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小升初真題匯編】蘇教版(2017秋)六年級下冊科學題型專項培優 實驗探究題(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小升初真題匯編】蘇教版(2017秋)六年級下冊科學題型專項培優 實驗探究題(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題型專項培優 實驗探究題
一.實驗探究題(共38小題)
1.(2023 云龍區)研究白糖燃燒實驗。
向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砂糖的變化。
(1)通常,白砂糖是①    體,加熱后白砂糖首先會熔化變成②    ,這是③    變化(填“化學”或“物理”)。
(2)加熱的過程中,液態糖中會“冒泡”,冒泡說明     。
A.有氣體產生
B.有氧氣產生
C.有二氧化碳產生
(3)持續加熱白砂糖,還會發生其他現象,下列現象不是加熱白砂糖過程中發生的是     。
A.顏色變化
B.氣味變化
C.產生沉淀
(4)長時間加熱后白砂糖變成了①    ,這種物質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說明它是一種和原有白砂糖②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質,這是③    變化。(填“化學”或“物理”)
2.(2024 泰興市)如圖是泰州市小學科學教具學具設計比賽中,我市教師設計的作品:“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請根據圖回答:
(1)將三盒回形針靠近右圖鐵釘下方,閉合開關后,吸取回形針最多的是     。
A.鐵釘1
B.鐵釘2
C.鐵釘3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量越多,說明磁力越大
B.研究電磁鐵的磁力與線圈圈數的關系時,所用的鐵芯大小要相同。
C.電磁鐵的線圈圈數越多,磁力一定越大。
(3)圖電路中,    不能改變電路電流大小。
A.變阻器
B.電池匝數
C.導線長短
(4)想一想,設計者在黃色區域連接小燈泡作用是     。
A.增加亮度
B.檢測電路是否為通路
C.美觀設計
(5)實驗中如果發現數據有問題,比較科學的做法是     。
A.直接修改數據
B.分析原因,重新實驗獲得新數據
C.向同學抄數據
3.(2024 泉山區)研究冷熱不同的液體相互接觸后溫度變化的規律。
剛從冰箱里取出的牛奶,要使它變熱,我們可以把它浸在熱水中。為了研究熱水是怎樣使牛奶變熱的,辰辰做了如下實驗:取20℃的冷水代替牛奶裝入試管中,在大燒杯中裝入三分之二杯80℃的熱水,然后將盛有冷水的試管下部浸在燒杯中,用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冷水和熱水的溫度(如圖),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數據(如表)。
(1)請將表中的數據繪制成折線圖。
(2)請解釋冷水和熱水溫度變化的原因。
(3)在10~12分鐘,試管中冷水的溫度超過了燒杯中熱水的溫度,這是為什么?
(4)預測1個小時后,試管中的冷水和燒杯中的熱水溫度會怎樣變化。
表:溫度變化記錄表
時間 冷水溫度 熱水溫度
0分鐘 20℃ 80℃
2分鐘 34℃ 68℃
4分鐘 42℃ 61℃
6分鐘 48℃ 56℃
8分鐘 51℃ 53℃
10分鐘 53℃ 51℃
12分鐘 52℃ 50℃
4.(2024 泉山區)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19世紀中期,奧地利一位科學家對生物雜交育種產生濃厚興趣,他在小花園中用豌豆進行實驗,為了研究豌豆植株的高度,他將矮株豌豆與矮株豌豆雜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將高株豌豆與高株豌豆雜交,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為什么會這樣?他繼續實驗,并將他的想法、觀察結果和發現一一記錄下來。他花了八年時間用豌豆進行實驗,終于揭開了生物一代與一代之間又像又不像的奧秘,這就是著名的孟德爾遺傳定律。
(1)這位致力于研究生物雜交育種的科學家就是著名的現代遺傳學之父     。
A.達爾文
B.孟德爾
C.袁隆平
(2)資料顯示:“將高株豌豆與高株豌豆雜交,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由此可以推測親代和后代之間發生的現象有     。
A.遺傳
B.變異
C.遺傳和變異
(3)根據豌豆植株高矮、種子表面是否光滑、豆莢是否飽滿這3個特征,可以分成     種不同的豌豆。
A.3
B.6
C.8
(4)如果讓你來研究,你提出的問題是:    。
5.(2024 泉山區)學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干草培養微小的生物并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研究。請幫助他們解答下列問題。
(1)他們制作玻片標本要選擇的材料是     。
A.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小刀、鑷子
B.滴管、碘酒、載玻片、蓋玻片、鑷子
C.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鑷子
(2)龍龍將顯微鏡擺放在水平桌面上,從目鏡中看到黑乎乎的一片,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
A.B.C.
(3)在調節焦距時需要先往下調鏡筒再往上調鏡筒,直至看到清晰圖像,這個過程中,眼睛要先后看向顯微鏡的     。
A.目鏡和物鏡
B.物鏡和目鏡
C.反光鏡和物鏡
(4)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草履蟲圖像是     。
A.B.C.
6.(2023 贛榆區)近百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類需求的增加,地球越來越不堪重負。環境問題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請根據所造成的危害,選擇相應的環境題序號。
排放廢氣
石油泄漏
雨林破壞
海平面上升
沙漠面積擴大
(1)    危害: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銳減。
(2)    危害:形成溫室效應、造成酸雨的形成。
(3)    危害:土地干旱,形成沙塵暴或揚沙天氣。
(4)    危害:侵蝕海岸,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破壞。
(5)    危害:危害海洋生態系統,沿海陸地產生污染。
7.(2023 贛榆區)如圖是一位同學設計的生態瓶,請仔細觀察圖片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生態瓶模擬了     生態系統。
A.池塘
B.海洋
C.草原
(2)制作生態瓶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生態瓶內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因為植物提供氧氣和養料
B.生態瓶內不能放泥沙,因為泥沙會發臭
C.放入生態瓶內的魚類,要充分考慮它們的食物關系
(3)在生態瓶中放入綠色植物的作用是,植物能進行     ,產生所需要的     ,如果瓶中放入更多的魚,魚會出現     情況。
(4)生態瓶中要使用沖洗干凈的沙子,水也要用純凈水,該說法     的。
8.(2023 徐州)(1)在模擬日食時,我們用大小和顏色不同的紙片分別代表了     、    和     三種天體(從左至右)。將三張紙片擺放在     。
(2)在紙片上打一個觀察孔,讓月球紙片和觀察孔高度一致。
(3)將月球紙片轉到離地球紙片遠近略有不同的兩個位置上,通過觀察孔觀察     擋住     的情況(填天體名稱)。
9.(2023 宿遷)小明同學是個小科學迷,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安全有趣的研究活動:
一天,他拆開了自己的電動玩具,并取出了小電動機,進行研究:
小明拆開了小電動機,觀察內部結構,如圖。他將電池、導線、小燈泡、小電動機組成電路,觀察燈泡和電動機的工作情況。
(1)小電動機內部有一個電磁鐵,電磁鐵主要由兩個結構組成,分別是     和     。
(2)如圖是小明組裝的電路,燈泡和電動機能正常工作。請在圖中用箭頭畫出電流在導線中的流動方向。
(3)小電動機工作時的能量轉化過程是     。
(4)若將電池組反向接入電路,則    
A.燈泡不亮,電動機不轉
B.燈泡發光,電動機不轉
C.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
10.(2023 云龍區)閱讀實驗,完成探究任務。
實驗材料:白醋、白色紙花、噴壺、紫甘藍水。
實驗步驟:
①在白色紙花上涂上白醋。
②把紫甘藍水裝入噴壺。
③把紫甘藍水噴灑在紙花上。
實驗現象:白色紙花變成了紅色。
(1)據此請你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
(2)你的假設是:    。
11.(2023 徐州)研究鐵釘生銹的變化。
(1)取4個試管,1號裝油,2號和3號裝水,4號放干燥劑,在每個試管里放入1根潔凈的鐵釘(如右圖),鐵釘生銹的先后順序是:   
A.3421
B.3214
C.3241
(2)我們已經知道鐵生銹是化學變化,哪些觀察和實驗研究支持這個結論,請至少寫出2項。
12.(2023 徐州)模擬日食。
我們猜測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發出的光,請設計一個模擬實驗驗證這個推測
(1)選擇實驗材料     。
A.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紙片
B.兩個大小不同的球
(2)做出上述材料選擇的理由是什么?
