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試卷(網絡回憶版)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已回憶93分)(試卷共10頁,答題紙共1頁)特別提示:1.本試卷標注“單選”的試題,選對得全部分;標注“不定項”的試題,漏選得部分分,錯選、多選不得分。2.本卷為回憶版試題,非官方內容,選項順序可能與原題有出入,且部分試題內容暫缺,請自行斟酌。1. 小崗村的蛻變位于江淮平原的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曾經土地鹽堿化嚴重,交通阻塞,在改革開放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小崗村成為現代化農村,是全國鄉村改革的模范代表。(1)小崗村過去村落零散,如今村落集聚。村落集聚的好處是( )(單選)①土地利用效率提升②防止村莊空廢化③社區集聚力提升④防止農村老弱化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2)隨著小崗村旅游業不斷繁榮發展,當地市政府欲選擇一條路作為商旅步行街,最適合的是( )(單選)A. 改革大道 B. 友誼大道 C. 創新大道 D. 大包干大道(3)科研人員利用生物治理當地鹽堿化,種植了A、B、C、D四種樹,用哪種樹效果最好( )(單選)A. A B. B C. C D. D(4)在小崗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受到哪個城市群的輻射( )(單選)A. 京津冀城市群 B. 遼中南城市群 C. 長三角城市群 D. 珠三角城市群(5)在小崗村發展改革的過程中,根據推拉效應,以下示意圖可以代表當時的人員流動情況,〇、口、△分別代表什么( )(單選)A. 推力因素、拉力因素、中間阻力 B. 推力因素、中間阻力、拉力因素C. 拉力因素、推力因素、中間阻力 D. 拉力因素、中間阻力、推力因素(6)根據材料和本卡片,說明小崗村人口、產業的轉型變化特征。稱號 現代化農村,世界最適合旅游的鄉村人口 村民、工人、技術人員、博士生土地 聚落更集中……產業特征 ……產業園區產業 5G智慧農業……人口:____產業:____2. 荒漠化的綜合治理土地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也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材料:內蒙古荒漠化潛在發生區域分布廣泛,當地近年來大力開展生態恢復荒漠化治理,大有成效,植被碳儲量大幅上升。注:碳儲量指一個碳庫(森林、海洋、土地等)中碳的數量。植被類型 林地 草地 耕地 其他增加 <1 >10000 >1000 <10減少 <1 <100 <100 ≤10凈增 <1 >10000 >1000 <10內蒙古不同植被類型碳儲量變化表注:數據具體內容有缺失,但不影的作答(1)以下哪個省份荒漠化潛在發生風險遍布全省( )(單選)A. 新疆 B. 青海 C. 寧夏 D. 甘肅(2)除了溫帶荒漠、高寒山地等植被類型,我國荒漠化潛在發生區域還有____植被類型。(不定項)A. 溫帶落葉闊葉林 B.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C. 溫帶草原 D.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3)某地的降水量與蒸發量之比反映此地荒漠化潛在發生風險程度,下列對甲、乙、丙三地荒漠化潛在發生風險由強到弱的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單選)A 丙、乙、甲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丙、甲、乙(4)研究人員欲對不同區域的土地荒漠化潛在發生風險進行評估,填表角度 因素 因素如何變化導致荒漠化潛在風險上升氣候 降水量 降水量減少氣溫年較差 ____土壤質地 ____ ____土壤成分 ____ ____注:表格其余內容有缺失,但不影響作答(5)請分析內蒙古不同植被類型碳儲量增長差異,并分析原因差異____(林地)____(草地)____(耕地)____3. 、蘇格蘭新能源材料一:阿伯丁被稱為“歐洲石油之城”。東邊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石油化工起家,現在面臨石油枯竭,開采難度加大,每桶石油開采成本比原先增加了50%。材料二:蘇格蘭現在面臨著能源轉型,蘇格蘭政府發布轉型規劃,發展制氫業,上游用其他能源制氫能,中游涉及到氫能的液化、純化、運輸和儲存,下游涉及到氫能發電。注:1.原圖圖例為高程,陸風發電站,海風發電站,制氫站儲氫站2.上圖與實際圖例不符,僅供試題參考(1)根據資源的再生能力分類,蘇格蘭目前使用最多的資源屬于____資源;蘇格蘭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中,____部門的碳減排壓力最大。(2)蘇格蘭風電產業以陸上風電為主,海上風電發展不足,其原因為( )(單選)A. 海上儲能困難 B. 西風資源匱乏C. 