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中考超車卷】2025年中考化學超車卷(寧夏專用)九年級化學(本試卷共:18小題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65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選擇題 共22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S-14 Ca-40 Zn-65 Fe-56一、選擇(選出下列各題中唯一正確的答案。每題2分,共22分)1.2025年2月7日至14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市舉行。在運動會開幕式上的下列環節中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漫天煙花競相綻放 B.光影交織出絢麗圖案C.會徽“超越”光芒四射 D.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分類法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不正確的是( )A.常見的合金:黃銅 生鐵 鋼B.常見的混合物:空氣 海水 合金C.常見的氧化物:水 硫酸 二氧化碳D.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3.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實驗中,不需要標記的圖標是( )A.護目鏡 B.熱燙C.明火 D.用電4.崇尚科學,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下列科學家與研究貢獻對應不正確的一組是( )A.徐壽——合譯《化學鑒原》,對許多金屬元素進行了中文命名B.屠呦呦——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C.閔恩澤——研發多種催化劑用于石油化工生產D.侯德榜——發明侯氏制堿法,該堿指的是氫氧化鈉。5.《天工開物》中介紹了制取某種紅色染料的方法:“摘紅花,搗熟(熟:爛)以水淘,布袋絞去黃汁。捏成薄餅,陰干收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搗熟”增大了接觸面積 B.“水淘”只溶解了紅色色素C.“布袋”起過濾作用 D.“陰干”過程中水分蒸發6.實驗可以認識化學本質,下列是某同學的實驗筆記,其中有錯誤的是( )A.實驗操作:傾倒液體時,將取下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B.安全規則:點燃氫氣、甲烷之前要先檢驗其純度C.實驗現象: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D.事故處理:灑在實驗臺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濕抹布撲蓋7.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氮氣用作保護氣 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C.用稀鹽酸鑒別真假黃金 D.鐵制成鐵鍋8.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回收利用廢舊電池中鉛、汞等,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B.夜間發現燃氣泄漏,打開電燈查找漏氣點C.燃氣灶火焰呈現黃色,鍋底變黑,應調小灶具的進風口D.非處方藥(OTC)可以隨意服用9.推理和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歸納推理不正確的是( )A.化合物是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B.金屬錳能與稀鹽酸反應,所以錳也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C.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則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D.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一定是中和反應10.下列做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目的 方法或操作A 區分稀硫酸和蒸餾水 取樣后測導電性B 鑒別鐵粉和木炭粉 用磁鐵吸引C 除去氯化亞鐵溶液中的氯化銅 加入足量的鋅粒,充分反應后過濾D 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 打開魚池水泵,將水噴向空中11.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驗證酸和堿能否發生反應 探究燃燒的條件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A B C D第Ⅱ卷 (選擇題 共43分)二、填空題(共3小題,12分)12.(4分)2025年1月7日,我國成功將“實踐二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的建造涉及金屬冶煉、材料性能等諸多領域。(1)純銅可制作衛星電纜,主要利用了其優良的 性。(2)《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古代“淘洗鐵砂”“生熟煉鐵”等鋼鐵冶煉技術。現代工業用赤鐵礦和一氧化碳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鐵的合金比純鐵的應用更廣泛,原因是 。(4)廢舊金屬回收利用的意義在于 。(合理即可)(寫一條)。13.(4分)央視欄目《典籍里的中國》展現了中國智慧,其中有許多古今對比。(1)記錄:古代用墨書寫典籍保存至今而不褪色,體現了碳在常溫時 。(2)取暖:古代人取暖的方法主要是烤炭火,現代人常用天然氣代替炭火,更加環保。寫出天然氣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凈水:明代《天工開物》一書記載了明礬凈水。如今使用高鐵酸鉀()不僅能凈水還能消毒,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則X的化學式為 。(4)生活:合理膳食是古今中國智慧的勞動人民健康的基本保障。