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1.(2024六下·桐鄉期末)夏季,喝碳酸飲料,讓人感到清涼,打開飲料后冒出的氣體是 ,喝多后氣會從口中和鼻子排出,會帶走身體部分 。2.(2024六下·桐鄉期末)桐鄉的住房都有窗戶,窗戶的安裝可以幫助我們解決 和 的需求。3.(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有兩種廣告指示牌,它們都能穩定“站立”工作,圖①主要是利用了 的特點來保持穩定,圖②主要是利用了 的特點來保持穩定。4.(2024六下·桐鄉期末)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鵲橋相會,指的是橫跨銀河兩邊的 和 ,它們與“天津四”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5.(2024六下·桐鄉期末)我們知道尋找星座一般有二種方法:一是先找亮星,根據亮星所構成的圖形來找星座;二是根據已知星座來找未知星座。請你把下圖中的北斗七星用一個○圈出來。根據你的觀察經驗,借助這個星座,你可以找到________星座。6.(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是住房系統中的( )。A.電路系統 B.網絡系統 C.通風系統 D.供水系統7.(2024六下·桐鄉期末)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第1組向第2組借了5根吸管,用掉了4根,還有1根剪壞了,沒有用到塔臺模型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因為第1組是向別的小組借的吸管,所以不需要計入成本B.第2組損失了5根吸管,增加5根吸管的成本C.第1組增加4根吸管的成本D.第1組增加5根吸管的成本8.(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列選項中,屬于觀星的“最佳條件”的是( )。①中秋夜 ②郊外山坡 ③四周空曠 ④PM2.5值10 ⑤除夕夜 ⑥PM2.5值300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9.(2024六下·桐鄉期末)在建造塔臺時,同學們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后下一步是( )。A.建造塔 B.討論方案 C.修改方案 D.驗證方案10.(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是3種相貌的不同特征,把它們相互組合起來可以得到的相貌數量是( )。A.4種 B.6種 C.8種 D.9種11.(2024六下·桐鄉期末)小明對校園里的植物進行分類,下列分類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常綠和落葉 B.草質莖和木質莖C.平行脈和非平行脈 D.卵形葉和針形葉12.(2024六下·桐鄉期末)全球都在積極保護生物多樣性,下列保護瀕危生物最有效方法是( )。A.把有害的動物消滅 B.建立自然保護區C.把瀕危動物圈養起來 D.大量植樹造林13.(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是某小學的校園生物分布圖,我們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校園中常見植物的種類 B.某種動物活動的區域C.同一區域不同時間的生物變化 D.不同區域的生物分布情況14.(2024六下·桐鄉期末)2020年5月28日,在浙江某個景區發現了國家珍稀保護動物——中華紅眼蟬(如下圖),它被稱為“最美知了”。中華紅眼蟬在動物分類上屬于( )。A.爬行類 B.鳥類 C.昆蟲類 D.哺乳類15.(2024六下·桐鄉期末)班級里的雙胞胎同學觀察了對方的相貌后進行了對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對話環節屬于獲取證據 B.甲同學描述的是遺傳現象C.有些雙胞胎長得完全一樣 D.頭發長短屬于性狀特征16.(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列與北極星為同一類型星球的是( )。A.太陽 B.地球 C.月球 D.哈雷彗星17.(2024六下·桐鄉期末)小明想繪制所居住小區生物分布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不同季節繪制的生物分布圖是有區別的B.我們可以用“圖注加編號”的方法來繪制分布圖C.調查和記錄小區生物種類和數量,然后可以用推測的方法來繪制分布圖D.同一天的不同時間去調查后繪制的分布圖,會有不同的結果18.(2024六下·桐鄉期末)吃饅頭時,我們慢慢咀嚼會感覺有甜味,是因為( )。A.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轉變成了糖B.淀粉本身的甜味被嚼出來了C.面粉在蒸煮之后產生了二氧化碳D.牙齒的咀嚼,把淀粉擠出來了19.(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面是不同恒星的視星等數據,m數值越小,表示肉眼可見亮度越大,結合數據分析,下列最亮的恒星是( )。恒星 天狼星 心宿二 織女星 牛郎星視星等m值 -1.46 0.96 0.03 0.73A.天狼星 B.心宿二 C.織女星 D.牛郎星20.(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中的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的一個小行星密集區域。它位于( )。A.地球和火星之間 B.火星和木星之間C.木星和土星之間 D.地球和太陽之間21.(2024六下·桐鄉期末)蝦煮熟后會變成紅色,小明想:“蝦顏色的改變,可能是蝦體內有一種遇熱會變成紅色的物質”,小明同學的想法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觀察實驗 B.收集證據 C.提出假設 D.得出結論22.(2024六下·桐鄉期末)關于云、太陽、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最近B.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最近C.云離地球有時近,但有時會比太陽離地球更遠D.云離地球比月球離地球遠,但比太陽離地球近23.(2024六下·桐鄉期末)如圖,課上我們利用陀螺、紙片、米粒、膠水等材料建立銀河系模型后,旋轉模擬銀河系的運動,在這個模擬實驗中米粒模擬的是( )。A.行星 B.恒星 C.河外星系 D.衛星24.(2024六下·桐鄉期末)在臉盆等鐵制品表面燒制陶瓷的目的是( )。A.增大硬度,防止撞壞 B.增大厚度,防止磨損C.防止鐵生銹和美觀 D.美觀和殺毒殺菌25.(2024六下·桐鄉期末)人體能分泌一種令我們心情變得愉快的物質,它是( )。A.腎上腺素 B.多巴胺 C.催產素 D.內啡肽26.(2024六下·桐鄉期末)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吃起來又酸又甜。冰糖葫蘆制作包括串果、熬糖、蘸糖、冷卻等步驟。(1)圖2是熬糖的過程,把冰糖放入有水的鍋中加熱,冰糖慢慢變小,是因為冰糖 在水中,如果想加速這種現象,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2)把冰糖直接放入鍋中加熱,冰糖從最初的 態會轉變為 態。此時冰糖的變化我們稱為 。A.融化 B.熔化 C.溶解(3)如果熬煮時間過長,會產生黑色物質,這種黑色物質有什么特點,請你寫出2點 、 。(4)制作糖葫蘆的過程中出現兩次冒泡現象,第一次是把冰糖放入水中時加熱后,有大量密集的大氣泡,第二次是出現很多黃色小氣泡,關于兩種氣泡,請你提出一個科學問題: ?(5)圖4是糖葫蘆冰糖冷卻的過程,這個過程發生了物質變化,由液態糖變成 ,此變化屬于 變化。27.(2024六下·桐鄉期末)為美化環境,學校決定在室內過道里建一個綠植墻(如圖1)。(1)科學小組打算參與建造綠植墻的活動,你認為他們首要任務是( )。A.組內成員頭腦風暴,提出設計方案B.了解建造綠植墻的限制條件C.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綠植墻(2)上圖2是科學小組的側視設計圖,其中還需要標注 。