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廣東化學中考綜合模擬演練練習B卷說明:1.全卷共8頁,共21小題,滿分100分.測試用時為80分鐘.2.答卷前,在答題卡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學校、班級、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后,重新填涂所選選項.4.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5.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測試結束時,將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A.高爐煉鐵 B.冰雪融化 C.食物變質 D.木材燃燒2.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質量級別越高,空氣質量越好B.臭氧層破壞與空氣污染無關C.為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應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D.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是保護空氣的有效措施3.“化肥施得好,收成沒煩惱”。以下化肥中屬于復合肥的是A.KNO3 B.(NH4)2SO4 C.CO(NH2)2 D.Ca(H2PO4)24.保護大氣,人人有責,下列關于大氣污染正確的是A.空氣質量指數越高,等級越高,空氣越好B.二氧化碳能夠引起溫室效應,是大氣污染物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酸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PM2.5是空氣質量指數中檢測的污染物之一5.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酸堿性土壤,某同學在實驗室中測量土壤樣品酸堿度,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量取適量水 B.讀取水的體積C.溶解土壤樣品 D.測量浸出液值6.氮元素的氧化物種類繁多。下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顯價的是( )A.NO B. C. D.7.銪是一種稀土元素,可用作電視屏幕的熒光粉。如圖為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的數值為25 B.銪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2.0gC.銪屬于非金屬元素 D.Eu2+的核外電子數是658.下列物質的俗稱和化學式對應正確的是( )A.純堿(NaOH) B.燒堿(Na2CO3)C.熟石灰(CaO) D.干冰(CO2)9.下列有關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區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取樣,分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B 分離木炭粉和鐵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C 鑒別碳酸鈉和碳酸鈣粉末 取樣,分別滴入稀鹽酸,觀察現象D 除去銅中的鎂單質 向混合物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銅溶液,過濾10.對乙酰氨基苯酚是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一種常用解熱鎮痛藥,下列關于對乙酰氨基苯酚的說法錯誤的是( )A.屬于有機化合物 B.對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氧分子C.1個分子中含20個原子 D.4種組成元素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11.青少年近視問題已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葉黃素(C40H56O2)是一種類胡蘿卜素,有 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保護視力。下列關于葉黃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元素觀:由C、H、O三種元素組成B.微粒觀:一個分子中含98個原子C.變化觀:完全燃燒后的產物是CO2和H2OD.質量觀: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12.下表為家庭中一些常見物質的:物質 食醋 牙膏 食鹽水 啤酒3 9 7 5螞蟻、蚊子、蜜蜂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注入一種叫作蟻酸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瘙癢,甚至疼痛。要減輕這種癥狀,你認為在叮咬處涂抹下列哪種物質最為合理( )A.食醋 B.啤酒 C.牙膏 D.食鹽水13.如圖,給出了三種物質可能存在的轉化關系,根據所學的物質性質及化學變化規律,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不能一步實現轉化的有①②B.實現③轉化,可通至氯化鈉溶液C.實現⑤轉化,可加入碳酸鈣粉末D.實現⑥轉化,可加入氫氧化鉀溶液14.如圖為NH4Cl、NaCl和NaHC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aCl、NH4Cl的溶解度相等B.NaHCO3飽和溶液的濃度比其不飽和溶液的大C.t3℃時,NaH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2%D.t2℃時,將質量相等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晶體最少的是NaCl15.如圖是探究鐵釘銹蝕條件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氯化鈣具有吸水性)( )A.①中甲、乙、丙三處比較,生銹最明顯的地方是丙B.①②中使用煮沸的蒸餾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氣C.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絕氧氣,③中氯化鈣的作用是作干燥劑D.試管①③對照可得出結論:鐵生銹需要與水接觸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16小題7分,第17小題8分,第18~21小題各 10 分,共 55 分。16.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回答下列問題。(1)生鐵和鋼在性能上有差異,主要原因是 。(2)如下圖所示的實驗:①銅絲插入AgNO3溶液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兩個現象分別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鋁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時,試管內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 。(3)向一定量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A.若濾渣中只有一種金屬,則濾液中溶質一定有三種B.若濾渣中有兩種金屬,則濾液中溶質一定有兩種C.若濾液中只有一種溶質,則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氣泡產生D.若濾液中有兩種溶質,則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不可能有氣泡產生17.閱讀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問題:臭氧(O3)原本是大氣中自然產生的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氣體,絕大部分臭氧存在于離地面25公里左右處的大氣平流層中,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臭氧層,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可它為何又是危害環境的污染物?