“游在寧夏,吃在吳忠”有口皆碑,手抓羊肉作為吳忠特色美食,曾四上國宴。羊肉中富含 (填一種主要營養物質)。14.(4分)如圖是、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在℃時,的溶解度為 。(2)℃時分別將、的飽和溶液升溫至℃(不考慮溶劑蒸發),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關系: (填“>”“=”或“<”)。(3)若X是或中的一種。時,將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溫至,溶液中析出固體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則為 。(4)若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氯化鉀,可通過 提純硝酸鉀。三、應用題(本大題共2題,共13分)15.(6分)請結合下圖回答以下問題:(1)請寫出圖1中儀器①的名稱: ;若選擇裝置AD制取氧氣,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選擇圖1中裝置C的優點是 。(3)若用G裝置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應在瓶中裝滿水后由 (填“a”或“b”)導管進氣。(4)家用制氧如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A.反應倉可能是溶液在催化下產生B.此儀器可用于醫療急救,也可用產生的氧氣作燃料切割金屬C.可根據加濕過濾倉中氣泡的多少,來說明氧氣排出的快慢D.加濕過濾倉利用氧氣不易溶于水,來保持氧氣的濕度16.(7分)某同學利用將6.0g大理石加入到50.0g稀鹽酸中充分反應(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固體有剩余),反應后剩余物總質量為53.8g,請回答以下問題。反應前物質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物的總質量/g鹽酸 大理石50.0 6.0 53.8(1)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2)試計算該鹽酸溶質質量分數。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題,共18分)17.(8分)金屬資源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化學社團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鐵的銹蝕條件、工業煉鐵、金屬材料的成分及金屬資源的保護進行了探究。活動一:探究鐵銹蝕的條件為探究鐵生銹的條件,社團同學設計了如圖實驗:(1)通過對比實驗 (填序號)可知,鐵生銹需要與氧氣接觸。綜合分析,得出了鐵釘生銹的條件。(2)為防止鐵制品銹蝕,生活中鐵制品常采用的防銹措施是 (寫一種)。活動二:探究工業煉鐵工業煉鐵方法之一是將赤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3)其中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煉鐵過程中,焦炭的作用是 。活動三:探究金屬材料的成分“共享單車”方便市民出行,頗受人們的喜愛。共享單車有很多金屬部件。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廢棄共享單車的某金屬部件的成分進行探究。已知該金屬材料中可能含有鐵、銅兩種金屬。【進行實驗】(5)填空: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相關化學方程式取少量金屬材料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觀察現象 固體部分溶解, 金屬材料中一定含有活動四:金屬資源的保護(6)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除了防止金屬銹蝕外,還有 (寫一種)。18.(10分)小廷發現校園花圃里月季花生長緩慢,花開的少,花圃中的土壤板結且表面出現白色固體物質。通過學習知道土壤的酸堿性會對植物生長產生影響。他和同學們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月季花生長的影響,并初步制定土壤改良方案。(1)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實驗步驟】1.在花圃不同位置取三份樣土,每份于燒杯中,分別加入蒸餾水,充分浸泡后過濾,得到土壤浸出液;2.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浸出液滴加到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實驗記錄】同學們分別進行了三次實驗測定土壤浸出液的酸堿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樣品 浸出液1 浸出液2 浸出液3測得的 8 8①不同位置取樣,進行三次測定的目的是 。②表中, 數據記錄不合理。【實驗結論】花圃中的土壤呈 性。(2)任務二:檢驗盆土表面白色物質的成分【查閱資料】Ⅰ.土壤的在范圍內,月季能高效吸收氮、磷、鉀及鐵、鎂等微量元素,促進根系發育和開花。Ⅱ.寧夏地處黃河中上游鹽漬土,本區鹽漬土主要鹽分為碳酸鹽。土壤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鹽類化合物,這些鹽分隨著水分蒸發而析出,使土壤表面發白、板結。Ⅲ.土壤含鹽量高時,一定含有氯化鈉,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種或兩種。Ⅳ.溶液呈中性。【實驗步驟】取花圃土壤表面白色固體樣品,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溶解后過濾,得到待測溶液。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①取適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 含有②向試管中繼續滴加適量 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含有寫出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結論】白色固體物質是土壤含鹽量高而析出的晶體,其中含有、和。