(3)如圖3箭頭所指,科學小組在花盆底部栓一根酒精燈中使用的棉繩,這根棉繩最有可能的作用是( )。A.把花盆固定在綠植墻上B.吸水,為土壤提供水分C.方便花盆拿出來(4)水從頂部流下(上圖2),每個種植盒底部可蓄少量的水,多余水從溢水口流到下層種植盒。溢水口設置在哪個位置比較合適(選項見下圖) 。(5)科學小組在測試綠植墻的安全性能時,發現花盆很容易翻出種植盒,以下傾翻原因,不合理的是( )。A.植物扎根太深B.種植盒傾斜角度過大C.花盆與種植盒尺寸不匹配(6)結合你的經驗,你認為在設計綠植墻時,還需要考慮什么因素? 。28.(2024六下·桐鄉期末)探索宇宙。(1)小明利用八大行星資料(見下圖)建立了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八大行星按照直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 。(填序號)行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萬千米)①水星 5800②金星 10800③地球 15000④火星 22800⑤木星 77800⑥土星 142700⑦天王星 287000⑧海王星 449600(2)課堂上,我們在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為了避免出現行星畫不下的情況,處理數據應該先考慮( )。A.水星 B.地球 C.海王星(3)結合表格數據和下圖,請在下面紙帶上畫出土星的位置。(4)當月球處于下圖這種位置關系時,我們地球上的人們可能會觀察到的天文現象是 。(5)地球上的人們有時會看到一個小黑點從太陽的東邊緣級級移動到西邊緣(如下圖),這種天文現象叫做金星凌日,發生這種現象時天體的位置關系最有可能是下圖中的( )。A.B.C.29.(2024六下·桐鄉期末)馬門溪龍是蜥腳類恐龍的一種,他有非常長的脖子,脖子幾乎占身體總長度的一半,在中國西部多個省發現了它的化石。大多數的馬門溪龍體長都能超過20米,少數個體可超過30米,對馬門溪龍體重的估算,不同種的差距極大,較小的種被認為體重在10噸以下,而最大的種被認為可能超過60噸。(1)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主要是依靠( )。A.對真實恐龍的觀察 B.化石證據 C.古籍的記載(2)下圖是馬門溪龍頭骨化石復原圖,根據它的牙齒,請你判斷它是肉食性恐龍還是植食性恐龍? 。(3)科學家們推測,馬門溪龍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吃東西,它每天要吃300千克的食物。按照馬門溪龍每天的食量,請你推測一下當時它生存的地方植物生長情況是怎么樣的? 。(4)從動物繁殖方式上看,馬門溪龍的繁殖方式和下列哪種動物相似( )。A.老虎 B.長頸鹿 C.蜥蜴(5)除恐龍外,你還知道哪種動物也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二氧化碳;熱量【知識點】空氣和我們的生活【解析】【分析】碳酸飲料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氣體,打開瓶蓋時氣壓降低,二氧化碳逸出形成氣泡。飲用后,二氧化碳從口、鼻排出時,會通過呼吸作用帶走體內部分熱量,同時碳酸分解也伴隨吸熱過程,從而讓人感到清涼。這是碳酸飲料在夏季帶來涼爽感的主要原理。2.【答案】采光;通風【知識點】房屋【解析】【分析】窗戶的首要功能是引入自然光,改善室內采光條件,提升居住舒適度;同時,通過開啟窗戶可實現空氣流通,幫助排出室內污濁空氣、引入新鮮空氣,滿足通風需求。此外,窗戶還能提供視野,增強室內外空間的互動性,是住宅建筑中實現采光和通風的關鍵構造。3.【答案】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知識點】塔臺【解析】【分析】若圖①指示牌底座面積大、重心偏低,會通過增大支撐面、降低重心來增強穩定性,抵御外力傾倒;若圖②采用三角形支架等結構,是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通過幾何結構的剛性支撐保持站立,兩種方式均通過物理原理實現穩固 “站立”。4.【答案】織女星;牛郎星【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鵲橋相會傳說中,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隔,而這兩顆星與天鵝座的天津四構成 “夏季大三角”。其中,牛郎星是天鷹座主星,織女星為天琴座主星,三者在夏季夜空中亮度顯著,組成醒目的等邊三角形,是觀星的重要標志。5.【答案】;北極星【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北斗七星呈勺子狀,是大熊座的顯著標志。沿北斗七星 “勺口” 兩顆星(天樞、天璇)連線延長約 5 倍距離,可找到北極星,其所在的小熊座形狀與北斗七星相似;而仙后座呈 “W” 形,與北斗七星在北極星兩側遙遙相對,當北斗七星靠近地平線時,可通過仙后座確認北極星位置,二者是北半球夜空中尋找方位的重要參照。6.【答案】D【知識點】房屋【解析】【分析】洗臉盆、淋浴、馬桶、洗衣機均為需接入水源的用水設備,屬于住房供水系統的終端設施。供水系統負責將水源輸送至各用水點,滿足生活用水需求,而電路系統涉及電力傳輸,網絡系統用于數據連接,通風系統側重空氣流通,均與用水設備無關,故圖中所示為供水系統。7.【答案】D【知識點】塔臺【解析】【分析】在塔臺模型制作中,成本計算以實際獲取的材料為準。第 1 組借到 5 根吸管,無論使用或損壞情況,均已實際占有材料資源,需計入本組成本。A 選項忽略借取即產生資源占用,B 選項中損失應由借用方承擔成本,C 選項未計入損壞的 1 根,故正確的是 D,即借取的 5 根均需計入第 1 組成本。8.【答案】A【知識點】空氣污染【解析】【分析】觀星需晴朗、無光污染且視野開闊的環境。①中秋夜多晴朗,④PM2.5 值 10(空氣質量優)利于觀測;②郊外山坡、③四周空曠可減少光污染和遮擋。⑤除夕夜多煙花與燈光干擾,⑥PM2.5 值 300(重度污染)空氣渾濁,均非最佳條件,故①②③④正確。9.【答案】B【知識點】塔臺【解析】【分析】建造塔臺的流程通常為提出設計方案后,先通過小組討論完善細節。討論能發現方案中的漏洞或優化空間,為后續修改奠定基礎。若未經討論直接進入 A(建造)或 C(修改),可能因考慮不周導致失誤;D(驗證方案)需在方案初步確定后通過模型測試實現,故下一步應是討論方案。10.【答案】C【知識點】遺傳【解析】【分析】3 種相貌特征分別為 A、B、C,每種特征有 2 種不同表現。根據排列組合原理,組合數量為 2×2×2=8 種。11.【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分類【解析】【分析】A.按葉片生長周期分常綠與落葉,合理;B.依莖的質地分草質莖和木質莖,合理;C.按葉脈分布分平行脈和非平行脈,合理;D.中卵形葉和針形葉均為葉片具體形狀,屬同一分類維度下的不同類型,不能并列作為分類方法,故不合理。12.【答案】B【知識點】生物多樣性【解析】【分析】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瀕危生物最有效方法,它能為物種提供原生棲息環境,維持生態系統完整,如我國大熊貓保護區。13.【答案】C【知識點】調查校園生物【解析】【分析】校園生物分布圖通常標注當前校園內各區域的生物種類及分布,能體現 A 常見植物種類、B 動物活動區域、D 不同區域生物分布。但它是某一時點的靜態記錄,無法反映同一區域不同時間的生物變化,如季節更替或時間推移導致的物種增減等,故 C 信息無法獲取。14.【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分類【解析】【分析】中華紅眼蟬屬于昆蟲類。其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復眼和觸角,胸部具三對足、兩對翅,符合昆蟲典型特征。而爬行類體表覆蓋鱗片等,鳥類有羽毛、卵生,哺乳類胎生哺乳,均與紅眼蟬特征不符,故它屬昆蟲類。15.【答案】A【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甲同學若述兩人相貌相似,屬于遺傳現象,因遺傳使親子代間性狀相似,B 正確。16.【答案】A【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太陽系;星座【解析】【分析】北極星屬于恒星,能自身發光發熱。太陽是太陽系中的恒星,與北極星類型相同。