地表空氣中的臭氧對人體極為有害,一些易于過敏的人長時間暴露在臭氧含量超過180微克/立方米的環境中,會產生眼睛刺痛感,咳嗽等不良癥狀,研究表明,空氣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會減弱3%,對于運動員來說,空氣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耐力和比賽成績。地表臭氧并不是人類活動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因為氮氧化物或揮發性有機物與氧氣結合而形成的,強烈的陽光照射會加速這一化學反應,氮氧化物主要來自于燃煤、汽車尾氣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來源相對非常復雜,涂料、燃油、煉油廠、干洗店等,都會產生這種污染物。自2013年中國執行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6種污染物以來,臭氧便成為一些城市夏季空氣質量“超標日”的首要污染物,如圖為某地夏季某日晝時(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圖。我國對于臭氧污染控制尚處于起步階段,有效降低臭氧濃度依然任重而道遠。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從微觀角度解釋,氧氣和臭氧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 。(2)地表空氣中的臭氧是由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與 反應生成的。(3)如圖,某地夏季某日晝時,臭氧污染最嚴重的時間段是 (填序號)。A 8:00-10:00 B 10:00~12:00 C 12:00~14:00 D 14:00~16:00(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A 臭氧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B 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C 地表空氣中臭氧的含量與天氣陰晴無關D 空氣中臭氧濃度不同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5)為了減少臭氧污染,請你向市民提出一條可行建議 。18.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請根據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用裝置F收集CO2,則接口②應與 (填接口序號)相連;若在F中加入濃硫酸作干燥劑,用裝置B制備干燥的二氧化碳,裝置接口的連接順序為②接 , 接 。19.生態富民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創新采用了“漁光互補”發展模式,化學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對漁光互補的工作模式、魚塘水的成分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了項目式學習活動。任務一:了解漁光互補模式【信息檢索】同學們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到“漁光互補”是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發電,下方的水域則用于水產養殖,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展模式。【分析交流】(1)光伏發電過程中發生了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任務二:檢測分析魚塘水質【聽取介紹】同學們來到“XX漁光互補示范園”參觀,據專家介紹,水產養殖過程中需保證合適的水溫、溶氧量和酸堿度。【檢測水質】(2)同學們用 對魚塘水的酸堿度進行了檢測。【小組討論】(3)同學們繼續測定了不同時間段內魚塘水的pH,并根據測定結果繪制了相應圖像。同學們分析,魚塘水中溶有魚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所以pH應該減小,但從清晨到中午,魚塘水的pH卻逐漸增大,其原因可能與水中藻類的 作用有關。任務三:探究魚塘水的成分【教師指導】老師告訴同學們:①魚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易使水質酸性增強;②該魚塘養殖魚蝦,需定期投入CaCl2為魚蝦補充鈣質。【猜想假設】同學們猜想:該魚塘水呈酸性,且含有CaCl2。【進行實驗】(4)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幾滴 。 溶液變成紅色 魚塘水呈酸性②另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 足量 溶液。 ,一段時間后產生白色沉淀 且含有CaCl2【反思評價】(5)步驟②中產生白色沉淀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有同學對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理由是 ,同學們改進方案后重新進行實驗,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任務四:展示項目研究成果【成果分享】(7)同學們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到“漁光互補”是一項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效生產模式,他們設計了板報進行宣傳,請你與他們共同完成板報內容 。20.工業上用閃鋅礦(主要成分是ZnS,含有PbS等雜質)制備鋅的流程如圖所示(部分產物略去)。(1)煅燒時,產生的“氣體M”為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氧化物,其化學式為 。(2)寫出反應④中有ZnO參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焦炭在上述流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列屬于焦炭作用的是 。(填序號)。①作為燃料,為制備鋅的化學反應提供能量②具有還原性,能與二氧化碳反應③除去礦石中的雜質(4)最后采用蒸發的方法從粗鋅中分離出純鋅,根據表格數據,從粗鋅中分離出純鋅的合適溫度(t)的范圍為 。物質 Zn Pb C沸點/℃ 907 1749 482721.化學實驗小組同學為研究某公共場所鐵制護欄銹蝕的程度,將12.8g已生銹的鐵片,放入一定濃度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測得產生的氣體質量與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鐵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雜質)。(1)生成氫氣的質量為 g;(2)計算該鐵片中鐵單質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參考答案1.【答案】B【分析】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詳解】A、高爐煉鐵過程中,鐵礦石轉化為鐵,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B、冰雪融化過程是水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C、食物變質過程中,物質發生緩慢氧化,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D、木材燃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故選擇B;2.【答案】D【詳解】A.空氣質量級別越高,空氣質量越差,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空氣污染中的一些物質會破壞臭氧層,如氟利昂,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C.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會污染水源和土壤,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D.