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蘭州市2025屆高三診斷考試(一模)化學試題1.(2025·蘭州模擬)文物承載著人類的文明與智慧。下列有關文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武威出土的銅奔馬屬于合金材料B.馬家窯出土的陶器屬于硅酸鹽產品C.甘肅簡牘博物館珍藏的竹簡主要成分屬于多糖D.敦煌壁畫繪制用到的紅色顏料為【答案】D【知識點】硅和二氧化硅;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解析】【解答】A.銅奔馬的材料為銅合金,屬于合金材料,A正確;B.陶器的主要原料是粘土和陶土,其化學成分以硅酸鹽為主,都屬于硅酸鹽產品,B正確;C.竹簡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多糖,C正確;D.敦煌壁畫繪制用到的紅色顏料為,是黑色固體,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銅合金屬于合金材料。B、陶器屬于硅酸鹽產品。C、竹簡的材料為纖維素,屬于多糖。D、紅色顏料為Fe2O3。2.(2025·蘭州模擬)化學用語是描述化學物質組成及變化的專業語言符號。下列有關表述不正確的是A.用電子云輪廓圖示意鍵的形成:B.的價層電子軌道表示式為:C.的價層電子對互斥(VSEPR)模型:D.的形成過程:【答案】B【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共價鍵的形成及共價鍵的主要類型;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解析】【解答】A.鍵電子云以肩并肩方式重疊形成,圖示正確,故A正確;B.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因此其軌道表示式為:,故B錯誤;C.中心O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2+=3,含有一對孤對電子,因此其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故C正確;D.為離子化合物,是由Mg2+和Cl-構成的,用電子式形成過程表示為,故D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p-pπ鍵是以肩并肩達到形式重疊形成的。B、Cr的夾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據此確定其軌道表示式。C、O3中心氧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3,其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D、MgCl2是由Mg2+和Cl-構成的離子化合物,據此確定其形成過程。3.(2025·蘭州模擬)科技工作者研究、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彰顯了勞動者的智慧與精神。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釀酒師釀造葡萄酒添加目的是起殺菌和抗氧化等作用B.醫生做“鋇餐”透視時病人吞服的鋇餐主要成分是C.材料科學家研制的包裝材料聚乳酸()是由加聚而成D.環境保護工程師利用除去廢水中的【答案】C【知識點】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縮聚反應【解析】【解答】A.SO2有殺菌作用,且具有還原性,加在葡萄酒中可起到殺菌和抗氧化的作用,A正確;B.“鋇餐”的主要成分是BaSO4,難溶于水、不溶于稀鹽酸,且對X射線有良好阻擋作用,B正確;C.聚乳酸一般由乳酸[HOCH(CH3)COOH]通過發生縮聚反應生成,不是加聚反應,C錯誤;D.Na2S能與Hg2+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HgS,因此可用于去除廢水中的Hg2+,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A、SO2具有殺菌作用,且具有還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劑。B、“鋇餐”的主要成分是BaSO4。C、聚乳酸是由乳酸發生縮聚反應后生成的。D、Na2S可與廢水中的Hg2+形成難溶的HgS沉淀。4.(2025·蘭州模擬)丙烯腈是合成纖維、橡膠和樹脂的重要材料,由乙炔與HCN反應制得:。應用到的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省略)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裝置可用于制備乙炔B.B裝置可用于除去乙炔中的雜質氣體C.C裝置可用于合成丙烯腈D.D裝置可用于吸收多余的尾氣【答案】D【知識點】乙炔炔烴;常用儀器及其使用;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解析】【解答】A.該反應過程劇烈,反應速率較快,因此發生裝置所使用的漏斗應使用分液漏斗,從而控制反應速度,故該選項錯誤;B.制取乙炔氣體中含有硫化氫,可用CuSO4溶液除去,洗氣時氣體應長進短出,故該選項錯誤;C.乙炔合成丙烯腈所需溫度是,應采用水浴加熱,故該選項錯誤;D.尾氣中有乙炔、HCN,而乙炔含有碳碳三鍵,HCN具有較強的還原性,都能被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因此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尾氣處理,倒置的漏斗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D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該反應過程劇烈,反應速率快,應用分液漏斗控制反應速率。B、洗氣時,氣體應從長導管一端通入。C、反應溫度為70℃,應采用水浴加熱。D、酸性KMnO4能與尾氣中的乙炔和HCN反應。5.(2025·蘭州模擬)環泊酚(D)是一類新型短效靜脈麻醉藥。其部分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A的名稱為2-異丙基苯酚B.物質A與物質D互為同系物C.可用溶液檢驗D中是否存在未反應的AD.1molB和C分別與足量的溶液反應均消耗【答案】A【知識點】有機化合物的命名;酯的性質;苯酚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A.根據A的結構,母體為苯酚,2號碳原子上含有異丙基,因此該有機物的名稱為2-異丙基苯酚,故A正確;B.D的支鏈含有環狀結構,與A的結構不相似,因此二者不屬于同系物,故B錯誤;C.A和D中都含有酚羥基,都能與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因此不能用溶液檢驗D中是否存在未反應的A,故C錯誤;D.B中只含有1個酯基,1molB只能消耗1molNaOH,C含有酚酯基,1molC消耗2molNaOH,故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有機物的結構簡式進行命名。B、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多個CH2的有機物。C、有機物A和D中都含有酚羥基,都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D、B中含有一個酯基能與1個NaOH反應;C中含有酚酯結構,能與2個NaOH反應。6.(2025·蘭州模擬)下列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確的是A.用三氯化鐵溶液刻蝕覆銅電路板:B.海水提溴過程中將溴吹入吸收塔:C.向中加入:D.電解水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答案】B【知識點】鐵鹽和亞鐵鹽的相互轉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鈉的氧化物【解析】【解答】A.反應中Fe元素由+3價變為+2價,銅元素由0價變為+2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為:,A錯誤;B.反應中Br元素由0價變為-1價,S元素由+4價變為+6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元素守恒可得離子方程式為:,B正確;C.Na2O2既做氧化劑又做還原劑,因此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218O+2Na2O2=4Na++218OH-+2OH-+O2↑,C錯誤;D.電解產生的氫氧根會和鎂離子反應生成Mg(OH)2沉淀,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Fe3+具有氧化性,能將Cu氧化成Cu2+。B、Br2能將SO2氧化成SO42-,自身還原為Br-。C、反應過程中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因此產物NaOH中的O元素部分來自于Na2O2。D、電解MgCl2溶液的過程中,產生的OH-能與Mg2+結合成Mg(OH)2沉淀。7.(2025·蘭州模擬)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有關事實解釋不正確的是選項 事實 解釋A 將無水乙醇加入溶液中析出深藍色晶體 乙醇分子極性較小,降低了的溶解性B 石墨能導電 未雜化的p軌道重疊使電子在整個碳原子平面內運動C 的酸性強于 F的電負性大于D 的熔點低于 引入乙基改變了晶體的類型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晶體的定義【解析】【解答】A.無水乙醇極性較小,加入溶液后,溶劑的極性降低,使得該離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析出深藍色晶體,A正確;B.石墨導電是由于每個碳原子以雜化形成平面結構,未雜化的p軌道垂直于平面,重疊形成離域大π鍵,電子可在平面內可自由移動,因此石墨可導電,B正確;C.由于電負性:F>Cl,因此F的吸電子效應更強,使羧基中的羥基極性更大,更易解離,所以酸性:>,C正確;D.的熔點低于,主要原因是乙基的引入增大了陽離子體積,導致半徑:>,使得的離子鍵強度小于,所以熔點,而非改變晶體類型(仍為離子晶體),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無水乙醇的極性較小,加入無水乙醇后,溶劑的極性降低,使得離子化合物溶解度降低,結晶析出。B、石墨導電是由于石墨中含有可自由移動的電子。C、F的電負性強,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強,使得羧基中O-H容易斷裂。D、引入乙基,晶體類型不變,改變的是離子半徑。8.(2025·蘭州模擬)離子化合物水解可用于制備石墨,其反應原理為(石墨,s,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7g中含有的離子總數為B.