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姓名 單位名稱 填寫時間學科 語文 年級/冊 八年級下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課題名稱 《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難點名稱 體會《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思想。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從內容和主題上說《大道之行也》中有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它闡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大同”社會是許多思想家和社會家所向往的目標,體會“大同”思想是這個課文中的一個難點。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禮記》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年代久遠,對于學生而言有距離感,同時學生很難還原想象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很難理解“大同”的基本概念,更體會不出作者的思想觀念。難點教學方法 通過朗讀感知文意以及講解的方式理解“大同”思想。 通過時代的發展,讓學生想象并且對比當今社會,從而進一步理解大同思想。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導入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的“天下為公”影響了一代代有志之士。“天下為公”這四個字是孫中山先生最喜歡的一句話,它飽含著孫中山先生為之奮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會構想。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渴望著美好的社會,從《關雎》中的唯美愛情再到《詩經》中的辛勞場面應該就是明證,或許因為生活的艱辛需要調節和慰藉,古代的勞動人民更渴望美好的社會理想吧,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禮記 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可能會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大同社會對中國古代人民的價值和意義。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理解并體會“大同”思想 《大道之行也》中描述的世界是那樣的美好——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物盡其用、人盡其力,竭其所能而無私心,夜不閉戶…… 二、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大同”思想 作為人類解放的追求,應該是大同社會最具價值、最為理想的境界了。除此之外,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還起碼具有以下幾點作用: 以慰藉心靈的安撫作用 2、理想支撐的精神支柱 3、改良社會、重建社會秩序的理想社會參考。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今天的社會是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嗎?。 設計意圖:說話環節旨在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能力,運用此節課所學加深對美好的“大同”理想的認識,學會欣賞美、追求美。小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11月11日,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對一生追求“天下為公”的孫中山先生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孫中山先生有著深厚的為民情懷,一生堅持以‘天下為公’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憂愁,替人民謀幸福’,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