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是保護空氣的有效措施,選項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3.【答案】A【詳解】A、硝酸鉀含K、N兩種營養元素,屬于復合肥,符合題意;B、硫酸銨只含氮一種營養元素,屬于氮肥,不符合題意;C、尿素只含氮一種營養元素,屬于氮肥,不符合題意;D、磷酸二氫鈣只含磷一種營養元素,屬于磷肥,不符合題意。故選A。4.【答案】D【詳解】A、空氣質量指數越高,等級越高,空氣質量狀況越差,故選項錯誤;B、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增大能夠引起溫室效應,但不屬于大氣污染物,故選項錯誤;C、二氧化硫溶于水后被氧化生成硫酸,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硫酸和硝酸都是強酸,含有硫酸和硝酸的雨水稱為酸雨,故選項錯誤;D、PM2.5是空氣質量指數中檢測的污染物之一,故選項正確。故選:D。5.【答案】C【詳解】A、向量筒中傾倒液體試劑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量筒口,圖中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向著手心,圖中所示操作錯誤;B、量取液體讀數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仰視刻度,圖中所示操作錯誤;C、溶解操作應在燒杯中進行,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圖中所示操作正確;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選C。6.【答案】B【詳解】A、NO中氧元素顯-2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則=+2價,錯誤;B、中氧元素顯-2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則=+5價,B選項正確;C、中氫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則=+5,但屬于酸,不屬于氧化物,錯誤;D、中氧元素顯-2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則=+4,錯誤。故選:B。7.【答案】A【詳解】A、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x=63-2-8-18-8-2=25,故選項說法正確;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銪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2.0,故選項說法錯誤;C、銪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D、由銪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銪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容易失去電子,形成Eu2+,則Eu2+的核外電子數是63-2=61,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8.【答案】D9.【答案】A【詳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鑒別,正確;B.木炭不與稀鹽酸反應,鐵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氯化亞鐵和氫氣,再過濾,分離出炭粉,洗滌后除去其表面的氯化亞鐵,再干燥得到炭粉;但題目中是分離兩種物質,而方案將鐵粉轉化為其他物質了,錯誤;C.碳酸鈉和碳酸鈣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取樣,分別滴入稀鹽酸,不能鑒別碳酸鈉和碳酸鈣粉末,錯誤;D.鎂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鎂,向混合物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銅溶液,過濾,還要洗滌、干燥才能除去銅中的鎂單質,錯誤。故選:A。10.【答案】B【詳解】A、對乙酰氨基苯酚由碳、氫、氧、氮組成,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化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B、1個對乙酰氨基苯酚分子由8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C、1個對乙酰氨基苯酚分子由8個碳原子、9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含有20個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D、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8):(1×9):14:(16×2)=96:9:14:32,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11.【答案】D【詳解】A、由化學式可知,葉黃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不符合題意;B、由化學式可知,一個葉黃素分子由40個碳原子、56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共98個原子構成,不符合題意;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葉黃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則葉黃素完全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題意;D、葉黃素中C、H、O元素的質量比為:,故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符合題意。故選D。12.【答案】C【分析】蟻酸顯酸性,能和顯堿性的物質發生酸堿中和反應;食鹽水顯中性,食醋、啤酒的pH小于7,顯酸性;牙膏的pH大于7,顯堿性。【詳解】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牙膏的pH大于7,顯堿性,可以中和蟻酸。故選C。【點睛】掌握酸堿中和的實質,解題的關鍵是蟻酸顯酸性,需要堿性的物質來中和。13.【答案】A【詳解】A、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之間會相互反應,但不能相互轉化,選項A正確;B、實現③轉化,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所以可通入到氫氧化鈉溶液而非氯化鈉,選項B錯誤;C、氫氧化鈉轉化為碳酸鈉,需要通入二氧化碳或者某些可溶性碳酸鹽,但不能是難溶性的碳酸鈣粉末,選項C錯誤;D、碳酸鈉轉化為氫氧化鈉,可以加入氫氧化鈣或者氫氧化鋇等,但是不能加入氫氧化鉀,因為氫氧化鉀和碳酸鈉混合,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或水,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所以反應不能發生,選項D錯誤。故選A。14.【答案】D【詳解】A、不知道溫度范圍無法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錯誤;B、相同溫度下,NaHCO3飽和溶液的濃度比其不飽和溶液的大,錯誤;C、t3℃時,NaHCO3的溶解度是12g,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錯誤;D、比較三條溶解度曲線,可見 NaCl 在t2℃降至t1℃的溶解度變化最小,所以同質量飽和溶液中析出的晶體最少,正確。故選:D。15.【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探究實驗。鐵和氧氣、水共同接觸時會生銹,①中乙處鐵釘與氧氣和水共同接觸,生銹最明顯,A不正確;將蒸餾水煮沸,能除去水中的氧氣,B正確;②中水面上有一層植物油,可隔絕氧氣,③中氯化鈣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劑,C正確;③中鐵只和氧氣接觸,不會生銹,①③對比可知,鐵生銹需要與水接觸,D正確。16.