地球是行星,圍繞太陽運轉;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繞地球運行;哈雷彗星是彗星,由冰物質組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它們均不具備恒星特征,故 A 正確。17.【答案】C【知識點】調查校園生物【解析】【分析】繪制生物分布圖需基于實際調查數據,不能用推測方法,否則會降低準確性,C 錯誤。A 不同季節生物種類或數量可能變化,分布圖有區別;B “圖注加編號” 是常用繪制方法;D 同一天不同時間動物活動區域可能不同,分布圖會有差異,A、B、D 說法均正確。18.【答案】A【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饅頭主要含淀粉,本身無甜味。咀嚼時,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會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有甜味,所以慢慢咀嚼會感覺甜。B 中淀粉本身無甜味;C 蒸煮產生二氧化碳與甜味無關;D 牙齒咀嚼是物理消化,不會擠出甜味物質,故正確的是 A。19.【答案】A【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題目中說明視星等 m 數值越小,肉眼可見亮度越大。對比各恒星視星等:天狼星為-1.46,心宿二為 0.96,織女星為 0.03,牛郎星為 0.73。其中天狼星的視星等數值最小,因此它是肉眼可見亮度最大的恒星,故最亮的是 A 選項天狼星。20.【答案】B【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這片區域聚集了大量小行星。A 選項地球與火星之間、C 選項木星與土星之間,以及 D 選項地球與太陽之間均無小行星帶分布。因此,小行星帶的正確位置是 B 選項火星和木星之間。21.【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解析】【分析】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等環節。小明看到蝦煮熟變紅,推測 “可能是蝦體內有遇熱變紅的物質”,這是基于現象對原因作出的假設,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提出假設” 階段,而非觀察實驗、收集證據或得出結論,故 C 正確。22.【答案】A【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云是地球大氣層內的現象,通常距離地面僅幾百米到十幾千米;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38 萬千米;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1.5 億千米。對比可知,云與地球的距離遠小于月球和太陽,不存在 “有時比太陽遠” 的情況,也比月球近得多。因此,距離地球最近的是云,A 正確。23.【答案】B【知識點】銀河系【解析】【分析】銀河系由眾多恒星及星際物質組成,在模擬實驗中,米粒作為獨立分布且數量眾多的個體,對應銀河系中的恒星。行星、衛星體積較小且圍繞恒星運動,不符合米粒的模擬特征;河外星系是獨立于銀河系的星系,與實驗模擬對象無關。因此,米粒模擬的是 B 選項恒星。24.【答案】C【知識點】生銹【解析】【分析】鐵制品在潮濕環境中易與氧氣、水反應生銹,在其表面燒制陶瓷,可形成隔絕層,阻止鐵與外界物質接觸,從而防止生銹;同時,陶瓷色彩豐富、圖案多樣,能提升鐵制品的美觀度。燒制陶瓷并非為了增大硬度、厚度來防撞擊磨損,也不具備殺毒殺菌功能。因此,正確答案為C。25.【答案】B【知識點】情緒管理;化學變化【解析】【分析】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 “快樂遞質”,能傳遞興奮及愉悅感,如在獲得獎勵、滿足欲望時分泌增加,讓人心情愉快。腎上腺素主要在應激時提升心率、血壓;催產素多與親密關系、分娩相關;內啡肽是鎮痛物質,運動后產生的 “快感” 與其有關。相比之下,直接關聯愉悅心情的是多巴胺,故 B 正確。26.【答案】(1)溶解;攪拌(2)固;液;B(3)固體;放入水中不能溶解(4)這兩種氣泡是同一種物質嗎?(5)固態糖;物理【知識點】溶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1)中冰糖在水中慢慢變小,是因為冰糖溶解在水中。若想加速溶解現象,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2:攪拌、加熱或把冰糖研碎。攪拌能加快水分子運動,促進冰糖擴散;加熱提高水的溫度,增大冰糖溶解度;研碎冰糖可增加其與水的接觸面積,均能加速溶解過程。(2)把冰糖直接放入鍋中加熱,冰糖從最初的固態會轉變為液態。此時冰糖的變化稱為 3:B.熔化。熔化指物質從固態受熱變為液態的過程,無需溶劑參與;溶解是溶質分散于溶劑中的過程,融化通常指冰、雪等受熱變為液態,此處符合熔化的定義。(3)具有焦苦味:熬煮時間過長,冰糖會因高溫發生焦糖化反應,生成的黑色物質帶有明顯焦苦味道,影響口感。結構脆硬易碎裂:高溫下糖分脫水碳化,黑色物質結構變得脆硬,冷卻后易碎裂,失去原本的黏性和光澤。(4)第一次加熱時水受熱汽化產生大氣泡,屬物理變化;第二次出現黃色小氣泡,可能是糖分在高溫下分解或焦糖化反應生成氣體(如二氧化碳等),屬化學變化。提問需聚焦兩次氣泡的差異及本質原因。(5)待白糖熔化后,再把山楂蘸上糖漿,等山楂上的糖漿放出熱量凝固成固態,冰糖葫蘆就做好了。此過程并沒有產生新物質,所以屬于物理變化。(1)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在生產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減慢某種物質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攪拌、研碎、加熱等。所以把冰糖放入有水的鍋中加熱,冰糖慢慢變小,這是冰糖溶解在水中;而且可以通過攪拌的方法來加快溶解。(2)將冰糖直接放入鍋中加熱,讓固態的冰糖變成液態的糖漿,即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故是熔化。(3)如果白砂糖加熱時間過長,會看到鍋內出現黑色物質并聞到焦味,這種黑色物質是產生的新物質,是固體,而且放入水中不能溶解。(4)制作糖葫蘆的過程中出現兩次冒泡現象,第一次是把冰糖放入水中時加熱后,有大量密集的大氣泡,第二次是出現很多黃色小氣泡。關于兩種氣泡,我們可以想一想:這兩種氣泡是同一種物質嗎?為什么會產生不同顏色的氣泡呢?這屬于什么變化呢?(5)待白糖熔化后,再把山楂蘸上糖漿,等山楂上的糖漿放出熱量凝固成固態,冰糖葫蘆就做好了。此過程并沒有產生新物質,所以屬于物理變化。27.【答案】(1)B(2)數據和材料(3)B(4)C(5)A(6)還要考慮光照、穩定性等問題【知識點】認識工程【解析】【分析】(1)建造綠植墻前,需先明確場地空間大小、承重能力、光照條件、灌溉系統接入等限制條件,這是設計和施工的基礎。若未了解限制就直接設計方案或選擇材料,可能導致方案不切實際。只有先明晰約束因素,才能確保后續設計與制作可行,故首要任務是B。(2)設計圖中還需要標注綠植墻的尺寸、各區域植物種類、灌溉系統走向、承重結構位置及材料說明等。這些信息能明確綠植墻的規格、植物布局、維護系統及安全性,確保施工時精準落地,避免因標注缺失導致設計與實際不符。(3)棉繩具有吸水性,可一端浸入儲水裝置或水源,另一端延伸至花盆土壤中,通過毛細作用將水分輸送到土壤,實現自動補水,符合綠植墻灌溉需求。若為固定花盆,栓繩方式不穩固;方便拿取,也無需用棉繩,故該設計最可能用于吸水保濕,選 B。(4)根據圖2可知,種植盒都是左邊低,右邊高的,所以溢水口設置在左側最好,即C。(5)植物扎根深會使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增強花盆穩定性,不易翻出,故A不合理。(6)設計綠植墻時,還需要考慮光照,比如如何能夠讓綠植接受到最大的光照度;或者還要考慮安全性,是否穩定,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穩定就可能會帶來危險。(1)工程建設的步驟: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實施建設。所以科學小組打算參與建造綠植墻的活動,他們首要任務是了解建造綠植墻的限制條件。