常溫下,的溶液中含的數目為C.7.2g單層石墨中含有六元環的數目為D.每生成3.36L,轉移電子的數目為【答案】C【知識點】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數目計算【解析】【解答】A.由K+、構成,一個中含有2個離子。2.7g物質的量為0.02mol,含有的離子總數為,A錯誤;B.溶液體積未知,無法應用公式n=c×V計算離子數目,B錯誤;C.石墨中每個碳原子被3個六元環共用,因此每個六元環實際占有2個碳原子。7.2克單層石墨含有0.6mol碳原子,石墨中含有的六元環的個數為0.3 NA,C正確;D.氫氣的溫度、壓強未知,無法應用氣體摩爾體積計算轉移電子數目,D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A、KC8由K+和C8-構成,據此計算所含的離子數。B、pH=13的KOH溶液中c(OH-)=0.1mol·L-1,溶液的體積未知,無法計算。C、根據石墨的結構分析。D、氣體所處的狀態未知,無法應用Vm=22.4L·mol-1計算。9.(2025·蘭州模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中含有前四周期X、Y、Z、W四種元素。基態X原子s能級上的電子數是p能級上電子數的2倍,Y的第一電離能在同周期中僅小于兩種元素,Z元素形成的單質為淡黃色固體,X、Z的質子數之和等于W的質子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基態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B.簡單氫化物的沸點:C.只有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強酸D.W位于第四周期、第ⅡB族【答案】A【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解析】【解答】A.X為C元素,Y為N元素,Z為S元素,其價層電子排布式分別為:2s22p2,2s22p3,3s23p4,未成對電子數分別為:2、3、2。因此基態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A正確;B.X為C元素,Y為N元素,Z為S元素,其簡單氫化物分別為:CH4,NH3,H2S,其中氨氣可形成分子間氫鍵,氫鍵可使沸點增大,硫化氫相對分子質量較大,因此沸點比甲烷大。綜上,簡單氫化物的沸點:,B錯誤;C.Y為N元素,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硝酸,屬于強酸,C錯誤;D.W為Ti元素,是22號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ⅣB族,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基態X原子s能級上的電子數是p能級上電子數的2倍,因此基態X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1s22s22p2, 所以X為C。Y的第一電離能在同周期中僅小于兩種元素,因此Y為N。Z元素的單質為淡黃色固體,因此Z為S。X、Z的質子數之和等于W的質子數,即W的質子數為22,因此W為Ti。據此結合選項分析。10.(2025·蘭州模擬)下列設計的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0.5溶液,將其中的一支試管先加熱,然后置于冷水中,分別與另一支試管進行對比,觀察溶液顏色變化B 驗證溴乙烷發生消去反應 向溴乙烷中加入的乙醇溶液,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褪色C 比較和的大小 常溫下,向0.1溶液中先滴加少量0.1溶液,振蕩后再滴加少量0.1溶液,觀察沉淀顏色變化D 鑒別蔗糖和麥芽糖溶液 分別向兩種無色溶液中滴加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鹵代烴簡介;二糖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CuCl2溶液中存在的平衡Cu2+(藍色)+4Cl-(黃色),通過改變溫度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可判斷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方案可行,A不符合題意;B.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熱生成乙烯,乙醇具有揮發性,揮發吹出的乙醇蒸氣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導致溶液褪色,干擾實驗結果,無法準確驗證消去反應,方案存在缺陷,B符合題意;C.向NaCl溶液中先加少量生成AgCl沉淀,再滴加KI溶液,若生成黃色AgI沉淀,說明AgI的溶度積更小,實驗中用量少,優先與Cl-反應,后續加入KI時,生成黃色AgI沉淀,涉及沉淀的轉化,因此可正確比較,方案合理,C不符合題意;D.麥芽糖屬于還原性糖,直接與新制懸濁液共熱可產生磚紅色沉淀;蔗糖無還原性,不反應無明顯現場產生。因此該方案可有效鑒別兩者,方法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溶液中存在可逆反應Cu2+(藍色)+4Cl-(黃色),結合溫度改變時溶液顏色變化分析。B、乙醇具有揮發性和還原性,揮發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比較AgCl和AgI的溶度積Ksp大小,應存在二者的轉化。D、麥芽糖為還原性糖,可與新制Cu(OH)2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而蔗糖不屬于還原性糖,與新制Cu(OH)2懸濁液不反應。11.(2025·蘭州模擬)某研究所設計以軟錳礦(主要成分為,含少量、等的氧化物)為原料制備,其實驗流程如下:已知:固體和溶液均為墨綠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熔融煅燒”過程中使用到的儀器主要有蒸發皿,三腳架和酒精燈B.“濾渣1”的成分是C.“調pH2”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D.“結晶”過程中獲得晶體可采用降溫結晶法【答案】D【知識點】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解析】【解答】A.固體的加熱應使用坩堝而不是蒸發皿,A錯誤;B.由分析知“濾渣1”的成分是和, B錯誤;C.“調pH2”過程中加入冰醋酸,冰醋酸為弱電解質,在離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學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錯誤;D.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因此需采用降溫結晶,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熔融煅燒”是對固體進行加熱,需在坩堝中進行。B、“調pH1”過程中通入過量的CO2,K2SiO3和K[Al(OH)4]與CO2反應,生成H2SiO3沉淀和Al(OH)3沉淀。C、“調pH2”過程中加入冰醋酸,CH3COOH為弱酸,在離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學式。D、KMnO4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應采用降溫結晶法。12.(2025·蘭州模擬)科學家為消除酸性工業廢水中甲醛的危害,利用驅動耦合電催化實現了與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下圖是耦合電催化反應系統原理圖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管負載納米絨電極為陰極B.反應過程中從左極室向右極室移動C.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時,在裝置中可生成1molD.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答案】C【知識點】電解原理;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解析】【解答】A.Cu管負載Cu納米絨上CO2轉化為HCOOH,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因此管負載納米絨電極為陰極,A正確;B.在電解池裝置中,陽離子從陽極向陰極移動,因此H+從左極室向右極室移動,B正確;C.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時,陽極生成1molHCOOH,同時陰極也生成1molHCOOH。因此在裝置中可生成2mol,C錯誤;D.陽極上HCHO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HCOOH,因此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Cu管負載Cu納米絨上CO2轉化為HCOOH,C元素由+4價變為+2價,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因此該電極為陰極,則電源a為負極。Cu管負載Cu納米絨的電極反應式為CO2+2e-+2H+=HCOOH。左側碳紙負載MnO2納米片為正極,HCHO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HCOOH。因此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HCHO-2e-+H2O=HCOOH+2H+。據此結合選項分析。13.(2025·蘭州模擬)某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化學式為,其晶胞結構如下圖所示,其中代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N的雜化方式為B.圖中代表C.晶體密度為D.的配位數為8【答案】D【知識點】晶胞的計算;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解析】【解答】A.中N的價電子對數是4,采用雜化,A正確;B.由圖可知,1個位于體內,位于面心,個數為6×=3個,位于頂點,個數為8×=1。根據甲胺鉛碘的化學式(CH3NH3)PbI3可知,面心的代表,頂點的代表,B正確;C.1個晶胞中含有1個(CH3NH3)PbI3,因此晶胞的質量為,晶胞的體積為。所以晶胞的體積為,C正確;D.位于晶胞的頂點,與其距離最近的位于3個面的面心,頂點為8個晶胞共用,面心被兩個晶胞共用。