9.爺爺告訴曉東,老家的籬笆爬滿了一種植物,開花且有“藤”,它可能是( )。A.睡蓮 B.豌豆 C.慈姑10.下列植物中,生長在池塘里的是( )。A.槐樹 B.荷花 C.白蘭11.下列植物屬于灌木的是( )。A.月季 B.葉下珠 C.蔓花生12.某種植物的植株高大,有明顯且堅硬的主干。它是( )。A.喬木 B.藤本植物 C.草本植物13.像葡萄一樣長有卷須的植物是( )。A.爬墻虎 B.常春藤 C.豌豆14.下列植物不是常見的喬木的是( )。A.王蓮 B.松柏 C.銀杏15.關于睡蓮和荷花等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境的器官描述正確的是( )。A.荷花地下根狀莖,橫切面沒有通氣孔B.水生植物的通氣組織還可以增加浮力,維持植物體平衡C.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主要在吸收水分和養分16.植食性動物是( )。A.黃鸝鳥 B.川金絲猴 C.樹蛙17.蠶攝取水分的方式是( )。A.直接飲水攝取 B.從食物中獲取C.既可直接飲水攝取,又可從食物中獲取18.下列動物中,用肺呼吸的是( ) 。A.金魚 B.青蛙 C.兔子19.雜食性動物是( )。A.倉鼠 B.棕熊 C.蜥蜴20.有一種動物被稱作“森林的醫生”,用堅硬的喙鑿開樹皮,伸出尖端帶鉤的長長的舌頭將昆蟲鉤進口中,足有四趾,趾端有尖利的鉤爪,適于抓住樹皮。這種動物可能是( )。A.啄木鳥 B.青蛙 C.貓21.下列不屬于動物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物質的是( )。A.維生素 B.水分 C.二氧化碳22.( )不是動物生存必需的物質。A.水分 B.食物 C.衣服23.有一種動物善于跳躍,甩出長長的舌頭把小飛蛾卷進嘴里。這種動物可能是( )。A.啄木鳥 B.青蛙 C.貓24.動物搭建巢穴利用的材料通常不會是( )。A.容易找到的 B.周邊的 C.遠方的25.空氣進入動物肺中的途徑是( )。A.氣管→鼻腔→肺 B.鼻腔→氣管→肺C.鼻腔→肺→氣管26.哪種動物要冬眠?( )A.熊 B.雞 C.布谷鳥27.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是構成動物身體的主要成分,也是動物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B.營養物質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在動物體內被輸送到身體各處C.沒有水,生命活動也能正常進行28.下列物體的運動路線屬于直線運動的是( )。A.用手推木箱 B.青蛙跳躍 C.蕩秋千29.在相同斜面上的運動方式相同的一組是( )。A.小木塊和圓柱形水彩筆 B.方文具盒和小木塊 C.乒乓球和文具盒30.空氣和水由于流動所具有的能量屬于( )。A.流動能 B.化學能 C.動能31.小科和爸爸比賽跑步,跑相同的距離,小科用時2分鐘,爸爸用時1分鐘。在這場跑步比賽中,( )。A.小科跑得快 B.爸爸跑得快 C.兩人一樣快32.小軍把鑰匙插進鎖孔,向左一轉,鎖開了,鑰匙的運動形式是( )。A.平動 B.轉動 C.擺動33.下列運動的物體中,( )與其他物體運動方式不同。A.草地上滾動的皮球 B.擺動的秋千 C.擺動的鐘擺34.微波、X光所具有的能量都屬于( )。A.電磁能 B.聲能 C.光能35.宇航員乘坐的返回艙在飛回地球大氣層時會產生極大的熱量而發光,這是因為( )的作用。A.重力 B.反沖力 C.摩擦力36.若地球上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現象可能會發生的是( )。A.自行車無法正常騎行 B.水從靜止的水杯中飛出 C.物體將漂浮在空中37.人們搬運物體時,在物體下面放上滾木,是為了( )。A.增大摩擦 B.省力 C.避免貨物損壞38.雪天路滑,汽車行駛時在輪胎上綁上鐵鏈,是為了( )。A.增大摩擦力 B.減小摩擦力 C.增加載重量39.小可在設計制作用橡皮筋驅動的小車時,發現制作的小車輪胎容易打滑。下列改進措施最佳的是( )。A.增加橡皮筋的數量,以增大驅動力B.輪胎設計得盡量粗糙一些, 以增大摩擦力C.車身盡量設計得再小巧一些,以減小小車的重量40.我們在研究“小車運動距離與橡皮筋纏繞圈數的關系”時,發現小車車輪容易打滑,以下改進方法合理的是( )。A.增加橡皮筋的纏繞圈數 B.減輕小車的重量 C.增加小車的重量41.給家里的汽車安裝上新輪胎,行駛幾個月后,車胎表面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導致磨損主要來自( )。