(3)分別畫出發生日全食、日環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關系圖。
13.(2023 徐州)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需要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請用關鍵詞語在下列方框中簡要寫出制作步驟。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14.(2024 沭陽縣)向金屬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砂糖的變化。
(1)通常,白砂糖是     體,加熱后白砂糖首先會熔化變成     體,這是     變化。
(2)加熱的過程中,液態糖中會“冒泡”,冒泡說明     。
A.有氣體產生
B.有氧氣產生
C.有二氧化碳產生
(3)用蠟燭加熱白砂糖的過程中,能證明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是     。
A.發光發熱
B.勺子底部變黑
C.蠟燭熔化
(4)長時間加熱后白砂糖變成了     ,這種物質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說明它是一種和原有白砂糖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質,這是     變化。
15.(2024 宿遷)某同學在認識星座時候建立如甲圖的星座模型。
(1)甲圖中的星座模型模擬的是     ,一個個橡皮泥小球代表的是組成星座的每一顆     。
(2)在北部天空的     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它是一顆不太亮的星星,就在乙圖中勺口兩顆星向前延伸     倍距離的地方。
(3)請根據乙圖找出北極星并畫上“☆”標識
16.(2022 徐州)探究物質的變化。
科學課上妙妙知道了我們身邊的物質會發生變化,一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回家后她就迫不及待地在廚房里開始了物質變化的探究。
(1)妙妙用長柄金屬勺取了1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蠟燭火焰上加熱,發現白糖發生了變化,正確的變化順序是:    (填序號)
①聞到焦味。
②白糖由半透明晶體物質變為淡黃色液體物質。
③顏色越來越深,逐漸變為深褐色。
④變成黑色后繼續加熱就著火了。
(2)在收集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的氣體時,妙妙取一個密封袋,里面放入3勺白醋,在一個塑料瓶蓋中加入1勺小蘇打,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蓋,讓小蘇打與白醋混合,她觀察到密封袋     (填“緩慢”或“很快”)地鼓起來。
(3)妙妙看到媽媽在廚房和面,媽媽將面和水混合在一起,這是     變化;饅頭蒸好了,妙妙拿起一個,咬了一口,反復咀嚼感覺到有甜味,這是     變化。
17.(2022 南通)科學課上,老師提供了統一規格的電池、漆包線和鐵芯,同學們自己領取了材料制作了甲、乙、丙三個電磁鐵(如圖)進行研究。請回憶自己完成電磁鐵實驗時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同學們在制作并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時出現下列情形,其中錯誤的是     。
A.用砂紙將連接頭上的油漆刮掉
B.在實驗時,不讓電磁鐵長時間連接電池
C.在驗證每一個猜想時,只需要做一次實驗
D.在研究線圈圈數這個猜想時,應讓兩個電磁鐵中的線圈圈數有明顯區別
(2)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中電流強弱的關系,應選擇的裝置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3)選擇甲和乙兩個裝置,可以用來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     的關系。
A.線圈圈數
B.線圈中電流強弱
C.線圈纏繞方向
D.鐵芯大小
(4)這三個電磁鐵中,磁力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別是     。
A.甲、乙
B.乙、甲
C.丙、乙
D.乙、丙
(5)拿一枚小磁針靠近甲裝置鐵芯的下端,結果發現小磁針的S極被排斥,可以推測出甲裝置中鐵芯的上端是     。
A.地理南極
B.地理北極
C.S極
D.N極
18.(2023 宿遷)小明同學用在車廂上搭木板的方法往汽車上搬木箱,做法如圖:
(1)搬運木桶的過程中,運用了     的機械原理。生活中我還知道     等運用了這個原理。
(2)如果車廂高度不變,要增大木板的坡度,可以     。
A.增加木板的長度
B.減少木板的長度
C.無法做到
19.(2023 宿城區)回憶鐵生銹相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甲試管中把鐵釘放在一團濕的棉花球上; 乙試管中先注入經煮沸(趕走空氣)快速冷卻的水,再將鐵釘浸沒,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層植物油; 丙試管中加少量干燥劑,再放一團干的棉花球,把鐵釘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緊橡皮塞。
(1)乙試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丙試管中的鐵釘只能和     接觸。
(2)一星期后觀察發現,    試管中的鐵釘銹蝕比較嚴重,該實驗證明,鐵釘生銹是由     和     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個變化屬于     變化。
(3)生活中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     、    等。
20.(2023 徐州)發現創新之處。
一家公司設計的瓶裝水商品標簽(圖1),大小為14mm×140mm,背面印有一些瘦長的文字(圖2)。
(1)透過瓶內的水可以發現文字圖像明顯變寬(圖3)。這是為什么?
(2)與圖4的標簽相比,這樣設計制作標簽有哪些好處?(至少2條)
21.(2022 灌南縣)根據如圖的電磁鐵磁力的對比實驗示意圖,完成下面各題。
(1)這個實驗主要研究的問題是     。
A.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纏繞方向的關系
B.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的關系
C.電磁鐵磁力方向與鐵釘長短的關系
(2)這個實驗     是唯一要改變的條件。
A.鐵釘長短
B.電池數量
C.線圈匝數
(3)這個實驗中,能吸起大頭針數量最多的是     。
A.圖3
B.圖2
C.圖1
(4)下面三種材料中適合制作電磁鐵的線圈的是     。
A.細棉線
B.細鐵絲
C.帶絕緣皮的細銅絲
22.(2022 徐州)觀察圖中的現象,完成探究任務。
疫情期間,許多同學在室內窗臺上種植物,大家發現了圖中這樣的現象,植物向著窗外生長。
(1)據此請你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
(2)你的假設是:    。
23.(2024 泉山區)為了在父親節給爸爸做上一盤色香味美的紅燒肉,龍龍開始了以下的嘗試:①切成塊狀;②炒糖色;③加入肉翻炒;④加調料燉煮至肉熟透。在制作過程中,龍龍思考了科學課上研究的一些問題,請你幫助解答。
(1)在過程①~④中,豬肉的變化屬于     。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兩者都有
(2)在過程②中,品嘗時發現味道變苦了,糖的變化屬于     。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兩者都沒有
(3)鐵鍋很容易生銹,下列防止鐵鍋生銹最合適的方法是     。
A.刷上油漆隔絕空氣
B.用后擦干放置干燥處
C.把鐵鍋浸在食用油里
24.(2024 泉山區)研究日食的奧秘。
2021年6月10日,我國北方地區曾出現一次日環食的奇景。有三位同學根據日食現象做了以下討論:
龍龍:“我看到擋住太陽的物體是球形,因為日食現象中‘虧’的邊緣是圓弧。”
月月:“我贊同。水星、金星、月球這三個星球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我覺得金星擋住太陽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金星是三者中體積最大的。”
辰辰:“我不這么認為,根據肉眼觀察物體時呈現的規律,我覺得月球的可能性更大。”
(1)關于擋住太陽的是哪個星球,你更贊同誰的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     。
(2)為了驗證猜想,龍龍小組做了下面的“模擬日食的形成”實驗。
如圖,龍龍小組制作了日食模型。但是他們發現不管怎么移動中間的“天體”,始終只能看到日環食,不能看到日全食,你認為他們的模型哪里存在問題,可以怎樣調整?
(3)重新調整模型后,龍龍小組完成實驗,請你幫助他們將表格中的內容補充完整。
遮擋物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題 通過觀察孔看到的現象(圖或文) 觀察到的日食類型
近    
   
遠    
   
25.(2024 泉山區)設計雨水收集器。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許多學校都響應國家號召,創建節水型學校,在校內安裝了雨水收集器。請你幫助學校設計雨水收集器。
(1)學校哪些用水可以使用收集的雨水?(請至少寫出3條)     。
(2)如圖是龍龍和辰辰設計的雨水收集器,請你設計3項評價指標對比他們的優劣。
評價指標 1號收集器 2號收集器
   
   
   
   
   
   
   
   
   
(3)根據評價結果,設計一款占地面積不超過2平方米的雨水收集器,畫出設計圖。
26.(2023 云龍區)使用顯微鏡。
奇奇在實驗室里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圖1是他使用的顯微鏡。
(1)在圖1中標出顯微鏡相應部分的名稱,幫助奇奇認識顯微鏡的構造。
(2)這臺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上分別標有“5×”和“16×”,由此奇奇知道這臺顯微鏡能把物體圖像放大     倍。
(3)奇奇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從目鏡往下看,發現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見。
可能的原因:    。
解決的方法:    。
(4)奇奇繼續觀察,看到洋蔥表皮細胞的圖像在圖2中圓點位置。為了使圖像呈現在視野中心,他應把載玻片向     移動。
27.(2023 云龍區)探究日食活動。
1.日食可以分為三種,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日食的名稱。
(1)    、(2)    、(3)    。
2.請畫出形成日食現象的示意圖(畫出標注相關天體,并標出光線)。
28.(2023 贛榆區)科學小組用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來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因素有關。實驗中所用的電池、導線、鐵芯都相同。該小組用畫圖的式把實驗情況進行了記錄,如圖所示。
(1)實驗前,小明認為“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度有關。”這屬于科學究中的哪個環節     。
A.提出問題
B.提出假設
C.表達交流
D.得出結論
(2)實驗中,大頭針被吸起的數量越多,表示該電磁鐵磁力越     。
(3)比較甲乙兩個實驗,他們研究的是電磁鐵磁力大小與     的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越多,磁力越強。
(4)要比較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度的關系,應該選擇     和     兩個實驗,可以得出實驗結論:    ,電磁鐵的磁力越強。
(5)小麗拿著一枚小磁針靠近甲圖鐵芯的下端發現小磁針的S極被排斥,推測甲鐵芯的上端是     極。
29.(2023 贛榆區)為了安然度過寒冷而又食物匱乏的冬季,一些動物具有冬眠的本領。多數冬眠動物的個體體積較小,而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很大,單位體的體表面積越大,動物身體的熱量散失會越快,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得足夠的熱量就無法生存。
(1)動物冬眠是為了     。
A.減少活動,躲避敵害
B.休息,避開食物短缺階段
C.躲避寒冷的冬季,避開食物短缺階段
(2)動物冬眠時,體溫     (“升高”或“降低”),冬眠時動物的呼次數     ,能量的消耗也會大大地     。(“增加”或“減少”)
(3)動物的冬眠現象屬于     。
A.生物適應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
C.生物影響環境
30.(2023 如皋市)小剛和同學們做小車撞木塊的對比試驗。他們準備了2輛同樣的小車,在其中一輛小車加上一個鐵塊,讓它們從相同坡度和高度的斜面上自由向下滑行并撞擊木塊,實驗現象見下圖:
(1)在這個對比實驗中,唯一改變的條件是     。
(2)通過實驗可以發現: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與小車的     有關。
(3)實驗說明:高度一定時,物體的質量越大,下滑時產生的     就越大。(填能量的名稱)
31.(2023 云龍區)探究電和磁。
某小組同學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將現有線圈圈數為50圈和100圈的電磁鐵,分別先后接入同一個電路中,重復實驗后記錄如表。
實驗次數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串聯電池數量 1節 2節 3節 1節 2節 3節
線圈圈數 50圈的電磁鐵 100圈的電磁鐵
吸起的大頭針數量(枚) 10 25 40 20 50 80
(1)實驗中,該小組同學通過觀察①    來判斷磁力大小。
(2)通過比較實驗①③,改變的條件是     ,分析數據,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3)通過比較實驗①④、②⑤、③⑥,我們發現,①    相同時,②    的電磁鐵磁力越大。
(4)在實驗過程中,該小組同學發現電池會發燙,這是因為電磁鐵工作時電池將一部分①    能轉化為②    能。
(5)在實驗過程中,該小組還思考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鐵芯粗細是否有關,對此你的猜想是     。如果實驗結果支持你的猜想,那么你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是:    。
32.(2023 徐州)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蜱蟲,又叫草爬子。其幼蟲、若蟲、成蟲都吸血。宿主包括陸生哺乳類,鳥類等動物,有些種類侵襲人體。蜱蟲通常隱匿在草叢中,找機會爬到人和動物的身上,頭部鉆入皮膚下吸血,傳播疾病,能造成人死亡,蜱蟲空腹時,身體通常小米粒大小,吸足血可達花生米大小。萬一被叮咬,若直接拔除,它的頭部斷在體內,人有中毒反應。正確的做法是用火烤等方法使它自行退出,然后立即就醫。
(1)蜱蟲是昆蟲嗎?你的理由是什么?
