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10聯盟2024級高一5月學情調研考地理試題C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請在答題卷上作答。第I卷 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安徽省是人口大省,下圖示意安徽省各地級市行政區分布、下表示意202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和各地級市面積統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地區 2024年常住人口總數(萬人) 面積(平方千米)合肥 1000.2 11496淮北 1932 2741亳州 486.1 8429宿州 522.5 9787蚌埠 326.2 5951阜陽 804.1 9775淮南 301.9 5650滁州 405.6 13398六安 430.4 15452馬鞍山 220.1 4049蕪湖 379.7 6009宣城 249.0 12340銅陵 130.2 2991池州 132.4 8272安慶 409.8 13590黃山 131.7 98071. 據圖表信息可判斷( )A. 安徽省人口分布比較均勻 B. 人口大致北部密集南部稀疏C. 淮北市人口少、密度最小 D. 六安市面積大、人口密度大2. 影響黃山市人口分布密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復雜的地形地勢 B. 優越的氣候條件C. 豐富的旅游資源 D. 悠久的歷史文化所謂大件垃圾,是指重量超過5千克或體積超過0.2立方米或長度超1米、整體性強需要拆解后方可再利用或進一步處理的具有坐臥以及貯存、間隔等功能的廢舊生活和辦公器具,如床架,床墊、沙發、桌椅、衣(書)柜等。下圖為某企業大件垃圾收運處置流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大件垃圾收集地集中區的主要特征為( )A. 經濟活動是最繁忙的 B. 建筑高大稠密,人口晝多夜少C. 不斷向城區外緣移動 D. 建筑質量上有高級與普通分化4. 在大件垃圾運輸前,需要( )A. 焚燒處理 B. 消毒處理 C. 壓碎處理 D. 分揀處理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是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城鎮化率穩步提升、下圖示意我國2019—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變化(橫坐標表示年份,縱坐標表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 中國城鎮化進程目前處于( )A. 初期城鎮化階段 B. 郊區城鎮化階段C. 逆城鎮化階段 D. 再城鎮化階段6. 我國所處的城鎮化階段特征為( )①城鎮發展緩慢 ②城鎮環境質量下降③城區出現“空心化”現象 ④城鎮建設用地擴大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暑假期間,某校地理研學小組前往貴州某地進行研學活動,探尋了許多地下溶洞,詳細記錄了各種石灰巖地形的景觀。下圖1為小組同學手繪的該地常見的地貌簡圖。下圖2為小組同學拍攝的溶洞景觀照片。完成下面小題。7. 該同學拍攝的溶洞照片內常見的地貌有( )A. 天窗、溶溝 B. 巖柱、洼地 C. 石筍、石鐘乳 D. 峰叢、洼地8. 溶洞內的石筍的成因是( )A. 由流水溶蝕形成 B. 與孤峰成因相同 C. 由頂部向下發育 D. 由底部向上發育9. 該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 )①石漠化導致耕地面積減少②地表水資源豐富,便于農業灌溉③地貌景觀豐富獨特,適合發展旅游業④溶洞眾多,交通建設成本低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024年9月16日7時30分,強臺風“貝碧嘉”登陸上海。受臺風影響,多地發生滑坡、泥石流的風險增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 對強臺風“貝碧嘉”的監測和災后救援中,可以( )A.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對本次臺風災害的危險性進行評估B. 利用GIS (地理信息系統)確定臺風中心位置、監測移動方向C. 利用RS(遙感)準確獲取被困人員位置并實施救援D. 利用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技術迅速、準確地獲取受災范圍11. 在野外遭遇泥石流威脅時,可采取的避災措施是( )A. 連續降雨時在溝谷中逗留 B. 向泥石流溝兩側迅速躲避C. 向泥石流溝下方迅速逃離 D. 爬到溝谷中的大樹上躲避我國華北地區某城中湖湖陸風現象較為顯著。下圖為“某日該湖泊附近某觀測點觀測的湖陸風風向、風速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 此日,該觀測點觀測到陸風轉湖風的時刻最接近( )A. 0時 B. 9時 C. 14時 D. 21時13. 觀測點最可能位于該湖泊的( )A. 南岸 B. 北岸 C. 東岸 D. 西岸14. 觀測發現該觀測點湖風的年平均風速要大于陸風,其主要原因是( )A. 冬夏季風的影響 B. 湖水水位的變化 C. 熱島效應的疊加 D. 晝夜長短的變化甘德國際機場(48°N,54°W)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下圖示意甘德國際機場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一架從甘德國際機場起飛的飛機以65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2小時后該飛機可能位于( )A. 