A.輪胎受到的彈力B.輪胎受到的重力C.輪胎受到的摩擦力42.下列物體中表現出能量(動能)的是( )。A.停車場內停放的小車 B.正在發聲的音叉 C.玩具箱內擺放的小球43.請查閱資料。在空中飛行最快的動物是( ),在陸地上奔跑最快的動物是( )。A.雨燕;獵豹 B.老鷹;老虎 C.獅子;大象44.可以通過相同( )所用的時間的多少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A.速度 B.距離 C.器官45.坐在平穩行駛的車上,你感覺到路邊的房屋和樹木是( )的。A.往前運動 B.靜止不動 C.往后運動46.月相最圓的時候,一般出現在農歷(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47.月相最圓的時間大約是陰歷每月的( )。A.初八 B.十五或十六 C.三十48.下列敘述中的“影”與產生手影原理不一樣的是( )。A.湖光倒影 B.形影不離 C.如影隨形49.太陽與影子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A.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影子也朝向東方B.影子與太陽的位置是相對的,隨著太陽的移動,影子也在移動C.太陽升得越高影子變得越長,且影子隨著太陽移動50.我們應該在( )的環境下探究"月球高低不平的表面是否能反光的實驗。A.光線充足 B.黑暗 C.任意51.月亮的光來自于( )。A.月亮自己產生的 B.月亮上物體燃燒產生的 C.反射太陽的光52.光是影子形成的條件之一,地球上的自然光主要來自于( )。A.太陽 B.電燈 C.火把53.在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 )。A.長—短 B.長—短—長 C.短—長54.月球一個( )的球體。A.發光、透明 B.不發光、透明 C.不發光、不透明55.在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A.上半月由大到小,下半月由小到大B.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C.上半月由圓到缺,下半月由缺到圓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頁,共5頁第5頁,共5頁《粵教粵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A C C C B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C A B B B C B A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B C B A C A B C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B B A A C A B A B C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C B A B C C B A B B題號 51 52 53 54 55答案 C A B C B1.B【詳解】A.金魚藻整個植株完全生長在水下,葉片細碎且不浮出水面。A選項不符合題意。B.睡蓮葉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接漂浮在水面上,葉緣常有缺口,莖較短,無法支撐葉片挺出水面。B選項符合題意。C.荷花葉片大而圓,通過長柄支撐挺立在水面上方,不會平鋪漂浮。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2.C【詳解】月季屬于薔薇科植物,其莖干上通常有皮刺,這是為了保護自身免受動物啃食。葡萄的枝條多生卷須用于攀爬,茉莉的枝條光滑無刺。故選C。3.A【詳解】A.水生植物區:專門展示需要長期在水中生長的植物,符合金魚藻的生活環境;B.溫室植物區:主要栽培對溫度或濕度有特殊需求的植物,不一定是水生植物;C.陰生植物區:適合喜陰的陸生植物(如蕨類),與水生環境無關。因此,尋找金魚藻應去水生植物區金魚藻是一種典型的水生植物,通常生長在淡水環境(如池塘、湖泊)中,整株沉沒于水中,故選A。4.A【詳解】草本植物的特點是莖柔軟、無木質化結構,植株較矮小。睡蓮、狗尾草和酢漿草均屬于草本植物。水生植物需長期生長在水中或濕潤環境中。睡蓮的根扎于水底淤泥,葉片浮于水面,是典型的水生植物。