(2)設計圖要合理地設計文字和圖畫說明,對設計結構的表述要條理清晰。所以科學小組的側視設計圖,其中還需要標注數據和材料。(3)酒精燈中使用的棉繩吸水性比較好,所以在花盆底部栓一根酒精燈中使用的棉繩,是為了吸收水分,為土壤提供水分。(4)根據圖2可知,種植盒都是左邊低,右邊高的,所以溢水口設置在左側最好,即C。(5)科學小組在測試綠植墻的安全性能時,發現花盆很容易翻出種植盒,這是因為種植盒傾斜角度過大或者花盆與種植盒尺寸不匹配。植物扎根太深是根為了固定植物,與花盆翻出種植盒無關。(6)設計綠植墻時,還需要考慮光照,比如如何能夠讓綠植接受到最大的光照度;或者還要考慮安全性,是否穩定,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穩定就可能會帶來危險。28.【答案】(1)⑤⑥⑦⑧③②④①(2)C(3)(4)日食(5)C【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1)直徑大小與行星體積相關,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直徑遠超其他行星;土星次之;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依次減小;天王星和海王星為冰巨星,直徑相對較小。八大行星按直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⑤木星、⑥土星、③地球、②金星、④火星、①水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2)建立行星位置關系模型時,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關鍵因素。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最遠(449600 萬千米),是八大行星中位置最靠外的行星。先確定海王星的位置,能以它為基準向外預留足夠空間,避免因距離估算不足導致模型無法容納所有行星,而水星、地球距離太陽較近,先考慮它們無法確定模型的最大范圍。(3)在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據時,將海王星放在紙帶的第45格,海王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449600萬千米,大致是1格代表10000萬千米,按這樣處理數據的方法,距離太陽142700萬千米的木星應該放在第15格。(4)月球圍繞著地球旋轉,同時,地球又帶著月球繞太陽旋轉,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這兩種運動所產生的結果。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處于月球的陰影中,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5)金星凌日現象發生時,天體位置關系為金星位于地球與太陽之間,且三者大致在同一直線上,對應C中金星處于中間位置的選項。此時金星遮擋部分太陽光,在地球上觀測到小黑點劃過日面,這與日食的原理類似(月球位于地日之間),但因金星距離地球更遠,視直徑更小,形成 “凌日” 而非 “日食”。(1)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太陽系大家族成員按體積計算,由大到小順序依次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所以八大行星按照直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⑤⑥⑦⑧③②④①。(2)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我們在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為了避免出現行星畫不下的情況,處理數據應該先考慮距離最遠的海王星。(3)在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據時,將海王星放在紙帶的第45格,海王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449600萬千米,大致是1格代表10000萬千米,按這樣處理數據的方法,距離太陽142700萬千米的木星應該放在第15格。(4)月球圍繞著地球旋轉,同時,地球又帶著月球繞太陽旋轉,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這兩種運動所產生的結果。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處于月球的陰影中,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5)金星軌道在地球軌道內側,某些特殊時刻,地球、金星、太陽會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個小黑點一樣在太陽表面緩慢移動,天文學稱為金星凌日天象。金星距離地球還有距離,所以應該是C。29.【答案】(1)B(2)植食性恐龍(3)植物資源豐富,而且植物生長茂盛(4)C(5)猛犸象【知識點】化石【解析】【分析】(1)由于恐龍早已滅絕,無法對真實恐龍進行觀察,A 錯誤;古籍中缺乏對恐龍系統且準確的記載,C 錯誤;而化石是恐龍死后遺體或遺跡經過漫長地質過程形成的,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如骨骼結構、牙齒形態等,能為我們認識恐龍的體型、生活習性等提供關鍵證據,所以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主要依靠化石證據,B 正確。(2)從復原圖看,馬門溪龍的牙齒呈勺狀或柱狀,邊緣光滑無鋒利鋸齒,這種結構適合切斷和研磨植物纖維,而非撕咬肉類。植食性恐龍牙齒通常為咀嚼型,以適應植物性食物的消化需求;而肉食性恐龍牙齒多為尖銳錐形或彎刀狀,便于獵殺和撕裂獵物。結合其長脖子(適合取食高處植物)及蜥腳類恐龍的食性特征,可判斷為植食性。(3)馬門溪龍每天需進食 300 千克食物,龐大食量要求棲息地有充足植物供給。這意味著當時該地氣候溫暖濕潤,適合蕨類、裸子植物等大面積生長,植被密度高且更新速度快,才能滿足這種巨型植食性恐龍的生存需求,形成穩定的食物供應鏈。(4)馬門溪龍屬于爬行動物,繁殖方式為卵生。蜥蜴同樣是爬行動物,通過產卵繁殖后代,與馬門溪龍繁殖方式一致。而老虎和長頸鹿屬于哺乳動物,繁殖方式為胎生,幼崽由母體直接產出,與卵生的馬門溪龍不同。(5)滅絕是指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已經不再存在。當一個物種最后一個個體死亡后,該物種就滅絕了。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很多,比如猛犸象、袋狼、渡渡鳥等。(1)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借助地層中的化石,科學家們一點點復原出各種生物的樣貌、它們當年的生活環境,研究生物是怎樣變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因為恐龍已經滅絕了,所以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主要是依靠化石證據。(2)食草恐龍牙齒平整,食肉恐龍牙齒尖銳鋒利。圖中的恐龍牙齒平整,所以屬于植食性恐龍。(3)馬門溪龍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吃東西,它每天要吃300千克的食物。所以當時它生存的地方植物資源豐富,而且植物生長茂盛,不然滿足不了恐龍的食物。(4)動物的繁殖方式常見的有卵生和胎生。動物用產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兒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恐龍和蜥蜴的繁殖方式屬于卵生;老虎和長頸鹿的繁殖方式屬于胎生。(5)滅絕是指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已經不再存在。當一個物種最后一個個體死亡后,該物種就滅絕了。