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下地理復習卷一2022年一季度中國對東盟(東南亞聯盟簡稱)進出口額達1.35億人民幣,東盟重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如圖為東南亞地理位置及甲半島地形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東南亞的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A.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B.位于“三洲五海”之地C.全部地處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 D.馬六甲海峽是東亞與歐洲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2.東盟出口到中國的貨物,最有可能的是( )A.椰棗、橡膠 B.稻米、棕櫚油 C.椰子、小麥 D.羊毛、玉米3.關于甲半島地形和河流敘述正確的是( )A.地勢南高北低 B.上游地勢低平水流平穩C.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D.河流最終都匯入太平洋榴蓮樹宜生長在日均溫22℃以上且無霜凍的地區,近年來,中國大量從泰國進口榴蓮。下圖為“2021年榴蓮主產地及其產量全球占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東南亞地區榴蓮種植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A.全年高溫,降水充沛 B.深居內陸,晝夜溫差較大C.平原廣闊,水源充足 D.科技發達,機械化水平高5.中國從泰國大量進口榴蓮的原因有( )①中國人口多,市場需求量大 ②中泰距離近,運輸成本低③經過馬六甲海峽,海運便利 ④中國熱帶面積小,產量有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地理小組學習某大洲后,繪制了相關的地形剖面圖(圖1和圖2)。據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所示大洲為( )A.歐洲 B.亞洲 C.非洲 D.北美洲7.該大洲的地勢特點是( )A.東部高西部低 B.北部高南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8.受地勢影響,該大洲河流的分布特點是( )A.呈放射狀從中部流向周邊海洋 B.呈環狀圍繞著青藏高原C.呈匯聚狀從四面八方流向中心 D.由東向西注入大西洋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不同的自然環境,多樣的文化形成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讀亞洲地理位置、河流分布示意圖及亞洲大陸沿30°N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下列關于亞洲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地跨寒、溫、熱三帶 ②人口眾多,分布不均③四面環海,氣候濕潤 ④地形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亞洲大陸沿30°N由西向東,地勢變化總的特點是( )A.高一低一高 B.低一高一低 C.低一低一高 D.低--高-高11.某同學將亞洲的部分河流進行了分類(見下表,在左上圖中分別用a、b、c、d等字母表示),他這樣劃分的依據是( )湄公河(a)、長江(b)、黃河(c) 鄂畢河(d)、勒拿河(e) 印度河(f)、恒河(g)A.河流長度 B.河流流向 C.注入大洋 D.流經國家12.下面四幅示意圖能夠反映亞洲河流主要流向的是( )A.B.C. D.亞洲地理環境多樣而復雜, 主要河流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3.下列有關亞洲地理位置與范圍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B.①為烏拉爾山脈,是亞歐分界線C.②為蘇伊士運河,是亞非分界線 D.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包圍14.若用陰影多邊形表示亞洲的主體部分,下列能正確表示亞洲的圖形是( )A. B.C. D.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內部各地區間的地理環境既具有整體性,又存在差異性。讀亞洲三大半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6.下列關于圖中三大半島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分布稀疏 B.旱澇災害頻繁C.以黃色人種為主 D.北回歸線穿過17.下列關于圖中三大半島自然環境的差異,說法正確的是( )A.印度半島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B.中南半島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C.阿拉伯半島河流注入太平洋 D.印度半島沙漠廣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8.從日本本州島地形圖中,可以看出( )A.日本該島地形以平原為主 B.該島地勢北高南低C.山脈主要分布在該島的邊緣 D.日本該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19.下列關于日本地殼活躍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B.位于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C.位于板塊張裂處,地殼活躍 D.位于板塊內部,地殼活躍20.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 ②在高樓,盡快乘坐電梯下樓③在室外,迅速撤離到高大建筑物附近 ④在野外,避開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1.讀印度工業分布和地形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印度的人口稀少,因為這里分布著廣闊的沙漠B.印度的“圣河”是F印度河C.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推行“綠色革命”,旨在解決森林問題D.印度的最大的紡織工業中心是孟買南亞地區位于喜馬拉雅山以南,是世界古文明發源地之一。讀南亞地形圖和南亞地區農作物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22.被印度教視為“圣河”的是( )A.印度河 B.恒河 C.湄公河 D.瀾滄江23 下列關于南亞地形地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為 B.