距離市場較近 D. 海上交通不便(3)蘇格蘭某個灘涂灣區潮汐能豐富,但對建設潮汐能發電設施與對潮汐能的開發進行了限制,其原因主要是( )(單選)A. 影響海運交通 B. 破壞沿岸生態 C. 加劇海水侵蝕 D. 加劇土壤鹽堿化(4)某個地方在侏羅系地層中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其生成原因是( )(單選)A. 被子植物繁盛 B. 發生地層下陷C. 海平面下降 D. 海水鹽度增加(5)蘇格蘭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當下可以立即發展的產業為( )(不定項)A. 石油勘探 B. 工業遺跡旅游C. 水產加工 D. 能源數據處理共享(6)在建筑師給蘇格蘭當地居民住房建設的要求中,建筑師提出了以下提議,結合蘇格蘭的緯度位置分析原因及對能源轉型的作用。提議1:修建屋頂與外墻使用保暖材料;__________提議2:在屋頂鋪設太陽能能源板(主要為夏季供能)。__________(7)如果未來氫能成為主導產業,分析蘇格蘭的優勢區位條件和面臨的挑戰。優勢:____挑戰:____4. 熱帶氣旋登陸昆士蘭半個多世紀來首個將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沿海地區登陸的熱帶氣旋“阿爾弗雷德”正在逼近該國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和旅游勝地黃金海岸。(1)某學校研學小組,從上海乘坐飛機到昆士蘭州。已知飛機在平流層底部飛行,則飛機高度( )(單選)A. 一直上升 B. 一直下降 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上升(2)昆士蘭州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陽高度角____度;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角__________度;____日(日期)前后,此處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3)昆士蘭州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 )(不定項)A. 熱帶雨林氣候 B. 地中海氣候C.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D. 亞熱帶濕潤氣候(4)昆士蘭州東北部氣候呈非地帶性分異的規律,最有可能的成因( )(不定項)A. 地形 B. 洋流 C. 信風 D. 海陸熱力性質(5)在航行危險半圓內,風速較大,海浪較強,航行危險;在可航半圓內,風速較小,海浪較弱,航行安全。判斷此時甲處風向與氣旋前進方向____(A.相同B.相反),判斷此時甲處處于____(A.航行危險半圓B.可航半圓),判斷甲處一段時間內風向的變化____(A.順時針B.逆時針C.先順時針后逆時針)。(6)下圖為昆士蘭黃金海岸在氣旋登陸前后兩張示意圖。從平緩坡面變成“陡峭斷崖”,請推測和分析陡峭斷崖的形成過程。5. 河流含沙量材料一:懸浮泥沙濃度是指單位體積河水中所含懸浮泥沙的質量。受大氣降水、土壤侵蝕, 大壩建設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共同影響。材料二:科研人員利用1985年至2020年期間的衛星圖像,研究出全球河流通道和陸地—海洋沉積物通量中懸浮沉積物濃度變化規律,發現全球67.8%的河流懸浮泥沙濃度出現顯著變化。其中43.4%的河流呈現增加趨勢。24.4%的河流呈現減少趨勢。最大的懸浮泥沙濃度增長出現在南美洲,僅亞馬孫河就占全球沉積物通量總增長的25%。下圖為1985年至2020年全球河流懸浮泥沙濃度變化趨勢圖。材料三:河流懸浮泥沙濃度在時間和空間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下圖為某一河流水沙季節變化圖。(1)在下列巖石中,受流水作用最易發生侵蝕是____(A.頁巖 B.花崗巖 C.片麻巖 D.石英巖);當河道由窄變寬時,河流的輸沙量 __________(A.增大 B.減小)。(2)如上圖,該河流5月徑流量大,原因是____補給(A.降水 B.冰川融水 C.積雪融水),8月徑流量更大,原因是____補給(A.降水 B.冰川融水 C.積雪融水),該河流可能位于____(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該河流5月懸浮泥沙含量高的原因__________。(3)對于一條河流,當河流懸浮泥沙量上升,河流會( )(不定項)A. 河谷后退減緩 B. 河漫灘面積增大 C. 河口三角洲發育減弱(4)長江上游含沙量上升,下游含沙量下降,揭示出在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空間異質性,可能的原因是( )(單選)①上游植樹造林 ②上游建堤壩③下游退耕還湖 ④下游建護岸工程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5)經監測,亞馬孫河輸沙量近年來逐年遞增,請分析原因。