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很多,比如猛犸象、袋狼、渡渡鳥等。1 / 1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1.(2024六下·桐鄉期末)夏季,喝碳酸飲料,讓人感到清涼,打開飲料后冒出的氣體是 ,喝多后氣會從口中和鼻子排出,會帶走身體部分 。【答案】二氧化碳;熱量【知識點】空氣和我們的生活【解析】【分析】碳酸飲料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氣體,打開瓶蓋時氣壓降低,二氧化碳逸出形成氣泡。飲用后,二氧化碳從口、鼻排出時,會通過呼吸作用帶走體內部分熱量,同時碳酸分解也伴隨吸熱過程,從而讓人感到清涼。這是碳酸飲料在夏季帶來涼爽感的主要原理。2.(2024六下·桐鄉期末)桐鄉的住房都有窗戶,窗戶的安裝可以幫助我們解決 和 的需求。【答案】采光;通風【知識點】房屋【解析】【分析】窗戶的首要功能是引入自然光,改善室內采光條件,提升居住舒適度;同時,通過開啟窗戶可實現空氣流通,幫助排出室內污濁空氣、引入新鮮空氣,滿足通風需求。此外,窗戶還能提供視野,增強室內外空間的互動性,是住宅建筑中實現采光和通風的關鍵構造。3.(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有兩種廣告指示牌,它們都能穩定“站立”工作,圖①主要是利用了 的特點來保持穩定,圖②主要是利用了 的特點來保持穩定。【答案】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知識點】塔臺【解析】【分析】若圖①指示牌底座面積大、重心偏低,會通過增大支撐面、降低重心來增強穩定性,抵御外力傾倒;若圖②采用三角形支架等結構,是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通過幾何結構的剛性支撐保持站立,兩種方式均通過物理原理實現穩固 “站立”。4.(2024六下·桐鄉期末)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鵲橋相會,指的是橫跨銀河兩邊的 和 ,它們與“天津四”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答案】織女星;牛郎星【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鵲橋相會傳說中,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隔,而這兩顆星與天鵝座的天津四構成 “夏季大三角”。其中,牛郎星是天鷹座主星,織女星為天琴座主星,三者在夏季夜空中亮度顯著,組成醒目的等邊三角形,是觀星的重要標志。5.(2024六下·桐鄉期末)我們知道尋找星座一般有二種方法:一是先找亮星,根據亮星所構成的圖形來找星座;二是根據已知星座來找未知星座。請你把下圖中的北斗七星用一個○圈出來。根據你的觀察經驗,借助這個星座,你可以找到________星座。【答案】;北極星【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北斗七星呈勺子狀,是大熊座的顯著標志。沿北斗七星 “勺口” 兩顆星(天樞、天璇)連線延長約 5 倍距離,可找到北極星,其所在的小熊座形狀與北斗七星相似;而仙后座呈 “W” 形,與北斗七星在北極星兩側遙遙相對,當北斗七星靠近地平線時,可通過仙后座確認北極星位置,二者是北半球夜空中尋找方位的重要參照。6.(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是住房系統中的( )。A.電路系統 B.網絡系統 C.通風系統 D.供水系統【答案】D【知識點】房屋【解析】【分析】洗臉盆、淋浴、馬桶、洗衣機均為需接入水源的用水設備,屬于住房供水系統的終端設施。供水系統負責將水源輸送至各用水點,滿足生活用水需求,而電路系統涉及電力傳輸,網絡系統用于數據連接,通風系統側重空氣流通,均與用水設備無關,故圖中所示為供水系統。7.(2024六下·桐鄉期末)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第1組向第2組借了5根吸管,用掉了4根,還有1根剪壞了,沒有用到塔臺模型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因為第1組是向別的小組借的吸管,所以不需要計入成本B.第2組損失了5根吸管,增加5根吸管的成本C.第1組增加4根吸管的成本D.第1組增加5根吸管的成本【答案】D【知識點】塔臺【解析】【分析】在塔臺模型制作中,成本計算以實際獲取的材料為準。第 1 組借到 5 根吸管,無論使用或損壞情況,均已實際占有材料資源,需計入本組成本。A 選項忽略借取即產生資源占用,B 選項中損失應由借用方承擔成本,C 選項未計入損壞的 1 根,故正確的是 D,即借取的 5 根均需計入第 1 組成本。8.(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列選項中,屬于觀星的“最佳條件”的是( )。①中秋夜 ②郊外山坡 ③四周空曠 ④PM2.5值10 ⑤除夕夜 ⑥PM2.5值300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答案】A【知識點】空氣污染【解析】【分析】觀星需晴朗、無光污染且視野開闊的環境。①中秋夜多晴朗,④PM2.5 值 10(空氣質量優)利于觀測;②郊外山坡、③四周空曠可減少光污染和遮擋。⑤除夕夜多煙花與燈光干擾,⑥PM2.5 值 300(重度污染)空氣渾濁,均非最佳條件,故①②③④正確。9.(2024六下·桐鄉期末)在建造塔臺時,同學們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后下一步是( )。A.建造塔 B.討論方案 C.修改方案 D.驗證方案【答案】B【知識點】塔臺【解析】【分析】建造塔臺的流程通常為提出設計方案后,先通過小組討論完善細節。討論能發現方案中的漏洞或優化空間,為后續修改奠定基礎。若未經討論直接進入 A(建造)或 C(修改),可能因考慮不周導致失誤;D(驗證方案)需在方案初步確定后通過模型測試實現,故下一步應是討論方案。10.(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是3種相貌的不同特征,把它們相互組合起來可以得到的相貌數量是( )。A.4種 B.6種 C.8種 D.9種【答案】C【知識點】遺傳【解析】【分析】3 種相貌特征分別為 A、B、C,每種特征有 2 種不同表現。根據排列組合原理,組合數量為 2×2×2=8 種。11.(2024六下·桐鄉期末)小明對校園里的植物進行分類,下列分類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常綠和落葉 B.草質莖和木質莖C.平行脈和非平行脈 D.卵形葉和針形葉【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分類【解析】【分析】A.按葉片生長周期分常綠與落葉,合理;B.依莖的質地分草質莖和木質莖,合理;C.按葉脈分布分平行脈和非平行脈,合理;D.中卵形葉和針形葉均為葉片具體形狀,屬同一分類維度下的不同類型,不能并列作為分類方法,故不合理。12.(2024六下·桐鄉期末)全球都在積極保護生物多樣性,下列保護瀕危生物最有效方法是( )。A.把有害的動物消滅 B.建立自然保護區C.把瀕危動物圈養起來 D.大量植樹造林【答案】B【知識點】生物多樣性【解析】【分析】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瀕危生物最有效方法,它能為物種提供原生棲息環境,維持生態系統完整,如我國大熊貓保護區。13.(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是某小學的校園生物分布圖,我們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校園中常見植物的種類 B.某種動物活動的區域C.同一區域不同時間的生物變化 D.不同區域的生物分布情況【答案】C【知識點】調查校園生物【解析】【分析】校園生物分布圖通常標注當前校園內各區域的生物種類及分布,能體現 A 常見植物種類、B 動物活動區域、D 不同區域生物分布。但它是某一時點的靜態記錄,無法反映同一區域不同時間的生物變化,如季節更替或時間推移導致的物種增減等,故 C 信息無法獲取。14.(2024六下·桐鄉期末)2020年5月28日,在浙江某個景區發現了國家珍稀保護動物——中華紅眼蟬(如下圖),它被稱為“最美知了”。中華紅眼蟬在動物分類上屬于( )。A.爬行類 B.