所以的配位數為個,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N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確定其雜化方式。B、根據均攤法結合晶胞結構確定微粒個數比,從而確定代表的微粒。C、根據公式計算晶胞密度。D、根據晶胞結構分析。14.(2025·蘭州模擬)室溫下,的某二元酸溶液中,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含A粒子(、、等)物質的量分數(x)隨pH變化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的電離方程式為,B.室溫下,C.將相同物質的量的和固體溶于水所得混合溶液,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D.時,溶液中存在【答案】C【知識點】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電離方程式的書寫【解析】【解答】A.溶液中HA-的物質的量分數為1.0,說明溶液中H2A完全電離產生H+和HA-,因此溶液中不存在分子,說明第一步完全電離,則電離方程式為,,A正確;B.HA-的電離方程式為,由圖可知,當pH=3時,溶液中c(HA-)=c(A2-),此時溶液中,,B正確;C.將相同物質的量的和固體溶于水所得混合溶液,由,可知的電離大于的水解,因此溶液中,C錯誤;D.時,溶液中陽離子除外還有調pH時加入的物質中的陽離子,由電荷守恒可知時,溶液中存在,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A、溶液中HA-的物質的量分數為1.0,說明H2A第一步完全電離。B、當pH=3時,溶液中c(HA-)=c(A2-),據此計算Ka(HA-)。C、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HA和Na2A溶液中,HA-的電離程度大于A2-的水解程度,據此判斷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系。D、結合電荷守恒分析。15.(2025·蘭州模擬)海洋錳結核是一種富含多種金屬元素的礦物資源,從中提取的金屬在鋼鐵、電子、航天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其主要成分為錳、鎳、銅、鈷、鐵等金屬的氧化物。從錳結核中回收金屬的工藝流程如下:已知:①“還原熔煉”后得到富錳渣和粗合金。②“加壓酸浸”后、、元素均以二價鹽的形式存在。③常溫下,相關金屬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金屬離子開始沉淀的pH 1.3 6.5 4.2 7 6.8完全沉淀()的pH 3 9 6.7 9.2 9.2(1)“加壓酸浸”過程中加壓的目的是 。(2)濾渣的主要成分是 ,“調pH”操作中pH的控制范圍為 ,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電解沉積鎳”的過程中使用石墨電極,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4)萃取劑Ⅰ為,“萃取銅”后銅元素的存在形式為,其中銅元素的配位數為 。萃取后通過 操作將其分離出來。請解釋萃取劑Ⅰ能萃取分離銅元素的原因 。【答案】(1)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3~4.2;(3)(4)4;分液;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知識點】配合物的成鍵情況;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解析】【解答】(1)“加壓酸浸”過程中加壓的目的是增加氣體濃度,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故答案為: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據分析可知,濾渣的主要成分是,“調pH”使鐵離子沉淀完全,銅離子、鈷離子、鎳離子不沉淀,操作中pH的控制范圍為3~4.2,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加氨水調pH值,得到氫氧化鐵濾渣,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3~4.2;(3)使用石墨電極,陽極失電子,電極反應式為。故答案為: (4),其中銅與O、N形成配位鍵,銅元素的配位數為4;萃取后通過分液操作將其分離出來;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形成的絡合物在有機相和水相中的溶解度差異,使得銅離子能夠被有效地從水相轉移到有機相中。故答案為:4;分液;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分析】(1)“加壓酸浸”可加快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調pH”的過程中加入H2O2,是為了將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加入NH3是為了將溶液中的Fe3+轉化為Fe(OH)3沉淀,但Cu2+不能形成Cu(OH)2沉淀,據此作答。(3)“電解沉積鎳”的過程中,陽極上H2O電離產生的OH-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O2,據此寫出電極反應式。(4)根據配合物的結構確定Cu的配位數。萃取后所得為不互溶的兩種液體,采用分液進行分離。萃取劑Ⅰ能與Cu2+形成配位鍵,且難溶于水,因此可用作萃取劑。(1)“加壓酸浸”過程中加壓的目的是增加氣體濃度,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據分析可知,濾渣的主要成分是,“調pH”使鐵離子沉淀完全,銅離子、鈷離子、鎳離子不沉淀,操作中pH的控制范圍為3~4.2,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加氨水調pH值,得到氫氧化鐵濾渣,離子方程式為;(3)使用石墨電極,陽極失電子,電極反應式為;(4),其中銅與O、N形成配位鍵,銅元素的配位數為4;萃取后通過分液操作將其分離出來;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形成的絡合物在有機相和水相中的溶解度差異,使得銅離子能夠被有效地從水相轉移到有機相中;16.(2025·蘭州模擬)二草酸合銅(Ⅱ)酸鉀是一種重要的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結構和性質,制備流程如下:已知:1.2.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實驗步驟:步驟1:制備:稱取2.5g硫酸銅晶體(),溶于水,滴入過量的溶液,加熱煮沸,冷卻,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抽濾,然后用蒸餾水洗滌,得到氧化銅。步驟2:制取:將晶體加入蒸餾水中,微熱,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待充分溶解后分次加入,反應生成。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結束后將溶液冷卻至室溫,再置于冰水浴中冷卻,析出晶體,過濾并用乙醇洗滌晶體。請回答:(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 。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的方法: 。(2)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 。(3)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 ,用乙醇洗滌晶體的目的是 。(4)將制得的進行熱重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由圖可知在C點剩余固體為和 。【答案】(1)托盤天平、藥匙;抽氣,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防止草酸分解(3);水浴加熱;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4)【知識點】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稱量固體藥品,需要用到的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通過水流動起到抽氣作用,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只要證明最后的洗滌液中不含,方法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故答案為:托盤天平、藥匙;抽氣,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草酸受熱易分解,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防止草酸分解。故答案為:防止草酸分解(3)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方程式為;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水浴加熱;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滌晶體可以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故答案為:;水浴加熱;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4)進行熱重分析,加熱至恒重,應得到剩余固體為和銅的氧化物,1mol質量為354g,根據原子守恒,可得到1mol,1mol的質量為138g,C點剩余質量59.3%×354g≈210g,則銅的氧化物質量為210g-138g=72g,根據銅原子守恒,該固體含有64g銅原子,余下應為O原子質量8g,該氧化物為。故答案為:【分析】(1)稱量固體質量需要用到托盤天平和藥匙。抽濾裝置是利用減小吸濾瓶內的壓強,從而加快過濾速度。結合洗滌操作分析。(2)步驟2溶解時加入了草酸,H2C2O4在加熱時易分解,因此溫度不能過高。(3)KHC2O4與CuO反應生成K2[Cu(C2O4)2],同時生成H2O,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加熱溫度控制50℃應才用過水浴加熱。用乙醇洗滌可除去表面的水分,同時減少晶體的溶解損耗。(4)根據圖像所給數據計算。