(3)任務三:制定土壤改良方案經過討論,同學們確定月季花生長狀況不良與土壤的酸堿性和含鹽量都有關系,結合本地區水土特點制定了解決方案: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終生成硫酸。3個月后,再次測得土壤。土壤酸堿性改變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交流反思】若不改變土壤的酸堿性,以下植物中,最適合在該土壤中種植的是 。植物 薰衣草 黃花首蓿 桃樹 草莓絕密★啟用前【中考超車卷】2025年中考化學超車卷(寧夏專用)九年級化學(本試卷共:18小題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65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選擇題 共22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S-14 Ca-40 Zn-65 Fe-56一、選擇(選出下列各題中唯一正確的答案。每題2分,共22分)1.2025年2月7日至14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市舉行。在運動會開幕式上的下列環節中一定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漫天煙花競相綻放 B.光影交織出絢麗圖案C.會徽“超越”光芒四射 D.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答案】A【詳解】A、煙花的綻放過程中,煙花中的火藥等物質發生燃燒反應,會生成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B、光影交織出絢麗圖案利用了光的傳播、反射、投影等物理原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C、會徽“超越”光芒四射是光的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現象,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是因為空氣的流動使旗幟運動,只是物體的位置和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2.分類法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不正確的是( )A.常見的合金:黃銅 生鐵 鋼B.常見的混合物:空氣 海水 合金C.常見的氧化物:水 硫酸 二氧化碳D.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答案】C【詳解】A、黃銅是銅鋅合金、 生鐵、 鋼均是鐵和碳的合金,都屬于合金,故選項正確;B、空氣中含有氧氣、氮氣等,屬于混合物,海水中含有水和其他物質,屬于混合物,合金中含有純金屬和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屬于混合物,故選項正確;C、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屬于氧化物,硫酸是由氫、氧、硫3種元素組成,不是氧化物,二氧化硫是由氧、硫元素組成,屬于氧化物,故選項錯誤;D、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屬于堿,故選項正確。故選C。3.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實驗中,不需要標記的圖標是( )A.護目鏡 B.熱燙C.明火 D.用電【答案】D【詳解】A、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中,需要戴好護目鏡,以保護眼睛,不符合題意;B、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中,使用高錳酸鉀、氯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防止燙傷,不符合題意;C、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中,使用高錳酸鉀、氯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需要特別注意明火,不符合題意;D、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中,實驗本身并不直接涉及用電問題,符合題意;故選:D。4.崇尚科學,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下列科學家與研究貢獻對應不正確的一組是( )A.徐壽——合譯《化學鑒原》,對許多金屬元素進行了中文命名B.屠呦呦——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C.閔恩澤——研發多種催化劑用于石油化工生產D.侯德榜——發明侯氏制堿法,該堿指的是氫氧化鈉。【答案】D【詳解】A、徐壽被稱為“中國近代化學之父”,合譯了《化學鑒原》,對許多金屬元素進行了中文命名,不符合題意;B、屠呦呦發現并提取了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并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不符合題意;C、閔恩澤研發多種催化劑用于石油化工生產,推動了中國石油化工技術的進步,不符合題意;D、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對制堿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該堿指的是碳酸鈉,不是氫氧化鈉,符合題意。故選D。5.《天工開物》中介紹了制取某種紅色染料的方法:“摘紅花,搗熟(熟:爛)以水淘,布袋絞去黃汁。捏成薄餅,陰干收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搗熟”增大了接觸面積 B.“水淘”只溶解了紅色色素C.“布袋”起過濾作用 D.“陰干”過程中水分蒸發【答案】B【詳解】A、“搗熟”使其破碎,增大了接觸面積,故說法正確;B、“水淘”過程中溶解了多種無機鹽,故說法錯誤;C、“布袋絞去黃汁” 是將汁液和花渣分離,所以“布袋”起過濾作用,故說法正確;D、“陰干”是在常溫下,利用風吹使水分蒸發,故說法正確。故選B。6.實驗可以認識化學本質,下列是某同學的實驗筆記,其中有錯誤的是( )A.實驗操作:傾倒液體時,將取下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B.