(2)野外活動時我們怎樣做可以防止蜱蟲叮咬?
(3)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蜱蟲這類動物?
33.(2023 徐州)制定評價指標。我們體驗了用木棍、磚塊和鐵錘等工具取出核桃仁的工作,請制定3條指標來評價這些工具在完成這項工作中的優劣。
34.(2024 宿遷)在學習了“物質的變化”單元后,科技社團的同學們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新魔術——“空瓶吹氣球”。他們將事前準備好的白色粉末倒進氣球內,在透明玻璃瓶內裝上一定量帶有酸味的無色液體,最后把氣球口套在玻璃瓶口上。待表演時,只需要將氣球內的粉末抖落到瓶中與液體混合,氣球就被“吹”大了。
(1)根據這學期學習的知識和你的判斷,這種白色粉末可能是     ,無色液體可能是     。
(2)上述變化屬于     。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無法確定
(3)使氣球鼓起來的氣體是     。
A.氦氣
B.空氣
C.氫氣
D.二氧化碳
(4)表演完成后,同學們取下吹大的氣球并扎緊口子,放手后,氣球會     。
A.往天上飛
B.懸浮在空中
C.往地上掉
D.不確定
35.(2023 云龍區)(1)向金屬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如圖,說一說白砂糖在加熱過程中產生了哪些變化?
在加熱過程中,白砂糖首先會     ,這是     變化。但很快白砂糖顏色會變黃,然后越來越深,這是因為在加熱過程中產生了     。最后白砂糖變成了     色的固體物質,我們也會聞到特殊的氣味,這是     變化。
小明和小紅為了探究小蘇打和白醋反應時溫度變化與小蘇打用量的關系進行實驗,測得實驗數據如表,請回答:
組別 小蘇打用量 白醋用量 初始溫度 混合后最低溫度 收集到的氣體體積
1 3克 100克 9℃ 7℃ 0.5升
2 6克 6℃ 1升
3 9克 5.5℃ 1.3升
(2)本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     。
(3)小明在第1組實驗中得到一瓶無色氣體,他想知道它是一種什么氣體,就利用如圖的方法去檢驗它的性質,發現會觀察到     (填寫“長”或者“短”)的蠟燭先熄滅。
(4)通過小明上述的實驗,由此可判斷該氣體     。
A.是二氧化碳
B.比空氣重
C.是氧氣
D.是一氧化碳
(5)小紅在第1組實驗中,小蘇打放入白醋,待其充分反應后,杯底     。
A.仍有部分小蘇打沉淀
B.有白色沉淀,但不是小蘇打
C.會有紅色沉淀
D.無沉淀
(6)第3組瓶中剩余的無色透明液體中,小紅認為還有白醋。請你寫出一種檢測方法。
(7)對于瓶內氣體到底是什么氣體,小明和小紅查閱了很多資料整理如表:
氣體 氮氣 氧氣 氖氣 二氧化碳 空氣
質量(克/升) 1.25 1.43 0.9 1.98 1.29
能否支持燃燒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
分析上表可知,該實驗中產生的氣體可能是     。
36.(2024 宿遷)在學習了《電和磁》一課后,小明同學就迷上了電磁鐵,回家后,就尋找材料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1)小明找來導線、鐵芯、電池,組裝好電磁鐵,要使電磁鐵吸引更多的大頭針,小明在操作時應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電池數量
B.增加大頭針數量
C.改變電池方向
(2)如圖所示,小明將導線纏繞在四個鐵芯上,并接通電源。
①若將小磁針的S極靠近丁的右端,小磁針被吸引,則丁的右端是     。
A.S極
B.N極
C.S極和N極都有可能
②用甲和丁兩個電磁鐵做對比實驗,可以研究的問題是     。
37.(2023 宿城區)如表是六年級學生研究電磁鐵磁力的實驗記錄表。
第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節數的關系實驗記錄表
電池節數 吸引大頭針數量/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數
1節 8 7 7 7
2節 17 16 15 16
3節 26 25 24 25
(1)在這個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    ,不變的條件是:    、    。
(2)實驗中用     來比較磁力的大小。
(3)分析數據可以得出結論:    。
38.(2022 徐州)繪制統計圖表并回答問題。
統計圖代表了圖像化的數據,我們看起來更加直觀,通過數據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獲得能夠證明猜想的證據。小學階段我們做過許多觀測和實驗,比如:“測量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氣溫變化”“研究擺的快慢和擺長的關系”、“一天中不同時間陽光下物體影長的變化、“小車運動快慢和拉力大小的關系”、“電磁鐵磁性強弱和線圈匝數的關系”,這些實驗的數據都可以用圖表進行統計。
    (命名)
(1)你對以上哪個實驗印象最深刻,請把實驗數據用柱狀圖表示出來。(記不清楚原始數據沒關系,合理即可)。
(2)為了幫助我們了解統計的內容,請你給圖表命名。
(3)標注橫軸和縱軸代表的內容(有單位的要標注單位)。
(4)分析統計圖,你能獲得什么結論?
題型專項培優 實驗探究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實驗探究題(共38小題)
1.(2023 云龍區)研究白糖燃燒實驗。
向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砂糖的變化。
(1)通常,白砂糖是① 固  體,加熱后白砂糖首先會熔化變成② 液  ,這是③ 物理  變化(填“化學”或“物理”)。
(2)加熱的過程中,液態糖中會“冒泡”,冒泡說明  A  。
A.有氣體產生
B.有氧氣產生
C.有二氧化碳產生
(3)持續加熱白砂糖,還會發生其他現象,下列現象不是加熱白砂糖過程中發生的是  C  。
A.顏色變化
B.氣味變化
C.產生沉淀
(4)長時間加熱后白砂糖變成了① 黑色物質  ,這種物質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說明它是一種和原有白砂糖②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質,這是③ 化學  變化。(填“化學”或“物理”)
【答案】(1)固;液;物理。
(2)A。
(3)C。
(4)黑色物質;不同;化學。
【分析】所有的物質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解答】(1)通常情況下,白砂糖是白色的固體,加熱后白砂糖首先會熔化變成液體,只是形態的變化,沒有變成新物質,這屬于物理變化。
(2)在白糖加熱的過程中,液態糖中會“冒泡”,“冒泡”說明有氣體產生。
(3)A.持續加熱白砂糖,還會出現顏色變化,開始白糖變成淡黃色液體,后來變成黑色物質,故A不符合題意;
B.持續加熱白砂糖,還會出現氣味變化,開始出現焦糖味,最后會出現焦糊味,故B不符合題意;
C.白糖被加熱過程中,不會產生沉淀現象,故C符合題意;
(4)長時間加熱后,白砂糖會全部炭化并能聞到焦味,炭化后的黑色物質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說明這種黑色物質是一種和原白砂糖不同的新物質,這是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1)固;液;物理。
(2)A。
(3)C。
(4)黑色物質;不同;化學。
【點評】該題難度不大,正確理解記憶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2.(2024 泰興市)如圖是泰州市小學科學教具學具設計比賽中,我市教師設計的作品:“探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請根據圖回答:
(1)將三盒回形針靠近右圖鐵釘下方,閉合開關后,吸取回形針最多的是  A  。
A.鐵釘1
B.鐵釘2
C.鐵釘3
(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量越多,說明磁力越大
B.研究電磁鐵的磁力與線圈圈數的關系時,所用的鐵芯大小要相同。
C.電磁鐵的線圈圈數越多,磁力一定越大。
(3)圖電路中, C  不能改變電路電流大小。
A.變阻器
B.電池匝數
C.導線長短
(4)想一想,設計者在黃色區域連接小燈泡作用是  B  。
A.增加亮度
B.檢測電路是否為通路
C.美觀設計
(5)實驗中如果發現數據有問題,比較科學的做法是  B  。
A.直接修改數據
B.分析原因,重新實驗獲得新數據
C.向同學抄數據
【答案】(1)A。
(2)C。
(3)C。
(4)B。
(5)B。
【分析】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變的,磁力的大小與電池的數量、線圈的圈數、鐵芯的大小等有關。電磁鐵的磁極與電流的方向和電磁鐵中導線的纏繞方向有關。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對比實驗只有一個條件是不同的,其它條件是相同的。
【解答】(1)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多少有關系,線圈圈數多,磁力大;線圈圈數少,磁力小。鐵釘1的線圈圈數最多,根據電磁鐵的原理,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圈數越多,磁力越大,因此吸取回形針最多的是鐵釘1。
(2)電磁鐵的磁力與線圈圈數有關,但并不是線圈圈數越多磁力一定越大,還要考慮電流強度等因素,因此C選項錯誤。
(3)導線長短在一定范圍內對電路電流的影響較小,不能顯著改變電路電流大小。
(4)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主要是為了檢測電路是否為通路,確保實驗正常進行。
(5)如果發現數據有問題,科學的做法是分析原因,重新實驗獲得新數據,而不是直接修改數據或抄襲他人的數據。
故答案為:(1)A。
(2)C。
(3)C。
(4)B。
(5)B。
【點評】了解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和影響電磁鐵磁極的因素及實驗方法,根據題意,進行分析,即可作答。
3.(2024 泉山區)研究冷熱不同的液體相互接觸后溫度變化的規律。
剛從冰箱里取出的牛奶,要使它變熱,我們可以把它浸在熱水中。為了研究熱水是怎樣使牛奶變熱的,辰辰做了如下實驗:取20℃的冷水代替牛奶裝入試管中,在大燒杯中裝入三分之二杯80℃的熱水,然后將盛有冷水的試管下部浸在燒杯中,用兩支溫度計分別測量冷水和熱水的溫度(如圖),每隔2分鐘記錄一次數據(如表)。
(1)請將表中的數據繪制成折線圖。
(2)請解釋冷水和熱水溫度變化的原因。
(3)在10~12分鐘,試管中冷水的溫度超過了燒杯中熱水的溫度,這是為什么?