(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稱量固體藥品,需要用到的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通過水流動起到抽氣作用,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只要證明最后的洗滌液中不含,方法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草酸受熱易分解,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防止草酸分解;(3)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方程式為;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水浴加熱;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滌晶體可以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4)進行熱重分析,加熱至恒重,應得到剩余固體為和銅的氧化物,1mol質量為354g,根據原子守恒,可得到1mol,1mol的質量為138g,C點剩余質量59.3%×354g≈210g,則銅的氧化物質量為210g-138g=72g,根據銅原子守恒,該固體含有64g銅原子,余下應為O原子質量8g,該氧化物為。17.(2025·蘭州模擬)煤制甲醇工業對國家能源安全和化工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其主要流程分為煤氣化和合成甲醇:Ⅰ.煤氣化的主要反應:反應1:反應2:請回答:(1)反應的________,在________(選填“低溫”、“高溫”或“任意溫度”)條件下有利于該反應自發進行。(2)在恒溫恒容容器內進行反應1和反應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填序號)。A. 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體系已達到平衡B. 平衡時的體積分數可能大于C. 平衡時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平衡體系中的體積分數不變D. 平衡時縮小容器體積,平衡體系中減小(3)研究人員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揭示了在金催化劑表面上反應2的反應歷程(如下圖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劑表面上的物質用*標注。該歷程中決定反應2速率的步驟方程式為________。(4)在一定溫度下,向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足量的和同時發生反應1和反應2,起始壓強為0.1MPa,平衡時的轉化率為50%,的物質的量是為0.1mol,則反應1的平衡常數________。(已知為分壓平衡常數,分壓=總壓物質的是分數)Ⅱ.合成甲醇的主要反應為 。(5)在其他條件一定時,甲醇的產量隨溫度和壓強的變化趨勢如上圖所示,其中壓強最大的是________(選填)。(6)在550K、條件下,M點所示的反應狀態中甲醇的生成速率________甲醇的消耗速率(選填“>”“<”或“=”)。(7)請解釋甲醇的產量隨溫度變化的原因________。【答案】(1) 高溫(2) A,C(3)(或)(4) 0.01MPa(5)(6) <(7)時,反應未達平衡,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甲醇的產量增大:時,反應已達平衡,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平衡逆移,甲醇產量降低【知識點】蓋斯定律及其應用;焓變和熵變;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化學平衡的計算【解析】【解答】(1)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1+反應2可得,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且、,根據時反應自發進行,則該反應在高溫條件下進行有利于該反應自發進行。故答案為:;高溫(2)A.反應1中C是固體,恒溫恒容容器內,隨著反應的進行,混合氣體的質量逐漸增大,則密度逐漸增大,當密度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體系已達到平衡,A正確;B.反應1+反應2可得,假設反應完全進行到底,則H2的體積分數為,但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則H2的體積分數一定小于,B錯誤;C.平衡時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容器內總壓強增大,但是恒容條件下各物質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則平衡體系中CO的體積分數不變,C正確;D.總體考慮該反應體系,反應1-反應2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則平衡時縮小容器體積,溫度不變,平衡體系中不變,D錯誤;故答案為:AC(3)決速步驟是反應速率最慢的,活化能最大的步驟,方程式為:(或)。故答案為:(或)(4)平衡時的轉化率為50%,則平衡時水的物質的量為0.5mol,則的物質的量是為0.1mol,設反應1消耗水得物質的量為xmol,列出三段式得,,則,解得x=0.3mol,此時容器中總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5+0.1+0.5+0.2)mol=1.3mol,起始壓強為0.1MPa,則此時總壓強為,反應1的平衡常數。故答案為:0.01MPa(5)該反應正向是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甲醇的產量增大,故壓強最大的為P1。故答案為:P1(6)在550K、條件下,M點在平衡曲線上方,此時反應逆向進行,故所示的反應狀態中甲醇的生成速率<甲醇的消耗速率。故答案為:<(7) ,反應為放熱反應,時,反應未達平衡,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甲醇的產量增大:時,反應已達平衡,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平衡逆移,甲醇產量降低。故答案為:時,反應未達平衡,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甲醇的產量增大:時,反應已達平衡,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平衡逆移,甲醇產量降低【分析】(1)根據蓋斯定律計算目標反應的反應熱。結合ΔH-TΔS<0判斷反應自發進行的條件。(2)A、分析反應過程中混合氣體密度是否發生變化,從而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B、若反應進行徹底,則得到H2的體積分數為 ,但可逆反應無法進行徹底。C、恒容裝置內充入惰性氣體,平衡不移動。D、縮小容器體積,壓強增大,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3)慢反應決定了整個反應過程的反應速率,反應所需的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小,據此結合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圖分析。(4)根據三段式進行計算。(5)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6)結合反應進行的方向判斷反應速率大小。(7)結合溫度對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18.(2025·蘭州模擬)阿法替尼(Afatinib)是不可逆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持久地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生長,其工業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請回答:(1)B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2)F、H的結構簡式分別為 、 。(3)反應D→E的反應類型為 。(4)反應I→J的化學方程式為 。(5)C有多種同分異構體,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a.能發生銀鏡反應 b.不含醚鍵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峰面積之比為6:1:1的結構簡式為 (任寫一個即可)。【答案】(1)硝基、(酚)羥基(2);(3)還原反應(4)(5)7;和【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解析】【解答】(1)B為,其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硝基、(酚)羥基。故答案為:硝基、(酚)羥基(2)根據分析,F、H的結構簡式分別為、。故答案為:;(3)由D、E結結構簡式可知,D轉化為E時硝基被還原為氨基,即D發生還原反應生成E,反應D→E的反應類型為還原反應。故答案為:還原反應(4)反應I→J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5)C為,同分異構體符合a.能發生銀鏡反應,則含有醛基;b.不含醚鍵,其同分異構體有、、、、、、,共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峰面積之比為6:1:1的結構簡式為和。故答案為:7;和【分析】A發生硝化反應生成B,B和C發生取代反應生成D,結合D的結構簡式,B為,C為,D發生還原反應生成E,E和F發生取代反應生成G,結合G的結構,F為,F發生硝化反應生成H,H發生還原反應生成I,I和反應生成J,根據J的結構,H為,I為,J和反應生成產物阿法替尼,據此解答。(1)B為,其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硝基、(酚)羥基。(2)根據分析,F、H的結構簡式分別為、。(3)由D、E結結構簡式可知,D轉化為E時硝基被還原為氨基,即D發生還原反應生成E,反應D→E的反應類型為還原反應。(4)反應I→J的化學方程式為。(5)C為,同分異構體符合a.能發生銀鏡反應,則含有醛基;b.不含醚鍵,其同分異構體有、、、、、、,共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峰面積之比為6:1:1的結構簡式為和。1 / 1甘肅省蘭州市2025屆高三診斷考試(一模)化學試題1.(2025·蘭州模擬)文物承載著人類的文明與智慧。下列有關文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武威出土的銅奔馬屬于合金材料B.馬家窯出土的陶器屬于硅酸鹽產品C.甘肅簡牘博物館珍藏的竹簡主要成分屬于多糖D.敦煌壁畫繪制用到的紅色顏料為2.(2025·蘭州模擬)化學用語是描述化學物質組成及變化的專業語言符號。