安全規則:點燃氫氣、甲烷之前要先檢驗其純度C.實驗現象: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D.事故處理:灑在實驗臺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濕抹布撲蓋【答案】C【詳解】A、傾倒液體時,將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可防止瓶塞沾上桌面的雜質從而污染試劑,該描述正確;B、氫氣、甲烷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可能發生爆炸,所以點燃前要先檢驗純度,該描述正確;C、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的是大量白煙,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小液滴,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體,不是白霧,該描述錯誤;D、灑在實驗臺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濕抹布撲蓋,可隔絕氧氣從而滅火,該描述正確。故選C。7.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氮氣用作保護氣 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C.用稀鹽酸鑒別真假黃金 D.鐵制成鐵鍋【答案】D【詳解】A、氮氣用作保護氣,是利用氮氣的穩定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A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的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C、用稀鹽酸鑒別真假黃金,是因為稀鹽酸能與黃銅中的鋅發生反應,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C不符合題意;D、鐵制成鐵鍋,是利用了鐵的導熱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故D符合題意。故選D。8.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回收利用廢舊電池中鉛、汞等,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B.夜間發現燃氣泄漏,打開電燈查找漏氣點C.燃氣灶火焰呈現黃色,鍋底變黑,應調小灶具的進風口D.非處方藥(OTC)可以隨意服用【答案】A【詳解】A、回收利用廢舊電池中鉛、汞等,可以節約金屬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選項正確;B、燃氣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氣,遇到明火(或電火花),容易發生爆炸,故夜間發現燃氣泄漏,不能打開電燈,應先關閉閥門,打開門窗,選項錯誤;C、燃氣灶火焰呈現黃色,鍋底變黑,說明氧氣不足,應調大灶具的進風口,提供充足的氧氣,選項錯誤;D、非處方藥(OTC)雖然不需要醫生處方即可購買,但仍需按照說明書或藥師建議服用。隨意服用可能導致用藥過量、副作用或藥物相互作用。選項錯誤;故選A。9.推理和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歸納推理不正確的是( )A.化合物是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B.金屬錳能與稀鹽酸反應,所以錳也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C.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則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D.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一定是中和反應【答案】D【詳解】A、化合物是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選項正確;B、金屬錳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金屬錳的活動順序排在氫前,則錳的活動順序排在銅前,所以錳也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選項正確;C、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白醋顯酸性,所以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選項正確;D、中和反應是酸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但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酸與金屬氧化物,或堿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選項錯誤;故選D。10.下列做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目的 方法或操作A 區分稀硫酸和蒸餾水 取樣后測導電性B 鑒別鐵粉和木炭粉 用磁鐵吸引C 除去氯化亞鐵溶液中的氯化銅 加入足量的鋅粒,充分反應后過濾D 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 打開魚池水泵,將水噴向空中【答案】C【詳解】A、稀硫酸中含有能自由移動的離子(H+和),具有導電性;蒸餾水幾乎不導電。取樣后測導電性,可以區分稀硫酸和蒸餾水,能達到目的;B、鐵粉能被磁鐵吸引,木炭粉不能被磁鐵吸引,用磁鐵吸引可以鑒別鐵粉和木炭粉,能達到目的;C、在氯化亞鐵溶液和氯化銅溶液中加入足量鋅粒,鋅會先與氯化銅反應,再與氯化亞鐵反應,這樣不但除去了氯化銅,也把氯化亞鐵反應掉了,還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鋅,不能達到目的;D、打開魚池水泵,將水噴向空中,可增大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更多的氧氣溶解在水中,能增加魚池中的氧氣含量,能達到目的。故選C。11.