鳥類 C.昆蟲類 D.哺乳類【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分類【解析】【分析】中華紅眼蟬屬于昆蟲類。其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復眼和觸角,胸部具三對足、兩對翅,符合昆蟲典型特征。而爬行類體表覆蓋鱗片等,鳥類有羽毛、卵生,哺乳類胎生哺乳,均與紅眼蟬特征不符,故它屬昆蟲類。15.(2024六下·桐鄉期末)班級里的雙胞胎同學觀察了對方的相貌后進行了對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對話環節屬于獲取證據 B.甲同學描述的是遺傳現象C.有些雙胞胎長得完全一樣 D.頭發長短屬于性狀特征【答案】A【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甲同學若述兩人相貌相似,屬于遺傳現象,因遺傳使親子代間性狀相似,B 正確。16.(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列與北極星為同一類型星球的是( )。A.太陽 B.地球 C.月球 D.哈雷彗星【答案】A【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太陽系;星座【解析】【分析】北極星屬于恒星,能自身發光發熱。太陽是太陽系中的恒星,與北極星類型相同。地球是行星,圍繞太陽運轉;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繞地球運行;哈雷彗星是彗星,由冰物質組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它們均不具備恒星特征,故 A 正確。17.(2024六下·桐鄉期末)小明想繪制所居住小區生物分布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不同季節繪制的生物分布圖是有區別的B.我們可以用“圖注加編號”的方法來繪制分布圖C.調查和記錄小區生物種類和數量,然后可以用推測的方法來繪制分布圖D.同一天的不同時間去調查后繪制的分布圖,會有不同的結果【答案】C【知識點】調查校園生物【解析】【分析】繪制生物分布圖需基于實際調查數據,不能用推測方法,否則會降低準確性,C 錯誤。A 不同季節生物種類或數量可能變化,分布圖有區別;B “圖注加編號” 是常用繪制方法;D 同一天不同時間動物活動區域可能不同,分布圖會有差異,A、B、D 說法均正確。18.(2024六下·桐鄉期末)吃饅頭時,我們慢慢咀嚼會感覺有甜味,是因為( )。A.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轉變成了糖B.淀粉本身的甜味被嚼出來了C.面粉在蒸煮之后產生了二氧化碳D.牙齒的咀嚼,把淀粉擠出來了【答案】A【知識點】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饅頭主要含淀粉,本身無甜味。咀嚼時,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會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有甜味,所以慢慢咀嚼會感覺甜。B 中淀粉本身無甜味;C 蒸煮產生二氧化碳與甜味無關;D 牙齒咀嚼是物理消化,不會擠出甜味物質,故正確的是 A。19.(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面是不同恒星的視星等數據,m數值越小,表示肉眼可見亮度越大,結合數據分析,下列最亮的恒星是( )。恒星 天狼星 心宿二 織女星 牛郎星視星等m值 -1.46 0.96 0.03 0.73A.天狼星 B.心宿二 C.織女星 D.牛郎星【答案】A【知識點】星座【解析】【分析】題目中說明視星等 m 數值越小,肉眼可見亮度越大。對比各恒星視星等:天狼星為-1.46,心宿二為 0.96,織女星為 0.03,牛郎星為 0.73。其中天狼星的視星等數值最小,因此它是肉眼可見亮度最大的恒星,故最亮的是 A 選項天狼星。20.(2024六下·桐鄉期末)下圖中的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的一個小行星密集區域。它位于( )。A.地球和火星之間 B.火星和木星之間C.木星和土星之間 D.地球和太陽之間【答案】B【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這片區域聚集了大量小行星。A 選項地球與火星之間、C 選項木星與土星之間,以及 D 選項地球與太陽之間均無小行星帶分布。因此,小行星帶的正確位置是 B 選項火星和木星之間。21.(2024六下·桐鄉期末)蝦煮熟后會變成紅色,小明想:“蝦顏色的改變,可能是蝦體內有一種遇熱會變成紅色的物質”,小明同學的想法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觀察實驗 B.收集證據 C.提出假設 D.得出結論【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解析】【分析】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等環節。小明看到蝦煮熟變紅,推測 “可能是蝦體內有遇熱變紅的物質”,這是基于現象對原因作出的假設,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提出假設” 階段,而非觀察實驗、收集證據或得出結論,故 C 正確。22.(2024六下·桐鄉期末)關于云、太陽、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最近B.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最近C.云離地球有時近,但有時會比太陽離地球更遠D.云離地球比月球離地球遠,但比太陽離地球近【答案】A【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云是地球大氣層內的現象,通常距離地面僅幾百米到十幾千米;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38 萬千米;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 1.5 億千米。對比可知,云與地球的距離遠小于月球和太陽,不存在 “有時比太陽遠” 的情況,也比月球近得多。因此,距離地球最近的是云,A 正確。23.(2024六下·桐鄉期末)如圖,課上我們利用陀螺、紙片、米粒、膠水等材料建立銀河系模型后,旋轉模擬銀河系的運動,在這個模擬實驗中米粒模擬的是( )。A.行星 B.恒星 C.河外星系 D.衛星【答案】B【知識點】銀河系【解析】【分析】銀河系由眾多恒星及星際物質組成,在模擬實驗中,米粒作為獨立分布且數量眾多的個體,對應銀河系中的恒星。行星、衛星體積較小且圍繞恒星運動,不符合米粒的模擬特征;河外星系是獨立于銀河系的星系,與實驗模擬對象無關。因此,米粒模擬的是 B 選項恒星。24.(2024六下·桐鄉期末)在臉盆等鐵制品表面燒制陶瓷的目的是( )。A.增大硬度,防止撞壞 B.增大厚度,防止磨損C.防止鐵生銹和美觀 D.美觀和殺毒殺菌【答案】C【知識點】生銹【解析】【分析】鐵制品在潮濕環境中易與氧氣、水反應生銹,在其表面燒制陶瓷,可形成隔絕層,阻止鐵與外界物質接觸,從而防止生銹;同時,陶瓷色彩豐富、圖案多樣,能提升鐵制品的美觀度。燒制陶瓷并非為了增大硬度、厚度來防撞擊磨損,也不具備殺毒殺菌功能。因此,正確答案為C。25.(2024六下·桐鄉期末)人體能分泌一種令我們心情變得愉快的物質,它是( )。A.腎上腺素 B.多巴胺 C.催產素 D.內啡肽【答案】B【知識點】情緒管理;化學變化【解析】【分析】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 “快樂遞質”,能傳遞興奮及愉悅感,如在獲得獎勵、滿足欲望時分泌增加,讓人心情愉快。腎上腺素主要在應激時提升心率、血壓;催產素多與親密關系、分娩相關;內啡肽是鎮痛物質,運動后產生的 “快感” 與其有關。相比之下,直接關聯愉悅心情的是多巴胺,故 B 正確。26.(2024六下·桐鄉期末)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吃起來又酸又甜。冰糖葫蘆制作包括串果、熬糖、蘸糖、冷卻等步驟。