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平羅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一、單選題1.2023年10月8日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圓滿閉幕,本屆亞運會秉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會理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零碳甲醇作為本屆亞運會的火炬燃料,甲醇的燃燒(常溫條件測定)屬于熵增的放熱反應B.吉祥物“江南憶”機器人所采用芯片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C.亞運會紀念章“琮琮”是由鋅合金鍍金制成的,鋅合金鍍金屬于金屬材料D.場館全部使用綠色能源,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碳中和就是在源頭上絕對不排放二氧化碳2.為了抵御海水的侵蝕,往往會在船體上安裝大型的鋅塊,利用原電池反應:2Zn+2H2O+O2=2Zn(OH)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鋅塊發生還原反應而被腐蝕B.船體與海水中的NaCl等發生反應C.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H2O+2e-=H2↑+2OH-D.該抵御措施稱為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3.常溫下,乙胺水合物是一元弱堿,在水中的電離與相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的乙胺溶液稀釋倍,B.加水稀釋乙胺溶液增大C.的乙胺溶液與的硫酸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顯堿性D.的溶液與的乙胺溶液,后者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大4.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明礬凈水與自來水的殺菌消毒原理相同B.施肥時,草木灰(有效成分為K2CO3)不能與NH4Cl混用,因為K2CO3與NH4Cl反應生成氨氣會降低肥效C.電解冶煉鎂、鋁通常電解MgCl2和Al2O3,也可電解MgO和AlCl3D.泡沫滅火劑利用了稀硫酸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產生CO25.下列實驗能達到預期目的是A.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體,溶液紅色變淺,證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室溫下,用pH試紙測定濃度為0.1mol/LNaClO溶液和溶液的pH,比較HClO和的酸性強弱C.的HX和HY兩種酸分別與足量的鋅粒反應,排水法收集氣體,HX反應結束后放出的氫氣多且反應過程中反應速率快,證明HX酸性比HY強D.向10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溶液,又生成紅褐色沉淀,證明在相同溫度下Ksp:6.可充電電池的結構和在催化劑TAPP-Mn(Ⅱ)作用下正極反應可能的歷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放電時,電流由C電極流出,經負載流入Li電極B.電池可以使用水溶液做離子導體C.放電時,由Li電極向C電極遷移D.充電時,陽極反應為7.利用光伏電池與膜電解法制備Ce(SO4)2溶液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光伏電池的P電極為正極B.電解池中純銅為陰極,其電極反應式為Cu2+ +2e- =CuC.該離子交換膜為陰離子交換膜, 由左池向右池遷移D.電路中有0.1mol電子通過時,陽極室生成33.2g Ce(SO4)28.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0.01000 mo/L 溶液的性質:實驗1:實驗測得0.01000 mol/L 溶液pH為8.6實驗2:向溶液中滴加等體積0.01000 mol/L HCl溶液,pH由8.6降為4.8實驗3:向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0200 mo/L 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實驗4:向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溶液褪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0.0100 溶液中滿足:B.實驗2滴加鹽酸過程中存在某一點滿足:C.實驗3所得上層清液中[已知室溫時]D.實驗4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9.已知水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A、B、C、D、E五點的Kw間的大小關系是B>C>E>A>DB.若從A點到D點,可采用的措施是加入少量的NaOH固體C.點B對應溫度條件下,某溶液c(H+)=1×10-7mol/L,此時溶液中c(OH-)為1×10-5mol/LD.在25℃時,將等濃度的醋酸與氫氧化鉀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顯中性10.