(4)預測1個小時后,試管中的冷水和燒杯中的熱水溫度會怎樣變化。
表:溫度變化記錄表
時間 冷水溫度 熱水溫度
0分鐘 20℃ 80℃
2分鐘 34℃ 68℃
4分鐘 42℃ 61℃
6分鐘 48℃ 56℃
8分鐘 51℃ 53℃
10分鐘 53℃ 51℃
12分鐘 52℃ 50℃
【答案】(1)

(2)熱水釋放熱量,溫度下降,冷水獲得熱量,溫度上升。
(3)因為冷熱水的熱量傳遞通過試管傳導,試管是玻璃制品,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有利于熱量聚集,一段時間里,試管中冷水的溫度超過了燒杯中熱水的溫度。
(4)相同。
【分析】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解答】(1)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盛有冷水的試管下部浸在燒杯中,存在溫差,冷水獲得熱量溫度上升,熱水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繪制成折線圖如下:
(2)不同溫度的冷水和熱水接觸,溫度高的熱水釋放熱量,溫度下降,冷水獲得熱量,溫度上升。
(3)在10~12分鐘,試管中冷水的溫度超過了燒杯中熱水的溫度,這是因為冷熱水的熱量傳遞通過試管傳導,試管是玻璃制品,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有利于熱量聚集,一段時間里,試管中冷水的溫度超過了燒杯中熱水的溫度。
(4)預測1個小時后,試管中的冷水和燒杯中的熱水溫度會相同,這時沒有溫度差,冷熱水的熱傳遞停止。
故答案為:
(1)

(2)熱水釋放熱量,溫度下降,冷水獲得熱量,溫度上升。
(3)因為冷熱水的熱量傳遞通過試管傳導,試管是玻璃制品,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慢、散熱慢,有利于熱量聚集,一段時間里,試管中冷水的溫度超過了燒杯中熱水的溫度。
(4)相同。
【點評】結合對熱傳遞的認識解答。
4.(2024 泉山區)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19世紀中期,奧地利一位科學家對生物雜交育種產生濃厚興趣,他在小花園中用豌豆進行實驗,為了研究豌豆植株的高度,他將矮株豌豆與矮株豌豆雜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將高株豌豆與高株豌豆雜交,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為什么會這樣?他繼續實驗,并將他的想法、觀察結果和發現一一記錄下來。他花了八年時間用豌豆進行實驗,終于揭開了生物一代與一代之間又像又不像的奧秘,這就是著名的孟德爾遺傳定律。
(1)這位致力于研究生物雜交育種的科學家就是著名的現代遺傳學之父  B  。
A.達爾文
B.孟德爾
C.袁隆平
(2)資料顯示:“將高株豌豆與高株豌豆雜交,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由此可以推測親代和后代之間發生的現象有  B  。
A.遺傳
B.變異
C.遺傳和變異
(3)根據豌豆植株高矮、種子表面是否光滑、豆莢是否飽滿這3個特征,可以分成  C  種不同的豌豆。
A.3
B.6
C.8
(4)如果讓你來研究,你提出的問題是: 什么是相對性狀  。
【答案】(1)B。
(2)B。
(3)C。
(4)什么是相對性狀。
【分析】遺傳與變異,是生物界不斷地普遍發生的現象,也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
【解答】(1)19世紀中期,奧地利科學家孟德爾在小花園中用豌豆進行了一系列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實驗。豌豆的某種因子可以決定它的某個特征。豌豆的植株有高株和矮株兩種,豌豆的花顏色有紅花、白花兩種。他將高株豌豆和高株豌豆進行雜交,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他持續研究,發現了生物遺傳現象,解釋了生物遺傳的規律。
(2)生物的形態特征或生理特征傳給后代的現象叫做遺傳。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異,叫做變異。資料顯示:“將高株豌豆與高株豌豆雜交,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由此可以推測親代和后代之間發生的現象有變異。
(3)遺傳與變異,是生物界不斷地普遍發生的現象,也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每個相貌特征表現出兩種性狀,兩個相貌特征的性狀兩兩組合,可以產生四種不同的相貌,2×2=4,三種相貌特征組合,會產生8種不同的相貌,2×2×2=8。所以根據豌豆植株高矮、種子表面是否光滑、豆莢是否飽滿這3個特征,可以分成8種不同的豌豆。
(4)如果讓我來研究,我提出的問題是:什么是相對性狀。
故答案為:
(1)B。
(2)B。
(3)C。
(4)什么是相對性狀。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遺傳與變異,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5.(2024 泉山區)學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干草培養微小的生物并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研究。請幫助他們解答下列問題。
(1)他們制作玻片標本要選擇的材料是  C  。
A.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小刀、鑷子
B.滴管、碘酒、載玻片、蓋玻片、鑷子
C.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鑷子
(2)龍龍將顯微鏡擺放在水平桌面上,從目鏡中看到黑乎乎的一片,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B  。
A.B.C.
(3)在調節焦距時需要先往下調鏡筒再往上調鏡筒,直至看到清晰圖像,這個過程中,眼睛要先后看向顯微鏡的  B  。
A.目鏡和物鏡
B.物鏡和目鏡
C.反光鏡和物鏡
(4)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草履蟲圖像是  C  。
A.B.C.
【答案】(1)C。
(2)B。
(3)B。
(4)C。
【分析】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等組成。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采集到微生物樣本后,需要制作成玻片來觀察。科學課上制作微生物玻片有三個步驟,正確的順序是滴、蓋、染、吸。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解答】(1)采集到微生物樣本后,需要制作成玻片來觀察。科學課上制作微生物玻片有三個步驟,正確的順序是滴、蓋、染、吸。因此,他們制作玻片標本要選擇的材料是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鑷子。
(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龍龍將顯微鏡擺放在水平桌面上,從目鏡中看到黑乎乎的一片,他下一步的操作是圖B中的對光,調整反光鏡,讓光線進入光圈,可以看到明亮的視野。
(3)在調節焦距時需要先往下調鏡筒再往上調鏡筒,直至看到清晰圖像。顯微鏡對光過程中,眼睛首先看物鏡,用手旋轉調節旋鈕,降低鏡筒,避免物鏡壓碎玻片。然后眼睛觀察目鏡,旋轉調節旋鈕慢慢抬升鏡筒,直至出現清晰的圖像。
(4)在顯微鏡下,草履蟲像一個倒轉的草鞋,表面有鞭毛擺動,觀察到的草履蟲圖像與圖C中的圖像一致。
故答案為:(1)C。
(2)B。
(3)B。
(4)C。
【點評】結合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玻片標本的制作方法解答即可。
6.(2023 贛榆區)近百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類需求的增加,地球越來越不堪重負。環境問題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請根據所造成的危害,選擇相應的環境題序號。
排放廢氣
石油泄漏
雨林破壞
海平面上升
沙漠面積擴大
(1) 雨林破壞  危害: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銳減。
(2) 排放廢氣  危害:形成溫室效應、造成酸雨的形成。
(3) 沙漠面積擴大  危害:土地干旱,形成沙塵暴或揚沙天氣。
(4) 海平面上升  危害:侵蝕海岸,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破壞。
(5) 石油泄漏  危害:危害海洋生態系統,沿海陸地產生污染。
【答案】(1)雨林破壞。
(2)排放廢氣。
(3)沙漠面積擴大。
(4)海平面上升。
(5)石油泄漏。
【分析】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解答】我國當前的環境問題相當的嚴重,要保護環境。分析圖片可知,雨林破壞會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銳減。排放廢氣會形成溫室效應、造成酸雨的形成。沙漠面積擴大會導致土地干旱,形成沙塵暴或揚沙天氣。海平面上升會侵蝕海岸,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破壞。石油泄漏會危害海洋生態系統,沿海陸地產生污染。
故答案為:
(1)雨林破壞。
(2)排放廢氣。
(3)沙漠面積擴大。
(4)海平面上升。
(5)石油泄漏。
【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環境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作答。
7.(2023 贛榆區)如圖是一位同學設計的生態瓶,請仔細觀察圖片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生態瓶模擬了  A  生態系統。
A.池塘
B.海洋
C.草原
(2)制作生態瓶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C 
A.生態瓶內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因為植物提供氧氣和養料
B.生態瓶內不能放泥沙,因為泥沙會發臭
C.放入生態瓶內的魚類,要充分考慮它們的食物關系
(3)在生態瓶中放入綠色植物的作用是,植物能進行  光合作用  ,產生所需要的  養分  ,如果瓶中放入更多的魚,魚會出現  死亡  情況。
(4)生態瓶中要使用沖洗干凈的沙子,水也要用純凈水,該說法  錯誤  的。