狗尾草和酢漿草均生長在陸地(如田野、草地),屬于陸生植物。因此,同時滿足“草本”和“水生”條件的只有睡蓮。故選A。5.C【詳解】A.狗尾草屬于草本植物,植株矮小,沒有木質化主干。A選項不符合題意。B.月季屬于灌木,通常叢生,無明顯單一主干,且高度較低。B選項不符合題意。C.喬木是指有明顯主干、高度通常超過6米的高大木本植物。 楊樹是典型的喬木,有明顯直立的主干,可長到十幾米甚至更高。C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6.C【詳解】A.水生植物的根系都很發達,便于從水里吸取養分,錯誤;水生植物生活的周圍都有水,根的吸水性退化,根部不發達;B.月季的莖比松柏的莖要高大,錯誤;松柏是木本植物,月季是草本植物,所以月季的莖比松柏的莖要矮小;C.一般的植物都有根莖葉,正確。7.C【詳解】植物按生活環境可以分為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夠長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陸生植物即陸地上生長植物的統稱。野菱、鴨舌草屬于水生植物;月季屬于陸生植物。8.B【詳解】爬墻虎的特征是能夠攀附在墻壁或其他物體上生長。玫瑰和玉米都不具備這種特性,而牽牛花是一種攀緣植物,能夠通過卷須等結構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因此牽牛花具有爬墻虎的特征。9.B【詳解】生長有“藤”的植物是藤本植物,自身不能直立生長,豌豆是依附他物而向上攀緣的藤本植物。睡蓮、慈姑都是生在水中的,自身能夠直立生長。10.B【詳解】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白蘭和槐樹都是陸地植物,無法生活在水中。故選:B11.A【詳解】灌木是指那些沒有明顯的主干、呈叢生狀態的樹木,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干等幾類,矮小而叢生的木本植物,成熟植株在3m以下。常見灌木有玫瑰、牡丹、月季、迎春、茉莉等。葉下珠,蔓花生屬于草本植物。故選:A12.A【詳解】喬木是指樹身高大的樹木,由根部發生獨立的主干,樹干和樹冠有明顯區分。有一個直立主干,且通常高達六米至數十米的木本植物稱為喬木。某種植物的植株高大,有明顯且堅硬的主干,它是喬木。故選:A13.C【詳解】藤本植物是一切具有長而細弱、不能直立、只能匍匐地面或依賴其它物支持向上攀升的植物的統稱。 爬墻虎、常春藤都長有吸盤。只有豌豆中含有卷須。故選:C14.A【詳解】植株高大,有明顯且堅硬的主干,這樣的植物屬于喬木。沒有明顯主干,植株比較矮小的植物屬于灌木。銀杏、樟樹植株高大,有明顯且堅硬的主干,屬于喬木;王蓮不是喬木植物。故選:A15.B【詳解】A.荷花地下根狀莖,橫切面沒有通氣孔,錯誤;荷花地下根狀莖,橫切面是有通氣孔的;B.水生植物的通氣組織還可以增加浮力,維持植物體平衡,正確;C.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主要在吸收水分和養分,錯誤;水生植物因為環境的關系,根的功能發生了變化,主要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16.B【詳解】A.黃鸝鳥是雜食性動物,它們以昆蟲、果實和種子為食。選項不符合題意;B.川金絲猴是植食性動物,主要以植物為食,包括嫩芽、葉子、果實和花朵。選項符合題意;C.樹蛙是肉食性動物,它們以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7.B【詳解】蠶的幼蟲階段(即常見的“蠶寶寶”)主要以桑葉為食。桑葉中含有大量水分(約占70%-80%),蠶通過咀嚼桑葉直接獲取所需的水分。它們的生理結構和生活習性決定了不需要像哺乳動物一樣直接飲水。在自然環境中,桑葉的水分足以滿足需求,因此答案為B。 選項C中提到的“直接飲水”不符合蠶的實際行為,而選項A的“直接飲水”更不準確。18.C【詳解】A.金魚屬于魚類,用鰓呼吸,通過鰓從水中獲取氧氣。A不符合題意。B.青蛙是兩棲動物。雖然成年青蛙有簡單的肺,但主要依賴濕潤的皮膚輔助呼吸,不完全依賴肺。B不符合題意。C.兔子是哺乳動物,完全依靠肺呼吸,C符合題意。故選C。19.B【詳解】A.倉鼠:雖然偶爾吃昆蟲,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通常更接近植食性動物;B.棕熊:典型雜食性動物,食譜包括魚類、小型哺乳動物、漿果、蜂蜜等,動植物均占較大比例;C.