(1)圖2是熬糖的過程,把冰糖放入有水的鍋中加熱,冰糖慢慢變小,是因為冰糖 在水中,如果想加速這種現象,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2)把冰糖直接放入鍋中加熱,冰糖從最初的 態會轉變為 態。此時冰糖的變化我們稱為 。A.融化 B.熔化 C.溶解(3)如果熬煮時間過長,會產生黑色物質,這種黑色物質有什么特點,請你寫出2點 、 。(4)制作糖葫蘆的過程中出現兩次冒泡現象,第一次是把冰糖放入水中時加熱后,有大量密集的大氣泡,第二次是出現很多黃色小氣泡,關于兩種氣泡,請你提出一個科學問題: ?(5)圖4是糖葫蘆冰糖冷卻的過程,這個過程發生了物質變化,由液態糖變成 ,此變化屬于 變化。【答案】(1)溶解;攪拌(2)固;液;B(3)固體;放入水中不能溶解(4)這兩種氣泡是同一種物質嗎?(5)固態糖;物理【知識點】溶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解析】【分析】(1)中冰糖在水中慢慢變小,是因為冰糖溶解在水中。若想加速溶解現象,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2:攪拌、加熱或把冰糖研碎。攪拌能加快水分子運動,促進冰糖擴散;加熱提高水的溫度,增大冰糖溶解度;研碎冰糖可增加其與水的接觸面積,均能加速溶解過程。(2)把冰糖直接放入鍋中加熱,冰糖從最初的固態會轉變為液態。此時冰糖的變化稱為 3:B.熔化。熔化指物質從固態受熱變為液態的過程,無需溶劑參與;溶解是溶質分散于溶劑中的過程,融化通常指冰、雪等受熱變為液態,此處符合熔化的定義。(3)具有焦苦味:熬煮時間過長,冰糖會因高溫發生焦糖化反應,生成的黑色物質帶有明顯焦苦味道,影響口感。結構脆硬易碎裂:高溫下糖分脫水碳化,黑色物質結構變得脆硬,冷卻后易碎裂,失去原本的黏性和光澤。(4)第一次加熱時水受熱汽化產生大氣泡,屬物理變化;第二次出現黃色小氣泡,可能是糖分在高溫下分解或焦糖化反應生成氣體(如二氧化碳等),屬化學變化。提問需聚焦兩次氣泡的差異及本質原因。(5)待白糖熔化后,再把山楂蘸上糖漿,等山楂上的糖漿放出熱量凝固成固態,冰糖葫蘆就做好了。此過程并沒有產生新物質,所以屬于物理變化。(1)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在生產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減慢某種物質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攪拌、研碎、加熱等。所以把冰糖放入有水的鍋中加熱,冰糖慢慢變小,這是冰糖溶解在水中;而且可以通過攪拌的方法來加快溶解。(2)將冰糖直接放入鍋中加熱,讓固態的冰糖變成液態的糖漿,即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故是熔化。(3)如果白砂糖加熱時間過長,會看到鍋內出現黑色物質并聞到焦味,這種黑色物質是產生的新物質,是固體,而且放入水中不能溶解。(4)制作糖葫蘆的過程中出現兩次冒泡現象,第一次是把冰糖放入水中時加熱后,有大量密集的大氣泡,第二次是出現很多黃色小氣泡。關于兩種氣泡,我們可以想一想:這兩種氣泡是同一種物質嗎?為什么會產生不同顏色的氣泡呢?這屬于什么變化呢?(5)待白糖熔化后,再把山楂蘸上糖漿,等山楂上的糖漿放出熱量凝固成固態,冰糖葫蘆就做好了。此過程并沒有產生新物質,所以屬于物理變化。27.(2024六下·桐鄉期末)為美化環境,學校決定在室內過道里建一個綠植墻(如圖1)。(1)科學小組打算參與建造綠植墻的活動,你認為他們首要任務是( )。A.組內成員頭腦風暴,提出設計方案B.了解建造綠植墻的限制條件C.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綠植墻(2)上圖2是科學小組的側視設計圖,其中還需要標注 。(3)如圖3箭頭所指,科學小組在花盆底部栓一根酒精燈中使用的棉繩,這根棉繩最有可能的作用是( )。A.把花盆固定在綠植墻上B.吸水,為土壤提供水分C.方便花盆拿出來(4)水從頂部流下(上圖2),每個種植盒底部可蓄少量的水,多余水從溢水口流到下層種植盒。溢水口設置在哪個位置比較合適(選項見下圖) 。(5)科學小組在測試綠植墻的安全性能時,發現花盆很容易翻出種植盒,以下傾翻原因,不合理的是( )。A.植物扎根太深B.種植盒傾斜角度過大C.花盆與種植盒尺寸不匹配(6)結合你的經驗,你認為在設計綠植墻時,還需要考慮什么因素? 。【答案】(1)B(2)數據和材料(3)B(4)C(5)A(6)還要考慮光照、穩定性等問題【知識點】認識工程【解析】【分析】(1)建造綠植墻前,需先明確場地空間大小、承重能力、光照條件、灌溉系統接入等限制條件,這是設計和施工的基礎。若未了解限制就直接設計方案或選擇材料,可能導致方案不切實際。只有先明晰約束因素,才能確保后續設計與制作可行,故首要任務是B。(2)設計圖中還需要標注綠植墻的尺寸、各區域植物種類、灌溉系統走向、承重結構位置及材料說明等。這些信息能明確綠植墻的規格、植物布局、維護系統及安全性,確保施工時精準落地,避免因標注缺失導致設計與實際不符。(3)棉繩具有吸水性,可一端浸入儲水裝置或水源,另一端延伸至花盆土壤中,通過毛細作用將水分輸送到土壤,實現自動補水,符合綠植墻灌溉需求。若為固定花盆,栓繩方式不穩固;方便拿取,也無需用棉繩,故該設計最可能用于吸水保濕,選 B。(4)根據圖2可知,種植盒都是左邊低,右邊高的,所以溢水口設置在左側最好,即C。(5)植物扎根深會使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增強花盆穩定性,不易翻出,故A不合理。(6)設計綠植墻時,還需要考慮光照,比如如何能夠讓綠植接受到最大的光照度;或者還要考慮安全性,是否穩定,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穩定就可能會帶來危險。(1)工程建設的步驟: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實施建設。所以科學小組打算參與建造綠植墻的活動,他們首要任務是了解建造綠植墻的限制條件。(2)設計圖要合理地設計文字和圖畫說明,對設計結構的表述要條理清晰。所以科學小組的側視設計圖,其中還需要標注數據和材料。(3)酒精燈中使用的棉繩吸水性比較好,所以在花盆底部栓一根酒精燈中使用的棉繩,是為了吸收水分,為土壤提供水分。(4)根據圖2可知,種植盒都是左邊低,右邊高的,所以溢水口設置在左側最好,即C。(5)科學小組在測試綠植墻的安全性能時,發現花盆很容易翻出種植盒,這是因為種植盒傾斜角度過大或者花盆與種植盒尺寸不匹配。植物扎根太深是根為了固定植物,與花盆翻出種植盒無關。(6)設計綠植墻時,還需要考慮光照,比如如何能夠讓綠植接受到最大的光照度;或者還要考慮安全性,是否穩定,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穩定就可能會帶來危險。28.(2024六下·桐鄉期末)探索宇宙。(1)小明利用八大行星資料(見下圖)建立了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八大行星按照直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 。(填序號)行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萬千米)①水星 5800②金星 10800③地球 15000④火星 22800⑤木星 77800⑥土星 142700⑦天王星 287000⑧海王星 449600(2)課堂上,我們在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為了避免出現行星畫不下的情況,處理數據應該先考慮( )。A.水星 B.地球 C.海王星(3)結合表格數據和下圖,請在下面紙帶上畫出土星的位置。(4)當月球處于下圖這種位置關系時,我們地球上的人們可能會觀察到的天文現象是 。(5)地球上的人們有時會看到一個小黑點從太陽的東邊緣級級移動到西邊緣(如下圖),這種天文現象叫做金星凌日,發生這種現象時天體的位置關系最有可能是下圖中的( )。A.B.C.【答案】(1)⑤⑥⑦⑧③②④①(2)C(3)(4)日食(5)C【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1)直徑大小與行星體積相關,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直徑遠超其他行星;土星次之;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依次減小;天王星和海王星為冰巨星,直徑相對較小。