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姓名 單位名稱 填寫時間學科 語文 年級/冊 八年級 (下冊) 教材版本 部編版課題名稱 第六單元 24課 唐詩三首 《賣炭翁》難點名稱 體會《賣炭翁》詩人所表達的情感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品味語言的內涵,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為可感的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這首詞中,老翁的生活艱難和當時社會背景學生較難感受,因為學生的情感經驗和生活經驗太少。難點教學方法 1.通過情境誦讀和想象,感悟賣炭翁的生活艱苦和宦官的殘暴。 2.通過討論及問題探究,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導入 初中以來,在課本上有幾位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老人: 熟能生巧的賣油翁;堅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讓我們一同隨著白居易的視線跨越千年,走近賣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運。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一、悟詩情 1、 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賣炭翁? 預設1:我從“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這句詩中讀出了賣炭翁辛苦勞動。 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來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山上砍伐樹木,默默地燒成炭,勞動多么繁重。 (同學們,賣炭翁的千斤炭不是從集市買來倒賣的,而是親力親為一塊一塊燒出來的,課間賣炭翁很艱辛!發現的很好!)同學們還有哪一句也讓你讀出了賣炭翁的可憐 預設2:我從“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這句詩中讀出了賣炭翁的艱辛。 (如果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這屬于什么描寫呢?——外貌描寫,請記下來。那這句話中包含了幾種顏色呢?——煙火色,灰色,蒼蒼;白色,黑色。賣炭翁灰塵滿面,十指熏黑,給人一種灰暗的感覺!身上唯一亮麗的顏色竟然是——頭發花白!兩鬢花白與十指黑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到心酸啊!) 預設3:我從“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這句中讀出了賣炭翁的衣食無著。 賣炭得來的錢不是為了置辦生活用品,只是為了買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用來維系生計。這不禁讓老師想起了楊絳在《老王》 一文中寫到“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賣炭翁的生活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晝夜伐薪燒炭的目的原來如此簡單。 預設4:“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這句話中有一個詞語是詩人在文中唯一一個對賣炭翁評價性的詞語——“可憐”。 一般讀“可憐”是什么語氣?(集體讀2遍) 賣炭翁可憐在哪里? 從這個單字中看出賣炭翁只穿著一層衣裳,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集體讀“衣正單”。 穿著單薄的衣裳,應該盼望溫暖的天氣,可他忍受著刻骨的寒冷,心里想的卻是“愿天寒”! 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把炭賣個好價錢。 集體讀“愿天寒”。 這樣一個極度矛盾的心理,讓我們再次從詩句中讀出了賣炭翁的——可憐!(集體讀) 賣炭翁的可憐是誰導致的?——宮使 2、 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宮使? 預設1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得意忘形 翩翩:輕快的樣子。這里看出宮使得意洋洋。相比賣炭翁的樣子,這宮使顯得洋氣高貴多了。 預設2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霸道 運用動作描寫,表現了宮使巧取豪奪的霸道專橫,拿著皇帝的命令根本無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賣炭翁的辛苦勞動顯得多么卑微啊!(想象賣炭翁被剝奪的場面) 預設3:“半匹紅紗一丈綾”,“一車炭,千余斤” ——貪得無厭 (補充資料:《資治通鑒》中記載:“多以紅紫染故衣。敗繒,尺寸裂而給之”)可見,宮使給的紅紗和綾對老翁來說根本沒有用。 一輛破敗黝黑的牛車,一位步履蹣跚的老翁,在這樣一個天寒地凍的白茫茫的世界里,面對宮使的搶奪,賣炭翁不能講道理也沒法討價還價。此時,如果你是賣炭翁, 你佇立在這泥濘之中,看著自己渴望用來換取衣服和食物的千斤炭離自己越來越遠,你是什么感受? 是誰造成了賣炭翁的可憐?——宮使!僅僅就是宮使嗎?! 除了宮使,還有誰造成了賣炭翁的可憐?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宮使拿著文書,光明正大的強取豪奪。這文書皇帝下的,同學們,是誰造成了賣炭翁的可憐?——當時的朝廷。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二、整體回顧對古詩的理解,展開想象。 (一)透過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百姓民不聊生 宮使肆無忌憚 (二)透過這首詩,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低聲的哭泣 呵斥聲 (三)透過這首詩,你仿佛想到了什么?社會的黑暗 統治階級的殘暴 三、想象結局,表達情感。 (一)天隨人愿,真的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賣炭翁的最后怎樣了? (二)回歸事實,感悟詩情。小結 同學們這篇課文通過記敘一個賣炭老翁辛苦勞動所得最終被宮使掠奪一空遭遇,揭露了宮市的罪惡和統治階級的殘暴,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