蜥蜴:大多數蜥蜴是肉食性動物,以昆蟲或小型動物為食,極少數可能吃植物;雜食性動物是指既吃植物性食物(如水果、根莖、種子等)也吃動物性食物(如昆蟲、魚類、小型動物等)的動物。因此,棕熊最符合雜食性動物,故選B。20.A【詳解】啄木鳥用堅硬的喙鑿開樹皮,用帶鉤的長舌鉤出樹干中的昆蟲,符合“森林醫生”的稱號(因捕食害蟲保護樹木)。青蛙無堅硬的喙,舌頭雖長但用于捕食空中昆蟲,且生活在水邊或地面。 貓的爪雖尖銳,但舌頭無鉤狀結構,且主要捕食地面獵物,無法啄樹。故選A。21.C【詳解】A.動物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物質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礦物質。維生素是必需的微量營養素,通過食物獲取。A選項不符合題意。B.水分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動物可通過食物或直接飲水補充。B選項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是動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代謝廢物,并非從食物中攝取。植物才會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C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22.C【詳解】動物的生存需要基本條件包括水分(維持生命活動)、食物(提供能量和營養)以及空氣、適宜的溫度等。而衣服是人類為御寒或裝飾制造的物品,動物自身通過皮毛、羽毛等天然結構適應環境,不需要衣服生存。故選C。23.B【詳解】A.啄木鳥用喙啄木捕蟲,舌頭用于鉤出樹干內的蟲子,不靠跳躍捕食。B.青蛙的后腿發達,擅長跳躍,符合題干中“善于跳躍”的描述。青蛙的舌頭長且黏性大,能快速伸出卷住飛蟲(如小飛蛾)并吞食,與“甩出長舌頭卷進嘴里”完全匹配。C.貓用爪子和牙齒捕獵,舌頭主要用于清潔毛發,不會用舌頭卷飛蟲。故選B。24.C【詳解】動物在搭建巢穴時,通常會選擇容易找到的(選項A)和周邊的(選項B)材料。例如,鳥類用附近的樹枝、樹葉和草筑巢,河貍用周圍的木頭和泥巴建造水壩。這些材料獲取方便,節省能量。而遠方的(選項C)材料需要動物長途運輸,消耗體力且效率低,因此一般不會使用。題目問的是“通常不會用”,故選C。25.B【詳解】空氣進入動物肺中的正確途徑是:首先通過鼻腔(過濾和濕潤空氣),接著進入氣管(將空氣輸送到肺部),最后到達肺(進行氣體交換)。選項A和C的順序均不符合實際生理過程:氣管不可能在鼻腔之前,肺也不可能在氣管之前。因此正確答案為B。26.A【詳解】熊在冬季會進入冬眠狀態。它們會提前儲存脂肪,找到洞穴或隱蔽處,降低體溫和新陳代謝以減少能量消耗,依靠體內脂肪維持生命活動。雞是家禽,冬季不會冬眠,通常由人類提供保暖措施;布谷鳥是候鳥,冬季會遷徙到溫暖地區而非冬眠。因此,正確答案是熊。故選A。27.C【詳解】A.水是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成分,約占體重的60%-70%,參與消化、運輸、排泄等生命活動。B.動物體內的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需溶解于水,通過血液等體液運輸到全身。C.水是細胞生存和化學反應的必要條件,沒有水,細胞會脫水,生命活動無法進行。故選C。28.A【詳解】A.在平坦地面直線推動木箱,其運動軌跡為直線,符合直線運動。A選項符合題意。B.青蛙跳躍時軌跡呈拋物線(先上升后下降),屬于曲線運動。B選項不符合題意。C.秋千擺動時沿圓弧軌跡往復運動,屬于曲線運動。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29.B【詳解】A.在斜面上,小木塊滑動,圓柱形水彩筆滾動,運動方式不同。A選項錯誤。B.方文具盒和小木塊均為平面接觸斜面,均滑動,運動方式相同。B選項正確。C.在斜面上,乒乓球滾動,文具盒滑動,運動方式不同。C選項錯誤。故選B。30.C【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運動的物體也有能量,叫動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學物質中,叫化學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空氣和水由于流動所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可以推動物體運動,是能量的一種形式。