【答案】(1)A。
(2)C。
(3)光合作用;養分;死亡。
(4)錯誤。
【分析】生態瓶就是把一些小動物、植物(提供氧氣)放入一個玻璃瓶中,自給自足,短時間內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這就是生態瓶。
【解答】(1)生態瓶就是把一些小動物、植物(提供氧氣)放入一個玻璃瓶中,自給自足,短時間內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圖中的生態瓶模擬了池塘生態系統。
(2)A、并不是生態瓶內植物放的越多越好,會破壞生態平衡,選項觀點錯誤;
B、生態瓶內可以放泥沙,模擬真實的池塘環境,選項觀點錯誤;
C、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中,某種動物與其他生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放入生態瓶內的魚類,要充分考慮它們的食物關系,選項觀點正確。
(3)綠色植物的葉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過吸收陽光,在綠葉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養分,同時放出氧氣,這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態瓶中放入綠色植物,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所需要的養分。如果瓶中放入更多的魚,沒過多久小魚有死掉的,因為小魚的數量太多了,氧氣不夠小魚的生存。
(4)生態瓶中最好選用池塘水或者自然流域中的水,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礦物質等養分,不用沖洗干凈的沙子,題目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
(1)A。
(2)C。
(3)光合作用;養分;死亡。
(4)錯誤。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通過問題分析,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生態瓶,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8.(2023 徐州)(1)在模擬日食時,我們用大小和顏色不同的紙片分別代表了  地球  、 月球  和  太陽  三種天體(從左至右)。將三張紙片擺放在  同一直線上  。
(2)在紙片上打一個觀察孔,讓月球紙片和觀察孔高度一致。
(3)將月球紙片轉到離地球紙片遠近略有不同的兩個位置上,通過觀察孔觀察  月球  擋住  太陽  的情況(填天體名稱)。
【答案】(1)地球;月球;太陽;同一直線上。
(3)月球;太陽。
【分析】日食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中間時,且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線上時,月球是不透光的球體,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從而發生日食現象。
【解答】(1)觀察日食的模擬實驗裝置,用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紙片代表天體,其中最大的紅色圓紙片代表太陽,最小的黃色圓紙片代表月球,藍色的圓紙片代表地球,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模擬日食形成實驗中,我們需要將三張紙片擺放在一條直線上。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線上時,月球就擋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形成日食。
(2)在紙片上打一個觀察孔,讓月球紙片和觀察孔高度一致。
(3)從這個實驗可知,月球在繞地球運動的同時,也被地球攜帶著繞太陽公轉,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而且三者剛好(或接近于)成一條直線時,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于是形成了日食。將月球紙片轉到離地球紙片遠近略有不同的兩個位置上,通過觀察孔觀察月球擋住太陽的情況。當月球距離地球較遠時,月球月球沒有完全遮住太陽,留下了一個圓環的光,我們說發生了日環食現象;當月球距離地球較近時,則會出現月球完全遮住太陽的日全食現象。
故答案為:(1)地球;月球;太陽;同一直線上。
(3)月球;太陽。
【點評】結合日食發生的條件、類型的知識解答即可。
9.(2023 宿遷)小明同學是個小科學迷,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安全有趣的研究活動:
一天,他拆開了自己的電動玩具,并取出了小電動機,進行研究:
小明拆開了小電動機,觀察內部結構,如圖。他將電池、導線、小燈泡、小電動機組成電路,觀察燈泡和電動機的工作情況。
(1)小電動機內部有一個電磁鐵,電磁鐵主要由兩個結構組成,分別是  線圈  和  鐵芯  。
(2)如圖是小明組裝的電路,燈泡和電動機能正常工作。請在圖中用箭頭畫出電流在導線中的流動方向。
(3)小電動機工作時的能量轉化過程是  電能→磁能→動能  。
(4)若將電池組反向接入電路,則  C 
A.燈泡不亮,電動機不轉
B.燈泡發光,電動機不轉
C.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
【答案】(1)線圈;鐵芯。
(2)
(3)電能→磁能→動能。
(4)C。
【分析】電動機是用電來工作的。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它們雖然大小懸殊、構造各異,但工作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轉動。
【解答】(1)小電動機內有電磁鐵,電磁鐵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分別是鐵芯和線圈,是把電能轉化為磁能的裝置。
(2)讀圖可知,圖中由電池、小燈泡、小電動機組成的電路中,燈泡和電動機能正常工作,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流經導線、小電動機、小燈泡后,最終從電池的負極流回電池,如下圖所示,圖中用箭頭表示電流在導線中的流動方向。
(3)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工作時的能量轉化過程是電能→磁能→動能。
(4)若將電池組反向接入電路,只會影響電路中電流方向,不會影響小電動機的運轉和小燈泡發亮。小燈泡正常發光,小電動機也正常轉動。
故答案為:(1)線圈;鐵芯。
(2)
(3)電能→磁能→動能。
(4)C。
【點評】掌握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0.(2023 云龍區)閱讀實驗,完成探究任務。
實驗材料:白醋、白色紙花、噴壺、紫甘藍水。
實驗步驟:
①在白色紙花上涂上白醋。
②把紫甘藍水裝入噴壺。
③把紫甘藍水噴灑在紙花上。
實驗現象:白色紙花變成了紅色。
(1)據此請你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有什么變化  。
(2)你的假設是: 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變紅  。
【答案】(1)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有什么變化;(2)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變紅。
【分析】紫甘藍汁是一種酸堿指示劑,遇酸性物質變成紅色,遇堿性物質變成綠色,遇中性物質不變色。
【解答】紫甘藍汁是一種酸堿指示劑,遇酸性物質變成紅色,遇堿性物質變成綠色,遇中性物質不變色。
(1)根據題干中的實驗材料、步驟和現象可以提出探究的科學問題是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有什么變化。
(2)假設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變紅。
故答案為:(1)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有什么變化;(2)紫甘藍水遇到白醋會變紅。
【點評】了解紫甘藍汁遇到不同物質的變化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1.(2023 徐州)研究鐵釘生銹的變化。
(1)取4個試管,1號裝油,2號和3號裝水,4號放干燥劑,在每個試管里放入1根潔凈的鐵釘(如右圖),鐵釘生銹的先后順序是: C 
A.3421
B.3214
C.3241
(2)我們已經知道鐵生銹是化學變化,哪些觀察和實驗研究支持這個結論,請至少寫出2項。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對鐵釘生銹的探究,隔絕空氣和水與鐵制品的接觸,破壞生銹的條件,就能有效防止生銹。常見的防止鐵生銹的方法:在鐵制品表面鍍鋅,能使鐵與水和氧氣隔絕,可以防銹;在鐵上涂油,能使鐵與水和氧氣隔絕,可以防銹。
【解答】(1)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破壞鐵生銹的條件就能有效防止生銹。根據題干信息可知,1號裝油,2號和3號裝水,4號放干燥劑,在每個試管里放入1根潔凈的鐵釘。1號試管中的鐵釘被油包圍,鐵釘不能與水和空氣接觸,不會生銹;4號放干燥劑,鐵釘只與空氣接觸,沒有水分,也很難生銹;2號和3號裝水,2號試管中的鐵釘完全被水浸沒,與水接觸,空氣少,生銹速度較慢;3號試管中的鐵釘一般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氣中,既與水接觸,也與空氣接觸,鐵釘最容易生銹。由此判斷,4個試管中,鐵釘生銹的先后順序依次是:3241。
(2)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有新物質形成,鐵生銹顏色發生了變化,與鐵相比,鐵銹比較脆弱松散,沒有韌性。
故答案為:(1)C。
(2)與鐵相比,鐵銹顏色發生了變化;鐵銹比較脆弱松散,沒有韌性。
【點評】正確理解掌握鐵容易生銹和阻斷鐵生銹的方法,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2.(2023 徐州)模擬日食。
我們猜測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發出的光,請設計一個模擬實驗驗證這個推測
(1)選擇實驗材料  A  。
A.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紙片
B.兩個大小不同的球
(2)做出上述材料選擇的理由是什么?