(6)科研人員通過遙感技術探究河流懸浮泥沙濃度量,測得數據與實際數據有比較大的差異,請你推測具體原因。遙感:____其他:____答案【1題答案】【答案】(1)A (2)B (3)B (4)C (5)C(6) ①. 由過去的單一村民向如今的村民、工人、技術人員、博士生的轉變,人口結構更加多樣化,且人口素質再不斷提高(人口的文化構成發生變化)。 ②. 從傳統種植業向現代農業、旅游業轉變,產業由低形態向高形態轉變(產業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且產業出現集聚,形成產業園區。【2題答案】【答案】(1)C (2)AC (3)D(4) ①. 氣溫年較差增大 ②. 土壤的蓄水性(土壤的透水性) ③. 土壤質地疏松,蓄水能力弱(透水能力強) ④. 土壤水分含量 ⑤. 水分含量低(5) ①. 草地碳儲量增長最多,林地碳儲量增長最小。 ②. 內蒙古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林地面積少,故碳儲量增長最小。 ③. 內蒙古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植被多為溫帶草原,草地面積大,故碳儲量增長最大 ④. 由于內蒙人口快速增長,過度開墾使得耕地面積增加,使得碳儲量在增加。【3題答案】【答案】(1) ①. 不可再生 ②. 供熱(2)D (3)B(4)B (5)BCD(6) ①. 緯度高,冬季漫長且氣候寒冷,保暖材料可以減少室內熱量的散失,提高建筑材料的保溫性;使用保暖材料可以降低對供暖的需求,降低對化石礦物燃料的依賴,從而節約能源,推動能源轉型。 ②. 緯度高,夏季白晝時間長,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能可以緩解夏季用電高峰期用電緊張的狀況,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能源轉型。(7) ①. 自然角度:蘇格蘭地區風能和水能豐富,可以為氫能發展提供能源支持;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歐洲西北部,靠近北海,便于氫能的存儲以及對外輸出。人文角度:蘇格蘭政府發布能源轉型規劃發展氫能,體現了政府的政策扶持;蘇格蘭經濟發達,擁有眾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所,人才眾多,可以為氫能發展提供技術與資金支持;蘇格蘭人口多,經濟發達,礦產資源的枯竭,使得其對氫能的消費需求增大,市場廣闊。 ②. 氫能開發難度大,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成本較高;氫能產業對基礎設施要求高,蘇格蘭目前氫能配套設施不夠完善。【4題答案】【答案】(1)C (2) ①. 90 ②. 46°34’ ③. 6月22 (3)ACD (4)ABC(5) ①. A ②. A ③. A(6)推測:風暴潮導致海水對海岸的侵蝕作用。分析過程:由于氣旋攜帶強大的風力和水汽,抵達海岸時受到地形影響快速抬升形成風風暴潮,而風暴潮加劇了海水對海岸的侵蝕;同時在雨水下滲和重力作用下部分巖體發生塌陷形成陡峭斷崖。【5題答案】【答案】(1) ①. A ②. B(2) ①. C ②. A ③. A ④. 5月地表植被覆蓋率低,積雪融水導致表土侵蝕加劇,泥沙搬運作用強,流入河流的泥沙增多(3)B (4)C(5)自然原因:全球變暖導致亞馬孫河流域氣候異常,極端天氣增多,暴雨沖刷地表使得地表土壤侵蝕加大,流入河流的含沙量增多。亞馬孫河下游河口呈喇叭狀, 潮汐作用顯著。大西洋潮汐逆流而上時,攜帶的泥沙可能因水流速度減緩而沉積, 但近年來河口地形變化(如河道拓寬)可能增強了潮汐對河床的沖刷作用,間接增加輸沙量。人文原因: 當地對雨林的開發,森林砍伐導致雨林破壞,地表植被覆蓋減少,地表裸露,雨水直接沖刷表層土壤。巴西等國家在雨林保護政策執行上的不足, 使得非法伐木和土地侵占屢禁不止。缺乏有效的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導致水土流 失問題難以遏制。(6) ①. 遙感:遙感的傳感器對地物的感知主要是大范圍粗略的反饋,無法對動態、細小物體的精確感知。不同衛星使用的傳感器類型和精度各不相同,導致采集的數據在幾何畸變和地理定位上存在差異。例如,光學影像和雷達數據在成像原理上有顯著區別, 前者依賴于可見光反射,后者通過微波反射,這使得它們在地形和地物的表現形式上存在巨大差異。 ②. 其他:(1)大氣干擾誤差:電磁波在穿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中氣體、氣溶膠和云層等的影響,導致電磁波發生散射、吸收和折射等現象,從而影響遙感數據的準確性。(2)水面的折射與反射:水面的折射和反射使得懸浮泥沙與實際出現偏差,從而導致微波反射成像形成偏差。(3)地形誤差:在遙感圖像中,由于地形的高低起伏,會導致影像產生幾何變形,如像元位移、旋轉和縮放等。這些變形會影響遙感數據的解譯和應用。(4)傳感器搭載的遙感平臺不符:如采用航天遙感和航空遙感可能導致數據出現偏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