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驗證酸和堿能否發生反應 探究燃燒的條件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A B C D【答案】A【詳解】A、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酸性或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含有無色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呈紅色,隨著稀鹽酸的滴加,可觀察到溶液逐漸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反應,故A正確;B、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燒,不能探究燃燒的條件,故B錯誤;C、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裝置內氣壓變化不明顯,不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C錯誤;D、硝酸鉀與氯化鈉不反應,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D錯誤。故選A。第Ⅱ卷 (選擇題 共43分)二、填空題(共3小題,12分)12.(4分)2025年1月7日,我國成功將“實踐二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的建造涉及金屬冶煉、材料性能等諸多領域。(1)純銅可制作衛星電纜,主要利用了其優良的 性。(2)《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古代“淘洗鐵砂”“生熟煉鐵”等鋼鐵冶煉技術。現代工業用赤鐵礦和一氧化碳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鐵的合金比純鐵的應用更廣泛,原因是 。(4)廢舊金屬回收利用的意義在于 。(合理即可)(寫一條)。【答案】(1)導電(2)(3)鐵的合金硬度比純鐵大(或抗腐蝕性能比純鐵強等合理答案 )(4)節約金屬資源(或減少環境污染等合理答案 )【詳解】(1)純銅可制作衛星電纜,是利用銅能傳導電流的性質,即優良的導電性。(2)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一氧化碳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合金與純金屬相比,性能上有很多優勢,比如硬度更大、抗腐蝕性能更強等,所以鐵的合金比純鐵應用更廣泛。(4)廢舊金屬回收利用,可以將廢棄金屬重新加工利用,節約金屬資源;同時減少了金屬冶煉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等,意義重大,答案合理即可。13.(4分)央視欄目《典籍里的中國》展現了中國智慧,其中有許多古今對比。(1)記錄:古代用墨書寫典籍保存至今而不褪色,體現了碳在常溫時 。(2)取暖:古代人取暖的方法主要是烤炭火,現代人常用天然氣代替炭火,更加環保。寫出天然氣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凈水:明代《天工開物》一書記載了明礬凈水。如今使用高鐵酸鉀()不僅能凈水還能消毒,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則X的化學式為 。(4)生活:合理膳食是古今中國智慧的勞動人民健康的基本保障。“游在寧夏,吃在吳忠”有口皆碑,手抓羊肉作為吳忠特色美食,曾四上國宴。羊肉中富含 (填一種主要營養物質)。【答案】(1)化學性質穩定(2)(3)H2O(4)蛋白質【詳解】(1)古代用墨書寫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變色,說明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即使受日光照射或與氧氣接觸,也不易起變化。故填:化學性質穩定;(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為:;(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都不變,反應前有8個K原子、4個Fe原子、16個O原子以及10X中的原子,反應后有8個K原子、4個Fe原子、26個O原子、20個H原子,因此10X中包含10個O原子和20個H原子,X中包含1個O原子和2個H原子,X的化學式為H2O;(4)動物的肌肉中富含蛋白質,故羊肉中富含的主要營養物質是蛋白質。14.(4分)如圖是、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在℃時,的溶解度為 。(2)℃時分別將、的飽和溶液升溫至℃(不考慮溶劑蒸發),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關系: (填“>”“=”或“<”)。(3)若X是或中的一種。時,將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溫至,溶液中析出固體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則為 。(4)若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氯化鉀,可通過 提純硝酸鉀。【答案】(1)110g(2)=(3)硝酸鉀/KNO3(4)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詳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2℃時,KNO3的溶解度為 110g;(2)根據圖示可知,t1℃時,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等,根據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此時二者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均是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將t1℃時的二者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時,二者溶解度均增大,但是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不變,所以二者的溶質質量分數仍保持不變,二者溶質質量分數相等;(3)根據圖示可知,t2℃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氯化鉀的溶解度遠小于110g,所以此時將90g的X加入100g的水中,硝酸鉀形成不飽和溶液,氯化鉀形成飽和溶液。