(3)分別畫出發生日全食、日環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關系圖。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日食、月食都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線上,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中間時,月球是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從而發生日食現象;當地球位于太陽、月球中間位置,地球遮蔽了射向月球的太陽光,地球影子落在月球上,從而發生月食現象。
【解答】(1)設計日食模擬實驗需要選擇的材料是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紙片。
(2)觀察中的模擬實驗裝置,用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紙片代表天體,其中最大的紅色圓紙片3代表太陽,最小的圓紙片2代表月球,中等的圓紙片1代表地球。
(3)日食發生的原因與月球距離地球近有密切關系,不發光、不透明的月球遮擋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日食有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三種類型。“日環食”和“日全食”的不同主要原因是月球與地球距離不同造成的。與發生“日全食”的時候相比,發生“日環食”的時候地月距離更近一點。如下圖所示,發生日全食和日環食時,太陽、月球、地球三個天體的位置關系圖。
故答案為:(1)A。
(2)用三個大小不同的圓紙片代表天體,其中最大的紅色圓紙片3代表太陽,最小的圓紙片2代表月球,中等的圓紙片1代表地球。
(3)

【點評】通過實驗不但可以鍛煉學動手動腦能力,而且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正確解答。
13.(2023 徐州)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需要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請用關鍵詞語在下列方框中簡要寫出制作步驟。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刀片在洋蔥內表面輕輕劃一個“#”字,用鑷子取下洋蔥表皮   將撕下的洋蔥表皮放在載玻片上的清水中,注意要平展開   再把蓋玻片傾斜地蓋到洋蔥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間產生氣泡   用滴管取幾滴碘酒   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染液,完成染色。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六步驟是滴、取、展、蓋、染、吸。
【解答】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制作過程如下:(1)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刀片在洋蔥內表面輕輕劃一個“#”字,用鑷子取下洋蔥表皮。(3)將撕下的洋蔥表皮放在載玻片上的清水中,注意要平展開。(4)再把蓋玻片傾斜地蓋到洋蔥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間產生氣泡。(5)用滴管取幾滴碘酒。(6)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染液,洋蔥玻片標本制作完畢。
故答案為:用刀片在洋蔥內表面輕輕劃一個“#”字,用鑷子取下洋蔥表皮;將撕下的洋蔥表皮放在載玻片上的清水中,注意要平展開;再把蓋玻片傾斜地蓋到洋蔥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間產生氣泡;用滴管取幾滴碘酒;用吸水紙吸走多余的染液,完成染色。
【點評】結合制作洋蔥表皮臨時玻片的認識解答。
14.(2024 沭陽縣)向金屬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砂糖的變化。
(1)通常,白砂糖是  固  體,加熱后白砂糖首先會熔化變成  液  體,這是  物理  變化。
(2)加熱的過程中,液態糖中會“冒泡”,冒泡說明  A  。
A.有氣體產生
B.有氧氣產生
C.有二氧化碳產生
(3)用蠟燭加熱白砂糖的過程中,能證明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是  B  。
A.發光發熱
B.勺子底部變黑
C.蠟燭熔化
(4)長時間加熱后白砂糖變成了  黑色物質  ,這種物質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說明它是一種和原有白砂糖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質,這是  化學  變化。
【答案】(1)固;液;物理。
(2)A。
(3)B。
(4)黑色物質;不同;化學。
【分析】所有的物質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解答】(1)通常情況下,白砂糖是白色的固體,加熱后白砂糖首先會熔化變成液體,只是形態的變化,沒有變成新物質,這屬于物理變化。
(2)在白糖加熱的過程中,液態糖中會“冒泡”,“冒泡”說明有氣體產生。
(3)A.發生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的有新物質產生,發光發熱現象不一定會有新物質產生,例如電燈發光發熱,沒有新物質產生,故A錯誤;
B.勺子底部變黑,說明白糖加熱過程中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
C.蠟燭熔化屬于物理變化,只是狀態改變,沒有新物質產生,故C錯誤;
(4)長時間加熱后,白砂糖會全部炭化變成了黑色物質,并能聞到焦味,將這種黑色物質放入水中不能溶解,說明這種黑色物質是一種和原白砂糖不同的新物質,這是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1)固;液;物理。
(2)A。
(3)B。
(4)黑色物質;不同;化學。
【點評】該題難度不大,正確理解記憶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5.(2024 宿遷)某同學在認識星座時候建立如甲圖的星座模型。
(1)甲圖中的星座模型模擬的是  大熊星座  ,一個個橡皮泥小球代表的是組成星座的每一顆  恒星  。
(2)在北部天空的  小熊  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它是一顆不太亮的星星,就在乙圖中勺口兩顆星向前延伸  5  倍距離的地方。
(3)請根據乙圖找出北極星并畫上“☆”標識
【答案】(1)大熊星座;恒星;(2)小熊;5;(3)。
【分析】天空中的星星實在太多了,為了方便認星,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被人們劃分成的不同區域就稱為星座。不同的國家一開始對星座的劃分有所不同,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88個星座。
【解答】(1)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甲圖中的星座模型模擬的是大熊星座,一個個橡皮泥小球代表的是組成星座的每一顆恒星。
(2)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它是一顆不太亮的星星,就在乙圖中勺口兩顆星向前延伸5倍距離的地方。
(3)用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的方法,把北斗七星“勺口”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長約5倍距離,那顆亮星就是北極星。根據乙圖找出北極星,如圖:。
故答案為:(1)大熊星座;恒星;(2)小熊;5;(3)。
【點評】了解星座的知識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6.(2022 徐州)探究物質的變化。
科學課上妙妙知道了我們身邊的物質會發生變化,一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回家后她就迫不及待地在廚房里開始了物質變化的探究。
(1)妙妙用長柄金屬勺取了1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蠟燭火焰上加熱,發現白糖發生了變化,正確的變化順序是: ②③①④  (填序號)
①聞到焦味。
②白糖由半透明晶體物質變為淡黃色液體物質。
③顏色越來越深,逐漸變為深褐色。
④變成黑色后繼續加熱就著火了。
(2)在收集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的氣體時,妙妙取一個密封袋,里面放入3勺白醋,在一個塑料瓶蓋中加入1勺小蘇打,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蓋,讓小蘇打與白醋混合,她觀察到密封袋  很快  (填“緩慢”或“很快”)地鼓起來。
(3)妙妙看到媽媽在廚房和面,媽媽將面和水混合在一起,這是  物理  變化;饅頭蒸好了,妙妙拿起一個,咬了一口,反復咀嚼感覺到有甜味,這是  化學  變化。
【答案】(1)②③①④。
(2)很快。
(3)物理;化學。
【分析】在變化中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解答】(1)白糖加熱前是半透明晶體物質。白糖加熱后,看到糖粒慢慢裂開,變得更細了。會由固態變成液態,這是屬于物理的變化,繼續加熱會有氣泡產生,先聞到一股香味,繼續加熱會聞到焦味。顏色越來越深,變成黑色后,繼續加熱還著火了。
說明用蠟燭火焰加熱白糖產生了黑色的炭。在加熱白糖的過程中,發現的現象是②③①④。
(2)在收集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的氣體時,妙妙取一個密封袋,里面放入3勺白醋,在一個塑料瓶蓋中加入1勺小蘇打,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蓋,讓小蘇打與白醋混合,發現有很多氣泡冒出。她觀察到密封袋很快地鼓起來。
(3)妙妙看到媽媽在廚房和面,媽媽將面和水混合在一起,沒有新物質生成,這是物理變化;饅頭蒸好了,妙妙拿起一個,咬了一口,反復咀嚼感覺到有甜味,說明產生了新物質,這是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
(1)②③①④。
(2)很快。
(3)物理;化學。
【點評】掌握對物質變化的認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7.(2022 南通)科學課上,老師提供了統一規格的電池、漆包線和鐵芯,同學們自己領取了材料制作了甲、乙、丙三個電磁鐵(如圖)進行研究。請回憶自己完成電磁鐵實驗時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同學們在制作并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時出現下列情形,其中錯誤的是  C  。
A.用砂紙將連接頭上的油漆刮掉
B.在實驗時,不讓電磁鐵長時間連接電池
C.在驗證每一個猜想時,只需要做一次實驗
D.在研究線圈圈數這個猜想時,應讓兩個電磁鐵中的線圈圈數有明顯區別
(2)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中電流強弱的關系,應選擇的裝置是  B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3)選擇甲和乙兩個裝置,可以用來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  A  的關系。
A.線圈圈數
B.線圈中電流強弱
C.線圈纏繞方向
D.鐵芯大小
(4)這三個電磁鐵中,磁力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別是  C  。
A.甲、乙
B.乙、甲
C.丙、乙
D.乙、丙
(5)拿一枚小磁針靠近甲裝置鐵芯的下端,結果發現小磁針的S極被排斥,可以推測出甲裝置中鐵芯的上端是  D  。
A.地理南極
B.地理北極
C.S極
D.N極
【答案】(1)C;(2)B;(3)A;(4)C;(5)D.
【分析】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磁性消失。電磁鐵的兩極與線圈的纏繞方向和電流的方向有關,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性弱;圈數多,磁性強;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性弱;電池多,則磁性強。電磁鐵的磁力大小還與導線的粗細、鐵芯的粗細等因素有一定關系。根據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答即可。
【解答】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磁性消失。電磁鐵的兩極與線圈的纏繞方向和電流的方向有關,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性弱;圈數多,磁性強;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性弱;電池多,則磁性強。應用控制變量法:
(1)同學們在制作并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時,用砂紙將連接頭上的油漆刮掉接入電路,起到導電作用,在實驗時,不讓電磁鐵長時間連接電池,電磁鐵耗電較大,在驗證每一個猜想時,需要多做幾次實驗,減少誤差。在研究線圈圈數這個猜想時,應讓兩個電磁鐵中的線圈圈數有明顯區別。
(2)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中電流強弱的關系,應用控制變量法,只改變電池數量,其他因素不變,故應選擇的裝置是甲、丙。
(3)選擇甲和乙兩個裝置,可以用來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的關系。
(4)這三個電磁鐵中,電池越多,線圈圈數越多的磁力越大,故磁力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別是丙、乙。
(5)拿一枚小磁針靠近甲裝置鐵芯的下端,結果發現小磁針的S極被排斥,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故電磁鐵的下端是S極,可以推測出甲裝置中鐵芯的上端是N極。
故答案為:(1)C;(2)B;(3)A;(4)C;(5)D.
【點評】解決此題的關鍵是掌握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18.(2023 宿遷)小明同學用在車廂上搭木板的方法往汽車上搬木箱,做法如圖:
(1)搬運木桶的過程中,運用了  斜面  的機械原理。生活中我還知道  樓梯、斧子、螺絲釘  等運用了這個原理。
(2)如果車廂高度不變,要增大木板的坡度,可以  B  。
A.增加木板的長度
B.減少木板的長度
C.無法做到
【答案】(1)斜面;樓梯、斧子、螺絲釘。
(2)B。
【分析】斜面是一種省力機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難,省力但是費距離。距離比和力比都取決于傾角:斜面與平面的傾角越小,斜面較長,則省力越大,但費距離。斜面與平面的傾角越大,斜面較短,則省力越小,但省距離。
【解答】(1)由圖可知,在車廂上搭木板的方法往汽車上搬木箱過程中,運用了斜面的機械原理。生活中我還知道樓梯、斧子、螺絲釘等運用了這個原理。
(2)如果車廂高度不變,要增大木板的坡度,可以減少木板的長度。
故答案為:(1)斜面;樓梯、斧子、螺絲釘。
(2)B。
【點評】正確理解掌握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狀態及其影響因素,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19.(2023 宿城區)回憶鐵生銹相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甲試管中把鐵釘放在一團濕的棉花球上; 乙試管中先注入經煮沸(趕走空氣)快速冷卻的水,再將鐵釘浸沒,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層植物油; 丙試管中加少量干燥劑,再放一團干的棉花球,把鐵釘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緊橡皮塞。
(1)乙試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空氣溶解在水中  ,丙試管中的鐵釘只能和  空氣  接觸。
(2)一星期后觀察發現, 甲  試管中的鐵釘銹蝕比較嚴重,該實驗證明,鐵釘生銹是由  空氣  和  水  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個變化屬于  化學  變化。
(3)生活中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  涂油  、 刷漆  等。
【答案】(1)防止空氣溶解在水中;空氣;
(2)甲;空氣;水;化學;
(3)涂油;刷漆。
【分析】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境中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解答】(1)乙試管中先注入經煮沸(趕走空氣)快速冷卻的水,再將鐵釘浸沒,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層植物油,植物油比水輕,且不能在水中溶解,滴入的植物油會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層隔絕層,防止空氣溶解在水中;丙試管中加少量干燥劑,再放一團干的棉花球,把鐵釘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緊橡皮塞,這樣丙試管中的鐵釘只能和空氣接觸。
(2)一星期后觀察發現,甲試管中把鐵釘放在一團濕的棉花球上,鐵釘能夠與空氣、水接觸,生銹條件最充分,甲試管中的鐵釘銹蝕比較嚴重,該實驗證明,鐵釘生銹是由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對比發現,鐵銹在顏色、是否導電、能否被磁鐵吸引等方面與鐵不同,說明鐵銹是不同于鐵的新物質,則鐵生銹的過程屬于產生新物質的化學變化。
(3)鐵生銹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隔絕空氣、水與鐵制品的接觸,破壞生銹的條件,就能夠有效防止生銹,生活中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涂油、刷漆等。
故答案為:
(1)防止空氣溶解在水中;空氣;
(2)甲;空氣;水;化學;
(3)涂油;刷漆。
【點評】結合對鐵生銹條件及防銹方法的認識解答。
20.(2023 徐州)發現創新之處。
一家公司設計的瓶裝水商品標簽(圖1),大小為14mm×140mm,背面印有一些瘦長的文字(圖2)。
(1)透過瓶內的水可以發現文字圖像明顯變寬(圖3)。這是為什么?