八大行星按直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⑤木星、⑥土星、③地球、②金星、④火星、①水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2)建立行星位置關系模型時,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關鍵因素。海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最遠(449600 萬千米),是八大行星中位置最靠外的行星。先確定海王星的位置,能以它為基準向外預留足夠空間,避免因距離估算不足導致模型無法容納所有行星,而水星、地球距離太陽較近,先考慮它們無法確定模型的最大范圍。(3)在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據時,將海王星放在紙帶的第45格,海王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449600萬千米,大致是1格代表10000萬千米,按這樣處理數據的方法,距離太陽142700萬千米的木星應該放在第15格。(4)月球圍繞著地球旋轉,同時,地球又帶著月球繞太陽旋轉,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這兩種運動所產生的結果。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處于月球的陰影中,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5)金星凌日現象發生時,天體位置關系為金星位于地球與太陽之間,且三者大致在同一直線上,對應C中金星處于中間位置的選項。此時金星遮擋部分太陽光,在地球上觀測到小黑點劃過日面,這與日食的原理類似(月球位于地日之間),但因金星距離地球更遠,視直徑更小,形成 “凌日” 而非 “日食”。(1)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太陽系大家族成員按體積計算,由大到小順序依次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所以八大行星按照直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⑤⑥⑦⑧③②④①。(2)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我們在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為了避免出現行星畫不下的情況,處理數據應該先考慮距離最遠的海王星。(3)在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據時,將海王星放在紙帶的第45格,海王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449600萬千米,大致是1格代表10000萬千米,按這樣處理數據的方法,距離太陽142700萬千米的木星應該放在第15格。(4)月球圍繞著地球旋轉,同時,地球又帶著月球繞太陽旋轉,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這兩種運動所產生的結果。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處于月球的陰影中,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5)金星軌道在地球軌道內側,某些特殊時刻,地球、金星、太陽會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個小黑點一樣在太陽表面緩慢移動,天文學稱為金星凌日天象。金星距離地球還有距離,所以應該是C。29.(2024六下·桐鄉期末)馬門溪龍是蜥腳類恐龍的一種,他有非常長的脖子,脖子幾乎占身體總長度的一半,在中國西部多個省發現了它的化石。大多數的馬門溪龍體長都能超過20米,少數個體可超過30米,對馬門溪龍體重的估算,不同種的差距極大,較小的種被認為體重在10噸以下,而最大的種被認為可能超過60噸。(1)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主要是依靠( )。A.對真實恐龍的觀察 B.化石證據 C.古籍的記載(2)下圖是馬門溪龍頭骨化石復原圖,根據它的牙齒,請你判斷它是肉食性恐龍還是植食性恐龍? 。(3)科學家們推測,馬門溪龍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吃東西,它每天要吃300千克的食物。按照馬門溪龍每天的食量,請你推測一下當時它生存的地方植物生長情況是怎么樣的? 。(4)從動物繁殖方式上看,馬門溪龍的繁殖方式和下列哪種動物相似( )。A.老虎 B.長頸鹿 C.蜥蜴(5)除恐龍外,你還知道哪種動物也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 。【答案】(1)B(2)植食性恐龍(3)植物資源豐富,而且植物生長茂盛(4)C(5)猛犸象【知識點】化石【解析】【分析】(1)由于恐龍早已滅絕,無法對真實恐龍進行觀察,A 錯誤;古籍中缺乏對恐龍系統且準確的記載,C 錯誤;而化石是恐龍死后遺體或遺跡經過漫長地質過程形成的,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如骨骼結構、牙齒形態等,能為我們認識恐龍的體型、生活習性等提供關鍵證據,所以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主要依靠化石證據,B 正確。(2)從復原圖看,馬門溪龍的牙齒呈勺狀或柱狀,邊緣光滑無鋒利鋸齒,這種結構適合切斷和研磨植物纖維,而非撕咬肉類。植食性恐龍牙齒通常為咀嚼型,以適應植物性食物的消化需求;而肉食性恐龍牙齒多為尖銳錐形或彎刀狀,便于獵殺和撕裂獵物。結合其長脖子(適合取食高處植物)及蜥腳類恐龍的食性特征,可判斷為植食性。(3)馬門溪龍每天需進食 300 千克食物,龐大食量要求棲息地有充足植物供給。這意味著當時該地氣候溫暖濕潤,適合蕨類、裸子植物等大面積生長,植被密度高且更新速度快,才能滿足這種巨型植食性恐龍的生存需求,形成穩定的食物供應鏈。(4)馬門溪龍屬于爬行動物,繁殖方式為卵生。蜥蜴同樣是爬行動物,通過產卵繁殖后代,與馬門溪龍繁殖方式一致。而老虎和長頸鹿屬于哺乳動物,繁殖方式為胎生,幼崽由母體直接產出,與卵生的馬門溪龍不同。(5)滅絕是指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已經不再存在。當一個物種最后一個個體死亡后,該物種就滅絕了。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很多,比如猛犸象、袋狼、渡渡鳥等。(1)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借助地層中的化石,科學家們一點點復原出各種生物的樣貌、它們當年的生活環境,研究生物是怎樣變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因為恐龍已經滅絕了,所以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主要是依靠化石證據。(2)食草恐龍牙齒平整,食肉恐龍牙齒尖銳鋒利。圖中的恐龍牙齒平整,所以屬于植食性恐龍。(3)馬門溪龍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吃東西,它每天要吃300千克的食物。所以當時它生存的地方植物資源豐富,而且植物生長茂盛,不然滿足不了恐龍的食物。(4)動物的繁殖方式常見的有卵生和胎生。動物用產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兒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恐龍和蜥蜴的繁殖方式屬于卵生;老虎和長頸鹿的繁殖方式屬于胎生。(5)滅絕是指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已經不再存在。當一個物種最后一個個體死亡后,該物種就滅絕了。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很多,比如猛犸象、袋狼、渡渡鳥等。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