根據圖2可知,該溶液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降溫沒有析出晶體,說明此時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即X為硝酸鉀(或KNO3)。(4)因為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而氯化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所以若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氯化鉀,可通過 降溫結晶(或冷卻熱飽和溶液) 的方法提純硝酸鉀。三、應用題(本大題共2題,共13分)15.(6分)請結合下圖回答以下問題:(1)請寫出圖1中儀器①的名稱: ;若選擇裝置AD制取氧氣,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選擇圖1中裝置C的優點是 。(3)若用G裝置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應在瓶中裝滿水后由 (填“a”或“b”)導管進氣。(4)家用制氧如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A.反應倉可能是溶液在催化下產生B.此儀器可用于醫療急救,也可用產生的氧氣作燃料切割金屬C.可根據加濕過濾倉中氣泡的多少,來說明氧氣排出的快慢D.加濕過濾倉利用氧氣不易溶于水,來保持氧氣的濕度【答案】(1) 長頸漏斗(2)可以控制反應發生的速率(3)b(4)B【詳解】(1)由圖可知,圖1中儀器①的名稱是長頸漏斗;A裝置適用于固體加熱型,且試管口有棉花團,D裝置為向上排空氣法,則裝置AD適用于高錳酸鉀制氧氣并收集,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長頸漏斗;;(2)裝置C中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通過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體滴加的速度,從而控制反應發生的速率,故填:可以控制反應發生的速率;(3)氧氣不易溶于水,則若用G裝置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應在瓶中裝滿水后由b導管進氣,故填:b;(4)A、反應倉適用于固-液常溫型反應制取氣體,可能是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產生,故A不符合題意;B、氧氣能供給呼吸,可用于醫療急救,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B符合題意;C、氧氣不易溶于水,可根據加濕過濾倉中氣泡的密集程度,來判斷氧氣排出的快慢,故C不符合題意;D、加濕過濾倉利用氧氣不易溶于水,來保持氧氣的濕潤,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6.(7分)某同學利用將6.0g大理石加入到50.0g稀鹽酸中充分反應(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固體有剩余),反應后剩余物總質量為53.8g,請回答以下問題。反應前物質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物的總質量/g鹽酸 大理石50.0 6.0 53.8(1)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2)試計算該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2.2(2)解:設參加反應鹽酸溶質的質量為x。解得:則該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答:該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7.3%。【詳解】(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故填:2.2;(2)詳見答案。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題,共18分)17.(8分)金屬資源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化學社團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鐵的銹蝕條件、工業煉鐵、金屬材料的成分及金屬資源的保護進行了探究。活動一:探究鐵銹蝕的條件為探究鐵生銹的條件,社團同學設計了如圖實驗:(1)通過對比實驗 (填序號)可知,鐵生銹需要與氧氣接觸。綜合分析,得出了鐵釘生銹的條件。(2)為防止鐵制品銹蝕,生活中鐵制品常采用的防銹措施是 (寫一種)。活動二:探究工業煉鐵工業煉鐵方法之一是將赤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爐。(3)其中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煉鐵過程中,焦炭的作用是 。活動三:探究金屬材料的成分“共享單車”方便市民出行,頗受人們的喜愛。共享單車有很多金屬部件。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廢棄共享單車的某金屬部件的成分進行探究。已知該金屬材料中可能含有鐵、銅兩種金屬。【進行實驗】(5)填空: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相關化學方程式取少量金屬材料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觀察現象 固體部分溶解, 金屬材料中一定含有活動四:金屬資源的保護(6)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除了防止金屬銹蝕外,還有 (寫一種)。