反應CH4(g)+CO2(g)=CH3COOH(g)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該反應歷程示意圖如圖所示。有人提出利用電化學處理,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若設計為原電池,則通入甲烷的電極為負極B.使用催化劑,可降低活化能和焓變C.由圖象可知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碳碳單鍵D.若設計為原電池,用稀硫酸作電解質溶液,正極反應為:2CO2+8e-+8H+=CH3COOH+2H2O11.工業用H2和CO2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乙烯: ΔH=-127.8 kJ/mol。在密閉容器中充入體積比為3∶1的H2和CO2,不同溫度對CO2的平衡轉化率和催化劑催化效率的影響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為了提高乙烯的產率應盡可能選擇低溫B.隨著溫度升高,乙烯的產率增大C.生成乙烯的速率:v(M)一定大于v(N)D.M點平衡常數一定比N點平衡常數大12.以堿性燃料電池為電源,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備氯氣和燒堿,裝置如圖所示(M、N為惰性電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與燃料電池a極相連的M極區發生氧化反應B.陽極生成1 mol氣體時,有2 mol 通過離子交換膜C.b電極的反應式為D.陰極生成22.4L氣體(標準狀況下)時,理論上導線中流過2 mol13.室溫下,用含少量的溶液制備的過程如圖所示。已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溶液中:B.“除鈣”得到的上層清液中:C.的氨水溶液:D.“沉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14.常溫下,濃度均為、體積均為的兩種一元酸HX、HY的溶液中,分別加入固體,隨加入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X的酸性弱于HYB.a點由水電離出的C.b點時酸堿恰好完全反應D.b點溶液中的小于c點溶液15.NO、NH3在催化劑表面可能發生的反應過程如圖所示,該總反應是放熱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中生成物鍵能之和小于反應物鍵能之和B.由圖知,Fe3+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D.圖中總反應為4NH3+4NO+O24N2+6H2O二、解答題16.2022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中學習時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二氧化碳的合理利用成為研究熱點。研究證明,CO2可作為合成低碳烯烴的原料,目前利用CO2合成乙烯相關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反應i: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0 kJ mol﹣1反應ii:2CH3OH=H3OCH3(g)+H2O(g) ΔH2=﹣24.52 kJ mol﹣1反應iii:CH3OCH3=C2H4(g)+H2O(g) ΔH3=﹣5.46 kJ mol﹣1反應iv:2CO2(g)+6H2(g)=C2H4(g)+4H2O(g) ΔH4(1)反應i為 反應(填“放熱”或“吸熱”),能正確表示該反應的圖示是 (填“圖1”或“圖2”)。(2)二甲醚(CH3OCH3)被譽為“21世紀的清潔燃料,以CO2、H2為原料制備二甲醚涉及的主要反應如下:I.2CO2(g)+6H2(g) CH3OCH3(g)+3H2O(g) ΔH1=﹣122.5 kJ/molII.CO2(g)+H2(g) CO(g)+H2O(g) ΔH2=+41.1 kJ/mol①在壓強、CO2和H2的起始投料一定的條件下,發生反應I、II,實驗測得CO2平衡轉化率和平衡時CH3OCH3的選擇性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CH3OCH3的選擇性=×100%)其中表示平衡時CH3OCH3的選擇性的曲線是 (填“①”或“②”);升高溫度,CH3OCH3的產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②對于反應II,總反應速率v=v正﹣v逆=k正p(CO2) p(H2)﹣k逆p(CO) p(H2O),其中k正、k逆分別為正、逆反應速率常數,p為氣體的分壓(分壓=總壓×物質的量分數)。a.降低溫度,k正﹣k逆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b.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按照n(H2):n(CO2)=1:1投料,只發生反應II,某時刻測得CO2轉化率為50%,且v(正):v(逆)=3:4,則平衡時用氣體分壓表示的平衡常數Kp= 。(3)用H2還原CO2可以合成CH3OH:CO2(g)+3H2(g) CH3OH(g)+H2O(g)。恒壓下,CO2和H2的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1:3時,該反應在無分子篩膜時甲醇的平衡產率和有分子篩膜(能選擇性分離出H2O)時甲醇的產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P點甲醇產率高于T點的原因為 。