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試卷本試卷共19題,共100分,共8頁。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記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W 184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資源豐富,下列資源轉化的主要過程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石灰石煅燒 B.磁鐵礦煉鐵 C.煤的液化 D.石油分餾2.侯氏制堿法突破西方技術壟斷,推動了世界制堿技術的發展,其主要反應為NaCl+。下列有關化學用語或說法正確的是( )A.的電子式: B.的空間結構:直線形C.的晶體類型:離子晶體 D.溶解度:3.可用于水的殺菌消毒,遇水發生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中各分子的鍵均為鍵B.反應中各分子的VSEPR模型均為四面體形C.鍵長小于H—O鍵長D.HClO分子中Cl的價電子層有2個孤電子對4.鈉及其化合物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生成的氣體,每11.2L(標準狀況)含原子的數目為B.反應②中2.3gNa完全反應生成的產物中含非極性鍵的數目為C.反應③中與足量反應轉移電子的數目為D.溶液中,的數目為5.一種強力膠的黏合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有2種官能團 B.Ⅱ可遇水溶解使黏合物分離C.常溫下Ⅱ為固態 D.該反應為縮聚反應6.微粒邂逅時的色彩變化是化學饋贈的視覺浪漫。下列對顏色變化的解釋錯誤的是顏色變化 解釋A 空氣中灼燒過的銅絲伸入乙醇中,黑色銅絲恢復光亮的紫紅色B 懸濁液中加入溶液,固體由白色變為紅褐色C 溶液中加入,淺綠色溶液出現藍色渾濁D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變為黃色A.A B.B C.C D.D7.化學家用無機物甲成功制備了有機物乙,開創了有機化學人工合成的新紀元。其中W、X、Y、Z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Y、Z同周期,基態X、Z原子均有2個單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電離能:Z>Y>X B.甲中不存在配位鍵C.乙中鍵和鍵的數目比為 D.甲和乙中X雜化方式分別為和8.巧設實驗,方得真知。下列實驗設計合理的是( )A.除去中的HCl B.制備少量NO避免其被氧化 C.用乙醇萃取中的S D.制作簡易氫氧燃料電池9.晶體因x變化形成空位而導致顏色各異,當時,其立方晶胞結構如圖。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與W最近且等距的O有6個 B.x增大時,W的平均價態升高C.密度為時, D.空位數不同,吸收的可見光波長不同10.人體皮膚細胞受到紫外線(UV)照射可能造成DNA損傷,原因之一是脫氧核苷上的堿基發生了如下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為取代反應 B.Ⅰ和Ⅱ均可發生酯化反應C.Ⅰ和Ⅱ均可發生水解反應 D.乙烯在UV下能生成環丁烷11.某工廠利用生物質(稻草)從高錳鈷礦(含和少量)中提取金屬元素,流程如圖。已知“沉鈷”溫度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硫酸用作催化劑和浸取劑 B.使用生物質的優點是其來源廣泛且可再生C.“浸出”時,3種金屬元素均被還原 D.“沉鈷”后上層清液中12.化學需氧量(COD)是衡量水體中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之一,以水樣消耗氧化劑的量折算成消耗的量(單位為)來表示。堿性不與反應,可用于測定含Cl 水樣的COD,流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Ⅱ中發生的反應有B.Ⅱ中避光、加蓋可抑制被氧化及的揮發C.Ⅲ中消耗的越多,水樣的COD值越高D.若Ⅰ中為酸性條件,測得含水樣的COD值偏高13.一種基于的儲氯電池裝置如圖,放電過程中a、b極均增重。若將b極換成Ag/AgCl電極,b極仍增重。關于圖中裝置所示電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放電時向b極遷移B.該電池可用于海水脫鹽C.a極反應:D.若以Ag/AgCl電極代替a極,電池將失去儲氯能力14.一定條件下,“”4種原料按固定流速不斷注入連續流動反應器中,體系pH-t振蕩圖像及涉及反應如下。其中AB段發生反應①~④,①②為快速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①②③④⑤A.原料中不影響振幅和周期B.反應④:C.反應①~④中,對的氧化起催化作用D.利用pH響應變色材料,可將pH振蕩可視化15.