【答案】(1)A和B(2)涂油(合理即可)(3)3CO+ Fe2O32Fe +3CO2(4)提供熱量和產生還原劑CO(5) 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 鐵、銅 Fe+H2SO4=FeSO4+H2↑(6)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合理即可)【詳解】(1)A中的鐵釘能與氧氣、水充分接觸,鐵釘生銹,B中的鐵釘只能與水接觸,不生銹,因此對比實驗A、B可知,鐵生銹需要與氧氣接觸;故填:A和B;(2)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等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為防止鐵制品銹蝕,生活中鐵制品常采用的防銹措施是涂油、刷漆等,隔絕氧氣和水,達到防銹的目的,故填:涂油(合理即可);(3)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O+ Fe2O32Fe +3CO2,故填:3CO+ Fe2O32Fe +3CO2;(4)在高爐煉鐵中,焦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為煉鐵提供熱量;同時焦炭與二氧化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煉鐵的還原劑,故填:提供熱量和產生還原劑CO;(5)已知該金屬材料中可能含有鐵、銅兩種金屬。取少量金屬材料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觀察到固體部分溶解,得出金屬材料中一定含有鐵、銅,由于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銅不與硫酸反應,還會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故填: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鐵、銅;Fe+H2SO4=FeSO4+H2↑;(6)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除了防止金屬銹蝕外,還有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尋找金屬的代用品等,故填:回收利用廢舊金屬(合理即可)。18.(10分)小廷發現校園花圃里月季花生長緩慢,花開的少,花圃中的土壤板結且表面出現白色固體物質。通過學習知道土壤的酸堿性會對植物生長產生影響。他和同學們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月季花生長的影響,并初步制定土壤改良方案。(1)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實驗步驟】1.在花圃不同位置取三份樣土,每份于燒杯中,分別加入蒸餾水,充分浸泡后過濾,得到土壤浸出液;2.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浸出液滴加到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實驗記錄】同學們分別進行了三次實驗測定土壤浸出液的酸堿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樣品 浸出液1 浸出液2 浸出液3測得的 8 8①不同位置取樣,進行三次測定的目的是 。②表中, 數據記錄不合理。【實驗結論】花圃中的土壤呈 性。(2)任務二:檢驗盆土表面白色物質的成分【查閱資料】Ⅰ.土壤的在范圍內,月季能高效吸收氮、磷、鉀及鐵、鎂等微量元素,促進根系發育和開花。Ⅱ.寧夏地處黃河中上游鹽漬土,本區鹽漬土主要鹽分為碳酸鹽。土壤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鹽類化合物,這些鹽分隨著水分蒸發而析出,使土壤表面發白、板結。Ⅲ.土壤含鹽量高時,一定含有氯化鈉,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種或兩種。Ⅳ.溶液呈中性。【實驗步驟】取花圃土壤表面白色固體樣品,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溶解后過濾,得到待測溶液。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①取適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充分反應 含有②向試管中繼續滴加適量 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含有寫出步驟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結論】白色固體物質是土壤含鹽量高而析出的晶體,其中含有、和。(3)任務三:制定土壤改良方案經過討論,同學們確定月季花生長狀況不良與土壤的酸堿性和含鹽量都有關系,結合本地區水土特點制定了解決方案: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終生成硫酸。3個月后,再次測得土壤。土壤酸堿性改變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交流反思】若不改變土壤的酸堿性,以下植物中,最適合在該土壤中種植的是 。植物 薰衣草 黃花首蓿 桃樹 草莓【答案】(1) 避免測量誤差 浸出液1 堿(2) 有氣泡產生 氯化鋇(3) 薰衣草【詳解】(1)①不同位置取樣,進行三次測定的目的是避免測量誤差;②用試紙測得溶液的一般為整數,因此表中浸出液1數據記錄不合理;由表格數據可知,三次測定中土壤浸出液的pH都大于7,所以花圃中的土壤呈堿性;(2)根據結論含有,則步驟①取適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實驗現象為有氣泡產生;根據結論含有且實驗現象為產生白色沉淀,則步驟②向試管中繼續滴加適量氯化鋇溶液,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步驟②中發生的反應是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3)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從而使土壤的pH值減小;若不改變土壤的酸堿性,則該土壤的pH大于7.6,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最適合在該土壤中種植的是薰衣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超車卷】2025年中考化學超車卷(寧夏專用)(原卷版).docx 【中考超車卷】2025年中考化學超車卷(寧夏專用)(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