下列有關表述不正確的是A.用電子云輪廓圖示意鍵的形成:B.的價層電子軌道表示式為:C.的價層電子對互斥(VSEPR)模型:D.的形成過程:3.(2025·蘭州模擬)科技工作者研究、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彰顯了勞動者的智慧與精神。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釀酒師釀造葡萄酒添加目的是起殺菌和抗氧化等作用B.醫生做“鋇餐”透視時病人吞服的鋇餐主要成分是C.材料科學家研制的包裝材料聚乳酸()是由加聚而成D.環境保護工程師利用除去廢水中的4.(2025·蘭州模擬)丙烯腈是合成纖維、橡膠和樹脂的重要材料,由乙炔與HCN反應制得:。應用到的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省略)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裝置可用于制備乙炔B.B裝置可用于除去乙炔中的雜質氣體C.C裝置可用于合成丙烯腈D.D裝置可用于吸收多余的尾氣5.(2025·蘭州模擬)環泊酚(D)是一類新型短效靜脈麻醉藥。其部分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A的名稱為2-異丙基苯酚B.物質A與物質D互為同系物C.可用溶液檢驗D中是否存在未反應的AD.1molB和C分別與足量的溶液反應均消耗6.(2025·蘭州模擬)下列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確的是A.用三氯化鐵溶液刻蝕覆銅電路板:B.海水提溴過程中將溴吹入吸收塔:C.向中加入:D.電解水溶液的離子方程式:7.(2025·蘭州模擬)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有關事實解釋不正確的是選項 事實 解釋A 將無水乙醇加入溶液中析出深藍色晶體 乙醇分子極性較小,降低了的溶解性B 石墨能導電 未雜化的p軌道重疊使電子在整個碳原子平面內運動C 的酸性強于 F的電負性大于D 的熔點低于 引入乙基改變了晶體的類型A.A B.B C.C D.D8.(2025·蘭州模擬)離子化合物水解可用于制備石墨,其反應原理為(石墨,s,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7g中含有的離子總數為B.常溫下,的溶液中含的數目為C.7.2g單層石墨中含有六元環的數目為D.每生成3.36L,轉移電子的數目為9.(2025·蘭州模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中含有前四周期X、Y、Z、W四種元素。基態X原子s能級上的電子數是p能級上電子數的2倍,Y的第一電離能在同周期中僅小于兩種元素,Z元素形成的單質為淡黃色固體,X、Z的質子數之和等于W的質子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基態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B.簡單氫化物的沸點:C.只有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強酸D.W位于第四周期、第ⅡB族10.(2025·蘭州模擬)下列設計的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0.5溶液,將其中的一支試管先加熱,然后置于冷水中,分別與另一支試管進行對比,觀察溶液顏色變化B 驗證溴乙烷發生消去反應 向溴乙烷中加入的乙醇溶液,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溶液中,觀察溶液是否褪色C 比較和的大小 常溫下,向0.1溶液中先滴加少量0.1溶液,振蕩后再滴加少量0.1溶液,觀察沉淀顏色變化D 鑒別蔗糖和麥芽糖溶液 分別向兩種無色溶液中滴加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觀察是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A.A B.B C.C D.D11.(2025·蘭州模擬)某研究所設計以軟錳礦(主要成分為,含少量、等的氧化物)為原料制備,其實驗流程如下:已知:固體和溶液均為墨綠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熔融煅燒”過程中使用到的儀器主要有蒸發皿,三腳架和酒精燈B.“濾渣1”的成分是C.“調pH2”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D.“結晶”過程中獲得晶體可采用降溫結晶法12.(2025·蘭州模擬)科學家為消除酸性工業廢水中甲醛的危害,利用驅動耦合電催化實現了與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下圖是耦合電催化反應系統原理圖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管負載納米絨電極為陰極B.反應過程中從左極室向右極室移動C.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時,在裝置中可生成1molD.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13.(2025·蘭州模擬)某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化學式為,其晶胞結構如下圖所示,其中代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N的雜化方式為B.圖中代表C.晶體密度為D.的配位數為814.(2025·蘭州模擬)室溫下,的某二元酸溶液中,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含A粒子(、、等)物質的量分數(x)隨pH變化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的電離方程式為,B.室溫下,C.將相同物質的量的和固體溶于水所得混合溶液,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D.時,溶液中存在15.(2025·蘭州模擬)海洋錳結核是一種富含多種金屬元素的礦物資源,從中提取的金屬在鋼鐵、電子、航天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其主要成分為錳、鎳、銅、鈷、鐵等金屬的氧化物。從錳結核中回收金屬的工藝流程如下:已知:①“還原熔煉”后得到富錳渣和粗合金。②“加壓酸浸”后、、元素均以二價鹽的形式存在。③常溫下,相關金屬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金屬離子開始沉淀的pH 1.3 6.5 4.2 7 6.8完全沉淀()的pH 3 9 6.7 9.2 9.2(1)“加壓酸浸”過程中加壓的目的是 。(2)濾渣的主要成分是 ,“調pH”操作中pH的控制范圍為 ,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電解沉積鎳”的過程中使用石墨電極,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4)萃取劑Ⅰ為,“萃取銅”后銅元素的存在形式為,其中銅元素的配位數為 。萃取后通過 操作將其分離出來。請解釋萃取劑Ⅰ能萃取分離銅元素的原因 。16.(2025·蘭州模擬)二草酸合銅(Ⅱ)酸鉀是一種重要的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結構和性質,制備流程如下:已知:1.2.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實驗步驟:步驟1:制備:稱取2.5g硫酸銅晶體(),溶于水,滴入過量的溶液,加熱煮沸,冷卻,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抽濾,然后用蒸餾水洗滌,得到氧化銅。步驟2:制取:將晶體加入蒸餾水中,微熱,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待充分溶解后分次加入,反應生成。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結束后將溶液冷卻至室溫,再置于冰水浴中冷卻,析出晶體,過濾并用乙醇洗滌晶體。請回答:(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 。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的方法: 。(2)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 。(3)步驟3制備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 ,用乙醇洗滌晶體的目的是 。(4)將制得的進行熱重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由圖可知在C點剩余固體為和 。17.(2025·蘭州模擬)煤制甲醇工業對國家能源安全和化工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其主要流程分為煤氣化和合成甲醇:Ⅰ.煤氣化的主要反應:反應1:反應2:請回答:(1)反應的________,在________(選填“低溫”、“高溫”或“任意溫度”)條件下有利于該反應自發進行。(2)在恒溫恒容容器內進行反應1和反應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填序號)。A. 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體系已達到平衡B. 平衡時的體積分數可能大于C. 平衡時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平衡體系中的體積分數不變D. 平衡時縮小容器體積,平衡體系中減小(3)研究人員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揭示了在金催化劑表面上反應2的反應歷程(如下圖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劑表面上的物質用*標注。該歷程中決定反應2速率的步驟方程式為________。(4)在一定溫度下,向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足量的和同時發生反應1和反應2,起始壓強為0.1MPa,平衡時的轉化率為50%,的物質的量是為0.1mol,則反應1的平衡常數________。(已知為分壓平衡常數,分壓=總壓物質的是分數)Ⅱ.合成甲醇的主要反應為 。(5)在其他條件一定時,甲醇的產量隨溫度和壓強的變化趨勢如上圖所示,其中壓強最大的是________(選填)。(6)在550K、條件下,M點所示的反應狀態中甲醇的生成速率________甲醇的消耗速率(選填“>”“<”或“=”)。(7)請解釋甲醇的產量隨溫度變化的原因________。18.