(2)與圖4的標簽相比,這樣設計制作標簽有哪些好處?(至少2條)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它的鏡片特點是透明和中間厚,邊緣薄,它能把物體的圖象放大,顯現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解答】(1)根據對放大鏡鏡片中間厚,邊緣薄特點的認識,水滴、裝有水的圓柱形杯子都具有透明、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具有放大功能,因此,透過瓶內的水可以發現文字圖像明顯變寬。
(2)與圖4的標簽相比,圖1中這種設計標簽的好處首先是可以節約標簽材料,降低成本;第二是利用瓶裝水的放大功能,增加信息容量。
故答案為:(1)裝有水的圓柱形杯子具有透明、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具有放大功能。
(2)節約標簽材料,降低成本;增加信息容量。
【點評】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放大鏡,運用所學,準確作答。
21.(2022 灌南縣)根據如圖的電磁鐵磁力的對比實驗示意圖,完成下面各題。
(1)這個實驗主要研究的問題是  B  。
A.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纏繞方向的關系
B.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的關系
C.電磁鐵磁力方向與鐵釘長短的關系
(2)這個實驗  C  是唯一要改變的條件。
A.鐵釘長短
B.電池數量
C.線圈匝數
(3)這個實驗中,能吸起大頭針數量最多的是  A  。
A.圖3
B.圖2
C.圖1
(4)下面三種材料中適合制作電磁鐵的線圈的是  C  。
A.細棉線
B.細鐵絲
C.帶絕緣皮的細銅絲
【答案】(1)B;(2)C;(3)A;(4)C。
【分析】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磁性消失。電磁鐵的兩極與線圈的纏繞方向和電流的方向有關,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性弱;圈數多,磁性強;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性弱;電池多,則磁性強。電磁鐵的磁力大小還與導線的粗細、鐵芯的粗細等因素有一定關系。根據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答即可。
【解答】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性弱;圈數多,磁性強;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性弱;電池多,則磁性強。電磁鐵的磁力大小還與導線的粗細、鐵芯的粗細等因素有一定關系。應用控制變量法:(1)這個實驗主要研究的問題是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的關系。(2)這個實驗線圈匝數是唯一要改變的條件。(3)這個實驗中,能吸起大頭針數量最多的是圖3,因為圖3的線圈圈數最多,磁性最強。(4)制作電磁鐵的線圈的是漆包線或帶絕緣皮的細銅絲。
故答案為:(1)B;(2)C;(3)A;(4)C。
【點評】解決此題的關鍵是掌握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22.(2022 徐州)觀察圖中的現象,完成探究任務。
疫情期間,許多同學在室內窗臺上種植物,大家發現了圖中這樣的現象,植物向著窗外生長。
(1)據此請你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植物的莖為什么伸向窗外生長?  。
(2)你的假設是: 植物的莖具有向光性  。
【答案】(1)植物的莖為什么伸向窗外生長?
(2)植物的莖具有向光性。
【分析】探究的主要步驟是: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尋找證據;4、得出結論;5、交流驗證。
【解答】探究的主要步驟是: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尋找證據;4、得出結論;5、交流驗證。根據圖中植物向著窗外生長的現象,提出的可探究的問題是植物的莖為什么伸向窗外生長?作出的假設是植物的莖具有向光性,然后通過實驗或者查資料等方法尋找證據。
故答案為:
(1)植物的莖為什么伸向窗外生長?
(2)植物的莖具有向光性。
【點評】結合對科學探究主要步驟的認識解答。
23.(2024 泉山區)為了在父親節給爸爸做上一盤色香味美的紅燒肉,龍龍開始了以下的嘗試:①切成塊狀;②炒糖色;③加入肉翻炒;④加調料燉煮至肉熟透。在制作過程中,龍龍思考了科學課上研究的一些問題,請你幫助解答。
(1)在過程①~④中,豬肉的變化屬于  C  。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兩者都有
(2)在過程②中,品嘗時發現味道變苦了,糖的變化屬于  B  。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兩者都沒有
(3)鐵鍋很容易生銹,下列防止鐵鍋生銹最合適的方法是  B  。
A.刷上油漆隔絕空氣
B.用后擦干放置干燥處
C.把鐵鍋浸在食用油里
【答案】(1)C。
(2)B。
(3)B。
【分析】所有的物質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解答】(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的,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是物理變化。在過程①~④中,①將肉切成塊狀,只是改變了肉的形狀和大小,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②炒糖色、③加入肉翻炒、④加調料燉煮至肉熟透這三個過程都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
(2)糖是甜的,不會有苦味。在過程②炒糖色的過程中,品嘗時發現味道變苦了,說明有不同于糖的新物質,糖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3)A.鐵鍋是用來做飯、炒菜的工具,油漆是對人有毒有害的物質,防止鐵鍋生銹,不能用刷油漆的辦法,故A錯誤;
B.防止鐵鍋生銹,可以將用后的鐵鍋擦干放置干燥處,防止水分接觸,是最適宜的做法,故B正確;
C.把鐵鍋浸在食用油里雖然能防銹,但是容易造成食用油浪費,而且鐵鍋浸油后不方便下次使用,故C錯誤。
故答案為:(1)C。
(2)B。
(3)B。
【點評】正確理解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24.(2024 泉山區)研究日食的奧秘。
2021年6月10日,我國北方地區曾出現一次日環食的奇景。有三位同學根據日食現象做了以下討論:
龍龍:“我看到擋住太陽的物體是球形,因為日食現象中‘虧’的邊緣是圓弧。”
月月:“我贊同。水星、金星、月球這三個星球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我覺得金星擋住太陽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金星是三者中體積最大的。”
辰辰:“我不這么認為,根據肉眼觀察物體時呈現的規律,我覺得月球的可能性更大。”
(1)關于擋住太陽的是哪個星球,你更贊同誰的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  月月;水星、金星、月球都是球體,水星、金星看起來很小,不足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而月球看起來和太陽差不多大,可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  。
(2)為了驗證猜想,龍龍小組做了下面的“模擬日食的形成”實驗。
如圖,龍龍小組制作了日食模型。但是他們發現不管怎么移動中間的“天體”,始終只能看到日環食,不能看到日全食,你認為他們的模型哪里存在問題,可以怎樣調整?