31.B【詳解】在跑步比賽中,若兩人跑的距離相同,完成時間越短的人跑得越快。小科用時2分鐘,爸爸用時1分鐘,說明爸爸在相同距離下用時更少,因此爸爸跑得更快。故選B。32.B【詳解】鑰匙插進鎖孔后向左旋轉開鎖時,鑰匙是圍繞鎖孔的軸做圓周運動,這種繞固定軸的運動形式屬于轉動。平動是物體整體沿直線或曲線移動(如推動抽屜),擺動是物體以支點為中心來回往復運動(如鐘擺),而鑰匙開鎖時的動作是單一的旋轉,因此選B。33.A【詳解】皮球在草地上滾動時,既包含整體的平移運動,又包含自身的旋轉運動。秋千和鐘擺圍繞懸掛點做往復的圓弧運動,屬于往復擺動。故選A。34.A【詳解】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機械能、聲能、光能、熱能、電能、電磁能、化學能和核能等。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微波、X光是看不見的電磁波,它們所具有的能量都屬于電磁能。故選A。35.C【詳解】航天飛機在返回地球時,會和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的熱量而發光。故選C。36.A【詳解】A.摩擦力是自行車行駛的關鍵。當自行車輪胎與地面接觸時,摩擦力使輪胎能夠抓住地面并推動自行車前進。如果沒有摩擦力,輪胎將在地面上打滑,無法提供前進的動力。B.水在靜止的水杯中保持靜止,是因為受到重力和杯壁的支持力之間的平衡。摩擦力在這里并不起主要作用,即使摩擦力消失,水也不會因此從靜止的水杯中飛出。C.物體是否漂浮在空中取決于重力和其他力的平衡(如浮力)。摩擦力通常與物體在水平面上的運動或靜止狀態有關,而與物體是否漂浮在空中無關。即使摩擦力消失,也不會導致物體漂浮在空中。故選A。37.B【詳解】當人們搬運重物時,在物體下方放置滾木,實際上是利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的阻力遠小于滑動摩擦,因此可以顯著減小搬運物體時所需克服的摩擦力,使搬運過程更省力。選項A(增大摩擦)錯誤,因為滾木的作用是減小摩擦;選項C(避免貨物損壞)可能部分成立,但題目核心考查的是力學原理,因此正確答案為B。38.A【詳解】在雪天路滑的情況下,路面比較光滑,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力較小,汽車行駛時容易打滑,存在安全隱患。在輪胎上綁上鐵鏈,鐵鏈表面比較粗糙,會使輪胎與路面的接觸面變得更粗糙,根據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綁上鐵鏈能增大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力,讓汽車行駛更安全穩定,而不是為了減小摩擦力或增加載重量。故選:A。39.B【詳解】A.增加橡皮筋數量會增大驅動力,反而可能加劇打滑;B.通過將輪胎設計得更粗糙,可以增加接觸面的摩擦系數,從而有效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C.減輕車重會減少壓力,導致摩擦力進一步減小;輪胎打滑的原因是驅動力超過了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要解決這個問題,最佳方法是增大摩擦力。故選B。40.C【詳解】車輪打滑是因為橡皮筋的驅動力超過了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小車對地面的壓力(即重量)有關,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增加小車的重量能提高摩擦力,使驅動力更有效地轉化為小車的前進動力,減少打滑。選項A(增加橡皮筋圈數)會加大驅動力,可能加劇打滑;選項B(減輕重量)會減少摩擦力,同樣不利于防滑。因此,選項C是合理的選擇,故選C。41.C【詳解】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摩擦力的作用。運行一段時間的車胎表面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這主要是車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導致的。42.B【詳解】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叫動能。