(2025·蘭州模擬)阿法替尼(Afatinib)是不可逆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持久地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生長,其工業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請回答:(1)B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2)F、H的結構簡式分別為 、 。(3)反應D→E的反應類型為 。(4)反應I→J的化學方程式為 。(5)C有多種同分異構體,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a.能發生銀鏡反應 b.不含醚鍵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峰面積之比為6:1:1的結構簡式為 (任寫一個即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硅和二氧化硅;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解析】【解答】A.銅奔馬的材料為銅合金,屬于合金材料,A正確;B.陶器的主要原料是粘土和陶土,其化學成分以硅酸鹽為主,都屬于硅酸鹽產品,B正確;C.竹簡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多糖,C正確;D.敦煌壁畫繪制用到的紅色顏料為,是黑色固體,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銅合金屬于合金材料。B、陶器屬于硅酸鹽產品。C、竹簡的材料為纖維素,屬于多糖。D、紅色顏料為Fe2O3。2.【答案】B【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共價鍵的形成及共價鍵的主要類型;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解析】【解答】A.鍵電子云以肩并肩方式重疊形成,圖示正確,故A正確;B.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因此其軌道表示式為:,故B錯誤;C.中心O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2+=3,含有一對孤對電子,因此其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故C正確;D.為離子化合物,是由Mg2+和Cl-構成的,用電子式形成過程表示為,故D正確;故答案為:B【分析】A、p-pπ鍵是以肩并肩達到形式重疊形成的。B、Cr的夾層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據此確定其軌道表示式。C、O3中心氧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3,其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D、MgCl2是由Mg2+和Cl-構成的離子化合物,據此確定其形成過程。3.【答案】C【知識點】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縮聚反應【解析】【解答】A.SO2有殺菌作用,且具有還原性,加在葡萄酒中可起到殺菌和抗氧化的作用,A正確;B.“鋇餐”的主要成分是BaSO4,難溶于水、不溶于稀鹽酸,且對X射線有良好阻擋作用,B正確;C.聚乳酸一般由乳酸[HOCH(CH3)COOH]通過發生縮聚反應生成,不是加聚反應,C錯誤;D.Na2S能與Hg2+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HgS,因此可用于去除廢水中的Hg2+,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A、SO2具有殺菌作用,且具有還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劑。B、“鋇餐”的主要成分是BaSO4。C、聚乳酸是由乳酸發生縮聚反應后生成的。D、Na2S可與廢水中的Hg2+形成難溶的HgS沉淀。4.【答案】D【知識點】乙炔炔烴;常用儀器及其使用;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解析】【解答】A.該反應過程劇烈,反應速率較快,因此發生裝置所使用的漏斗應使用分液漏斗,從而控制反應速度,故該選項錯誤;B.制取乙炔氣體中含有硫化氫,可用CuSO4溶液除去,洗氣時氣體應長進短出,故該選項錯誤;C.乙炔合成丙烯腈所需溫度是,應采用水浴加熱,故該選項錯誤;D.尾氣中有乙炔、HCN,而乙炔含有碳碳三鍵,HCN具有較強的還原性,都能被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因此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尾氣處理,倒置的漏斗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D項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該反應過程劇烈,反應速率快,應用分液漏斗控制反應速率。B、洗氣時,氣體應從長導管一端通入。C、反應溫度為70℃,應采用水浴加熱。D、酸性KMnO4能與尾氣中的乙炔和HCN反應。5.【答案】A【知識點】有機化合物的命名;酯的性質;苯酚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A.根據A的結構,母體為苯酚,2號碳原子上含有異丙基,因此該有機物的名稱為2-異丙基苯酚,故A正確;B.D的支鏈含有環狀結構,與A的結構不相似,因此二者不屬于同系物,故B錯誤;C.A和D中都含有酚羥基,都能與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因此不能用溶液檢驗D中是否存在未反應的A,故C錯誤;D.B中只含有1個酯基,1molB只能消耗1molNaOH,C含有酚酯基,1molC消耗2molNaOH,故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A、根據有機物的結構簡式進行命名。B、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多個CH2的有機物。C、有機物A和D中都含有酚羥基,都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D、B中含有一個酯基能與1個NaOH反應;C中含有酚酯結構,能與2個NaOH反應。6.【答案】B【知識點】鐵鹽和亞鐵鹽的相互轉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鈉的氧化物【解析】【解答】A.反應中Fe元素由+3價變為+2價,銅元素由0價變為+2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為:,A錯誤;B.反應中Br元素由0價變為-1價,S元素由+4價變為+6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元素守恒可得離子方程式為:,B正確;C.Na2O2既做氧化劑又做還原劑,因此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218O+2Na2O2=4Na++218OH-+2OH-+O2↑,C錯誤;D.電解產生的氫氧根會和鎂離子反應生成Mg(OH)2沉淀,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Fe3+具有氧化性,能將Cu氧化成Cu2+。B、Br2能將SO2氧化成SO42-,自身還原為Br-。C、反應過程中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因此產物NaOH中的O元素部分來自于Na2O2。D、電解MgCl2溶液的過程中,產生的OH-能與Mg2+結合成Mg(OH)2沉淀。7.【答案】D【知識點】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含義及應用;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晶體的定義【解析】【解答】A.無水乙醇極性較小,加入溶液后,溶劑的極性降低,使得該離子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析出深藍色晶體,A正確;B.石墨導電是由于每個碳原子以雜化形成平面結構,未雜化的p軌道垂直于平面,重疊形成離域大π鍵,電子可在平面內可自由移動,因此石墨可導電,B正確;C.由于電負性:F>Cl,因此F的吸電子效應更強,使羧基中的羥基極性更大,更易解離,所以酸性:>,C正確;D.的熔點低于,主要原因是乙基的引入增大了陽離子體積,導致半徑:>,使得的離子鍵強度小于,所以熔點,而非改變晶體類型(仍為離子晶體),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無水乙醇的極性較小,加入無水乙醇后,溶劑的極性降低,使得離子化合物溶解度降低,結晶析出。B、石墨導電是由于石墨中含有可自由移動的電子。C、F的電負性強,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強,使得羧基中O-H容易斷裂。D、引入乙基,晶體類型不變,改變的是離子半徑。8.【答案】C【知識點】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數目計算【解析】【解答】A.由K+、構成,一個中含有2個離子。2.7g物質的量為0.02mol,含有的離子總數為,A錯誤;B.溶液體積未知,無法應用公式n=c×V計算離子數目,B錯誤;C.石墨中每個碳原子被3個六元環共用,因此每個六元環實際占有2個碳原子。7.2克單層石墨含有0.6mol碳原子,石墨中含有的六元環的個數為0.3 NA,C正確;D.氫氣的溫度、壓強未知,無法應用氣體摩爾體積計算轉移電子數目,D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A、KC8由K+和C8-構成,據此計算所含的離子數。B、pH=13的KOH溶液中c(OH-)=0.1mol·L-1,溶液的體積未知,無法計算。C、根據石墨的結構分析。D、氣體所處的狀態未知,無法應用Vm=22.4L·mol-1計算。9.【答案】A【知識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解析】【解答】A.X為C元素,Y為N元素,Z為S元素,其價層電子排布式分別為:2s22p2,2s22p3,3s23p4,未成對電子數分別為:2、3、2。因此基態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A正確;B.X為C元素,Y為N元素,Z為S元素,其簡單氫化物分別為:CH4,NH3,H2S,其中氨氣可形成分子間氫鍵,氫鍵可使沸點增大,硫化氫相對分子質量較大,因此沸點比甲烷大。