東半球 B. 熱帶地區 C. 溫帶地區 D. 低緯度地區16. 若該飛機從甘德國際機場起飛,飛往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45°N,126°E),最優飛行方向是( )A 先向東北,再向東南 B. 大致沿50°N緯線向西飛行C.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 先向正北,過極點再向正南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4年6月6日,廣東省水文局廣州分局提醒,高考和端午期間恰逢天文大潮期,珠江廣州河段或出現高潮位。廣州中心城區需重點防范高考期間強降雨遭遇高潮位導致排水不暢引發的城市內澇。材料二:2023年7月4日13時前后,廣州珠江出現潮水最大、潮位最高、潮差達到2.5m的天文大潮,當地市民紛紛趕到珠江口觀潮。下圖示意珠江廣州段位置。(1)判斷珠江參與的水循環主要類型,并描述過程。(2)從水循環角度,分析廣州易發生城市內澇的原因。(3)根據材料二,解釋天文大潮出現時珠江水位上升的原因。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鐵路運輸方式的出現賦予了城市發展的多樣性。隨著高速鐵路時代的到來,城市與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逐漸縮短,鐵路運輸影響著城市的空間結構,改變著人們的出行、生活方式。近些年我國特大城市的高鐵站都因地制宜地采用獨特設計,體現城市門戶形象。如圖示意我國某特大城市高鐵站及周邊空間結構。(1)分析特大城市高鐵站通常結合當地歷史文化而采用獨特設計目的。(2)描述圖中高鐵站區域的空間結構特征。(3)說明特大城市高鐵站采用與地鐵樞紐連接的主要原因。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黑龍江省五常市地處溫帶和松嫩平原,是全國聞名的優質大米產區,土壤類型主要為黑土和草甸土。這里水系發達,拉林河、牤牛河貫穿全境。五常大米種植始于清朝,種植技術成熟,種出的大米品質極佳,被稱為“米中極品”,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享譽全國。近年來,當地加強稻田機械化、智能灌溉系統、無人機植保、育種等科技投入,提升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五常市的水稻種植受到明顯影響。下圖示意黑龍江省五常市位置。(1)指出五常市水稻種植的優勢自然條件。(2)說明科技投入對五常市水稻種植的有利影響。(3)簡述五常市城鎮化給該市水稻種植業帶來的好處。A10聯盟2024級高一5月學情調研考地理試題C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請在答題卷上作答。第I卷 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題答案】【答案】1. B 2. A【3~4題答案】【答案】3. D 4. B【5~6題答案】【答案】5. B 6. C【7~9題答案】【答案】7. C 8. D 9. A【10~11題答案】【答案】10. A 11. B【12~14題答案】【答案】12. B 13. A 14. C【15~16題答案】【答案】15. C 16. D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海陸間循環;過程:海洋水汽蒸發,通過水汽輸送到達陸地,以降水的方式補給給珠江,最終通過徑流的方式注入海洋。(2)暴雨天氣,降水量大;城市硬化地面多,雨水下滲減少;地面徑流匯集快,流量大;城市地下管網排水能力不足,無法應對極端降水,大量雨水滯留城區;廣州位于沿海,潮汐對地下水有頂托作用,水不易排出。(任答三點)(3)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大潮時天體引潮力強;珠江口呈喇叭狀,潮水涌入珠江,頂托作用強。【18題答案】【答案】(1)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特色,提升城市辨識度和知名度;增強本地居民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文化傳播;吸引游客,帶動城市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發展。(2)功能分區明顯,有站房、廣場、核心商業區、綜合開發區等不同功能區;以交通功能為核心,向外輻射其他功能;商業功能突出,同時兼顧綜合開發。(3)方便旅客換乘,節省出行時間;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交通擁堵;優化城市交通網絡,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19題答案】【答案】(1)五常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水熱條件較好;冬季寒冷,病蟲害難以越冬,病蟲害少;地處松嫩平原,地勢平坦開闊,便于規模化、機械化種植作業;黑土肥沃,土層深厚,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發育;有河流流經,灌溉水源充足等。(2)提高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智能灌溉系統能實現精準灌溉,保障水稻穩產高產;無人機植保可以及時、快速、高效地進行病蟲害防治,提高水稻品質;科學培育優良品種,提高水稻抗逆性和適應性,保障水稻品質和產量等。(3)促進水稻種植業規模化生產;促使農業機械化或農業現代化的迅速推廣;積極推進水稻新品種培育和原有品種改良;提升五常大米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帶動農業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