(3)重新調整模型后,龍龍小組完成實驗,請你幫助他們將表格中的內容補充完整。
遮擋物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題 通過觀察孔看到的現象(圖或文) 觀察到的日食類型

 完全遮擋住太陽 
 日全食 

 不能全部遮擋太陽,太陽邊緣有亮光 
 日環食 
【答案】(1)月月;水星、金星、月球都是球體,水星、金星看起來很小,不足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而月球看起來和太陽差不多大,可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
(2)月球模型與地球模型之間距離太遠,可以讓月球模型和地球模型之間距離縮短。
(3)
遮擋物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題 通過觀察孔看到的現象(圖或文) 觀察到的日食類型
近 完全遮擋住太陽 日全食
遠 不能全部遮擋太陽,太陽邊緣有亮光 日環食
【分析】日食是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陽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日食的時間往往在我們農歷的每月初一。
【解答】(1)日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太陽到地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擋住,從而產生日食現象。水星、金星、月球都是球體,水星、金星看起來很小,不足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而月球看起來和太陽差不多大,可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所以擋住太陽的是月球,月月的觀點正確。
(2)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間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龍龍小組制作了日食模型。但是他們發現不管怎么移動中間的“天體”,始終只能看到日環食,不能看到日全食。這是因為月球模型與地球模型之間距離太遠,可以讓月球模型和地球模型之間距離縮短,會發生“日全食”現象。
(3)重新調整模型后,遮擋物距離地球的距離近,遮擋物能擋住整個太陽,觀察到的日食類型是日全食;遮擋物距離地球的距離遠,遮擋物擋住整個太陽,觀察到的日食類型是日環食。
故答案為:(1)月月;水星、金星、月球都是球體,水星、金星看起來很小,不足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而月球看起來和太陽差不多大,可以遮擋太陽,形成日食。
(2)月球模型與地球模型之間距離太遠,可以讓月球模型和地球模型之間距離縮短。
(3)
遮擋物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題 通過觀察孔看到的現象(圖或文) 觀察到的日食類型
近 完全遮擋住太陽 日全食
遠 不能全部遮擋太陽,太陽邊緣有亮光 日環食
【點評】掌握日食的種類等知識,是解決這類題目的關鍵所在。
25.(2024 泉山區)設計雨水收集器。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許多學校都響應國家號召,創建節水型學校,在校內安裝了雨水收集器。請你幫助學校設計雨水收集器。
(1)學校哪些用水可以使用收集的雨水?(請至少寫出3條)  澆灌花草樹木;沖洗地面;沖洗廁所  。
(2)如圖是龍龍和辰辰設計的雨水收集器,請你設計3項評價指標對比他們的優劣。
評價指標 1號收集器 2號收集器
 容積大小 
 小 
 大 
 集水能力 
 強 
 弱 
 占地面積 
 小 
 大 
(3)根據評價結果,設計一款占地面積不超過2平方米的雨水收集器,畫出設計圖。
【答案】(1)澆灌花草樹木;沖洗地面;沖洗廁所。
(2)
評價指標 1號收集器 2號收集器
容積大小 小 大
集水能力 強 弱
占地面積 小 大
(3)

【分析】節約用水,又稱節水。是指通過行政、技術、經濟等管理手段加強用水管理,調整用水結構,改進用水方式,科學、合理、有計劃、有重點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解答】(1)水不是取之不盡的,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很有限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存在水資源短缺問題,我國也是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經常面臨著干旱、缺水問題。學校也會經常收集雨水來緩解水資源不足問題,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來澆灌花草樹木,沖洗地面,沖洗廁所。
(2)根據龍龍和辰辰設計的雨水收集器,如下表所示,設計3項評價指標對比它們的優劣。
評價指標 1號收集器 2號收集器
容積大小 小 大
集水能力 強 弱
占地面積 小 大
(3)根據上表中的評價結果,如下圖所示自己設計一款占地面積不超過2平方米的雨水收集器,這種雨水收集器可以放置在樓房下水道下面,收集下水道的雨水,利于收集,而且收集器的儲水量大。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審清題意,明確答題角度是節約用水和雨水收集器的設計,然后依據教材知識作答。
26.(2023 云龍區)使用顯微鏡。
奇奇在實驗室里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圖1是他使用的顯微鏡。
(1)在圖1中標出顯微鏡相應部分的名稱,幫助奇奇認識顯微鏡的構造。
(2)這臺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上分別標有“5×”和“16×”,由此奇奇知道這臺顯微鏡能把物體圖像放大  80  倍。
(3)奇奇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從目鏡往下看,發現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見。
可能的原因: 沒有將反光鏡調整好  。
解決的方法: 調整反光鏡,讓光線進入光圈  。
(4)奇奇繼續觀察,看到洋蔥表皮細胞的圖像在圖2中圓點位置。為了使圖像呈現在視野中心,他應把載玻片向  左上方  移動。
【答案】(1)
(2)80。
(3)沒有將反光鏡調整好;調整反光鏡,讓光線進入光圈。
(4)左上方。
【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解答】(1)如圖1所示,圖中顯微鏡相應部分的名稱是目鏡、物鏡。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這臺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上分別標有“5×”和“16×”,由此可以算出這臺顯微鏡能把物體圖像放大80倍。
(3)奇奇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玻片標本時,從目鏡往下看,發現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見。可能的原因:沒有將反光鏡調整好。解決的方法:調整反光鏡,讓光線進入光圈。
(4)從圖2可以看出,洋蔥表皮細胞的圖像偏向視野范圍的左上方,因為顯微鏡所成的像與實物相比是倒立的、左右相反的,為了使圖像呈現在視野中心,他應把載玻片向左上方移動。
故答案為:(1)
(2)80。
(3)沒有將反光鏡調整好;調整反光鏡,讓光線進入光圈。
(4)左上方。
【點評】該題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的相關知識,了解顯微鏡的結構,知道每部分的名稱,在學習中正確使用顯微鏡。
27.(2023 云龍區)探究日食活動。
1.日食可以分為三種,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日食的名稱。
(1) 日全食  、(2) 日環食  、(3) 日偏食  。
2.請畫出形成日食現象的示意圖(畫出標注相關天體,并標出光線)。
【答案】1、(1)日全食;(2)日環食;(3)日偏食;2、。
【分析】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日食可以分為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解答】1、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根據產生日食時,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位置的不同,人們所能看到的日食也不相同,當月球的影子將太陽完全擋住時,就叫日全食;當月球的影子僅僅擋住太陽一邊的部分時,就叫日偏食;當月球的影子擋住了太陽的中間一部分時,就叫日環食。所以題干中的(1)為日全食;(2)為日環食;(3)為日偏食。
2、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形成日食現象的示意圖如圖:。
故答案為:1、(1)日全食;(2)日環食;(3)日偏食;2、。
【點評】了解日食的形成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28.(2023 贛榆區)科學小組用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來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因素有關。實驗中所用的電池、導線、鐵芯都相同。該小組用畫圖的式把實驗情況進行了記錄,如圖所示。
(1)實驗前,小明認為“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度有關。”這屬于科學究中的哪個環節  B  。
A.提出問題
B.提出假設
C.表達交流
D.得出結論
(2)實驗中,大頭針被吸起的數量越多,表示該電磁鐵磁力越  強  。
(3)比較甲乙兩個實驗,他們研究的是電磁鐵磁力大小與  線圈圈數  的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 線圈圈數  越多,磁力越強。
(4)要比較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度的關系,應該選擇  甲  和  丙  兩個實驗,可以得出實驗結論: 電流強度越大  ,電磁鐵的磁力越強。
(5)小麗拿著一枚小磁針靠近甲圖鐵芯的下端發現小磁針的S極被排斥,推測甲鐵芯的上端是  N  極。
【答案】(1)B;
(2)強;
(3)線圈圈數;線圈圈數;
(4)甲;丙;電流強度越大;
(5)N。
【分析】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纏繞在鐵芯上線圈的圈數,二是線圈中電流的強度。
【解答】(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實驗前,小明認為“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度有關。”這屬于科學究中的提出假設。
(2)實驗中,大頭針被吸起的數量越多,表示該電磁鐵磁力越強。
(3)比較甲乙兩個實驗,控制的變量是線圈圈數,研究的是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的關系,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線圈圈數越多,磁力越強。
(4)要比較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度的關系,應該選擇甲和丙兩個實驗,控制的唯一變量是串聯的電池節數,可以得出實驗結論:電流強度越大,電磁鐵的磁力越強。
(5)電磁鐵通電后也有南北極,且磁極之間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小麗拿著一枚小磁針靠近甲圖鐵芯的下端發現小磁針的S極被排斥,則下端是相同的磁極——S極,推測甲鐵芯的上端是N極。
故答案為:
(1)B;
(2)強;
(3)線圈圈數;線圈圈數;
(4)甲;丙;電流強度越大;
(5)N。
【點評】結合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解答。
29.(2023 贛榆區)為了安然度過寒冷而又食物匱乏的冬季,一些動物具有冬眠的本領。多數冬眠動物的個體體積較小,而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很大,單位體的體表面積越大,動物身體的熱量散失會越快,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得足夠的熱量就無法生存。
(1)動物冬眠是為了  C  。
A.減少活動,躲避敵害
B.休息,避開食物短缺階段
C.躲避寒冷的冬季,避開食物短缺階段
(2)動物冬眠時,體溫  降低  (“升高”或“降低”),冬眠時動物的呼次數  減少  ,能量的消耗也會大大地  減少  。(“增加”或“減少”)
(3)動物的冬眠現象屬于  A  。
A.生物適應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
C.生物影響環境
【答案】(1)C。
(2)降低;減少;減少。
(3)A。
【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方式。
【解答】(1)由于動物和生活的環境相互影響,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過程,動物的身體形態結構與其食物、習性都是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動物冬眠是為了躲避寒冷的冬季,避開食物短缺階段。
(2)冬眠是動物適應大自然變化的一種生理現象。冬眠時,動物體溫降低,血液循環速度減慢,每分鐘的呼吸次數顯著降低,營養物質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減少。
(3)環境影響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動物的冬眠現象屬于生物適應環境。
故答案為:
(1)C。
(2)降低;減少;減少。
(3)A。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把握好動物依賴于環境,依據課本內容作答即可。
30.(2023 如皋市)小剛和同學們做小車撞木塊的對比試驗。他們準備了2輛同樣的小車,在其中一輛小車加上一個鐵塊,讓它們從相同坡度和高度的斜面上自由向下滑行并撞擊木塊,實驗現象見下圖:
(1)在這個對比實驗中,唯一改變的條件是  小車的質量  。
(2)通過實驗可以發現: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與小車的  質量  有關。
(3)實驗說明:高度一定時,物體的質量越大,下滑時產生的  動能  就越大。(填能量的名稱)
【答案】(1)小車的質量。
(2)質量。
(3)動能。
【分析】對比實驗是一種特別的收集證據的方法。通過有意識地改變某個條件來證明改變的條件和實驗結果的關系。
【解答】(1)根據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變量只有一個,其他條件完全相同。小剛和同學們做小車撞木塊的對比試驗中,他們準備了2輛同樣的小車,在其中一輛小車加上一個鐵塊,讓它們從相同坡度和高度的斜面上自由向下滑行并撞擊木塊,唯一改變的條件是小車的質量。
(2)通過實驗現象可以發現,加鐵塊的小車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城市| 壶关县| 连山| 安吉县| 五常市| 安仁县| 德格县| 桐城市| 泾川县| 南宁市| 常宁市| 长沙县| 阳信县| 庄浪县| 汉寿县| 固原市| 河南省| 商城县| 萨迦县| 兴和县| 江西省| 阳新县| 北流市| 万源市| 沙坪坝区| 江安县| 高要市| 南京市| 探索| 都匀市| 嘉祥县| 左云县| 仁寿县| 丹阳市| 洛南县| 凌源市| 湖口县| 河南省| 洪湖市| 通城县|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