綜上,簡單氫化物的沸點:,B錯誤;C.Y為N元素,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硝酸,屬于強酸,C錯誤;D.W為Ti元素,是22號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ⅣB族,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基態X原子s能級上的電子數是p能級上電子數的2倍,因此基態X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1s22s22p2, 所以X為C。Y的第一電離能在同周期中僅小于兩種元素,因此Y為N。Z元素的單質為淡黃色固體,因此Z為S。X、Z的質子數之和等于W的質子數,即W的質子數為22,因此W為Ti。據此結合選項分析。10.【答案】B【知識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轉化的本質;鹵代烴簡介;二糖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CuCl2溶液中存在的平衡Cu2+(藍色)+4Cl-(黃色),通過改變溫度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可判斷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方案可行,A不符合題意;B.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熱生成乙烯,乙醇具有揮發性,揮發吹出的乙醇蒸氣可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導致溶液褪色,干擾實驗結果,無法準確驗證消去反應,方案存在缺陷,B符合題意;C.向NaCl溶液中先加少量生成AgCl沉淀,再滴加KI溶液,若生成黃色AgI沉淀,說明AgI的溶度積更小,實驗中用量少,優先與Cl-反應,后續加入KI時,生成黃色AgI沉淀,涉及沉淀的轉化,因此可正確比較,方案合理,C不符合題意;D.麥芽糖屬于還原性糖,直接與新制懸濁液共熱可產生磚紅色沉淀;蔗糖無還原性,不反應無明顯現場產生。因此該方案可有效鑒別兩者,方法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溶液中存在可逆反應Cu2+(藍色)+4Cl-(黃色),結合溫度改變時溶液顏色變化分析。B、乙醇具有揮發性和還原性,揮發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比較AgCl和AgI的溶度積Ksp大小,應存在二者的轉化。D、麥芽糖為還原性糖,可與新制Cu(OH)2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而蔗糖不屬于還原性糖,與新制Cu(OH)2懸濁液不反應。11.【答案】D【知識點】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解析】【解答】A.固體的加熱應使用坩堝而不是蒸發皿,A錯誤;B.由分析知“濾渣1”的成分是和, B錯誤;C.“調pH2”過程中加入冰醋酸,冰醋酸為弱電解質,在離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學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錯誤;D.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因此需采用降溫結晶,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A、“熔融煅燒”是對固體進行加熱,需在坩堝中進行。B、“調pH1”過程中通入過量的CO2,K2SiO3和K[Al(OH)4]與CO2反應,生成H2SiO3沉淀和Al(OH)3沉淀。C、“調pH2”過程中加入冰醋酸,CH3COOH為弱酸,在離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學式。D、KMnO4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應采用降溫結晶法。12.【答案】C【知識點】電解原理;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解析】【解答】A.Cu管負載Cu納米絨上CO2轉化為HCOOH,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因此管負載納米絨電極為陰極,A正確;B.在電解池裝置中,陽離子從陽極向陰極移動,因此H+從左極室向右極室移動,B正確;C.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時,陽極生成1molHCOOH,同時陰極也生成1molHCOOH。因此在裝置中可生成2mol,C錯誤;D.陽極上HCHO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HCOOH,因此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Cu管負載Cu納米絨上CO2轉化為HCOOH,C元素由+4價變為+2價,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因此該電極為陰極,則電源a為負極。Cu管負載Cu納米絨的電極反應式為CO2+2e-+2H+=HCOOH。左側碳紙負載MnO2納米片為正極,HCHO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HCOOH。因此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HCHO-2e-+H2O=HCOOH+2H+。據此結合選項分析。13.【答案】D【知識點】晶胞的計算;原子軌道雜化方式及雜化類型判斷【解析】【解答】A.中N的價電子對數是4,采用雜化,A正確;B.由圖可知,1個位于體內,位于面心,個數為6×=3個,位于頂點,個數為8×=1。根據甲胺鉛碘的化學式(CH3NH3)PbI3可知,面心的代表,頂點的代表,B正確;C.1個晶胞中含有1個(CH3NH3)PbI3,因此晶胞的質量為,晶胞的體積為。所以晶胞的體積為,C正確;D.位于晶胞的頂點,與其距離最近的位于3個面的面心,頂點為8個晶胞共用,面心被兩個晶胞共用。所以的配位數為個,D錯誤;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N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確定其雜化方式。B、根據均攤法結合晶胞結構確定微粒個數比,從而確定代表的微粒。C、根據公式計算晶胞密度。D、根據晶胞結構分析。14.【答案】C【知識點】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電離方程式的書寫【解析】【解答】A.溶液中HA-的物質的量分數為1.0,說明溶液中H2A完全電離產生H+和HA-,因此溶液中不存在分子,說明第一步完全電離,則電離方程式為,,A正確;B.HA-的電離方程式為,由圖可知,當pH=3時,溶液中c(HA-)=c(A2-),此時溶液中,,B正確;C.將相同物質的量的和固體溶于水所得混合溶液,由,可知的電離大于的水解,因此溶液中,C錯誤;D.時,溶液中陽離子除外還有調pH時加入的物質中的陽離子,由電荷守恒可知時,溶液中存在,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A、溶液中HA-的物質的量分數為1.0,說明H2A第一步完全電離。B、當pH=3時,溶液中c(HA-)=c(A2-),據此計算Ka(HA-)。C、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HA和Na2A溶液中,HA-的電離程度大于A2-的水解程度,據此判斷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系。D、結合電荷守恒分析。15.【答案】(1)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3~4.2;(3)(4)4;分液;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知識點】配合物的成鍵情況;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實驗;電解池工作原理及應用【解析】【解答】(1)“加壓酸浸”過程中加壓的目的是增加氣體濃度,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故答案為: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據分析可知,濾渣的主要成分是,“調pH”使鐵離子沉淀完全,銅離子、鈷離子、鎳離子不沉淀,操作中pH的控制范圍為3~4.2,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加氨水調pH值,得到氫氧化鐵濾渣,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3~4.2;(3)使用石墨電極,陽極失電子,電極反應式為。故答案為: (4),其中銅與O、N形成配位鍵,銅元素的配位數為4;萃取后通過分液操作將其分離出來;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形成的絡合物在有機相和水相中的溶解度差異,使得銅離子能夠被有效地從水相轉移到有機相中。故答案為:4;分液;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分析】(1)“加壓酸浸”可加快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調pH”的過程中加入H2O2,是為了將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加入NH3是為了將溶液中的Fe3+轉化為Fe(OH)3沉淀,但Cu2+不能形成Cu(OH)2沉淀,據此作答。(3)“電解沉積鎳”的過程中,陽極上H2O電離產生的OH-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O2,據此寫出電極反應式。(4)根據配合物的結構確定Cu的配位數。萃取后所得為不互溶的兩種液體,采用分液進行分離。萃取劑Ⅰ能與Cu2+形成配位鍵,且難溶于水,因此可用作萃取劑。(1)“加壓酸浸”過程中加壓的目的是增加氣體濃度,提高反應速率,增大浸取率;(2)據分析可知,濾渣的主要成分是,“調pH”使鐵離子沉淀完全,銅離子、鈷離子、鎳離子不沉淀,操作中pH的控制范圍為3~4.2,過氧化氫氧化亞鐵離子,加氨水調pH值,得到氫氧化鐵濾渣,離子方程式為;(3)使用石墨電極,陽極失電子,電極反應式為;(4),其中銅與O、N形成配位鍵,銅元素的配位數為4;萃取后通過分液操作將其分離出來;萃取劑Ⅰ難溶于水,且能與形成配位鍵,形成的絡合物在有機相和水相中的溶解度差異,使得銅離子能夠被有效地從水相轉移到有機相中;16.