室溫下,將置于溶液中,保持溶液體積和N元素總物質的量不變,pX-pH曲線如圖,和的平衡常數分別為和:的水解常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Ⅲ為的變化曲線 B.D點:C. D.C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14分)某工廠采用如下工藝回收廢渣(含有ZnS、、FeS和CuCl)中的Zn、Pb元素。已知:①“氧化浸出”時,不發生變化,ZnS轉變為;②;③酒石酸(記作)結構簡式為。回答下列問題:(1)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數目為______。(2)“氧化浸出”時,過二硫酸根轉變為______(填離子符號)。(3)“氧化浸出”時,浸出率隨溫度升高先增大后減小的原因為______。(4)“除銅”步驟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5)濾渣2中的金屬元素為______(填元素符號)。(6)“浸鉛”步驟,和反應生成PbA。PbA產率隨體系pH升高先增大的原因為______,pH過高可能生成______(填化學式)。(7)290℃“真空熱解”生成2種氣態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17.(13分)某實驗小組采用如下方案實現了對甲基苯甲酸的綠色制備。反應:步驟:Ⅰ.向反應管中加入0.12g對甲基苯甲醛和1.0mL丙酮,光照,連續監測反應進程。Ⅱ.5h時,監測結果顯示反應基本結束,蒸去溶劑丙酮,加入過量稀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用乙酸乙酯洗滌,棄去有機層。Ⅲ.用稀鹽酸調節水層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Ⅳ.用飽和食鹽水洗滌有機層,無水干燥,過濾,蒸去溶劑,得目標產物。回答下列問題:(1)相比作氧化劑,該制備反應的優點為______、______(答出2條即可)。(2)根據反應液的核磁共振氫譜(已去除溶劑H的吸收峰,譜圖中無羧基H的吸收峰)監測反應進程如下圖。已知峰面積比,。反應2h時,對甲基苯甲醛轉化率約為______%。(3)步驟Ⅱ中使用乙酸乙酯洗滌的目的是______。(4)步驟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5)用同位素示蹤法確定產物羧基O的來源。丙酮易揮發,為保證氣氛,通前,需先使用“循環冷凍脫氣法”排出裝置中(空氣中和溶劑中)的,操作順序為:①→②→______→______→______(填標號),重復后四步操作數次。同位素示蹤結果如下表所示,則目標產物中羧基O來源于醛基和______。反應條件 質譜檢測目標產物相對分子質量太陽光,,室溫,,5h 138太陽光,空氣,室溫,,5h 13618.(14分)乙二醇是一種重要化工原料,以合成氣為原料合成乙二醇具有重要意義。Ⅰ.直接合成法:,不同溫度下平衡常數如下表所示。溫度 298K 355K 400K平衡常數 1.0(1)該反應的______0(填“>”或“<”)。(2)已知的燃燒熱分別為,則上述合成反應的______(用a、b和c表示)。(3)實驗表明,在500K時,即使壓強(34MPa)很高乙二醇產率(7%)也很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1條即可)。Ⅱ.間接合成法:用合成氣和制備的DMO合成乙二醇,發生如下3個均放熱的連續反應,其中MG生成乙二醇的反應為可逆反應。(4)在2MPa、催化、固定流速條件下,發生上述反應,初始氫酯比,出口處檢測到DMO的實際轉化率及MG、乙二醇、乙醇的選擇性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某物質的選擇性]。①已知曲線Ⅱ表示乙二醇的選擇性,則曲線______(填圖中標號,下同)表示DMO的轉化率,曲線______表示MG的選擇性。②有利于提高A點DMO轉化率的措施有______(填標號)。A.降低溫度 B.增大壓強C.減小初始氫酯比 D.延長原料與催化劑的接觸時間③483K時,出口處的值為______(精確至0.01)。④A點反應的濃度商______(用物質的量分數代替濃度計算,精確至0.001)。19.(14分)含呋喃骨架的芳香化合物在環境化學和材料化學領域具有重要價值。一種含呋喃骨架的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線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A→B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C→D實現了由______到______的轉化(填官能團名稱)。(3)G→H的反應類型為______。(4)E的同分異構體中,含苯環(不含其他環)且不同化學環境氫原子個數比為的同分異構體的數目有______種。(5)M→N的三鍵加成反應中,若參與成鍵的苯環及苯環的反應位置不變,則生成的與N互為同分異構體的副產物結構簡式為______。(6)參考上述路線,設計如下轉化。X和Y的結構簡式分別為______和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