【答案】(1)含碳量不同(2)銅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生成、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硝酸鋁(3)C【詳解】(1)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生鐵是含碳量為2% 4.3%的鐵合金,鋼是含碳量為0.03% 2%的鐵合金,生鐵和鋼在性能上有差異,主要原因是含碳量不同;(2)①銅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與硝酸銅,反應現象為銅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生成、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銅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銀與硝酸銅,故兩者反應后溶質一定含有硝酸銅,插入鋁絲,鋁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鋁與銅,故鋁絲表面析出紅色固體時,試管內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硝酸鋁;(3)金屬活動性順序為Zn>Fe>Cu,向一定量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鋅先與CuCl2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銅,CuCl2反應完,若還有鋅粉,鋅才能與FeCl2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鐵。A、若濾渣中只有一種金屬,該金屬是銅,濾液中溶質不一定有三種,也可能是鋅和氯化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濾液中溶質有氯化亞鐵、氯化鋅兩種,說法錯誤;B、若濾渣中有兩種金屬,濾液中溶質不一定有兩種,也可能是鋅和氯化亞鐵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濾液中溶質只有氯化鋅一種,說法錯誤;C、若濾液中只有一種溶質,濾渣中一定含有鐵,此時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氣泡產生,說法正確;D、若濾液中有兩種溶質,說明溶質是氯化鋅、氯化亞鐵,若氯化亞鐵部分參加了反應,濾渣中含有銅、鐵,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則向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產生,說法錯誤。故選:C。【關鍵點撥】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將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兩種金屬相距越遠,優先反應。17.【答案】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 D BD 少開私家車【詳解】(1)氧氣和臭氧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因為氧氣和臭氧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化學性質不同;(2)地表空氣中的臭氧是由氮氧化物(或二氧化氮)和揮發性有機物與氧氣直接轉化生成的;(3)根由圖象中的數據可知,臭氧污染最嚴重的時間段是D;(4)A、臭氧原本是大氣中自然產生的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氣體,故A錯誤;B、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故B正確;C、地表空氣中臭氧的含量與天氣陰晴有關,故C錯誤;D、空氣中臭氧濃度不同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故D正確;故選:BD;(5)為了減少臭氧污染,向市民提出一條生活中可行的提倡少開私家車。18.【答案】(1)A;(2)CaCO3+2HClCaCl2+H2O+CO2↑;⑦;⑦;⑥;③19.【答案】(1)物理變化(2)pH試紙或pH計(3)光合(4)紫色石蕊試液;碳酸鈉溶液(合理即可);先產生氣泡(5)CaCl2 +Na2CO3=CaCO3 ↓+(合理即可)(6)魚塘水中含有的鈣、鎂離子會和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7)改善水質,減小污染【詳解】(1)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能量形式的轉化,物質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發生了物理變化;(2)魚塘水的酸堿度可用pH試紙或pH計測量;(3)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藻類植物會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轉化為氧氣,使魚塘水的酸性減弱,導致pH增大,其原因可能與水藻的光合作用有關;(4)①結論是魚塘水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溶液;②魚塘水含有CaCl2,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所以另取少量魚塘水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與酸性物質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故現象是先有氣泡冒出,一段時間后產生白色沉淀;(5)步驟②中是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2 +Na2CO3=CaCO3 ↓+2NaCl;(6)有同學對實驗結論提出了質疑,理由是魚塘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鈣、鎂離子會和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7)在“漁光互補”模式中,水面上方的光伏板可以減少水面接受的光照強度,從而抑制藻類的過度生長。藻類的過度繁殖可能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質惡化,適當抑制藻類生長有助于維持水體的生態平衡和水質穩定;“漁光互補”起到了改善水質,減小污染的生態效益。20.【答案】(1)SO2(2)(3)①②(4)907℃~1749℃【詳解】(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閃鋅礦主要成分是ZnS,空氣中的氧氣應參與了反應,故反應物中含Zn、S、O,生成物中含Zn、O,故生成物中還應含硫元素,“氣體M”為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氧化物,故“氣體M”為二氧化硫,化學式為:SO2;(2)焦炭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焦炭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故Y為一氧化碳,則反應④中有ZnO參與的反應為一氧化碳和氧化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鋅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①焦炭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可放出熱量,為制備鋅的化學反應提供能量,符合題意;②焦炭具有還原性,焦炭能與二氧化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提供還原劑一氧化碳,符合題意;③焦炭不能除去礦石中的雜質,不符合題意。故選①②;(4)根據表格數據,從粗鋅中分離出純鋅的合適溫度(t)的范圍為:907℃~1749℃,該溫度下,達到了鋅的沸點,沒有達到Pb和C的沸點,可將鋅分離出來。21.【答案】(1)0.4(2)解:設該鐵片中Fe的質量分數為xx=87.5%答:該鐵片中鐵單質的質量分數為87.5%。【分析】(1)由圖可知,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4g;(2)見答案。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