17.滴定法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定量實驗方法。Ⅰ.某學習小組利用DIS數字化信息系統探究中和反應,實驗過程如下:用0.10molL的NaOH溶液分別滴定10.00mL0.10mol/L的HCl和CH3COOH溶液,連接數據采集器和pH傳感器,計算機繪制的滴定曲線如圖:(1)曲線A對應的是 (填“鹽酸”或“醋酸”)。(2)兩曲線圖中V1 V2(填“>”“=”或“<”)。(3)25℃時,0.10mol/LCH3COOH溶液與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CH3COOH)+c(CH3COO-)= mol/L(溶液混合時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Ⅱ.雙指示劑法測定燒堿樣品(含)純度:[實驗步驟]a.迅速稱取燒堿樣品1.2g,溶解后配制成250mL溶液,備用:b.將0.1000mo/LHCl標準溶液裝入酸式滴定管,調零,記錄起始讀數;c.用堿式滴定管取20.00mL樣品溶液于錐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標準溶液滴定至第一終點(此時溶質為NaCl和),記錄酸式滴定管的讀數;d.然后再向錐形瓶內滴加2滴甲基橙,繼續用HCl標準溶液滴定至第二終點,記錄酸式滴定管的讀數。(4)滴定至第一終點的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5)判斷滴定至第二終點的現象是溶液由 色變為橙色。(6)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 %(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1位)。(7)下列操作會導致測得的NaOH質量分數偏高的是 (填字母序號)。a.記錄酸式滴定管讀數V2時,仰視標準液液面b.達到第一終點前,錐形瓶中有氣泡產生18.氫氣、甲烷、甲醇在燃料、化工原料等方面應用廣泛。回答下列問題:(1)氫氣的熱值極高,是一種極為優越的能源。標準狀況下,1kgH2完全燃燒可放出的熱量,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氫氣直接燃燒的能量轉換率遠低于燃料電池,則堿性氫氧燃料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 。(2)一定條件下,1molCH3OH和O2發生反應時,生成CO、CO2或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略去]。①在有催化劑作用下,與反應主要產物為 ;② 。(3)以CH4、O2、熔融Na2CO3組成的燃料電池電解硫酸銅溶液,裝置如圖所示。①石墨2上的電極反應式為 ,石墨4是 (填“正”、“負”、“陰”、“陽”)極。②若石墨3電極上產生氣體(標準狀況下),則所得溶液的 (不考慮溶液體積變化),若要使電解質溶液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可加入 (填字母)。a. b. c. d.19.Ni、Co均是重要的戰略性金屬。從處理后的礦石硝酸浸取液(含Ni2+、Co2+、Al3+、Mg2+)中,利用氨浸工藝可提取Ni、Co,并獲得高附加值化工產品。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已知:氨性溶液由NH3·H2O、(NH4)2SO3和(NH4)2CO3配制。常溫下,Ni2+、Co2+、Co3+與NH3形成可溶于水的離子;Co(OH)2易被空氣氧化為Co(OH)3;部分氫氧化物的Ksp如表。氫氧化物 Co(OH)2 Co(OH)3 Ni(OH)2 Al(OH)3 Mg(OH)2Ksp 5.9×10-15 1.6×10-44 5.5×10-16 1.3×10-33 5.6×10-12(1)活性MgO可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濾泥中主要含有的沉淀是 (填化學式)。(2)①常溫下,lgKb(NH3·H2O)=-4.7;pH=9.9的氨性溶液中,c(NH3·H2O) (填“>”“<”或“=”)c()。②已知:Ka1(H2SO3)>Kb(NH3·H2O)>Ka2(H2SO3),則(NH4)2SO3溶液顯 (填“酸”“中”或“堿”)性。(3)“氨浸”時,由Co(OH)3轉化為[Co(NH3)6]2+的離子方程式為 。(4)(NH4)2CO3會使濾泥中的一種膠狀物質轉化為疏松分布的棒狀顆粒物。(NH4)2CO3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其原因是 。(5)“析晶”過程中通入的酸性氣體A為 。(6)“熱解”對于從礦石提取Ni、Co工藝的意義,在于可重復利用HNO3和 (填化學式)。參考答案1.C2.D3.D4.B5.A6.B7.C8.C9.C10.B11.D12.B13.C14.B15.A16.(1) 放熱 圖1(2) ① 減小 減小 0.75(3)分子篩膜能不斷分離出H2O(g),有利于反應正向進行17.(1)鹽酸(2)>(3)0.05(4)(5)黃(6)83.3%(7)b18.(1)(2) HCHO -470(3) 陰 1 cd19.(1) MgO+H2O=Mg(OH)2 Co(OH)3、Al(OH)3、Ni(OH)2(2) > 堿(3)+2Co(OH)3+8NH3·H2O+4=+2[Co(NH3)6]2++13H2O(或+2Co(OH)3+12NH3·H2O=+2[Co(NH3)6]2++13H2O+4OH-)(4)減少膠狀物質對鈷鎳的氫氧化物的包裹,增大濾泥與氨性溶液的接觸面積(5)HCl(6)Mg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