【答案】(1)托盤天平、藥匙;抽氣,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防止草酸分解(3);水浴加熱;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4)【知識點】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制備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稱量固體藥品,需要用到的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通過水流動起到抽氣作用,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只要證明最后的洗滌液中不含,方法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故答案為:托盤天平、藥匙;抽氣,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草酸受熱易分解,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防止草酸分解。故答案為:防止草酸分解(3)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方程式為;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水浴加熱;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滌晶體可以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故答案為:;水浴加熱;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4)進行熱重分析,加熱至恒重,應得到剩余固體為和銅的氧化物,1mol質量為354g,根據原子守恒,可得到1mol,1mol的質量為138g,C點剩余質量59.3%×354g≈210g,則銅的氧化物質量為210g-138g=72g,根據銅原子守恒,該固體含有64g銅原子,余下應為O原子質量8g,該氧化物為。故答案為:【分析】(1)稱量固體質量需要用到托盤天平和藥匙。抽濾裝置是利用減小吸濾瓶內的壓強,從而加快過濾速度。結合洗滌操作分析。(2)步驟2溶解時加入了草酸,H2C2O4在加熱時易分解,因此溫度不能過高。(3)KHC2O4與CuO反應生成K2[Cu(C2O4)2],同時生成H2O,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加熱溫度控制50℃應才用過水浴加熱。用乙醇洗滌可除去表面的水分,同時減少晶體的溶解損耗。(4)根據圖像所給數據計算。(1)步驟1稱取2.5g硫酸銅晶體,稱量固體藥品,需要用到的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抽濾時將儀器接在水龍頭上,其作用是通過水流動起到抽氣作用,減小吸濾瓶、安全瓶中的壓強,加快過濾速度;用蒸餾水洗滌氧化銅時,證明已洗滌干凈只要證明最后的洗滌液中不含,方法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濾液于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已洗滌干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草酸受熱易分解,步驟2溶解過程中溫度不能超過85℃的原因是防止草酸分解;(3)將與混合液在50℃加熱至反應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反應方程式為;加熱溫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熱措施是水浴加熱;二草酸合銅(Ⅱ)酸鉀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熱水,難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滌晶體可以洗去晶體表面雜質和水分,減少洗滌中晶體溶解造成的產物損失,加速晶體干燥;(4)進行熱重分析,加熱至恒重,應得到剩余固體為和銅的氧化物,1mol質量為354g,根據原子守恒,可得到1mol,1mol的質量為138g,C點剩余質量59.3%×354g≈210g,則銅的氧化物質量為210g-138g=72g,根據銅原子守恒,該固體含有64g銅原子,余下應為O原子質量8g,該氧化物為。17.【答案】(1) 高溫(2) A,C(3)(或)(4) 0.01MPa(5)(6) <(7)時,反應未達平衡,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甲醇的產量增大:時,反應已達平衡,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平衡逆移,甲醇產量降低【知識點】蓋斯定律及其應用;焓變和熵變;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綜合應用;化學平衡的計算【解析】【解答】(1)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1+反應2可得,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且、,根據時反應自發進行,則該反應在高溫條件下進行有利于該反應自發進行。故答案為:;高溫(2)A.反應1中C是固體,恒溫恒容容器內,隨著反應的進行,混合氣體的質量逐漸增大,則密度逐漸增大,當密度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體系已達到平衡,A正確;B.反應1+反應2可得,假設反應完全進行到底,則H2的體積分數為,但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則H2的體積分數一定小于,B錯誤;C.平衡時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氣體,容器內總壓強增大,但是恒容條件下各物質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則平衡體系中CO的體積分數不變,C正確;D.總體考慮該反應體系,反應1-反應2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則平衡時縮小容器體積,溫度不變,平衡體系中不變,D錯誤;故答案為:AC(3)決速步驟是反應速率最慢的,活化能最大的步驟,方程式為:(或)。故答案為:(或)(4)平衡時的轉化率為50%,則平衡時水的物質的量為0.5mol,則的物質的量是為0.1mol,設反應1消耗水得物質的量為xmol,列出三段式得,,則,解得x=0.3mol,此時容器中總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5+0.1+0.5+0.2)mol=1.3mol,起始壓強為0.1MPa,則此時總壓強為,反應1的平衡常數。故答案為:0.01MPa(5)該反應正向是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甲醇的產量增大,故壓強最大的為P1。故答案為:P1(6)在550K、條件下,M點在平衡曲線上方,此時反應逆向進行,故所示的反應狀態中甲醇的生成速率<甲醇的消耗速率。故答案為:<(7) ,反應為放熱反應,時,反應未達平衡,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甲醇的產量增大:時,反應已達平衡,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平衡逆移,甲醇產量降低。故答案為:時,反應未達平衡,其他條件不變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甲醇的產量增大:時,反應已達平衡,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平衡逆移,甲醇產量降低【分析】(1)根據蓋斯定律計算目標反應的反應熱。結合ΔH-TΔS<0判斷反應自發進行的條件。(2)A、分析反應過程中混合氣體密度是否發生變化,從而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B、若反應進行徹底,則得到H2的體積分數為 ,但可逆反應無法進行徹底。C、恒容裝置內充入惰性氣體,平衡不移動。D、縮小容器體積,壓強增大,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3)慢反應決定了整個反應過程的反應速率,反應所需的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小,據此結合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圖分析。(4)根據三段式進行計算。(5)結合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6)結合反應進行的方向判斷反應速率大小。(7)結合溫度對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18.【答案】(1)硝基、(酚)羥基(2);(3)還原反應(4)(5)7;和【知識點】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解析】【解答】(1)B為,其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硝基、(酚)羥基。故答案為:硝基、(酚)羥基(2)根據分析,F、H的結構簡式分別為、。故答案為:;(3)由D、E結結構簡式可知,D轉化為E時硝基被還原為氨基,即D發生還原反應生成E,反應D→E的反應類型為還原反應。故答案為:還原反應(4)反應I→J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5)C為,同分異構體符合a.能發生銀鏡反應,則含有醛基;b.不含醚鍵,其同分異構體有、、、、、、,共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峰面積之比為6:1:1的結構簡式為和。故答案為:7;和【分析】A發生硝化反應生成B,B和C發生取代反應生成D,結合D的結構簡式,B為,C為,D發生還原反應生成E,E和F發生取代反應生成G,結合G的結構,F為,F發生硝化反應生成H,H發生還原反應生成I,I和反應生成J,根據J的結構,H為,I為,J和反應生成產物阿法替尼,據此解答。(1)B為,其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硝基、(酚)羥基。(2)根據分析,F、H的結構簡式分別為、。(3)由D、E結結構簡式可知,D轉化為E時硝基被還原為氨基,即D發生還原反應生成E,反應D→E的反應類型為還原反應。(4)反應I→J的化學方程式為。(5)C為,同分異構體符合a.能發生銀鏡反應,則含有醛基;b.不含醚鍵,其同分異構體有、、、、、、,共7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有3組峰;峰面積之比為6:1:1的結構簡式為和。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蘭州市2025屆高三診斷考試(一模)化學試題(學生版).docx 甘肅省蘭州市2025屆高三診斷考試(一模)化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