具有動能的物體一定是正在運動的,所以停車場內停放的小車、玩具箱內擺放的小球都不具有動能;而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正在發聲的音叉在運動,具有動能。故本題選B。43.A【詳解】雨燕是已知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能夠達到每小時約170公里。獵豹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能夠達到每小時約100公里。44.B【詳解】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長短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在相同距離下,所用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所用的時間越長,物體運動的速度越慢。45.C【詳解】坐在平穩行駛的車上,我們覺得路旁的樹木、房屋在往后退。這是因為以車內的物體為參照物,路邊的房屋和樹木是向后運動的。故選:C46.C【詳解】A.初一對應“新月”,此時月球暗面朝向地球,幾乎不可見。A選項不符合題意。B.初七或初八對應“上弦月”,月亮呈半圓狀。B選項不符合題意。C.十五或十六是滿月,此時月亮最圓。C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47.B【詳解】月相最圓時稱為“滿月”。滿月通常出現在陰歷每月十五或十六。初八對應“上弦月”,月亮呈半圓形。三十對應“新月”,月亮幾乎不可見。故選B。48.A【詳解】手影的原理:光的直線傳播。當光線被手阻擋時,會在屏幕上形成陰影。湖光倒影的原理:光的反射。平靜的湖面像一面鏡子,反射周圍的景物,形成倒影。形影不離和如影隨形這兩個詞語中的“影”指的是人的影子,原理也是光的直線傳播。物體阻擋光線,在另一側形成影子。故選A。49.B【詳解】A.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影子也朝向東方,錯誤;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方向相反,所以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影子朝向西方;B.影子與太陽的位置是相對的,隨著太陽的移動,影子也在移動,正確;C.太陽升得越高影子變得越長,且影子隨著太陽移動,錯誤;太陽升得越高影子變得越短。50.B【詳解】月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體。不過,月球本身并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這樣高低不平的表面也能反光。通過做模擬實驗進行探究。用大球模擬地球,用裹著紙巾的小球模擬月球,手電筒模擬太陽。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手電筒照射“月球”,可以看到“月球”表面有明有暗,同時也看到旁邊的“地球”表面也變亮了。故選B。51.C【詳解】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C選擇正確。52.A【詳解】光是影子形成的條件之一,電燈和火把屬于人造光源,太陽光是自然光,地球上的自然光主要來自太陽。所以A選項正確。53.B【詳解】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較長,中午影子比較短。一天中影子的長短變化是長——短——長,所以B符合題意。54.C【詳解】月球表面的環境,與地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大不相同。月球上沒有大氣,處于一種高度的真空狀態,連聲音都無法傳播。月球上也沒有水,就是在對月球的巖石分析中,也沒有發現水分。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故選C。55.B【詳解】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月相圓缺變化一個周期的時間是一個月,月相在一個月中的變化規律是上半月由缺變圓,下半月由圓變缺。答案第10頁,共10頁答案第9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