地勢南高北低C.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D.地形以山地為主24.圖中四城市中,最適合發展棉紡織工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俄羅斯北部亞馬爾半島及其周邊油氣資源豐富。近年來,俄羅斯與中國合作開采該地天然氣。完成下面小題。25.亞馬爾半島位于( )A.北極圈以南 B.南寒帶 C.西歐平原北部 D.亞洲26.在亞馬爾半島及附近海域可看到( )A.廣袤的草原 B.可愛的企鵝 C.美麗的極光 D.肥沃的稻田27.中俄在亞馬爾半島合作開發油氣資源對俄羅斯的積極影響有①緩解能源緊張 ②緩解環境污染③帶動產業發展 ④拉動經濟增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中老國際鐵路通道”,簡稱“中老鐵路”是一條鏈接云南昆明市與老撾萬象市的電氣化鐵路。作為“一帶一路”的標桿項目,開通運營3年以來,累計發送旅客4300萬人次、運送貨物4800多萬噸。28.“中老鐵路”被稱為“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鐵路,這說明該鐵路沿線( )A.森林茂密,需要保護 B.季風氣候,洪澇多發C.山河相間,地形崎嶇 D.板塊邊緣,地殼不穩29.經“中老鐵路”出口到中國的商品,最有可能是( )A.蘋果 B.香梨 C.小麥 D.橡膠30.中老鐵路的開通,極大的促進了老撾的經濟發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老撾由“陸鎖國”變成了“陸聯國”B.老撾的進出口貿易水平顯著提升C.為老撾人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D.極大的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俄羅斯是一個資源大國,交通運輸發達。西伯利亞大鐵路分布在俄羅斯的南部,由莫斯科途經西伯利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1.西伯利亞大鐵路西端位于( )A.東歐平原 B.西西伯利亞平原C.中西伯利亞高原 D.東西伯利亞山地32.該鐵路沿線的新西伯利亞主要的工業部門是( )A.服裝工業 B.電子工業 C.食品工業 D.鋼鐵工業3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24年3月23日是第64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行動最前線”。某地理興趣小組對世界氣候進行了探究。根據資料,請你協助他們完成下列探究任務。【探究活動——識氣候】(1)①亞洲氣候復雜多樣,乙處的氣候類型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的 。②甲地地處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人口密度較 。【探究活動——析影響】 (2)探究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①衣:歐洲西部的英國紳士,穿著西裝、禮帽,配帶雨傘,結合氣候資料圖,分析當地氣候特征為 。②食:印度氣候具有全年高溫,降水豐沛的特征,人們喜食咖喱飯,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由于西南季風不穩定,造成 災害頻繁。③住:南美洲熱帶雨林區域,傳統民居屋頂坡度大,其作用是 。④行:格陵蘭島由于緯度 ,積雪深厚,狗拉雪橇是當地人們傳統的出行方式。【探究活動——悟關系】2030年我國將實現“碳達峰”——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不再增長:2060年將實現“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達到平衡。這是我國向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為踐行“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一名中學生,列舉一條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34.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以博物學專家的身份,乘坐英國貝格爾號軍艦,開始了長達5年的環球科學考察.在環球航行過程中,達爾文一路都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記錄,采集到許多珍貴的動物、植物和化石標本。圖甲為貝格爾號航行路線示意圖,圖乙為某大洲地形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1831年,達爾文從① 洲的英國出發,隨船橫渡② 洋,沿③ 洲東海岸南下,隨后北上橫渡 ⑤ 洋,再繞過⑥ 洲的南部,進入⑧ 洋,繞過⑨ 洲南端的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國。(2)1832年,達爾文隨船到達③大洲,該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是:西部為高大的 ,如世界上最長的山脈A 山脈;東部為平原和 相間分布,其中B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高原。讀“亞歐地區簡圖”(如圖),完成下列各題。甲、乙、丙三個半島中,面積最大的是 ;華人華僑最集中的是 ;地形自北向南分為三大地形區的是 。(2)高原A為 高原,有“ ”之稱。(3)河流a、b、c、d、e中,屬于北冰洋水系的是 ;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 。(4)亞洲的地勢特點是 ,判斷理由是河流呈 狀流向周邊的海洋。(5)①地緯度高,人口 (稠密/稀疏)。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A C B C A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D C B D B D A D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C A D C B C D D題號 31 32答案 A D33.(1)溫帶大陸性氣候 小(2)全年溫和濕潤 水稻 水旱/旱澇 利于排水 高(3)綠色出行/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垃圾分類/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合理即可)34.(1) 歐 大西 南美 太平 大洋 印度 非(2) 山脈 安第斯 高原 巴西35.(1)甲 丙 乙(2) 青藏 世界屋脊(3) c a d(4) 中部高,四周低 輻射(5)稀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